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社会学与理解社会学——迪尔凯姆与韦伯社会学方法论之比较
2018年电大西方社会学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资料全【完整版】 (5)

作业一思考题请比较分析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和以韦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社会学在思想来源、研究对象、方法原则等方面有何区别与联系?(形成书面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作业二阶段性测验(第1至10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小题,共20分。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自1838年(D )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韦伯B.斯宾塞C.迪尔凯姆D.孔德2.孔德将(B)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B.秩序与进步C.效率与公平D.个人与社会3.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D )→工业社会。
A.游牧社会B.农业社会C.封建社会D.军事社会4.迪尔凯姆提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C )。
A.社会现象B.社会规律C.社会事实D.社会组织5.齐美尔提出要建立关于社会形式的社会(B )。
A.物理学B.几何学C.心理学D.动力学6.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事实B.社会形式C.社会规律D.社会行动7.帕累托指出,大量的社会行为或社会事件都是(A )的。
A.非逻辑B.合逻辑C.合理性D.合规律性8.帕森斯认为,动机取向的社会行动是行动者以(D )为争取目标的主观要求。
A.价值理想B.社会进步C.道德要求D.直接利益9.默顿认为,某种最初有益于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在后来演化过程中变成了有害于这种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这种功能称之为(B )。
A.隐功能B.功能失调C.反功能D.显功能10.米德提出有意义的意识过程都是在人际沟通或社会交往中展开的,它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 C)。
A.情感沟通B.语言交流C.姿势对话D.意义表达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孔德认为社会发展先后经历了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三个不同的阶段。
2.齐美尔根据服从于多数人、服从于组织、服从于思想原则这三个标准对统治与服从的关系进行了划分。
社会事实和社会学——埃米尔·迪尔凯姆和他的《社会学方法论》(一)

社会事实和社会学——埃米尔·迪尔凯姆和他的《社会学方法论》(一)每个人都是一个星座,都各有自己的天地。
在社会学中,孔德发现了秩序与进步,斯宾塞发现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的相似:韦伯发现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滕尼斯发现了公社与社会的区别,齐美尔发现了交往的形式,帕累托发现了“.剩余物”和“社会精英”。
那么,鼎鼎大名的迪尔凯姆呢?我以为,作为近代社会学之父,迪尔凯姆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迪尔凯姆一生著书颇丰.但使其名垂午史的杰出思想,在理论上,主要体现于《社会分工论》和《自杀论》里;在方法上,则蕴涵于《社会学方法论》中。
这三部书,构成了迪尔凯姆社会学思想大厦的主体,其他一系列著作,不过是他在三部书里主要观点兴犹未尽的进一步发挥。
从迪尔凯姆的思想发展进程看,《社会学方法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他的第一部主要著作《社会分工论》发表于1893年。
主要是讨论社会异化与其他各种因素的因果关系,并进而企图提出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社会类型。
这是他的社会学思想形成期作品,许多社会学基本思想,以全新姿气出现。
但也由于是形成期的早期思想.一些重要观点表达得不够清晰.在解释上遇到不少困难。
他迫切需要有一套自己的独特的方法,以支撑其宏大的理论体系。
于是,飞895年《社会学方法论》问世了。
该书不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有逻辑性结构的社会学特有方法论.支撑迪尔凯姆提出的许多新观点和新概念,把它们联结成一个体系加以深入发挥,而且,借助这套独特的方法.他进行了社会学史上最早的有“社会学意义”的实证研究,’《自杀论》就是最杰出的一例。
如果从社会学学科发展来看,该书确定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独特的病究方法。
所以,《社会学方法论》也是社会学在挤入科学之林之努力过程中最有贡献的作品之一。
全书由前言和七章组成。
从内容上区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什么是社会现象,如何观察社会现象,在观察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注意的细节。
第二部分,论述了制定社会分类的准则,以及如何对社会现象作出解释。
迪尔凯姆与马克思韦伯社会方法论的比较

迪尔凯姆与马克思韦伯社会方法论的比较摘要:迪尔凯姆与韦伯在西方社会学思想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两位思想家从各自不同角度出发建构了迥然不同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形成了社会学中的整体主义的、实证的传统和个体主义的、人文的传统的对立。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和自然一样有其运行的特殊规律,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试验和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和解释现象;并依据此,迪尔凯姆提出了以“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和研究基点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体系。
韦伯则从社会唯名论的角度认为个体是社会的真实存在,社会只是个体集合在一起的“名称”。
并依据此将“社会行动”作为其“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基点,韦伯社会学的任务便在于解释性的理解社会行动并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因果性的说明。
关键词:社会学方法论社会事实社会行动迪尔凯姆与韦伯是古典社会学阶段两大方法论———实证社会学与理解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哲学观、对社会本质的认识、核心概念以及解释策略等方面各辟溪径,对后世的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它主要探讨的是有关社会学学科体系及基本假设的一般原理问题,包括研究的立场、方位、视角、基本观点以及解释社会现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逻辑程序等。
从社会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它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
孔德最早提出“社会学”的概念也是将其划入哲学领域,进而对社会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讨论,并提出了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后为社会学的集大成者迪尔凯姆所继承,并发扬光大;但它却与社会学古典理论奠基者之一的韦伯的社会学思想完全不同,并因此分别开创社会学研究两大不同的方向领域。
就它们的社会根源则是来自于欧洲中世纪经验哲学正统流派的唯实论和非正统的唯名论。
唯实论则与维名论的观点相反。
这种以唯实论和维名论的思想来看社会便产生了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名论者认为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并确认只有个人行为和细节才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而社会唯实论者则认为社会是一个有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西方社会学形考作业

作业一思考题请比较分析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和以韦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社会学在思想来源、研究对象、方法原则等方面有何区别与联系?(形成书面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传统社会学实证主义方法论由孔德开创,迪尔凯姆发展完善。
科学哲学的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维也纳学派,在20世纪前期占主导地位。
20世纪后期,波普尔证伪理论、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科学革命论”和“范式理论”。
将后实证主义引入社会学的代表人物:布东、亚历山大、瑞译。
其主要观点包括:A.承认理论的历史性、发展性、相对性。
B.社会科学研究中种种方法都有合理性和局限性,承认方法的多元性。
研究方法因具体课题而定。
C.理论多元性:视角、形式、观点的多元性。
80年代以后,后实证主义逐渐在西方社会学方法论中占据主流位置。
其特点是:承认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本质区别、承认社会理论的历史性、相对性。
但又坚持实证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1.坚持科学主义的知识观,即将人类知识区分为思辨哲学(形而上学)、经验科学、常识(事实描述)三种类型。
2.坚持实证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新韦伯主义(新人文主义)为80年代后期兴起的欧洲社会学理论方法论新趋向。
传统人文主义(反实证主义)是以韦伯、舒茨等人为代表的。
新人文主义受当代哲学的解构主义、话语分析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但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学派。
他们的共同点是反对实证主义的“本质”观和“深层结构”观。
他们分别强调:1.社会的生成性。
Elias 认为社会不是一个静态的实体,而是不断形成、不断变动的形态(figuration)。
社会研究应注重过程分析。
2. 实践理性。
布迪厄认为人们的社会行动不是依据理论家所概括的普遍理性,而是依据具体场景中的实践理性。
实践=[(惯习) (资本)]+场域3.日常生活的运作和整合。
洛克伍德区分了系统整合与社会整合。
社会整合指日常生活中的秩序和关系的形成。
福柯(Foucault)分析了日常生活中的权力运作。
迪尔凯姆与马克斯韦伯思想比较

迪尔凯姆与韦伯的思想比较学生姓名:吴金丹学号:20084053021专业:社会工作中国·大庆2011年11月12日迪尔凯姆与韦伯的思想比较摘要:迪尔凯姆与韦伯是古典社会学阶段两大方法论,实证社会学与理解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两位几乎同时代的思想家从各自不同角度出发建构了迥然不同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形成了社会学中的整体主义的、实证的传统和个体主义的、人文的传统的对立。
他们在哲学观、对社会本质的认识、核心概念以及解释策略等方面各辟溪径、对后世的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就两位社会学家的思想做一下浅显的分析与比较。
关键词:社会学方法论宗教社会学一、二者主要思想对比法国社会学家E·迪尔凯姆继承和发展了孔德的实证主义思想, 以其全面客观的分析方法成为实证研究社会的典范, 他明确地将社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事实”的科学, 使社会学获得独立学科的地位。
指出社会事实具有客观性、强制性和普遍性, 研究社会的具体方法是通过观察、统计和比较, 从各类社会事实的相互作用中, 揭示决定某一社会事实的主要原因。
迪尔凯姆的理论被称为“社会学主义”。
而德国社会学家M ·韦伯则受狄尔泰等唯心主义哲学传统的影响, 认为社会科学的性质及对象与自然科学有本质的不同, 无法采用自然科学的“规范方法”加以研究, 而只能用人文科学的方法加以阐释。
因此他将社会学归结为一门“社会行动”的科学, 认为社会最基本的分析单位是社会行动。
社会学就是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并据此通过社会行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对社会行动作因果解释”的科学。
韦伯基于社会唯名论的立场始终认为个人才是社会行动的真正主体, 只有通过把握人的行动动机才能“理解”社会现象的“主观意义”。
二、社会学方法论的比较(一)研究对象:社会事实与社会行动1、迪尔凯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社会的”事实 ,指的是它以社会整体为基础 ,存在于社会整体之中 ,不仅不以个人的事实为基础 ,不以个人的事实为转移 ,而且具有个人事实所不具有的特殊性质。
迪尔凯姆与韦伯:社会学方法论比较

迪 尔 凯姆 与 韦伯 : 社 会 学 方 法论 比较
王 自洁 , 王 代 芬
(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 陕西 西安
摘
7 1 0 0 6 2 )
要: 作 为实证社会 学与理 解社会 学的代 表人 物 , 迪 尔凯姆 与韦伯 的社会 学方法论开启 了社会 学学科 的独
特思维 , 通过对二者 方法论 的理论基础 、 社会 学研 究对 象的界定 、 观察对象的方式和解释对 象的策略等 的对比 , 旨 在梳理和构建迪 尔凯姆与 韦伯社会 学方 法论 的脉络 与框 架 , 以期为读者 了解二者方 法论搭建脚手 架。 关键词 : 埃米尔 ・ 迪 尔凯姆 ; 马克斯 ・韦伯 ; 社会学方法论
社会学中的非凡地位——早期实证主义 的集大成者。总 立场, 只有这样, “ 方能揭示 出经验现实的本质特征和它存
之, 在迪尔凯姆眼中, “ 社会学如欲发展成为一个合乎科学 在的真正意义”; | 6 l I 但他并不像李尔凯特那样抗拒狄尔
作者简介 : 王 自洁 , 硕士 ,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 院。研究方 向: 教育社会学 , 教育学原理 。
中图分类号 : C O 文 献标 识码 : A
社会学方法论是探索和验证社会学研究中的方法的理 论, 主要涉及有关社会学学科体系及基本假设的一般原理
的学术, 必须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 3 ] 3 7 然而, 在另外一个国度( 德国) 存在与实证主义相对的
问题。 … 一 拍 也就是说 , 社会学方法论是社会学何以可能 人文主义观点, 而马克斯 ・ 韦伯( M a x We b e r , 1 8 6 4—1 9 2 0 )
的依托, 而社会学方法论滥觞于社会学古典理论的三大奠 正是这欧洲中世纪非正统派“ 唯名论” ( 持有社会只是单纯 基人之二的迪尔凯姆与韦伯对于社会学方法论 的自觉思
整体的社会事实与个体的社会行动关于与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逻辑基点比较

整体的社会事实与个体的社会行动关于与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逻辑基点比较一、概述在社会学的广阔领域中,埃米尔迪尔凯姆(mile Durkheim)与马克斯韦伯(Max Weber)这两位杰出的社会学家各自提出了深刻而独特的方法论观点。
迪尔凯姆的“整体的社会事实”理论与韦伯的“个体的社会行动”理论,虽然在表面上看似相悖,但实际上都对社会学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两种方法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比较它们的异同,以期对现代社会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迪尔凯姆强调,社会事实并非简单的个体行为的总和,而是独立于个体意识之外,对个体行为具有制约和决定作用的客观力量。
他将社会事实视为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认为只有通过对社会事实的整体性分析,才能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而韦伯则认为,社会行动是个体在主观意义和客观环境相互作用下做出的选择。
他强调,个体的社会行动不仅受到外部社会结构的制约,还受到内部价值观念的引导。
这两种观点的差异在于,迪尔凯姆更强调社会结构的决定性作用,而韦伯则更重视个体行动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实际上在社会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迪尔凯姆的观点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而韦伯的观点则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取向。
通过比较这两种方法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学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可以为现代社会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本文将从概述迪尔凯姆和韦伯的基本观点出发,深入探讨这两种方法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期为社会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 简要介绍马克思和韦伯在社会学领域的地位与影响。
在社会学领域,马克思和韦伯均享有崇高的地位,他们的思想对于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马克思被誉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理论对现代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提出的阶级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和经济分析等思想,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框架。
西方社会学形考作业

作业一思考题请比较分析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和以韦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社会学在思想来源、研究对象、方法原则等方面有何区别与联系?(形成书面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作业二阶段性测验(第1至10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小题,共20分。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自1838年(D )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韦伯B.斯宾塞C.迪尔凯姆D.孔德2.孔德将(B)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B.秩序与进步C.效率与公平D.个人与社会3.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D )→工业社会。
A.游牧社会B.农业社会C.封建社会D.军事社会4.迪尔凯姆提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C )。
A.社会现象B.社会规律C.社会事实D.社会组织5.齐美尔提出要建立关于社会形式的社会(B )。
A.物理学B.几何学C.心理学D.动力学6.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事实B.社会形式C.社会规律D.社会行动7.帕累托指出,大量的社会行为或社会事件都是(A )的。
A.非逻辑B.合逻辑C.合理性D.合规律性8.帕森斯认为,动机取向的社会行动是行动者以(D )为争取目标的主观要求。
A.价值理想B.社会进步C.道德要求D.直接利益9.默顿认为,某种最初有益于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在后来演化过程中变成了有害于这种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这种功能称之为(B )。
A.隐功能B.功能失调C.反功能D.显功能10.米德提出有意义的意识过程都是在人际沟通或社会交往中展开的,它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 C)。
A.情感沟通B.语言交流C.姿势对话D.意义表达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孔德认为社会发展先后经历了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三个不同的阶段。
2.齐美尔根据服从于多数人、服从于组织、服从于思想原则这三个标准对统治与服从的关系进行了划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伯认为,研究个人的社会行动应当同研究自然事物的方式有根本 区别。以实验和统计分析等为手段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不适用于社会学 研究, 研究社会行动的方法是理解, 具体地说就是通过体验和同情来把握 社会行动的意义。体验侧重的是感受经历和经验;同情强调的是把对方 当作自己一样的主体去思考与评价,其鲜明特点是情感在思维对象和思 维过程中的投入。因此, 研究者就需要进行角色转换, 设身处地地对研究 对象进行 “移情式” 的理解, 探讨他人的 “社会行动” 的主观动机, 从而对于 “社会事实” 作出合理的解释。 三、 思维方式: 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 (一) 迪尔凯姆社会学思维方式: 整体主义 迪尔凯姆坚持 “社会唯实论” 。他认为社会是第一性, 个人是第二性, 社会不能简单的化约为一个个单独的个体。任何社会现象的产生原因都 是另一个社会现象, 而不是一种个人心理现象。 ” 社会不是个人的简单集 合, 任何还原论的方式都不能提供对社会及其现象的理解, 对个人的研究 只有在对于整体社会研究具有意义时, 才是必要的。 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试图以自然科学为蓝本构建社会学的知识体系, 认为实证精神具有的客观主义的原则能够确保社会学的科学性质,认为 知识的可靠性取决于研究的经验基础及研究使用的方法。 (二) 韦伯社会学思维方式: 个体主义 韦伯坚持 “社会唯名论” 。他认为社会不具有实在性, 只是一个名称 而已, 并且可以化约为单独的个人层面去研究。他指出, 并不是所有的个 人行为都是社会行为,只有行为者赋予其主观意义的个人行为才是社会 行为,才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社会过程可以被还原为个人间的交往行 动, 从而得到解释, 因而社会学研究应当是个人层面的, 研究人们之间的 交往行为是解释社会现象的根本途径。 韦伯的人本主义认为社会现象由人类行动构成,社会学要以人的行 为作为研究对象,对行为的意义作出解释性理解才能揭示社会过程的因 果性。人的行动受自由意志的支配的主体其动机、意图等只有通过理解 方法才能把握。 两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反映了社会学理论 中整体主义、 实证主义和个体主义、 人文主义的对立。造成几乎同时代两 位大师理论如此迥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各自的思维方式不同,社会学家思 维方式是推动西方社会学思想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学思想史发展表 面上是不同社会思想家及其思想的相互更替,而深层上却是社会学思想 家思维方式的不断变革,这种思维方式的变革过程也就构成了西方社会 学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中图分类号: C919
பைடு நூலகம்
文献标识号: A
一、 研究对象: 社会事实与社会行动 (一) 迪尔凯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事实 迪尔凯姆的目标是将社会学真正从哲学桎梏中解放出来,建立一门 完全独立的学科。为此, 他在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一书中规定了社会学 研究对象和方法, 他认为社会学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构成了社 会。迪尔凯姆将社会事实定义为: 外在于个人意识, 并对个人的意识产生 强制约束力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社会事实以社会存在为 基础, 存在于社会整体之中, 不仅不能以个人的事实为基础, 不以个人的 事实为转移, 而且具有个人事实所不具有的性质。 他指出: 这些社会事实 “既超越我们之上, 又存在于我们之中” 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具有 “外在性” 与 “强制性” 特征。所谓外在性是 指社会现象存在于人们的身体之外,独立于个人存在。所谓强制性就是 社会事实对个人的制约作用,任何能对个人产生外部强制作用的行为方 式, 不论这些方式确定与否都是社会事实。 (二) 韦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行动 韦伯社会学研究对象显然不同于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韦伯指出: “社会学是一门试图深入理解社会行动以便对其过程及影响作出因果解 释的科学。 ” 韦伯将社会行为规定为社会学研究对象。 社会行为是 “社会的行为” , 是指行为者将其他人的行动考虑在内并在进行过程中以此作为定向目标。 韦伯社会行为具有主观性特点。社会行动本质在于其精神内涵即它的意 向性。 正如韦伯所说: 这种 “社会行动” “总是作为一个或若干个人的举止” “而且只有当行动者用一种主观的意向与它联系的时候” 才能存在。 国家、 团体、 封建主义这些超越个人行动的社会现象, 实质上也是个人行动联系 起来构成的, 它们的性质只能由个体行动所决定, 要想理解这些社会现象, 只能将它们还原为个人行为, 或者说从个人行动出发, 在对个人主观意识 的透析中才能真正把握它们的真实意义。 二、 研究方法: 实证方法与理解方法 (一) 迪尔凯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方法 迪尔凯姆实证主义社会学以客观性的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认为社 会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一样都是受客观必然 性支配,这就决定了其研究方法必然采用自然科学中研究自然现象的实 证的方法, 通过观察、 实验、 比较、 检验等方法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及事物 之间的联系。 迪尔凯姆提出了解释社会事实的两个基本的方法论原则。第一个原 则是社会事实只能根据别的社会事实来解释,其实质强调了研究社会事 实要坚持客观性和普遍性,不能将社会现象还原为个体行为或个人心理 层面。 第二条原则是: 社会事实的功能与它的起源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问题。 (二) 韦伯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理解方法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以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认为自然科学中行之有 效的方法是难以适用社会科学研究的特殊性,无法解释具有主观意义的 人的行为背后所隐藏的价值和意义。这就决定了其研究方法不能以社会 为出发点而是以个人为起点, 必然采用类似于解释学的理解的方法。
2007.07
理论新探
实证社会学与理解社会学
——迪尔凯姆与韦伯社会学方法论之比较
□ 张 凯 郭远远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
摘 要 迪尔凯姆与韦伯在西方社会学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是任何一个研究社会学的人所熟知的。两位几乎同时代 的思想家从各自不同角度出发建构了迥然不同的社会学理论体系, 形成了社会学中的整体主义的、 实证的传统和个体主义 的、 人文的传统的对立。 关键词 实证社会学 理解社会学 社会学方法论 比较 文章编号: 1009-0592 (2007) -7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