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合集下载

13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3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选择题1.关于总支出曲线的描述,以下那种描述是正确的?()A.截距为负,斜率小于45°线的斜率;B.截距为负,斜率大于45°线的斜率;C.截距为正,斜率小于45°线的斜率;D.截距为正,斜率大于45°线的斜率;2.如果在消费—收入图形上,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

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S;B. 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S;C.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S增加;D. 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S减少;3.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B.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

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4.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b<1,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 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 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以5.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必是()。

A.1.6;B.2.5;C.5;D.4。

6.如果投资支出I突然下降,那么凯恩斯模型预期()。

A.GDP将开始持续下降,但最终下降将小于投资I的下降;B. 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大于投资I的下降;C. 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小于投资I的下降量,但将没有进一步下降趋势;D. GDP将开始持续下降,直至下降量大大超过投资I的下降量。

7.如果由于计划投资支出的减少而导致原来GDP的均衡水平改变,可以预期()。

A. 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不变;B. 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C. GDP和储蓄S都将下降;D. GDP不变,但储蓄S下降8.在凯恩斯的收入决定模型中,如果计划储蓄等于240亿元,计划投资等于200亿元,则()。

A.将导致非计划的库存投资,从而收入下降;B.收入必须上升以使条件I=S成立;C.节俭悖论预示着人们越节俭将会导致储蓄曲线越向下移动;D.为使经济达到均衡,投资将会上升至240亿元。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何为国民收入的决定,就是讨论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也就是经济社会的生产或收入是怎样决定的,即Y是怎样决定的。

(这里注意一下在宏观经济学当中,提到Y,既表示总产出也表示总收入)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的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仅包括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被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也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的收入-支出模型。

一、均衡产出1.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假设:(1)假设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庭和企业。

家庭的钱主要有两个用途:消费+储蓄。

企业的钱主要有两个用途:生产+投资。

而且假定企业的投资是外生的,不随利率和产量的变动而改变。

(2)假设需求量不论为多少,经济社会均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那么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被称为凯恩斯定律。

(凯恩斯是怎么得出来这个结论的呢,是因为凯恩斯所生活的背景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的价格上升)但是凯恩斯定律被认为只适用于短期分析,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短期时价格不易变动,或者说具有粘性,当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

2.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总需求(支出):y=c+i实际产出=计划需求(支出)+非计划存货投资(假定生产部门由于错误估计形势,生产了1200亿美元产品,但市场实际需要的只是1000亿美元产品,于是就有200亿美元产品成为企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或称非计划存货投资,那么在这个例子当中,实际产出就是1200亿美元,1000亿美元就是计划需求,200亿美元就是非计划存货投资)实际产出:企业生产出来的计划需求(支出):实际卖出的,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消费者最终的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没想到能剩下的那部分均衡产出:计划产出=计划需求(支出)实际产出=计划需求(支出)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产出=计划支出,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0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_第十三章_收入-支出模型

宏观经济学_第十三章_收入-支出模型

c<y
自发消费
o
y
o
y
消费曲线
线性消费函数
[资料] 消费者信心指数
[资料] 消费者信心指数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指标, 由满意和预期指数构成。
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 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 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和 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
是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 的先行指标,是监测经济周 期变化不可缺少的依据。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爆发了空前大危机, 凯恩斯建立了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是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 对外贸易产;品二市是场假设不论需货求币量市为场多少,经济 制度以不变(的物价) 格提供相应的(供钱给) 量。
凯恩斯定律:当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 产量国和际收市场入变动,而劳动使市供场求相等,开但放不经会济 引起 价格变动,这一原理(适人用) 于短期分析。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三、函数间的关系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三 函数间的关系
c,s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 为补数,并且两者和的 值始终等于收入。
如果有 APC和 MPC 随 o
收入增加而递减,但是
APC>MPC,则有 APS 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 递增,但APS<MPS。
c = c(y)
为有应1 万对亿国是际中金央融政危府机投带 来资的,不其利余影3 响万,亿国用务政院府 常投务资会来议带确 动定 社当 会前 投进 资一 , 步通扩过大基内础需 设、 施促 建进 设经 的济 高 增回长报的和十提项 升措 消施 费。 需求。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棘轮效应: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 降低而减少收入。
c
短期消费
函数
c c0 a y
O
β
cL y
长期消费函数
● 消费与所得在长期保持一固定 比率;
● 短期 MPC 小于长期 MPC ;
● 短期消费函数有正截y距;
● 增加消费容易,减少则困难28。
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APC > MPC A
消费曲线
(MPC递减)
45° O
y
17
线性消费函数
18
2.储蓄函数
家庭储蓄函数: s s( y)
储蓄曲线及形状特征
边际储蓄倾向(MPS ,0 < MPS < 1 ):
MPS s y
MPS d s dy
平均储蓄倾向(APS): APS s 1 c yy
凯恩斯定律 “需求决定供给”。无论需求量有多大,经济制度均能 够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换句话说,当社会总需求 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3
关于凯恩斯理论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 究国民收入(经济社会的生产或收入水平)是怎样决定的? 不同学派的主张差异很大。
例:c=1000+0.8y,i=600
c+i
s=i
c+i
y=(1000+600)/(1-0.8) 1600
c=1000 + 0.8y
=8000
1000
c=y-i=8000-600=7400
450
s=y-c =8000-7400=600
储蓄与投资相等。
5000 8000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5
1 总供给与总产出(2)
• 总产出或总收入从产出和收入角度反应了 特定时期经济系统所生产( 供给) 特定时期经济系统所生产 ( 供给 ) 的总量 表示了经济的供给方面。 , 表示了经济的供给方面 。 可以把总产出 定义为: 定义为: • Y ≡ Yd • 其中: Y为总产出 ; Yd 为收入( 实际上是 其中 : 为总产出; 为收入 ( 为总产出 可支配收入, 在两部门经济中, 可支配收入 , 在两部门经济中 , 由于没有 税收,要素收入就是可支配收入) 税收,要素收入就是可支配收入); • 收入要么消费要么储蓄,则:Yd=C+S 收入要么消费要么储蓄, • 所以总产出 总供给 Yd=C+S 所以总产出=总供给 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 • 也就是45度线模型 这是高度简化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以最简 单的方式说明宏观经济总量的决定
1
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假设 二、总供给、总需求与总产出、总支出 总供给、总需求与总产出、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四、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五、三部门经济与财政政策效应 六、四部门经济与外贸乘数
25
终身收入假说
• • 基本结论: 基本结论: C=aWR+cYL 其中, 其中,WR为实际财富 为实际财富 ;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 为财富的边际消费 倾向; 为工作收入 倾向;YL为工作收入 ;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 为工作收入的边际 消费倾向。 消费倾向。 年轻人和老年人边际 消费倾向较高,中年 消费倾向较高, 人边际消费倾向较低 。
24
终身收入假说
• 又叫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莫迪利安尼( F.Modigliani)认为支出取决于预期的终身收 入,则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相等。 • 预期的终身收入取决于预期的工作年限和年劳 动收入以及家庭财产。 • 假设条件:

宏观经济学第二讲收入-支出模型(第13章)

宏观经济学第二讲收入-支出模型(第13章)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
在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中,涉及四个 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国 际市场。只包括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 论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核算与国民收入决定的区 别
国民收入核算解决的是国民收入总量的计算问题, 它回答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国民收入总量 指标的数量是多少,是对客观经济状况的如实反映。
当消费增量Δc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即: MPC = dc/dy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 1 > MPC > 0
例: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MPC=c/ y= 94-80/120-100 =0.7
2019/11/12
17
例题
设消费函数为C=200+0.8Y,Y=1000,请问: 自发性消费量、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各是多少?
答:
自发性消费量:200 MPC: 0.8 APC:1
2019/11/12
18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收入 消费 MPC 1 9000 9110
2019/11/12
20
4.450图和消费Hale Waihona Puke 线CC3A
C1 C2
C0
O
2019/11/12
450
Y2
Y1
1、沿着消 费曲线移 动的图示:
Y3
Y
21
消费曲线平移图示
C
a2 a1 a3
450 O
2019/11/12
C2 C1 C3
Y
22
区分:“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和“消费曲 线的平移”

宏观经济学 (13)

宏观经济学 (13)

0.97
0.64
E 13000 F 14000
12240 12830
0.94 0.59
0.92
0.53
G 15000
13360
0.89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消费曲线
普通消费曲线
❖2、储蓄函数
❖ 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 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 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 依存关系。
❖ 此处I=S,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 划储蓄。
❖ 如果I≠S,即计划的投资不等于计划的储蓄,经济将处 于非均衡状态:当:
▪ i = s(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增长均衡 ▪ i < s(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增长收缩 ▪ i > s(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增长扩张
二、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均衡产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 变动 乘数论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 、本章的一些重要假定前提
1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 相应的供给量。(为什么这样假定?)
2 政府税收政策
3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的比例
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 “消费之谜”(pozzles of consumption) ❖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强调了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的
关系,并提出了著名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0世纪40年代中期,库兹涅茨根据1869-1938年美国的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13.1 复习笔记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的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均衡产出社会产出水平究竟由社会总需求还是由社会总供给能力决定,这实际上是从凯恩斯开始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以前的古典和新古典传统经济学的分水岭。

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编者注:建议读者结合大萧条的背景来理解凯恩斯学说的理论体系),凯恩斯在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生产和收入取决于总需求的理论。

1.短期分析假设前提(1)经济中存在着生产能力的闲置生产能力的闲置包括两层含义:①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存在着失业;②厂房、机器等资本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存在着开工率不足。

(2)价格水平固定不变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价格机制是一种僵化的、不易变动的机制,即存在价格刚性。

价格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①在劳动力市场,即使存在失业,工资也不会下降;②在产品市场,即使存在生产过剩,物价也不会下降。

(3)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

反映在图表上,体现为总供给曲线平行于横轴。

其经济含义为:由于存在资源闲置,在固定的价格水平下,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

(4)由于总供给无限,所以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单方面决定(总需求分析)在短期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这是凯恩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产量由总需求决定,是就非充分就业状态而言的,而非充分就业是一种通常的状态。

2.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在两部门经济中,即经济中只有居民户和厂商(暂时不考虑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在后面的章节会引入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y=c+i。

c、i分别代表计划消费、计划投资,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是描述储蓄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函数,用公式
表示为 s s y。当消费函数为线性函数
时,s y c y y 1 y 。
图13-5 线性储蓄函数
边际储蓄倾向(MPS)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 加储蓄部分的比率,即 MPS s 。当储蓄函数为线
C 11000
D 12000
E 13000
F 14000
G 15000
(2) 消费 (c)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3) 储蓄 (s) -110
0
150
400
760
1170
1640
(4) 边际储蓄倾向
(MPS)
0.11 0.15 0.25 0.36 0.41 0.47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均衡产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乘数论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研究经济社会的生产 或收入水平是怎样决定的理论。
若用E代表支出,y代表收入,则经济均衡的条件 是: E= y
图13-1 均衡产出的决定
均衡产出水平决定于总需求或者说总支出水平,因此,要 增加均衡产出,关键是要增加总需求。
投资等于储蓄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E= y,也可用i=s表示
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投资,即 E c i
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 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仅 包括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是国 民收入决定的收入-支出模型。
第一节 均衡产出
假设条件 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
有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都发生在家 户部门,生产和投资行为都发生在企业部门。假定企业投 资是自发的或外生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二部 门经济) 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 相应的供给量。这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 产量和收入的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的变动。 (凯恩斯定律) 假设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多。消费
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为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
示为 c 。c 若y消费与收入间存在线性关系,则可表
示为:
c y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MPC)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
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
函数为线性函数时,
。 MPC
MPC
2.均衡产出的概念
在上述情况下,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就 决定于总需求。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 或收入。
均衡产出又称为均衡国民收入,是经济社会的总产 出或总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二部门经济中,没有政府和对外贸易,总需求由居 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
(5) 平均储蓄倾向
(APS) -0.01
0
0.01
0.03
0.06
0.08
0.11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 收入。
APC 和 MPC 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 APC MPC 。APS 和 MPS 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 APS MPS 。
均衡产出是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要分析均衡产出如 何决定,就要分析总需求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决定的。
经济均衡的条件是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要找出储蓄 量的大小,必须先找出消费量的大小。
影响各个家户消费的因素很多,凯恩斯认为,有决定意 义的是家户收入。
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
(3) 边际消费倾向
(MPC)
பைடு நூலகம்
(4) 平均消费倾向
(APC)
A
9000
9110
B
10000
10000
C
11000
10850
D
12000
11600
E
13000
12240
F
14000
12830
G
15000
13360
0.89 0.85 0.75 0.64 0.59 0.53
1.01 1.00 0.99 0.97 0.94 0.92 0.89

c y
。当消费
图13-2 消费曲线
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 APC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 出在收入中的比率,其公式为 APC c 。当消费
y
函数为线性函数时,APC ,即平均消费倾向
y
总是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表13-1 某家庭消费函数
(1) 收入
(2) 消费
y
性函数时,MPS 1 。
平均储蓄倾向(APS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
入中的比率,即APS s 。当储蓄函数为线性函数
y
时, APS 1 y 1 。
y
y
表13-2 某家户储蓄表
(1) 收入 (y) A 9000
B 10000
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即 y c s
而 E y ,于是可得 i s 。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
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是
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始终等 于储蓄。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消费函数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 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 出。
假定企业生产100亿美元产品,居民和企业要购 买产品的支出也是100亿美元,则100亿美元的 生产就是均衡产出或者说均衡收入。
社会经济要处于均衡收入水平上,就有必要使实 际收入水平引起一个相等的计划支出量。
y ci
几点说明
小写字母代表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的实际 值。
c和i是意愿消费和投资的数量,而不是实 际发生的。
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等于计划支出 (或称计划需求)加非计划存货投资。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指与计划 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和计划产出 正好相等,从而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