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城市的起源.doc
城市起源(二)

城市起源(二)城,所以盛民也。
这只是城市的一半特征。
城市的另一半特征是交易的存在。
市,买卖之所也。
接着上一篇的话题,在人类农业革命过程中,逐渐出现了种植、驯养、容器、水库、房屋等等“储存”形式。
待村庄出现以后,城市似乎就不远了。
城市出现的另一个特征是交易的存在,而货物交易的最基本的前提,是运输技术的进步。
城市需要从外面运来很多的货物(早期主要是粮食),不但要求静态的储存,还要求动态的运输。
对于早期人类而言,这无疑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依靠原始的肩抗手提,人类能够运输的食物的数量和里程是非常有限的。
考虑到运输者本身的食用,有效的运输数量和里程就更少。
比如说,一个人肩背手提,一天大概能够把30公斤的食物运送35公里。
考虑到回程的话,一个人的运送距离只有17公里。
倘若运送距离达到15天的往返路程,或者250公里,这个人就要把30公斤的食物完全吃掉了,运输就完全失去了意义。
动物的驯化,对于运输无疑是有帮助的。
早在新石器时代以前,人类就开始驯化动物,不仅包括家禽,还包括大型的牲畜。
据考,狗是人类最古老的朋友,大约在14000年前就已经驯化,猪、鸡、鸭、鹅等也慢慢被驯化。
对于运输更加重要的,是大型牲畜如牛、马、骆驼的驯化。
根据现有研究,马的驯化,大约发生在6000年前,也就是大约公元前4000年左右。
不过,马、骆驼对于运输的帮助可能也有局限,因为牲畜也需要消耗很多食物。
早期的城市大多出现在江河的下游,不仅有利于耕种,而且有利于成本较低的水路运输,看来也不是偶然。
早期的人类逐水而居,对水流既不陌生,也不恐惧,舟楫更是人类最早的发明。
最早的独木舟,大约在800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在杭州的湘湖边上就停着这么一艘独木舟。
伴随着畜力、舟船等运输工具的进步,人类的运输距离越来越远。
不过,再远的运输途中,人总还是需要歇脚、进食、补水的,选择合适的村庄落脚,看到中意的货物可以交换,可以省却一半行程。
渐渐的,一些沿河的村庄,或者一些东西南北交汇的村庄周围形成集市。
精品高中地理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
城市的发展与分布主要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共同制约。
如图: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有很多,以上几个是主要因素。
不同的区位因素的作用也在变化,军事、宗教的影响减弱,交通、资源始终有巨大的影响,科技、旅游的影响在增强,政治因素的影响是不稳定的。
2.我国大城市的分布特点
地
区
城市分布特点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东
部地区大城市多,城市分
布密集
①多平原、三角洲、丘陵,
地势低平
②属于季风气候区,雨热
同期,水热条件好
③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有利于农业发展,适于人
类居住
①人口众多,分布密集
②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工农业产值高,经济发
达
中部地大城市较多,分布
较集中
①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
较为平坦
②季风气候区,但大陆性
①人口众多,城市发展历
史较早②资源丰富
③经济水平较高。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课件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城市的功能和结构
04
城市的概念和起源
02
城市的经济发展
05
城市的发展历程
03
城市的社会文化
06
添加章节标题
城市的概念和起 源
城市的概念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 的中心,是政治、经 济、文化、科技等各 方面的集中体现。
城市是社会分工和 劳动分工的产物,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 的结果。
贸易活动:城市的贸易 活动包括进出口贸易、 国内贸易等,是城市经 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商业设施:城市的商业 设施包括商场、超市、 购物中心等,是城市经 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贸易政策:城市的贸 易政策包括关税、贸 易壁垒等,对城市经 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城市的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
人才引进:吸引高素质人才,提高城市竞争力 科技创新:推动科技研发,促进产业升级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创新创业 教育投入:加大教育投入,培养创新型人才
医疗体系:包括医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为城市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教育与医疗资源的分布:城市中心区教育资源丰富,医疗资源分布相对均衡
教育与医疗政策的影响:政府对教育与医疗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产生重 要影响
城市的艺术和文化活动
艺术展览:展示城市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背景 文化节庆:庆祝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如春节、中秋节等 音乐会和戏剧表演:展示城市的音乐和戏剧文化 电影和电视制作:展示城市的电影和电视文化,如好莱坞、宝莱坞等
城市是社会交往和 信息交流的场所, 是社会关系的集中 体现。
城市是社会文化 的载体,是社会 文明的象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城市的起源
第三章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一)教学要求1.重点掌握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熟悉城市的形成发展前提条件和区域基础。
3.了解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主要内容:城市的起源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产生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时期。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城市形成发展的前提条件。
一、城市形成发展的历程(1)距今12000——10000万年前,农业逐渐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人类完成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原始聚落这些早期的原始聚落主要分布在尼罗河、两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印度河、黄河、长江等农业文明发达的地区。
(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遗址,约公元前4000年)(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又与农业分离,形成许多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
市集逐步成为城市,导致城市雏形形成。
(公元前4000年——3000年)城市出现。
(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和商人从农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城市才具有了完备的职能,具有了相当的规模。
正真意义上的城市出现。
(4)机器大工业替代工场手工业,才产生人口向城市的迅速集聚,出现了现代化大工业城市、现代大都市、大都市区、大都市带。
掀起城镇化的世界浪潮。
定居是城市形成的外部因素,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因素是城市形成的内在因素。
因此,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制约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因素是社会生产方式,而不是地理条件。
(1)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大的历史阶段,完全受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所制约。
(2)在同一历史阶段的城市的兴衰受到整个社会、政治和经济兴衰的制约。
(3)处于同一历史阶段不同地区城市的分布和发展状况的差异与地理条件有较大的差异。
关于早期城市的界定,学术界有很多的标准。
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V.G.Child)在1950年发表的《城市革命》一文中提出了10条标准:(1)大型居住区;(2)人口构成和功能与任何村庄都不同;(3)剩余财富的集中化;(4)巨大的公共建筑;(5)从事非体力劳动的统治阶级;(6)文字;(7)立法学和数学;(8)专职艺术家;(9)对外贸易;(10)以居住区而不是以亲属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组织。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9.1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二、归纳一下,城市是如何起源的?
2、原始聚落的分化与城市的形成 城市形成取决于其外在条件和内在因素的成熟: (1)农业文明的发达与发展:农业剩余产品的出 现是城市出现的物质经济基础。直接因素: 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第二次社会分工) 商业与手工业的分离(第三次社会分工)。 (2)城市的形成还取决于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产生结合时,真正意义 上的城市才会形成。
湖北荆州城(又名江陵城)
山西平遥古城
山西平遥古城
长沙天心阁
北京
上海
广州
长沙
9.1 城市的起城市的实质——人类聚居的形式之一。(希腊建 筑学家道亚迪斯( 1913-1975 )“人类聚居学” 理论)。“乡村”(与“城市”相对应)—— 也是一种人类聚居的形式。 城市的含义: 城市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即密度的非农业 人口聚集的地方和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 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城市是与乡村相 对应的术语。
9.1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二、归纳一下,城市是如何起源的?
原始聚落→原始村落→城市雏形的出现→现代大都市
9.1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三、不同时期城市的发展特征有哪些?
1、早期城市:城市数目少、规模小,多分布 在灌溉农业发达的地区。 许多城市是行政、宗教、商业或军 事中心。最明显的是军事防御功能。 古罗马帝国的兴盛使欧洲早期城市 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9.1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三、不同时期城市的发展特征有哪些?
3、20世纪以来,世界的城市以空前速度扩展 ,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市因集中 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和生产力,成为整个 国民经济和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功能 趋于多样化。城市发展的显著特征: (1)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 (2)大城市不断涌现
城市起源

2、第一个永久定居点
the origin rigin of of city city
城市的起源
起源
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狩猎与采集 社会的规模开始扩大。为了应对人口增 长,人们开始定居下来,把农业生产作 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些永久定居点的特 征,就是日益围绕劳动分工而组织起来 的日益复杂的社会结构,以及垂直权利 结构。这样的定居又需要产品剩余。当 所有这些要素相互结合起来时,他们就 会相互促进:劳动分工促进人力与自然 资源的更加有效地利用,而这反过来又 促进劳动分工的深化和更加复杂的权利 结构的形成,循环往复并不断向前发展, 随之而来的是村庄变成小镇,然后小镇 变成最早的一批城市。
起源
th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igin rigin of of city city
城市的起源
耶利哥城
耶利哥城的重见天日揭开了 人类城市发展史的新篇章,它 将人类城市的起源从公元前 5000年提前到公元前8000 年,整整提早了3000年!随着 考古调查的进展,我们相信, 在世界上许多地方,不管是海 底还是陆上,不管是低谷还是 山丘,都有可能埋葬着比耶利 哥更早的城市,而这些未来的 发现正有待于后继者去发掘。
耶利哥城
the origin rigin of of city city
城市的起源
起源
然而,繁盛一时的耶利哥城在公元前7300年左 右突然衰落,此后与此文化系统不同的人从叙 利亚一带迁来定居,形成“前陶新石器B层”遗 址。新居民用晒干的扁平状土坯建筑较为规整 的方形住宅,地面与墙壁抹上一层灰泥,屋内设 神龛,城内新建了用于祭祀的建筑物。最有趣 的是,在这一层中发现了一具用灰泥按死者生 前面貌复原的头骨,眼睛用贝壳镶嵌,耳鼻酷肖, 无疑与当时人有祖先崇拜有关。至公元前 6000年左右,耶利哥再度废弃,沦为荒丘。
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第二节 城市地理位臵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 信息技术革命与城市发展
随 着 社 会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100多万年前,地球上就有了人类。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游牧部落分离,居民点固定。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形成许多手工 业和商业的集中地,导致城市雏形形成。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从农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城市 规模扩大、职能完备,城市成形。 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导致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掀起城 镇化的世界浪潮。产生了大城市、大都市区带。 全球化、信息化使城市发生了深刻变化,即功能复杂 化、城市网络化和数字化、国际经济联系密切,经济 辐射能力强。出现了世界城市world city或全球城市 Global city。它们处在世界城市功能等级体系的顶端, 主宰着世界经济和政治。
2. 基础设施 直接参与生产、服务生产:电、水、热、煤气; 间接支持生产、保障生产:交通通讯、污水处理。 3. 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我国人口东多西少,因此城市东密西疏。 4. 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 农业:无锡为历史上重要的稻米集散地,发展成当时我国 四大米市之一。工业:如大同、阳泉等煤炭城市;大庆、玉门 等石油城市等。 5. 交通 城市的分布趋势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尤其是大城市, 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可形成城市轴线。 6. 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 7. 未来的开发潜力
5. 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江南丘陵区最典型。
6. 平原中腹的城市。位于广阔的平原面上。
我国城市区域地形类型:
6. 平原中腹的城市。位于广阔的平原面上。 7. 高平原上的城市。如蒙古高原。
8. 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如位于云贵高原坝子和
第二章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春秋::城市一词最早出现在《诗·鄘风·定之方中》:春秋时卫“文公
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
战国:《资治通鉴》 :“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献之大王”
廊坊、沧州、大同、临汾、兰州、酒泉、西宁、临沂、济 宁、潍坊、莱芜、无锡、常州、泰州、盐城、温州、金华、 合肥、黄山、南平、南昌、景德镇、抚州、赣州、福州、宜 昌、襄樊、衡阳、湘潭、邵阳、韶关、柳州、桂林、梧州、 自贡、南充、绵阳、宜宾、西昌、遵义、昆明、大理、喀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考古学家发现,那里堆积有从中石器时代到 青铜器时代晚期厚达17层的文化层,遗址范 围达4万平方米。《圣经》上称为“棕榈之 城”,曾繁荣一时。从第17层发现围绕居住 址有厚1.5米,高9米的围墙,并有了望塔, 居住有约2千人。
两河流域:前3000年 城墙、宫殿、庙宇、市场、农田、水利设施、楔形文字
尼罗河流域:前3400年 没有围墙的城市:孟斐斯、底比斯 死人城市:陵墓、庙宇众多 印度河流域:前3000年达罗城 城墙、街道、排水设施、大型建筑物、象形文字 黄河、长江流域: 商都都城:
圳、潮州、南宁、内江、乐山;
隋、唐和五代十国: 衡水、长治、沈阳、南通、铜陵、马鞍山、泉州、九江、 黄石、荆门、肇庆、万县、拉萨; 宋、辽、金、元: 上海、锦州、海城、信阳、中山、东莞、海口、天津、保 定、都匀; 明代: 张家口、呼和浩特、抚顺、铁岭、瓦房店、敦化、威海、 夏门、佛山、贵阳、日喀则; 清代: 承德、唐山、本溪、丹东、辽阳、营口、大连、锦西、赤 峰、阜新、朝阳、长春、吉林、延吉、梅河口、公主岭、 浑江、白城、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绥化、海拉尔、 满洲里、青岛、烟台、汕头、湛江、安顺、个旧、乌鲁木 齐、伊宁、阿克苏; 民国时期: 石家庄、包头、集宁、鞍山、通化、四平、通辽、牡丹江、 鸡西、蚌埠、淮南、焦作、株洲、库尔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知识点:城市的起源
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地理知识点:城市的起源,更多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及答案、高考地理真题、高考地理答案、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地理知识点:城市的起源
城市的起源[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包含三个问题:(1)城市出现需要的两个条件;(2)首批城市出现在哪里;(3)古代城市发展有何特点。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劳动分工加深的产物。
第一个条件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产生了剩余产品——通过技术创新的手段,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有了剩余产品,乡村可以提供非农业人口生活所需的粮食、副食品,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在经济上才有可能。
所以,剩余农产品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
第二个条件是,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由于农业与手工业分离,二者劳动生产率都得到了提高,于是,剩余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就需要进行商品交换。
在交易的场所,形成集市,集市进一步演变变为城市。
必须指出非农业人口是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后出现的。
正是基于上述两个原因,历史上早期城市多分布在灌溉农业发达、利于农业生产、便于向周围集散农产品和手工产品的地带,即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
早期城市因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城市规模小、不稳定、发展水平低。
故城市多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
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也就是人类古文明起源的地区。
[城市的概念],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城市是一个点,又是一个面。
城市本身
在地球表面占据着一部分土地,它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周围广大地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逐渐成为组织地区生产、交换、服务的核心。
我精心为您
高考地理40组易混概念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11个
高考地理问答题答题模板:自然地理部分
高考文综各科知识点口诀汇总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