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考复习默写11-基因的分离定律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的分离规律知识点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的分离规律知识点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的分离规律知识点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的分离规律知识点基因(遗传因子)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

以下是基因的分离规律知识点,请考生认真复习。

名词: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1、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第二代。

2、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①试验现象:P: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3∶1(性状分离)②解释:3∶1的结果:两种雄配子D与d;两种雌配子D与d,受精就有四种结合方式,因此F2的基因构成情况是DD∶Dd∶dd=1∶2∶1,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3∶1。

4、测交:让杂种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证实F1是杂合体;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正确性。

4、基因型和表现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

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5、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①育种方面:a、目的:获得某一优良性状的纯种。

高考生物基因分离定律专题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基因分离定律专题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基因分离定律专题复习资料高考生物基因分离定律专题复习资料等位基因指存在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通常为两个,分别用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表示,如A与a,D与d。

但是也有一些等位基因不止一个,为3种或以上,成为复等位基因。

如控制血型的基因:IA、IB与i为一组复等位基因,其中IA对i为显性,IB对i为显性,IA和IB为共显性。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高考生物基因分离定律专题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基因分离定律专题复习1.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论证2.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具体表现为:杂合子F1产生两种配子,分别为含D的配子和含d的配子,比例为1:1。

3.细胞学基础遗传因子就是基因。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独立进入配子,随配子独立传给后代。

所以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条件为: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的;染色体基因才可以,而线粒体与叶绿体基因完全不符合分离定律;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4.验证分离定律的常见方法自交法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3:1的分离比可验证。

测交法测交后代出现1:1的比例可验证。

花粉直接检测法若含有不同基因的花粉表现型不同,可直接检测花粉来验证。

如纯种的糯性水稻与非糯性水稻杂交,取F1的花粉加碘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蓝黑色,半数橙红色。

5.特殊原因导致特殊分离比显性纯合致死可导致2:1的分离比;不完全显性可导致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现1:2:1的分离比;从性遗传(即杂合子在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的表现型不同)现象可导致杂合子亲本的后代雌雄性别中显性与隐性的比例不同,一般为1:3或3:1。

6.伴性遗传遵循分离定律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同样遵循分离定律,但因为其位于性染色体上其后代表现常常与性别相关联,写遗传图解一定要把性染色体写出来。

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关知识汇总

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关知识汇总

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关知识汇总一、有关遗传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1. 交配类(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系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

(3)测交:杂交子一代与隐性纯合体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2. 性状类(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4)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5)性状分离:在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6)完全显性: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的全部个体,都表现出显性性状,并且在表现程度上和显性亲本一样。

(7)不完全显性:在生物性状遗传中,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之间。

(8)共显性:在生物性状遗传中,两个亲本的性状,同时在F1的个体上显现出来,而不只是单一表现出中间性状。

3. 基因类(1)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2)非等位基因:一般指不同对的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3)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

(4)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来表示。

(5)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来表示。

4. 个体类(1)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3)纯合子:由含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4)杂合子:由含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1. 试验:用纯种高茎和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F1只表现出高茎的性状。

F1自交得到的F2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高茎:矮茎=3:1。

2. 解释:(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

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

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

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这篇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3.细胞核遗传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限制因素基因分离定律的F1和F2要表现特定的分离比应具备以下条件: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2.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

3.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点拨1.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①DD×DD→DD;②dd×dd→dd;③DD×dd→Dd;④Dd×dd→Dd∶dd=1∶1;⑤Dd×Dd→(1DD、2Dd)∶1dd=3∶1;⑥Dd×Dd→DD∶Dd=1∶1(全显)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2)配子的确定①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分离规律。

如Aa形成两种配子A 和a。

②一对相同基因只形成一种配子。

如AA形成配子A;aa形成配子a。

(3)基因型的确定①表现型为隐性,基因型肯定由两个隐性基因组成aa。

表现型为显性,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不能确定,Aa 或AA。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基因的分离规律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基因的分离规律

基因的分离规律名词: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4、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15、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16、隐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又叫隐性遗传病。

17、显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显性基因,所以叫显性遗传病。

《基因的分离定律》课时默写及答案

《基因的分离定律》课时默写及答案

《基因的分离定律》课时默写一、相关概念1.性状类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种性状的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和的现象。

2.基因类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显性基因:决定的基因。

隐性基因:决定的基因。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控制的两个基因。

相同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控制的两个基因。

3.个体类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4.交配类杂交:基因型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可判断显隐性。

自交:是指来自个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或具有基因型个体间的交配;可判断基因型、显隐性、提高纯合子比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测交:让F1与杂交;可判断F1的基因型及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1)豌豆是 植物且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 ,结果可靠容易分析;(2)具有 的性状 。

2.先研究 相对性状的遗传,在研究 相对性状的遗传 (从简单到复杂)。

3.应用 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即严密的 法。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杂交方法母本(花蕾期) 隔离 人工 再 隔离2.实验过程及结果(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1.理论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 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 存在的。

(3)在形成 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高中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

高中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

高中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点拨
1.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
①DD×DD→DD;
②dd×dd→dd;
③DD×dd→Dd;
④Dd×dd→Dd∶dd=1∶1;
⑤Dd×Dd→(1DD、2Dd)∶1dd=3∶1;
⑥Dd×Dd→DD∶Dd=1∶1(全显)
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2)配子的确定
①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分离规律。

如Aa形成两种配子A 和a。

②一对相同基因只形成一种配子。

如AA形成配子A;aa形成配子a。

高考生物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一、引言生物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涉及到众多的知识点和定律。

分离定律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是我们理解生物现象和进化规律的基础。

在高考中,分离定律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对高考生物分离定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二、孟德尔定律孟德尔定律是遗传学的奠基之一,也是生物学中最重要的分离定律之一。

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上的各种规律。

其中,他提出了两条基本定律:1. 第一定律:也称为“同等基因分离定律”或“分离定律”。

根据该定律,个体的两个等位基因在生殖过程中分离,只有一部分的基因组成特定的个体。

2. 第二定律:也称为“独立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

根据该定律,个体的两组等位基因可以分别与另一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孟德尔定律的发现和提出,为遗传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它的重要性在高考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考生需要对这两条定律有充分的理解。

三、哈迪-温伯格定律哈迪-温伯格定律是进化生物学中的重要分离定律之一。

它是由英国数学家温伯格和英国遗传学家哈迪共同独立发现和提出的。

该定律表明,当在一个种群中不受选择和突变等因素干扰时,基因频率的比例保持稳定。

哈迪-温伯格定律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1. 基因型的频率稳定:在一个大的种群中,基因型的频率保持稳定,在多个世代的繁殖中,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2. 性状的频率稳定:在一个典型的种群中,性状的频率也是稳定的。

3. 随机交配:种群中的个体以随机的方式进行交配,不会因为任何人为原因发生选择。

哈迪-温伯格定律的发现和提出,为我们理解生物进化和种群基因结构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四、卡尔-洛林斯卡定律卡尔-洛林斯卡定律是遗传学中的重要分离定律之一。

该定律由瑞典细胞学家卡尔-洛林斯卡提出,主要描述了一种性染色体遗传的规律。

根据卡尔-洛林斯卡定律,雌性在每个生殖细胞中都会携带有来自父亲和母亲的性染色体副本,而雄性则只会携带来自母亲的性染色体副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默写11 《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相关概念
1.性状类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种性状的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和的现象。

2.基因类
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显性基因:决定的基因。

隐性基因:决定的基因。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控制的两个基因。

相同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控制的两个基因。

3.个体类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4.交配类
杂交:基因型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可判断显隐性。

自交:是指来自个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或具有基因型个体间的交配;可判断基因型、显隐性、提高纯合子比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测交:让F1与杂交;可判断F1的基因型及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
(1)豌豆是植物且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结果可靠容易分析;(2)具有的性状。

2.先研究相对性状的遗传,在研究相对性状的遗传(从简单到复杂)。

3.应用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即严密的法。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杂交方法
母本(花蕾期)隔离人工再隔离
2.实验过程及结果
实验过程说明
P(亲本) 高茎×矮茎①P具有性状

F1(子一代)

F2(子二代)性状:高茎∶矮茎比例:∶②F1全部表现为性状
③F2出现现象,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3)在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2.遗传图解
P:高茎DD ×dd矮茎

F1:高茎

F2: 1 :2 :1
3 髙茎:1 矮茎
(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及测交实验
1.验证方法:实验,选用F1和作为亲本,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

2.演绎推理遗传图解
3.测交实验结果:高茎∶矮茎=30∶34≈∶
4.结论:测交实验结果与演绎推理结果基本吻合,表明。

(四)分离定律——得出结论
1.研究对象: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

2.实质:在的细胞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一定的;在形成时,会随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形成比例的两种配子。

默写11答案
一、1.同一不同显现出来未显现出来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2.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相同相对性状相同同一性状
3.相同不同性状基因组成
4.不同同一相同隐性纯合子
二、1.自花传粉纯种易于区分 2.一对两对或多对
3.统计学
4.假说—演绎
三、(一)1.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2.髙茎 3:1 相对显性性状分离
(二)1.遗传因子成对生殖细胞—配子随机的
2.Dd DD Dd dd
(三)1.测交隐性纯合子基因型 3.1:1 4.假说正确(四)1.一对等位基因
2.杂合子一对等位独立性减数分裂配子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