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组织

合集下载

实验3--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3--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3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一、实验目的1.认识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2.了解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影响规律。

.二、概述铁碳合金的显微组织是研究和分析铁碳材料性能的基础,所谓平衡状态的显微组织是指合金在极为缓慢的冷条件下(退火状态,即接近平衡状态)所得到的组织。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Fe -Fe3C相图来分析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图1-1所示)。

图1-1 Fe-Fe3C相图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主要是指碳钢和白口铸铁组织,其中碳钢是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它们的性能与其显微组织密切有关。

此外,对碳钢和白口铸铁显微组织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加深对Fe-Fe3C相图的理解。

从Fe-Fe3C相图上可以看出,所有碳钢和白口铸铁的室温组织均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Fe3C)这两个基本相组成。

但是由于含碳量不同,因而呈现各种不同的组织形态。

用侵蚀剂显露的碳钢和白口铸铁,在金相显微镜下具有下面几种基本组织。

1.工业纯铁(C<0.02%),显微组织是单相铁素体,如图11.1。

2.碳钢随含碳量不同可分为:亚共析钢(含C<0.8%);共析钢(含C:0.8%),过共析钢(0.8%<含C<2.06%)。

共析钢的显微组织是片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由于试片浸蚀后表面具有珍珠的光泽,故称为珠光体,其显微组织如图11.2图11.1 图11. 2材料:工业纯铁材料:T8(0.8%C)处理方法:退火热处理方法;退火腐蚀剂:4%HNO3,酒精溶液腐蚀剂:4%HNO3,酒精溶液显微组织:铁素体(白亮块是晶显微组织:珠光体,(白亮基体粒,黑线是晶粒边界) 是铁素体,细夹条是渗碳体)放大倍数:100×放大倍数;400×图中的白亮基体是铁素体,细夹条是渗碳体,黑线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

如放大倍数低或片层过薄时,则看不到片层结构,而呈暗黑色块状物。

亚共析钢的显微组织是由铁素体与珠光体组成。

钢铁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与分析

钢铁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与分析

钢铁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与分析实验目的实验说明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指导实验报告要求思考题一:实验目的(1)观察和分析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了解铁碳合金中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

(3)进一步熟悉金相显微镜的使用。

二:实验说明碳钢和铸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材料,它们的性能与组织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熟悉并掌握它们的组织是对钢铁材料使用者最基本的要求。

1.碳钢和白口铸铁的平衡组织平衡组织一般是指合金在极为缓慢冷却的条件下(如退火状态)所得到的组织。

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可以根据Fe—Fe3C相图来分析。

从相图可知,所有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时的显微组织均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C)组成。

但是,由于碳质量分数的不同、结晶条件的差别,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数量、形态、分布和混合情况均不一样,因而呈现各种不同特征的组织组成物。

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见表1。

表1各种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2.各种相组分或组织组分的特征碳钢和白口铸铁的金相试样经浸蚀后,其组织中各相组分和组织组分的形状和性能如下:铁素体:铁素体经w(HNO3)=3%~5%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白亮色多边形晶粒,如图1所示。

随着钢中碳质量分数的增加,铁素体质量分数减少,当其质量分数较多时呈块状分布(图2),碳质量分数接近共析成分时往往呈断续的网状分布在珠光体的周围。

铁素体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但硬度较低,一般为80~120 HBS,强度也较低。

图1 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图2 w(C)=0.45%碳钢的显微组织渗碳体:渗碳体经w(HNO3)=3~5%酒精溶液浸蚀后,也呈白亮色。

一次渗碳体呈长条状分布在莱氏体之间,如图3所示;二次渗碳体呈网状分布在珠光体的边界上,如图4所示;三次渗碳体分布在铁素体晶界处;珠光体中的渗碳体一般呈片状,如图5、图6所示。

图3 过共晶白口铸铁组织中的一次渗碳体图4 过共析钢(w(C)=1.2%)组织中的二次渗碳体图5 中倍下的珠光体图6 高倍下的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经w(HN03)=3%~5%酒精溶液浸蚀后都呈白亮色,若用苦味酸钠溶液热浸蚀,则渗碳体被染成黑褐色,而铁素体仍为白色。

巴纳德组织平衡理论通用课件

巴纳德组织平衡理论通用课件
量组织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输0入2
标题
提高组织效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优化组织结 构、提高信息交流效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等。
01
03
组织效率的评价需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 定期进行评估和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04
组织效率的提高需要注重创新和变革,不断探索新的 管理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递和共享,包括指令、决策、 反馈等。
信息交流的目的是确保组织成 员能够了解组织的目标、任务 和运作情况,从而更好地协作
和完成任务。
信息交流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 样,包括正式的会议、报告、 文件和电子邮件,以及非正式 的谈话、电话、短信等。
信息交流的效果取决于信息的 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及传递方 式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05
巴纳德组织平衡理论的未来发 展与展望
跨文化背景下的应用研究
总结词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平衡理论应用研究将越来越重要。
详细描述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存在差异,如何平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组织成员需求和目标,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信息技术对组织平衡的影响
总结词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组织平衡产生深远影响,未来研究需进一 步探讨。
组织平衡包括组织内部平衡、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平衡以及组织与 成员个人目标的平衡。
组织平衡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条件。
实现组织平衡需要依靠有效的管理,包括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制度、有 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科学的决策和资源配置等。
02
巴纳德组织平衡理论的三大要 素
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是巴纳德组织平衡理 论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指的 是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传

实验一平衡态铁碳合金成分、组织、性能之间关系的分析

实验一平衡态铁碳合金成分、组织、性能之间关系的分析

实验一平衡态铁碳合金成分、组织、性能之间关系的分析1.1典型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能识别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掌握碳含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形貌及相组成比例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简介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金属的内部组织和缺陷的方法称为显微分析或金相分析。

合金在极其缓慢的冷却条件如退火状态下所得到的组织称为平衡组织。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与分析要依据Fe-Fe3C相图来进行。

1室温下铁碳合金基本组织特征1铁素体F 铁素体是碳溶于-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经35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呈现白亮色多边形晶粒。

在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呈块状分布当合金的含碳量接近于共析成分时铁素体则呈断续的网状分布于珠光体晶界上。

2渗碳体Fe3C 渗碳体是铁与碳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经35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为白亮色若用苦味酸钠溶液浸蚀则渗碳体呈暗黑色而铁素体仍为白亮色由此可以区别铁素体和渗碳体。

由于铁碳合金的成分和形成条件不同渗碳体可以呈现不同的形状一次渗碳体是由液相中直接结晶出来呈板条状游离分布二次渗碳体是从奥氏体中析出的呈网状分布在珠光体晶界上三次渗碳体是从铁素体中析出呈窄条状分布在铁素体晶界上。

3珠光体P 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两相复合物。

在平衡状态下它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相间排列的层片状组织。

经35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铁素体和渗碳体皆为白亮色而两相交界呈暗黑色线条。

在不同的放大倍数下观察时组织特征有所区别。

如在高倍600倍以上下观察时珠光体中平行相间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都呈白亮色而两相交界为暗黑色在中倍400倍左右下观察时白亮色的渗碳体被暗黑色交界所“吞食”而呈现为细黑条这时看到的珠光体是宽白条铁素体和暗黑细条渗碳体的相间复合物在低倍200倍以下下观察时无论是宽白条的铁素体还是暗黑细条的渗碳体都很难分辨这时珠光体呈现暗黑色块状组织。

4变态莱氏体Ld 变态莱氏体是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的复合物。

实验一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与分析

实验一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与分析

实验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认识和熟悉铁碳合金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特征;2.了解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影响。

建立起Fe-Fe3C状态图与平衡组织的关系;3.了解平衡组织的转变规律并能应用杠杆定律。

二、概述平衡状态是指铁碳合金在极为缓慢的冷却条件下完成转变的组织状态。

在实验条件下,退火状态下的碳钢组织可以看成是平衡组织。

图1是以组织组成物表示的铁碳合金相图。

在室温下碳钢和白口铸铁的组织都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种基本相构成。

但是由于含碳量不同、合金相变规律的差异,致使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呈现出不同的组织类型。

表1列出各种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

表1 各种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合金分类含碳量/% 显微组织工业纯铁<0.0218 铁素体(F)碳钢亚共析钢0.0218~0.77 F+珠光体(P)共析钢0.77 P过共析钢0.77~2.11 P+二次渗碳体(CΠ)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 2.11~4.3 P+ CΠ+莱氏体(L e)共晶白口铸铁 4.3 L e过共晶白口铸铁 4.3~6.69 L e+二次渗碳体(C I)铁碳合金显微组织中,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种相经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均呈白亮色,而它们之间的相界则呈黑色线条。

采用煮沸的碱性苦味酸钠溶液浸蚀,铁素体仍为白色,而渗碳体则被染成黑色。

图1 以组织组成物表示的铁碳合金相图铁碳合金的各种基本组织特征如下:1.工业纯铁含碳量小于0.0218%的铁碳合金称为工业纯铁,其显微组织为单相铁素体或铁素体+极少量三次渗碳体。

为单相铁素体时,显微组织由亮白色的呈不规则块状晶粒组成,黑色网状线即为不同位向的铁素体晶界,如图2(a)所示。

当显微组织中有三次渗碳体时,则在某些晶界处看到呈双线的晶界线,表明三次渗碳体以薄片状析出于铁素体晶界处,如图2(b)所示。

(a)250X (b)700X图2 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2.碳钢碳钢按含碳量的不同,将组织类型分为3种:共析钢、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

实验五++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与分析

实验五++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与分析

实验五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熟悉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特征。

2.了解由平衡组织估算亚共析钢含碳量的方法。

二、实验说明研究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是分析钢铁材料性能的基础。

所谓平衡组织,是指合金在极其缓慢冷却条件下得到的组织。

如图5-1所示。

图5-1 Fe—Fe3C平衡组织相图由Fe—Fe3C相图可以看出,铁碳合金的室温平衡组织均由铁素体、渗碳体[由分从液体中直接析出的一次渗碳体(Fe3CⅠ);从奥氏体中析出的二次渗碳体(Fe3CⅡ);从铁素体中析出的三次渗碳体(Fe3CⅢ)]两个基本相所组成,但对不同含碳量的铁碳合金,由于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数量、析出条件、形态与分布不同,从而使各类铁碳合金在显微镜表现出不同的组织形貌。

1.工业纯铁工业纯铁是指含碳量低于0.02%的铁碳合金,其显微组织由铁素体和三次渗碳体所组成。

经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铁素体晶粒呈亮白色块状,晶粒和晶粒之间显出黑线状的晶界。

三次渗碳体呈不连续的小白片位于铁素体的晶界处。

2.共析钢共析钢是指含碳量0.77%的铁碳合金。

共析钢的显微组织全部由珠光体组成。

在平衡条件下,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片状机械混合物,经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其铁素体和渗碳体均为亮白色;在较高放大倍数时(600×以上),能看到珠光体中片层相同的宽条铁素体细条渗碳体,且两者相邻的边界呈黑色弯曲的细条。

由于珠光体中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相对量相差较大,按照杠杆定律可计算出两者相对量的比约为8∶1,从而形成了铁素体片比渗碳体片宽的多的特征。

在中等放大倍数下(400×左右),因显微镜的分辨能力不够,珠光体中的渗碳体两侧边界合成一条黑线。

在放大倍数更低的情况下(200×左右),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片层都不能分辨,此时珠光体呈暗黑色模糊状。

3.亚共析钢亚共析钢是指含碳量为0.02~0.77%之间的铁碳合金。

亚共析钢的显微组织是由先共析铁素体(呈亮白色块状)与珠光体(呈暗黑色)组成。

各种成分合金凝固过程及室温平衡组织

各种成分合金凝固过程及室温平衡组织

一、介绍合金是由两种或更多种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固态溶体,它的性能往往远远优于单一金属。

在合金中,各种成分在凝固过程中的行为和室温平衡组织是影响合金性能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就各种成分合金凝固过程及室温平衡组织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合金的凝固过程1. 凝固过程的基本原理当合金熔体冷却到固态温度以下时,会发生凝固过程。

凝固是指液态物质转变为固态物质的物理过程。

凝固过程包括核化和生长两个基本阶段。

在核化阶段,熔体中形成稳定的固相核,然后在生长阶段,这些固相核不断长大,形成完整的晶粒。

2. 各种成分合金的凝固过程各种成分合金的凝固过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成分比例、凝固速率、晶格匹配度等。

不同成分合金的凝固过程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单层金属合金、双金属合金、多元合金等,它们在核化和生长阶段的行为都会有所不同。

三、室温平衡组织1. 室温平衡组织的概念室温平衡组织指的是合金在经过凝固过程后,在室温下所呈现的晶体结构和组织形态。

室温平衡组织对于合金的力学性能、化学性能等都有重要影响。

2. 各种成分合金的室温平衡组织各种成分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组织形态也会受到成分比例、冷却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某些条件下,一些成分合金会形成某种晶体结构,而在另一些条件下会形成另一种晶体结构。

不同的室温平衡组织会直接影响合金的性能。

四、影响因素分析1. 成分比例不同成分比例的合金在凝固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组织结构。

例如在某些成分比例下,合金会形成等轴晶结构,而在另一些成分比例下会形成柱状晶结构。

2. 凝固速率凝固速率是指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的冷却速度。

不同的凝固速率会影响合金的晶体生长速率和晶体尺寸,从而影响室温平衡组织。

3. 晶格匹配度不同成分合金的晶格匹配度也会对凝固过程和室温平衡组织产生影响。

晶格匹配度较好的合金,在凝固过程中晶体生长相对较快,形成的室温平衡组织也会较好。

五、结论各种成分合金的凝固过程及室温平衡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钢铁结晶过程及其平衡组织

钢铁结晶过程及其平衡组织

1.共析钢的结晶过程及平衡组织图中(1)线的共析钢从高温液态冷却时,与相图中的AC、.AE和.PSK线分别交于1、2、3点。

该合金在1点温度以上全部为液相(L);缓冷至1点温度时,开始从液相中结晶出奥氏体;缓冷至2点温度时,液相全部结晶为奥氏体;当温度缓冷至3点温度时(727℃)时,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生成珠光体组织,用符号P表示,共析转变式为。

这种由一定成分的固相,在一定温度下同时析出紧密相邻的两种或多种不同固相的转变,称为共析转变,发生共析转变的温度称共析温度。

当温度继续下降时,铁素体成分沿PQ线变化,将会有少量的渗碳体(称为Fe3CⅢ)从铁素体中析出,并与共析渗碳体混在一起,这种渗碳体(Fe3CⅢ)在显微镜下难以分辩,故可忽略不计。

因此,共析钢的室温平衡组织为珠光体。

2、亚共析钢的结晶过程及平衡组织以图中(2)合金为例。

冷却时与图中的AC、.AE.、GS和PSK线分别交于1、2、3、4点。

该合金在3点以上的结晶过程与共析钢的结晶过程相似。

当其缓冷至3点时,开始从奥氏体中析出铁素体,并且随温度的降纸,铁素体量不断增多,成分沿GP线变化,奥氏体量逐渐减少;当温度降至4点(727℃)时,剩余奥氏体的含碳量达到共析成分(Wc=0.77%),此时会发生共析转变,生成珠光体。

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也会从铁素体中析出三次渗碳体(Fe3CⅢ),但因量少忽略不计,因此亚共析钢的室温平衡组织为珠光体和铁素体。

必须指出,随亚共析钢含碳量的增加,组织中铁素体量将减少。

图中白亮色部分为铁素体,呈黑色或片层状的为珠光体。

3、过共析钢的结晶过程及平衡组织过共析钢的结晶过程以图中(3)中合金为例。

冷却时与图中AC、.AE、.ES和PSK线分别交于1、2、3、4点。

该合金在3点以上的结晶过程与共析钢的结晶过程相似。

当其缓冷至3点时,开始从奥氏体中析出渗碳体(称此为二次渗碳体Fe3CⅡ),随温度的降低,二次渗碳体量逐渐增多,而剩余奥氏体中的含碳量沿ES线变化,当温度降至4点(727℃)时,奥氏体的含碳量达到共析成分(Wc=0.77%),此时会发生共析转变,生成珠光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共晶白口铸铁
3.白口铸铁 (1)过共晶白口铸铁

过共晶白口铸铁含碳量为4.3%~6.69%; 过共晶白口铸铁的组织由粗大片状的一次 渗碳体加变态莱氏体组成.
过共晶白口铸铁
实验所用材料
表中列出了观察所用的金相试样,共5套
类别
合金 牌号 工业 纯铁 45
浸蚀剂 3~5%硝酸酒 精溶液 3~5%硝酸酒 精溶液 3~5%硝酸酒 精溶液 3~5%硝酸酒 精溶液

工程材料实验
材料实验教学中心 张旭茗
实验一 1. 2. 实验二
平衡组织与非平衡组织观察 平衡组织观察 非平衡组织观察 金属硬度实验
实验注意事项
1.室内保持安静,整洁; 2.珍惜仪器; 3.一周左右交实验报告.
实验一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使用光学显微镜; 2. 掌握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组 织特征.
20钢 平衡组织
45钢 平衡组织
2.碳钢 (3)过共析钢
过共析钢的含碳量为0.77%~2.11%,但由于含碳量过高,二次渗碳体量增多, 使钢变脆,实用钢的最大含碳量只到1.3%.
过共析钢的组织由珠光体及二次渗碳体 组成,二次渗碳体呈网状,分布在晶粒边 界,含碳量愈高,渗碳体网越多越完整;
T12钢 硝酸酒精腐蚀
实验一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二,实验仪器
4 A 4×A型金相显微镜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
铁碳合金平衡状态的显微组织是指合金在极为缓慢的 条件下,即接近于平衡状态下所得到的组织; 可以根据Fe-Fe3C平衡相图来分析合金在平衡状态下 的显微组织; 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平衡组织均由铁素体(F)和渗 碳体(Fe3C)两相按不同数量,大小,形态和分布所组成.
3.白口铸铁 (1)共晶白口铸铁
共晶白口铸铁的含碳量为4.3%,此合金由液态冷 却到1148℃时,全部发生共晶反应: L( 4.3%C ) → A( 2.11%C ) + Fe3C 所得产物为莱氏体(Ld),呈豹皮状,其中奥氏体 呈短棒或小条状分布在渗碳体基础上,在以后的继 续冷却过程中,只有奥氏体发生转变,先析出二次 渗碳体,后在727℃形成珠光体.; 共晶白口铸铁 沿奥氏体边界析出的二次渗碳体,常与共晶渗碳 体连成一片,不易分辨; 室温组织是由奥氏体转变来的二次渗碳体,珠光 体及原共晶渗碳体组成,称变态莱氏体(Ld').所 谓变态的实质是指共晶内部组成物改变,并非形貌 改观,在显微镜下观察变态莱氏体仍呈豹皮状 .
铁碳合金的组织 1.工业纯铁
碳的质量分数小于0.0218% 的铁碳合金称为工业纯铁; 白亮基底是铁素体的不规则 等轴晶.黑色线条是铁素体的 晶界; 在某些晶界可以看到少量不 连续薄片状三次渗碳体; 硬度,强度不高而塑性,韧 性较好. 工业纯铁组织
2.碳钢 (1)共析钢
含碳量为0.77%,在727℃以上的组织为奥氏体,冷至727℃时发生共析反 应: A →F + Fe C
铁碳合金的分类
Fe-C平衡相图
铁碳合金的分类
根据铁碳合金的含碳量和组织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类: 1.工业纯铁(含碳<0.0218%)—显微组织为铁素体: 2.钢(含碳0.0218~2.11% )—其特点是高温组织为单相奥氏体,具有良好的 塑性,适于锻造.根据试问组织的不同,钢又可分为三类: 亚共析钢(含碳<0.77%)—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 共析钢(含碳量为0.77%)—组织是珠光体; 过共析钢(含碳>0.77%)—珠光体和渗碳体 0.77% — 3.白口铸铁(含碳量2.11~6.69%)—特点是液态结晶时都有共晶转变,具有 好的铸造性.但高温组织中渗碳体量多,性脆,不适合锻造.根据室温组织 的不同,白口铸铁又分为三类: 亚共晶白口铸铁(含碳<4.3%)—组织为珠光体,渗碳体与变态莱氏体; 共晶白口铸铁(含碳量为4.3%)—组织是变态莱氏体; 过共晶白口铸铁(含碳>4.3%)—组织是渗碳体与变态莱氏体.
{0.77% C }
{0.0218% C }
3
将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 体(P).室温下珠光体中渗碳体的质量分 数约为12%; 慢冷所得到的珠光体呈层片状; 采用电子显微镜高倍放大能看出Fe3C薄层 的厚度, Fe3C窄条与基体F两者有明显的分 界线.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时,只能看到 Fe3C成细黑线条分布在铁素体上; 位向相同的一组铁素体加渗碳体片层,称 为一个共析领域; 当放大倍数低,珠光体组织细密或浸蚀过 深时,珠光体中的片层难以分辨,呈一片暗 色区域.
珠光体光镜照片
珠光体电镜照片
2.碳钢 (2)亚共析钢
亚共析钢的含碳量为0.0218%~0.77%,其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加珠光体.
在显微镜下铁素体呈亮色,珠光体呈暗色; 铁素体的形态随合金含碳量(即铁素体的量) 的多少而变化.例如20钢,其组织的基体为等轴 晶粒,少量暗色珠光体分布在铁素体晶粒边界或 三叉晶界上,呈不规则岛状,45钢珠光体与铁素 体量相当,当碳含量大于0.5%时,珠光体成为钢 的基体,铁素体呈连续或断续的网络状围绕着珠 光体分布.
3.白口铸铁 (1)亚共晶白口铸铁
亚共晶白口铸铁含碳量为2.11%~4.3%; 这类合金凝固时先析出初生奥氏体,呈树 枝状,剩余液体在1148℃发生共晶反应得到 莱氏体,继续冷却时初生奥氏体及共晶体中 的奥氏体各在原地发生相同的转变,即先析 出二次渗碳体,后形成珠光体; 室温组织是由初生奥氏体转变所得的二次 渗碳体加珠光体(Fe3CII+P)及变态莱氏体 Ld'所组成 .
显微组 织 F
类 别 白 口 铸 铁
合金
浸蚀剂
显微组织
工业纯铁
亚共晶
3~5% 3~5%硝酸酒精 溶液
Fe3CII+P +Ld'
亚共析钢
F+P 共晶 3~5%硝酸酒精 溶液 3~5%硝酸酒精 溶液
共析钢
T8
P
Ld'
过共析钢
T12
P+Fe3CII
过共晶
Ld'+Fe3CI
实验内容
1. 学习显微镜的原理及操作过程; 2. 观察,分析工业纯铁,亚共析钢45钢,共析钢T8,过共析钢T12, 亚共晶白口铸铁B亚,共晶白口铸铁B,过共晶白口铸铁B过的组织 特征,并画出各组织示意图.
思考题
1. 简述纯铁的室温组织与其性能关系. 2. 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的结构,组织形态的特点. 3. 简述Fe-Fe3C相图中三个基本反应:包晶反应,共晶反应及共析反应, 写出反应式,注出含碳量及温度. 4. 何谓碳素钢?何谓白口铸铁?两者的成分,组织和性能有何差别? 5. 变态莱氏体的塑性比珠光体的差,说明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