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 病理学
病理学 肿瘤PPT课件

可编辑
二、肿 瘤 的 扩 散
恶性肿瘤不仅在原发部位生长、累及邻近器官 和组织,而且还可通过多种途径扩散到其他部位。
(一)、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
具有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细胞,沿组织间隙、 淋巴管、血管等浸润性生长并破坏组织的现象称直 接蔓延。
局部浸润的机制
23
可编辑
(二) 转 移
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等 通过多种途径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 成同样类型的肿瘤的过程称转移。
8
可编辑
第三节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分化(differentiation)
肿瘤在形态和功能上表现出与某种正常组织的相似 之处,称分化。
分化程度(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指分化相似的程度。
9
可编辑
异型性(atypia)
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或组织结构上,与其发源 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异型性。
Pathology
肿瘤
(neoplasm)
1
可编辑
第五章 肿 瘤
目的要求:
掌握肿瘤的概念,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生长的区别。肿瘤 的一般形态结构。肿瘤的异型性,生长与扩散。良恶性肿瘤 的区别。肿瘤的命名原则及分类。癌与肉瘤的区别。常见的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概念。
重、难点:
肿瘤的概念、一般形态和结构,肿瘤的异型性及生长与 扩散,良恶性肿瘤、上皮与间叶性肿瘤的区别。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20
可编辑
(
四
演进 (progression)
)
演
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有侵
临床肿瘤学-病理学诊断

第一章病理学诊断第一节肿瘤的病理学基础一、肿瘤的一般概念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长期相互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因基因表达调控异常而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变异细胞过度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组织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肿瘤是机体变异细胞的过度增生,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与生理状态下的增生以及炎症和修复时的增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②肿瘤组织的生长与机体不协调,往往不受机体的正常调控,具有相对的自主性。
③肿瘤组织生长旺盛,即使在致瘤因素去除以后,仍具有无限制性生长的能力。
由于肿瘤由不同的瘤细胞克隆所组成,使得恶性肿瘤在核型、DNA含量、细胞表面抗原/受体/标志物、组织结构、细胞功能、对治疗的反应以及生物学行为上等很多方面均具有异质性(heterogeneity),这种异质性不仅表现在不同肿瘤或不同个体的同一类型肿瘤内,而且还可以表现在同一患者的同一种肿瘤内,例如肺小细胞癌内可以含有分化较好的鳞状细胞癌或腺癌成分,双相型滑膜肉瘤中可见到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两种成分,癌肉瘤中同时含有癌和肉瘤两种成分等。
二、肿瘤的发展阶段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演变过程,当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基因发生突变、缺失或扩增时,将导致基因表达调控失常,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转化为瘤细胞。
在恶性肿瘤形成之前,局部组织出现的形态改变,称为先兆或前躯,通常包括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前者是组织学概念,后者是临床概念。
随着疾病的发展,有些癌前病变会进展为上皮内瘤变,最终发展成具有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浸润癌。
肿瘤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①癌前病变指凡有可能发展为癌的病变,常见的癌前病变包括粘膜白斑、慢性萎缩性胃炎、乳腺纤维囊性病、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病、结节性肝硬化和未降睾丸等。
②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以往称为异型增生(dysplasia)、不典型性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或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肿瘤病理学的分类与分级

肿瘤病理学的分类与分级肿瘤病理学是研究肿瘤组织中病变细胞形态学和生物学的科学,其疾病分类与分级对临床病理诊断、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肿瘤病理学的分类和分级体系。
一、肿瘤的分类1.按照器官系统分类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和起源,可将肿瘤分为不同器官系统的疾病,如乳腺癌、直肠癌等。
不同器官系统的肿瘤病理学特点各异,治疗方法和预后评估也有所不同。
2.按照肿瘤组织类型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肿瘤组织学的病理特征建立的。
肿瘤组织的类型包括上皮性肿瘤、间叶性肿瘤和神经外胚层性肿瘤等。
不同类型的肿瘤也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评估。
3.按照肿瘤分子特征分类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深入,肿瘤分子特征已成为肿瘤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肿瘤分子细胞学异常和基因表达谱,肿瘤可分为不同亚型的分子疾病,如HER2阳性的乳腺癌。
二、肿瘤的分级肿瘤的分级是根据病理学表现、生物学行为和转移倾向等特征,将其分成不同程度的恶性程度。
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分级体系是TNM分期和WHO分级。
1. TNM分期TNM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原发部位(T)、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三个指标来评估肿瘤的严重程度。
其中T指标表示肿瘤的原发部位大小和程度,N指标表示淋巴结转移情况,M指标表示远处转移情况。
2. WHO分级WHO分级是根据肿瘤未分化程度和细胞分裂活跃度等病理学表现,将其分为I级、II级、III级和IV级。
I级表示肿瘤的未分化情况较差,细胞分裂活跃度较低;IV级则表示肿瘤未分化情况非常严重,细胞分裂活跃度非常高。
三、总结肿瘤病理学的分类和分级体系为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不同的肿瘤分类和分级方法都有其适合的应用领域,临床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疾病评估。
动物肿瘤—肿瘤发生的原因(动物病理学课件)

物理性致瘤因素
物理性 致瘤因
素
电离辐射 紫外线 慢性刺激
X、α 射线
带亚原 子微粒 的辐射
白血病、皮肤癌 或骨肉瘤
皮肤
癌
胆
慢性胃
囊
{ 溃疡
结 石灼
异 物
外 伤
烧 疤
痕
物理性致瘤因素
生物性 致瘤因
素
病毒
霉菌 寄生
虫
禽、牛、鼠白血病、鸡马立克 氏病、劳氏肉瘤;小鼠乳腺癌; 绵羊肺腺瘤病;犬乳头状瘤等
肿瘤周围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多者, 预后较好,肿瘤可长期不转移,存活 时间也长。
遗传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并不导致肿瘤本身的遗传,而是能在不同Leabharlann 度上决 定宿主对致瘤因素的敏感性。
机体对致瘤因素的遗传易感性或倾向性称为肿瘤素质。素质 的遗传因子可能同性染色体或常染色体有关,可以按照显性 也可以按照隐性的方式被遗传。
霉菌及毒 素
食道 癌
血吸虫
膀胱 癌
肿瘤的内因
年龄和 性别
品种和 品系
内因
机体的 免疫力
遗传因 素
年龄和性别
年龄因素
性别因素
一般见于年龄较大的动物
如鳞状细胞癌多发于6~9岁老年犬; 犬的乳腺肿瘤平均发生年龄约为10~11岁; 母细胞瘤、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如白血病)则常见于幼龄 动物,并且猫较犬敏感。
猫的肿瘤,主要为造血组织和上皮组 织肿瘤。
造成生产上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现已培育出抗淋巴白血病鸡 群。
机体的免疫力
动物机 体的免 疫状态 与肿瘤 的发生 发展有 密切的 关系。
先天免疫缺陷的动物,恶性肿瘤的 发生率较高。
无论是
还是病毒引起
肿瘤的名词解释病理

肿瘤的名词解释病理肿瘤,这个词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
它在生活中时有出现,但对于其病理学的深度解释,恐怕很多人并不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肿瘤的名词解释病理,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
肿瘤,癌症的学名,是现代医学领域最为人们所关注的疾病之一。
肿瘤起源于人体组织中的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形成具有不同程度组织结构的生长物,它们可以出现在任何一个器官或组织中。
那么,我们来探究一下肿瘤的具体病理学解释。
首先,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
良性肿瘤是指细胞分裂异常但并未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通常生长缓慢,并且不会扩散到其他部位。
良性肿瘤通常能够通过手术完全切除,并且较少引起生命威胁。
而恶性肿瘤则是指恶性细胞无限制的分裂和增殖,能够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甚至扩散到其他部位,形成继发肿瘤。
恶性肿瘤通常被称为癌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肿瘤的病理学解释还包括不同类型和分级。
肿瘤的类型指的是肿瘤起源细胞类型不同所导致的不同组织类型。
常见的肿瘤类型包括上皮性肿瘤、间叶性肿瘤和神经外胚层肿瘤等。
每种类型的肿瘤都具有不同的形态学表现和特殊的生物行为,这也是为什么不同类型的肿瘤对治疗反应不同的一个原因。
而肿瘤的分级,则是通过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组织学结构,将其分为多级别。
这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常见的肿瘤分级系统如TNM系统,它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T,tumor)、淋巴结受累状况(N,node)和远处转移情况(M,metastasis)来确定肿瘤的分期,进而预测患者的生存率。
在肿瘤名词解释病理的探究中,还不得不提及肿瘤的病理分析。
肿瘤组织病理学是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学,进行分子生物学、免疫组化以及其他特殊染色方法来对肿瘤进行详细分析。
这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确切类型和分级,从而决定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
除了肿瘤的名词解释病理,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关于肿瘤的其他相关术语。
例如,肿瘤的原位癌和浸润癌。
原位癌是指癌细胞仅限于肿瘤发生的原位组织内,还未侵犯到周围正常组织。
肿瘤的病理生理

皮肤基底细胞癌
29
十、间叶组织肿瘤
(一)间叶组织良性肿瘤
1.脂肪瘤(lipoma) 2.血管瘤(hemangioma) 3.淋巴管瘤(lymphangioma) 4.平滑肌瘤(leiomyoma) 5.软骨瘤(chondroma)
脂肪瘤
30
(二)间叶组织恶性肿瘤
1.脂肪肉瘤(liposarcoma) 2.横纹肌肉瘤 (rhabdomyosarcoma) 3.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 4.血管肉瘤(angiosarcoma) 5.纤维肉瘤(fibrosarcoma) 6.骨肉瘤(osteosarcoma) 7.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
维组织常有增生
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见于癌巢周围,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 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33
十一、神经外胚叶肿瘤
➢ 胚胎早期的外胚叶,有一部分发育为神经系统, 称为神经外胚叶,包括神经管和神经嵴。神经 管发育成脑、脊髓、视网膜上皮等;由神经嵴 产生神经节、施万细胞、黑色素细胞等。
➢ 良性肿瘤多呈膨胀性生长,周围可形成纤维被膜。 ➢ 体表和体腔内肿瘤,或管道器官腔面的肿瘤常呈乳头状、息肉状或菜花状。 ➢ 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
14
(二)肿瘤的生长特点
➢ 良性肿瘤生长较缓慢,生长时间可达数年、数十年。 ➢ 恶性肿瘤生长较快,特别是分化差的恶性肿瘤。 ➢ 影响肿瘤生长速度的因素:肿瘤细胞倍增时间(doubling time)、生长分数
1.母细胞瘤 ;2.白血病、精原细胞瘤等 ;3.恶性……瘤 ;4.以起初描述或研究该肿瘤 的学者命名; 5.以肿瘤细胞的形态命名 ;6.……瘤病 ;7.畸胎瘤(teratoma)。
分子病理学

分子病理学分子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与分子机制,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其他化学和生物学手段来诊断、预测和治疗疾病的现代研究领域。
分子病理学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介绍分子病理学的发展历程、疾病诊断与预测以及分子病理学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来进一步探讨分子病理学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分子病理学发展历程分子病理学最初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形成的,当时,人们已经开始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
1980年代,随着PCR技术的发展和引入,分子病理学的研究范围迅速扩大,从单个基因和获得全基因组序列开始。
1990年代以来,随着各种高通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和完成,分子病理学学科的研究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目前,分子病理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
二、分子病理学在疾病诊断与预测中应用1. 基因诊断基因诊断是指通过基因筛查技术来确定患者所患疾病的类型和表现形式。
在分子病理学中,基因诊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在许多疾病的诊断和预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许多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性肥胖、囊性纤维化等已经可以通过基因诊断技术来进行检测和诊断。
2. 肿瘤诊断肿瘤诊断是指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的某些分子标志物,来确定肿瘤类型和分级。
分子病理学在肿瘤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通过检测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等信息,来确定肿瘤的性质和分子机制,为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指导。
3. 疾病预测分子病理学技术可以利用生物标志物对疾病的风险进行预测,这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例如,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可以通过检测某些血液生物标志物,进行实时监测和风险评估,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三、分子病理学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精准医疗是一种基于分子诊断技术的高度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研究对象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是医学科学实践的基础。
2、研究任务原因——————病因学发病机制————发病学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病理解剖学功能代谢改变——病理生理学转归——————结局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是基础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以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为基础,从病因角度与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密切联系,为临床各科(内、外、妇、儿等)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三、病理学的基本内容病理学总论主要阐述不同疾病中共性的病变基础。
如疾病概论、组织的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水肿、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休克和DIC等。
各论主要阐明各种疾病的病因、病变及其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
例:肺炎、高血压等各系统疾病。
四、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体病理学研究1.尸体解剖(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病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它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 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穿刺、搔刮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3.细胞学检查(cytology) 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后进行观察。
如宫颈刮片、食道拉网。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1.动物实验在适宜的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以便进行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疾病转归的研究。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以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五、病理学的观察方法1、大体观察2、光学显微镜观察苏木精(Hematoxylin,H)-伊红(Eosin)染色3、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4、免疫组化观察5、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6、图像分析技术、原位杂交等等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一节健康与疾病一、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