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书评

合集下载

《资治通鉴》中的历史评价与价值观

《资治通鉴》中的历史评价与价值观

资治通鉴中的历史评价与价值观引言《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光在北宋时期编纂而成。

自其问世以来,对于中国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资治通鉴》中所呈现的历史评价和蕴含的价值观。

1. 历史评价1.1 客观性与真实性《资治通鉴》以客观冷静的态度记录了中国自汉朝至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通过无私的评论和深入细致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

然而,也有人认为书中存在某些主观色彩,例如作者对于曹操等人物持有较为积极正面的评价。

1.2 好恶取舍与立场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对于君主和政治家有明确的喜好和厌恶之分。

他赞赏聪明智慧、威武勇猛、德行高尚的君主,并批评暴虐无道、昏庸愚蠢的统治者。

这种取舍和立场在书中体现出对“明君”的向往和对历史教训的警示。

1.3 对待历史事件的评判《资治通鉴》对历史事件进行了一定的评判和总结,在某些重大事件上表达了作者自身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

例如,在描述三国时期曹操北伐时,司马光认为曹操应该及早罢兵,以避免最终失败。

这种历史事件的评判与价值观有密切关联。

2. 蕴含的价值观2.1 儒家思想作为一个儒家学者,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时融入了儒家思想。

其中包括尊崇礼义道德、重视政治道德修养、强调人性善恶等观点。

这些儒家价值观体现了司马光所追求的“君子”风范。

2.2 刚柔并济《资治通鉴》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在处理政务和统治国家时,需要兼顾刚性和柔性。

过于刚硬的统治方式可能会导致冲突和动荡,而过于柔弱则无法有效地治理社会。

这种价值观对于领导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3 历史反思与政治教育《资治通鉴》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案例和教训,以供读者进行反思和学习。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的描述、评价和总结,可以引发读者对于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思考,从而达到政治教育的目的。

结论《资治通鉴》作为一部中国历史上最为权威的通史之一,在历史评价和价值观传递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资治通鉴是一部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司马光。

它是一部集史料搜集、整理、分析和评述为一体的综合性历史著作。

《资治通鉴》被誉为“史官巨著”的典范,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

近期,我有幸阅读了《资治通鉴》,读后深有感触。

在读《资治通鉴》的过程中,我不禁被它的广博知识和深厚思考所折服。

首先,作者司马光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收集,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时间线。

这使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和背后的原因与结果。

不仅如此,司马光在书中还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述,揭示出事件的深层次含义和影响。

通过《资治通鉴》,我深刻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对于未来的启示。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过去和现在的联系,获取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其次,我对司马光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深感钦佩。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善于用事件来彰显人物的品德和能力。

他通过细致入微的叙述和分析,展现出了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见解。

他注重揭示历史人物的善恶得失,使读者对历史人物能够做出客观评价,避免了盲目崇拜或抹黑的情绪。

同时,他的推理方式也引人深思。

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细致分析,用因果关系进行推断和判断,帮助读者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和结局。

这让我深受启发,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思考和推理,从而提升了我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最后,我还要提及《资治通鉴》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部集大成的历史著作,它不仅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记载,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历史的整理和解读,为后世的历史学家和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它改变了以往杂乱的史料和记载,为后人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历史框架。

同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探究,它也为后世的政治和社会提供了许多启示和经验。

尤其对于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从《资治通鉴》中汲取智慧,引以为戒,助力我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建设美好未来。

总之,《资治通鉴》给予了我许多思考和启示。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随笔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随笔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随笔
《资治通鉴》是一部中国古代史书,由司马光编撰,以纪传体
形式记述了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的历史。

在阅读这部巨著
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有了许多感悟和体会。

首先,我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深远。

《资治通鉴》以年
代为序,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展现了各个朝代
的兴衰更替,各种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通过阅
读这部书,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明白
了历史对于我们的影响和启示。

其次,我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规律和智慧。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评述,揭示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的智慧。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言行
和决策的分析,我学到了很多处事之道和处世之智,也更加深刻地
认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最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阅读《资治通鉴》的意义和价值。


部书不仅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不仅仅了解了历史,更加懂得了如何看待历史,
如何对待现实,如何思考未来。

这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通过阅读《资治通鉴》,我受益匪浅,受到了很多启发和感悟。

我将继续深入研读这部书,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努力奋斗。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总结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总结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总结
《资治通鉴》是一部中国古代史专著,作者是司马光。

整部书以编年体的形式,记录了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事件,涵盖了几百年的历史。

在阅读《资治通鉴》过程中,我获得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 历史的循环:《资治通鉴》透露出历史往往会在不同的时代重复出现相似的情况和问题。

这使我认识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些规律和模式,避免了对历史的重要教训的忽视。

2. 人物塑造的鲜活性: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引用史料,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和处事态度都深得人心。

读者可以从这些人物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对自身的成长和处事有所启发。

3. 时间与地域的重要性:《资治通鉴》着重强调了时间和地域对历史的重要性。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背景和条件,这些因素会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行为和决策。

理解这些条件对于正确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意义至关重要。

4. 对历史的客观态度:作者在《资治通鉴》中力求客观和公正地叙述历史事件。

他根据史料的可信度和多方面的考证,努力还原历史真相。

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明白了客观态度对于研究历史的重要性。

总结来说,阅读《资治通鉴》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收获的经历。

通过这部古代史专著的阅读,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也获得了对历史文化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和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对我个人的成长和思考方式都有积极影响。

《资治通鉴》的价值与对后世影响

《资治通鉴》的价值与对后世影响

资治通鉴的价值与对后世影响《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断代史,由司马光编纂而成。

它记录了从先秦到五代十国的历史事件,成为了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之一。

本文将探讨《资治通鉴》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

1. 史料价值《资治通鉴》收录了大量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载,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资源。

它详细描述了各个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变迁和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社会背景和历史进程。

这些信息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政治制度以及文化演变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 解读历史《资治通鉴》不仅是一本记录历史事件的书籍,还通过作者司马光自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述,提供了他对于历史的理解和解读。

这种解读不仅限于单纯事实陈述,还包括评价和分析等层面。

这使得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意义,并从中获得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思考和领悟。

3. 史家风范《资治通鉴》凭借其权威性和严谨性,成为了中国古代史学写作的典范。

司马光以其扎实的功夫和卓越的学识,塑造了史官应有的职业形象,被后人奉为"史家之楷模"。

《资治通鉴》启发了许多后来的编纂者和研究者,影响了中国历史学乃至世界历史学的发展。

4. 提高认识与教育意义《资治通鉴》涵盖了大量不同时期和朝代的历史事件,使我们能够跳出狭隘的视角,加深对历史进程及其复杂性的认识。

通过阅读《资治通鉴》,我们能够感知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并从中获得智慧和启示。

同时,《资治通鉴》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读者对于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的兴趣,推动了历史文化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资治通鉴》凭借其丰富的史料、解读历史、史家风范以及提高认识与教育意义等方面的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更是中国文化传统和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和阅读《资治通鉴》,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并从中汲取智慧,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光所著的一部历史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巅峰之作。

这部巨著囊括了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60年的历史事件,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史。

作为一名专业读者,我深深被《资治通鉴》的博大精深所震撼,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读后感。

首先,《资治通鉴》的史料丰富,记载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体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了解了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社会风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变化和演变。

司马光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梳理和分析,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兴衰周期,揭示了历史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这对于我们理解历史、认识现实、把握未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次,《资治通鉴》的史学思想独具特色,司马光秉持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史观,强调历史的价值在于借鉴和警示。

他认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和规律,可以帮助人们认清历史的教训和规律,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不仅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还对历史人物的品德和才能进行评价,强调德才兼备的重要性,提倡忠君爱国、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这种价值观念对于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提升国家的整体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再次,《资治通鉴》的文风简练、明快,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语言生动、形象生动,读起来既有历史的严肃性和庄重性,又不乏通俗易懂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司马光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使得历史事件和人物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让人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深远。

通过对《资治通鉴》的阅读,我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提高了文学修养和历史素养,受益匪浅。

最后,《资治通鉴》的影响深远,不仅在中国古代史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史学家和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司马光的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被后人广泛传承和发扬光大,成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宝贵遗产。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所撰的一部中国史书,记录了从周朝末年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史书中最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一部。

读完《资治通鉴》,我深受启发和感悟。

首先,《资治通鉴》以纪事本末为主,注重史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偏袒任何一方,这种史书的写作风格深受我喜爱。

在读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丰富多彩,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曲折和复杂。

同时,也让我对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们的举世功业和不朽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资治通鉴》所蕴含的历史智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书中,司马光不仅仅是简单地叙述历史事件,更是对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的演变有了深刻的思考和总结。

这种历史智慧不仅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历史,也可以启迪我对当下社会的思考和认识。

最后,《资治通鉴》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作为中国古代史书的经典之作,《资治通鉴》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无处不在,这种传统文化对我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过阅读《资治通鉴》,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读完《资治通鉴》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不仅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为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纪事体通史,全书共294卷,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跨越了长达1562年的历史时期。

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时,以"编年体"的形式,按年代先后,系统地记载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记录和分析。

读完《资治通鉴》,让我深刻领悟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同时也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读完《资治通鉴》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以严谨的态度和独特的视角,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记录和分析,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资治通鉴》,我深刻认识到了历史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只有深刻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当下,更好地把握未来。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总结历史,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资治通鉴》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和分析,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资治通鉴》,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开疆拓土、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篇章,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资治通鉴》,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伟大和辉煌。

最后,《资治通鉴》让我对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以严谨的态度和独特的视角,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记录和分析,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资治通鉴》,我了解到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历史的发展是由无数个个体的选择和决策所决定的,只有深刻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当下,更好地把握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治通鉴》书评
《资治通鉴》与领导艺术南宋史学家王应麟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

”作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在我国历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享有世人极高的评价和赞誉,它不仅为领导阶级提供了管理经验,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它与司马迁的《史记》并为华夏历史文化遗产之双璧,蜚声中外。

漫长的历史变迁中,有断裂,也有延续,历史的经验教训并不因时代久远而陈旧落伍,经过岁月的涤荡反而历久弥新。

《资治通鉴》的书名由宋神宗钦赐,他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通”则意谓着博通古今,“鉴”则有引为借镜之意。

该书是由北宋司马光耗时19年所著的一本达三百万字的巨作。

全书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共1362年的历史。

全书以时间为经、皇朝为纬,运用追叙、插叙和终言等多种手法来说明史事发生的前因后果,交待人物的身世经历,叙事系统而清晰。

全书通过对宋以前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深切思考,总结了决策、用人、吏治等治国理政方面的得失。

作者通古时之变,兼容并蓄,拾遗补缺,以生动流畅、质朴精练的语言融汇诸史,成就一家之言,总结得失,供人
主借鉴,从而成为后人学史、参史、研史必读之书,亦是领导者不可不读之书。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结合工作需求实现与经典著作的对接。

《资治通鉴》在总结历代兴衰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了领导者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重视君主的才能、素质和品质对于国家兴衰的重大影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然而司马光强调君主要负主要的历史责任。

他认为领导者应该具有仁、明、武三点优秀的内在品质。

“仁”指仁政和目标,“明”指素质和品质,“武”指毅力和定力。

修政治,兴教化,育万物,养百姓,此乃仁;知道义,识安危,别贤愚,辨是非,此乃明;惟道所在,断之不疑,奸不能惑,佞不能移,此乃武。

如若领导人三者兼备,则必能更好的发挥众人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该书中与领导艺术相关的知识,提高管理技能,并学以致用。

党员干部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仁、明、武,从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带领党员加强理论学习,共同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司马光在书中还提到:“治国之要亦有三,一曰官人,二曰信赏,三曰必罚。

”“官人”指的是用人、用干部,“赏罚”指的是奖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干部的任用及赏罚是领导者管理的重要手段。

汉高祖刘邦在取得天下后就总结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张良);治钱谷,安百姓,保证前线粮草供给,我不如萧何;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

由此可见刘邦的领导艺术,他能够把握方向、提出愿景、知人善
用、集思广益,通过对众人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使大家自觉自愿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

这和十八大讲到的“人皆可以成才”、“人才处处都有”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天生我材必有用。

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不懈,不断努力,机遇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有积累的人;二、领导人要懂得人才处处有,善于识才。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用人方面要做到“至公至明”,明察是非优劣,不以亲疏贵贱或个人喜怒好恶影响自己的判断,做到慧眼识才,知人善用,唯有如此才能选拔出合格优秀的共产党员,进而在整个党支部营造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让各党员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工作当中,推进我院支部建设。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遵循管理原则,注意重大人事布局和重大事务决策,同时也要深入基层,与团员青年多交流、多沟通,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纽带作用,凭借自己的力量把党员中所形成的广泛而复杂的发展趋势凝聚起来,形成一股坚定的力量。

党员也应增强自身责任感,主动报告工作进度并对自己的工作提出改善计划,同时也要努力学习,发散思维,开拓视野,将创新与务实相结合,开创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与时俱进新局面。

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应该比别人更加谦卑、更自律。

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懂得如何做人,更清楚地明白清虚卑弱的为人之道。

作为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和境界,拥有大的格局和胸怀,以
曹丕利用自己的王权对得罪过他的人进行报复为鉴。

同时作为党员干部也要学会做事,居仁由义,刚柔并济,内刚讲究的是原则,外柔看重的是手段。

“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日常管理事务也需要灵活运用策略,正如唐太宗所言,“道以光大为功,术以神隐为妙。

” 曾国藩曾对此书做出如下评价:“窃以为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温公《资治通鉴》。

”该书的管理学基础和领导学本质对领导人尤其是党员干部管理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

无论是党员干部、党员都要以史为鉴,吸取经验教训,从严治党、从严治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