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线路应力放散锁定施工方案(1)

合集下载

新建铁路无缝线路放散与锁定技术总结

新建铁路无缝线路放散与锁定技术总结

新建铁路无缝线路放散与锁定技术总结应力放散与锁定是无缝线路成形的标志性工序,其在无缝线路施工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在云桂铁路焊轨施工中的工作实践,特对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进行总结,详述如下:一、无缝线路应力放散、锁定作业流程(见下图)二、应力放散施工方法在现场的应力释放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滚压释放,一种是天然释放,一种是组合释放,一种是强迫释放。

在实际测量的轨道温度处于锁止温度的区间时,采用滚压释放方法;在实际测量轨道温度小于锁止温度的情况下,采用合成释放方法;在测量轨道温度超过锁闭轨道温度的情况下,不得进行作业。

纠治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根基。

1、滚筒放散法的施工程序滚筒放散法施工程序大致是:施工准备→解除扣件→打起钢轨垫滚筒→安装撞轨器→撞轨→测轨温→撤除滚筒钢轨落槽→上扣件→设位移观测点2、综合放散法的施工程序大致是:施工准备→解除扣件→打起钢轨垫滚筒→安装撞轨器→撞轨→测轨温计算拉伸量锯轨量→安装拉伸器→设临时位移观测点→拉轨并撞轨→观测位移量→撤除滚筒钢轨落槽→上扣件→反算实际锁定轨温值→设置位移观测点从上述施工程序看,只有在确认应力放散均匀后才能将钢轨落槽,进而上扣件锁定钢轨。

三、应力放散与锁定施工工艺1、施工工艺(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技术人员根据轨温调查结果,确定应力放散作业时间段;在进行应力放散作业前,位移观测桩按要求埋设到位;清除可能进入承轨槽内的道砟,为应力放散做好准备。

(2)施工过程中,先拆除扣件,然后抬高钢轨,垫放滚筒。

滚筒每隔15至20根枕布置一个,钢轨抬高量以能放入滚筒为宜。

(3)利用撞轨器进行串轨,待焊钢轨搭接量符合焊接要求,进行锁定焊接。

焊接接头经探伤合格后进行单元轨节应力放散。

(4)测量单元轨节轨温,当实测轨温处于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时,采用滚筒放散法,利用滚筒配合撞轨器进行应力放散。

当实测轨温低于设计锁定轨温范围时,采用综合放散法,利用拉伸器、撞轨器等设备配合作业,达到设计锁定轨温锁定目的。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1)线路锁定前道床及轨道应符合规范要求。

①道床分层铺砟整道,达到初期稳定状态时,Ⅲ型枕:道床横向阻力不得小于7.5KN/枕,道床支撑刚度不得低于70KN/mm。

②轨道达到初期稳定阶段时,其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符合表的规定:轨道几何形态尺寸允许偏差③整道后的的道床断面应基本达到设计要求,曲线外轨超高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均匀递减。

采用“连入法”逐段焊接单元轨节。

解开单元轨节之间的钢轨接头临时连接器,解开已连接的无缝线路终端50m范围内的钢轨扣件及下一单元轨节的全部扣件。

在上述范围内,以焊缝为中心,向两侧每隔10~15m在轨枕的承轨槽上垫上滚筒,并在焊缝两侧各10m范围内分别等间距地垫入3~4个支承木墩。

对钢轨端面及焊缝两侧各50mm范围内的钢轨表面彻底去油去垢除锈,用液压拉轨器或撞轨器拉动单元轨节使焊接轨端面间距离合适,然后对钢轨进行焊接。

焊连后要对焊接接头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对接头尺寸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

单元轨节应力放散完毕、钢轨焊接并检查完成后,拧紧全部扣件,锁定钢轨,记录锁定轨温。

线路锁定后,立即在埋设钢轨位移永久观测桩,永久观测桩位于钢轨的垂直线上。

在钢轨轨头外侧面标记钢轨位移零点,按规定观测并记录钢轨位移情况。

“连入法”焊接无缝线路时候的注意事项:单元轨节无缝线路锁定轨温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左右股钢轨的锁定轨温差不大于3℃,全区间(含道岔)最高最低锁定轨温差不大于10℃,线路所有锁定轨温均应在设计锁定轨温内。

焊接完成后对接头位置道床加强捣固。

新轨铺设焊接后,要对钢轨表面进行通长打磨,以提高轨道的平顺性。

对道床的密实度、弹性,道床所提供的纵横向阻力进行跟综检测,根据这些参数值承随施工运营的变化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动力稳定,列车碾压等强化稳定措施,使之尽快达到开通所需标准。

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根据建指组织的轨道技术交底内容:相邻单元轨节间的锁定轨温差不大于5℃,同一单元轨节左右股钢轨锁定轨温差不大于5℃,同一区间内单元轨节的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差不大于10℃。

封锁施工方案

封锁施工方案

施工技术措施一、施工组织机构:施工负责人:董良军技术负责人:王相臣安全员:安福喜线路维修养护负责人:孙伟二、施工组织:(一)、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滨北线徐家—呼兰K16+376m—K17+376m区间5月4日到5日进行无缝线路应力放散,限速要求:徐家—呼兰上下行线15km876m—17km876m处,封锁前一小时限速45km/h,开通后第一列25km/h,第二列45km/h,其后正常。

配合单位为哈电将导线连接,恢复信号机正常工作。

人员分组:放散分两组,每组6锯口。

每组20人,每组配电动扳手1台,撬棍4根,道钉锤2把,立杆扳手每组2把,道尺每组1把。

携带接头加力工具,锯轨、钻孔(包括导线孔)设备各1套。

防护:在徐家、呼兰车站设驻站联络员各1名(施工封锁时间提前1小时40分钟到达车站),现场防护员3名(两侧及中间各1人,施工方案封锁时间提前1.5小时到达现场),施工封锁前1小时慢行开始后按规定设好慢行防护,其他执行《安规》相关规定。

施工负责人、驻站联络员、现场防护员及各组负责人各带对讲机1台,要求参加施工人员对讲机在施工前2小时调至相同频率,并进行试通话。

施工前慢行时,扣件可隔1松2,开通线路紧扣件时,可隔2紧1,左右股扣件要1根枕木成对松紧,防止松(紧)错位。

(二)线路拨移滨北线徐家—呼兰K16+637m—K17+114m区间5月6日进行线路拨移,拨既有下行线,线间距有4.35m拨至4.51m,限速要求:徐家—呼兰下行线16km275m—17km475m开通后第一列25km/h,3小时内35km/h,以后按45km/h 至5月7日9时40分封锁时止。

配合单位为哈电、哈铁通公司。

工程量:最大拨量0.16m 拨移长度477m。

所需劳力:50人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线间距加宽后设置两条反向曲线。

曲线半径6000m 拨到量不大。

施工前提前对下行线进行补碴,按事先测量好的桩点由中间向两侧拨,拨到前清理碴肩及枕木空碎石,分两组第一组在哈侧30人,由孙伟负责。

地铁铺轨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施工方案

地铁铺轨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施工方案

地铁铺轨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施工方案应力放散是消除钢轨内多于应力及消除道床与钢轨额外阻力的主要型式,他的目的是保证线路的平稳性和延长钢轨的试用寿命。

在施工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采用下列应力放散方法:1、滚筒法:该方法是作业轨温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时试用,施工时把需要放散的长轨条扣件全部拆除,然后抬起钢轨,使钢轨落在滚筒上,振击长轨条数次,使长轨条能够自由伸缩,一旦轨温达到设计要求,立即撤掉滚筒,安装扣件,进行锁定。

2、拉伸滚筒法:利用钢轨拉伸器辅以振击,通过均匀拉伸长轨条,以提高他的零应力轨温,使锁定轨温进一步到位的方法。

拉伸长轨条时应做到匀、准、够。

其作业方法是:a.形成零应力。

在放散段自然轨温的条件下,轨下垫滚筒,松开全部扣件,使钢轨能够自由伸缩。

以50m或100m为单位进行观测,当钢轨发生反弹现象时,即视为零应力。

b.计算拉伸量。

钢轨放散至零应力状态后,根据设计锁定轨温和实际锁定轨温之差计算出钢轨拉伸量,用拉伸器和撞轨器联合作用拉出该深长量后即锁定钢轨。

c.放散作业程序首先确定放散长度,并设立固定点,放松扣件,垫入滚筒,保证钢轨自由伸缩,测量作业轨温,根据放散轨温与作业轨温之差计算并标记钢轨的变化长度,并在钢轨上每隔100m做标记,试用拉伸器拉伸钢轨,使其达到设定的标记,最后进行钢轨锁定施工时应注意单元轨节在滚筒上要顺直,无明显“塌腰”;滚筒在使用前应逐个检查、涂油,保证其能够转动灵活;撞轨器配合放散时确认钢轨伸缩出现反弹(达到零应力),并确认各个临时位移观测标记处的伸缩量呈现线性变化;锁定时,靠近钢轨拉伸器的一组逐个安装扣件,其他组每隔5根轨枕上一对扣件,然后分别间隔2根轨枕、间隔1根轨枕补上扣件。

上扣件的人员要步调一致,紧张有序,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安装任务。

锁定轨温必须在设计锁定轨温要求范围内,应力放散时保证各个单元轨节间轨温均匀,曲线地段外侧钢轨锁定轨温不得高于内测锁定轨温,单元轨节两股钢轨锁定轨温差符合规范要求。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施工方法及工艺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施工方法及工艺

2.8.4.9.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施工方法及工艺 2.8.4.9.1.施工工艺钢轨焊联成单元轨后,对单元轨进行应力放散,并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将单元轨锁定。

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图2.8.4-13 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工艺流程图。

⑴轨道状态检测在应力放散前全面对轨道进行检测,检测项目有:轨道几何尺寸、轨面标高、线路中线位置、横向阻力、焊接质量等,通过全面的质量检测,确认线路已达到初步稳定,方可准备进行线路锁定施工。

⑵近期轨温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当地轨温的变化规律,确定锁定施工时间。

⑶位移观测桩设置位移观测桩采用混凝土预制桩,就近利用接触网基础、桥梁防护墙或凸形挡台设置,单元轨节起终点的位移观测桩与单元轨节焊接接头对应,纵向相错量不得大于30m 。

⑷标记临时位移观测点 根据设置好的位移观测桩,在钢轨上标记,并根据现场条件适当加密观测点,每100m 设1处临时位移观测点,作为钢轨应力放散时的临时位移观测点,通过对钢轨位移的观测,以判定应力放散是否彻底。

⑸卸扣件、顶起钢轨在本次放散单元轨节和上一单元轨节100m 范围内,每隔10m 置一滚筒,将钢轨扣件卸除、用起道机顶起钢轨落于滚筒上,钢轨顶面高于承轨面5cm 左右。

⑹串轨、临时位移观测由于铺设长轨与正在进行的作业轨温不一致,弹条卸除、钢轨顶起后,钢轨的束缚解除,钢轨将产生位移,使钢轨自由伸缩,此时钢轨内部应力仍不为零。

⑺记录轨温、拉轨 钢轨内部应力为零,此时作业轨温低于锁定轨温,单元轨节起点端用拉轨器固定,终点端用拉轨器拉伸钢轨长度L =α×(l1+l2)×(t1-t2)(α:钢轨的线膨胀系数,取0.0118;l1:本次放散单元轨节长度;l2:上一单元轨节伸缩区长度,取100m ;t1:设计锁定轨温;t2:拉轨时轨温) ,拉轨到位后用拉轨器固定。

⑻落轨、上扣件锁定 钢轨内部应力为零,轨温正处于锁定轨温范围或单元轨节拉伸至锁定轨温范围内时,由放散起点向终点方向依次去除滚筒,将钢轨落到轨枕上,上好扣件,紧固钢轨,记录轨温和拉伸量。

无缝线路施工工艺(长钢轨铺设、钢轨焊接、应力放散及锁定)(1)(1)

无缝线路施工工艺(长钢轨铺设、钢轨焊接、应力放散及锁定)(1)(1)

一、无砟道床长钢轨铺设无砟轨道长轨铺设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检查线路→机车对位→拖拉钢轨→2#小车推送钢轨→安装钢轨夹轨器→1#小车钢轨牵引→钢轨对位→撤出滚轮→安装扣件。

具体施工工艺见图7-32。

图7-32 无砟轨道WZ500E 型铺轨机组施工流程1、施工准备:(1)钢轨运输车组推送到位(前滚轮小车前轮中心线距已铺好钢轨末端约350mm ,见图7-33),并停好、制动、打铁施工准备检查线路机车对位拖拉钢轨2#小车推送钢轨 选配轨夹轨器安装调整升降滚轮架1#小车钢轨牵引安装钢轨夹轨器垫放滚轮钢轨对位撤出滚轮检查钢轨相错量 安装扣件靴。

图7-33 长轨车推送对位(2)放倒全车间隔铁。

(3)松开要拖拉的一对钢轨锁定装置(图7-34)与安全挡板(拖拉结束后需恢复安全挡板)。

如拖拉上层钢轨,需预先将升降滚轮架调整到合适高度。

(4)将分轨导框对准要拖拉的一对钢轨(拖拉钢轨顺序由外向内)。

图7-34 解锁(5)用拖拉卷扬机 (带夹轨器),从钢轨运输车(首车)上拖拉钢轨(见图7-35),经过渡顺坡车架进入分轨器,将钢轨拖至钢轨推送装置,夹紧钢轨,卸掉夹轨器。

图7-35 卷扬机拖拉钢轨2. 牵引法铺设长钢轨工艺(1)推送钢轨与牵引车连接用推送装置将钢轨送至牵引车钢轨夹钳处,人工辅助使钢轨与牵引车连接(见图7-36)。

当长轨顺利铺至承轨槽内,推送车开始做好下一对长轨铺设的准备工作,把下一对将要铺设的长轨用卷扬机拉至推送车压紧装置内,开始机车对位。

图7-36 推送钢轨与牵引车连接(2)牵引钢轨、摆放轨料将钢轨头与牵引车钢轨夹钳锁固好。

牵引车前行开始拖拉钢轨(见图7-37)。

在无砟轨道承轨槽之间放置滚轮,直线上每隔24个轨枕放置一对,曲线上每隔22个轨枕放置一对,坡度5‰~15‰每隔20个轨枕放置一对,大坡度20‰每隔18个轨枕放置一对,放置要求卡口定位:即滚轮放置时稍微倾斜10mm这样钢轨在滚轮上运行时不会与扣件发生磨损。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单元轨焊接到一定数量后,对无缝线路进行锁定。

1)常温条件下锁定主要工艺要点如下。

①施工准备。

人工拆除单元轨节范围内全部轨枕扣件,按10m 间距支垫滚轮,使钢轨处于“无阻力状态”,按200m间距安装撞轨器。

②撞轨器撞轨。

当轨温处于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时,使用撞轨器和橡胶锤来回撞击钢轨,并按100m间距检查钢轨移动量。

③确定钢零应力。

当每次撞轨各检查点移动量均一致或最大偏差2mm时,可视为钢轨应力为0。

④锁定线路。

及时拆除支垫滚轮及撞轨器,采用定扭矩的内燃扳手按10m、5m、2.5m…间距依次上齐轨枕扣件,并拧至规定扭矩值。

⑤设臵位移观测桩,喷涂标志,清理线路。

⑥钢轨焊接。

松开下一对钢轨,进行单元轨间接头焊接,焊接前,应调整焊缝位臵,一是两焊缝应平齐,最大相错量不大于100mm,二是焊缝应处于两承轨台之间,离承轨台的最小距离100mm。

2)低温条件下区间无缝线路锁定:①施工准备。

将待锁定长轨1扣件全部拆开,支垫滚轮,安装撞轨器撞轨并配合橡胶锤(在8磅锤外向套橡胶套)敲击,使钢轨处于0应力状态,移动焊轨机焊接钢轨接头。

②拉伸钢轨。

移动焊轨机后退20m,松开己锁定长轨区15m及待锁定长轨1的全部扣件,支垫滚轮;同时将待锁定长轨2向己锁定钢轨方向的100m钢轨扣件扭紧;在待锁定长轨1、2间安装钢轨拉伸机,沿待锁定长轨1按100m间距设观测点,包括己锁定长轨的松开扣件部分,根据计算拉伸量拉伸长轨,橡胶锤敲击钢轨,使钢轨拉伸均匀。

③确认钢轨达到锁定条件。

检查各处钢轨位移量,对照拉伸值、拉伸力,拉伸机的计算拉伸量包括:待锁定长轨按锁定轨温与实际轨温所需要拉伸的长度、己锁定钢轨的回缩量,当各点实际拉伸量与计算拉伸量相一致或最大偏差2mm时,确认钢轨达到锁定条件。

④锁定线路。

当拉伸值、拉伸力与计算数据相符时,拉伸机保压,将钢轨最大拉伸量再拉长5mm(1500m单元轨节,轨差1℃变化量),拉伸机保压10min后,即拆除支垫滚轮及撞轨器,采用定扭矩的内燃扳手按10m、5m、2.5m…间距依次上齐轨枕扣件,并拧至规定扭矩值,上扣件时需安装弹条绝缘垫片。

封锁施工方案

封锁施工方案

施工技术措施一、施工组织机构:施工负责人:董良军技术负责人:王相臣安全员:安福喜线路维修养护负责人:孙伟二、施工组织:(一)、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滨北线徐家—呼兰K16+376m—K17+376m区间5月4日到5日进行无缝线路应力放散,限速要求:徐家—呼兰上下行线15km876m—17km876m处,封锁前一小时限速45km/h,开通后第一列25km/h,第二列45km/h,其后正常。

配合单位为哈电将导线连接,恢复信号机正常工作。

人员分组:放散分两组,每组6锯口。

每组20人,每组配电动扳手1台,撬棍4根,道钉锤2把,立杆扳手每组2把,道尺每组1把。

携带接头加力工具,锯轨、钻孔(包括导线孔)设备各1套。

防护:在徐家、呼兰车站设驻站联络员各1名(施工封锁时间提前1小时40分钟到达车站),现场防护员3名(两侧及中间各1人,施工方案封锁时间提前1.5小时到达现场),施工封锁前1小时慢行开始后按规定设好慢行防护,其他执行《安规》相关规定。

施工负责人、驻站联络员、现场防护员及各组负责人各带对讲机1台,要求参加施工人员对讲机在施工前2小时调至相同频率,并进行试通话。

施工前慢行时,扣件可隔1松2,开通线路紧扣件时,可隔2紧1,左右股扣件要1根枕木成对松紧,防止松(紧)错位。

(二)线路拨移滨北线徐家—呼兰K16+637m—K17+114m区间5月6日进行线路拨移,拨既有下行线,线间距有 4.35m拨至 4.51m,限速要求:徐家—呼兰下行线16km275m—17km475m开通后第一列25km/h,3小时内35km/h,以后按45km/h 至5月7日9时40分封锁时止。

配合单位为哈电、哈铁通公司。

工程量:最大拨量0.16m 拨移长度477m。

所需劳力:50人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线间距加宽后设置两条反向曲线。

曲线半径6000m 拨到量不大。

施工前提前对下行线进行补碴,按事先测量好的桩点由中间向两侧拨,拨到前清理碴肩及枕木空碎石,分两组第一组在哈侧30人,由孙伟负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编制依据1.1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轨道工程施工02标合同文件;1.2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轨道工程施工02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3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轨道工程施工02标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1.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1.5《城市轨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修订版QGD-016-2005);1.6《无缝线路铺设及养护维修方法》TB/T 2098-2007。

2 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02标段以白苍岭站(不含)界为起点,线路途经火车站、民族大道、高坡岭路,终至南宁东站。

施工范围SK14+375.974~SK32+136.629正线及辅助线(含屯里车辆段出入线整体道床地段)的轨道系统,及屯里车辆段铺轨基地和南湖站铺轨基地的建设。

本工程与2、6、7号线有联络线,设计分界为:在朝阳广场站处1与2号线有联络线,设计分界位于与1号线正线相接的道岔岔后50m处;在埌东站处1号线与6号线有联络线,设计分界位于与1号线正线相接的道岔岔后50m处;在南宁东站处1号线与7号线有联络线,设计分界位于与1号线正线相接的道岔岔后 6.25m处。

屯里车辆段出段线范围为CDK0+000~CDK1+152.575(即为整碎道床分界点),入段线范围为RDK0+000~RDK1+434(即为整碎道床分界点)。

本期工程DC1500V架空接触网供电方式。

采用6辆B型车编组,设计最高运行速度80km/h。

正线最小曲线半径330m,配线最小曲线半径200m,最大坡度26.174‰。

出入段线最小曲线半径200m,最大坡度35‰。

正线轨道类型包括地下一般长枕式整体道床、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橡胶隔振垫浮置板道床、钢弹簧浮置板道床。

2.2工程范围轨道专业分为2个标段,我单位承担轨道施工02标段,本标段无缝线路长度36.004km,应力放散及锁定36.004km。

3 作业内容3.1埋设位移观测桩;3.2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3.3设置位移观测标志。

4施工准备4.1单元轨节的划分单元轨节应按照施工图第八册《铺轨综合图》进行划分,一般情况下单元轨节的长度为1000~2000m。

第一单元轨节的实际长度应为第一次铺设锁定的长度L1减去L1末端松开扣件的长度,第二单元轨节的实际长度应为第二次铺设锁定的长度L2加上L1末端松开扣件的长度再减去L2末端松开扣件的长度,余类推。

4.2位移观测桩的埋设4.2.1对于包含多个单元轨节的无缝线路长轨条,应按单元轨节内等距离设置位移观测桩,桩间距离不应大于500m,单元轨节不足500m的整数倍时,可适当调整桩间距离。

4.2.2单元轨节起讫点的位移观测桩宜与单元轨节焊接接头对应,纵向相错量不大于30m,位移观测桩应于电务设备错开。

4.2.3长轨条应在起讫点、距离起讫点100m位置各设1对位移观测桩。

4.2.4长轨条长度不足500m时设置3对位移观测桩,500~1000m时设置5对位移观测桩。

4.2.5每组道岔应在道岔前、道岔后、尖轨尖端、尖轨跟端等4个位置各设1对唯一观测桩;4.2.6坡段代数差大于及等于20‰的变坡点距基本轨接头150m处应增设位移观测桩;4.2.7位移观测桩应设置牢固、齐全、易于观测,位移观测桩按里程前进方向顺序编号,编号方法可采用“×-×”,横线前数字为单元轨节的顺序号,横线后为单元轨条内桩号,编号均以阿拉伯数字标注,标注位置:钢轨外侧轨腰。

4.2.8设置方法:在钢轨轨腰上贴观测标尺,在同一断面的边墙上埋设刻有十字的钢筋头或其他金属件;4.2.9将埋设位移观测桩的结果填入“单元轨节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记录”中。

4.3解除需放散的单元轨节范围内及与之焊联的无缝线路末端50m左右范围内的扣件,并按照规定要求放置在轨枕两侧。

4.4在单元轨节范围内每隔10米放置1个滚筒。

4.5机具就位。

注意:从白苍岭出站至朝阳广场站道岔后,此段长轨条与中铁四局施工的最后一个长轨条合为一个单元轨节,安装位移观测桩时应与中铁四局和运营公司进行沟通,确定具体安装方法。

且最终位移观测桩的设置方法也应由运营公司确定。

5 施工方案长钢轨经单元焊后,形成单元轨节,当施工轨温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时,采用滚筒放散法进行应力放散;当施工轨温低于设计锁定轨温时,采用综合放散法进行应力放散。

线路应力放散要求均匀、准确、彻底。

5.1施工方法的选择根据南宁地区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情况,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计划采用“连入法”进行施工。

“连入法”是将区间中相邻的两个单元轨节依次直接焊联的铺设作业方法,即把不同时间焊接成的两个相邻单元轨节的始端和终端同时焊接,同时放散,做到一步到位,适用条件为:实际锁定轨温处于计划锁定轨温范围内或低于计划锁定轨温。

5.2锁定轨温单元轨节中的两根长钢轨应同时进行应力放散、同时进行锁定。

应力放散方法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地下线无缝线路中和温度为25℃,锁定轨温上限为30℃,下限为20℃。

当实测轨温处于计划锁定轨温(18~28℃)范围内时,可以仅用滚筒配合撞轨器进行应力放散。

当实测轨温低于计划锁定轨温(18~28℃)时,则需要利用拉轨器、撞轨器等设备配合作业,通过均匀拉伸单元轨节使其达到实际锁定轨温时应有的长度,从而使锁定轨温一步到位。

当实测轨温高于计划锁定轨温时,可选用夜间轨温合适时锁定或采用洒水或草袋覆盖使轨温处于计划锁定轨温范围内,再采用滚筒放散法进行施工。

施工时利用相邻轨条锁定轨温差标准,来实现过渡段无缝线路的锁定。

5.3施工工艺流程根据施工时钢轨温度的不同,可以采取滚筒放散法或综合放散法进行无缝线路应力放散、锁定,其施工工艺流程分别见《滚筒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综合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5.3.1 滚筒放散法施工工艺(1) 测量轨温,当施工时钢轨的温度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时,采用滚筒放散法进行施工。

(2) 解除本次待放散单元轨节和上次已放散线路末端25~75米长度范围内的所有扣件。

抬起钢轨,每隔10米在轨底垫一个滚筒。

使钢轨达到自由伸缩状态。

(3) 在待放散钢轨长度范围内每隔100米左右设1处临时位移观测点。

(4) 在线路放散全长范围内每300~500米左右设一处撞轨点,用撞轨器沿放散方向撞击钢轨,同时用手锤敲击钢轨轨腰,使钢轨能够自由伸缩,严禁敲击轨头及轨顶面,观测各点的位移量变化情况。

当钢轨位移发生反弹且各点位移变化均匀时,则视为钢轨达到自由伸缩状态,此时停止撞轨。

撞轨过程中,应检查滚筒是否倾斜、脱落,钢轨是否落槽及撞击力是否足够等现象。

(5) 钢轨应力放散均匀后撤掉滚筒,使长轨平稳地落入承轨槽内,同时检查胶垫,有错位者纠正。

(6) 迅速上好距单元轨节末端25~75m范围内的全部扣件,并上紧无孔钢轨接头,此时视为长轨已锁定。

测量并记录此25~75m范围内上扣件开始和结束时的轨温,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际锁定轨温填入记录表。

同时将作业人员均布在放散长轨范围内,由两端向中间“隔二上一”上紧扣件。

滚筒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7) 扣件“隔二上一”上完后,进行另一股钢轨的放散作业,待本单元轨节两根钢轨全部放散完后,补齐所有扣件。

(8) 做好位移观测标记,读取并记录初读数。

5.3.2综合放散法施工工艺(1) 测量轨温,当施工时钢轨的温度低于设计锁定轨温范围时,采用综合放散法进行施工。

(2) 解除本次待放散单元轨节和上次已放散线路末端25~75米长度范围内的所有扣件。

抬起钢轨,每隔10米在轨底垫一个滚筒。

使钢轨达到自由伸缩状态。

(3) 在线路放散全长范围内每300~500米左右设一处撞轨点,用撞轨器沿放散方向撞击钢轨数次,同时用手锤敲击钢轨轨腰,使钢轨能够自由伸缩,当钢轨位移发生反弹时,则视为钢轨达到自由伸缩状态,此时停止撞轨。

撞轨过程中,应检查滚筒是否倾斜、脱落,钢轨是否落槽及撞击力是否足够等现象。

(4) 确定待放散线路钢轨的长度,并每隔100米左右设1处临时位移观测点,在各观测点上做出拉伸位移的零点标记。

(5) 测量此时施工轨温,根据计划锁定轨温与此时施工轨温之差计算拉伸量:①计算拉伸量△L=α×L×(Tjh-Tsg)式中:△L—拉伸量(mm)。

α—钢轨的线膨胀系数α=0.0118/℃L—放散长度 (m) 为放散单元轨节与已锁无缝线路末端所拆扣件长度(25~75m)之和。

Tjh—计划锁定轨温(℃)。

Tsg—施工时所测单元轨节的平均轨温 (℃)。

(6) 安装拉轨器,利用拉轨器、撞轨器和手锤共同作用。

按计算量△L拉伸钢轨,拉伸量达到预定长度后,此时撞轨器继续作业,当各观测点处位移量达到计算值时,停止撞轨,并收集各临时观测点位移量。

位移量如呈线性关系,则表明已放散均匀,可进行下道工序;如非线性关系,应检查钢轨、滚筒有无异常,对异常处进行处理,并进行敲轨和撞轨后使各观测点位移量呈线性关系。

综合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7) 在拉轨器保压下撤除撞轨器及滚筒,使长轨平稳地落入承轨槽内,同时检查胶垫,有错位者及时进行纠正。

(8) 迅速上好距单元轨节末端25~75m范围内的全部扣件,并上紧无孔钢轨接头,此时视为长轨已锁定。

同时将作业人员均布在放散长轨范围内,由两端向中间“隔二上一”上紧扣件。

注意:在锁定作业完成之前不得因拉轨器的失压而使轨端出现位移。

(9) 在锁定完成后,应立即撤除拉伸器,复核长轨实际拉伸长度,换算出对应的实际锁定轨温值,若该值在计划锁定轨温范围内,则确认为实际锁定轨温,填入表内,否则锁定作业应重新进行。

(10) 当扣件“隔二上一”上完后,进行另一股钢轨的放散作业,待本单元轨节两根钢轨全部放散完后,补齐所有扣件。

(11) 锁定作业完成后,应立即进行零点标记,即在轨底角位置贴上位移观测标签。

以线路两侧观测桩顶端刻画线为基点,拉出一道横线,标签零点对齐横线,并在外侧轨腰上标出位移观测桩号。

5.3.3锁定焊接施工工艺单元轨节锁定焊接的施工工艺与单元焊接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锁定焊接的待焊轨头前、后均为长轨条,单元焊接待焊轨头前方为25m 轨。

待焊轨头前方为长钢轨,且长钢轨需进行应力放散、拉伸或窜动时,应拆除待焊轨头前方全部长钢轨及轨头后方10m范围内的扣件,如长钢轨不需应力放散、拉伸或窜动,则只需拆除80m左右的扣件即可。

6 人员配备及劳动力组织人员配备及劳动力组织施工负责人:刘德树技术负责人:高智锋安全负责人:赵文栋机械负责人:郭少甫施工队伍负责人:马昆明劳动力配置一览表7 工机具配置工机具配置表8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安全质量要求8.1技术及质量要求8.1.1线路锁定前应掌握南宁地区轨温变化规律,根据各施工区段的时间间隔,选定锁定轨温及施工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