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说明报告
关心关爱特殊儿童工作情况说明报告

关心关爱特殊儿童工作情况说明报告尊敬的领导:我作为一名特殊儿童工作志愿者,对于关心关爱特殊儿童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总结,并向您呈报如下:一、目前特殊儿童的工作情况:1. 特殊儿童的数量:根据我们的调查,特殊儿童的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其中包括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肢体障碍等各类情况。
2. 特殊儿童的教育:特殊儿童的教育情况较为复杂,有些家庭无法承担特殊教育的费用,导致特殊儿童无法接受系统的教育。
而在一些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匮乏,影响了特殊儿童的发展。
3. 特殊儿童的康复:特殊儿童的康复情况亦存在问题。
许多特殊儿童缺乏必要的康复训练和治疗,导致状况无法得到改善。
同时,一些特殊儿童的家庭缺乏康复设备和专业指导,使得康复工作无法有效进行。
4. 特殊儿童的社会融合:特殊儿童在社会上融合度较低,往往面临歧视和排斥。
这使得特殊儿童感到孤独和无助,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不确定感。
特殊儿童的家庭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困扰。
二、特殊儿童工作的亟待解决问题:1. 教育资源的不足:目前特殊儿童的教育资源较为匮乏,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严重不足。
需要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2. 康复训练的不充分: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亟需加强,包括提供更多的康复设备和康复师资力量。
需要加大对康复工作的支持力度,确保特殊儿童能够接受到全面的康复治疗。
3. 社会融合的问题:特殊儿童的社会融合度需要提高,需要加大对社会意识的宣传力度,消除对特殊儿童的歧视和排斥。
政府、学校和社会机构需要加强合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三、建议和措施:1. 增加特殊儿童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建设更多的特殊教育学校,提高师资力量。
2. 加强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增加康复设备和康复师资力量,确保特殊儿童能够接受到全面的康复治疗。
3. 加大对特殊儿童的社会意识宣传力度,减少对特殊儿童的歧视和排斥,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合。
2015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情况说明

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情况说明一、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我们成立了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领导小组,加强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档案制度。
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专门档案。
其基本内容为: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姓名及关系、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年龄等。
学校德育处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
通过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1)学习上优先辅导。
各班级从学习方面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
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每个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2)生活上优先照顾。
教师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患病时,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
我们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制度。
在生活困难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和教师结成对子。
配对帮扶教师经常与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谈心,随时掌握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建立教师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成长日记。
教师不时与特殊群体未成年人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
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流浪儿童的情况说明

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流浪儿童的情况说明背景近年来,特殊群体流浪儿童的数量逐渐增加,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与担忧。
这些特殊群体流浪儿童包括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孤儿、废弃儿童以及被遗弃、失散或虐待的儿童。
他们面临诸多困境,如没有固定住所、缺乏食物、无法接受教育等。
因此,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流浪儿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情况说明1. 缺乏基本生活条件特殊群体流浪儿童经常面临生活基本条件的缺乏。
他们没有稳定的住所,经常栖身于街头、公园、火车站等露天场所。
由于经济困难,他们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和清洁水源,容易患病并面临饥饿的困扰。
2. 教育机会的缺失特殊群体流浪儿童往往无法获得正常的教育机会。
由于缺乏经济支持和家庭背景的不利影响,他们无法进入学校接受教育。
这使得他们的未来发展受限,容易陷入贫困循环,并且缺乏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
3. 心理健康问题由于特殊群体流浪儿童经历了被遗弃、失散或虐待的经历,他们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常见的问题包括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
缺乏稳定的家庭和人际关系支持,使得他们更加孤独和脆弱。
关心关爱的重要性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流浪儿童是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提供以下支持和帮助:1. 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包括住所和食物。
2. 落实义务教育,确保每个特殊群体流浪儿童都能接受教育。
3.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并重建自信。
4. 加强社会扶贫措施,为特殊群体流浪儿童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5. 加大法律保护力度,打击虐待和遗弃儿童的行为。
结论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流浪儿童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一环。
只有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共同努力,特殊群体流浪儿童的生活才能得到改善,他们才能得到平等的发展机会,成为社会有益的一员。
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人的情况说明

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人的情况说明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情况说明一、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我们成立了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领导小组,加强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档案制度。
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专门档案。
其基本内容为: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姓名及关系、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年龄等。
学校德育处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
通过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1)学习上优先辅导。
各班级从学习方面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
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每个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2)生活上优先照顾。
教师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患病时,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
我们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制度。
在生活困难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和教师结成对子。
配对帮扶教师经常与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谈心,随时掌握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建立教师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成长日记。
教师不时与特殊群体未成年人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
小学关心关爱未成年人活动的说明报告

五-5-②
xx县xx镇xx小学
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成年人活动的说明报告
一、具体举措
1.通过活动,使留守学生在活动中能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辛劳。
2.培养独立生活的意识,养成学习、生活自理的好习惯,
3.使大家明白,外出打工者以及他们的子女,需要我们特别的关注和关爱,懂得只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捧出一颗爱心,奉献一点爱,那么世界将到处充满爱。
二、实际成效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数量日趋增多,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次活动的设计就是为了关注我校的留守儿童,号召全体师生关心留守同学,帮助留守学生树立起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留守儿童心手相牵,使他们能快乐成长。
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情况说明

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情况说明展不健全的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进行谈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学校也会定期邀请心理专家为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开展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困扰。
二、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合力1.建立家长工作委员会。
成立家长工作委员会,由班级家长代表和学校德育处组成。
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研究、生活、心理等方面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同时,委员会也会定期组织家长参观学校,了解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研究和生活情况,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和合作。
2.建立家长联系卡制度。
学校建立家长联系卡制度,及时掌握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家庭情况和问题,为学校和家长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
学校会定期联系家长,了解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研究和生活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
三、加强宣传教育,形成社会共识1.加强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教育宣传。
学校定期开展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教育宣传活动,增强全体师生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师生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2.加强社会宣传教育。
学校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关注度和关心程度。
同时,学校也会定期组织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以上是我们学校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情况说明。
通过健全机制、加强家校合作、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我们将继续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针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方案,应该注重矫治和帮助,因材施教。
为此,我们需要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和集体的温暖,通过各种活动让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增强研究、生活的信心,体会到研究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西街小学关爱特殊群体的说明报告

西街小学关爱特殊群体的说明报告一直以来,西街小学校高度重视扶贫助学工作,在严肃认真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义务教育学生交通费补助、县教育精准扶贫助学工程工作、建档立卡学生管理等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传递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树立了学习和生活的信心,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以上工作,除交通费补助不需要提供相关证明外,其他补助都必须要有相关部门出具的真实的材料为依据才能实施。
在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等相关工作后,我们发现,还有一部分提供不了建档立卡、低保、孤儿、残疾等相关证明,但实际上家庭经济仍旧困难的孩子。
他们大多是父母突发重病、突发车祸、自然灾害、父母离异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本身家庭经济实际就非常困难但有没有相关证明等情况的孩子。
这些孩子也同样需要帮助啊,在扶贫助学的路上,在人生成长的路上,这些孩子才是上真正需要拉一把,扶一程的人。
如何解决,经过校领导讨论后,经教师代表,和党员教师代表同意,决定组织我校广大教师进行自愿捐款活动,所捐款项及时兑现给相关学生。
所捐善款由我校孟文、王梅老师负责管理和发放,由李金副校长负责审核受助学生情况,到班上向老师,向学生了解情况,把老师的爱心负责得传递给孩子。
兑现善款时,我们把受助孩子和父母请到阶梯教室,向他们宣传这些资金的来历,当得知是老师捐的钱后,很多家长和孩子感动得流泪,连声说:“谢谢,谢谢!”这些钱虽然不多,但承载着西街小学全体老师的爱心和深深地祝福,祝福这些孩子摆脱贫困的羁绊,健康,阳光,快乐地成长。
很多老师都表示这样的捐款是值得的。
对老师的捐款情况学校每一次都及时公示在大厅,接受师生和家长的监督。
2017年12月24日举行捐款活动,共收到捐款5400元,有43位孩子受助;2018年12月29日举行捐款活动,共收到捐款12150元,有48位孩子;2019年12月20日举行捐款活动,共收到捐款7350元,有38位孩子受助。
关心关爱残疾儿童工作情况说明报告

第一篇、开展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活动情况说明关心关爱残疾儿童工作情况说明报告开展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活动情况说明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播志愿服务理念,推动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
我校在667名全体师生中开展了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活动。
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利用主题班会,加强关爱。
我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队会,班主任根据本班留守孩子的具体情况,确立一个子主题,策划活动方案,组织同学举行一次主题班会。
教育留守孩子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
通过活动,让留守孩子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
通过组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
二、开展“大手牵小手爱心助成长”志愿服务活动。
动员教师、以留守儿童为重点,针对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学习教育、权益维护、安全自护、身心健康、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需求。
开展亲情陪护、学业辅导、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助等志愿服务。
每个班级建立了留守孩子档案、联系卡、统计表、基本情况登况表、手拉手好朋友结对子登计卡。
每一位老师都与留守孩子结对子,要求教师必须做到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
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
第二篇、关爱残疾儿童感言关心关爱残疾儿童工作情况说明报告关爱残疾儿童感言宋世乐2013335800016在假期即将到来时,我参加了班里组织的关爱残疾儿童的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对残疾儿童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更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有了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
说明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由于地理环境还有人文环境的种种不便和限制,导致我校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所占比例一直居高不下。
针对此种情况为更好地关注特殊学生群体,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我校根据学生的家庭、学习、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困境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学生,学校给其建立了成长档案,采取了以“特殊群体学生与老师结对”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模式,多措并举,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行为,通过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二、具体措施
1、摸清底数,建立完善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档案
通过家访、调查等多种渠道,全面掌握学校班级特殊学生群体的状况,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关注。
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建立完善特别关注学生成长档案,并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定档案借阅权限,注意保护学生个人隐私。
将所有特别关注学生情况进行汇总上报。
2、实行“三个优先”。
各班级教师对于特殊群体留守学生学习上优先辅导、困境儿童生活上优先照顾。
实行学生成长与老师结对制,为需特别关注学生配备成长结对老
师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情况,安排品德高尚、责任心强、学生信任的教师做特别的成长结对老师,鼓励老师结合自己的助被辅导的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成长结对老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深入学生,通过积极家访、个人谈心、观察等方式,了解这些学生在生活、学习、思想、身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困难,积极进行针对性的帮助。
在特殊学生群体班级内开展结对子活动,如健康强壮的学生与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结成对子,使他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3、及时沟通思想。
特殊学生群体思想较为复杂,精神压力大,为全面掌握学生的有关信息,学校要求每位结对老师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与学生个别谈心,及时了解
学生思想状况,从心理上疏导,精神上支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_上的疙瘩,让他们快乐成长。
及时的家访或电话联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教师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或监护人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适时改变家庭教育的方法,结对老师或班主任把合适的教育方法分享给家长,以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最佳合力。
三、取得成效
1、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为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工作扬帆掌舵。
2、建立并健全了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档案、“留守儿童之家”,健全“留守儿童之家”各种相关制度。
设立了各种活动场所。
丰富了留守儿童在校生活,使他们健康成长。
3、全面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制度。
针对我校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居多,学校全面实施和推进了
全面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制度。
为了使关爱特殊群体学生的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还做好五个结合: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与书香校园建设相结合,与家校合作相结合,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结合。
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从领导、党员、教师层面,层层抓落实。
有力地促进了此项工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