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考题——南开大学社会学博士考题2010
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试题

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试题社会科学方法论试卷(78.0分)选择题(60分)1、概率抽样得到的样本统计以()为中心(2.00分) A.个别参数B.特殊参数C.总体参数D.一般参数2、科学理论的结构有什么(2.00分)A.概念B.定律C.解释D.都是3、定义模糊的词汇有(2.00分)A.民主B.文化C.历史D.都是4、凯恩斯经济学在什么时候出现的(2.00分) A.一战B.二战C.中日战争D.中法战争5、小布什是第几任总统(2.00分)A.41B.42C.43D.446、科学研究应该遵循的程序是(2.00分)A.科学发现B.科学检验C.科学评价D.都是7、部分核禁试是在什么时候(2.00分)A.四十年代B.五十年代C.六十年代D.七十年代8、用在定距变量避免极端值的出现,应该用什么(2.00分) A.平均数B.频数C.众数D.中位数正确答案:D 、9、文化大革命是什么时候(2.00分)A.1955B.1966C.1977D.198810、美国一般用什么方法调查社会问题(2.00分)A.逐个问B.随机问C.抽样D.只调查易一个州11、黄油是用什么提炼的(2.00分)A.黄豆B.红豆C.香蕉D.牛奶12、郑和下西洋在什么时候(2.00分)A.13世纪B.14世纪C.15世纪D.16世纪13、美国第29任总统哈定属于哪个政党(2.00分)A.共和党B.民主党C.社会党D.核心党14、如果要精确地衡量所有数据的离散程度那么广泛的指标是(2.00分)A.频数B.众数C.中位数D.标准偏差15、实证科学大本营的国家做的最好的方面是哪一方面(2.00分)A.经济B.文化C.科学D.政治16、正态分布中抽样最多的是(2.00分)A.偏离平均值B.接近平均值C.不确定D.各部分一样多17、皮尔森相关数据的分布要求数据怎么样(2.00分)A.样本具有一定规模B.变量的分布接近正态C.变量间的关系为线性分布D.都是18、1962年1月1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扩大会议是(2.00分) A.六千人大会议B.七千人大会议C.八千人大会议D.九千人大会议19、荣格是哪个国家的人(2.00分)A.英B.日C.德D.瑞士20、相关关系的主要模式是(2.00分)A.解释关系B.因果关系C.机会关系D.虚假相关关系正确答案:D 、21、最高频数所对应的变量值叫什么(2.00分)A.平均数B.频数C.众数D.中位数22、相对论是谁提出来的(2.00分)A.荣格B.培根C.爱因斯坦D.哥白尼23、穆勒认为因果关系有几个要素(2.00分)A.1B.2C.3D.424、现实主义研究范式把什么作为研究基本单位(2.00分) A.社会B.教派C.人种D.国家25、中国社会什么是第一大问题(2.00分)A.喝水B.读书C.吃饭D.上厕所正确答案:C 、26、概率抽样得到的样本统计怎么分布(2.00分)A.负态B.正态C.反态D.正相关27、以下离心率最高的是(2.00分)A.低阶级B.高阶级C.低阶级高教育D.低教育高阶级28、二战之前有一场什么战争(2.00分)A.文化战争B.种族战争C.贸易之战D.人口之战正确答案:C 、29、美国哪个教派是主要教派(2.00分)A.天主教B.佛教C.新教D.道教正确答案:C 、30、防止两极分化最有利的武器是什么(2.00分) A.财产税B.房税C.累进税D.固定资产税正确答案:C 、判断题(40分)1、设定与理论适用性没有关联(2.00分)是否2、平均数是衡量数据的最好方案(2.00分)是否3、定距衡量属于定量衡量(2.00分)是否4、宏观经济研究个体企业的市场行为(2.00分)是否正解:否5、众数是趋中量的一个因素(2.00分)是否6、正态分布是一种特殊的概率分布(2.00分)是否正解:是7、归纳方法是实证方法(2.00分)是否8、张睿壮老师认为中国学者不重视因果关系(2.00分) 是否9、希腊字母和英文字母没有对应关系(2.00分)是否10、中产阶级比劳动阶级觉悟高(2.00分)是否11、理性主义叫演绎主义(2.00分)是否正解:是12、美国试验了凯恩斯经济学(2.00分)是否13、教育会提升阶级程度(2.00分)是否14、以前人工降雨主要是撒干冰(2.00分)是否15、皮尔森相关系数要求变量间的关系线性分布(2.00分) 是否正解:是16、社会科学当中不应该加入价值取向(2.00分)是否17、政治大变革会影响经济(2.00分)是否18、经验主义就是归纳的(2.00分)是否正解:是19、皮尔森相关系数对定比变量没有意义(2.00分)是否20、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好奇心的培养(2.00分)是否。
博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博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在进行博士考试前,备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了解和掌握过往试题以及答案解析,可以帮助考生针对性地准备和提升复习效率。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博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的示例,以供参考。
示例一:题目:社会学专业课程试题1. 什么是社会学的核心概念?请简要解释。
答案解析:社会学的核心概念是社会与个人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结构。
社会学通过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社会群体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形成来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
2. 请分析社会学研究中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答案解析:定性研究方法注重对现象的描述和解释,能够深入理解被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和背后的动因。
然而,定性方法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般性有限。
定量研究方法通过统计数据和数学模型分析,能够大规模、客观地研究社会现象,并提供普遍性结论。
但定量方法缺乏深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能力,可能忽略个体的独特情况。
示例二:题目:生物化学试题1. DNA是什么?它有什么重要功能?答案解析: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储存遗传信息的分子。
它具有两个重要功能:首先,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通过DNA分子中的碱基序列,不同的组合方式编码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包括形态、生理功能等。
其次,DNA在细胞中作为基因的载体,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从而发挥生物体的生理和生化功能。
2. 请解释DNA复制的过程。
答案解析:DNA复制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确保每个新生细胞都能获得完整的基因组。
DNA复制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解旋:DNA双螺旋结构被酶解开,形成两条单链DNA。
(2)引物合成:DNA聚合酶根据已存在的DNA链合成新的互补链,此过程需要引物的参与。
(3)连接:DNA连接酶将新合成的DNA链连接到原有DNA链的末端,形成完整的DNA双螺旋。
(4)修复:酶复查错误,确保复制的准确性。
通过DNA复制,一个DNA分子可以复制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实现细胞分裂的遗传基础。
社会心理学题目及答案(南开大学版)

) 1.以下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中,不属于社会学取向的观点是() A.社会心理学是“一个人的行为怎样影响其他人的行为的研究” B.“社会心理学可以界说为人类交互作用的研究” C.“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制度、社会团体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D.“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交互作用的科学”2.社会心理学在“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这一层面中,不包括以下哪个研究内容() A. 人际关系 B. 人际沟通的内容、功能、程序等 C. 社会影响 D. 集群行为3.以下属于观察法的缺点的是() A.由于对自变量缺乏控制,所以难以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B. 所得结果外在效度较低C. 与现实条件相去甚远 D. 难以消除被试的反应倾向性和研究者对被试者的影响4.以下不属于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的是() A.实验者能够控制实验变量,借以达到消除无关变量影响的目的。
B.可以做到严格的控制,做到精确的测量,统计信度高,可反复验证 C.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外在效度 D.实验者可以随机安排被试,借此寻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5.以下对调查法的优点叙述错误的是() A. 直截了当,针对性强 B.比较省时省力 C. 收集的信息量大 D. 不受外界因素干扰6.档案研究法可以说是一种特定的调查方法,其优点不包括() A.可以使研究者在较长的时间内和较广的空间中考虑假设 B.容易找到材料验证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假设 C. 不会出现研究对象的反应倾向问题 D. 可以从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角度去检验假设1.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我们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的体系划分为以下四个层面() A. 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B. 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 C. 群体心理 D. 人格心理学 E.应用社会心理学2.社会心理学对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领域() A. 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B. 人的社会动机 C. 民族心理 D. 人的社会认知 E.社会态度的改变 3.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具体包括() A.管理领域 B. 犯罪领域 C. 心理健康领域 D. 环境领域 E. 新闻传播领域4.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访谈法 D. 问卷法E. 档案研究法 5.现场实验法的缺点包括() A. 不能广泛地观察被试 B.对自变量的控制程度较低 C. 难以保护被试者的权利和安全 D. 被试的报告效率较高E. 无关因素影响的可能性较大6.目前一般认为,每一个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都要遵循以下三条伦理原则() A. 被试者自愿原则 B. “风险最小化”原则 C.对受到重大和永久性伤害的被试予以经济补偿 D.可以允许研究者对被试有适当的隐瞒和欺骗 E. 研究者要进行“风险——获益分析” 1.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社会行为或相互影响所产生的行为的科学。
2010年博士生入学“社会理论、历史与方法”试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博士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题系名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专业名称:社会学考试科目名称:社会理论、历史与方法一、解释概念(每题4分,共20分)1、概化他人2、《弱者的武器》3、伦理本位4、主轴编码5、卡方检验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请简述卡尔·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观点。
2、请谈谈林耀华先生的《金翼》是怎样通过一个特别的理论视角和叙事风格来考察中国社会家族制度的结构和变迁的。
3、请简述何为焦点团体访谈(Focus Group Discussion)以及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和主要步骤。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理论与历史:(请在1、2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理论是西方社会行动理论传统发端的一个主要渊源,在批判性地继承韦伯社会行动理论的基础上,阿尔弗雷德·舒茨和塔尔科特·帕森斯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沿着不同的路径对社会行动理论给予了极大的推进,并对后来的社会行动理论之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试简要论述舒茨和帕森斯对韦伯社会行动理论的批判以及他们各自从中发展出的不同理论进路。
2、1964年,洛克伍德(D. Lockwood)发表了一篇题为“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的文章,这篇文章虽篇幅不长,却通过社会整合(social integration)和系统整合(system integration)这两个基本概念,揭示了几乎始终贯穿着西方社会学思想发展的一条重要脉络。
请根据你的理解和心得,举例说明经典社会学家是怎样处理类似问题的,当代社会学理论家又从哪些角度延续或发展了这一线索?●方法:(请在3、4题中任选一题作答)3、在对组织成员的调查中,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是,下属是否可以考核上级(变量名f6,0表示不考核,1表示考核)?用于对数概率模型(logit)分析的自变量有受教育年限(c2)、性别(r1,0表示女性,1表示男性)、年龄(age)和是否经历企业转制(k1,0表示没有经历,1表示经历过)。
南开社会学考研·社会学理论部分真题汇总

南开大学社会学理论部分真题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2010简述社会分层造成的社会反应简述韦伯对社会冲突论的影响简述当代中国性别角色变迁简述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简述社会变迁的基本形式简评布劳对社会交换论的贡献2009当代女性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哪些共同议题举例说明社会问题过程的三个阶段简述吉登斯的“双重解释学”思想简述社会交换论的思想来源试析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体系的主要特征简评米尔斯对社会冲突论的贡献2008请举例分析亚文化的正、反功能。
简述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犯罪现象的主要特点。
如何理解贫困问题分析的文化视角和结构视角? 简述霍曼斯社会交换论的基本命题。
简述功能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
简评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观点。
2007如何理解社会分层中的“地位不一致”现象。
简述舆论形成的要素、过程和功能。
简述迪尔凯姆的宗教社会学观点。
什么是社会问题?如何识别社会问题?简述布鲁默提出的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原则。
简述经济行为分析的社会学视角。
2006简述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简述西方学者论“后现代化”的主要观点简述戴维斯和摩尔提出的功能主义社会分层观如何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试述默顿的“中层理论”思想。
简要评述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2005试述性别分层的社会学理论试述文化的构成试述社会运动发展的“资源动员”理论试述现代化的构成要素试述社会学的研究模式简要评价“功能主义”、“冲突论”和“互动论”。
2004试述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简述科层制的优缺点影响社会化的主要社会环境历史上的分层制度都有哪些?简述功能论的基本观点简述标签理论的主要观点2003简要说明学习社会学对个人有哪些作用简述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简述文化的基本功能简述西方社会学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观点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简述符号互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请说明组织的目标体系简述社会控制的基本形式简述“科层制”理论的基本观点2001简述唯实论和唯名论在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不同立场人类婚配模式有哪些共同特点不平等在社会分层结构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文化传播如何影响社会变迁为什么说社会化不足和社会化过度都会妨碍个人成为胜任的社会成员2000宗教的本质与功能是什么分析强制性退休的社会意义简述冲突与调适的相互转换1999权力对分配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用“差序格局”理解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在文化评价中如何灵活运用文化相对论的观点三、论述题2010试从社会学理论发展的角度,比较评述涂尔干、帕森斯和加芬克尔的社会秩序观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看,当前中国应如何进行社会建设2009请从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多元化发展和新综合运动为背景,评析新功能主义对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南开大学人类学考研,2010年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南开大学人类学考研,2010年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2010南开大学社会学理论真题一、名词解释1、小群体2、虚拟社区3、形式社会学4、敏化概念5、哈贝马斯6、《社会研究的新规则》二、简答题1、社会分层的社会反应2、韦伯对冲突社会学的影响3、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4、社会变迁的形式5、当代中国性别角色变迁6、布劳对交换轮的贡献复习时间内容进度准备阶段2016年1月-2016年6月育明教育课程:授课内容:学科框架考试重点复习任务:1.专业课:专业课大概复习二遍。
复习方法:第一遍,在明确重点的基础上,把握参考书的目录和框架。
育明教育咨询师认为,首先掌握每本书的目录和框架,对于建立学科体系有莫大裨益。
尤其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迅速建立学科体系,把握答题的思路和脉络。
在把握参考书的目录的时候,不是死记硬背,这样是没有用的。
作者在写书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的逻辑体系的,否则,岂不是每个章节之间都可以随意调换。
因此,把握了参考书写作的内在逻辑,记忆起来就简单多了。
第二遍,结合重点,把参考书认真研读一遍,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
这一遍主要是帮助进一步理解参考书的脉络,其次,对整个参考书的内容有一个宏观把握和了解。
但是,不要太拘泥于细小的知识点。
2.考研英语考研复习前期,主要是以单词为主,大概背诵两遍。
采取的复习方法是“反复,快速,多次“。
每天大概背诵的单词在150个以上为佳。
3.考研政治此阶段,可以先不去关注政治。
除非政治极差。
2016年7月-8月育明教育课程:1.专业课任务:记忆重要概念和知识框架这个阶段基本安排是在专业课上安排36个课时,代课老授课内容:1.明确专业课具体的考点2.开始记忆师会给你讲解难点,考点,需要你能做好笔记,并且按时完成作业,我们会随时抽查!另外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和参考书的框架,要有一个简单的记忆,这个记忆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
切记死记硬背。
全面关注考研公共课的考试大纲,购买最新的辅导用书,准备暑期复习。
育明考研:2010年南开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育明教育官网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育明教育:2010年南开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小群体
2虚拟社区
3形式社会学
4敏化概念
5哈贝马斯
6《社会研究的新规则》
二、简答题
1社会分层的社会反应
2韦伯对冲突社会学的影响
3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
4社会变迁的形式
5当代中国性别角色变迁
6布劳对交换轮的贡献
三、论述题
1从社会学理论发展的角度,对比评述涂尔干帕森斯加芬克尔社会秩序观2社会结构理论分析我国社会建设。
社科院社会学历年考博真题

2014年博士生社会理论、历史与方法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张旅平:1. “大同”与“小康”(《礼记•礼运》)何蓉:2. 主体间性赵立伟:3. 共同体(Gemeinschaft)与社会(Gesellschaft)[F. Tonnies] 夏传玲:4. 非参数检验李炜:5. 工具变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苏国勋:1. 简评结构功能功能分析的AGIL格式。
何蓉:2. 试述法团主义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杨宜音:3. 简述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
夏传玲:4. 请您从量表的测量属性来谈谈问卷中的量表设计。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苏国勋:1. 试论自然地理位置对一个民族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李炜:2. 什么是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 请论述行动研究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2013年博士生社会理论、历史与方法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张旅平:1. 价值参照(reference to values)何蓉:2. 自我实现预言赵立伟:3. 社会侵蚀(费孝通)夏传玲:4. 事件空间李炜:5. 反事实分析架构(Counterfactual Framework)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苏国勋:1. 简述你对社会学学科所追求的“社会性”的理解。
张旅平:2. 简述福柯的身体社会学思想。
陈婴婴:3. 简述统计显著性检验的逻辑。
李炜:4. 简要比较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在资料分析方面的差异。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苏国勋:1. 结合中国现实谈谈你对现代化理论得失的认识。
夏传玲:2. 试论述在定量分析中假设与理论、数据之间的关系。
2012年博士生社会理论、历史与方法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虚假意识2.规训(M.福柯)3.符号暴力4.分析单位5.条件概率二、简答题(以下三题中任选二题作答,每题15分,共30分)1.在社会学研究中如何体现和处理价值关联和价值中立这一对矛盾?2.简析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博士入学社会学专业课——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考题
1.结构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影响。
2.试论“社会学中国化”或“中国特色社会学”建设中应坚持的原则,路径和注意的问题。
3.试述我国社会学界对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理论成果,并谈谈你对中国目前社会分层的看法。
4.以经济发展与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的关系研究作为主题,设计研究框架(理论模型),设计一个在全国范围内进行5000份问卷调查的抽样方案,并说明其设计原理。
2010年博士入学社会学专业课——法社会学考题
1.如果你认为法社会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那么请你列举出当前中国法制建设中你最为关注的几个学术问题,并解释理由。
2.如果你认为法社会学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则请你谈谈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与传统法学的研究方法相比主要有哪些不同?
3.“清官崇拜”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重要现象,请你谈谈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中国
传统法制的影响。
内容提要
法律是现实社会的调节器,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是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来确认人的不同社会地位的有力杠杆,它来源于现实生活,而且真实地反映现实的要求。
因而透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法律制度,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当时人们关于人、社会、入与人的关系、社会组织以及哲学、宗教等诸多方面的思想与观点。
同时,法律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它以一种最明确的方式,对当时社会成员的言论或行动作出规范与要求,因而也清楚地反映了人类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中对于不同的人所作出的种种具体要求和限制。
因此,从法律制度的发展变迁中,同样可以看到人类自身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历史轨迹。
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国家文明发展历史已经无可争辩地证明,法律制度乃是维系社会、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的工具。
同时,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体现。
目录
第一篇法社会学的概念、框架和方法论
第一章法社会学的概念和框架
第一节法社会学的概念
第二节法律与社会研究的框架
第二章法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法社会学的产生及发展概况
第二节欧洲法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美国法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第四节当代法社会学的新发展
第五节中国法社会学的历史发展法社会学的方法论
第三章法社会学的方法论
第一节法社会学范式
第二节法社会学研究过程
第三节法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二篇行动中的法:法律、自由裁量与交易
第四章法的执行的法律模式和社会学模式
第一节法的执行的法律模式
第二节法的执行的社会学模式
第五章行动中的刑事法律
第一节刑事案件中的自由裁量
第二节刑事案件中的交易
第三节刑事案件的“私了”问题
第六章行动中的合同法
第一节商业中的合同关系与非合同关系——一项美国的实证研究第二节中国白酒行业中的合同关系和非合同关系
第三节新契约论——合同运作的社会环境
第七章行动中的交通事故法
第一节美国交通事故保险理赔的经验研究.
第二节从中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修改看行动中的交通事故法
第八章行动中的离婚法
第一节法律阴影下的交易还是交易阴影下的审判
——美国学者的观点
第二节中国关于离婚损害赔偿和事实婚的法律规定及其实践
第九章行动中的民事调解法
第一节行动中的依法调解原则
第二节行动中的法院调解
第十章解决争端的法律方法与非法律方法的选择
第一节解决争端的不同方式
第二节社会发展与解决争端的方式——日本、美国与中国的经验第三节制约解决争端方式选择的条件——理论模型
第三篇社会对法律作用研究社会分工与法律制度
第十一章社会分工与法律制度
第一节分工对法律类型的影响
第二节对杜尔克姆理论的挑战:调解、警察与辩护人产生的顺序
第三节共生关系及其法律形式
第十二章所有制形式与法律制度
——以色列的基布兹和中国的人民公社
第一节以色列的基布兹
第二节中国的人民公社制度
第十三章社会组织与法律职业
第一节社会组织的结构:科层制及其危机
第二节中国法律工作者职业化及其反思
第三节法治资本主义和关系资本主义
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灾害法
第一节灾害防治与灾害法
第二节现代社会中的灾害与灾害法
第三节我国的灾害法及其完善
第十五章社会变迁与工业事故赔偿法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下属雇员规则(fellows-ervant rule)
第二节下属雇员规则的削弱和工业事故赔偿法的产生
第三节工业事故法与社会理论:对工业事故法变迁的不同理论解释
第四节《社会变迁与工业事故法》对当代中国法律变革的启示
第十六章社会变迁与民事诉讼率研究
第一节作为法社会学问题的民事诉讼率
第二节民事诉讼率的解释理论
第三节当代中国民事诉讼率的实证研究
第十七章形式合理的法律体系与资本主义
第一节马克斯·韦伯论形式合理的法律体系与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关系第二节对韦伯法社会学理论的争论和批判
第四篇法律对社会作用研究
第十八章法律的作用与人的行为方式的改变:美国禁酒令与北京禁放令第一节美国禁酒令
第二节北京禁放令
第三节立法与诉讼
第十九章居民的守法意识
第一节守法意识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居民守法原因论
第三节影响守法行为的因素
第四节农民对法律的支持:实证研究的视角
第二十章法律效果研究
第一节法律效果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法律效果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