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平均降雨量图

合集下载

降水成因及其分布

降水成因及其分布

水多;西部背风 ,降水少.7月:盛行西南风,西部为迎风地区,印度洋
受地形抬升,多降水;东部为背风地区,降水少.
例3图中M、N两 地降水资料(单位: 毫米).根据图表信 息,分析M、N两地 降水季节分配的差 异,并简述M地降 水季节分配的原因.
No Image
M地降水冬季多于夏季,N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M地位于本州岛西 部日本海沿岸,冬季西北季风经日本海增湿,加上地形抬升,形成地 形雨,降水丰富,而夏季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一、降水的条件:
① 空气 饱和 时,气温继续下降. ② 有足够的 凝结核 . ③ 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二、降水的的类型 对流雨示意图
二、降水的的类型
对流雨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电,多出现在 赤道地区,其他地区的夏季午后也常出现.例如:赤道地区全年都 以对流雨为主,我国夏季的午后也常会出现.
响的因素是 D
A. 河流 B. 湖泊 C. 城市 D. 山脉
降水主要考点
1、降水的特点; 2、分析降水特点的成因.
1、降水的特点应该怎么回答
降 水
降水总量的多少;
的 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特 点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此考点除考查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基本规律外,常常更多地考查气温 和降水的局部特殊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地形:等降水量线闭合,数值外高内低,多为内陆盆 地;数值外低内高,多为山地.
祈连山的影响
吐鲁番盆地的影响
海南岛地形的影响
城市雨岛效应:等降水量线越往城市中心,数值越 大.
市中心的雨岛效应
中国年降水量及水资源分布图
等降水量线与 山脉走向平行
等降水量线闭合

降雨侵蚀力

降雨侵蚀力
对降雨侵蚀力的简单介绍 及其个例模型分析
内容框架
? 什么是降雨侵蚀力 ? 降雨侵蚀力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 介绍用日雨量模型研究降雨侵蚀力
的简易算法 ? 体会感言 ? 参考文献
什么是降雨侵蚀力
? 降雨侵蚀力(Rainfall Erosivity)是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 在能力,它是土壤流失方程USLE(RUSLE)中一个最基本 因子 。通常用R值表示。
相对误差系数 0.001 0.021 0.006 0.032 0.101 0.002 0.022 0.053 0.056 0.043 0.045 0.004 0.014 0.062 0.000 0.003 0.016 0.016
日雨量侵蚀力模型的非线性回归结果表(续表)
气象站 参数α 参数β 决定系数 相对误差系数 气象站 参数α 参数β 决定系数 相对误差系数
j表示日的序号
Mi'= ln M^ i
Pi
对α和β的求解
? 采用日降雨特征指标来估计 参数β和α
12mm 以上的日平均雨量与参数β的散点图
图中显示随着12mm以上的日平均雨量的增加,参数β 呈下降趋势。采用日降雨特征指标来估计 参数β,它们之 间的回归拟和方程为:
β =0.8363+18.177/P d12+24.455/P y12,r=0.666
重庆 武汉 宜昌 信阳 汉中 郑州 西安 天水 昆明 腾冲 西昌 成都 拉萨 潍坊 济南 大连 沧州
0.174 1.157 0.274 1.655 0.258 1.118 0.001 0.183 0.889 1.806 0.453 1.335 0.164 2.969 1.155 2.508 2.743
0.684 0.764 0.775 0.389 0.412 0.819 0.469 0.859 0.603 0.681 0.791 0.485 0.723 0.765 0.732 0.615 0.728

81城市日照时间和降雨(天数及降雨量)

81城市日照时间和降雨(天数及降雨量)

6月 27.7 20.5 12.4 16.6
7月 29.7
23 16.1 36.5
8月 27.6 20.8 14.2 39.6
9月 21.1 13.5 6.7 18.4
3月 11.3 5.1 -0.6
9
4月 19.9 13.6 7.2 26.4
5月 26.4
20 13.2 28.7
6月 7月 8月 9月 30.3 30.8 29.5 25.8 24.2 25.9 24.6 19.6 18.2 21.6 20.4 14.2 70.7 175.6 182.2 48.7
平均最高气温 ℃
平均气温 ℃
平均最低气温 ℃
降雨量 mm
气候资料 1 月 2 月 3 月 1961-1990 -19.8 -15.6 -4.6 1961-1990 -26.2 -23 -11.7 1961-1990 -31.3 -29.1 -18.3 1961-1990 2.8 2.6 4.2
4月 8.4 1.7 -4.7 11.8
平均最高气温 ℃
平均气温 ℃
平均最低气温 ℃
降雨量 mm
氣候資料 1 月 2 月 3 月
1961-1990 -10.7 -6
4
1961-1990 -18.5 -14.8 -4.6
1961-1990 -24.2 -21.4 -11.8
1961-1990 1.4 1.1 1.9
4月 14.4 6.1 -1.8
29
5月 21.8
14 6.6 49.6
6月 7月 8月 9月 24.2 26.7 26.9 21.8 17.7 21.2 21.3 14.5 12.6 17 16.9 8.7 84.4 104.3 134.4 56.7

降水特性及流域平均降水量计算

降水特性及流域平均降水量计算

1.4 1.8 7.1 2.4 1.6 3.3 10.8 9.1 34.2 6.8 15.8 10.8 75.2 57.0 42.3 48.5 70.5 71.5 33.8 39.1 52.8 56.0 28.0 40.4 23.1 27.0 34.2 33.7 25.0 17.7 9.6 19.9 26.3 21.8 19.8 13.3
三、降雨特性及图示方法
1.降雨特性
降雨量:一定时段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总雨量,常以水层 深度表示(mm) 降雨历时:一次降雨过程经历的时间(min,h或d计) 降雨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mm/min或mm/h) 降雨面积:降雨所笼罩的水平面积(km2) 降雨中心:降雨笼罩面积上降雨量最为集中且范围较小 的局部地点。
➢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且常连续几年雨量偏多或偏少; 年降水量越小的地区,年际变化幅度越大。
以年降水量极值比(最大/最小)表示:
西北>8,华北3-6,东北3-4,南方2-3,西南<2
我国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
4~6月:大暴雨主要出现在长江以南地区,量级明
显自南向北递减,山区往往高于丘陵区与平原区。
我国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
8.00~12.00 118.1
12.00~16.00 42.4
16.00~20.00 22.9
20.00~24.00 24.7
合计
某流域降水资料
B站 C站 D站 E站 F站 10.0 8.9 23.1 8.8 11.8 km2 km2 km2 km2 km2
单位:mm
G站 算术 泰森 18.4 平均 多边 km2 法 形法
类型
锋面雨
冷、暖气团相遇,迫使暖湿空气抬升,产生动力 冷却而致雨。按运动学观点,可分为四类: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附答案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附答案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一、单项选择题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2题1.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和该地地形,判断甲等值线的数值是A.50 B.200 C.400 D.8002.图中甲地降水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位于沿海地区,且有暖流经过 B.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C.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D.冷、暖气团长期在此地交汇,多锋面雨答案:1.C 2.B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经纬度可以判断,甲地位于祁连山附近,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较大,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可知,甲地等值线的数值应为400。

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地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一年中最大降雨强度1小时内降雨量相等点连成的线,叫年最大1小时雨量等值线。

读“我国年最大1小时雨量均值等值线图”,回答3~5题。

3.我国年最大1小时雨量均值的最大值出现在( )A.四川B.广西C.上海D.台湾4.我国西北地区年最大1小时雨量均值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B.空气对流弱C.空气中水汽含量低D.植被覆盖率低5.我国横断山区年最大1小时雨量均值变化较大的关键因素是( )A.西南季风B.东南季风C.距海远近D.地势答案:3.B 4.C 5.D解析:第3题,该题可从图示中直接找出答案。

第4题,西北地区距海遥远,受海洋影响小,空气中水汽含量低,年最大1小时雨量均值较小。

第5题,我国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不同高度、不同坡向年最大1小时雨量均值不同。

下图示意亚洲西部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

读图完成6~7题。

6.该区域年降水量最大差值约为( )A.400 B.550 C.600 D.7207.该区域年降水量自南向北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地势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答案:6.D 7.C解析:第6题,结合图示可知该区域年降水量最大值为(550~750),最小值为(0~150),所以最大差值为(400~750)。

高山气候降水图

高山气候降水图

高山气候降水图1、高原山地气候的降水量柱状图和气温变化曲线和气候特点?(1)我国北方冬季寒冷(最低气温在0℃以下)干燥,夏季高温(最高气温在20℃以上)多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全年降水稀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为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据此读图可知,a表示北方地区,b表示南方地区;c表示西北地区,d表示青藏高原地区.(2)我国南方地区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降水较多;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温差大、降水少;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因此可判断,影响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三地气候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纬度;海陆位置;地形.(3)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得出,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4)气温与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应该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入手.故答案为:(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2)纬度;海陆位置;地形;(3)高温多雨;(4)气温;降水.2、寒带气候的特征是全年严寒,那么降雨呢?高山高原气候特征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那么降雨呢?高山地带气温随高度变化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带,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温带和寒带不明显。

理想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因此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的下降,自然就形成不同的温度带,而相应的温度带,形成了对应的气候带,有对应的植被和动物,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

因此人们常说:一山有四季。

如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山脚是热带草原,向上形成热带雨林,高山草甸,高山荒漠,和常年积雪地带。

在四川西部的横断山区,也有类似的不同层次,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观同时出现自然景观。

3、高原山地气候的降水特点是什么?高大山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湿度大、多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

中国区域之中国降水(含答案)

中国区域之中国降水(含答案)

课题:中国的降水一、学习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类型和分布2.能够说出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规律3.知道干湿地区划分、分布4. 能结合区域,解释降水的成因二、教学课时:2课时三、学习过程【知识清单】1.降水的定义——一般把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空气上升冷却促使水汽凝结、足够的凝结核(尘埃杂质)。

(一)学习新知识考点1 我国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探究1:在中国年降水量图中用彩色笔描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观察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1)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探究2:读上图观察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①读上图东部季风区,四地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4 至 9月,武汉为5至8月,北京为 7 、 8 月,哈尔滨为 7-8 月。

②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夏季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明显的差异是北方季节变化大,南方季节变化小。

中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季节变化:①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夏秋季。

②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年际变化: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

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考点2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原因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大兴安岭 、_阴__山、_贺兰_山、_巴颜喀拉_山、_冈底斯_山为界。

②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以及高原和山脉的阻挡。

③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冬季风带来的还是夏季风带来的?原因一:导致中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是夏季风影响的强弱。

探究4:探究5读左图可知①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②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影响:江淮地区的梅雨(6月)和伏旱(7、8月)。

③雨带向北移动速度过快,形成北涝南旱;雨带向北移动速度过慢慢,形成北旱南涝。

如何判读地形部位等降水量线图

如何判读地形部位等降水量线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地形部位等降水量线图等降水量线图是等值线类型图的一种,符合等值线的基本特征和判读的基本规律,在具体判读时也有它的特点和判读技巧。

图1 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图 2 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图 3 某区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图1.观察等降水量线数值的递变规律,明确其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

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模式:“从××向××递减”或“××地区降水多,××地区降水少”。

降水空间差异大(小)。

2.观察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确定影响因素。

⑴若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或季风。

⑵若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山脉的坡向(多雨一侧为迎风坡,少雨的一侧为背风坡)。

⑶若等降水量线呈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现特殊值,应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原则。

若为大于大的,则为多雨中心,其影响因素可能是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气旋、锋面过境、城市雨岛效应。

若为小于小的,则为少雨中心,其影响因素可能是盆地地形,地形封闭;背风坡,降水少。

根据等降水量线的疏密判断降水差异大小,分析其原因。

⑴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

一般山区或山地的迎风坡等降水量线比较密集。

⑵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小。

一般地势平坦的平原、高原等降水量线比较稀疏。

【典型例题】(【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七中2016届高三一诊模拟试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P、a、b三处的年降水量数据可能分别为()A.150、500、1000 B.50、500、1000 C.150、1000、500 D.50、1000、500 2.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年降水差异的分析, 正确的是()A.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差异不大,但甲小于乙B.甲地降水集中在6月至9月,多地形雨C.乙地降水集中在11月至次年3月,多锋面雨D.甲地降水受夏季风的影响,乙地降水受西风的影响思维过程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 1.D 2.D练习:(2016•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