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井地质总结报告(定稿)

合集下载

地质录井工作经验总结

地质录井工作经验总结

地质录井工作经验总结地质录井是地质勘探和石油开采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井孔内岩石和地层的物理性质进行测量和分析,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我从事地质录井工作的多年里,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如下:一、工作内容地质录井是通过在井孔内部进行工作,获取地层岩石的物理性质数据,并通过测量仪器将这些数据记录下来。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测量井孔的物理参数:包括井孔直径、井深、井眼轨迹等参数,这些参数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解释非常重要。

2. 测量地层岩石的物理性质:通过测量仪器对地层岩石的密度、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物理性质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判断岩石的类型、储层特征以及含油气的潜力。

3. 记录地质现象和异常情况:在录井过程中,还需要记录下地质现象和异常情况,如岩层变化、断层、溶蚀等情况。

这些数据对于地质解释和预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工作流程地质录井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准备、操作和数据解释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在进行地质录井之前,需要对测量仪器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其正常工作。

同时,还需要研究井孔的地质背景和钻探日志,了解井孔的地层情况,为后续的工作做好准备。

2. 操作阶段:在进行地质录井时,需要根据测量仪器的要求,将测量设备和探头下入井孔,并进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根据仪器的指示进行操作,并记录下测量结果和相关的地质现象。

3. 数据解释阶段:在完成地质录井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

首先,需要对录井曲线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得到地层的物理属性。

然后,根据地质背景和其他地质数据,对地层进行解释和划分。

最后,需要将解释结果整理成报告,向其他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工作技巧在地质录井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技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1. 熟悉测量仪器: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能够根据地质条件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和参数,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编写规范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编写规范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编写规范篇一:录井地质总结报告(定稿)附录4探区井录井地质总结报告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采油厂年月日探区井录井地质总结报告施工单位:地质监督:编写人:审核人: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采油厂年月日录井地质总结报告编写规范1、格式要求、纸张规格:报告(附表)采用A4(297×210mm)幅面。

叠图采用A4(297×210mm)幅面。

、封面格式:见附录1。

区域探井、预探井用黄色封面,评价井用白色封面。

、扉页格式:见附录2。

、目录格式: “目录”两字采用小二号字,加粗,其他均采用四号字。

见附录3。

、正文部分:一级标题:小三号字,加粗;二级标题:四号,加粗;正文文字:小四号。

、页码:正文开始标注页码,从1开始顺序编号,逢奇数页在右下底部,逢偶数页在左下底部。

、字体:均采用宋体字。

、文字和图件电子资料要求卡奔软件绘制。

2、报告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概况1、本井所在的地理位置、构造位置及钻探目的。

2、简述钻井施工程序、工程事故及完井方法。

第二章录井综述1、录井项目、内容、工作量及质量情况。

2、工程监测:钻井液检测、地层压力检测、工程事故预报等情况。

3、对录井资料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

4、钻井液使用情况及目的层浸泡时间。

第三章地质成果一、地层1、简述本井所钻遇地层层序,钻遇的断层及地层变化情况(如地层缺失)等。

2、自上而下按组、段分述;a、层位、井段、厚度。

b、岩性组合特征,包括颜色、岩性、结构、构造、成分、含有物。

c、电性特征。

d、重矿物特征、所含化石情况、沉积特征(只限区域探井)。

e、纵向岩性和厚度变化情况(与邻井对比)。

f、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

二、构造1、叙述本井构造情况,包括本井所处构造位置、构造形态、构造要素。

2、通过本井实钻情况与钻井地质设计对比,结合地震解释资料,简述本井构造落实情况。

三、生、储、盖层评价1、生油岩。

生油岩的发育情况。

暗色泥岩的颜色、厚度、分布情况,占地层总厚度的百分比。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编写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编写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的章节
• • • • • • • 前言 地层 构造 油气水 储层、盖层及储盖组合评价 油气成藏地质条件 结论和建议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前言
1 概述 a 简要叙述布井依据(要求文字精炼、简明扼 要); b 井所处的地理位置、构造位置、地震测线 位置、井位座标(复测)、地面海拔、补心 高; c 井别、设计井深、钻井地质任务; d完钻井深、完钻层位、完钻依据、完井方式;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生储盖
b 叙述储层岩性特征(岩石矿物成分、含有物、层理类 型、粒度、磨圆度、分选、胶结物、胶结类型、成岩 后生作用等),物性特征(孔隙度、渗透率等)及储 集空间特征和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有条件的应 做粒度分析曲线,对储层进行分类。 C 储层物性在本井纵向上的变化情况、本井有利的储 集层段。 d 有分析资料的应划出储层的具体沉积相带(亚相 级)。 e 结合邻井资料,对主要储层的横向展布、储集性能 的横向变化进行分析对比、探索储层的纵、横向变化 规律。
S114-2
深度从海拔900m起算
附图7
S114-2井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顶面(T72地震反射波)等深度图
S114-2
深度从海拔900m起算
编图人:梁彩芳 日期:2004.10.29
附图6
S114-2井区奥陶系顶面(T70地震反射波)等深度图
S114-2
深度从海拔900m起算
编图人:梁彩芳 日期:2004.10.29
附图5
S114-2井区志留系顶面(T60地震反射波)等深度图
S114-2
深度从海拔900m起算
编图人:梁彩芳 日期:2004.10.29
附图4
S114-2井区石炭系巴楚组砂泥岩互层段顶面(T56X地震反射波)等深度 图

地质总结报告模板范文(3篇)

地质总结报告模板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标题地质实习总结报告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____年__月__日至__年__月__日实习地点:____省____市____县(区)____基地三、实习目的1. 深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培养学生的野外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地质观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素质;4. 为今后从事地质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四、实习内容1. 地质基础知识学习(1)地质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地质构造、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基本特征;(3)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知识;(4)地质勘探和地质测量方法。

2. 野外实习(1)地质剖面观测:学习识别岩层、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了解地质年代和地层顺序;(2)地质剖面测量:学习使用地质罗盘、经纬仪等仪器进行地质剖面测量;(3)地质素描:学习绘制地质剖面图、地质构造图和岩性剖面图;(4)矿物鉴定:学习识别矿物的基本特征,掌握矿物鉴定方法;(5)岩石描述:学习描述岩石的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6)水文地质调查:学习识别地下水类型、水质特征和地下水分布规律。

3. 实验室实习(1)岩石薄片鉴定: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识别矿物成分;(2)地球化学分析:学习使用原子吸收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仪器进行地球化学分析;(3)地质样品测试:学习使用X射线衍射、磁化率等仪器进行地质样品测试。

五、实习成果1. 完成实习任务,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学会使用地质罗盘、经纬仪等仪器进行野外地质观测和测量;3. 学会绘制地质剖面图、地质构造图和岩性剖面图;4. 学会识别矿物、岩石和地质构造;5. 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素质。

六、实习心得体会1. 实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2. 野外实习让我对地质现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使我更加热爱地质事业;3. 在团队协作中,我学会了与他人沟通、交流,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4. 实习过程中,我不断克服困难,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为今后从事地质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地质录井工作经验总结

地质录井工作经验总结

地质录井工作经验总结一、引言地质录井是地质勘探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地层岩石进行录井记录,可以获取地层信息、油气藏性质等重要数据,对石油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深入参与了多个地质录井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本文将对我的地质录井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与大家分享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项目前期准备在地质录井工作中,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我会详细了解勘探区域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油气藏特征等信息,以便更好地制定工作方案。

同时,我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明确目标和任务,并确保所需设备和材料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

三、现场操作技巧1. 仪器使用:熟练掌握录井仪的使用方法,包括仪器的操作界面、参数设置、数据采集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井口管理:合理安排井口工作人员,确保井口作业的顺利进行,包括井口设备的安装、仪器连接、数据传输等。

同时,要注意现场的安全防护,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 数据记录:在录井过程中,要认真记录各项数据,包括井深、井壁岩石类型、岩心采样信息等,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问题解决:在现场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设备故障、数据异常等。

在这些情况下,需要及时分析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录井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校核:录井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对异常数据进行特殊处理,以避免对后续工作的影响。

2. 数据解释:根据录井数据,结合地质背景和勘探目标,进行数据解释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对比,可以初步判断地层性质、油气藏特征等信息,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 报告撰写: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编写地质录井报告。

报告内容要求准确、清晰,包括勘探区域地质特征、录井数据分析、油气藏评价等内容,以满足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需求。

五、团队合作地质录井工作通常需要在团队合作中完成,因此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至关重要。

【社会实践】地质录井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地质录井社会实践报告

【关键字】社会实践地质录井社会实践报告篇一:钻井地质实习报告钻井地质实习(总结)报告一、前言1、实习时间:XX年5月12日至XX年5月27日2、实习地点:重庆市开县岳溪镇竹园村云2组3、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了解生产一线主要岗位群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及其相关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熟悉生产工程环境与流程,训练主要岗位群的基本生产技能。

4、实习要求:生产实习需要了解和学习的内容太多,但时间有限,重点以一口井钻井地质录井和一口井开发地质为主线,并尽量了解与此相关钻井工程、测井、固井、试油、采油(气)工程等内容。

钻井地质方面熟悉一口井的钻井地质设计内容;了解井场平面布置;明确钻具管理及计算井深的方法;掌握钻井过程中钻时录井、岩屑录井、岩心录井、钻井液录井、荧光录井、气测录井方法;了解综合录井仪的硬件组成及应用,了解录井软件主要功能;知晓从地质小班到地质技术员的岗位职责,学会地质小班的全套工作,达到独立顶岗标准;了解完井总结报告边写内容和方法。

5、川庆70563队队伍介绍:川庆70563队组建于XX年12月。

现有职工58人(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地质录井社会实践报告),其中工程师4名,政工师1名,助工2名,党员6名。

装备Zj70L型钻机。

已通过QSHE认证,取得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甲级钻井队资质。

建队以来,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邛西10井,天东82井,天东012-H1井,天东007-X4井等多口高难度超深井的钻探任务。

二、云安002-5井基本情况1、井场地理简况云安002-5井位于重庆市开县岳溪镇竹园村2组。

该区分布有山地、丘陵、平坝3种地貌类型,7个地貌单元,相对高差达300米以上。

井口位于山岭地区的坡地内,场地成北高南低,为旱地覆盖,井口东南面300米左右有一条河流,自北向南流。

井口500米范围内无大型厂矿、医院、学校、铁路和高速公路等特殊建筑物。

井场500米范围内最大相对高差为50米。

在钻井施工中应注意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地质录井监督工作总结

地质录井监督工作总结

地质录井监督工作总结
地质录井监督工作是石油勘探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石油勘探开发
的成败。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对地质录井监督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工作效率。

在此,我将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

首先,我们加强了对地质录井监督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我们举办了多次培训班,提高了监督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录井监督技术和规程。

同时,我们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对监督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其次,我们加强了对录井设备和工艺的监督。

我们对录井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
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录井工艺的监督,确保录井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地质解释和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最后,我们加强了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和沟通。

我们与勘探开发部门和录
井公司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为他们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我们与相关监管部门和单位加强了合作,共同推动地质录井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总的来说,我们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对监督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加强对录井设备和工艺的监督,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和沟通,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工作效率,为石油勘探开发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持和保障。

地质录井工程监督工作总结

地质录井工程监督工作总结

地质录井工程监督工作总结
地质录井工程监督工作是保障石油勘探开发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在过去
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地质录井工程监督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分析,现就此进行总结如下:
首先,我们深入了解了地质录井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加强了对相关技术规
范和标准的学习和理解。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提高了对地质录井工程的专业技能和监督能力,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其次,我们加强了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工程监督过程中,我们与勘探开发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检查,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标准。

我们
加强了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确保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作业,保证了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另外,我们加强了对地质录井工程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控制,确保了工程的顺利
进行。

在工程监督过程中,我们及时发现并解决了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有效地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最后,我们不断总结和改进工作经验,提高了地质录井工程监督工作的水平和
质量。

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监督能力。

总的来说,地质录井工程监督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提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工作,为石油勘探开发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4探区井录井地质总结报告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采油厂年月日探区井录井地质总结报告施工单位:地质监督:编写人:审核人: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采油厂年月日录井地质总结报告编写规范1、格式要求1.1、纸张规格:报告(附表)采用A4(297×210mm)幅面。

叠图采用A4(297×210mm)幅面。

1.2、封面格式:见附录1。

区域探井、预探井用黄色封面,评价井用白色封面。

1.3、扉页格式:见附录2。

1.4、目录格式: “目录”两字采用小二号字,加粗,其他均采用四号字。

见附录3。

1.5、正文部分:一级标题:小三号字,加粗;二级标题:四号,加粗;正文文字:小四号。

1.6、页码:正文开始标注页码,从1开始顺序编号,逢奇数页在右下底部,逢偶数页在左下底部。

1.7、字体:均采用宋体字。

1.8、文字和图件电子资料要求卡奔软件绘制。

2、报告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概况1、本井所在的地理位置、构造位置及钻探目的。

2、简述钻井施工程序、工程事故及完井方法。

第二章录井综述1、录井项目、内容、工作量及质量情况。

2、工程监测:钻井液检测、地层压力检测、工程事故预报等情况。

3、对录井资料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

4、钻井液使用情况及目的层浸泡时间。

第三章地质成果一、地层1、简述本井所钻遇地层层序,钻遇的断层及地层变化情况(如地层缺失)等。

2、自上而下按组、段分述;a、层位、井段、厚度。

b、岩性组合特征,包括颜色、岩性、结构、构造、成分、含有物。

c、电性特征。

d、重矿物特征、所含化石情况、沉积特征(只限区域探井)。

e、纵向岩性和厚度变化情况(与邻井对比)。

f、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

二、构造1、叙述本井构造情况,包括本井所处构造位置、构造形态、构造要素。

2、通过本井实钻情况与钻井地质设计对比,结合地震解释资料,简述本井构造落实情况。

三、生、储、盖层评价1、生油岩。

1.1 生油岩的发育情况。

暗色泥岩的颜色、厚度、分布情况,占地层总厚度的百分比。

区域探井重点叙述该部分。

1.2 根据生油分析化验资料与区域成熟生油岩指标进行对比评价,资料充足的要定出本井生油母质类型和生油门限深度。

2、储集层。

2.1 叙述各目的层段内的储集层类型、发育情况(储层总厚度、最大、一般、最小单层厚度,储集层厚度与地层厚度之比)及纵向的变化情况。

2.2 叙述储集层岩性特征(岩石矿物成分,含有物、层理类型、粒度、磨圆度、分选、胶结物、胶结类型、成岩后生作用等、物性特征(孔隙度、渗透率等)和储层的储集空间特征,粒度分析曲线等。

2.3 有分析资料的应划分出储层的具体沉积相带(亚相级)。

3、盖层:盖层岩性、厚度、分布情况,有分析资料的要叙述排替压力和孔隙的孔喉半径。

4、生、储、盖组合情况4.1 生、储、盖组合类型,平面分布规律。

4.2 评价生、储、盖层的组合情况是否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保存,在圈闭存在的前提下是否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

区域探井、重点预探井要重点叙述该部分。

四、油、气、水层综述1、简述全井各项录井油、气、水层的层数、厚度油气显示情况。

2、综述油气层分组段统计油、气、水层显示的层数、厚度,并统计出各组段综合解释油、气、水层数和厚度。

3、综合利用录井、测井、测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油气显示层的特征进行描述和解释评价。

岩心、岩屑、电性、钻时、荧光、钻井液、井壁取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主要油气显示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等情况进行描述,提出综合评价意见,使用综合录井仪的要绘各种油气解释图版。

4、其他矿产评价:包括矿产资源的种类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和使用价值进行的评价。

五、结论与建议1、对本井地层的沉积特征、构造位置、油气显示特征等方面提出评地质认识。

2、提出试油层位和井段建议。

3、提出下步钻探建议第四章、报告附表及填写说明3.1 日期、时间格式:3.1.1 日期:年用4位、月用2位、日用2位,填全年月日。

3.1.2 时间:采用二十四小时制,填至分,时、分均用两位数表示。

3.2 单位:3.2.1 井深(井段):以“m”为单位,其中取心及事故完钻井深保留2位小数,其他完钻井深均保留整数;测井井段、井壁取心的井深保留1位小数。

3.2.2 钻具及套管长度以“m”为单位,保留2位小数,钻具及套管尺寸以“mm”为单位,保留2位小数。

3.2.3 钻头直径以“mm”为单位,保留1位小数。

3.2.4 地质分层数据以“m”为单位,保留1位小数。

3.2.5 气测值以“%”表示,保留4位小数。

3.2.6 取心收获率以“%”表示,保留1位小数。

3.2.7 钻井液性能:密度单位“g/cm3”,保留2位小数;粘度单位“s”,保留整数;失水单位“mL”,保留1位小数;泥饼单位“mm”,保留1位小数;含砂以“%”表示,保留1位小数;切力单位“Pa”,保留整数;氯离子含量单位“mg/L”,保留整数。

3.2.8 钻井液及水的体积单位为“m3”,保留1位小数。

一、钻井基本数据表(一)钻井基本数据表11.井位:本井所处的位置。

1.1 地理位置:该井所处省、市、县、乡、自然村测量标志的方位、距离。

1.2 区域构造位置:该井所处盆地、一级构造和二级构造单元。

1.3 局部构造位置:写明三级构造(局部构造)的名称及位置。

2.钻探目的:按地质设计填写,中途有补充设计改变钻探目的,应写明补充设计的钻探目的。

3.井别:按地质设计填写。

4.井队:施工钻井队队号。

5.坐标:纵坐标(X)、横坐标(Y)。

6.海拔:地面海拔、补心海拔。

单位:m,小点后保留2位。

7.设计井深:按地质设计填写,单位:m,保留整数。

8.完钻井深:按实际完钻井深填写,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2位。

9.完钻依据:写明完成钻探任务、达到设计目的或事故完钻及因地质需要提前完钻。

10.完井方法:裸眼、射孔完成、筛管完成法等。

11.井底地层:实钻井底地层的名称。

12.开钻、完钻、完井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年、月、日。

13.钻井液使用13.1 井段:开钻、各油层段及目的层段、基底、完钻(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1位)。

13.2 相对密度:各段所使用的相对密度的范围值(小数点后保留2位,无量纲)。

13.3 粘度:各段所使用的漏斗粘度范围值,单位:S,保留整数。

14.钻头程序14.1 钻头尺寸:单位:mm,保留整数。

14.2 类型:三刮刀、三牙轮、取心、PDC等。

14.3 井深:不同尺寸及类型钻头所使用的井段,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2位。

(二)钻井基本数据表21.地层分层:填写钻井地质分层,界、系、统、组、段;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1位(定向井填斜深)。

2.油气显示统计(厚度 m/层):岩性柱状剖面中所解释的各种级别含油气产状的长度,分组或分段进行统计填写,从录井、岩心综合图上读数,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2位。

(三)钻井基本数据表31.地层时代:填写组(段)。

2.综合解释油层统计:按综合解释的油层等分别填写厚度和层数,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1位。

3.套管数据(表层、技术、油层套管):套管尺寸(外径)、壁厚、内径(单位:mm,小数点后保留2位)、套管总长下入深度、套管头至补心距、联入、引鞋、不同壁厚下深、阻流环深、筛管井段和尾管下深(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2位)。

4.井斜情况:最大井斜(深度、方位、斜度)、深度方位取整数,斜度小数点后保留l位,总水平位移、油层顶、底位移,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2位,总方位保留整数。

5.固井数据(表层、技术、油层固井)5.1 水泥用量(t)保留整数,替钻井液量(m3)小数点后保留1位,水泥浆平均相对密度、替钻井液相对密度小数点后保留2位,经时(min)保留整数。

5.2 水泥塞深:表层套管和技术套管不填,油层套管按固井质量检查图的深度填写,单位:m,小数点保留l位。

5.3 水泥返深:表层套管填写是否返出地面,技术套管和油层套管按固井质量检查图的深度填写,单位:m。

小数点后保留l位。

5.4 试压结果:加压(MPa),填写开始试压所加的压力;经时(min),填加压时间;降压(MPa),填经过一段时间后的压力与所加压力之差值。

5.5 固井质量:填目的层段的固井质量情况(合格、不合格)。

二、地质录井及地球物理测井统计表1 钻井取心1.1 层位:填写正式取心所对应的地层,连续取心可以跨组段。

1.2 取心井段、进尺、心长、收获率:以地层的组(段)为单位,填写对应井段内的取心井段、进尺、心长、收获率。

井段、进尺、心长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2位;收获率用百分数表示,小数点后保留l位。

1.3 含油气岩心长度:对应井段含油气岩心长度填荧光(包括荧光)以上所有含油气岩心的总长度,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2位。

1.4 取心次数:对应井段内的总次数。

2 井壁取心:分项目按实际取心颗数统计填写。

分组(段)填写含油砂岩、不含油砂岩、泥岩和特殊岩性的颗数。

3 岩屑录井、钻时录井:按实际录取井段和间距填写,井段一栏应填写第一包(点)的顶界至最后一包(点)的底界深度,如有漏取、漏测应注明原因及漏取包、点数。

4 荧光录井:填写荧光(荧光检查和系列对比等)录井项目的井段、间距和点数。

5 钻井液录井:分别填写相对密度、漏斗粘度、氯离子测量等录井的井深、间距和点数。

相对密度小数点后保留2位,漏斗粘度、氯离子含量保留整数。

凡没有录井的项目、报告附表中可不打印,新增加的录井项目、在钻井液录井栏后顺次增加。

6 地球物理测井:填表层、中途完井和完井电测的所有测量项目的井段、比例尺和测井日期等,并注明测井系列(国产或引进的具体系列)。

三、钻井取心统计表1.层位:填组(段),用汉字表示。

2.次数:即筒次,试取心正式取心要分开依次填写。

3.井段、进尺、心长:为该筒的实际数据,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2位。

4.收获率:用百分数表示,小数点后保留l位。

5.不含油岩心长度:分别填写储集层和非储集层不含油岩心长度,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2位。

6.含油气岩心长:本筒不同含油气产状的累计长度,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2位。

四、油气显示综合表1.序号:按录井显示顺序(包括测井显示)编,每一个显示层编1个号。

2.层位:填地层的组(段)。

3. 井段:按测井曲线归位后的显示层井段填写。

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1位。

4. 厚度:归位后的显示层厚度,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l位。

5. 岩性:该显示段的主要含油气岩性。

6. 含油岩屑占定名岩屑含量:按岩屑录井实际填写,保留整数。

7. 钻时:填显示段钻时的范围值,单位:min/m保留整数。

8. 钻井液显示:相对密度、漏斗粘度填写变化情况(如密度1.25↓1.12,粘度32↑46),若无变化填写一般值,相对密度小数点后保留2位,粘度单位:S,保留整数。

油花、气泡:分别填油花、气泡占槽面的百分比。

9. 荧光显示:填写该层最好的荧光检查显示颜色和系列对比级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