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导论课后习题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2汇总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2汇总

海洋的特性:1.海洋是环境的产物:在地球上,通过能量、物质的相互传递与环境相互作用。

2.海洋形态的固有特性:广漠而有垠、深又浅、连通又阻隔(1)广漠而有垠:占地球表面积70.8%,被陆地分隔。

(2)深又浅:两层含义。

其一指海洋平均深度为3800米,最深为11034m(陆地海拔最高为8848米),但地球半径为6371千米,因此海洋只是地球上一薄层;其二指海洋垂直尺度与水平尺度比为10-3的量级,因此海洋中海水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3)连通又阻隔:各大洋水域连成一体,可以充分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北半球陆地几乎连成一体,阻挡了北冰洋与其他大洋的水交换,使北冰洋底层水无法流出进入其他大洋。

其他大洋底层水均来自于南极大陆附近的边缘海。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1.矿产资源:石油、锰结核、金刚石、重晶石、金、锡2.化学资源:大量无机盐:海水中含80多种元素。

1kg海水含35g无机盐。

全球海洋中共含5亿亿吨无机盐,其中:黄金:500万吨;铀:50亿吨;镁:2100亿吨;银:4亿吨;钴:7亿吨;碘:820亿吨;盐:1立方公里海水含27万吨。

3. 生物资源:蛋白质主要来源、海洋捕捞、提取海洋药物4.动力资源:潮汐、波能、海流能、温差能日、地、月关系:地球绕太阳转-分四季,月球绕地球转-月相、日食、月食地球结构1.圈层结构:外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在太阳系中地球的独特性).内圈: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平均厚度15km,陆地较厚,平均33km,主要硅铝质(花岗岩);海洋很薄,平均6km,为硅镁质(玄武岩)。

洋(ocean):地球上连续巨大的咸水体。

海洋的水文特征:面积广阔,占海洋总面积90.3%;远离陆地,受陆地影响小;水较深(平均2—3千米);有独立的环流和潮波系统;底质为软泥、红粘土。

海(sea):占总面积9.7%;位于大陆边缘,被陆地、岛弧分割的许多形态各异的小水体。

世界大洋被分为:太平洋:面积最大,占海洋表面积的1/2,水深最深大西洋:占世界大洋面积的1/4印度洋:占世界洋面积的1/5,平均深度超过大西洋北冰洋:面积最小,水深最浅南大洋:南纬45度至南大陆间的广阔水域。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含选择题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含选择题
答案: 1. 2. 3 5. 6. 7. 8. 9. 10. 11.
第七章 波浪
1、 请描述波浪的多种成因,大洋波浪最主要的成因是什么? 2、 比较涌浪与风浪的区别,波高与波陡的区别 3、 什么因子影响着风浪的成长?在大洋什么位置最有可能出现波高最大的波浪? 4、 波长、周期与波速的有何关系?波浪运动与水深的关系如何? 5、 一个波高为 1.5 米的波浪与一个波高为 3.5 米的波浪相遇到,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列
四、选择题 1. 波的速度等于
a。 波高除以频率。 b。 波长除以振幅。 c。 周期除以波长。 d。 振幅除以周期。 e。 波长除以周期。 …….. 16. 开阔海盆中,只有一个节点的驻波,其波长是 a。 1/2 海盆的长度。 b。 4倍盆地的长度。 c。等于海盆的长度。 d。 两倍海盆的宽度。 e。 1/4 海盆的宽度。 答案 1. e 2. e 3. b 4. c 5. d 6. b 7. c 8. e 9. a 10. b 11. e 12. c 13. a 14. e 15. e 16. b
有潮汐涨落存在吗?为什么? 5、 平衡潮理论与动力潮理论有何不同? 6、 简述浅海潮汐与深海潮汐的不同? 7、 为什么在芬地湾中会产生世界上最大的潮差? 8、 比较旋转潮流和往复性潮流的不同 9、 了解涨潮流、落潮流、高潮水位和低潮水位,什么时间最适合进入一个海湾?又是什么
时间最适合进入一个很浅的海湾?原因是什么? 选择题 1、若在某一天的高潮时间是 3:00pm,则接下来的一天其高潮最大可能在什么时间出现? A)2:10pm B)3:10pm C)3:50pm D)4:10pm E)利用以上信息不能正确的预报第二天的
三)重点复习题 什么是海岸带? 什么是大洋中脊体系,它有哪些主要特点? 根据板块构造原理说明大洋盆地和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海洋科学导论考试习题_(含答案)

海洋科学导论考试习题_(含答案)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 2.1.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圈层构成。

2. 2.2.2海洋的划分 ------ 世界大洋通常被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所组成。

3. 2.3.2大陆边缘------ 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活动性可分为(岛弧亚型)和(安第斯亚型)两种类型。

4. 2.3.2大陆边缘------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海洋)之间过度带组成,其构造活动性分为(稳定性)和(活动型)两大类。

5. 2.3.2大陆边缘------ 稳定性大陆边缘是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个部分组成。

6. 2.5.4大洋沉积 -----海洋沉积分类具体是指(水深分布)、(成分粒度)和(成因)沉积三种主要形式类型。

7. 大洋盆地形成和演化为(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终了期)、(遗恨期)六个阶段,即Wilson旋回。

8.现代陆架分布的沉积物是(残留沉积)、(现代沉积)、(准残留沉积)三种物质构成。

大洋沉积物按成因分类可划分5种类型,分别为(远洋粘土)、(钙质生物)、(硅质生物)、(陆源碎屑)、(火山碎屑沉积)。

9.边缘海盆的形成演化为(残留型)、(大西洋型)、(陆缘张裂型)、(岛弧张裂型)四个类型。

10. 7 .1.2 潮汐不等和潮汐类型-----海洋学通常将潮汐类型分为(正规半日潮)、(不正规半日潮)、(正规日潮))、(不正规日潮))四种类型。

11. 3.2.1海冰形成和类型 ------按结冰期过程的发展阶段冰型可分为(初生冰)、(尼罗冰)、(饼状冰)、(初期冰)、(一年冰)、(老年冰)五种类型。

12.海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来源于(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

13.天然放射性核素由(三大天然放射系铀系、锕系、钍系)、(宇宙射线与大气元素或其他物质作用的产物)、(海洋中不成系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三个部分组成,共49种元素。

海洋科学导论习题

海洋科学导论习题

第一章:绪论1、如何理解地球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2、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3、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4、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历史,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5、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第二章:地球科学与海底科学1、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2、什么是海岸带?说明其组成部分是如何界定的。

3、大陆边缘分为几种主要类型?说明各自的构成及其主要特点。

4、什么是大陆中脊体系,它有哪些主要特点?5、按照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海洋矿产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如何认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第三章海水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层化结构1、简述海水组成与纯水的异同点。

2、何谓海水的位温?有何使用价值?3、简述海水的主要热学与力学性质,它们与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关系如何?4、简述海水密度的表示方法(历史的和现有的)。

何谓海水状态方程?5、海水结冰与淡水结冰的过程有何不同?为什么?6、海冰的主要物理性质是什么?海冰对海况有何影响?7、固定冰和流冰的特点各是什么?8、为什么说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球辐射为长波辐射?9、为什么称海洋水循环而不称海洋热循环?10、海洋热平衡方程中各项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对海洋的热状况产生作用的?11、为什么赤道海域的温度不会持续上升而两极海域温度不会持续下降?12、简述海洋中水循环过程13、简述世界大洋中温度、盐度和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14、大洋温度和盐度的水平分布与铅直分布有什么异同点?15、何谓大洋主温跃层和极锋?何谓季节性温跃层?16、为什么大洋热带海域盐度的最大与最小值总是出现在表层以下?17、简述中国近海温度和盐度的分布特征。

18、简要说明中国近海冬季上混合层的形成过程。

19、海水混合有几种形式?最主要的混合形式是__________,为什么?20、浅海内部混合的主要过程是什么?第四章海水的化学组成和特性1、海水的组成为什么有恒定性?2、海水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哪些?3、海水的pH值一般是多少?4、海水中的营养盐有哪些?对海洋生物活动的意义。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试题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试题

一、题型概念、判断、填空(并改错)、选择、简答、论述二、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基本概念:P1_地球表面P5_海洋科学P5_海水总体积,比例P9-CTD2、填空判断:⑴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

⑵库克首次完成环航行。

⑶“”号的环球航行,被认为是现代海洋学研究的真正开始。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2.1 地球的基础知识1、基本概念:P14_地球公转P14_大地水准面P17_软流圈P20_绝对地质年龄、相对地质年龄2、填空判断:⑴地月距离 KM。

⑵地球自转会产生一系列后果,其中最显著的是和。

⑶地球平均半径 KM,旋转的地球因惯性力心力影响,呈现为,赤道半径两极半径。

⑷地球外部圈层分为、、、和智能圈五大圈层。

内部圈层由和古登堡面,分为了、和地核三大圈层。

⑸软流圈在中。

2.2海与洋1、基本概念:P20_地表面积及分布P21_水半球、陆半球P22-23_南大洋2、填空判断:⑴大洋平均深度占地球深度的⑵陆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其他所有半球,与它的海洋面积相比,陆地面积。

⑶按海所处的位置,东海(等)属于3、简答题:⑴简述海与洋的区别与联系。

2.3海底的地貌形态1、基本概念:P26_海岸带P27_稳定型大陆边界P29_活动型大陆边界P27_大陆架P29_海沟P30_大洋中脊P31_中央裂谷2、填空判断:⑴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三部分。

⑵稳定型大陆边缘由三部分组成。

⑶全球最深的海沟是,比珠穆朗玛峰还高2000公尺。

⑷全球超过万米的海沟均分布在。

⑸全球高差最悬殊的地带在。

⑹岛弧亚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在,组成单元缺失,发育结构为⑺是海底扩张中心和海洋岩石圈增生的场所。

⑻型大陆边缘是全球最强的构造活动带,具有强烈而频繁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3、简答题⑴简述两种大陆边缘各自的特点。

⑵简述大洋中脊在各大洋的展布特征。

⑶为何说海水古老,但洋底总是年轻的?第三章海水的物理特性3.1海水的主要热、力学性质1、基本概念P58_海水组成恒定性P58_R15、K15P60_定压比热容P61_体积热膨胀P61_海水最大密度的温度P62_绝热变化P62_位温、位密P63_比蒸发潜热P63_饱和水气压P66_密度超量2、填空判断:⑴决定海水盐度的因素,不是1kg海水中主要成分的比值大小,而是。

海洋科学导论 习题

海洋科学导论 习题

第一章:绪论1、如何理解地球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2、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3、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4、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历史,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5、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第二章:地球科学与海底科学1、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2、什么是海岸带?说明其组成部分是如何界定的。

3、大陆边缘分为几种主要类型?说明各自的构成及其主要特点。

4、什么是大陆中脊体系,它有哪些主要特点?5、按照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海洋矿产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如何认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第三章海水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层化结构1、简述海水组成与纯水的异同点。

2、何谓海水的位温?有何使用价值?3、简述海水的主要热学与力学性质,它们与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关系如何?4、简述海水密度的表示方法(历史的和现有的)。

何谓海水状态方程?5、海水结冰与淡水结冰的过程有何不同?为什么?6、海冰的主要物理性质是什么?海冰对海况有何影响?7、固定冰和流冰的特点各是什么?8、为什么说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球辐射为长波辐射?9、为什么称海洋水循环而不称海洋热循环?10、海洋热平衡方程中各项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对海洋的热状况产生作用的?11、为什么赤道海域的温度不会持续上升而两极海域温度不会持续下降?12、简述海洋中水循环过程13、简述世界大洋中温度、盐度和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14、大洋温度和盐度的水平分布与铅直分布有什么异同点?15、何谓大洋主温跃层和极锋?何谓季节性温跃层?16、为什么大洋热带海域盐度的最大与最小值总是出现在表层以下?17、简述中国近海温度和盐度的分布特征。

18、简要说明中国近海冬季上混合层的形成过程。

19、海水混合有几种形式?最主要的混合形式是__________,为什么?20、浅海内部混合的主要过程是什么?第四章海水的化学组成和特性1、海水的组成为什么有恒定性?2、海水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哪些?3、海水的pH值一般是多少?4、海水中的营养盐有哪些?对海洋生物活动的意义。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试题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试题

一、题型概念、判断、填空(并改错)、选择、简答、论述二、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基本概念:P1_地球表面P5_海洋科学P5_海水总体积,比例P9-CTD2、填空判断:⑴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

⑵库克首次完成环航行。

⑶“”号的环球航行,被认为是现代海洋学研究的真正开始。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2.1 地球的基础知识1、基本概念:P14_地球公转P14_大地水准面P17_软流圈P20_绝对地质年龄、相对地质年龄2、填空判断:⑴地月距离 KM。

⑵地球自转会产生一系列后果,其中最显著的是和。

⑶地球平均半径 KM,旋转的地球因惯性力心力影响,呈现为,赤道半径两极半径。

⑷地球外部圈层分为、、、和智能圈五大圈层。

内部圈层由和古登堡面,分为了、和地核三大圈层。

⑸软流圈在中。

2.2海与洋1、基本概念:P20_地表面积及分布P21_水半球、陆半球P22-23_南大洋2、填空判断:⑴大洋平均深度占地球深度的⑵陆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其他所有半球,与它的海洋面积相比,陆地面积。

⑶按海所处的位置,东海(等)属于3、简答题:⑴简述海与洋的区别与联系。

2.3海底的地貌形态1、基本概念:P26_海岸带P27_稳定型大陆边界P29_活动型大陆边界P27_大陆架P29_海沟P30_大洋中脊P31_中央裂谷2、填空判断:⑴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三部分。

⑵稳定型大陆边缘由三部分组成。

⑶全球最深的海沟是,比珠穆朗玛峰还高2000公尺。

⑷全球超过万米的海沟均分布在。

⑸全球高差最悬殊的地带在。

⑹岛弧亚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在,组成单元缺失,发育结构为⑺是海底扩张中心和海洋岩石圈增生的场所。

⑻型大陆边缘是全球最强的构造活动带,具有强烈而频繁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3、简答题⑴简述两种大陆边缘各自的特点。

⑵简述大洋中脊在各大洋的展布特征。

⑶为何说海水古老,但洋底总是年轻的?第三章海水的物理特性3.1海水的主要热、力学性质1、基本概念P58_海水组成恒定性P58_R15、K15P60_定压比热容P61_体积热膨胀P61_海水最大密度的温度P62_绝热变化P62_位温、位密P63_比蒸发潜热P63_饱和水气压P66_密度超量2、填空判断:⑴决定海水盐度的因素,不是1kg海水中主要成分的比值大小,而是。

海洋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海洋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海洋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2.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海洋及与之密切相关联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它们至少有如下的明显特点。

首先是特殊性与复杂性。

其次,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水—汽—冰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也是在其它星球上所未发现的。

第三,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

3.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海洋科学研究也有其显著的特点。

首先,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其次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第三,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5.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新中国建立后不到1年,1950年8月就在青岛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1959年扩建为海洋研究所。

1952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部北迁青岛,与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

1959年在青岛建立山东海洋学院,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

1964年建立了国家海洋局。

此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又陆续建立了一大批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分别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海洋局等,业已形成了强有力的科研技术队伍。

目前国内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海洋资源调查、勘探和开发技术研究,海洋仪器设备研制和技术开发研究,海洋工程技术研究,海洋环境科学研究与服务,海水养殖与渔业研究等等。

在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及预报、海洋调查、海洋遥感与卫星海洋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某些方面已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3.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地表海陆分布: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108km2,分属于陆地和海洋。

地球上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而陆地是相互分离的,故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第一章绪论2. 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海洋及与之密切相关联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它们至少有如下的明显特点。

首先是特殊性与复杂性。

其次,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水—汽—冰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也是在其它星球上所未发现的。

第三,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

3. 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海洋科学研究也有其显著的特点。

首先,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其次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第三,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5. 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新中国建立后不到1 年,1950年8 月就在青岛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1959 年扩建为海洋研究所。

1952 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部北迁青岛,与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

1959 年在青岛建立山东海洋学院,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

1964 年建立了国家海洋局。

此后,特别是80 年代以来,又陆续建立了一大批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分别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海洋局等,业已形成了强有力的科研技术队伍。

目前国内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海洋资源调查、勘探和开发技术研究,海洋仪器设备研制和技术开发研究,海洋工程技术研究,海洋环境科学研究与服务,海水养殖与渔业研究等等。

在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及预报、海洋调查、海洋遥感与卫星海洋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某些方面已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3. 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地表海陆分布: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 x 108km2,分属于陆地和海洋。

地球上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而陆地是相互分离的,故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

在地球表面,是海洋包围、分割所有的陆地,而不是陆地分割海洋。

地表海陆分布极不均衡。

必须说明,即使在陆半球,海洋面积仍然大于陆地面积。

陆半球的特点,不在于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没有一个半球是这样),而在于它的陆地面积超过任何一个半球;水半球的特点,也不在于它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任何一个半球都是如此),而在于它的海洋面积比任何一个半球都大。

地球表面是崎岖不平的,我们可以用海陆起伏曲线表示陆地各高度带和海洋各深度带在地表的分布面积和所占比例。

海洋的划分地球上互相连通的广阔水域构成统一的世界海洋。

根据海洋要素特点及形态特征,可将其分为主要部分和附属部分。

主要部分为洋,附属部分为海、海湾和海峡。

洋或称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远离大陆,面积广阔,深度大;世界大洋通常被分为四大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据国际水道测量局的材料,全世界共有54 个海,其面积只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9.7 %。

海的深度较浅,平均深度一般在2000m以内。

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

海湾是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一般以入口处海角之间的连线或入口处的等深线作为与洋或海的分界。

海峡是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4. 什么是海岸带?说明其组成部分是如何界定的。

水位升高便被淹没,水位降低便露出的狭长地带即是海岸带。

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地带。

海岸地貌是在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

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

海岸是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大部分时间裸露于海水面之上,仅在特大高潮或暴风浪时才被淹没,又称潮上带。

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又称潮间带。

水下岸坡是低潮线以下直到波浪作用所能到达的海底部分,又称潮下带,其下限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处,通常约10〜20m海岸发育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交叉作用十分复杂,故海岸形态也错综复杂,国内外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海岸分类标准。

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将中国海岸分为河口岸、基岩岸、砂砾质岸、淤泥质岸、珊瑚礁岸和红树林岸等六种基本类型。

7. 简述大陆漂移、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的内在联系与主要区别。

大陆漂移说主要论述: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是统一的联合古陆,或称泛大陆(Pangaea) ,其周围是围绕泛大陆的全球统一海洋——泛大洋。

中生代以后,联合古陆解体、分裂,其碎块——即现代的各大陆块逐渐漂移到今日所处的位置。

由于各大陆分离、漂移,逐渐形成了大西洋和印度洋,泛大洋(古太平洋)收缩而成为现今的太平洋。

大陆漂移的主要依据有海岸线形态、地质构造、古气候和古生物地理分布等。

海底扩张模式可以表述如下:大洋中脊轴部裂谷带是地幔物质涌升的出口,涌出的地幔物质冷凝形成新洋底,新洋底同时推动先期形成的较老洋底逐渐向两侧扩展推移,这就是海底扩张。

海底扩展移动的速度大约为每年几厘米。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可以概述如下:地球最上部被划分为岩石圈和软流圈。

软流圈在缓慢而长期的作用力下,会呈现出塑性或缓慢流动的性质。

因此岩石圈可以漂浮在软流圈之上作侧向运动。

主要区别:根据板块构造观点,海底扩张实际上是一对岩石圈板块自中脊轴向两侧的扩张运动。

位于岩石圈板块上面的大陆块,伴随着板块的运动而被动地发生长距离水平位移。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大陆漂移,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有原则区别。

内在联系: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说为一体的板块构造理论能够比较成功地解释几乎所有地质现象,特别是全球性的构造特征和形成机理。

海底构造实质上就是海洋底板块生成—运动—消亡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构造活动和构造现象。

12. 按照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海洋矿产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如何认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按照矿物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分别介绍滨海砂矿、海底石油、磷钙石和海绿石、锰结核和富钴结壳、海底热液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等资源类型第三章海水的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层化结构2.简述海水的主要热学与力学性质,它们与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关系如何? 海水的主要热性质:海水的热性质一般指海水的热容、比热容、绝热温度、位温、热膨胀及压缩性,热导率与比蒸发潜热等。

它们都是海水的固有性质,是温度、盐度、压力的函数。

它们与纯水的热性质多有差异,这是造成海洋中诸多特异的原因之一。

、热容和比热容海水温度升高1K(或1C)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热容,单位是焦耳每开尔文(记为J/K)或焦耳每摄氏度(记为J/ C)。

单位质量海水的热容称为比热容,单位为焦耳每千克每摄氏度,记为J • kg-1•C-1。

在一定压力下测定的比热容称为定压比热容,记为C p;在一定体积下测定的比热容称为定容比热容,用C v表示。

海洋学中最常使用前者。

C p和C v都是海水温度、盐度与压力的函数。

可以看出,C p值随盐度的增高而降低,但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复杂。

大致规律是在低温、低盐时C p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高温、高盐时C p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体积热膨胀在海水温度高于最大密度温度时,若再吸收热量,除增加其内能使温度升高外,还会发生体积膨胀,其相对变化率称为海水的热膨胀系数。

即当温度升高1K(1C)时,单位体积海水的增量。

以n表示,在恒压、定盐的情况下dOfn的单位为C -1。

它是海水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函数。

上式中a为海水的比体积(单位体积的质量),在海洋学中习称比容。

、海水的热膨胀系数比纯水的大,且随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在大气压力下,低温、低盐海水的热膨胀系数为负值,说明当温度升高时海水收缩。

热膨胀系数由正值转为负值时所对应的温度,就是海水最大密度的温度t p (max),它也是盐度的函数,随海水盐度的增大而降低。

有经验公式为t p(m ax)=3.95- 2.0 X 10-1S-1.1 X 10-3S2+0.2 X 10-4S3(3 - 7)海水的热膨胀系数比空气的小得多,因此由海水温度变化而引起海水密度的变化,进而导致海水的运动速度远小于空气。

、压缩性、绝热变化和位温(一)压缩性单位体积的海水,当压力增加1Pa时,其体积的负增量称为压缩系数。

若海水微团在被压缩时, 因和周围海水有热量交换而得以维持其水温不变,则称为等温压缩。

定盐条件下的等温压缩系数为B t的单位为Pa-1,式中a为海水的比容。

若海水微团在被压缩过程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则称为绝热压缩。

海水的压缩系数随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二)绝热变化由于海水的压缩性,当一海水微团作铅直位移时,因其深度的变化导致所受压力的不同,将使其体积发生相应变化。

在绝热下沉时,压力增大使其体积缩小,外力对海水微团作功,增加了其内能导致温度升高;反之,当绝热上升时,体积膨胀,消耗内能导致温度降低。

上述海水微团内的温度变化称为绝热变化。

海水绝热温度变化随压力的变化率称为绝热温度梯度,以r表示。

由于海洋中的现场压力与水深有关,所以r的单位可以用开尔文每米(K/m)或摄氏度每米「C/m)表示。

它也是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函数。

可通过海水状态方程和比热容计算或直接测量而得到。

海洋的绝热温度梯度很小,平均约为0.11 C /km。

(三)位温海洋中某一深度(压力为p)的海水微团,绝热上升到海面(压力为大气压P o)时所具有的温度称为该深度海水的位温,记为。

海水微团此时相应密度,称为位密,记为P。

海水的位温显然比其现场温度低。

若其现场温度为t,绝热上升到海面温度降低了厶t,则该深度海水的位温=t- △ t。

在分析大洋底层水的分布与运动时,由于各处水温差别甚小,但绝热变化效应往往明显起来, 所以用位温度分析比用现场温度更能说明问题。

四、蒸发潜热及饱和蒸汽压(一)比蒸发潜热使单位质量海水化为同温度的蒸汽所需的热量,称为海水的比蒸发潜热,以L表示,单位是焦耳每千克或每克,记为J/kg或J/g。

其具体量值受盐度影响很小,与纯水非常接近,可只考虑温度的影响。

其计算方法有许多经验公式,迪特里希(Dietrich ,1980)给出的公式为3L=(2502.9- 2.720t) X 10J/kg(3 —9)适用范围为o 〜30r在液体物质中,水的蒸发潜热最大,海水亦然。

伴随海水的蒸发,海洋不但失去水分,同时将 失去巨额热量,由水汽携带而输向大气内。

这对海面的热平衡和海上大气状况的影响很大。

例 如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热带气旋,其生成、维持和不断增强的机制之一,是“暖心”的生成和 维持。

“暖心”最重要的热源之一,则是海水蒸发时,所携带巨额热量的水汽进入大气后凝结 而释放出来的。

海洋每年由于蒸发平均失去126cm 厚的海水,从而使气温发生剧烈的变化,但由于海水的热容 很大,从海面至3m 深的薄薄一层海水的热容就相当于地球上大气的总热容,因此,水温变化 比大气缓慢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