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课时搭配(1)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6——搭配活动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6——搭配活动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6——搭配活动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数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它是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

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性。

在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搭配的内容,这是一门非常基础和重要的数学知识。

通过搭配的学习,我们可以提高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计算能力,使孩子们更加熟练地应用搭配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数学搭配的概念,掌握数学搭配的方法。

2、熟练掌握数学搭配的运算。

3、能够运用数学搭配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提高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

2、培养孩子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学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3、培养孩子们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懂得什么是搭配,了解搭配的方法。

2、能够熟练运用数学搭配的方式进行计算。

难点:1、如何灵活运用搭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如何提高孩子们对搭配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2、探究式教学法3、情景教学法4、合作学习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活动教师先出示几个图片,要求学生说出搭配的主题,介绍什么是搭配。

2、概念讲解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数学搭配的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多个实例来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3、引导探究教师出题,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解题思路。

4、情景模拟教师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要求学生设计搭配的问题,通过小组活动来解决这些问题。

5、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内容,并归纳搭配的方法和技巧。

6、作业布置教师布置适当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搭配的方法来解决课堂上的问题。

六、教学手段1、图片2、课件3、PPT4、电脑5、黑板6、教具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探究式教学和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数学搭配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信心。

人教版三下数学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连乘)(陶老师)公开课课件教案公开课课件教案公开课课

人教版三下数学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连乘)(陶老师)公开课课件教案公开课课件教案公开课课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解决问题”是思维训练较强的课型,平时练习和考试时学生对于这种型的题目向来得分率较低,成绩好的学生一读题就能解题,而对于落后生无论如何都是讲解不清。

在备课过程中我向来思索如何能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扎实、有效的学习中提高各种能力。

1、学生的起点在哪?学生已经在前几册中已学过的解决问题类型和已有的数量关系第一册:求总数、部份数;求总数(不同策略)、求剩余(练习)第二册:求部份数;求总数、部份数(开放式图、自主提问);求总数、部份数、求剩余(多个问题);比多少第三册:求总数、部份数、求剩余、比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乘法(求几个几、开放式图);乘加乘减;乘法(求几个几、开放式图、自主提问);求几倍数(线段图、文字题)第四册:解决问题(专题):加减混合两步计算(综合列式)、连减或者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添小括号)、乘加乘减2、突破口在哪?通过充分的题意理解,让学生理清先求哪部份,再求什么。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自主采集数学信息、分析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以此正确解决用两步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难点: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讲授】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师:每年的 5 月是我们学校的文学艺术节,看,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正在表演广场舞。

师:瞧,三年级的小朋友也排着整齐的方阵走过来。

师介绍行:在数学中像这样横着罗列的叫做行;像这样竖着罗列的称为列。

每行的人数相等, 每列的人数相等,就是一个方阵。

(感受行和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二、自主探索,解决新问题1.出示一个方阵图。

《搭配》说课稿公开课

《搭配》说课稿公开课

《搭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一一搭配(二)”简单的排列、有序的搭配。

下面我将从教材及学情分析、前测调查、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过程这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设想。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在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的知识,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

〃在学生已有相关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进一步系统、深入的学习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及更为复杂的排列组合问题。

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泛,由于其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学习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它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素材。

排列与组合这一数学思想将一直影响到学生的后续学习,为学生今后在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复杂的排列组合问题打下基础。

二、前测调查为了清楚了解学生真正的困惑、学习起点在哪里,我对三年级5班和6班90名学生做了一个前测调查。

前测调查内容如下:1.用0、2、4、6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请你把它们写下来:〃2. 一共有多少种穿法?一(每次上装和下装只能各穿1件)口把你的思考过程写下来:~前测调查数据如下:第一题:从数据中看出:有34名学生能够直接用“固定法”“交换法”正确写成结果,这部分学生是真正掌握的。

有28名学生先把与0有关的两位数全部写出来, 之后剩下2、4、6按照固定法分别再写出来,实质上对固定法的运用还不够透彻。

剩下的学生,或是题目意思没看懂,或是没形成有序思考的意识。

第二题:解题过程人数比例算式(2×3,3÷3) 3∕∙3=⅜)及以制)从数据中看出:有16名学生已经建立起搭配问题的数学模型,能够用算式直接算出结果,这部分学生的思维层次比较高。

有63名学生想到用序号、字母、数字等来抽象代替题目中的上、下装进行作图和排列,这部分学生已经有了抽象表达的意识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1课时 搭配(1)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优选.)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1课时 搭配(1)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第1课时搭配(1)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搭配(教材第101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7、3、9。

二、探究新知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按数位摆: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教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大家一起发现搭配的一些规律。

但搭配中的问题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有更多的搭配规律我们没有发现,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动脑筋找到和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的规律。

【课堂作业】1.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四位师徒,一个人记录。

(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2.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独立排一排,并记录。

注意排的顺序,体会方法。

3.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

(完整版)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公开课《口算除法(一)》教学设计

(完整版)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公开课《口算除法(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公开课《口算除法(一)》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名校资料《口算除法(一)》教学设计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中心学校张建光(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核稿)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1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2题。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

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除法的理解,发展数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目标分析表内除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是口算除法的起点。

教材通过让学生分手工纸为直观支撑,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借助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让学生形成多样化的算法,再通过优化,最终把它转化为“几除以几”即表内除法来算,同时结合直观操作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掌握简便的口算除法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算理。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彩色手工纸10盒,小棒等。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认识盒装手工纸数目。

师:拿一盒手工纸,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有多少张?学生猜后教师打开演示:介绍每沓10张,每盒100张。

2.师演示、生口答。

(1)1盒里面有()沓手工纸,10沓有()个十张;(2)2沓纸有()张,有()个十张;(3)80张纸有()沓;(4)2盒纸有()张,()个百张;(5)400张能装()盒,有()个百张。

【设计意图】通过边演示边说想法,明确一沓就是一个十,几沓就是几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操作1.探索60÷3的口算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搭配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搭配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搭配公开课教案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通过观察、探索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

2、会有序地、全面地处理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1、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

(2)能应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能够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工具:面具信封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增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西游记里面都有谁呢?唐憎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后,想不想知道,他们现在在干什么呢?他们去哪了呢?2、(出示图片)他们去城堡干嘛呢?想不想进去看看?让我们一起开启城堡之门。

打不开,原是个密码门。

看,这里有密码提示.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密码可能是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1)谁说一说?让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为讨论做准备。

(2)老师对每位学生的回答都表示肯定。

(3)接着老师提出质疑,这样说一定能解开密码吗?学生:不一定。

如何做,能保证一定解开密码吗?谁谈一谈。

学生:要把所有的可能性,不重不漏的写出。

2、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那么如何做才不重不漏呢?一共有多少两位数?你是如何想的?带着这些问题,现在3人相互讨论交流。

(播放音乐教师巡视)(2)刚才老师巡视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表现很好,下面谁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成果?师:你,先把你组的成果写在黑板上,(点两位,一个写的乱点,一个相对有条理的)好,你先说一说你是如何想的,生:我是。

师:也就是说你是想了哪一个就写哪一个,对吗?生:是的师:写了这么多,很棒,好你先回位,你和大家说一说你是如何想的呢?生;我是先写了十位,再写个位,师:非常棒!写的很详细,很有条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搭配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搭配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搭配教学设计名师教案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搭配教学设计名师教案第1课时搭配(1)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搭配(教材第101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7、3、9。

二、探究新知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按数位摆: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教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大家一起发现搭配的一些规律。

但搭配中的问题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有更多的搭配规律我们没有发现,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动脑筋找到和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的规律。

【课堂作业】1.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四位师徒,一个人记录。

(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2.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独立排一排,并记录。

注意排的顺序,体会方法。

3.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的练习。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8.2《有趣的搭配》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8.2《有趣的搭配》人教新课标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8.2《有趣的搭配》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能理解并运用排列组合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2. 排列组合的应用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排列组合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排列组合现象。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排列组合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

(2)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排列组合的应用。

3.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措施。

5. 课后作业(1)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发现生活中的排列组合现象。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成果评价:检查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评价: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究欲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
第1课时搭配(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记忆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序地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然后进行排列
难点:正确有序地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7、3、9。

二、探究新知,学习例1。

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
(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
(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按数位摆:
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
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
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师徒四人,一个人记录。

(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
(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独立排一排,并记录。

注意排的顺序,体会方法。

3、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

四、思维训练
从写有1、2、3、4的四张卡片中任意选出2张,做一位数的乘法计算。

共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共有多少个不同的积?写出这些算式。

【板书笔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