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爱莲说(周敦颐)原文

爱莲说(周敦颐)原文爱莲说(周敦颐)原文及原文水陆草木之,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
是著名的隐士。
他独爱菊花,常在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盛:特别,十分。
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 ):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 ):洗涤。
清涟(li 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 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只能。
亵(xi ):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爱莲说全文翻译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古文《爱莲说》注音及注释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ài 莲lián 说shuō周zhōu 敦dūn 颐yí水shuǐ陆lù草cǎo 木mù之zhī花huā,可kě爱ài 者zhě甚shèn 蕃fán 。
晋jìn 陶táo 渊yuān 明mínɡ独dú爱ài 菊jú;自zì李lǐ唐tánɡ来lái ,世shì人rén 盛shènɡ爱ài 牡mǔ丹dān;予yú独dú爱ài 莲lián 之zhī出chū淤yū泥ní而ér 不bù染rǎn ,濯zhuó清qīnɡ涟lián 而ér 不bù妖yāo,中zhōnɡ通tōnɡ外wài 直zhí,不bú蔓màn 不bù枝zhī,香xiānɡ远yuǎn 益yì清qīnɡ,亭tínɡ亭tínɡ净jìnɡ植zhí,可kě远yuǎn 观ɡuān 而ér 不bù可kě亵xiè玩wán 焉yān。
予yú谓wèi 菊jú,花huā之zhī隐yǐn 逸yì者zhě也yě;牡mǔ丹dān ,花huā之zhī富fù贵ɡuì者zhě也yě;莲lián ,花huā之zhī君jūn 子zǐ者zhě也yě。
爱莲说[宋] 周敦颐
![爱莲说[宋] 周敦颐](https://img.taocdn.com/s3/m/1478c330844769eae009eded.png)
爱莲说[宋] 周敦颐基本解释散文篇名。
北宋周敦颐作。
文中将象征“隐逸”的菊花、象征“富贵”的牡丹,象征“君子”的莲花作对比,感叹世上缺少隐者而多爱富贵者,歌颂了“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并寄托了作者洁身自爱的情怀。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1)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是著名的隐士。
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甚:很,十分。
(2)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3)之:的。
(4)可爱:值得怜爱。
(5)者:花。
(6)甚:很,非常。
(7)蕃:多。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_周敦颐文言文_古诗文网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_周敦颐文言文_古诗文网展开全文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完善译文及注释译文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注释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盛:广。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
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语气助词,的。
(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应该)。
宜:当。
众:众多。
▲参考资料:1、刘盼遂郭预衡.中国历代散文选:北京出版社,1981 :228-229 .文言知识生字写作风格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赏析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专题09 爱莲说(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9 爱莲说(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文】君子亭记(明)王守仁阳明子①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架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
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
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
应蛰②而出,遇伏③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
清风时至,玉声珊然,中采齐而协肆夏,揖逊俯仰,若洙、泗④群贤之交集;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廷群后端冕正笏⑤,而列于堂隆之侧,有君子之容。
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受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节选自《王阳明散文选译》)【注】①阳明子:即王守仁,明代哲学家,被贬至贵州龙场,自建居所,命名为何陋轩。
②蛰: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③伏:暑天。
④洙、泗:二水名,流经山东曲阜,孔子与弟子习礼之地。
⑤正笏:恭敬地拿着上朝的笏板。
1.用“/”给乙文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两处)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2.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濯.清涟而不妖(洗)B.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四季)C.陶后鲜.有闻(新鲜)D.无所不宜.(合适)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请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你心目中的君子应该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至少提出三点)【答案】1.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2.C 3.(1)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余著《爱莲说》作。
爱莲者,莫知其苦者;苦莲者,莫知其乐者。
且夫水中草木之花,兔走鱼潜者,亦已知之。
鸟之将卵,患其强于巢;蜉蝣之将身,薄于长辛。
龙泉之下,亦有玉。
熊掌可食,而不可夺于人。
蜀之麻石,贵于他石,而不可夺于市。
白璧无瑕,大郅之璞,握而掩之者,不可得见。
吾老陋之庠,殽于大费。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其容止之盛也。
况修短合璧、琼瑶之瓜,闺阃之供,有缺而无盈,不生知之者,我甚痛焉。
赏析: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以莲花为主题的诗文。
他通过莲花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哲理的对应,深入思考了人生的价值观和境界。
文中一开始就提到了爱莲者和苦莲者,将莲花的两种状态进行了对比。
爱莲者是指欣赏莲花的美好,但却不了解它的苦难;苦莲者则指莲花在水中的生存环境艰苦,但又没有人理解它的快乐。
这种对比是对人们对外界事物认识的片面和局限性进行的揭示。
人们通常只能从表面看到事物的美好,却很少有人能够体会到事物背后的辛酸。
通过引用水中的草木花卉、兔子和鱼的游动来进一步加强这种意义。
这些都是平常的景象,人们常常忽视,但周敦颐想通过这些例子来告诉人们,只有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体味到事物的内在价值。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一系列的比喻,进一步说明无价之宝的可贵之处。
比如龙泉之下的玉、熊掌、蜀的麻石等等,虽然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物品,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得到。
而后面提到的白璧无瑕、大郅之璞等也是同样的道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但这种价值只有在真正了解它们的人眼中才会显现出来。
这些比喻都是在阐述事物的真正价值往往被我们所忽视。
最后,作者谈到了自己老陋的庠序文学以及古圣人的容止之盛,以此衬托了修短合璧、琼瑶之瓜等的美好。
他故意将自己与圣人进行对比,暗示了自己的无知和功力的不足。
同时,通过表达对美和价值的向往,呼吁人们要在追寻美好、追求价值的路上不断努力,不要沉迷于表面的虚荣和片刻的享受,要懂得真正理解事物的内涵,并从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和境界。
爱莲说(周敦颐)原文

爱莲说(周敦颐)原文爱莲说(周敦颐)原文及原文水陆草木之,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
是著名的隐士。
他独爱菊花,常在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盛:特别,十分。
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 ):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 ):洗涤。
清涟(li 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 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只能。
亵(xi ):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⑵。
晋陶渊明独爱菊⑶。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⑷。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⑸而不染⑹,濯清涟而不妖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⑻,香远益(9)清(10),亭亭净植(1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12)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13)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14);莲,花之君子(15)者也。
噫(16)!菊之爱(17),陶后鲜有闻(18)。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9)?牡丹之爱,宜乎(20)众矣!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周濂溪集》。
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说:是
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
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
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
是著名的隐士。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甚:特别。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染:沾染(污秽)。
【7】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涟:微波。
妖:美丽而不端庄。
【8】通:贯通。
【9】直:挺直。
【10】不蔓(w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生枝蔓。
枝:长枝节。
【11】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
益:更,更加。
【12】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13】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
【14】隐逸:隐居的人,隐士。
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者:~~的花。
【1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
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16】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
【17】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8】菊之爱:对菊花的喜爱。
【19】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
鲜:少。
【20】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1】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22】众:多。
【23】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