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文体知识一览
语文常用文体知识点总结

语文常用文体知识点总结一、记叙文1. 故事情节:记叙文是一种叙述方式,要求把原来的事实或事件以一个时间顺序或总时间顺序进行再现,所以故事情节是记叙文的灵魂。
故事情节应该富有情节性,要符合叙事要求,一般可以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2. 人物形象:记叙文里的人物形象应该是鲜明的,有血有肉的。
应该具有特定的性格和存在感,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3. 描写手法:在记叙文中,描写是非常重要的,描写可以丰富故事情节,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 展开方法:一般来说,记叙文以时间顺序展开叙事,但是在实际的写作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叙事方式,如回溯、跳跃等,以增强叙事的紧凑性和吸引力。
5. 结构和语言:记叙文的结构和语言应当简练、清晰,要注意句子之间的连接和过渡,使整个叙事连贯自然。
6. 发表情感:记叙文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手段,所以作者应当能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叙述中,使读者产生共鸣。
二、议论文1. 立意:议论文是要表达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或主张,所以在写作之前,就要明确要议论的中心论点和立意。
2. 论证:在写议论文的过程中,作者要对中心论点进行充分的论证,运用论证手法,得出合理的推断和结论。
3. 论点:论点是对主题的分析和总结,应该简明扼要,能够提炼主题的本质,让读者一眼看清。
4.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部分。
其中引言主要是引出中心论点,正文是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结尾是总结全文,呼应文章的中心论点。
整个结构要有层次感,整体性强。
5. 语言:议论文的语言应当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6. 逻辑思维:议论文是一种逻辑性强的文章,所以作者要有逻辑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应当严密合理。
三、说明文1. 主旨:说明文是要说明某一问题的原因、过程、结果等,所以在写作之前,要明确写作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2. 结构:说明文一般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部分。
引言是引出主题,正文是对主题进行说明,结尾是总结全文,呼应文章的主旨。
语文的文体知识点总结

语文的文体知识点总结一、文体概述文体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征的总称。
文学作品根据不同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征可以分为不同的文体,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特点,包括形式、风格、表达方式等。
二、诗歌1、定义:诗歌是一种以语言为材料,以音韵为载体,以意象为表现方式的文学形式。
2、特点: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常常采用押韵和对仗的方式表达,借助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进行意境表达。
3、代表作品:《离骚》、《庐山谣》、《致橡树》三、散文1、定义:散文是以自然的语言文字形式表述思想、感情及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
2、特点:散文以自然的语言表达,清新、自由,重视文字的流畅性和表现力,不拘泥于古典诗歌的形式要求。
3、代表作品:《醒世恒言》、《与集棋人墨池先生书》、《论语》四、小说1、定义:小说是一种用叙事手法表述人生和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
2、特点:小说以叙事为主要表现方式,通过人物形象和事件情节展示生活的真实与复杂,情节多样、人物丰富,重视情感表达和思想深度。
3、代表作品:《红楼梦》、《水浒传》、《儿女英雄传》五、戏剧1、定义:戏剧是用舞台表演为主要手段,通过对话、动作和情节表现生活的文学艺术形式。
2、特点:戏剧重视舞台表现方式,注重舞台语言和动作的表现力,角色多样、情节紧凑,强调舞台视觉效果和情感沟通。
3、代表作品:《哈姆雷特》、《战争与和平》、《天下第一楼》六、文体的鉴别与理解1、文体鉴别:要根据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特征和表达方式来鉴别其所属的文体,区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2、文体理解: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借助文体知识,理解作品的特点和表现方式,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总结:文体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征的总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形式,每种文体都有其特定的表达方式,反映出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学魅力。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了解文体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

识记五七至九年级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一、重要文体(一)古代重要文体1.说——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但都是作者为了说理或发表某种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体裁。
如《爱莲说》《马说》。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文字,一般都用韵,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
如《陋室铭》。
3.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期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可议论,也可以记叙和抒情,“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出师表》。
4.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5.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该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送东阳马生序》。
6.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或阐述道理等。
以唐代作为标准,古诗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分,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将五言、七言律诗截一半就是绝句,故而绝句又叫截句。
7.词——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文体基本常识整理

文体基本常识整理识记基本文体常识1、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常见的文章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明文四大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
记叙文文体知识识记、理解记叙文体常识1、概念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段落层次。
7、中心思想。
8、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9、描写方法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
10、记叙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11、剪裁详写、略写。
阅读方法与技巧(一)理解概念1、表达方式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
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写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抒情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说明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议论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
2、记叙范围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
3、记叙主题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尚、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本质意义。
(二)辨析要素、人称、角度、顺序、线索。
人物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事件的起因在掌握主要事件的基础上以“为什么发生这件事”示问解答。
文体分类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体分类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文体概述文体是指文学作品的体裁和形式。
文体是文学作品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结构,它包括作品的体裁、形式、语言、风格等方面的表现。
文体的分类主要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
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二、散文1. 定义:散文是一种以叙述事实、抒情议论为主要形式的文学作品,它通常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自由度较高。
2. 特点:散文以平实、自由、灵活的语言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
散文形式多样,如议论文、记叙文、散文随想等。
散文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
3. 代表作品:《林海雪原》、《红楼梦》、《离骚》等。
三、诗歌1. 定义:诗歌是一种以韵律和节奏为主要特征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语言的艺术处理,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意境。
2. 特点:诗歌以押韵、节奏和韵律为主要特征,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和鲜明的个性化特点。
诗歌形式多样,如古体诗、现代诗、民间诗歌等。
3. 代表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将进酒》、《庐山谣》等。
四、小说1. 定义:小说是一种通过虚构故事情节展现人物形象和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它以故事情节为主,通过叙述和对话展现人物性格和生活境遇。
2. 特点:小说以虚构的故事情节为主要特征,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3. 代表作品:《红楼梦》、《骆驼祥子》、《活着》等。
五、戏剧1. 定义:戏剧是一种通过对话和表演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它是文学和表演艺术的结合。
2. 特点:戏剧以对话和表演为主要形式,展现了丰富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具有较强的舞台表现力和社会意义。
3. 代表作品:《雷雨》、《茶馆》、《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六、其他文体1. 日记:以记录个人生活经历和感受为主要形式的文学作品,具有真实性和个性化特点。
2. 书信:以书信形式表达情感、思想和交流信息,具有亲切感和私密性。
3. 散文随笔:以叙述、议论或抒情为主要内容的散文作品,形式自由,内容多样。
各种文体知识点一览表

独幕剧
人物较少,情节较简单。布景变换少或不变。
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分
历史剧
如《打渔杀家》。
现代剧
如《白毛女》。
按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分
喜剧
悲剧
正剧(悲喜剧)
剧
本
特
点
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受时间限制,篇幅不宜过长,人物不宜太多,场景不能过多变换。
必须有情节(即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又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分 类
按说明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解释、介绍实体性事物,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解释、说明抽象性事物,如《死海不死》。
按写作方法分
介绍性说明文:一般是介绍实体(建筑、用品等)事物,《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描述性说明文:说明与描述结合,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具有一定的文艺色彩,如《看云识天气》。
记述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记述,常用以说明事物的发展或生产操作过程《缩微图书》
故事情节的来源: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故事情节的过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环境
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活动的天地,人物思想性格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
环境描写的种类:社会环境:提示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内容--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及景物。
景物描写
交待环境 烘托气氛 表现心理 抒发感情
细节描写
具体 生动
夹叙夹议:叙述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抒发、表达。直接抒情,直接抒发歌人或作者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议论文知识点一览表
语文的文体知识

语文的文体知识语文的文体知识:包括四部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文体知识。
语文的文体知识11、记叙文知识要点: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②人称:第一(我)、第二(你)、第三(他,他们)③顺序:顺叙、倒叙、插叙④中心:通过记人、叙事、状物、写景表达作者的思想。
⑤详略:与中心有关内容详写,要具体、生动。
与中心有关的次要内容略写。
2、说明文知识要点:①对象特征:事物的特征,事理的本质。
②说明的条理:层次结构;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③说明的方法: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
3、议论文知识要点:①论点: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②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③论证:论述层次,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
4、应用文知识要点:要重点了解几种常见应用文的格式。
(1)书信――一般书信和申请书、倡议书、感谢信等专用信、一般书信①标题:一般情况下,书信无标题(发表的书信可根据书信的内容或主旨写上标题。
)②称呼:第一行顶格写收信人的称呼,称呼后加冒号。
③正文: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
转行,顶格写。
如果内容较多,可以分段。
④结尾:结尾要写祝愿或表示敬意的话,祝此致等词语可以接正文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进步敬礼等词语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⑤署名和日期:在信文的右下方,分两行写。
前一行署名,后一行写日期。
署名的前面,可根据需要写明收信人的身份、辈份或单位。
⑥填写标准信封在信封左上角六个小方格内填写收信人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
在收信地区邮政编码的下方,写收信人的详细地址或所在单位的详细名称。
在收信人地址或单位名称的下方,居中位置写收信人的姓名。
在收信人姓名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详细地址和姓名。
在信封右下角的小方格内写寄信人的地区的邮政编码。
语文的文体知识21、记叙文运用记叙文的知识阅读记叙文(包括童话、通讯、传记)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记叙的特点。
语文文体知识整理

语文文体知识整理语文是人类最基本的沟通工具之一,涵盖了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
而文体是语言的一种特定形式,是在不同交际情境和文化背景下人们为实现某种目的所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
下面将对常见的文体进行整理,希望对语文学习者有所指导。
1. 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叙述事情的过程和经过来叙述故事或者事件的文体。
它通常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方式,并有时空顺序、人物性格描写等方面的要求。
记叙文可以让人回顾过往,领略美好,体味生活。
2. 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阐述事物、过程或现象的原理、特点、功能或作用为主要目的的文体。
其中又分为分门别类的说明文和特定问题的说明文。
它要求语言逻辑严谨、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是科普、教育、技术、工程等领域中常用的文体。
3.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陈述观点、辩证论述达到阐明问题、表达意见的文体。
它要求有统一的主题和逻辑结构,能较精准地判断和说明事物的优劣、是非、真假等特点。
议论文用途广泛,如新闻评论、社论、学术讨论、辩论比赛等。
4.夹叙夹议文夹叙夹议文是在叙述事实或故事的过程中穿插着分析、评价、评论等观点的文体。
它要求叙述和观点之间的衔接自然,使叙述更加生动有趣,表达观点更加易于接受。
5.抒情文抒情文是表达个人感情、情感、心情的文体。
它是一种情感化的文体,靠作家的切身世界生活体验倾注情感、反映生命,用特定的词语和语言营造氛围、品味情感,情真意切,充满诗意。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熟悉不同的文体并能够灵活应用,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对于不同文体的理解和掌握,需要结合实际内容进行反复练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同时,要注意文体之间的转换和搭配,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类文体知识一览一、记叙文1.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2.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的记叙文。
3.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表达方式:(1)种类: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
(2)正确辨别:A.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 从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交代季节、时令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时代大背景。
b.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B.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C.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D.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
E.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用来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3)体会不同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叙述是为了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前因后果描写是为了生动表现人物或交代背景和衬托人物心情抒情是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议论能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5.线索: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
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6.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第三人称“他”,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7.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略)*如何区别倒叙和插叙?所谓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后来发生的某件突出的事情提前到前边来写,然后按顺叙的方法叙述事件。
所谓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即在一件事情的叙述经过中穿插进另一件事情。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插叙不属于叙述线索,插叙的内容一般只是一个片段,不是情节的主要环节;倒叙则属于主要叙述线索,内容是事件的结构或主干情节中某个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
8.修辞方法及作用常见的几种修辞:(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内容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突出人物性格。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其他修辞:借喻、借代、顶真、通感、呼告、反语、引用、双关等9.记叙中心和详略:详略得当,能有效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
二、说明文1、特点: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知识性和科学性是主要特点。
2、分类:(1)从内容上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分:平实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顺序:时间(包括程序顺序)、空间和逻辑。
逻辑顺序可分为: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从特点到用途、从部分到整体等。
4、说明文的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总,总——分,分——总。
5、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1).分类别: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说明,条理清晰,有条不紊,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突出强调地说明了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事物特征)。
(2).下定义: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对被定义概念作简明扼要周全严密的规定,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多用于介绍科学知识,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更具体深刻的突出强调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横比和纵比)(4).举例子:举有代表性的例子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增强说服力。
(5).打比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化复杂的科学道理简单化,化抽象为具体,易于理解接受。
(6).列数字: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易于读者接受。
(7).画图表:运用图表辅助文字说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体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引用神话故事等,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事物的神秘色彩,增强说明的情趣性,权威性。
6、语言特点:准确、简明有的是讲究语言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
体现在三个方面:(1)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严密,表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2)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
例如:基本上、大约、左右、一般、大多数、极少、通常情况下等词语。
(这些词语能否去掉?不能,先结合语境解释,再说明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语言要言简意赅、明白晓畅。
三、议论文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理服人。
2.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
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
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材料、依据。
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论据有事实论据(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与史实、统计的数字等);道理论据(自然科学的定义、定理,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解决“怎样证明”。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
驳论——批驳错误观点,然后确立其正确观点。
反驳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证、驳论据4、议论文的结构: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基本结构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论证(具体)结构:并列式(横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再分后总)。
层进式(纵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
5、论证的方法: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论点。
引证法——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喻证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对比法——用反向事例或事理对比说明论点。
6、语言特点:准确性、鲜明性、概括性、生动性。
四、散文1.特点:形散神不散是散文最主要的特色。
“形散”是指散文选材广泛,结构灵活,内容丰富。
“神不散”是指散文自始自终紧扣一个中心,有鲜明的主题,材料组织井然有序。
2.散文分类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狭义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
例如朱德同志的《母亲的回忆》、鲁迅的《藤野先生》。
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
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炽热的情感,就是当时生活、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革命者的共同感情。
作品既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抗日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又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顽固、倒退派的强烈憎恨。
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
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借景抒情的目的。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3.散文阅读一般方法:(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五、小说1.特点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2.三要素①、完整的故事情节②、生动的人物形象③、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情节可分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人物①人物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塑造人物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可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也可杂取许多人的特点合为一个典型人物;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
②塑造人物的手段:描写人物外貌、心理、语言、行动;可以概括介绍或具体描绘;可以正面着笔或侧面烘托;在文中可适当插入议论或抒情;细节描写或白描手法(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情节①故事情节的作用: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②故事情节的来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完整、更有代表性)③故事情节的过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有尾声环境①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活动的天地,人物思想性格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②环境描写的种类:社会环境:揭示时代背景自然环境:内容—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及景物作用—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心情,渲染气氛③对环境描写的要求:要典型3.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类别篇幅情节人物短篇短简单: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较少:有的写的是一个人的大半生或一生的典型生活片段长篇长复杂:表现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某些人物的一生事迹,叙述几代人的生活历程众多:各种类型的人物中篇介于长、短篇之间比短篇复杂、广泛,比长篇简单较多主人公的判定:着墨的多少;与主题的远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