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配套题库-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圣才出品】
《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五章 韦伯的社会学理论PPT

2021/8/28
5
价值中立观
• 韦伯认为社会学和自然科学一样属于经验 科学的范畴,因而必须坚持价值中立 (value-free)的原则。
• “一门经验科学不能告诉他人他应该做什 么,而只能告诉人们他能够做什么,以及 在特定的情况下,他希望去做什么” 。人 们并不能从事实判断逻辑地推出价值判断。 因此社会学作为一门经验科学,应致力于 事实判断,尽力排除价值判断。
• ——,1998,《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1999,《社会科学方法论》,杨富斌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 ——, 2021/8/28 2000,《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胡景北译27,
补充参考书目
•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通史》,姚曾廙译,韦森校订,上
逃逸的“铁笼”(iron cage)。
2021/8/28
20
社会分层的标准
• 财富(property)。经济标准 class
• 权力(power)。政治标准 party
• 声望(prestige)。社会标准 status
• 在任何社会中,利、权、名对人们来说都是稀缺 资源,人们总要在各个活动领域千方百计地逐利、 争权、求名,由此形成三位一体的社会分层结构。 韦伯认为,上述三个分层标准具有相对独立性, 它们指向社会分层的三个重要的维度。按三种标 准对同一人群进行划分,所得结果并不一定吻合。 在强调三个分层标准的独立性的同时,韦伯又.指 出分层中轴原理。
2021/8/28
12
理性化过程
• 理性的含义:理性在英语中有两个相应的词: reason和rationality,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 者基本上是一个哲学概念,并贯穿于整部西方思 想史之中,主要指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和过程; 后者则是韦伯及其他的一些社会科学家通常使用 的理性概念,主要指在社会行动以及社会形成物 当中,行动者所赋予的明确、理智而又系统一贯 的主观意向。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社会学是对社会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学科,它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学一词最早源于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938年写成的《实证哲学教程》提出的,他的意图是建立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过去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孔德将实证哲学分为五种基础学科,即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物理学,社会物理学即研究社会的学问。
社会动力学是在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速度、方向和规律的学说。
●孔德: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实证主义的创始人。
孔德按物理学的分类方法,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
社会静力学就是从静止的状态去研究社会,是研究一般的社会关系、秩序、结构及其性质的学说。
简而言之,社会静力学是关于人类社会自然秩序的一般理论的预备性考察。
他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具体说是反对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动力学是在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速度、方向和规律的学说。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
广义而言,任何种类的哲学体系,只要囿于经验材料、拒绝排斥先验或形而上学的思辨,都为实证主义。
狭义而言,实证主义则指法国哲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的哲学。
●社会学三大奠基人:迪尔凯姆,韦伯,马克思。
❖迪尔凯姆(1858~1917)Durkheim,mile 法国社会学家。
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论及其一系列社会学理论概念,充实了由A.孔德开启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构想,使社会学方法论具有实质性的内容。
他运用统计方法对自杀现象的研究,用人类学资料对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宗教研究,是社会学理论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范例,从而结束了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长期脱节的状况,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著有《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等。
❖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事实论、社会方法论、社会团结论。
社会学:社会思想史题库考点(题库版)

社会学:社会思想史题库考点(题库版)1、问答题论述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正确答案:韦伯既反对实证主义又反对历史学派,他力图把历史学个别化方法与社会学类型化方法结合起来,把意义的理解和因果的说明结合起来。
(1)研究对象:社(江南博哥)会行动,社会行动是指行动的个人赋予其行为与主观意义,行为者考虑到他人的行为,并且在其行动过程中也是以他人的行为为目标的行动,韦伯定义的主要支点,社会行动的意向性,其社会分析的中心放在个体行动者及行动的主观动机和意义的联系上,目的合理的行动、价值的行动、情绪或概念的行动、传统的行动。
(2)价值相关与价值中立,价值相关仅意味着研究者需从价值的维度来选取主题,在科学研究中,研究者必须保持价值中立,即研究这一旦选定题材,就决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到研究方式和对经验材料的解释中去。
(3)解释性的理解与因果性的说明,社会学是一门通过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以获得对这一行动过程和结果的因果性解释的科学,解释性的理解代表了对人的行为的较高层次的认识,他并非是以揭示行为本身的意义为目的,而是旨在获得有关指导行动者的动机的认识,与传统的因果观不同,韦伯用或然性、可能性、机遇、概念来表达因果关系。
首先,因果关系不是整体决定整体或部分决定整体的关系,二是部分对部分的关系,其次组成历史总体和社会总体的因果及其众多,要找到其全部确定的因果关系是不可能的,最后,已过关系不是线性决定而是双向的、反馈的与多重的关系。
(4)理想类型,理想类型是韦伯认识论的中心的、关键的概念,理想类型的概念首先是一种思维的建构,但绝非随心所欲的虚构,有两种不同的理想类型,一种是历史形态的理想类型,一种是历史实在中抽象组成部分的理想类型。
2、问答题简述韩非的社会控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正确答案:①韩非只认为外在控制有效,根本否认内在控制的作用,在外在控制中,他只重视严刑峻法,认为最奏效的社会控制方法就是法和威,而仁、爱只能带来祸乱。
社会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社会学概论1填空题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_30-40_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_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_综合性_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_描述功能_、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8、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_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_初级群体_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_婚姻_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_社会成员_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_农村_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_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三、辨析题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
第12页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
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
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
西方社会学各章重点复习题与答案

各章重点复习题第一章导论单选题:1.自1838年( )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韦伯 B.斯宾塞 C.迪尔凯姆D.孔德2.1838年孔德提出()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社会形式B.工具理性C.有机团结D.社会学第二章孔德的社会实证论单选题:1.孔德将()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 B.秩序与进步 C.效率与公平 D.个人与社会多选题:1.孔德强调了社会学研究的()原则。
A.客观性 B.自主性 C.能动性 D.相对性2.孔德认为社会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A.原始阶段 B.神学阶段 C.形而上学阶段 D.实证阶段名词解释:1.社会秩序(孔德)在孔德那里,社会秩序是社会成员或社会组织间稳定的有序联系,并且是一种如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的社会联系。
2.实证阶段(孔德)孔德认为,实证阶段是超越了神学和形而上学虚幻性和绝对性的阶段,是以实证科学为知识基础,直接面向经验事实的阶段。
第三章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单选题:1.从客观的个人主义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
A.社会主义 B.自然主义 C.主观主义 D.唯物主义2.从客观的()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自然主义。
A.社会主义B.个人主义C.集体主义D.唯物主义3.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工业社会。
A.游牧社会 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D.军事社会多选题:1.斯宾塞站在()立场阐述了他的社会有机体理论。
A.自然主义 B.个人主义 C.集体主义 D.人文主义2. 斯宾塞认为,社会有机体包含着生物有机体一样的系统,包括:( )等系统。
A. 循环系统B.骨骼系统C.神经系统D.营养系统第四章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论单选题:1.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现象 B.社会规律 C.社会组织 D.社会事实多选题:1.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事实的主要特点是:()A.不可还原性 B.对个体的制约性 C.主体能动性 D.社会普遍性2.迪尔凯姆指出,解释社会事实基本原则是()。
国外社会学理论第五章马克斯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对后世的影响:马克斯韦伯的理论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 借鉴,但也提醒我们要注意社会学的价值判断和伦理考量。
启示:我们应该在研究社会学时,既要注重实证研究,也要注重价 值判断和伦理考量,以实现社会学的全面发展。
马克斯韦伯和帕森斯的理论背景: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社会学家,帕 森斯是美国社会学家,他们的理 论背景有所不同。
研究方法:马克斯韦伯采用历史 分析法,而帕森斯则采用结构功 能分析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理论观点:马克斯韦伯强调社会 行动的理性和目的性,而帕森斯 则强调社会行动的结构和功能。
学术贡献:马克 斯韦伯是现代社 会学的奠基人之 一,他的理论对 现代社会学、政 治学、经济学等 领域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学术影响:他的 学术思想被广泛 传播和应用,对 后世学者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创立了理解社会学的理论框架 提出了“理想类型”的概念,对后世的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强调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对后世的社会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提出了“价值中立”的原则,对后世的社会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克斯韦伯与马克思在历史唯 物主义方面的比较
添加项标题
研究方法:马克斯韦伯注重个体行动,涂尔干注重社会结构
添加项标题
研究领域:马克斯韦伯关注政治、经济、宗教等领域,涂尔干关 注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
添加项标题
研究观点:马克斯韦伯强调个体自由和责任,涂尔干强调社会规 范和集体意识
添加项标题
研究影响:马克斯韦伯对现代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产生深远影 响,涂尔干对现代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社会学(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整体出发,研究社会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以揭示社会的形成、发展过程及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2)社会学是一门从社会结构的视角出发,来研究社会行动、社会生活和社会变化的学科.(3)课本P2:作为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
社会行动(韦伯) 社会行动是指人的公开或内心的活动,是一种主观思想同别人的行为想联系并在行动过程中,依赖别人行为的活动.社会行动是有意义的,且意义是可以理解的。
P24马克思韦伯将社会行动分为A目标合理的行动,即能够达到目标,取得成效的行动。
B价值合理的行动,即按照自己信奉的价值所进行的行动,不管有无成效C激情的行动,即由于现实的感情冲动和感情状态而引起的行动D传统的行动,即按照习惯而进行的活动。
3。
社会事实(迪尔凯姆)课本P23:他认为社会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同时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即在社会层次上发生的种种现象,这些事实构成了社会。
因此,迪尔凯姆主张在社会整体层次上进行实证性研究。
笔记:迪尔凯姆为社会学确立了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充实了孔德开启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构想,使社会学方法论具有实证性的内容.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
为社会学确定了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
(1)物质社会事实如劳动分工与法律,有形固定的东西;(2)非物质社会事实如社会风气、思潮、意识等,是思想观念的东西;(3)特点:客观性、强制性、普遍性。
二.概论辨析1.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孔德)课本P22:孔德的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部分,前者注重研究社会体系存在的条件和作用的规律,他认为社会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协调的关系,是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系统的运行就会发生障碍,造成社会病态,引起社会混乱与变革。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配套题库-社会学概论-第五章 社会互动【圣才出品】

第一篇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 社会互动一、名词解释1.社会互动(宁夏大学2018年研;吉林大学2017年研;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答:社会互动又称社会交往活动或社会交互作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2.戏剧论(戈夫曼)答:戈夫曼的戏剧论是社会互动理论中的一种观点,他采用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来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他指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生活就是在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
他的理论主要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创造在别人心中的印象,所以又称为“印象管理理论”或“印象整饰理论”。
戏剧论认为,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
3.标签理论(华中农业大学2018、2015年研;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研)答:标签理论,又称标志理论或标定理论,是一种从符号互动论角度探讨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社会问题或越轨行为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即某种社会现象之所以成为问题就是因为社会给它贴上了这样的标签。
在研究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时,这些问题或行为本身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社会如何评价和对待它们。
那些凭借权力占据了统治地位的集团可以通过贴标签、宣布被统治者为“有越轨行为者”,来歧视、控制和镇压被统治者。
因此,这种贴标签通常是不公正的。
4.合作答:合作是指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人们之所以需要合作,是因为仅靠某一方的单独行动往往无法实现这种利益或目标。
从广义上说,人们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必须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没有合作就没有群体或社会可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 西方社会学理论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行动
答:社会行动是行动者以他主观所认为的意义而与他人的行为相关,即以过去的、现在的或将来所期待的他人的行为为取向。
作为社会行动,需要具备以下条件:①行动者个人赋予其行动以意义,即行动者个人采取行动的动机;②行动者所采取的行动包含着以他人的行为为目标,即行动者主观意识到与他人的联系。
只有具备这样两个条件时,个人的行动才可以称为社会行动。
韦伯将社会行动分为目的合理的行动、价值合理的行动、情感的或情绪的行动以及传统的行动四种类型。
2.方法论个体主义
答:方法论的个体主义又称个人主义方法论,是一种哲学的研究方法,这一观点将社会的发展看作是许多个人的聚集(整体上是个人主义的一种形式),以此解读和研究许多学科。
个体主义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原则,最早由韦伯提出,经过哲学家波普的论证,再由经济学家哈耶克精辟地论述,现已成为社会科学中影响广泛的方法论原则。
3.解释性理解
答:解释性理解是由韦伯提出的,是指根据动机来把握行动者赋予行动的意义,是对动机的理性理解。
它把社会行动置于可理解的和更加内在的意义背景之中,理解是解释的前提,理解是能被解释的。
如果说直接观察理解仅仅知道社会行动“是什么”或“干什么”,
那么解释性理解就是要寻求社会行动的“为什么”。
4.价值无涉
答:价值无涉又称价值中立,是由韦伯提出来的,科学研究等工作不使用价值判断,只采用逻辑判断,即客观地说明“事实是什么”,“事物是如何变化的”。
价值中立原则有两个含义:①一旦社会科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选定了研究课题,他就必须停止使用自己的或他人的价值观念,遵从他所发现的资料的指引。
无论研究的结果对他有利或是不利,他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资料。
也就是说,他必须严格地以客观和中立的态度来从事研究,目的是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②要区分“事实领域”和“价值领域”。
科学家可以估量行为的可能后果,但不能做出价值判断。
5.法理型统治
答:韦伯将建立在遵守正式制定的法律基础上的统治称为法理型统治,其基础是一套内部逻辑一致的法律规则以及得到法律授权的行政管理人员所发布的命令。
韦伯将法理型统治视为行政管理的现代形式。
他分析了法理型统治类型所具有的一般特征:①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要持续地受到规则的约束;②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是在一定的权限内进行的,出现了“机构”这种按章办事的运作单位;③法理型统治具有固定的职务等级;④法理型统治有明确的议事规则;⑤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管理班子同行政管理资源和生产资源完全分开;⑥在理想的法理型统治下,不存在任职人员对职务的任何意义上的私人占有;⑦法理型统治拥有行政管理档案制度。
法理型统治可以具有极为不同的形式,而现代资本主义借助于科层制所进行的统治是最纯粹的法理型统治类型。
6.统治
答:统治是指在所属人员那里找到服从某一具体命令的机会,着重表现互动双方中的一种“机会”的重合,即作为统治一方的统治心理与作为服从一方的服从心理的一种会合。
7.纪律
答:纪律,是指在所属的多数人员中找到由于训练有素而自觉地、机械地、公式化地服从某一命令的机会。
强调群体中统治关系的固定化、制度化和无障碍地得以贯彻实施的现象。
8.资本主义精神(赣南师范大学2018年研)
答:资本主义精神,是指个人把努力增加自己的资本并以此为目的的活动视为一种尽责尽职的行动,把赚钱本身当作一种目的,当作一种职业责任,被看做是一种美德和能力的表现。
资本主义精神概念的核心思想是“职业责任”,即个人有增加自己的资本的责任,而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把努力增加自己的资本并以此为目的的活动视为一种尽责尽职的行动。
新教伦理中路德的“天职”观念客观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9.理想类型(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理想类型是研究者为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一种概念工具,是韦伯社会学建立因果性、规律性认识的概念工具。
理想类型并不是指道德理想,也不是指平均状态。
理想类型包含着强调典型行动过程的意思。
理想类型的特点表现为:①作为理智上的概念工具,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②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它又突出了经验事实中带有共
性或规律性的特点。
理想类型的建立,对社会学认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0.传统型统治
答:传统型统治是指那种统治的维持是靠从古到今沿袭下来的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的统治类型。
韦伯勾画了传统统治形式的一般特征。
他指出,这是一种宗法制统治形式。
在这里,统治者或主人是由传统的世袭制度决定的,统治者具有终身的权力,并将这种权力不断地传给自己的后裔。
这种统治具有很强的个人性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是一种主子与奴仆的关系。
它所代表的是一种保守力量,它主张永远维持先王或上帝的神圣秩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有任何改变。
11.个人魅力型统治
答:个人魅力型统治是指建立在对具有出色感召力的领袖人物的拥戴和信仰基础上的统治类型。
韦伯认为,这必须包含两方面因素:①作为社会精英的领袖人物本身在人格力量或个人才能上具有非凡的、超人的特征,使他不同凡响,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能成为个人魅力型人物;②领袖人物的追随者们也有拥戴和服从这种领袖人物的需要,这种心理需要使他们表现出对领袖人物的狂热崇拜和盲目服从。
个人魅力型统治或权威往往伴随着社会革命运动而出现。
这种权威的性质一般是打破传统、破坏现存的秩序。
12.科层制(华东理工大学2020年研;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研;山东大学2016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研;中山大学2015年研)答: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是其中一种最典型、最纯粹的表现形式。
科层制的特点包括:①人格上是自由的,服从、履行实际公务职责;②组成牢固的
有退休保障金,薪金的多少按等级职位、责任大小以及“身份尊卑”的原则分档划开;⑥把自己的工作视为唯一的或主要的职业;⑦根据工龄长短、成绩大小或同时依据这两方面的条件决定一个人的晋升;⑧管理者并不具有任何特权,他们也不占有生产资料;⑨服从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和监督。
二、简答题
1.韦伯整个社会学理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他是如何围绕这一中心问题阐述其理论观点的?
答:(1)韦伯整个社会学理论的中心问题是关于社会学方法论的思想——“理解地解释”,也就是理解社会学,即西方文化特有的和独具的合理主义。
(2)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
韦伯认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科学,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
据此,通过社会行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对社会行动作出因果解释。
由此可以看出,韦伯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集中到人的社会行动上面,并把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的理解”视为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②以理解为方法,以社会学方法论的理想类型作为概念工具。
理想类型是研究者为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一种概念工具,是韦伯社会学建立因果性、规律性认识的概念工具。
理想类型的特点表现为:
a.作为理智上的概念工具,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
b.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它又突出了经验事实中带有共性或规律性的特点。
理想
③韦伯从理想类型的思想出发,对社会行动作了区分。
他将社会行动分为以下四种:
a.目的合理的行动,把对外界对象以及他人行为的期待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并以最为有效的途径达到目的和取得成效的行动;
b.价值合理的行动,对纯粹自身行为本身的绝对价值所持的自觉信仰,无论这种价值表现在伦理上、美学上、宗教上还是表现在其他方面。
这种行动的特点是它并不考虑现实的成效;
c.情感的或情绪的行动,指由于现实的感情冲动和感情状态引起的行动;
d.传统的行动,是通过约定俗成的习惯进行的行动。
2.简述韦伯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特征。
相关试题:请简述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
(吉林大学2017年研)
答:社会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它主要探讨的是有关社会学学科体系及基本假设的一般原理问题,包括研究的立场、方位、视角、基本观点以及解释社会现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逻辑程序等。
韦伯的社会学被称作“理解的社会学”,他将人的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认为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对社会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韦伯的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1)从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来看,理解社会学具有主观偏向性
韦伯认为社会行动是社会学真正的研究对象,而人们的社会行动都是有主观意向和动机的,这与自然科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社会学研究首先要设法理解人们的社会行动。
(2)因果多元论
韦伯的思想脉络是社会是由行动者组成的系统,行动者的社会行动是有意义的,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