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名词解释
(完整版)高中生物概念大全

1.生命系统: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系统叫做生命系统。
由大到小依次为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PAT:单细胞生物不具有系统、器官、组织层次,细胞即是个体;植物没有(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病毒是生物,但不是生命系统2.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
3.原核细胞:是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
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 同时也没有核膜和核仁, 只有拟核,进化地位较低。
分类:根据外表特征,可把原核生物粗分为“三菌三体”6种类型,即细菌(狭义的)、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注:支原体是最小的细胞生命结构4.真核细胞: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
其染色体数在一个以上,能进行有丝分裂。
5.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细胞中的结构如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核仁等结构的大小均超过0.2微米,用普通光学显微镜都能看到,因而这些结构属于细胞的显微结构。
6.亚显微结构:又称为超微结构。
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力极限约为0.2微米,细胞膜、内质网膜和核膜的厚度,核糖体、微体、微管和微丝的直径等均小于0.2微米,因而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这些细胞结构,要观察细胞中的各种亚显微结构,必须用分辨力更高的电子显微镜。
)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微米的细微结构,叫做亚显微结构。
7.水:水是生命的源泉。
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
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是水,水占成人体重的60~70%,占儿童体重的80%以上。
作用:水有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在生物体内还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
水对于维持生物体温度的稳定起很大作用。
结合水: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叫结合水。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自由水:大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8.无机盐:其中大量元素有钙Ca、磷P、钾Ka、硫S、钠Na、氯Cl、镁Mg,微量元素有铁、锌、硒、钼、氟、铬、钴、碘等无机盐作用:1)、是细胞的结构成分。
高中生物名词解释

高中生物名词解释在探索生命的奥秘中,高中生物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它涉及到许多生物学名词,这些名词对于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高中生物名词的解释:1、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的。
细胞内含有许多不同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等,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2、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遗传特性的基本单位,它是由DNA(脱氧核糖核酸)组成的。
基因通过DNA分子上的特定序列来编码蛋白质和其他分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DNA:DNA是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它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成,它们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性。
4、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可以作为结构成分、催化生物化学反应、运输物质和调节基因表达等。
5、酶: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生物催化剂,它可以在生物体内加速化学反应而不被消耗。
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们可以催化各种化学反应,从而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
6、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体及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
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等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以上仅是高中生物中的一些基本名词解释,学习这些名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名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和生物体的复杂机制。
普通生物化学名词解释生物化学,顾名思义,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化学过程的学科。
这些过程包括细胞的结构、代谢、能量产生以及各种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下面,我将解释一些常见的生物化学名词:1、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分子,由氨基酸组成。
它们是许多生物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包括结构支撑、催化反应以及细胞信号传导等。
2、核酸:核酸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由碱基、磷酸和戊糖组成。
高中生物名词

高中生物名词1.生物学科: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涵盖了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到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的研究对象。
2.生命科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的统称,包括生物学、医学、农学、环境科学等。
3.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4.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细胞中主要的遗传物质,它携带着生物的遗传信息。
DNA由两条相互旋转的螺旋链组成,链上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决定了生物的遗传信息。
5.遗传信息:指DNA分子上携带的核苷酸序列,它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6.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
细胞通过分裂、生长、分化等过程进行生命活动。
7.细胞膜:包围在细胞表面的薄膜,负责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它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镶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的。
8.细胞质:细胞膜内由水、多种酶和中间代谢物组成的液态物质,它参与细胞的化学反应和能量代谢。
9.细胞核: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细胞遗传物质DNA和多种蛋白质,负责控制细胞的遗传活动。
10.生物分类学:研究生物的分类、命名和系统发育的科学。
根据生物的形态、遗传、生态等特征将生物分为不同的等级,如界、门、纲、目、科、属、种。
11.真核生物:具有由核膜包裹的细胞核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真菌等。
它们通常具有复杂的细胞结构和代谢系统。
12.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裹的细胞核的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和蓝藻等。
它们通常具有较简单的细胞结构和代谢系统。
13.内环境:指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
它们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4.稳态:指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它是由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实现的,包括体温、血糖、酸碱度等指标的维持。
15.自然选择:达尔文提出的进化机制,指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和繁殖中具有更大的机会存活并传递它们的基因,从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史上最全高中生物所有概念汇总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系在一起组成组织3.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而构成器官4.系统: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
比如,你的身体是有许多器官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配合而形成的整体,可看做一个系统。
5.个体:由各种器官(植物)或系统(动物和人)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6.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7.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生物)组成一个群落。
8.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9.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10.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1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
12.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13.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4.单糖:不能水解的糖,可被细胞直接吸收。
二糖:由两分子的单糖脱水缩合而成。
多糖:由许多的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15.结合水: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互结合,叫做结合水;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16.细胞膜: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17.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18.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19.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20.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
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21.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22.生物膜系统: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24.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高中生物学科名词解释

高中生物学科名词解释细胞: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P2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P8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P8大量元素:C H O N S K Ca Mg等 P16微量元素:Fe Mn Zn Cu B Mo等 P16必需氨基酸: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
P21非必需氨基酸:有12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能合成的。
P21多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
P22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
P22核酸: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P26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化合物。
P33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
自由水:细胞中以游离的形式存在的水。
P35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P41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P47生物膜系统:由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构成的复杂系统。
P49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P54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P61糖被: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
P68被动运输:物质通过顺浓度梯度扩散的现象。
主动运输:物质通过逆浓度梯度扩散的现象。
P70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P70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P71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的方式。
P71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P72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
它包含两大类: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
高中生物名词解释

高中生物名词解释高中生物是一门涉及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它涵盖了细胞、基因、蛋白质、生态系统等众多生物学概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的生物学名词进行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门学科。
1、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负责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包含各种细胞器和细胞内物质,细胞核则包含DNA,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2、基因:基因是DNA序列的一部分,它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遗传特征,这些蛋白质在细胞中发挥各种功能。
3、蛋白质:蛋白质是由基因编码的生物大分子。
它在生物体内扮演着许多重要角色,如结构支持、催化反应、运输和免疫防御等。
4、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体、非生物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系统。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体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它们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关联。
5、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地球上氧气的主要来源,对维持地球上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6、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将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细胞内进行,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7、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些变化可以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影响物种的进化。
8、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生物个体在自然环境中适应性不同,那些更能适应环境的个体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而适应性较差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
这个过程导致物种逐渐进化。
以上是对一些常见高中生物名词的解释,了解这些概念对于学习生物学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复杂性和生命的奥秘。
生理学名词解释生理学: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理学研究涉及生物体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方面,例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以及种群等不同层次的生命活动。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定义大全)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一):主要名词与重要语句绪论名词:1、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包括a、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合成物质,贮存能量;b、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分解物质,释放能量。
2、病毒:属于生物,无细胞结构,它们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生活和繁殖后代,所以是具有生命的生物体,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病毒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者可能是RNA。
3、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一定反应的特性。
需要时间短。
(如:蛾、蝶类的趋光性)。
4、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如:狗见主人摇头摆尾),属于应激性。
5、适应性: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
6、遗传性: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相似的特性。
7、细胞学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8、生物工程学:以生物科学为基础,运用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从而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或生物制品。
9、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语句: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构成一切动植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3、生物生长的根本原因是: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4、遗传使物种保持相对稳定,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
凡是生物的基本特征都是由遗传物质——核酸决定的。
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是由核酸控制的。
6、生物科学的发展:a、描述性生物学阶段(成就:细胞学说创立;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b、实验生物学阶段(成就: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提出)c、分子生物学阶段(成就:1944年,美国的艾弗里用细菌做实验材料,第一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的标志是1953年,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上的名词解释

必修一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单体: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
3.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4.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5.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6.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7.模型: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
8.糖被: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糖被。
9.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细胞代谢。
10.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作自变量。
11.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12.对照实验: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对照试验。
13.活化能:分子从常态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叫活化能。
14.酶:酶是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
15.化能合成作用:自然界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
这种合成作用叫化能合成作用。
16.细胞呼吸: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
17.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应激性:任何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
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
2、反射:人和动物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体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细胞的化学成分3、原生质:是细胞的生命物质。
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类和核酸。
细胞是由原生质构成的。
构成细胞的这一小团原生质又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
4、结合水: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一部分与细胞的其他物质结合,叫结合水。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5、自由水:大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6、缩合: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的方式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叫缩合。
7、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那个键(—NH—CO—)叫做肽键。
8、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
9、多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
10、核酸: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
11、脱氧核糖核酸:核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含有脱氧核糖的,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12、核糖核酸:另一类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简称RNA.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3、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14、亚显微结构:又称超微结构。
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各种微细结构。
15、细胞膜:又称原生质膜或质膜,是细胞的原生质体分化形成,并位于其外表面的一层极薄的膜结构。
16、膜蛋白:指细胞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
17、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
这种膜运输蛋白质具有专一的结合部位,对所结合的物质具有高度选择性,只能同专一物质结合的特性类似于酶同底物的反应。
当某种载体蛋白的外端表面的结合部位与专一性物质结合后,载体蛋白分子就发生构象变化,将该物质分子运转到膜的表面,随之释放到细胞质中。
18、细胞质:在细胞膜以、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可以看到细胞质是透明的胶状物,细胞质主要包括基质和细胞器。
19、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
20、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2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细胞分裂23、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24、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上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间期。
25、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
新代概述26、新代: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代。
27、同化作用(合成代):在新代过程中,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这叫做同化作用。
28、异化作用(分解代):生物体把组成自身的一部分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把代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这叫做异化作用。
29、酶:酶是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水分代30、水分代:指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31、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叫做渗透作用。
32、渗透吸水: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过程,叫做渗透吸水。
33、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34、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叫做质壁分离。
35、蒸腾作用:植物体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矿质代36、矿质代:指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的过程。
37、矿质元素:一般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光合作用38、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呼吸作用39、生物的呼吸作用(又叫生物氧化):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
40、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
41、无氧呼吸:一般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植物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这个过程对于高等动植物来说称为无氧呼吸。
42、发酵:一般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植物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如果用于微生物,习惯上称为发酵。
物质代43、食物的消化:指在消化道中,将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变变成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44、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等在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能量代45、能量代:指生物体对能量的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等过程。
46、呼吸:机体的全部细胞从环境吸入氧和排出二氧化碳,以及氧在细胞的利用的生理过程。
47、外呼吸:机体从外界环境吸入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
新代的基本类型48、自养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能够直接把从外界环境摄取的无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这种新代类型叫做自养型。
49、异养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成有机物,只能把从外界摄取的现成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这种新代类型叫做异氧型。
50、需氧型(有氧呼吸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自身的组成物质,以释放能量,并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新代类型叫做需氧型。
51、厌氧型(无氧呼吸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在缺氧的条件下,依靠酶的作用使有机物分解,以获得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种新代类型叫做厌氧型。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52、生物的生殖:生物体产生自己的后代的过程,叫做生物的生殖。
53、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54、分裂生殖:又叫裂殖,是生物由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子体的生殖方式。
55、孢子和孢子生殖:有的生物,身体长成以后,能够产生一种细胞,这种细胞不经过两两结合,就可以直接形成新个体。
这种细胞叫孢子,这种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56、出芽生殖:又叫芽殖,是由母体在一定的部位生出芽体的生殖方式。
芽体逐渐长大,形成与母体一样的个体,并从母体上脱落下来,成为完整的新个体。
57、营养生殖: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58、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这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
59、配子生殖:由亲体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两两相配成对,互相结合,成为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配子生殖。
60、卵细胞:在进行有性生殖时,有的细胞长的大,失去鞭毛,不能游动,这种大的配子叫做卵细胞。
61、精子:有的细胞能够产生大量的小细胞,小细胞生有两根鞭毛,能够游动,这种小的配子叫做精子。
62、卵式生殖: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生殖方式叫做卵式生殖。
63、减数分裂:是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进行的特殊的有丝分裂,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和DNA只复制一次。
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只有原始生殖细胞的一半。
64、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叫做同源染色体。
65、联会: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66、四分体: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配对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67、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
68、生物的个体发育: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有丝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叫做生物的个体发育。
69、被子植物:凡是胚珠有子房包被着,种子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就叫做被子植物。
99、胚的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
70、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生出来并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71、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差别很大,而且形态的改变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完成的,这种胚后发育叫做变态发育。
生命活动的调节72植物的向性运动:指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73、植物激素: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的对植物体的新代、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特殊微量化学物质。
74、生长素的二重性:指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浓度的高、低是针对最适浓度而言)75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76、体液调节: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进行的调节。
77、动物激素:动物体的分泌腺产生的对动物的新代、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特殊微量化学物质。
78、反馈调节:指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79、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80、拮抗作用:指不同的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81、激素:是由昆虫体的分泌器官分泌的。
它对昆虫的生长发育等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着调节作用。
82、外激素(信息激素):一般是由昆虫体表的腺体分泌到体外的一类挥发性的化学物质。
在同种的个体间传递化学信息,因此又叫信息激素。
遗传与变异83、遗传现象: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常常相似的现象。
84、变异现象: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异的现象。
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的进化中同等重要。
85、细胞核遗传:细胞核遗传指由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86、细胞质遗传:指由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细胞核遗传遵循孟达尔的遗传定律,细胞质遗传不遵循。
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87、性状:生物体在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区别性特征。
88、DNA 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 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