猪在不同阶段适宜温度和湿度
猪舍环境控制措施

猪舍环境控制措施吉林畜牧兽医,42(),15-15+18杨晓峰孙洪海孙洪海杨晓峰吉林省东丰县沙河镇综合服务中⼼导出/参考⽂献分享打印在养猪⽣产中,环境状况控制达不到养猪⽣产的要求⼀直是困扰⽣猪⽣产重要的问题。
1 猪舍环境对⽣猪健康⽣长的影响猪舍的环境卫⽣质量直接关系着⽣猪的成活率以及猪的繁殖性能,因此做好猪舍环境控制就显得极为重要。
针对不同⽣长阶段的猪来说,其对于环境的要求也存在有较⼤差异,对于保育猪舍来说,其温度保持在22~25℃最为合适,温度过⾼或者是过低,都将会对仔猪的健康⽣长产⽣不良影响,仔猪长期⽣活在低温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如果猪舍环境温度低且湿度⼤,那么还可能会增加仔猪出现呼吸道疾病的概率。
对于种公猪来说,猪舍温度过⾼的情况下,将会对其⽣殖能⼒产⽣不利影响,⽽且猪舍内湿度⼤也容易滋⽣各种细菌,细菌和病原体在猪舍内⼤规模繁殖的话,必然会增加猪群感染各种疾病的概率。
2 猪舍环境的控制措施2.1 科学设计猪舍要想做好猪舍环境控制⼯作,⾸先就需要对猪舍进⾏科学合理的设计,明确哪些因素会对猪舍环境产⽣影响。
在⽣猪养殖期间,温度可以说是对猪群健康最⼤的影响。
因此,在进⾏猪舍的设计布局时,应当考虑到不同阶段⽣猪对于温度环境的需求,结合当地的⽓候特点,科学对猪舍进⾏选址,使得猪舍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在进⾏猪舍选址时,最好是选址在地势⽐较⾼且开阔的区域,同时保证猪舍通风状态良好也极为有必要,如果猪舍长时间通风不畅,空⽓混浊,那么可能会导致⽣猪感染呼吸系统疾病。
此外,对于猪舍的建筑材料也需要严格把控,避免材料质量不达标的现象出现,可以结合养殖地区的⽓候条件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
如在建设屋顶和墙体时,可以选择不容易导热的材料,这样既能够减缓室内温度的流失,同时还能够减少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对猪舍产⽣的不良影响。
再次,地域环境对于温度的影响也是极⼤的,如在我国南⽅地区,温度较⾼可以尝试建造半开放式或者是开放式结构的猪舍,这样可以更好的优化通风效果,进⽽有效的降低温度和湿度。
猪的常用数据表格汇总

猪饲料产品附录表1.生产技术指标表2。
猪舍参考温度表3。
不同阶段的猪群饲养密度表4。
各类猪群的饮水及设施表5。
母猪、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指标表6.仔猪生产性能的建议目标水平表7.断奶后仔猪达到预期生长性能的途径或措施表8。
在良好的商业条件下生长育肥猪的建议目标表9。
生长速度降低的预测成本(20—100kg体重)表10. 优化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建议表11 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表12. 举例计算空怀或非生产日期的天数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表13. 优化母猪生产能力的饲养管理策略表14不同阶段猪群投料规则表15 猪只体温参数表16 猪场免疫参考程序表1. 生产技术指标表2。
猪舍参考温度表3.不同阶段的猪群饲养密度表4。
各类猪群的饮水及设施表5. 母猪、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指标表6.仔猪生产性能的建议目标水平表7.断奶后仔猪达到预期生长性能的途径或措施表8. 在良好的商业条件下生长育肥猪的建议目标现代的肉猪品种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的遗传潜力都高。
在理想状况下生长育肥阶段的生长速度超过了1。
2kg/天,蛋白质的沉积超过了200g/天。
虽然这些指标在实际中很少达到,但生长潜力高过目前许多猪场实际的水平,如果这些生长水平没有达到,那么就要多消耗饲料,而且达到屠宰重所需要的时间也要增加.所造成的生产成本的增加如表9所示。
表9. 生长速度降低的预测成本(20-100kg体重)* 按生长速度1000g/天、平均采食量23kg/天进行比较*饲料成本2000元/吨,每多一天消耗1元/天1不同国家费用可能会不同表10. 优化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建议1 20kg:3。
35Mcal ME和11。
0g Lys/kg (3。
3g/Mcal)2 100kg:2.85 Mcal ME和7。
0g Lys/kg (2。
5g/Mcal)表11 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 依断奶日龄而定表12. 举例计算空怀或非生产日期的天数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限制每头母猪每年产仔数量的主要因素是每头母猪每年产仔的窝数,该数据反映的是空怀或非生产日期的天数.从生产损失的角度来讲,这些时间是非常浪费的。
猪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

猪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第一节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一、乳猪的生理特点及营养(一)生理及营养特点哺乳仔猪出生后的主要特点是生长发育快和生理尚不成熟,缺乏先天性免疫力, 体温调节能力差,从而造成喂养难度大。
根据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结合母猪产仔性能应注意以下几点:1.尽快吃初乳,作好乳头固定工作,由于加系猪产仔多,从引入后产仔情况看,初产猪平均窝产仔11.98头。
而保证每头仔猪尽快吃到初乳,是确保乳猪成活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为了使全窝仔猪成长均匀,提高成活率,应在仔猪出生后2—3天内,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把较小的仔猪固定在前三对乳头上,保证生长均匀。
2.及时作好防寒、保暖工作。
根据仔猪和母猪生理特点,产房温度应控制在20-25度,仔猪保温箱上边有电热灯,保证局部温度在30—32度为宜。
3.哺乳仔猪要作好断尾工作。
为防止出现猪只咬尾现象,应在仔猪出生3天前进行断尾工作。
(可视情况而言)4.及时补料。
由于哺乳时间过长会造成母猪下床太瘦弱,影响下一情期配种。
因此,及早补料是哺乳期仔猪饲养的关键,它不仅能够使减少母猪体况的损失,而且能够促进仔猪早期吃料,为21天或更短时间断奶做好准备。
5.保持猪舍干净,环境良好。
由于仔猪抗病能力较差,因此加强猪舍的卫生是减少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做到产床以上无猪粪为原则,做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确保乳猪在哺乳期能迅速生长。
6.应给予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
由于乳猪哺乳期增长迅速,21天断奶,时可达6.5kg 左右,平均日增重在250克左右,同时由于仔猪出生时消化器官不发达,容积小,机能不完善,所以要给予高蛋白、高能量的优质饲料。
第二节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断奶幼猪是指出生3-4周龄到10周龄阶段的仔猪,仔猪断奶是猪只出生后受到的又一次强烈的刺激,首先是营养的改变,由吃温热的液体母乳为主改成吃固体的生干饲料;第二,由依附母猪的生活变成完全独立的生活;第三,生活环境的变迁,由产房转入保育舍;第四,极易因感染病原微生物而患病。
猪舍环境的控制与改善方法 - 养猪技术

猪舍环境的控制与改善方法-养猪技术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猪的生产潜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猪舍环境一直以来都是影响猪群健康生长发育、保持稳定生产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建筑猪舍是为猪提供适宜环境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猪舍的合理设计同时采取有效的环境控制措施,才能使猪舍的环境达到良好的状态,满足猪对环境的需求。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舍环境的控制与改善方法。
1、温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猪对猪舍环境温度的要求不同,生产上将适宜猪生长发育的临界温度称之为最适宜温度。
猪对环境的温度表现的极为敏感,尤其是仔猪,仔猪非常怕冷,如果饲养环境的温度过低,会降低仔猪的抗病能力,易受多种病原菌的感染而患病,还会导致仔猪的胃肠蠕动减缓、消化不良等肠道问题,还易出现仔猪冻死的现象。
另外,处于断奶阶段的仔猪采食量少,对温度的要求为敏感,因此仔猪阶段的最适温度要高于其他阶段,通常产房的温度要适当的高一些,并且可通过将圈舍的温度提高2-3℃的方式来缓解断奶应激。
其他阶段的猪虽然对低温的反应不像仔猪那么敏感,但是如果环境温度过低会导致肉料比下降,影响育肥猪的生长和增重,造成饲料的浪费,还易诱发多种疾病。
而温度过高则会导致猪群产生热应激,使猪的采食量下降、饲料报酬率降低、生长速度减慢,生产性能下降,种猪的繁殖性能下降,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
猪舍内温度的高低与热量的来源和散失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根据这一情况调控好猪舍的温度。
对于仔猪来说来做好保温的工作,防止舍内温度过低,影响健康和生长。
对于成年猪则要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可在夏季增加通风力度,加快热量的散失,通过向猪体喷水、猪舍冲水的方式降低温度,还可安装一些降温设施,以提高生长育肥猪、种猪的生产性能;在寒冷季节,则要做好防寒的工作,可有效减少饲料的浪费。
尤其是要做好仔猪的保温工作,可在舍内安装增温设施,适当的增加饲养密度等方式提高舍温。
2、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猪舍内空气中含水汽的多少,通常猪舍内的最适宜相对湿度为50%-80%,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对猪的影响较小,但是和不适宜的温度相结合则会对猪群产生极大的影响。
猪的生物学特性与行为

猪的生物学特性与行为一、猪的生物学特性猪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生物学特性和行为学特征,在饲养生产实践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特性,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以便发挥猪的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效率,获得较大的生产效益。
(一)、多胎高产,繁殖率高我国的地方猪性成熟早,一般在3~4月龄就可达到性成熟,6~8月龄就可初次配种,早于培育品种和国外猪种。
生产上一般安排在母猪达到性成熟后即母猪的第二、三个发情期配种。
猪是常年发情的多胎高产动物,猪的妊娠期平均为114 d ,其范围为108~120 d 。
母猪繁殖周期较短,一年可产仔2~2.5窝,每胎产仔10~16头(各类母畜的妊娠期见表2-6)。
(二)、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猪与马、牛、羊相比,胚胎生长期和出生后生长期都较短,生长强度大,代谢很旺盛。
猪的初生体重很小,30日龄仔猪的体重可达到初生体重的5~6倍;60日龄的体重可达到初生体重的10~13倍。
断乳后至8月龄前,生长发育仍很强烈,特别是优良的肉用型猪种,在满足其营养需要的条件下,肉猪一般160~170日龄体重可达90~120 kg ,相当于初生重的90~100倍,而牛、羊同期只有5~6倍。
猪沉积体脂肪的能力强,特别是在皮下、肾周和肠系膜处脂肪沉积多。
(三)、杂食,饲料来源广猪是单胃动物,门齿、犬齿和白齿都很发达,具有杂食性,采食的饲料介于肉食与草食动物之间。
特别是我国地方猪种具有耐粗饲的优良特性,能广泛利用各种动植物和矿物质饲料,能充分利用各种农副产品。
但猪对食物有选择性,能辨别口味,特别喜吃甜食。
猪以谷物饲料为主,由于猪胃内没有分解粗纤维的微生物,几乎全靠大肠内微生物分解,而大肠内微生物分解粗纤维的能力有限,因此,猪对粗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较差。
而且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越高,日粮的消化率也就越低。
猪对精饲料中有机物的消化率一般可达75%以上,所以猪饲料应以含糖类较多的谷物为主。
在猪的饲料配合上,要注意精粗比例的合理搭配,控制粗纤维在日粮中的比例,保证日粮的全价性和可消化性。
猪的生理常数一览表

每圈头数
1 1 1 1窝 8—12 8—12
8—12
采食宽度(平方厘米/ 头)
35—45 35—40 40—50
18—22 35
35—40
2、各饲养段的适宜温度和湿度
猪的类别
仔猪
保育猪 育肥猪 公猪 产仔母猪 妊娠母猪
日龄 初生几小时
7日以内 14日以内 14—28日以内 28—35日龄 35—56日龄 56日龄以后
猪群类别
空怀配种母猪 妊娠母猪(存栏母猪的一半) 分娩母猪(存栏的四分之一)
后备母猪 公猪(包括后备公猪)
哺乳仔猪 生长猪 育肥猪 合计存栏 全年上市商品猪
100 25 51 24 10 5 200 216 495 1026 1612
200 50 102 48 20 10 400 438 990 2058 3432
1、每头猪占用猪栏地面面积
猪类别
公猪 怀孕母猪 分娩母猪
奶仔猪 小猪(保育阶段) 中猪(生长阶段)
育肥猪(育成阶段)
体重(公斤)
每头猪占用猪栏地面面 积建议值(㎡)
140—250 140—250 130—200 1.5—8.5 8.5—35
35—75
75—100
4—6 1.2—1.5 1.3—1.5 0.16—0.25 0.3—0.32 0.5—0.55
体重与投料量(KG)
体重 每头每日投料 量
0.6—1.0 (4周内投料总量)
0.6—1.0 (平均日投料量)
料肉比 1:1.5—1.80
35—75 600—785
自由采食
1:2.3—2.6
75—100 720—1200
100
675
浅谈猪场的保温管理

浅谈猪场的保温管理作者:张爱志来源:《科学种养》2016年第11期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8~23℃,而且要求昼夜温差相对均衡。
任何生长阶段的猪都怕寒冷和昼夜温差过大,尤其是幼仔猪阶段更加明显。
保温措施不当,昼夜温差过大,猪群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冷应激以后,轻则影响生长,降低饲料报酬,重则抗病力下降,引发感冒、腹泻,甚至诱发多种疾病,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因此,搞好保温工作是每一个猪场冬季管理的首要任务。
一、保温的标准小猪怕冷,母猪和种公猪怕热,生长育肥猪既怕冷又怕热,因此,各生长阶段猪的保温标准不一样。
一般情况下,初生仔猪从母猪体内38℃环境分娩后到体外,第一天应保持环境温度在33~35℃范围内,以后每天降0.5℃左右,到断奶时降到25℃左右;对种公猪、空怀母猪、处在妊娠前期的母猪,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4~16℃,妊娠后期的母猪环境温度要保持在16~18℃,哺乳期母猪环境温度要保持在20~24℃;不同体重(生长阶段)的育肥猪,要求环境温度标准不一样,15~30千克阶段为22~24℃,30~60千克阶段为16~20℃,60千克以上时保持在16~18℃最合适。
二、保温的主要措施和方法1. 提前修缮猪舍猪场在选址时就要充分考虑冬春保温问题。
猪场要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的暖坡。
气候变冷前,就要提前对破旧猪舍进行修缮,补漏修缺,堵塞缝隙,调整通风孔洞,以利调节保温和通风。
2. 悬挂挡风帘冬季到来之前,猪舍门窗可用草帘遮盖或整个门窗都用塑料薄膜覆盖。
在猪舍迎风方向设置挡风障,可用稻草苫或玉米秸秆扎制。
准备好塑料薄膜,等大风降温时,把整个猪舍覆盖起来,以利保暖御寒,也可以悬挂挡风帘。
3. 母猪舍中搭建简易的“屋中屋”在母猪舍靠墙的一角,用塑料薄膜或塑料泡沫板,也可用单层砖,搭建一个长80厘米、宽50厘米、高1米的“小屋”。
塑料薄膜能透光保暖,塑料泡沫板透气保温,砖砌的“小屋”上边还可悬挂保温灯。
设计搭建时,要在“小屋”顶端留通风窗,靠外的一侧留一个15厘米见方的进出小门洞,方便仔猪进出。
猪的养殖技术方法大全

猪的养殖技术方法大全概述:掌握好科学养猪方法,是**养猪效益的关键。
说起养猪方法,其实没有人会觉得有多难,当然的确不难,但科学的方法并非每个猪场都能细致的执行下来。
因此为帮助广大养猪朋友更好的养好猪,本文接下来将为大家全面介绍猪的养殖技术方法,供参考。
一般从初生到断奶阶段的小猪称为仔猪。
仔猪出生脱离母体后,其生活环境和生理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仔猪的管理任务是获得**的成活率,**的断奶窝重,均称的个体。
(一)**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1.**每窝产仔数,有利于**仔猪成活率。
据统计,每胎仔猪出生的活仔数增加1头,成活仔猪增加0.77头。
因此一定要选择繁殖力高的种猪。
2.加强对初生仔猪的护理。
⑴保暖防冻。
主要措施是用远红外线吊灯在保育箱上方或猪栏内供暖,设保育箱或保育栏,内铺垫草,隔寒保暖;利用暖床保暖;或产房内设暖气保暖。
⑵防压防踩。
主要措施是在猪产床靠墙面用木棍或钢管制成距离20—30厘米的护仔栏,以防母猪躺卧时压死仔猪。
另外吃乳后将仔猪放入护仔箱内取暖防压。
⑶固定乳头。
目的是使仔猪有秩序地在各自的乳头上吃乳,帮助弱小仔猪尽早吃上初乳。
在固定乳头时,将弱小仔猪固定在前面的乳头上,因为前面后的乳头泌乳量多,弱小仔猪可得到充足的奶水,生长发育快,有肋于获得均匀一致的断奶个体,**断奶窝重。
一般固定乳头在开始的2—3天内连续按编号或颜色固定**成功。
⑷寄养与并窝。
当出现产仔过多或过少时,或母猪生病无奶时,需要并窝式寄养。
一般并窝或寄养的仔猪应与原窝猪产期接近,相差不过3天,以免导致大欺小,强欺弱,发育不均的现象。
**是吃过亲生母猪的初乳。
并窝寄养时将“寄母”的奶水或尿液涂在代哺育仔猪身上,使其气味相投。
(二)哺乳仔猪的饲养技术1.**仔猪出生重的关键措施⑴加强对母猪的选择。
这种选择包括遗传上的选择,从产仔数多,初生重大的窝仔中选择发育好、乳头多,排列整齐,**乳头,瞎乳头,体型好的仔猪做种用。
要定期更新,保持正常年龄结构,一般年更新率为20%—30%为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