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2018最新历史中考复习vs考点跟踪23+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通用版)
2018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导语】历史是⽂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类⽂明的轨迹。
也是我们要学的⼀门课程。
⽆忧考中考频道整理了2018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具体如下:【篇⼀】第⼀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我国最早的⼈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类是元谋⼈,距今约170万年。
2.⼈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具。
⼆、北京⼈ 北京⼈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脚分⼯明显,能制造和使⽤⼯具,使⽤打制⽯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 ⼀、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初祖——黄帝 ⼆、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标志着奴⾪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夏朝,是我国历第⼀个王朝。
夏朝的建⽴,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战。
商灭,武王建⽴周朝,定都镐,⼜称镐京,历叫西周。
⼆、西周的分封制 1.⽬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分封制。
2.内容:周天⼦把⼟地和平民、奴⾪,分给亲属、功⾂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的命令,向天⼦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战时带兵随从天⼦作战。
3.作⽤: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化的灿烂时期。
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造型雄伟)和四⽺⽅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种独特的青铜⽂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化。
那⾥出⼟的青铜⾯具、⼤型青铜⽴⼈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的瞩⽬。
【篇⼆】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管仲为相,积极改⾰内政,发展⽣产;同时改⾰军制,组建强⼤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霸主。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归纳总结
古代文明的传播 与发展
古代文明的交融 古代思想文化 古代科技成就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 《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 导学案。
A.伯利克里
B.屋大维
C.亚历山大
D.穆罕默德
3.一位意大利旅行家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中国元朝生活了17年,游遍大
江南北,其游记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这位旅
行家是( B )
A.哥伦布
B.马可·波罗
C.张骞
D.徐霞客
知识梳理
主题二 古代思想文化
1.文字: (1)象形文字:古代_埃__及__人__最早使用,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的 影响。 (2)楔形文字:两___河__流__域__的苏美尔人创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 贡献。 (3)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为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 了可靠的文字材料。
C.①③④
D.①②④
3.《阿拉伯通史》中写道:千余年来,朝觐圣地的制度,对于团结全世界的穆斯林,起了
重大的作用。这种制度几乎使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做一次长途旅行。据所学知
识判断,他们“旅行”的目的地是( D )
A.印度
B.巴勒斯坦
C.罗马
D.麦加
知识梳理
主题三 古代科技成就 1.阿基米德:发现杠___杆__定__律__和_浮__力___定__律_;发明了螺旋式水车。 2.麦加大清真寺:是_伊__斯__兰__教__的第一大圣寺,其中心是克尔白神庙。 3.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_天__主__教__堂__。
第18讲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2017中考一轮复习
复习目标
中考历史 常考易错点 专题十八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易错清单1. 世界古代文字2.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0~9”这十个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人对其加以改造并传播开来,人们把“0~9”这十个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
3. 亚历山大帝国前身是马其顿国,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时,建立的帝国。
4. 我们习惯上认为人类文明传播的唯一方式是和平交往,其实战争也是文明传播的一种。
5. 《天方夜谭》是阿拉伯人的文学作品,属于东方文化。
名师点拨1. 人类古代文明传播与发展的途径有哪些?(1)和平交往是人类相处的主要方式。
例如,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
他们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西汉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促进了东西方交流,通过交往,各地的文明发生了传播和交流。
(2)战争也是文明传播的一种方式。
比如,希波战争是早期东西方文明的一次重要冲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融合。
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渗入到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罗马帝国扩张,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2. 世界古代东西方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中国的古典建筑主要按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体突出。
典型建筑是故宫。
(2)罗马式建筑多使用石头屋顶和圆拱,并用复杂的骨架结构来建筑拱顶;教堂平面设计的十字架形,是罗马式建筑的主要特点,建筑代表是罗马圆形竞技场。
(3)哥特式建筑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它的造型风格以高、直、尖和强烈的向上感为特征。
哥特式建筑结构轻盈、纤细,大量使用小尖塔,并装置五颜六色的彩色玻璃窗。
巴黎圣母院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4)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多是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院子,四周有带拱门的回廊,高耸入云的宣礼塔,教堂的圆顶和拱形结构宏伟壮观。
人教版初三历史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知识要点

人教版初三历史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知识要点初三历史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知识要点是人教版第三单元的考试重点,内容介绍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等很多知识点,想要丰富知识的同学们,赶紧来看了~~~》》》第六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麦加大清真寺,是穆斯林的圣地。
位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规模宏伟,经几个世纪以来的扩建和修葺,特别是沙特时代的扩建,总面积已扩大到18万平方米,可容纳50万穆斯林同时作礼拜。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中国又译《天方夜谭》。
《一千零一夜》的书名,出自这部故事集的引子。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很早就在阿拉伯地区的民间口头流传,约在公元八九世纪之交出现了早期的手抄本,到了12世纪,埃及人首先使用了《一千零一夜》的书名,但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才基本定型。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一经产生,便广为流传,在十字军东征时期就传到了欧洲。
《一千零一夜》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风格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征。
它矗立在塞纳河畔,位于整个巴黎城的中心。
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
该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
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第七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1、马可波罗的简历:(1)来中国前:意大利人,1271年随父来中国;1275年沿“丝绸之路”来中国。
(2)在中国:得到忽必烈赏识,在元朝廷中任职;会说蒙、汉两种语言,奉命外出视察。
(3)回国后:参加同热那亚人的战争,狱中口述东方见闻。
》》》第八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1、象形文字—古埃及;2、楔形文字—苏美尔人;3、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罗马)二、世界三大宗教1、佛教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2、基督教创立时间:公元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3、伊斯兰教创立时间:公元7世纪;地点:麦加;创始人:穆罕默德共同特点:三大宗教均产生于亚洲,教义中均宣扬“忍耐顺从”。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九上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

古代东西方的碰撞与交流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1、知道希波战争中的著名战役,了解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基本史实并能辨证分析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2、通过学习,学会对比分析暴力战争与和平交流,辩证地认识古代战争的作用。
3、认识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一个希腊化时代,人类文明由独自发展走向整合,体会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其他
U盘、可移动硬盘等
学习活动设计
第二课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简述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2、通过对古代文明之间暴力冲撞与和平交流典型事例的学习,领悟和平交往是人类交流中不朽的向往,认识各文明之间和平交往对文明扩展的重要性。
专题问题设计
第一课时:
1、古代东西方的第一次碰撞指的是什么?说出它发生的背景、经过、战例和结果如何?
3、元朝宫廷中出现的意大利人是谁?何时、怎样来到元朝?他在元朝的主要活动和见闻后来被整理为哪本书?这本书在西方世界的流行,引发了一场什么运动?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
教学PPT、学生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文档、图片、音频、视频)、便于学生携带的电子产品。
常规资源
教材、教参、教具等。
教学支撑环境
2、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背景、经过、结果和影响是什么?
3、简要说说罗马建立帝国和帝国扩张的过程?说说它的扩张给东西方带来了什么影响?你如何理解“罗马帝国的扩张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这句话?请举例说明。
第二课时:
1、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途径是什么?什么人在期间起了桥梁的作用?
中考历史 考点解析 九上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复习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1. 说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等基本史实。
2. 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3. 知道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4. 了解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
5. 以《荷马史诗》《俄底浦斯王》和《天方夜谭》等作品为例,了解古典文学戏剧的成就。
6. 简述阿基米德等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
7. 说出阿拉伯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等古代建筑的特点,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一、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1. 希波战争(1)波斯帝国的形成: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波斯帝国。
(2)希波战争:①起因:波斯帝国进行扩张,三次入侵希腊。
②时间:公元前5世纪早期~公元前5世纪中期。
③结果:希腊军民赢得胜利。
④性质:希腊反抗波斯入侵的正义战争。
2.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1)马其顿王国的兴起: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强大起来,公元前4世纪后期,控制了希腊。
(2)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路线:扫荡小亚细亚→攻入埃及→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远征到达印度。
(3)结果: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3.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1)扩张:罗马帝国建立后,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到2世纪,疆域到达最大规模。
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
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2)强盛:帝国建立后,最初约200年间,局势安定,经济繁荣。
(3)文化传播: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二、东西文化交流的使者4.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1)创立:印度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2)传播:阿拉伯人加以改造,12世纪初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3)作用:①使世界各地有了统一的计数法,从而便利和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进一步交流和交往。
中考历史复习 考点23《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历史试题

考点23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考点扫描】1.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2.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3.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真题演练】1.(2016•烟台)“2016年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于3月27日举行,该项赛事从2006年举行以来,逐渐成为凝聚公众的纽带.与马拉松运动起源相关的是()2.(2016•绵阳)以下对东西方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3.(2016•青岛)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基督教②佛教③伊斯兰教.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②①【复习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文明冲撞与融合的方式多种多样。
下列所举的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明显不同( )2.将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侵和罗马帝国的扩张纳入同一个专题进行研究,专题名称最恰当的是( )3.公元前218年,29岁的迦太基统帅汉尼拔,亲率6万远征军、数十头战象从西班牙出发,千里迢迢由陆路奔袭罗马,曾在意大利境内以寡击众,大败罗马军队……这段文字讲述的是( )4.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人物之一,曾经统一了战乱不断的希腊诸邦,并征服了埃及、波斯和许多其他的王国,足迹远达印度。
他的传奇故事多次被搬上荧屏。
他是( )5.“我在东方看到了喷油的泉,可以燃烧的石头,用轻巧的纸张做的货币……”“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屋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以上这些文字出自()A.《天方夜谭》B.《荷马史诗》C.《马可·波罗行纪》D.《俄底浦斯王》6.“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
”这个“独特民族”指( )7.局势动荡、备受世界关注的伊拉克位于两河流域,这里曾经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属于这一地区的文明是()C.种姓制度佛教D.《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8.世界三大宗教在全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9.这是一部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
2018年中考历史考点归纳

2018年中考考点归纳中国古代史部分(一)中华文明的起源☆考点1 :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北京人:约70—20万年前,北京西南周口店。
能使用和保存天然火。
☆考点2 :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1、河姆渡居民:(1)地点:浙江余姚(长江下游)(2)时间:距今约七千年(3)生产和生活状况:①住干栏式的房子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制造陶器④种植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⑤挖掘水井。
2、半坡居民:(1)地点:陕西西安(黄河中游)(2)时间:距今约六千年前(3)生产和生活状况:①住半地穴式的房子,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制造彩陶④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促使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原始农业的发展。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考点1:西周分封制1、目的: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2、主要内容:①分封范围: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王室亲属、功臣、古帝王后代等,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保卫王室、交纳贡税、定期朝见周王等。
3、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巩固了国家的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考点2: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商鞅变法:(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2)根本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直接目的:富国强兵(3)时间:公元前356年(4)人物: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5)主要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对确立封建统治最为有利)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促进农业的发展)③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爵赐田(大大提高军队战斗力,但使得“宗亲贵戚多怨望”);④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深远,反映中央集权的思想;)⑤实行连坐法。
(6)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军队战斗力也大大提高,为以后秦灭六国,实现统一打下了坚实基础。
(7)成功根本原因: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8)商鞅变法改变了社会性质,秦国成为战国末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跟踪训练23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英国人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说:“随着这一战,我们也就站在了西方世界的门坎上面,在这个世界之内,希腊人的智慧为后来的诸国,奠定了立国的基础。
”文中“这一战”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后期,它是东西两大古文明的碰撞,在世界古代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请你判断,“这一战”是( A )
A.希波战争B.布匿战争C.罗马内战D.十字军东征
2.(2014,孝感)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人物之一。
他扫荡了小亚细亚和埃及,
回师占领了两河流域,灭波斯,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他是( C )
A.伯利克里B.屋大维
C.亚历山大D.穆罕默德
3.(2015,郴州)不同地区文明的交往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
下列属于通过征战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是( C )
①亚历山大帝国②罗马帝国③古代埃及④古代希腊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
4.(2015,沈阳)他们给中国带来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
他
们在埃及发现了希腊文化,还接触了印度的数字和哲学。
他们的脚步所到之处,都再现了学习的热潮。
上述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B )
A.古印度人B.阿拉伯人C.古巴比伦人D.古希腊人
5.(2013,漳州)苏美尔人用削尖的芦苇棒把字刻在湿润的泥版上,干燥后文字笔画形
似楔子。
这种文字起源于( D )
A.尼罗河流域B.黄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两河流域
6.(2013,德州)右边的材料是古希腊的一则名言,它出自( A )
A.《荷马史诗》B.《古兰经》
C.《天方夜谭》D.《俄底浦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