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接地电网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有关110kV变电站的防雷接地设计的研究

有关110kV变电站的防雷接地设计的研究

有关110kV变电站的防雷接地设计的研究110kV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防雷接地设计是变电站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为变电站的设备和线路都极容易受到雷击,因此需要对变电站进行防雷接地设计,以防止雷击对变电站设备和线路造成损坏。

本文将对110kV变电站的防雷接地设计进行研究探讨,以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防雷接地设计是指通过合理的接地系统,将雷电流迅速引入大地,避免雷电流对设备和线路的损害。

对于110kV变电站,其防雷接地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接地系统的选择:110kV变电站的接地系统通常包括平衡接地和非平衡接地两种形式。

平衡接地适用于特高压变电站,而非平衡接地适用于中压变电站。

需要根据110kV变电站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地系统。

2. 接地电阻的计算:接地电阻是衡量接地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接地电阻越小,接地效果越好。

对于110kV变电站的防雷接地设计,需要通过合理的计算方法,确保接地电阻满足规定的要求。

3. 接地材料的选择:接地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接地系统的性能,要根据110kV变电站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地材料,以保证其接地效果。

4. 接地系统的布置:接地系统的布置应考虑变电站的整体布局、设备配置和线路走向等因素,以确保接地系统能够有效地引导雷电流,避免对设备和线路的损害。

二、110kV变电站的防雷接地设计方法1. 平衡接地的设计方法对于特高压变电站,一般采用平衡接地系统,其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接地网的布置:接地网的布置应根据变电站的整体布局和设备配置确定,一般采用网状或者环状布置方式。

(2)计算接地电阻:采用传统的公式或者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进行计算,以确保满足规定的要求。

(3)接地材料的选择:一般采用优质的接地材料,如裸铜线或者镀铜扁钢等,以确保接地材料的导电性能。

三、110kV变电站防雷接地设计的技术要求和实际应用1. 技术要求(1)接地电阻:110kV变电站的接地电阻应满足规定的要求,一般不大于1Ω。

电网接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电网接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电网接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一、引言电网接地是电网运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还与人身安全紧密相关。

因此,电网接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电网接地的概念、分类和原理入手,对其应用研究进行探讨。

二、电网接地的概念和分类电网接地是指将电网中的故障电流通过某种方式引导到地面。

根据接地方式和地网形式,电网接地可以分为直接接地、间接接地和复合接地三种形式。

1. 直接接地直接接地是将电网中的金属设备的金属外壳或导体与地面相连,形成了一个低阻抗的通路,将故障电流引入地下。

直接接地具有接地电阻低、容易施工等优点,常用于变电站、发电厂等高电压设施。

2. 间接接地间接接地是通过中性点实现,即将电网的中性点与地面连接,形成一个特定的电气通路。

通过配电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实现将电网中的故障电流引至地下,以起到保护作用。

间接接地常用于低电压系统,例如家庭、办公楼等。

3. 复合接地复合接地是直接接地和间接接地的结合形式。

通过将部分设备采用直接接地的方式,将其他设备采用间接接地的方式,可以兼顾两种形式的优点。

复合接地常见于一些特殊场所,例如石油化工厂、矿山等。

三、电网接地原理电网接地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接地物与地之间的接触电阻,将电网中的故障电流引入地下,使接地网处于一个稳定平衡的状态。

1. 接地电阻接地电阻是衡量电网接地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接地电阻越小,表示接地质量越好,越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影响接地电阻的因素包括接地材料、接地深度、土壤电导率等。

2. 接地物选择选择合适的接地物对于电网接地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接地物有金属接地体、接地网和接地电极等。

接地物的选择应结合具体的场景和使用条件,确保接地质量稳定可靠。

3. 电位差限制电位差是指地网各接地点之间的电势差,它是衡量接地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参数。

电位差过大会导致电网的波动,甚至可能对设备和人员造成危险。

因此,控制电位差在合理范围内对于电网接地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变电站供电系统的防雷接地保护研究

变电站供电系统的防雷接地保护研究

变电站供电系统的防雷接地保护研究摘要:变电站是电力供应系统的重要构成场所之一,也是改变电压的场所,对于防电击有很高的要求,当有雷击产生时,变电站设备的安全保护十分重要,所以,研究变电站的防雷接地技术,对于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有重大意义。

本篇文章分析了在雷击发生的时候,变电站的电气设备有可能受到的干扰及损害,并提出了变电站在设计时应该采取的防雷保护措施和接地方法。

关键词:变电站;供电系统;防雷;接地保护前言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得电能这一清洁能源在人民生产、生活中得到了普遍使用。

但当高压输电网在为人们提供动力和照明时,不能忽视自然界产生的雷电对高压输变电设备产生的大量危害。

因此,必须加强变电站雷电防护问题的认识与研究。

1、基本概述1.1 雷电的定义雷电是一种大气里的放电现象,它产生在积雨里。

积雨的云在形成的过程中,部分云团带有正电荷,部分云团带有负电荷,因此,当电荷总量积聚到了一定的程度时,在不同的电荷云团之间,或者云团和大地之间的电压数值非常大,足够击穿空气。

当云团开始游离放电的时候,我们称这个过程为先导放电。

云团对地的先导放电现象是云团向地面的跳跃式逐渐发展的过程,当先导放电现象到达地面的时候(地面的建筑物和架空输电线路等),就会产生从地面向云团的主要放电阶段(如图1-1所示)。

图1-1 负雷云下行雷的过程(a)负下行雷的光学照片描绘图(b)放电过程中雷电流的变化过程在主要放电阶段中,由于不同种电荷进行剧烈中和,往往此时会出现非常大的雷电流(一般为在几十万A到几百万A之间),并且随后会产生强烈的闪电及巨大的响声,从而形成了雷电。

雷电的防护措施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直击雷的防护、侧击雷的防和感应雷的防护。

防雷工程的一个十分方面是接地和引入下地下线路的基本布线工程,整个防雷工程的效果和防雷器件是否有效取决这一点,所以,我们应当认真的研究变电站中电力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接地效果,它是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操作人员的安全以及设备正常工作运行的必要部分。

变电站接地线使用现状及发展探讨

变电站接地线使用现状及发展探讨

变电站接地线使用现状及发展探讨一、接地线的使用现状接地线是一种用来保护设备和人员免受电击的重要设施,其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点:(1)防止人员触电:当设备发生漏电或接地故障时,接地线可以将漏电流或故障电流引导到大地中,避免人员触电。

(3)维护电气设备的绝缘:接地线可以保护电气设备的绝缘,减少绝缘老化和漏电现象。

目前,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变电站接地线的使用现状也在不断得到改善和完善。

在规模较大的变电站中,接地线的布设已经成为一个标准化的环节,其使用率和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而在一些规模较小或老旧的变电站中,接地线的使用可能存在一些不规范或不完善的情况,例如接地线长度不足、接地电阻过大等问题,这给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带来一定的隐患。

二、接地线的发展趋势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的发展,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

接地线智能化的发展成为一种趋势,通过智能接地线设备可以对接地电阻、跳闸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接地线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2、接地线材料的创新应用传统的接地线主要采用铜、铝等金属材料制作,但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一些新型的材料开始应用于接地线的制造中,例如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镁合金等,这些新材料具有重量轻、耐腐蚀、导电性能良好等特点,可以提高接地线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3、接地线的标准化管理为了保障接地线在变电站运行中的安全和可靠性,需要加强对接地线的标准化管理,包括接地线的布设标准、检测标准、维护标准等,建立健全的接地线管理制度,加强对接地线的监管和维护。

三、接地线问题及解决方案在接地线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接地线长度不足、接地电阻过大、接地线损坏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需要采取一些解决方案,提高接地线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1、加强对接地线的定期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保障接地线的正常运行。

2、利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对接地线的电阻、跳闸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接地线的运行状态。

关于变电站接地网及接地电阻的探讨

关于变电站接地网及接地电阻的探讨

关于变电站接地网及接地电阻的探讨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变电站作为电力传输的重要枢纽,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变电站的接地网及接地电阻作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变电站接地网及接地电阻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更好地了解其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一、变电站接地网的作用变电站接地网是为了保障工作人员及设备的安全而设置的。

在正常情况下,接地网并不起作用,但当系统出现故障时,接地网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设备出现漏电故障时,接地网能够通过将电流引至地下,起到保护作用,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接地网还能够分散大气静电和雷击电流,保障变电站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变电站接地电阻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接地电阻是衡量接地网性能的重要指标,它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接地网的保护效果。

接地电阻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接地棒的深度、材料、湿度、土壤电导率等。

接地电阻过大会导致接地电压升高,影响到接地网的保护效果,甚至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和人员触电。

三、接地网设计和维护为了确保接地网的良好性能,变电站接地网的设计和维护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壤条件、地质情况等因素,合理选择接地棒的数量、深度和布置方式,以确保接地电阻的合理大小。

定期对接地网进行维护检查,随时排除可能影响接地电阻的问题,确保其性能的稳定和可靠。

四、变电站接地网的优化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对接地网性能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需要对接地网进行优化设计。

通过采用新型接地装置、提高接地棒质量、改变接地结构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接地电阻,提高接地网的保护性能。

也可以采用接地增强剂等物质对土壤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电导率,从而减小接地电阻。

五、结语变电站接地网及接地电阻作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要时刻关注接地网的性能,及时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未来,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我们也需要不断改进接地网的设计和优化,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带分流系数的变电站接地网测试方法研究

带分流系数的变电站接地网测试方法研究

(1)式中,θ 电流线和电位线的夹角;Z’ 接地阻抗的测试值。

分流测试应是向量测试,即测试分流的幅值和其相对于试验电流I的相角,并将所有的分流进行向量运算,得到地网分流系数 K,以修正接地阻抗。

即分流的向量和 I∑∠θ∑=I1∠θ1+I2∠θ2+…
(4)式中,θ 电流线和电位线的夹角;Z'接地阻抗的测试值;D 地网最大对角线长度;dCG 电流极与被试接地装置中心的距离;dPG 电位极与被试接地装置边缘的距离。

修正得接地阻抗值为 Z=79.19 MΩ。

3.3 分流系数测量和接地阻抗真实值的计算
分流向量测量结果:本次试验在注入电流频率 55 Hz、大小 10.0 A 的测试条件下进行,采用柔性罗哥夫斯基线圈进行分流测量[15-19]。

表 2 分流向量测量数据 (仪器输出测试电流
44 集成电路应用 第36卷第10期(总第313期)2019。

变电站接地网测试的方法分析及研究

变电站接地网测试的方法分析及研究
P o we r t e c h n o l o g y
变 电站接地 网测 试 的方法分析 及研究
悄 乃蒋
( 广西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 5 3 0 0 0 7)
【 摘 要】 在城 市化进程不 断加快的今天 ,城 乡电网改革 的大
力推行 ,我 国的 电力 系统尤其是 变电站的有 关技 术方 面又一次面临
1 引 言 变 电站接地网是变 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力系统中, 它的正 常运行 离不开接 地网的安全 设置和 有效保护 ,是 保证电力系统可靠
它是通 过提 高工频的测试 电流, 一般 为几十安培, 用提 高信噪比的方 式, 降低 测试中工频干 扰的影响, 测量结果令人满 意。采用隔离变压 器, 使测量所用的 电源对地是隔离的 。但是, 大 电流法需要的测试电 流较大, 互感对测量有很大影响, 试验装置笨重, 放线劳动强度大, 而 且受常规配套仪表 内阻的限制, 要求 电流极的接地 电阻很小, 有时在 现场会非常 困难, 打辅助极相 当麻烦 。另外, 零 电位和气候的影响也
非常严重。
顺利运 行不 可缺 少的安全装置 。倘 若达不到要求 的变电站接地 网, 就会 发生变 电站 继保 系统设备损害以及人员安全 等事故。所以在管 理 变 电 站 的 过程 中 , 接 地 网 的 交 直 流 设 置 和 防 雷 设 置 应 引 起 相 关 单 位的大 力重视 。由于接地网在 设计和施工都不易达到精确的控制, 特别是隐蔽性及运行维护困难的特点,使得接地网建设成为变 电站 工程建设中的难点之一,下文就对相关 问题进行浅析 ,谈谈如何改 进我国变 电站 中现存 的接地 问题 。 2 关 于 变 电站 接 地 的 问题 所 谓 接 地 是 将 电力 设 备 和 用 电装 置 的外 壳 、支 架 及 中性 点用 导 体与接地装置做 良好的 电气连接 。近年来, 由于接地 网年久腐蚀, 焊 点开焊、脱焊等 问题逐渐表现 出来, 对 电力系统造成很大的危害,所 以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接地方案很重要 ,接地装置是确保 电气设 备 在 正 常 及 故 障 情 况 下 均 能 安 全 运 行 的 重要 保护 措 施 之一 。 在变 电站 的接地 网的连接过程 中, 有一个影响接地质 量的因素, 那就是接地 网同设备 引线之 间的连接 问题 。也就 是在接地 网的连接 时 ,及 时各项指标 已经达 到了相 关的变 电运行要求,但是由于设备 导线接触 问题处理不 当,也容 易引发接 地故障。这类 问题通常表现 为地 网焊接不 良、接 头不合格等 。这种 情况下,接地 网在 运行的过 程中的有效截面就会 减小,形成短路。针对 以上这些 问题我们可 以 使用集 中方 法进 行解 决,均压法就是其中一种,在高压配 电装置地 面 下设 置水 平 接 地 网 ,使 其 外 缘 闭 合 , 内部 敷 设 均 压 带 , 并 利 用 建 筑物 的 钢 筋 与 地 网 可 靠 连 接 ,形 成 通 路 。这 是 一 种 十 分 有 效 的 均 压 措施 。 由于均压带的存在,配 电装置区域 内的 电位分布 比单独接地 体和简单的环路接地体要均匀的多 ,所 以接触 电压和跨步 电压 的数 值大为降低,实现了均衡 电位接地 。 3 变 电站 接 地 电 阻 的测 试 方 法 常 用 的 现 场 测 量 接 地 网 电阻 的方 法 主 要有 电流 电压 法 、 比 率计 法与 电桥法等 。这几种方法除 了所采用 的电源形 式、仪表类型 不同 外,就其测量 回路和 电极布置而言则大 同小异 ,应根据现场实 际测 量 目的与测量对象,选择适 当的测量方法 。并且根据 现场情 况分析 、 判断测量值 的正确性 ,做好遇到干扰时 的排 除预 案,消除干扰对测 量的影响 。 测量时, 电源 频 率 f = 5 O H z ( 以减 少 x 的 影 响) , 电 流在 十 几 安 电压 在几伏到几十伏 间, 若设 备接 地引下线与地 网连 接线断裂 或接 触不 良, 此 时电流 不会有太 大变 化, 而电压则会 增加很 大 例如长岭 站2 5 1 过线测试时 , 电流 I O A 左右, 电压则达9 9 V 左右, 而 正常值为8 V ~ 9 v( 其它测试点) 。 测量 时, 所用表计准确级应在0 . 5 级 以上, 载流导线 截面要尽量粗, 与接地体 的连接表面要连接 良好 。 还有一种方法 叫做 “ 电流 、电压表 ”法 也称之为工频大 电流法,

变电站等电位接地网连接探讨

变电站等电位接地网连接探讨

工业技术幸福生活指南 90 幸福生活指南 变电站等电位接地网连接探讨巫继方阜阳电力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安徽 阜阳 236000摘 要:二次设备是电网安全运行的有力障,预制舱、二次室、开关室等是变电站中二次设备相对集中的区域,在这些地方安装二次等电位接地网对自动化设备进行保护,可以在变电站出现问题时保护二次系统的安全运行,有效避免电网安全事故的发生。

针对等电位接地网,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相关规范对关键点的论述不够清晰,各专业人员对二次接地网规范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二次等电位接地网现场连接混乱。

本文结合最新版反事故措施、国家相关规范、变电验收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要求,主要以110 kV、35 kV变电站为例,探讨了规程、规范对变电站等电位接地网要求的实际出发点及其与主接地网的连接方式,希望能对电力设计同行们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字:二次等电位网;接地点;接地铜排;变电站的电磁环境比较复杂。

雷电侵入、系统短路等产生的冲击电流都不可避免的对接地网产生冲击。

站内一次设备的各项操作产生的电弧放电、电磁干扰等,都将对二次设备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

无数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都表明,安全可靠的等电位接地系统对二次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了数十年的积累,国内经验已相当丰富,而规程、规范就是这些经验的集大成者。

因此,设计过程中准确理解规程规范的出发点及重点要求就显得格外重要。

1二次等电位网的敷设要求 按照现有规范要求,110kV 及以上变电站二次室、开关室、预制舱等二次设备集中位置均应敷设二次等电位网。

等电位网应采用不小于100 的铜线或铜排,并与主接地网紧密相连。

2安装方式 2.1如图2.1-1所示,该图为按照国网A1-2方案设计的二次等电位网的施工示意图。

在实际的工程中,二次等电位网通常由敷设在二次电缆沟中的铜排首尾相连构成,铜排与电缆沟支架间由绝缘子隔开,使用四根不小于50 的铜缆与主接地网在电缆沟入口处一点连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极法[从消除电流、 9 1 电压引线间互感影响
一 2 1一 4
万方数据
V l2 , 3 o. N . 6 o
H in i g ci Pwr eo自a Eetc e l n lr o
Jn 2 0 u . 4 0
增设 地 通 增设水 接 体是 过 平接地 1、 体〔 加装 5 ]
接地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伴随着高科 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接地技术含有更多新的概 目 接地研究的课题很多, 前, 也较为复杂, 对 于变电站接地网的研究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 域。本文在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对该 领域中的热点研究问题进行了综述。对 目 前使用 较广泛的接地参数的计算、 接地电阻的测量及其 接地网的降阻处理等诸方法进行了归纳、 分类, 并 分析了各自 的特点及局限性, 阻值是变电站接地系统的重要技术指 标, 是确认接地系统的有效性、 安全性以及鉴定系 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参数。如何简便、 正 确地测量变电站接地网的接地电阻是长期困扰电 力技术人员的一大难题, 解决这一难题对确保电 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 前, 常用的接地电阻测量方法是三极法, 在此基础上, 为了 适应不同的测量要求, 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提 出了许多测量方法, 如四极法、 变频测量法、 异频 测量法、 多电极布置法等。
1 接地参数的计算
接地参数的计算对变电站接地网的设计起着 重要作用。目 , 前 在实际工程中对接地网接地参
收稿日期: 02一 1 7 20 1 - , 0
算方法 应用到接地参数的 计算中’ 在一定程度 〔, 〕
上克服了采用解析公式计算变电站接地参数存在 的误差。这些工作的理论基础分别为有限差分 法、 有限元法、 模拟电荷法、 边界元法、多步法、 平
不断提高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使其在理 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两方面得到同步发展。 c现有各种降阻措施在降阻效应、 . 抗腐蚀性 和经济性等方面仍不能完全令人满意, 优化设计、 综合治理以及开发降阻效率高、 抗腐蚀性好、 成分 稳定、 价格低廉的新型降阻材料将成为接地网降
S btt n o n ig t u s i g u dn ss ms ao r ye PN Mnn ,U g n H Y a ' A X n o EG fg Y Dni扩,E n , N g Z ia ' oj a i gT i b g a
(.oe oE cil Io ao Eg e i , a U irt Cag a 02Ci ; 1Clg f t aa n r tn i en H nn v s , s 408 , a e l r n fm i n n rg u e c d n ei hn h 1 y h n 2H nn c c e Cr ri , g a 07Ci ) . a E t Pwr o tnCa s 400 , a u l r o o ao hn h 1 ei p h n
作者简介:彭敏放(94 )男, 16 一 ,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主要从事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 模拟故障诊断理论 及其应用等研究。
— 20— 4
万方数据
第2 6卷
第3期
黑龙 江 电力
20 0 4年 6月
均电 位法、 模拟电荷法、 边界元法、 多步法、 平均电
并深埋垂直接地体L 而达到降阻的目 水平接 ’ 6 ] 的,
地体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接地极附近的电流密 度, 但由于相互之间的屏蔽作用而使效果受到影 响。加装并深埋垂直接地体, 从减小冲击接地电 阻来看, 通常有一定的效果, 但从降低地网工频电 阻来看, 效果甚微。此外, 在下层土壤电阻率较低 的情况下, 采用加装垂直接地体的效果是显著的; 相反, 当下层土壤电阻率较大时, 长垂直接地体几 乎没有效果。
位法、 矩阵变换法、 矩量法、 解祸法等。对于大地 表面以及大地分层界面的影响, 通常是利用镜像 法处理。一般来说, 各种数值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主要在于求解电阻系数与沿接地系统泄散电流分 布的计算精度、 计算繁杂程序、 计算时间的长短及 占用计算机内存的大小等方面的差别。目前, 使
的角度来看,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能有效地消 除电压测量线上的互感影响, 并且通过倒相消除 地中干扰电流的影响, 从而得到真实的接地电阻 值。应用四极法测量接地电阻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测量时间受到线路停电时间的限制; 对于大 型地网, 现场测量实现起来比 较困难; 在土壤电阻 率比 较高的变电站很难达到所需的测量电流等。
地电阻值。
特别指出, 在接地网数值模拟计算以及软件 开发方面, 有的国家已做了大量工作, 加拿大 SS E 公司的 Dwli aab不仅在理论方法方面做了广泛研 i
异频测量法L 川运用独特的硬、 软件抗干扰方
法, 在实验电流频率与系统工频电阻相当接近的 条件下, 可获得稳定可信的测量结果, 但该法对于 测量引线间的互感却很难完全避免。
g ud g a era m a r et r utn r ni riac a dcs dIis g t t t o n am e r se r ni pr ts e u m nad co og ud g sne u e. u ee h e n e i f n e t d o s e s r i s t g sd s a t g ud g sne utn a h co w b tu m dr einm t d io ao h r ni ri c r co r e c d tn o oe i l et h ad r tn e n e t e i e r i i i e s o sa d s e r l e n n g e o n n m i t f p csn t hi e m r e acr y p ccbi og ud g sne sr et td- r e i e n u tip v t cu c ad tai r ni r iac m a e nad e o s g q o o h c e a n r i l f n e t a y t o s e u m n o
用较广泛的方法主要有复镜像法[、 [ 边界元 4 1 法〔、 ’ 矩量法〔、 〕 6 矩阵变换法[等。 1 ’ 应用这些方 ]
法能够比 较全面地考虑地网的实际结构与故障电 流流散的实际情况, 考虑到地网不同部分导体散 流的非均匀性, 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接地网可得 到比 较精确的计算结果, 解决采用经验公式进行
A smc;h sbti g ud g t r er dvl m n s t i r i e ,n t cl li o bt tTe s tn ni s e e a h e p et u s e d ad a u tn u ao r n y m s c e o o s t s e w a v h c ao f e
计算所不能解决的许多问题。
变频测量法〔 ’使用变频电 地网干 “ 〕 源, 扰经过
选频滤波被消除, 因而测量结果不受系统电源的 影响, 不会因地网是否运行或千扰信号的存在而 受到影响。变频法应用频谱技术测量地网干扰信 号频谱, 控制试验电源频率使之工作在未受干扰 或干扰较小的频段上。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 理, 可从测量结果中提取电流电压的同相分量, 消 除引线互感和地网自感的影响, 直接给出地网接
动向。
念是 有 合 的 科 。 ,具 综 性 学 川
数的计算, 主要依据是电力部颁布的《 电力设备 接地设计技术规程》 除“ , 规程” 所推荐的接地网 接地参数标准计算公式外, 还发展了许多简易式
及改进式[接地网的 [ 2 1 接地参数解析计算式。 这
些计算式计算简单, 在一定条件下较之标准计算 公式更接近于接地网的真实值; 但这些终究只是 在测量土壤等效电阻率的基础上, 对接地参数进 行的近似计算, 对复杂结构接地网和多层大地模 型的设计计算无从着手。 自17 年以来, 92 各国学者对接地系统接地参 数的数值计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将各种数值计
vl eiet at cr s e iac r utn ti. e p c n ad i o oi r s ne co m e a o f i n n 一 r v e t e i a rl s d K y rsg ud g t cl li ;esr et eiac r utnsbti e Wod : ni ssm; c ao m a e n; st e co ; ao r n ye a u tn o u m r sn e i us tn d
三 法[ 极 ’ 1 适应于 各种接地电 测 运用 阻的 量,
三极法测量接地电阻在一定条件下其测量结果是 可信的; 但实际情况错综复杂, 特别是由于土壤电 阻率的各向异性、 工频干扰以及电位极和电流极 引线间的互感等因素, 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造成不 同程度的误差。对此, 前已提出了不少的改进 目 措施, 如加大测量电流以提高信噪比, 采用倒相法 以消除工频干扰电压引起的测量误差, 对电位极 和电流极采用三角形布置以消除其引线间互感的 影响, 以及在测量结果中去除干扰信号等方法来 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当的 施以 少各 环 误 1, 求获 措 减 个 节的 差〔 力 得较 3 1
准确的测量结果。
4 接地网的降阻处理
有些变电站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不得不 建在高电阻率地区, 而且接地网敷设范围受到很 大限制, 导致这些变电站的接地电阻值偏高, 无法 满足现行标准的要求。如何合理、 有效、 经济地解 决这一问题, 保障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 将具有 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常见的降低接
V l 6 N . o 2 , o3 .
H in i g c i Pw r eo幻a Eetc e l n l r o
Jn 2 0 u . 4 0
变 电站接地 电网的研究综述
彭 敏放, , 俞东江 , 2 何怡刚’ , 谭享波‘
(. 1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长沙408 ; 湖南省电力会司, 长沙400 ) 湖南 1 22 0 . 湖南 1 7 0 摘 要: 介绍了变电站接地电网的研究动态, 前该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一 接地参数的计算、 对目 接地电阻的 测盆及其接地网的降阻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运用现代人工智能方法和信息处理技术提高接地电阻测量的 准确性和实用性, 开发研制降阻效率高、 抗腐蚀性好的新型降阻材料将成为接地网降阻的研究方向。 关扭词: 接地系统, 计算, 侧量, 降阻, 变电站 中圈分类号: M 3 T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 1 320 )3 04 - 3 1 一 6 ( 40 一 20 0 0 6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