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可以让乡村旅游小镇别具风情
论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论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姓名:陆宏学号:115026177专业:物流管理旅游是人们在日常生活消费得到一定程度满足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型高级消费活动。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老百姓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参加旅游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旅游活动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从而使旅游业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世界旅游业的良好发展,也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在改革开放中诞生的我国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也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旅游接待国,可见我国旅游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的需求和消费方式已经发生变化,旅游消费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旅游需求已从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复合型旅游转变;从单纯的追求游山玩水或游览文物古迹,向追求较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转变:旅游者已从少数上层人士向普通老百姓转变。
总的来说,旅游消费正向审美和文化方向过渡,人们对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产品需求不断增加,文化活动与娱乐活动已经结合在了一起。
文化旅游是满足新的旅游需求、提高旅游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旅游向深层发展的必然趋势。
旅游者更喜欢在旅游目的地参加刺激、有趣的活动,以亲身体验异地文化带来的奇特感受,从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并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在文化旅游的纵多分类中,民俗旅游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21世纪最受百姓欢迎和追捧的旅游项目。
民俗,即民间的风俗,自古有民俗文化是指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具有世代相习和传承性的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它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欢迎,在当今旅游业中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文章从目前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运用归纳综述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弘扬乡村旅游文化深挖民俗文化内涵

个游 览点 就是一个载体 。旅游 业是传承
和弘扬文 化的最好载体 ,有着 广阔的发 展空 间和 特殊 的功能 。 因此 , 化是支撑 文
一
化 更具有 转化 为现 实旅游产 品的潜 力 。
我们平 时所说 的传统文化特指我 国的民
俗文化 。
个 国家旅游业发展 的基 础 ,我国也不
民俗 是 民间文 化中带 有集体 性 、 传
是 乡村 旅游 产品推陈 出新 的源泉 ,民俗 文化 的大众 性和传统性是 乡村 旅游产 品 市场竞争 的动 力 ,因而乡村旅游文 化的 深厚性表现为民俗 审美在乡村旅游 “ 、 食 住、 、 、 、 行 游 购 娱 六个环节中的渗透。 民 俗 知识贯 穿 于乡村 旅游活 动的全 过程 ,
弘扬乡村珠漪又仙 冻抠民俗又仙内涵
现代特殊生 活方 式。旅游文化是传 递文
化 的文 化 , 渗透在 旅游 活动 、 旅游设施 、 魂, 旅游是文化 的载体。 旅游业无论是其 旅游观 念的方方面面 。文化是旅游 的灵
外形还 是内涵 ,只有突 出各种不同的文
大游客 。如果没有这 些传统民俗文化支
我 国是一 个具有 悠久历 史 的农 业 国家 。
我国的传统文 化是 在乡土社会环境 中孕
育、 滋长 起来 的 , 因而现 代人习惯把传统 赋予农耕文化 , 村自然就成为传统文 乡
化的载体。 中国传 统文化博大精深 , 可分
为雅文化和俗文化 。雅 文化强调 表达上
流 社会深层次的思想 ,俗文 化注重表现 民间群体 直接的情感 。 旅游来说 , 对 俗文
文化遗产 的各类民俗 , 民族语 言 , 生活民
园各种 活动等 ; 制度民俗的参与性 , 二是 如节庆 活动 、 婚俗过程 、 地方娱乐 和竞技
遂昌县三仁畲族乡:传承民俗文化 创特色农家乐

遂昌县三仁畲族乡:传承民俗文化创特色农家乐近年来,遂昌县本着“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力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把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亮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来抓,使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形成了“以旅助农,以旅促农,以旅促和”的新局面,既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又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三仁畲族乡距县城西6公里,地处城乡结合部,乡党委政府以主动融入县域旅游大背景大格局的理念,找准了“文旅兼融促发展,科学发展富畲乡,全力建设县城后花园”的发展定位,着力培育特色、打造经营品牌,顺应市场,彰显特色,铸造三仁“农家乐”金名片,让富民增收的朝阳产业焕发出更加持久的生命力,积极打造精品旅游目的地。
农家乐,顾名思义就是到农家去乐一乐。
但是,现在的农家乐,只重吃喝,形式单一,氛围呆滞,除了不土不洋的吃乐之外,其他应有的乡间安逸之乐、朴素乡礼之乐、农家庭院之乐很难寻觅,反而成了人流混乱之地,既没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更没有文化氛围;既缺“农”的气息,也无“家”的感觉,更淡不上“乐”的品位。
“农家乐”红火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尴尬。
缺少文化内涵成为目前该县“农家乐”普遍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农家乐”问题的实质是文化内涵的贫瘠,如何对“农家乐”进行全面系统的文化定位和文化包装,提升乐的品位已迫在眉睫。
一、做好“农”字文章,创建生态环保式“农家乐”农家乐是以农村特色、农民参与、农民受益为宗旨,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村居民舍、民俗风情、农业特色产业(种养业、农产品加工)及农民生活等资源为内容,吸引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游田园景、享农家乐、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化的乡村休闲旅游活动。
“农家乐”应选择以农业种养为依托的农业文化旅游项目,精心打造田园式景观,充分结合常见经济作物良种繁育基地、优质观赏花卉繁育基地、特种经济动植物繁育基地,辅以部分农业品精深加工,从农业的生产、加工、研发、文化等多方面构成“农家乐”旅游项目的框架。
可人之地仙人之境湘西土家风情园

可人之地仙人之境湘西土家风情园湘西土家风情园,是一个可人之地,令人仿佛进入了仙人之境。
这个风景如画的景区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周围被壮丽的群山环绕,充满着神秘而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
湘西土家风情园以其独特的文化、饮食、建筑等特色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
在这个仙人之境般的地方,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土家族的热情好客和淳朴的生活方式。
一、风情展示区在湘西土家风情园中,有一个别具风采的风情展示区。
这里是一个民俗文化的展示场所,游客可通过各种展览和表演了解土家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土家族的传统歌舞,品尝正宗的土家风味美食,还可以参与各种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亲自体验土家族的传统文化。
二、壮丽的自然景观湘西土家风情园的周边环绕着壮丽的自然景观,山峦起伏,溪涧纵横,犹如一幅幅神秘的画卷。
这里的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可以让人身心舒畅,远离喧嚣和压力。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并进行各类户外运动,如登山、徒步、钓鱼等。
三、土家族特色建筑在湘西土家风情园中,有许多土家族特色的建筑,这些建筑是土家族传统艺术的杰作,也是对土家文化的诠释。
这些建筑造型独特,富有民族特色,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木质和石头,既有古朴的风格,又融入了现代的设计元素。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土家族建筑艺术的瑰宝,体验土家族的建筑风格和传统文化。
四、美食之旅湘西土家风情园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传统土家风味美食,如土家酸汤鱼、土家糯米饭、土家烧鸡等。
这些美食口感独特,饱含着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劳动,每一道菜肴都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无论您是喜欢辣的还是清淡的口味,这里都能满足您的味蕾,让您流连忘返。
五、民族文化体验在湘西土家风情园中,游客可以近距离接触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了解他们的习俗和风俗。
您可以参加传统的土家族婚礼仪式,体验土家族的传统舞蹈和音乐,还可以学习土家族的手工艺制作技巧,亲手制作一些独特的土家风格的手工艺品。
这样的体验能够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土家族的文化底蕴,感受到他们的独特魅力。
雷州的民俗文化作文500字优秀

雷州的民俗文化作文500字优秀雷州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小城,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每逢传统节日,雷州的街头巷尾都洋溢着浓厚的乡土风情,让人感受到一种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魅力。
雷州的民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在这里,大自然的力量和意志在民俗文化的塑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雷州的节气文化一直是当地人民研究的重点,特别是农历六月初六的天贶节,是雷州当地传统的宗教信仰节日。
当地居民会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广场上高高的祭台上摆放着鱼鹰、牛角等各种饰品,以示对自然的崇敬和感恩,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宗教民俗文化。
除了天贶节,雷州当地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和端午节等,每逢佳节,家家户户都会挂起红灯笼,贴门神,燃放鞭炮,舞龙舞狮,弥漫着一种欢乐祥和的氛围。
雷州的传统习俗也是其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
当地人民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不仅有着美味的特色小吃,如雷州酿豆腐、雷州炒粿条等,还有多种传统方言代代相传。
此外,雷州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如雷州丝绸、雷州花灯等,都是当地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也成为了当地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另外,雷州的戏曲和音乐也是当地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雷州传统戏曲中的雷戏和潮剧,流传了千百年,代代相传,成为了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雷州民间音乐更是让人叹为观止,悠扬的曲调和朴实的歌词散发出一种淳朴的乡土气息,成为了当地民俗文化中的一道风景线。
总的来说,雷州的民俗文化是一种蕴含着丰富民族情感的生活形式,它不仅反映了民族的风土人情,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雷州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和魅力,为这座小城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希望未来,雷州的民俗文化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和情趣。
乡村文化:乡村旅游的灵魂

乡村文化:乡村旅游的灵魂引言概述: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乡村文化作为乡村旅游的灵魂,不仅丰富了旅游体验,还促进了乡村的发展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环境、传统工艺和当地特色美食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乡村文化对乡村旅游的重要性。
一、历史文化:1.1 乡村历史文化的独特性:乡村往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如古建筑、传统习俗等。
1.2 历史文化的展示方式:通过文物保护、文化节庆等方式,将乡村的历史文化展示给游客,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1.3 历史文化的价值:乡村历史文化不仅是乡村的瑰宝,也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乡村旅游的推广,可以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二、民俗风情:2.1 民俗活动的丰富性:乡村的民俗活动多种多样,如庙会、农民画、民间舞蹈等,展现了乡村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
2.2 民俗文化的传承:通过乡村旅游,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到民俗活动中,体验乡村的独特风情,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3 民俗风情的影响力:乡村的民俗风情不仅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也成为了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自然环境:3.1 乡村的自然景观:乡村往往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如山水田园、湖泊草原等,给游客带来了自然美的享受。
3.2 自然环境的保护: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保护好自然环境,通过合理规划和生态保护,保持乡村的原始风貌和生态平衡。
3.3 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乡村旅游的发展应注重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通过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方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四、传统工艺:4.1 乡村传统工艺的独特性:乡村往往有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如织锦、木雕等,展现了乡村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2 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通过乡村旅游的推动,可以促进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提高工艺品的市场竞争力。
4.3 传统工艺的经济价值:乡村传统工艺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柱,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激发传统工艺的经济潜力。
乡村旅游的定义

乡村旅游的定义标题:乡村旅游的定义引言概述: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前往农村地区,体验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乡村生活,以获得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等目的的旅游活动。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追求增加,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旅游方式。
一、自然风光1.1 乡村旅游的自然风光包括了农村地区的山水风光、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态环境。
1.2 清晨的乡村,炊烟袅袅,田野间波光粼粼,蓝天白云下的自然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1.3 乡村旅游的自然风光不仅可以让游客放松身心,还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二、人文风情2.1 乡村旅游的人文风情包括了当地的民俗文化、乡村传统手艺和特色民俗活动。
2.2 在乡村旅游中,游客可以参与农民劳作,体验农村生活,了解当地的习俗和传统文化。
2.3 乡村旅游的人文风情丰富多彩,让游客感受到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
三、乡村生活3.1 乡村旅游的乡村生活体验包括了农家乐、农庄体验和农民市集等活动。
3.2 游客可以住进农家小院,品尝农家美食,体验农民的日常生活,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温馨。
3.3 乡村生活的体验让游客近距离接触农村文化,了解农村发展现状,促进城乡交流与融合。
四、休闲娱乐4.1 乡村旅游的休闲娱乐项目包括了乡村漫步、农耕体验和乡村运动等活动。
4.2 游客可以在乡村间漫步,欣赏田园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放松身心,摆脱城市的喧嚣。
4.3 乡村旅游的休闲娱乐项目多样丰富,适合不同年龄层的游客,让人们在自然环境中尽情放松和享受。
五、文化交流5.1 乡村旅游的文化交流活动包括了农民讲座、手工制作和传统节日等活动。
5.2 游客可以与当地农民交流,学习农耕知识,体验传统手工艺,参与当地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
5.3 乡村旅游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增进了人们对农村地区的了解和认识。
结语:乡村旅游作为一种融合了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乡村生活、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的旅游方式,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行体验。
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档次

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档次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形式,它以乡村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内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由于一些原因,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
为了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档次是非常重要的。
一、加强旅游设施建设1.1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要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水平,首先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厕所、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只有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农村地区。
1.2 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络为了方便游客到达农村地区,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交通网络。
可以修建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等快速通道,缩短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距离;同时,在农村地区增加公交车、出租车等交通工具,方便游客在乡村间进行游览。
1.3 提供便捷的住宿条件乡村旅游的发展还需要提供便捷的住宿条件。
可以在乡村地区建设一些农家乐、度假村等旅游住宿设施,为游客提供舒适、安全的住宿环境。
同时,还可以发展一些特色民宿,让游客体验到不同地区的独特风情。
二、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档次2.1 保护自然环境为了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档次,需要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农村地区通常具有独特而珍贵的自然景观,应该加强对这些景观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同时,还要加强对农田、水源等资源的保护,确保农业生产不受到过度开发而受损。
2.2 传承和发展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不仅仅是欣赏自然风景,还要体验当地人文风情。
为了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档次,需要传承和发展民俗文化。
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民俗表演、手工艺展示等,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
2.3 提供丰富的农业体验活动乡村旅游的特色之一就是农业体验活动。
为了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档次,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农业体验活动。
可以让游客参与农田劳作、采摘果蔬等农业生产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乡村生活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文化可以让乡村旅游小镇别具风情——山合水易“贵州梵净山傩仪风情小镇规划”
乡村旅游规划——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民俗文化可以增添乡村旅游的特色,那么,怎样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规划设计,才能让民族文化成功融入进乡村旅游项目中呢?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对贵州梵净山傩仪风情小镇进行规划时,就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异地民俗风情体验能够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趣、求知”的多方面心理需求。
同时,高达56.7%的西方游客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地域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和猎奇的心理。
民俗游是旅游行为和旅游地产开发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项目简介:
本项目地——黑湾河旅游服务小区,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县,位于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梵净山的脚下,东以太平河为界,西到坝干村,北到转塘,南到熊家坝,占地面积约 2.2平方公里。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将整个项目分为三个建设区块,在本规划中,称之为“南区、中区、北区”。
傩仪风情小镇隶属于项目整体规划中的“中区”,“傩文化”为主要的展现形式,配合各种民族民俗风情展示,形成别具特色的“最生动的文化风情小镇”。
文化特色:民俗文化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挖掘了贵州铜仁地区的“傩文化”这种特有的古老文化,将它与梵净山的神秘联系起来,打造出一个以傩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小镇,其物业主要以商铺、客栈、酒店为主。
也有珍藏梵净山珍惜野生动植物标本的珍惜动植物博物馆等文化参与、娱乐体验设施。
通过提炼和演艺傩文化中积极向上的部分,转变形成大众类的旅游产品。
同时发掘贵州地区最具特色的民族民俗元素点缀其中,形成一个满足游客住宿、餐饮、娱乐体验、文化参与的大众游憩场所。
核心理念:
梵净山是一座生态环境优良的佛教名山,旅游行为多以登山观光、烧香参拜为主,游客资源相对单一,旅游配套服务较为滞后。
针对现状,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采取了“山上、山下一体化联动”的战略性思路,即山上观光,山下休闲,山上听禅悟性,山下康体养生,山上感受生态王国,山下体验文化小镇,改善旅游产品严重匮乏这一基础现状,实现对观光景区的游客资源进行再开发的长远目标,打造出一条极具内在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旅游度假休闲产业链。
项目意义: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本项目中结合梵净山观
光+休闲的互动发展模式,将梵净山旅游产业从观光游览时代有效引入休闲、度假体验时代,在充分保护山中生态环境的原则基础上,深度开发了全新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经济的长足发展,改“梵净山”为“大梵净山地块”,创造以养生度假为主题的新型盈利模式。
落地效果:
目前,本项目已经完成部分建设并运营,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继续在推广、营销领域为客户完成了多媒体宣传片、网站设计制作、宣传品策划与设计等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本景区的策划、规划、设计中,结合了旅游、结合了梵净山具体环境、结合了休闲度假,向世人展示了贵州梵净山向国际旅游目的地迈进的强大信心。
重点产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将区域功能定位为“打造住宿、餐饮、水游乐及傩文化”体验的场所。
因此,在该区域分布的业态主要是:住宿、餐饮、购物、文化演出等等。
(一)服务中心
中区的服务中心,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首先提供游客咨询,领取区域产品地图等等;其次,游客可以在此办理该片区域的入住手续、行李寄存等等。
主要为游
客的参观游览提供便捷的服务。
(二)停车场(电瓶车站点)
电瓶车停车场和中区的停靠车站,为来到中区或欲离开中区的游客提供电瓶车换乘服务。
(三)文化长街
贯穿整个中区的“傩文化长街”,是该区域浏览的主线,同时也是一条“傩文化展示长廊”,一方面,通过道路、展板、雕塑小品、绘画、傩面具等等静态的形式展现傩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符号;另一方面,为区域内的主题活动——“傩文化巡游”提供主要巡演通道。
主要产品有“面具大道”(展示各类傩面具)、“傩文化涂鸦墙”(供游客抒发对傩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傩表情”(各类傩文化摄影作品的展板)等等。
(四)傩文化馆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傩文化馆仍然以“傩”为主题,聘请多个傩法师(即掌坛师)形成不同傩文化表现形式的展示区域。
其功能之一就是对细化的傩文化的展览展示;
其二是剧院的功能,定期举办区别与广场演艺的室内的演出活动(邀请各类傩戏的演出团体,单独售票);
其三是“许愿”(祛灾、避难、镇邪、占卜、治病、求子、求财、祈寿、纳吉)的表演场所,根据游客的许
愿,举行短时、简单的傩仪表演。
主要产品有,“展览馆”(展示傩文化的各类藏品、故事、传说等,傩师讲解并展示)、“许愿馆”(游客通过傩师表达自己的愿望)、“还愿馆”(傩师根据游客的需求举行小范围的傩仪活动)。
(五)景观节点
在该区域的入口、出口两个位置,营造两个具有区域标志的景观节点,主要体现“傩文化和民族特点”结合的特点。
可以选择景观大门,以及在傩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傩公、傩婆”的形象雕塑。
(傩公傩婆的形象可演变为该区域特色的旅游商品,成为区域旅游产品的代表)
(六)特色街区
特色街区主要是商业性的街区,出售旅游商品、提供餐饮服务等休闲产品。
这两个街区并不是独立平行的个体,而是穿插在整个区域内的。
主要功能为,餐饮和购物。
这两条街区主要为游客提供餐食购物的服务。
餐饮街主打贵州特色,民族风味,贵州的特色小吃、独特的民族做法等一一在这里呈现。
同时伴以以静为主的茶吧(梵净茶楼)、酒吧等,为游客提供更多的选择。
购物街则以售卖傩文化艺术品、梵净山旅游纪念品、各民族的手工艺品等等为主、贵州铜仁本地的特色旅游商品(如印江书法作品等)。
(七)主题广场
1、傩文化主题广场
傩文化主题广场,是整个区域的文化和演出的核心区域,是“傩仪大戏”的主会场,主要满足表演、集会需要、祭祀许愿活动等等主题广场,是整个区域的核心部分。
广场通过傩文化的标识性景观塑造,以及文化元素的运用,成为一个具有浓郁氛围的傩文化小镇中心中的中心。
同时,在此区域展开的傩仪表演可以通过建筑的高低错落,而在区域内的不同方位观赏到。
形成对整个区域的联动和纽带的作用。
2、滨水活动广场
滨水的区域,除一些亲水体验项目外,形成“山水实景”演出,即以山为背景,通过声光电的利用营造独具氛围山水实景表演,同时亲水游乐、滨水酒吧等休闲类产品。
(八)住宿群落
住宿时该区域的主要功能之一。
通过对夜间活动的演绎,吸引游客居住在中区,从而形成游客长时间的停留。
在区域中,根据项目中的地势、资源特征,形成不同类型的住宿环境。
主要有滨水、山体、院落三种类型。
在客房的等级上划分为普通客栈、标准客房、VIP院落等。
(九)民族院落
五个院落,是五个独立的景点,也同时有着互动的关系。
所有民族院落均按照该民族的特色装扮,且“大户人家”的民居样式和摆设来打造,每个院落都是一个微缩的“民族体验博物馆”,形成片区内独立的五组特色建筑。
民族产品的选择绝对不是简单的照搬和复制,而是要形成“精品特色民族园”,在参观、欣赏的同时,融入体验的元素。
初步定位苗膳药苑、土家工坊、侗族乐堂、羌族酒寨、舞跃仡佬园等五个民族院落。
1、苗膳药苑
主要发挥苗族餐饮及苗药的特色,形成独特的“苗族调理膳食”,绝非大规模的餐厅,而是一个与医学、药学相联系的,食补和药补同步的“苗族疗养室”,相当与该区域的“养生中心”。
游客可以服用和自己搭配的食膳,也可以购买一定的产品,回家自行熬制服用。
2、土家工坊
利用土家族的各类手工艺品,通过对古老的织布机的实用、对各类样式的产品的创新,达到让游客体验手工艺的乐趣、参与到产品生产和制造中来,并形成最终购买的效果。
3、侗族乐堂
发扬侗族音乐方面的文化特色,通过侗族的民间乐队、民间艺人的表演、展示、教授等,形成对侗族音乐
元素的普及,加深人们对于侗族音乐文化的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产生热爱。
4、羌族酒寨
江口县羌族是一个“酒文化”非常浓郁的民族,被称为“酒祖”的杜康就是禹的后代,羌族人。
因此,借助羌族特有的酿酒、喝酒等文化演变为游客可以参与的形式。
如,通过让游客亲自酿造贴有“梵净水乡.羌族酒寨”商标的酒,馈赠给亲朋好友,增加游客的成就感和参与度。
同时,羌族也有“酒”衍生出的一些活动,如“咂酒”2、唱酒歌、论酒品酒德等方式,增加人们对于中国酒文化、羌族酒文化的认识。
5、舞跃仡佬
仡佬族是一个爱好运动的民族。
其中著名的“高台舞狮”是很受群众喜欢的娱乐活动。
因此,在该区域内形成一个“小型运动区”,以高台舞狮表演为核心,发扬仡佬族的运动元素,吸引游客参与游戏运动活动。
如打蔑鸡蛋、打花龙、打鸡毛球、赛马、跳筋舞、磨猫等比赛。
每个运动门类都有教练和组织者,教练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游客游戏的方法和技巧,活动组织者通过采取让游客自己表演或队伍之间比赛的形式,让游客体会到参与的乐趣。
因此活动达到对传统体育的普及,在强壮身体的同时,增加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会继续开拓创新,让民俗文化为乡村旅游创造特色,增添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