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复习与习题与答案[1]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各知识点分析与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各知识点分析与答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各知识点分析与答案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考点一: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物理意义分类决定因素方向联系速度速率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量标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速率、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无方向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它们的单位相同(m/s),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意义速度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的物理量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小程度的物理量,是一过程量定义式单位决定因素vm/sxtam/s2vtvvv0m/sv的大小由v0、a、t决定a不是由v、△v、△tv由v与v0决定,决定的,而是由F和而且vat,也m决定。
由a与△t决定由vvv0或方向与位移x或△x同向,与△v方向一致即物体运动的方向①位移与时间的比值①速度对时间的变②位移对时间的变化化率率②速度改变量与所③x-t图象中图线用时间的比值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③vt图象中图线小值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vat决定方向大小vvv0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复习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质点、参考系、坐标系及坐标变化量ΔX1.质点(1)定义:(2)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由___________决定;(3)当物体的_____、_____对_______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可以忽略)→看成质点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研究物体有影响,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2.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是______,还是_______必须选择一个物体作为_______,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我们叫做参考系。
(2)理解:①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________的;②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观察结果往往_______;③通常选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3.坐标系(1)概念: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_______及________变化,在_______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画坐标系时,必须画上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坐标变化量ΔX=_________,在一维坐标系.....上,我们可以用坐标变化量表示物体的位移,即:位移l=坐标变化量ΔX考点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__________,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__________。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学生要求: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考点三: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____________,用由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一条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_____________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__________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____位移的大小..(填“≤”或“≥”。
1.(位置坐标、位移和路程)如图所示,一辆轿车从超市出发,向东行驶了300 m到达电影院,继续行驶了150 m到达度假村,又向西行驶了950 m到达博物馆,最后回到超市。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复习与习题与答案 2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作质点 ( )A.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B.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运动情况的车轮C.体育教练员研究百米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D.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2、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 )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19时开播B.某人用15 s 跑完100 mC.早上6 h 起床D.天津开往德州的625次硬座普快列车于13 h 35 min 从天津西站发车3、关于位移和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和路程都是描述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B.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C.在直线运动中,位移和路程相同D.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4、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系,上述事实说明(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运动5、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速率是速度的大小 ②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③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④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 )A.35 km/hB.40 km/hC.45 km/hD.50 km/h7、一辆汽车以速度v 1匀速行驶全程的32的路程,接着以v 2=20 km/h 走完剩下的路程,若它全路程的平均速度v =28 km/h,则v 1应为 ( )A.24 km/hB.34 km/hC.35 km/hD.28 km/h8、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加速度为2m/s 2, 它的意义是( )A .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是该秒初的速度的两倍B .物体在任一秒末速度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m/sC .物体在任一秒的初速度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m/sD .物体在任一秒的位移都比前一秒内的位移增加2m9、不能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10、在下述关于位移的各种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位移和路程是两个量值相同、而性质不同的物理量B .位移和路程都是反映运动过程、位置变化的物理量C .物体从一点运动到另一点, 不管物体的运动轨迹如何, 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两点间的距离D .位移是矢量, 物体运动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匀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B .在相等的时间里物体的位移相等, 则物体一定匀速直线运动C .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第一秒内位移1m, 则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一定是1m / sD .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第一秒内的位移1m, 则1秒末的即时速度一定是1m / s12、对做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无往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B .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大C .速度随时间增大,位移随时间减小D .速度随时间减小,位移随时间增大13、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 .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B .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C .当加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D .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14、甲、乙两物体沿一直线同向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 t 时刻,下列物理量中相等的是( )A .运动时间B .速度C .位移D .加速度15、骑自行车的人沿着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后,在第1、2、3、4秒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1米、2米、3米、4米。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1) 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各知识点分析与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各知识点分析与答案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考点一: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N位移的大小。
• ♦• •考点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 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各知识点分析与答案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基本公式(1)速度一时间关系式:u = v0 + at(2)位移一时间关系式:x =2(3)位移一速度关系式:v2— vj = 2ax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常用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v=-(v0+v)2(2)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七= l(v0 + v)7 2* +史(3)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一-—(4)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A.r = x/tl - x n = (m - n)aT2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研究运动图象(1)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3)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4)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5)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2.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各知识点分析与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各知识点分析与答案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考点一: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末、4时、第5初……均为时刻;4内、第4、第2至第4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物理意义分类决定因素方向联系速度速率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量标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速率、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无方向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它们的单位相同(m/),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意义速度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的物理量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小程度的物理量,是一过程量定义式单位决定因素vm/tam/2vtvvv0m/v的大小由v0、a、t决定a不是由v、△v、△tv由v与v0决定,决定的,而是由F和而且vat,也m决定。
由a与△t决定由vvv0或方向与位移或△同向,与△v方向一致即物体运动的方向①位移与时间的比值①速度对时间的变②位移对时间的变化化率率②速度改变量与所③-t 图象中图线用时间的比值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③vt图象中图线小值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vat决定方向大小vvv0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t图象和vt图象。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各知识点分析与答案

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基本概念: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与时间间隔、路程、位移、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考点一: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考点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1) 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高一物理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各知识点分析与答案

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考点一: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1) 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③表示物体静止③表示物体静止④ 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 位移为x 0④ 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v 0⑤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的支点相遇时 的位移 ⑤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 度 ⑥t 1时间内物体位移为x 1⑥ t 1时刻物体速度为v 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质点在0~t 1时间内的位移)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1) 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3.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1) 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
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1) 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2) 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 ,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2aT x =∆,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求加速度 (1) 逐差法()()21234569Tx x x x x x a ++-++=(2)v —t 图象法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 —t 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项选择题1)A.B.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运动情况的车C.D.2)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19B.某人用15 s 跑完100 mC.早上6 hD.天津开往德州的625次硬座普快列车于13 h 35 min3 )A. B. C. D.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4、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系,上述事实说明(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运动5、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6、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60 km/h. )A.35 km/hB.40 km/hC.45 km/hD.50 km/h 7、一辆汽车以速度v 1匀速行驶全程的32的路程,接着以v 2=20 km/h 走完剩下的路程,若它全路程的平均速度v =28 km/h,则v1 )A.24 km/hB.34 km/hC.35 km/hD.28 km/h8、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加速度为2m/s 2, 它的意义是( ) A .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是该秒初的速度的两倍 B .物体在任一秒末速度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m/sC .物体在任一秒的初速度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m/sD .物体在任一秒的位移都比前一秒内的位移增加2m 9、不能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10、在下述关于位移的各种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 .位移和路程是两个量值相同、而性质不同的物理量B.位移和路程都是反映运动过程、位置变化的物理量C.物体从一点运动到另一点, 不管物体的运动轨迹如何, 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两点间的距离D.位移是矢量, 物体运动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B.在相等的时间里物体的位移相等, 则物体一定匀速直线运动C.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第一秒内位移1m, 则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一定是1m / sD.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第一秒内的位移1m, 则1秒末的即时速度一定是1m / s12、对做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无往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B.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大C.速度随时间增大,位移随时间减小D.速度随时间减小,位移随时间增大13、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A.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B.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C.当加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Array 14、甲、乙两物体沿一直线同向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 t时刻,下列物理量中相等的是()A.运动时间B.速度C.位移D.加速度15、骑自行车的人沿着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后,在第1、2、3、4秒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1米、2米、3米、4米。
有关其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4秒内的平均速度是2.5米/秒B.在第3、4秒内平均速度是3.5米/秒C.第3秒末的即时速度一定是3米/秒D.该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习题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选择题:1.甲的重力是乙的3倍,它们从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比乙先着地BC.甲、乙同时着地D2.图2—18中所示的各图象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3.一个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 s内的位移大小是s,则它在第3 sA.5sB.7sC.9sD.3s4.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将(A.保持不变B.C.不断减小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5.一物体以5 m/s的初速度、-2 m/s2的加速度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在4 s内物体通过的)A.4 mB.36 mC.6.25 mD.)A.①②B.②③C.②④D.7.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关系是:s=4t+2t2,s与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A.4 m/s与2 m/s2B.0与4 m/s2C.4 m/s与4 m/s2D.4 m/s与09.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末的速度达到4 m/s,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是(A.6 mB.8 mC.4 mD.1.6 m10.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时速度是1 m/s,车尾经过O点时的速度是7 m/s,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A.5 m/s B、5.5 m/sC.4 m/s D、3.5 m/s11.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12.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2—1所示,则图2—1A.B.2 sC.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 m 远13、如图3所示为一物体沿南北方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 ) A .3s 末物体回到初始位置B .3s 末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发生变化C ..物体的运动方向一直向南D .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一直向北1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 图象。
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B .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C .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D .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15.汽车正在以 10m/s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在它的正前方x 处有一辆自行车 以4m/s 的速度做同方向的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a = - 6m/s 2的匀变速运动,若汽车恰好碰不上自行车,则x 的大小为( )A .9.67mB .3.33mC .3mD .7m16.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去,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t =10 s ,前进了15m ,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A .1.5 m/sB .3 m/sC .4 m/sD .无法确定答案: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