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选修一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特点导学案
高一最新地理教案-地理必修1人教版第1.3地球的运动 精

地理必修1人教版第1.3地球的运动教案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二、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教学过程【设疑引入】在学习第一节的内容时,我们提到了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构成了天体,并了解到天体的两个属性——物质性和运动性。
那么,地球的的运动有哪些类型,它运动的特点又有哪些呢?【学生回答】自转和公转【总结讲解】地球的运动是多种运动的叠加——绕地球和月球的质点中心旋转、绕太阳公转绕地轴自转、随太阳绕银河系中心旋转、随银河系在宇宙中运动等。
我们这节课仅探究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方式。
【板书】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板书】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
【提问】描述自转的方向。
【学生回答】自西向东【演示】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提问】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学生回答】略。
【板书】记忆方法:右手——四指半握,大拇指代表地轴指向北极星,四指为自转方向【演示】地球仪自转。
【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学生回答】略。
【过渡】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
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太阳日和恒星日。
【演示和讲解】1、播放flash“恒星日和太阳日”,让学生对恒星日和太阳日的产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 运用“太阳日和恒星日”投影片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
地理:1.3《地球的运动》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行星地球1.3 地球的运动(1)课前预习学案编制:陈静邵振鹏审核人:【课标要求】1.认识地球运动的规律。
2.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主学习】(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的,其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方向:自向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1.自转恒星日:真正的周期,地球自转,用时。
周期: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地球自转,用时。
角速度:极点为,其他各处相同,即。
速度:线速度:自向减小(赤道处最大)。
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从南极上空看呈。
周期:一个年,日时分秒。
形状:近似正圆的。
2.公转轨道:近日点:初。
远日点:初。
角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速度:线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地球运动是与的叠加。
2.黄赤交角:指平面与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3.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叫,轨道面和黄道面之间存在一个夹角叫,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为,赤道面与地轴夹角为,黄道面与地轴夹角为。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
北半球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冬至日,太阳直射在。
【自主检测】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A.900W 、890SB.800E 、400NC.100E 、10SD.1800W 、710N2.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 )A .就线速度而言,北京小于香港;就角速度而言,北京大于香港B .高雄与上海的角速度相等C .南北极点线速度为0,但角速度最大D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3、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A.23026/B.300C.600D.66034/课内探究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变化、周期和黄赤交角。
1.3地球的运动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1.通过多媒体展示、实地观察等手段,引导学生感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培养学生从实际现象中抽象出地理规律的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设计制作地球仪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养成积极思考、严谨治学的学术态度。
3.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助共进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运动的现象。
2.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经历的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现象,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创设问题情境,如“如果你是一个宇航员,在太空中如何判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时间差异、地理坐标等。
4.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巩固记忆,提高理解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1 - 1.3 地球的运动 导学案1

1.3 地球的运动课时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学习目标】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2.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重点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2.难点·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自主学习】一、地球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地轴旋转的运动,地轴始终指向 附近,且与 垂直。
2.读图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①侧视:②俯视·从北极上空看呈 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 时针3.根据参照物不同,地球的自转的周期也不同①恒星日,自转360º, 时 分 秒,地球真正的周期②太阳日,自转360º 59′, 小时,日常所用的周期4.根据课本图1.16读出地球自转的速度①角速度·概念:地球表面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规律:两极点为 °/h ,其他各地相同,皆为 °/h 或1°/4min②线速度·概念:地球表面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规律:两极点为 km/h ,赤道为 km/h ,其他各地由 向 递减★必须填写: 2016级 班 组 姓名二、地球公转1.概念:地球绕旋转的运动2.方向·侧视:·俯视:从北极星上空看,呈时针防线旋转3.周期:地球公转一周为1年,时间长度为日时分秒,称作1 年4.轨道和速度(读下图)·公转轨道为近似正圆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上·远日点:月初,地球位于点,公转速度近日点:月初,地球位于点,公转速度【合作探究】1.儿子骄傲地对他父亲说,他今天已经绕地球转了2圈了。
他父亲说,这不稀奇,我都已经绕太阳转55圈了,我还准备再转几十圈呢!请回答:⑴儿子的职业是什么?⑵父亲的话是真的吗?为什么?2.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为186天,冬半年的日数的179天,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的是什么?【自主演练】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运动的是( )2.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心的运动B.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C.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地轴D.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3.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各点的角速度都大约为15º/小时B.地球表面各点的线速度都相等C.地球表面各点的角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D.地球表面各点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4.地球公转到右图中的四点时,公转速度最快的是:()5.下图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3节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特点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特点[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
2.掌握太阳直射点移动的一般规律。
3.运用地球运动的特点分析相关的自然现象。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①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②自西向东。
(3)周期 名称 长度 参考点恒星日 ③23时56分4秒 距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太阳日 ④24小时 太阳(4)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余各处均约为⑤15°每小时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⑥赤道最大, ⑦极点最小为0(5)因素 影响 关系 纬度 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负相关海拔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正相关2.(1)概念:地球绕⑧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如图中所示“→”。
(3)周期⎩⎪⎨⎪⎧ 名称:⑨1恒星年含义: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单位长度:⑩365日6时9分10秒(4)速度 图中位置 时间 速度 公转位置A 点 ⑪1月初 较快 近日点B 点 ⑫7月初 较慢 ⑬远日点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黄赤交角(1)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是字母⑭B 。
(2)规律: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⑮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⑯大小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3)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1)轨迹(2)周期⎩⎪⎨⎪⎧ 名称:⑰1回归年长度:365日5时48分46秒我的疑惑1. 。
2. 。
3. 。
探究点一 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探究材料 教材P 13图1.15地球自转示意和P 14图1.16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1.“地球的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是自东向西”的说法是否正确?在下图的短线上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什么有恒星日和太阳日之分?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表示在地球哪一位置?其线速度约为多少?【探究归纳】1.地球自转的方向不论从北极上空看还是从南极上空看都是自西向东,只是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一、课标解析认识地球运动的规律;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的,其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1恒星日:真正的周期,地球自转,用日:昼夜更替的周期,地球自转,用度:极点为,其他各处相同,线速度:自向减小(赤道处最大)。
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从南极上空看呈。
周期:一个年,日时分秒。
形状:近似正圆的。
2.公转轨道:近日点:初。
远日点:初。
角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速度线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地球运动是与的叠加。
2.黄赤交角:指平面与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3.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三、典题解析1.在下图中表示太阳日的是()A.a B.b C.a+b D.a-b解析:时间与我们生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每一天长短的确立的理解程度。
就能力考核来说,则也可以说是看看考生对从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的强弱。
题目中隐含着的一个知识点是: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公转的方向是一致的。
即,从空中看地球,如果其公转方向是逆时针的(如该图所示),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也一定是逆时针。
有了这个基础常识,读图即可以明白,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答案:C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角∠α、∠β的度数是,从其大小及其所对应的弧长分析出地球自转速度的特点是。
(2)图中C点的经度是,如果E点是10点钟,则C点的时刻是点钟。
(3)由C向A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发生向(东、南、西、北)偏移的现象,由C向D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发生向(东、南、西、北)偏移的现象。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涉及到经度的概念、地球自转速度、时间计算和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等知识点。
首先根据经度的概念得出∠α、∠β的度数是45°。
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1.31地球的运动--绪论

新版地理精品资料2019.4高中地理 1.31地球的运动--绪论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导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理解经线和纬线的定义和特点。
3、掌握东半球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低中高纬度的分界线。
4、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确定方向。
5、能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点的位置(半球、经纬度)2、【学习重、难点】能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点的位置和方向【基础知识梳理】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_________。
地球的表面积约___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____千米,地球赤道周长___千米。
2、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做。
3、经线和经度(1)概念: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的弧线。
形状:(2)特点方向:指示方向长度:所有经线的长度都概念:人们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分别给它们标定的度数(3)经度划分方法:经经线,定为经线,或称本初子午线,0o经线向东向西各划分为180o,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和。
经度变化规律: 。
4、纬线与纬度(1)概念:在地球仪表面,与经线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形状:圆圈(除外)(2)特点方向:指示方向长度:赤道,向两极逐渐,到两极概念:人们为了区别各条纬线,分别为它们标定了,即纬度(3)纬度划分方法:赤道纬度为,向南、北各有,赤道以北称用表示,赤道以南称,用表示,纬度最大为90o 。
特殊纬度:0o ,23 o 26ˊ ,66 o 34ˊ(4)低中高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纬度变化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在北南两极;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
巧思巧记:歌诀巧记地球形状和纬线特点赤道略略鼓,两极稍稍扁;东西方纬线,独成平行圈;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第1课时)新人教版必修1

第1章第3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的特点。
2.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过程。
3.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重点突破】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黄赤交角及回归运动课前预习案【教材基础知识梳理】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概念:地球绕其 的旋转运动。
地轴:地球的 ,其北端始终指向 附近。
从北极上空看,呈 方向旋转。
方向:自 向从南极上空看,呈 方向旋转。
恒星日真正的周期,以 为参考点,长度是 。
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以 为参考点,长度是 。
角速度:极点为 ,其他各处相同,即 。
速度:线速度:自 向 减小(赤道处最大)。
概念:地球绕 的运动。
方向:自 向从北极上空看呈 ;从南极上空看呈 。
2.公转 周期:一个 年, 日 时 分 秒。
形状:近似正圆的轨道: 近日点:时间 初远日点:时间 初速度: 角速度: 点快, 点慢。
线速度: 点快, 点慢。
1.自转周期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
称为赤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目前是。
2.请在右图中注出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并注出南北极点、黄赤交角的度数。
3.黄赤交角存在的结果:使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
4.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1个年,日时分秒。
【预习自测】1.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地方是A.南北极点 B.南北极圈 C.南北回归线D.赤道2.当地球公转运行到近日点附近时A.公转速度较快 B.公转速度较慢C.北半球正值春季 D.南半球正值秋季3.下列有关地球公转位置和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年1月初,地球经过远日点B.每年1月初,地球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最小C.每年7月初,地球经过远日点D.每年7月初,地球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最大4.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A.0° B.23°26′ C.66°34′ D.90°5.下列黄赤交角示意图中,黄道平面(M)位置正确的是【我的疑问】我的疑问——请将自主学习中的疑难写下来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我的收获——请将自主学习中的收获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课内探究案探究点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呢?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全球分布规律是怎样的?3、请在右图中标出公转方向、远日点和近日点的位置,并写明公转速度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特点案(人教版必修1)
[习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
2掌握太阳直射点移动的一般规律。
3运用地球运动的特点分析相关的自然现象。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①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②自西向东。
(3)周期
(4)速度
(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2
(1)概念:地球绕⑧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如图中所示“→”。
(3)周期错误!未定义书签。
(4)速度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
(1)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是字母⑭B。
(2)规律: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⑮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⑯大小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3)黄赤交角的变化带的影响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1)轨迹
(2)周期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的疑惑
1.。
2.。
3.。
探究点一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
探究材料教材P
13图115地球自转示意和P
14
图116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
度。
1.“地球的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是自东向西”的说法是否正确?在下图的短线上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什么有恒星日和太阳日之分?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表示在地球哪一位置?其线速度
约为多少?
【探究归纳】
1.地球自转的方向不论从北极上空看还是从南极上空看都是自西向东,只是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画图略。
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1日,其长度因参考点而不同。
3
【考例探究1】读图并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
(2)比较说明图中A、B、N三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3)当图中A点自转一周又回到出发点时,所用时间是,叫做一个日。
答案(1)略。
(2)角速度:A、B点相等,均约为15°/小时,N点为0;线速度:A点最大,B点小于A点,N点为0。
(3)23时56分4秒恒星
解析本题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俯视图作为载体,考查地球自转运动的特点。
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逆时针自转;角速度的分布规律是除两极点外任何两点的角速度都相同;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探究点二地球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
探究材料教材P
图117地球公转轨道。
14
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绕转中心是否相同?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是否一致?
2.据下图分析,地球从图中A点公转到B点与从点公转到D点所用时间相比有何差异(AB与D等距)?为什么?
3.地球从A点开始公转,又回到A点时所用时间是多少?
【探究归纳】
1.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公转,绕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自转。
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2.公转的速度:随距离太阳的远近而不同,近日点时,角速度和线速度大,远日点时,角速度和线速度小。
因此上图中,地球从A点公转到B点所用时间短。
3.所用时间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为一个恒星年。
【考例探究2】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图为公转轨道图,公转轨道是正圆
B.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大于B点
.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是1月初
D.地球从A点出发再返回到A点所需的时间恰好为1恒星年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对有关公转运动规律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地球公转的轨道不是一个正圆,而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
从A点出发再返回到A点的时间是1恒星年。
探究点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图118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
探究材料教材P
18
1.黄赤交角是怎样形成的?
2.黄赤交角有哪些特点?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黄赤交角的直接结果,2011年9月10日是第27个教师节,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南/北)?正向哪个方向移动?
【探究归纳】
1.黄赤交角的形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黄赤交角的特点
黄赤交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
其含义如下:
3.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正向南移动。
【考例探究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直射点移动路线上B、、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的纬线名称:
B ,,D 。
(2)写出∠α的度数和表示的含义以及存在的结果。
(3)直射点在处的运动方向为向 (南或北),D处的运动方向为向(南或北)。
(4)当黄赤交角变大时α的度数会 (变大或变小),温带的范围会(变大或变小)。
答案(1)夏至,北回归线秋分,赤道冬至,南回归线(2)23°26′,黄赤交角,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运动。
(3)南北(4)变大变小
解析第(1)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出B、、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纬线名称。
第(2)题,由∠α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判断出∠α为黄赤交角。
第(3)题,由、D两处的节气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第(4)题,根据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及极圈的纬度关系,确定当黄赤交角变化时,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