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教材
西安城市规划

1996年9月10日至12日,第五届世界历史都市会议在西安召开,这是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有关历史名城的国际会议。来自五大洲39个国家51个城市52个代表团的167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西安宣言》。这标志着西安古城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积累了有益的经验。2002年2月6日,《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经市十二届人大第三十次会议通过,这标志着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已进入全面保护新的阶段。
四、西安正确处理古城风貌保护和现代化城市建设辩证关系的思想与实践
早在《西安市1980-2000年城市总体规划》中,市委、市政府已经提出了西安保护古都风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任务。此后,在《西安市控制市区建筑高度的规定》(1986年10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批准)、《西安城市规划管理办法》(1987年3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1987年5月16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等有关规定中,提出了保护历史名城的有关条款,并在城市建设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保护。
“经营城市就是创造城市的新价值……管理经营好城市,一是要科学规划,强化管理。二是要理顺管理体制,合理划分事权。三是要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城市各类资产。四是要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
“经营城市,也包括经营城市概念。一个有价值的城市概念,既是形象,也是无形资产。在经营城市中,我们始终喊响这样一个口号,就是‘中国西安,西部最佳。’”
八、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西安作为世界著名的古都,要统筹协调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老城区与新城区、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城市格局和各个时期的都城遗址、帝王陵墓、宫殿园林、古镇古街等典型历史文化遗存。重点保护好北院门、三学街和七贤庄等历史文化街区,周丰镐、汉长安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唐大明宫等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加强对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防止人为破坏。要保护好西安事变旧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等重要革命遗址和文物,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西安历史 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西安,古称“长安”,常住人口约900万,加之流动人口共1300万。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
当今的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亚洲最大的铁路客运站“西安北客站”将是未来中国铁路的核心枢纽。
2009年国家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西安被列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第三“国际化大都市”。
并且是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城市。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抗日的事件。
称为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对于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重要的作用。
建国以来的西安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
建国后,西安曾是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员会所在地(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员会已撤销),中央人民政府的直辖市:1954年改为省辖市,现为副省级城市。
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西安已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的城市服务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辐射北方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科技、教育、旅游、商贸中心。
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将承担伟大复兴使命近年来,西安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重振汉唐雄风”,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就要以史为鉴,树立高瞻远瞩的眼光,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以先进的制度为保证,在全球化格局中重新审视和制定城市的发展定位。
国务院把经济区的核心和龙头城市西安的战略定位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了解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学生适合阅读的城市规划类书籍推荐

了解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学生适合阅读的城市规划类书籍推荐了解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对于学生适合阅读的城市规划类书籍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和理解,并从中获得启发和灵感。
在本文中,将为大家推荐几本适合学生阅读的城市规划类书籍,并介绍它们的特点和价值。
1.《城市的起源》《城市的起源》由刘铁男教授撰写,是一本介绍城市发展历程的重要著作。
该书通过对古代城市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进行深入研究,详细阐述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背后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它以生动的语言,清晰的逻辑,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城市的起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2.《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是针对城市规划领域的一本经典教材。
该书由詹姆斯·E·拉契撰写,系统地介绍了城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核心概念和方法。
它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详细讲解了城市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机制,对于理解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学》是一本由华盛顿大学的教授哈洛德·加尔文特撰写的城市社会学著作。
该书通过对城市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的研究,深入剖析了城市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它系统地介绍了城市人口、社区、阶层等方面的内容,分析了城市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这本书可以帮助学生从社会学的角度了解和分析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社会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思考视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由理查德·P·加尔与邦尼·J·埃默里撰写,是一本系统介绍城市地理学的经典教材。
该书从地理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了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交通、居住空间等方面的内容。
它通过图表、示意图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加深对城市规划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西安市407库未来规划

西安市407库未来规划
大西安新时代“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台阶,“三中心二高地一枢纽”六维支撑体系基本建立,美丽西安建设初见成效,大西安都市圈全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三中心二高地一枢纽
三中心:西部经济中心、丝路科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
两高地: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
一枢纽: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第二步: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美丽中国西安样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全面建成代表国家形象、引领“一带一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要对标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辐射亚欧非的重大使命,全面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提升综合实力,增强对全国经济版图的支撑作用,引领关中平原城市群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增长极。
第三步:到2050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高,城市国际性特征进一步完备,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
国际竞争力居全国前列,全面建成引领“一带一路”、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努力跻身世界城市、文化名都行列,大西安全面复兴迈上新台阶。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3
国际化标准值应达到4500万人次以上。这些,西安都有较大的差距。
第一部分 解读
PART 三、关于“国际化”的解读 2、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途径
1
参考以上标准,现阶段,西安在综合经济实力、国际化职能、城 市发展水平、基础设施配置和对外开放度等方面都与国际化大都市的 标准有一定距离,西安尚未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因此, 西安要实现国际化道路必须另辟蹊径。根据西安的特点,其国际化具 有自身的特点:
在此背景下,通过编制西安大都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整合西安-咸阳 两市的城市空间,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实现城市综合实力的大提升。
第一部分 解读
PART
1
现状解读 相关规划解读 “国际化”的解读
2
西咸一体化解读 空间关系解读
3
近期建设情况
第一部分 解读
PART 一、现状解读
2
3
第一部分 解读
PART 六、近期建设状况
4、浐灞生态区 浐灞生态区成立于2004年9月,是西安市“十一五”规划的建设重点之 一。区域发展的三大特色——生态、文化、现代。 5、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年3月,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
1
2
6、经济技术开发区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2000年 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
1
在2000年,为了提升关中城市群地位,强化西安都市圈核心功能,推进都 市圈建设,确保关中率先发展,提出推进西咸一体化发展。
以西咸一体化带动的大西安建设,将是未来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中之重。 加快西咸一体化进程,有利于西安、咸阳两市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整个区 域的综合竞争力。两市一体化后,仅仅从规模上,GDP总量在设区的市排名上 升8位,现状城市规模达到600万人,规划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800万人标准。 在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西咸一体化发展区被定位 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龙头核心,其发展关系到我省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 大局,必须加速推进。
西咸新区简介及总体规划示意图

西咸新区简介及总体规划示意图
西咸新区规划面积882平方千米,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新区。
区域定位为门户新区,即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发展现代物流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国际性空港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西部地区国际经济交流的平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的增长极和助推器。
功能定位为科技新区即根据国家赋予西安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试验基地的要求,利用陕西科研资源的优势,建设成为西部乃至中国一流的技术研发基地和科技成果孵化中心,西北内陆地区以外向型高端知识创新职能为特征的产业新区。
01 西咸新区区域位置及规划范围图
02 组团范围图
03 大都市空间发展格局图
04 大都市空间交通结构图
05 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图。
西安 城市经济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 使西安市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提高 了城市综合竞争力。
旅游设施与服务
酒店设施
西安市拥有各类酒店100余家,包括五星级酒店、商务酒店、 经济型酒店等,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餐饮设施
西安市拥有众多特色美食小吃,如肉夹馍、羊肉泡馍、凉皮等, 让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西安美食。
产业结构特点
01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近年来,西安市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实
现了从传统工业主导型向现代服务业主导型的转变。
半壁江山,其中金融、旅游、教育
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03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西安市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涌现出一批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如
旅游服务
西安市拥有一流的旅游服务团队,提供专业的旅游咨询、行程规 划、导游等服务,让游客可以更加轻松愉悦地畅游西安。
04
西安的科技产业发展
科技产业现状
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
西安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航空航天等 领域的科技产业发展迅速,逐渐形成了以 这些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VS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
金融市场
西安的金融市场逐渐成熟,涵盖了银行间市场、证券市场、保险市场等多个领域 。
产品创新
西安的金融机构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推出多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产品,满足不 同客户的投资需求。
对经济的支持作用
经济增长点
金融业已成为西安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 了活力。
产业升级
金融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优 化和升级。
西安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人 才引进,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建设西安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与建议

调研报 I 国 家的 战略 与 发 展 《 l 告 》 关 于 西 安 文 化 发 展 战略 I 目 标 的 确 定 显 得 非 常令 人
。
。
城 的国际 参照 系
。
在国内 北京 上 海 香港等
、
国际 文化 竞争 日趋 激 烈 的情况 下
文化 发 中
国 际 化 大 都 市 堪 称 为全 国 的 政 治 经 济 金 融
求 并提 出 了 对 城 市 的综 合 交 通 水 利 体
.
、
南 京 成都 重 庆等城 市 都在 着 力挖掘 文 化
大 财 经 委在 《 建设 西 安 世 界
文 化 名 城 的 目标 与 建议
系 和 产 业 支撑进 行 深 入 调 研 市 发展 的要 件 和 基础
。
.
。
这些都是城
。
潜 力 打 造 文 化 优 势 ;河 南 山 西 等 周 边 省
.
文 化 的复兴
,
昭 示 着 民 族 的复 兴
。
。
文
,
,
方 文 明 的 发 源 地 西 安 与 开 罗 雅典 罗 马 并称
,
、 、
化 的发展 标 志 着 国 家的 昌盛 与进步 文 化
的竞争 力是
一
.
为世 界 四 大 文 明 古都
,
这是西 安历 史文化名
,
、
、
个 国家最 重 要 的软 实 力 在
,
,
、
。
界 文 化 名 城 的 目标 则 会 进
一
步凝 聚 人 心
,
进 人 民群 众 的 文 化 权 益 促 进 经 济 社 会 协
.
提 振 精神 整 合 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组团
45
99
220
常宁
9
11
122
其
洪庆
18
22
122
中
渭北
8
40
500
4
草堂
10
26
260
七个卫星城
145
174
120
5
阎良
30
40
133
临潼
36
53
147
高陵
9
10
111
6
其
中
户县
30
33
110
三原
13
15
115
泾阳
13
10
77
蓝田
14
13
93
建制镇
8
合计
70 1110
60
86
1183
107
➢ 注:临潼含西安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10万人,21平方公里。
西安灞桥工业园区
西安郭杜工业园区
西安浐河经济开发区 省 级 西安未央工业园区
陕西高陵泾河工业园 区
陕西蓝田工业园区
陕西户县沣京工业园 区
四、都市区城镇规模一览表
人口规模 (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 (平方公里)
人均建设用地 (平方米/人)
主城区
850
850
100
其
西安
710
654
92
中
咸阳
140
196
140
规划传承历史文脉,依托资源禀赋,科学构建国际化大都市空间 结构:
以主城区和卫星城为都市区城镇体系基本格局;加快主城区北跨 、东拓、西接、南融的步伐;以长安龙脉(西安钟楼南北线)为中轴 ,以渭河水脉为核心,以秦岭和北塬绿脉为两大生态风光带,构建“ 一轴、一河、两带”的大都市空间结构。
以悠久璀璨的华夏文明为灵魂、以“八水绕长安”的生态景致为 胜景、以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为支撑,承文脉、塑龙脉、强绿脉、显 水脉,把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成为一座历史底蕴与现代气息交相辉 映的东方人文之都,一座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的高效便捷之都, 一座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魅力和谐之都。
6和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
七个卫星城:主城区外围的 卫星城,分别为泾阳、三原、 高陵、阎良、临潼、户县、蓝 田。
都市区内县的行政建制逐步 调整为市辖区。
三、重点开发区、产业园区布局
级 别
开发区名称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 发区 国 家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级 阎良航空产业基地
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陕西咸阳高新技术产 业开发区
第二部分 主城区规划
一、主城区范围
主城区范围北至泾 阳、高陵北交界,南至 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 及秦都、兴平交界,东 至灞桥区东界。总面积 1280平方公里。
现状总人口594万 人,建设用地面积650 平方公里。
到2020年规划总 人口850万人,建设用 地850平方公里。
二、主城区空间发展方向
下面分两个部分对规划主要内容做简要汇报
第一部分 都市区规划 第二部分 主城区规划
第一部分 都市区规划
一、都市区范围
包括西安市除去周至外 的行政辖区,咸阳市秦都、 渭城、泾阳、三原“两区两 县”。总面积9036平方公里 ,现状总人口965万人,其 中城镇人口632万人,城镇 化水平65.5%。
至2020年,规划都市区 总人口1280万人,其中城镇 人口1110万人。城镇化水平 达到86.7%。
南融: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向南拓 展,加强生态建设,使南部秦岭的 生态格局融入城市发展中。
三、主城区空间结构
一轴、一河、两带的空间结构
2 3
一轴:长安龙脉——大都市主轴带
2
着力打造大都市南北中轴线,南起终南山子午岭,北至大
地原点,形成贯穿南北的城市核心轴带。由南向北依次串接七
3 3
大中心区: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曲江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皇城 商贸旅游中心、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西安行政中心、金融商
北跨、东拓、西接、南融
2
北跨:以泾渭新区及泾渭工业园
3的建设带动城市空间向北跨越渭河
,在渭河北岸形成全国先进制造业 基地及多功能的机场城市。
东拓:在东部建设国际港务区, 成为全国最大的国际性陆港、黄河 中上游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和商贸 集散中心。
西接:通过沣渭新区的建设,实 现两市对接。进一步保护好周、秦 、汉、唐遗址,完善城市空间结构 。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 发展战略规划教材
2020年4月18日星期六
21世纪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世纪。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越来 越需要依靠中心城市的带动,着力推动中心城市发展已经成为共识。
西安是我国内陆最大的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国西部三大先导性经济 区之一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是引领大西北发展的龙头。加速西 安发展是加速西北发展的关键。
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 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 化大都市。2020年,都市 区人口发展到1000万人以 上,主城区面积控制在 800平方公里以内。
把西安市建设成为: 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 区域商贸物流会展中心 区域性金融中心 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 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 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依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 六大战略措施:
二、都市区城镇体系结构
根据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吸引 能力及其在区域承担的作用, 确定各个城镇在都市区中的地 位。
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外围 组团分担产业功能,卫星城带 动次区域全面发展的 “一核、 四组、七个卫星城”城镇结构 。
一核:都市区主城区。
5 四组:承担主城区部分职能
的四个外围组团。分别为洪庆 、常宁、渭北(临潼)工业区
二〇〇九年六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省政府第21次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对该规划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省 政府常务会的精神,作为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关键环 节,本规划对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做出导引性、框架性、战略性 安排。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 展规划》对核心城市提出:
1、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华夏文明,打造世界东方历史人文之都。 2、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 3、建设渭河核心区,塑造国际化大都市形象。 4、加快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推进西咸一体化进程。 5、提升都市区的国际通达性,建设现代国际交通中心。 6、利用秦岭绿色生态资源,恢复“八水绕长安”河湖系统,打造内陆型生 态宜居城市。
务中心、体育中心,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安龙脉。
一河:渭河水脉——大都市核心区带
着力塑造百里渭河长廊 。由西至东串接涝渭生态湿地 、咸阳湖生态水景公园、沣渭 生态湿地、CBD核心水景区 、灞河入渭国家级湿地公园、 泾渭生态湿地。
以渭河为纽带,在两岸 分布14大功能区,集金融商 务、会议展览、文化产业、商 业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成 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最具魅力 的滨水核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