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网络专升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作业1(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1. 试题1.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是如何统一起来的?请阐述其基本观点和论据。
(20分)1.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在关系是什么?请分别阐述其基本观点和主要特点。
(20分)1.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请分别阐述其基本观点和核心理论。
(20分)1.4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是如何解释社会发展的?请阐述其基本观点和论证思路。
(20分)1.5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请阐述其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
(20分)2. 答案2.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是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两个基本思想方法的统一来实现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由矛盾推动发展的,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斗争推动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理论,并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完善这些理论。
同时,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摸索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正确道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
2.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密切相关,彼此相互依存。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并且这种变革是由阶级斗争所引发的。
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世界是运动的、发展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矛盾和斗争,这种矛盾和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和演变。
历史唯物主义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而辩证唯物主义关注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
两者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而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法律、文化等等。
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变革推动的,而生产力的变革则是由生产关系的矛盾引发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 马克思主义哲学C.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正确答案:B注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
2.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A. 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 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C. 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 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正确答案:D注解:凡是认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的,都是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无法正确反映存在的,都是不可知论。
标准就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
3. 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A.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正确答案:A注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持的原子论和中国的元气说。
德漠克利特认为世界由不可再分割的颗粒(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在虚空中数量的多少构成小同的事物。
中国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认为天地万物都足元气构成的。
元气聚则成形,散则成气,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皆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4. 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A.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正确答案:B注解: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由低级到高级的永恒发展过程,世界的发展是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前进的过程,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晋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
5.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A.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正确答案:C注解: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科) 武汉理工大学 在线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科) 在线作业一、单选(共计100分,每题2.5分)1、反映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概念是( D )。
A. 劳动生产率B. 剩余价值率C. 年剩余价值率D. 利润率2、资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 A )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B.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 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D. 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B )A. 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B.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C. 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D.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4、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的是( B )A. 阶级性B. 继承性C. 社会性D. 主观性5、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D )A. 社会资本总量急剧增加B. 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C. 资本有机构成下降D. 不变资本比重下降6、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 A )A.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B. 偶然与必然的关系C.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7、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 )A.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 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 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8、法律规范的贯彻(C )A. 靠社会舆论和习惯来实现B. 靠社会成员的自觉遵守来实现C. 靠国家强制执行D. 靠自由讨论来实现9、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 )A. 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 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 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 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10、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 C )A. 消除剥削现象B. 实现社会公正C.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D. 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11、生产关系概念反映的是( A )A. 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关系B. 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C. 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D. 人们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12、从发展趋势看,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中( D )A. 资本的技术构成会提高,资本的价值构成会降低B. 资本的价值构成会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会降低C. 随着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会不断降低D. 随着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会不断提高13、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B )A. 辩证法思想B. 唯物主义思想C. 可知论思想D. 决定论思想14、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集资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是( C )A. 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B. 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C. 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D. 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15、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B )A. 政治关系B. 生产关系C. 阶级关系D. 思想关系16、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可分为( B )A. 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B. 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C. 国家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D. 私人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17、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 A )A. 农民插秧种稻B. 医生诊病开药C. 交警维持交通秩序D. 科学家做物理实验18、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20.从哲学上来讲,和谐就是指( )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B.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C.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D.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二、多项选择题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 画饼不能充饥2.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 .A 3.A 4.B 5.C 6.B 7.C 8.A 9.D 10.A 11.A 12.C 13.D 14.A 15.C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1.BCD2.BCD3.ABC4.BC5.AB6.ABC7.CD8.AB9.BCD 10.ABCD三、辨析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绪论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武汉理工网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卷及答案

B.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C.
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D.
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
【B】
18、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
A.
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
B.
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
C.
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
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D.
货币和资本的矛盾
【C】
32、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 )
A.
主观反映
B.
歪曲反映
C.
虚幻反映
D.
正确反映
【A】
33、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 )
A.
剩余价值率的存在为前提
C.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C】
25、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 )
A.
生产
B.
分配
C.
交换
D.
消费
【A】
26、资本主义机器制造厂生产出来的机器是该厂的( )。
A.
固定资本
B.
流动资碎
C.
生产资本
D.
商品资本
【D】
27、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
两种划分法是互相排斥的
C.
应该用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取代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D.
两种划分法是互相补充的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共100.0分)
1.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科学文化的发展
C. 主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的发展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
A. 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随着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同时消灭
B. 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会存在一段时期,但不可能永久地存在
下去
C. 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将永久地存在下去
D. 落后的社会意识先于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
3.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世界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问题
B. 世界的唯一性与多样性问题
C. 世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问题
D.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4. 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过程()。
A. 不起任何作用
B. 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C. 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
D. 起决定性作用
5.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观点是()。
A. 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D. 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6. 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
A. 事物的积极方面
B. 事物的消极方面尽
C. 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 事物中促使其消灭的方面
7. 衡量人的社会价值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
A. 看他职务大小
B. 看他社会地位高低
C. 看他向社会和他人索取的多少
D. 看他对社会和人类是否作了贡献及其大小
8. 谬误与真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谬误( )。
A. 永远也不能变为真理
B.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真理
C. 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 包含在相对真理之中的
9.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 )。
A. 它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的独立要素
B. 它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要素
C. 它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
D. 它能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0. 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A. 直接认识
B. 全面认识
C. 理性认识
D. 感性认识
11. 概念、判断、推理是( )。
A.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 唯物主义的三种形式
D. 辩证法的三种形式
12. 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 )。
A. 既保留又继承
B. 彻底抛弃
C. 既克服又保留
D. 矛盾的调和
13.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 )
A. 人们的思想观念来实现的
B. 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来实现的
C. 民族习惯和氏族信仰来实现的
D.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来实现的
14. 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
A. 阶级妥协的结果
B. 由人们相互订立社会契约而形成的
C.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D.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产物
15. 认为人在任何意义上都没有自由,一切都是由必然所注定的观点,必然导致( )。
A. 唯意志论
B. 宿命论
C. 唯物论
D. 历史唯物主义
16. 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叫()。
A. 生物圈
B. 大气层
C. 生态系统
D. 地理环境
17. 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 )。
A.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B. 国体
C. 政体
D. 领土大小、人口多少和力量的强弱
18. 依据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外因相互关系原理制定的方针政策是( )。
A. 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
B. 既坚持物质文明,又坚持精神文明
C. 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
D. 既抓经济建设,又抓阶级斗争
19.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因而就意识本身而言它具有( )。
A. 主观性
B. 能动性
C. 随意性
D. 物质性
20.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的是( )。
A. 时间、空间可以离开物质自己运动
B. 时间、空间不随物质运动的速度而变化
C. 时间、空间是主观精神的表现形式
D.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