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规则与人情”立意及标杆文
规则与人情作文

规则与人情作文
【篇一:规则第一】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规则与人情常相冲突。
但社会走向法制化、制度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因此,规则面前无人情,我们必须遵守规则。
有了规则,社会才会在规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上海一名高考学生因迟到而与高考擦肩而过,母亲下跪求情却也无补于事。
对此,我们只能感到惋惜与同情。
高考面向全中国这么多的学生,必须有高考的规则来保证其公平。
在规则面前,人情是不足为道的。
古往今来,成功的领导者都遵守规则,制定一系列规则管理好自己的国家,组织好自己的队伍。
韩信睡着后,一个管理衣服的手下怕他着凉生病,便为他披上袍子。
韩信醒后找来此人责问,并将他杀掉。
在人情方面看来,我们认为这完全是不可取的做法。
但韩信认为,此人没有遵守自己的职业规则,做了不该做的事,因此必须受到处罚。
、在规则面前,人情是冷的,但也因为遵守了规则,国家再规则的指导下才越来越繁荣。
在西方国家,布雷是一名非常著名的肿瘤治疗专家。
然而因为一次错误的判断,他把一个小生命错认为是肿瘤。
他承担了责任,认识到错误,把婴儿留了下来,准备接受法规的审判。
在法庭上,他没了一大半财产,甚至没有再做医生。
以规则作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高中

以规则作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高中规则应该是张无形的网,它在无形之中限制人们的活动。
规则这张网,大到国家的政策方针,小到日常行为规范,时时刻刻在我们左右。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规则话题的优秀议论文800字,希望你们喜欢!以规则作为话题的议论文1遵规护矩,涵养人心太阳东升西落,街上车水马龙,人海摩肩接踵,世间的一切因为有规矩而井井有条。
自然有自然的规律,社会有社会的规矩,每个时代都应戴着镣铐起舞,鲜有例外。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规矩几乎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话题,无论是早已默认的传统美德,抑或是新时代的至理名言,都融入了相关的认知。
规矩是信条也是秩序,从小家到大家,无不彰显着“规”的重要性。
规矩,往往是权利的边缘,每一件事,每一举止,并非是可以肆意奔突的河流,规矩并不是虚设的花瓶。
正如谚语所言,你挥舞权利止于我的鼻尖。
懂得守规,懂得适当的妥协与退步,才能真正形成当前时代所提倡的多元共存的利益格局。
规矩所不及的地方,确实很难想象。
人们是不能太相信“自律性”的,理性思维容易枯萎,主观情绪容易主导行为,秉持着自认为的正确性一意孤行,这着实可悲也着实可怕。
诚然,几个片段,难免管窥蠡测,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时间还是规矩与文明并驾齐驱。
若说规矩有些刻薄死板,那么文明可算有点人情作文https:///味了。
红尘与喧嚣靠规则来束缚,鸡毛蒜皮则依赖文明而行。
生活中平庸是大多数人的常态,大爷大妈们大抵不是很在乎不守法被罚的几百元,却十分在意邻居周遭里的声誉与颜面。
说不得多少人是高尚的,也说不得多少人是卑贱的。
规与人心,相辅相成,无声的规,已悄然地渗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对规则的漠视与不屑,究其根本,还是人的私心在作祟。
毫无疑问,大多数的人是自私的。
为了攫取大大小小的利益,不少人甘愿走在权利边缘的灰色地带。
在对于上层建筑在制定的种种规则中,从法的强制性角度,底下或多或少有人始终带着对抗性的情绪。
申论规则意识大作文

申论规则意识大作文在现代社会中,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可。
在个人生活、社会交往和国家发展等方方面面,规则意识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忽视规则,导致问题的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培养规则意识,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首先,规则意识在个人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有规则意识的人,会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比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有规则意识的人会自觉排队、给予他人座位等,而没有规则意识的人可能会推搡和随意抢占座位,给他人带来不便。
此外,在家庭生活中,有规则意识的人会遵守父母的规定,尊重家人的感受,形成良好的家庭秩序。
其次,规则意识在社会交往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有规则意识的社会成员,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注重公平、诚信和尊重。
比如,在商务谈判中,遵循契约精神的人会讲信用、守合同,而缺乏规则意识的人可能会损害他人的利益,破坏商业信誉。
此外,在社会公共场所,有规则意识的人会主动照顾他人的需要,维护社会秩序,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最后,规则意识对于国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有规则意识的国家,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秩序,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有规则意识的国民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从事非法活动,促进社会的稳定。
此外,国家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就是为了使每个公民都具备规则意识,从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某些人可能对规则意识不够重视。
这部分人可能出于个人利益,故意违反规定,破坏社会秩序。
他们可能对他人的权益毫不关心,不顾及规则对社会的重要性。
这种行为不仅会给他人带来伤害,也会对整个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规则意识在个人生活、社会交往和国家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培养规则意识,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并且宣扬和传播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共同建设一个文明、法治的社会。
规则与人情的作文素材(合集5篇)

规则与人情的作文素材(合集5篇)生活在这世上,时时处处都有规则。
面对规则,有的人抱怨他让人放不开手脚,有的人对他不屑一顾,还有人遵守规则,并享受着规则带来的有序生活。
规则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各不相同,我们要怎样对待规则呢?规则应该是,他在无形之中限制人们的活动。
规则这张网,大到国家的政策方针,小到日常行为规范,时时刻刻在我们左右。
而我们,可能同时身处各种“网”之中,大大小小,随时随地。
想象一下我们身处各种“网”中的情形,行动受阻,不禁有种窒息的感觉。
可是,我们要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亦是如此,没有这么多规则参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现在可能早已处在一片荒蛮、混乱之中了。
可是,有时规则又不是“规则”了。
为什么有人面对规则会那么坦然?因为他们眼中的规则早已不是束缚人的网了,或许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从不会觉得等红灯是束缚他们的网;守时的人从不会认为每日按时出勤是一种负担;年仅十岁的孩童,早已明白上完厕所后冲水是一种规则。
因此,把规则当成一种习惯,心中常有规则意识的人不会为规则所累,不会抱怨规则。
或许,“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就是人人都有规则意识的社会之写照。
规则无论大小,他不会是完美的。
规则,不可能是面面俱到、无一纰漏的,因此,我们不能做规则的“钻空者”。
投机取巧不会得来所谓的“自由”,反而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
规则,不可能是感性的,他不会考虑每个人的感受,我们不做规则的“篡改者”。
不要试图为自己找理由辩解,不要用“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来为自己开脱。
我们更不要做“犯规者”,明知规则却要违反。
但有时,规则并不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或者已成了变了味儿的规则,这时,我们不能做规则的“盲从者”。
规则不是为了束缚人而存在,他不是对我们的故意刁难;规则不是为了守规则的人而创造,他只是对规则意识淡薄的人的一种鞭策。
要知道,我们不必为规则所累,不必为逃避规则而费尽心思,只要规则在心中,生活也可以有序而轻松。
人情与规则的议论素材

人情和规则是社会交往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下面是关于人情和规则的一些议论素材,供您参考:
人情的重要性:
人情是社会交往中的一种情感纽带,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发展。
人情关系的建立可以增强信任、减少冲突,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人情可能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准则,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规则的作用和意义:
规则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为人们提供了行为的准则和界限,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
规则的存在使得人们能够预测和理解他人的行为,减少不确定性和冲突。
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保护个人的权益和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人情与规则的关系:
人情和规则并非是对立的概念,而是相互关联的。
在某些情况下,人情可以弥补规则的不足,提供一种灵活和个性化的处理方式。
然而,人情不能取代规则,规则的存在可以提供一种客观和公正的准则,避免人情主义的任性和不公。
在实践中的平衡: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在人情和规则之间寻找平衡,根据具体情况和背景进行抉择。
有时候,需要根据规则和法律的要求行事,尊重普遍适用的准则。
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人情因素,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请注意,人情和规则的议论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立场,这些素材仅供参考,并不能穷尽所有的讨论角度。
在进行相关讨论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议题,以及个人的价值观和观点进行综合思考和分析。
精选规则与人情作文五篇

精选规则与人情作文五篇上海一高考考生因自行车坏了导致迟到,而被工作人员按照相关规定拒之门外。
这个事件告诉我们: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对生活的安定、社会的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规则与人情发生冲突时,应以规则作为第一标准。
三国时诸葛亮为了防止被魏军截断后路而急需大将守住街亭以堵住魏军的袭击路线。
马谡请缨前往。
由于轻敌,街亭失守,马谡也狼狈逃回了汉营。
尽管不舍得,诸葛亮还是含泪斩了马谡。
如若诸葛亮不斩马谡,即会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原来军令状也是可以开玩笑的,又因为诸葛亮比较喜欢马谡,大将们会进一步认识到:其实人情是大于军法的。
由此以后,大将们想必会纷纷通过违反军纪来获得利益,后汉也离灭亡不远了。
所以,诸葛亮在规则与人情中,只能选择尊重规则、稳定军心,即使“挥泪”也要狠下心肠斩下去。
这亦使我联想起了戚继光的“戚家军”。
“戚家军”多由同一条村的父老兄弟组成。
但戚继光治军却是以“法”为主,规定如若有逃跑,瞒报军功的,其他人必须予以揭发。
戚继光的治军方式把“法”凌驾于“情”之上。
正是如此,“戚家军”才会成长为一支纪律严明,令倭寇闻风丧胆的百战之师。
如若让人情凌驾于规则之上,则会对社会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
原足协主席谢亚龙,因为人情的关系,多次收受贿赂,对一些球队作出不公正的判决,打压年轻球员,指使裁判员着重打压某一队。
据谢的好友透露,谢原本是一个比较正派的人,但很多事情他是抹不开面子才去做的,当时中国足坛的乌烟瘴气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各种“假球”“黑裁判”使中国足球的水平严重下滑。
人情凌驾于规则之上,后果严重。
除此之外,“房叔”“房媳”“房爷”等组成的“房家族”,各种因滥用职权,贪污受贿而落马的官员,因贪污而被捕的中石化副总,哪一个不是把人情驾在规则上的?又有哪一个是为社会和谐作出了贡献的?“无规则不成方圆”只有尊重规则,让规则大于人情,才能构成良好的“方圆”,建设美好的社会。
上海高考考生因自行车坏了而迟到2分钟,其母下跪求情,仍被拒考场之外。
人情与规则作文分论点

人情与规则作文分论点
《人情与规则》
哎呀呀,今天咱就来聊聊人情与规则这档子事儿。
你说咱这生活中呀,规则那可是无处不在。
就好比说过马路吧,那红灯亮着你就不能闯,这就是规则。
可有时候呢,就会有些特殊情况。
我记得有一次呀,我站在路口等红灯,眼看着还有十几秒呢,这时候有个老大娘推着个坐在轮椅上的老大爷,特别着急的样子。
她瞅了瞅红灯,又瞅了瞅马路对面,好像特别纠结。
我当时就在想,这要是按照规则来呢,就得等绿灯亮了再过。
可要是让这老大娘等十几秒,那推着轮椅也怪累的。
然后呢,旁边有个小伙子就说话了:“大娘,要不我帮您推过去吧,这红灯也快过了。
”那老大娘一听,连连点头,小伙子就帮着把老大爷推过去了。
等绿灯亮了我们再走的时候,我就在想呀,这其实就是人情和规则之间的一种平衡嘛。
规则是要遵守,但有时候人情也能让事情变得更有人情味一点。
反正呀,我觉得人情和规则都挺重要的,咱得在该讲规则的时候讲规则,在能有人情味的时候也别太死板。
就像那次过马路的事儿一样,既没破坏规则,又挺有人情味的,多好呀!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
以上就是我关于人情与规则的一些小想法啦,不知道你们是咋想的呢,快来和我说说吧!。
规则意识的申论作文

规则意识的申论作文
在现代社会,规则意识是个人和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指的是个人对社会规范、法律法规、道德准则的认知和遵守程度。
规则意识的存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
因此,培养和强化规则意识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规则意识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社会的稳定和有序运行需要各种规则的制约和引导。
规则意识的树立有助于人们自觉尊重他人权益、遵循社会约定,避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例如,在道路交通中,每个人都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保持车辆有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只有每个人都具备了规则意识,才能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其次,规则意识有助于规范个人行为。
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的存在不仅约束了公共行为,也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一个具有规则意识的人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益,关注社会公共利益。
例如,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仅能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还能维护个人的声誉和社会形象。
再次,规则意识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是人们行为的准绳,也是形成一个文明社会的基石。
通过培养规则意识,个人能够从小事做起,不断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例如,孝敬父母、尊重老师、关心他人等,这些美好的品德和行为都离不开规则意识的引导。
总之,规则意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是塑造社会秩序、规范个人行为、培养良好品德的基础。
个人和社会都应该重视规则意识的培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规则意识的教育和引导。
只有建立起全社会的规则意识,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稳定、文明的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规则与人情立意及标杆文佛山二模作文规则与人情立意及标杆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2012年6月9日上海发生的一件事引发了一场关于规则与人情的争议。
一名参加高考的学生,因为自行车坏了,结果迟到了2分钟。
考场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拒绝考生进入考场。
考生的妈妈先求情,后下跪,工作人员仍不允许考生进场。
这名考生因为心急,想要翻墙入场,后被工作人员制止,最终未能参加考试。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解】材料是一个新闻事件,先点出事件引发了一场争论,然后简单叙述事件。
写作要求中没有全面理解材料的字样,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即可从工作人员、妈妈、考生中任选一人,也可以综合其中一个、两个或三个人的看法和做法;对人物观点和做法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但在立意判断时应该研究本则材料的特殊性,本则材料由概括句和事例组成,而且关系紧密。
概括句暗示了(其实也指明了)出题人的意图,本次作文的基本立意范围——规则与人情,事例中也隐含了一个重要信息考生违规,考场工作人员坚守规则,不为人情所动。
【附】规则,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人情,人的感情;人之常情(通常的心情或情理)。
【立意方向参考】切题:(依据是既符合范围,又切合材料)1.规则至上,人情不能动摇规则2.人情可以完善或改变不合理的规则3.规则中应该蕴含人情味4.不违规则,不失人情5.严守规则,彰显公平是最大的人情合题:(依据是切合材料内涵即可,可以脱离概括句的范围)1.为人处事应未雨绸缪或早作准备(考生因自行车坏了只迟到两分钟)2.遭遇意外应理性处理(考生想翻墙进入考场)3.做人不能没有自尊(妈妈下跪)4.母爱是伟大的(妈妈为孩子进考场求情下跪)5.忠于职守,认真尽责(考场工作人员不准迟到考生进场)6.固守规则,不知变通(考场工作人员不准迟到考生进场,导致该考生缺考)建议:根据试评情况,建议平均分42分左右。
标杆文示例【1号文】无规矩不成方圆上海一高考考生因自行车坏了导致迟到,而被工作人员按照相关规定拒之门外。
这个事件告诉我们: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对生活的安定、社会的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规则与人情发生冲突时,应以规则作为第一标准。
三国时诸葛亮为了防止被魏军截断后路而急需大将守住街亭以堵住魏军的袭击路线。
马谡请缨前往。
由于轻敌,街亭失守,马谡也狼狈逃回了汉营。
尽管不舍得,诸葛亮还是含泪斩了马谡。
如若诸葛亮不斩马谡,即会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原来军令状也是可以开玩笑的,又因为诸葛亮比较喜欢马谡,大将们会进一步认识到:其实人情是大于军法的。
由此以后,大将们想必会纷纷通过违反军纪来获得利益,后汉也离灭亡不远了。
所以,诸葛亮在规则与人情中,只能选择尊重规则、稳定军心,即使挥泪也要狠下心肠斩下去。
这亦使我联想起了戚继光的戚家军。
戚家军多由同一条村的父老兄弟组成。
但戚继光治军却是以法为主,规定如若有逃跑,瞒报军功的,其他人必须予以揭发。
戚继光的治军方式把法凌驾于情之上。
正是如此,戚家军才会成长为一支纪律严明,令倭寇闻风丧胆的百战之师。
如若让人情凌驾于规则之上,则会对社会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
原足协主席谢亚龙,因为人情的关系,多次收受贿赂,对一些球队作出不公正的判决,打压年轻球员,指使裁判员着重打压某一队。
据谢的好友透露,谢原本是一个比较正派的人,但很多事情他是抹不开面子才去做的,当时中国足坛的乌烟瘴气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各种假球黑裁判使中国足球的水平严重下滑。
人情凌驾于规则之上,后果严重。
除此之外,房叔房媳房爷等组成的房家族,各种因滥用职权,贪污受贿而落马的官员,因贪污而被捕的中石化副总,哪一个不是把人情驾在规则上的?又有哪一个是为社会和谐作出了贡献的?无规则不成方圆只有尊重规则,让规则大于人情,才能构成良好的方圆,建设美好的社会。
【点评】24+23+855分。
优点:立意准确,内容充实,语言表述流畅简洁,采用正反思路结构全篇,眉目清晰。
名句拟题,首尾呼应。
事例典型,举例古今对照并能点面结合。
不足处:书写欠工整,语言欠文采,反面事例分析不够精辟。
【2号文】规则岂可无人情?2012年6月9日,上海,某高考考场外。
一辆坏了的自行车,一个迟到2分钟的考生,一扇紧闭的大门,一位跪下的母亲。
还有铁石般的规则,和寒透了的人心。
这场规则与人情的短兵相接,以人情的惨败告终,然而规则的胜利并不让人欢呼雀跃。
我有一言不得不发:规则岂可无人情!的确,我们耳熟能详的是人情泛滥、裙带横行,是极端的混乱和腐败。
但是,这并不能作为矫枉过正的辩解,因为极端的规则是另一种噩梦,因为规则只是中性的形式,因为规则自身没有善恶可言,因为规则需要人情充实的内涵,而非仅作为敌人。
没有人情的规则,只是压迫的工具。
陈胜、吴广因暴雨而耽误了赴役的期限,就会遭受不由分说的一律处死,这样的规则就是杀人如麻的侩子手。
日本四十七浪人在等级制度下,卖妻杀子成全主公的威名,这样的规则就是扭曲人性的恶魔。
古印度种姓制度划分四大种姓,剥夺民众的自由与尊严,这样的规则就是践踏真理的暴徒。
上述例子或许古老而偏颇,且看如今!酷法何必秦律,君不见拆迁平坟毁古迹,刑讯逼供误判刑,条条在案;牺牲何必浪人,驻京办拦截上访,维稳保安殴打众,桩桩有理;歧视何必种姓,排挤打压农民工,地域贫富有界限,上海资源不给外人,历历在目。
法律法规,政策条列,若无人情,就都是杀人的刀,害人的毒。
所幸规则与人情并非壁垒森然。
各地城管工作方式大整顿,温情执法几乎让人怒为笑,惹人嗔怪。
河南平坟事件中,不乏将伦理道德引入政策制定者。
法学家的努力终于以拆迁改搬迁、直系亲属可不作证得到了回报。
然而不能忘记,从救助站中走出的流浪者,身上还有绳索留下的淤青。
不能忘记,数以千计的上访者,在进京的最后一站再也无法前进。
不能忘记,牢狱中还有多少无辜者,在诱骗下葬送一生,求诉无门。
不能忘记,还有多少缺少人情的规则,在为丑恶与不公大开绿灯。
我们应该时刻质问:规则岂可无人情!【点评】22+22+852分。
优点:对材料概括精简,角度清晰,立意准确,内容充实,语言表述清晰,抒情意味很浓采用正反思路结构全篇,眉目清晰。
拟题运用了反问修辞,首尾呼应巧妙。
事例典型,举例古今结合。
不足处:书写欠工整,倒数第二段未紧扣观点去叙议,导致事例归属不清,既可理解成有人情味的规则被粗暴执行,也可理解成规则中无人情。
【3号文】规则应是有人情的芦苇上海高考考生因自行车坏了而迟到2分钟,其母下跪求情,仍被拒考场之外。
诚然,家有家规,国有国法。
但在这种由非主观因素造成的情况下,难道就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规则之外留有人情吗?规则是有人情的芦苇。
在非主观因素造成规则被破坏的情况下,宽以人情,能使社会更和谐。
正如上海最有人情味交警李自成。
在一次执勤期间,他拦住了一辆违法右的摩托车,并准备开单罚款。
这时,摩托车司机却气愤地质问道,指示牌上明明写着六点后不许右,而现在还没到六点,怎算违规?而当该司机看到自己的手表时,才发现手表没电停摆,而实际上已超过六点。
无奈的司机只能低头认错,并懊恼地对后座的妻子说:以后你治疗买药的钱又少了。
听到这番话,交警李自成感到十分为难,但最后还是开出了罚单,里面夹着一张100元人民币。
而这位交警的行为被媒体曝光后,也受到市民的称赞,上海的社会氛围更加和谐。
法制之外,应有人情。
摩托车司机并非恶意违法,而是因为手表停摆这种非主观因素而造成违法。
诚然,法律是铁面无私的,但若每个人都只是会刚性遵守法律,而不会柔性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恐怕这个社会的矛盾会越来越严重。
可见,让社会更和谐有序,我们需要有人情的规则。
然而,生活中我们却常常见到只会死板遵循规则,在非主观因素造成的情况下不会变通的例子。
正如在福州一条高速公路上,收费站工作人员拦住了一台急救车。
急救车上躺着一名孕妇,但全车人都没有带现金。
为了区区几十元路费,收费站人员把急救车拦在出口处近一个小时,使得孕妇只能在车上生产,而这件事被媒体曝光后,收费站工作人员的饿行为受到了人们的斥责,如此遵守规则,只会引起更糟糕的结果。
规则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的权益,然而,当盲目遵循规则而致人的权益受到损害时,难道不应该在规则之外留有人情吗?规则应是有人情的芦苇。
尊重规则,遵守规则,这是每个公民的道德素质。
在非主观因素造成的情况下,我们更应把规则理解为对人的尊重,对人权的尊重,如此,我们的社会才会发展得更健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更和谐,更有人情味。
规则与人情,同行更美。
【点评】20+20+545分。
优点:立意符合题意,正反思路清晰,事例时代感强。
不足处:标题表意不清,比喻不当;选例类同,欠区分度;全文叙述太多,分析欠缺。
【4号文】无规则不成方圆上海高考考生迟到考场,其母求情又下跪,最终仍未能参加考试。
网上对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大多数人抨击高考规则的无情和工作人员的冷漠,捍卫人情之益。
而私以为,规则的重要性远大于人情,所谓无规则不成方圆。
追溯到夏商周时代,规则意识已经普遍。
上有内外服,分封宗法制,下有礼乐制约束人们行为。
说这些规矩封建落后也可,但就是因为规矩的存在,夏商周才繁荣稳定了几百年,社会才和平安定,若是失去规则,便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春秋战国之混乱便是很好得例证。
何为规矩?规矩便是一系列约束引导人们行为的规章制度、规范。
规矩在最初诞生之时就已成为了超越人力和思维可以操纵的最高准则,规矩的制定往往由多数人讨论协商而来,并且代表最广大的利益。
一个国家的成熟与否总是要先看其法治建设和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否,因为只有至高无上的规则并且公民都拥护爱戴它,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永葆繁荣。
若失去了规矩,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个世界将会一片混乱。
文革时期的慌乱已经让我们吸取了足够多的教训,只因为法律被完全的践踏,人权被完全地藐视,原本力量就已微弱的中国在这场荒诞的浩劫中倒退了几十年,损失了几千亿的经济收入,更制造了一堆冤假错案,导致众多文盲,其严重后果至今仍影响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
我们还可以把目光放到国外,哪一个没有完整法律体系且法治建设浅薄的国家可以保持长久的稳定和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规矩的重要性。
再来说高考的规则。
高考规则的制定之初衷,就是为了维护考场秩序稳定,以来保障考生更好地发挥水平以完成考卷。
若是人情大于规则,每个迟到作弊的考生都被宽容被理解了,那公正之意何在,考试之意义何在?我认为,迟到的考生不能进行考试,只能自责其未防患于未然,未摆正心态来对待这次如此重要的考试,实在不能怪罪于规矩的存在。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有了规矩的存在,这个世界才能以一种和谐且持续的方式发展,人类才能获得长久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