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植被多样性区域地理研究

合集下载

云南植被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研究

云南植被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研究

云南植被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研究云南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的省份,这里的植被资源是众多生物多样性研究者心驰神往的宝地。

云南不仅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其多样且复杂的植被类型,成为全国和世界范围内的一大研究热点。

1. 云南植被资源云南植被资源的多样性始终吸引着学者们的关注。

云南的植被类型繁多,包括高山草甸、高山疏林、带状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季节性林、热带雨林、温带雨林等。

其中,高山针叶林和季节性林是云南地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

这些植被类型的存在,使得云南成为独特的生态系统,拥有许多珍稀植物以及大量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植物资源。

2. 云南植被利用与经济价值云南的植被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还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一方面,云南的植物资源用于药用、食用、造纸和建筑等多个领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云南是我国最主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许多著名的中药材如云南白药、党参等就产自此地。

另一方面,云南的植被资源还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前来观赏,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

而旅游业的发展则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旺,为云南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 云南植被资源的保护面对日益加剧的环境破坏和物种灭绝的严峻挑战,云南的植被资源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护云南的植被资源,云南省政府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植物采挖和滥伐滥砍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盗伐植物的行为,维护了植被资源的合理利用。

其次,云南还建立了一系列的自然保护区,在这些保护区内,禁止砍伐树木、采挖植物等破坏性行为,维护了植被资源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

此外,云南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对植被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工作。

4. 云南植被资源研究的意义与展望云南植被资源的研究对于了解物种起源、演化、分布和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生态学、环境科学、进化生物学等学科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对象。

通过对云南植被资源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推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发展。

云南木本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成因分析的开题报告

云南木本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成因分析的开题报告

云南木本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成因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推动,我国森林覆盖率逐步提高。

云南省是我国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其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均居全国前列。

木本植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云南木本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成因分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拟采用实地调查和分析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云南木本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成因。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实地采集云南多个地点的木本植物样本,进行生物学特性和生态特征分析。

2.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DNA条形码技术)对植物样本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和进化树构建,研究云南木本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

3.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样本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发掘云南木本植物在空间分布上的规律,分析环境因素对其分布的影响。

4.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云南木本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及影响。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获得如下成果:1. 系统的研究云南木本植物的分类及系统发育,为云南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挖掘云南木本植物在空间分布上的规律,揭示影响其分布的关键环境因素,为云南森林绿化规划提供参考。

3. 为了解云南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分布及机理提供实证研究,为全球及中国南方乃至全国的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四、研究进度计划本研究计划在两年时间内完成,主要的时间节点和工作内容如下:第一年:1月-3月:文献调研及前期准备。

4月-6月:实地采集云南多个地点的木本植物样本,进行生物学特性和生态特征分析。

7月-9月: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和数据处理。

10月-12月:GIS空间分析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探究。

第二年:1月-3月:树木模型构建和成因分析。

4月-6月:实验数据整理及数据分析。

云南省动植物多样性概况

云南省动植物多样性概况

云南省动植物多样性概况
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一个物种丰富和生态多样性较高的地区。

这里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动物多样性
云南省拥有丰富的动物种类,其中包括很多珍稀和濒危物种。

据统计,云南省有约5000多种脊椎动物,占到了中国总脊椎动物种类数的四分之一。

这些动物包括大象、虎、豹、熊等大型哺乳动物,以及各种鸟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

云南省还是中国最重要的鱼类分布区之一,拥有多达400多种鱼类。

其中包括著名的鲤鱼、鳜鱼、鲑鱼等。

植物多样性
云南省的植物多样性同样令人瞩目。

据统计,云南省拥有超过1.2万种植物,占到了中国总植物种类数的四分之一。

这些植物种类繁多,包括了很多珍稀植物和濒危植物。

云南省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包括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不同类型的森林。

这些森林为保护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也是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云南省的动植物多样性,政府和相关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对特定物种进行保护和繁殖。

此外,还加强了对非法猎捕和非法贸易的打击力度,以减少对动物资源的损害。

同时,教育宣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增强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结论
云南省作为中国西南部一个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通过保护措施的实施和公众意识的提高,我们可以共同努力,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云南植被分布的特点及其地带规律性

云南植被分布的特点及其地带规律性

云南植被分布的特点及其地带规律性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植被分布特点丰富多样。

云南的植被类型相当复杂,主要有热带季风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等。

这些植被与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密切相关,并形成了一定的地带规律性。

首先,在海拔0-900米的低海拔地区,云南的植被主要分布着热带季风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这个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较大,适宜植物的生长。

热带季风雨林是云南最为典型的植被类型之一,特点是物种多样性高,植物生物量大,树木高大茂密。

而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常见的树种有楠木、柚木、青冈等。

其次,在海拔900-1800米的中海拔地区,云南的植被主要是暖温带常绿阔叶林。

这个地区的气候温暖,降水量适中,季节变化明显。

在暖温带常绿阔叶林中,可以看到一些常见的树种,如樟树、柳杉、青桐等。

此外,云南的中海拔地区也是野生动物的活动区域,存在着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再次,在海拔1800-2200米的高海拔地区,云南的植被类型主要是温带针叶林。

这个地区的气候较凉,降水量较少,由于气温低及土壤贫瘠,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温带针叶林中的常见树种有云南松、云杉、水杉等,这些树种对低温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较慢。

此外,云南还有一个特殊的植被类型,高山草甸。

高山草甸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

这个地区的气候寒冷,降水量少,呈寒温带气候特点。

由于气温低、土壤肥沃,温带森林无法生长,取而代之的是高山草甸。

高山草甸的植物以高山草本植物为主,如伏毛芥、雪莉花等。

综上所述,云南的植被分布特点丰富多样,呈现出明显的地带规律性。

低海拔地区主要是热带季风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海拔地区主要是暖温带常绿阔叶林,高海拔地区主要是温带针叶林。

此外,云南的高山地区还有高山草甸。

这些植被类型与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紧密相关,形成了植被的分布特征和地带规律性。

这些植被不仅丰富了云南的生态环境,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

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分析

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分析

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分析第三次讨论稿(2009-11-22)自然地理讨论稿第二小组组长:刘韬一、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发言人:周祎)云南是一个有着“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美誉的地方,其来源即是指云南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1.生态系统多样性云南的陆生生态系统几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陆生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有森林、灌丛、草甸、沼泽和荒漠等。

云南的六大水系(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红河、珠江)和“九大”高原湖泊(滇池、洱海、抚仙湖、泸沽湖、阳宗海、异龙湖、程海、杞麓湖、星云湖)构筑了云南淡水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并且反映了中国淡水生态系统的特殊性。

2.物种多样性云南省各种分类群物种种数均接近或超过全国的一半以上,其中已知高等植物426科、2592属、17000多种,科、属、种分别占全国的88.4%、68.7%、62.9%。

此外,云南的珍稀物种资源也非常丰富,占了全国的67.5%,居第一位,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151种,占全国总数的42.6%;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99种,占全国总数的59.4%,其中亚洲象、野牛、绿孔雀、赤颈鹤等23种在我国仅云南独有。

3.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一是丰富性,云南各类物种种数均接近或超过全国的一半以上,特别是野生稻、野生茶树、花卉以及药物资源等都是未来云南、中国乃至世界发展持续农业极为重要的资源基础;同时,云南生态系统类型多样而独特,堪称世界生态类型的缩影。

二是独特性,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是全球所不可替代的,它是我国特有属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还拥有一大批物种孑遗种、独特种和古老种,全球仅西畴小桥沟有7棵桦盖木、仅巧家有36棵白皮五针松;被国际社会认为仅次于大熊猫的珍稀物种———滇金丝猴,虽经多年的保护现也仅有11个种群870多只。

三是脆弱性,云南由于云南特殊的地形地貌、复杂的气候环境,确实导致云南物种多,但种群稀、数量少,分布区域小,没有像草原生态系统和典型森林生态系统那样的多级食物网结构,并且相互间的捕食关系单一,所以生态适应能力很低,对外界的干扰非常敏感,遇有自然灾害或人为干预和破坏,很容易使该地的物种陷入濒危境地甚至灭绝。

云南动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了解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

云南动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了解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

云南动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了解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云南是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资源。

保护云南的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云南的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并探讨其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一、云南的动植物物种多样性云南地跨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和南亚热带三大生物地理区域,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条件独特,形成了丰富的动植物物种多样性。

据统计,云南拥有约3000多种蕨类植物、8500多种种子植物、1000多种鸟类、180多种哺乳动物以及众多的昆虫、两栖爬行动物等。

其中,一些物种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价值,例如野生大熊猫、云南金丝猴、滇金丝猴等。

二、保护云南动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意义1. 生态平衡维护:动植物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平衡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物种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如果某一物种数量减少或消失,将会破坏生态平衡,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2. 经济价值挖掘:云南的动植物物种多样性不仅仅是自然的宝藏,还是经济发展的潜在资源。

野生动植物旅游、中草药开发、有机农业等产业都与云南的生物资源密切相关,保护物种多样性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当地经济繁荣。

3. 科学研究价值:云南的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对科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动植物的生态、行为、适应性等特征,可以为人类理解自然规律、开展生态保护提供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三、云南动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方法1. 法律和政策保护:云南对动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这些法律的实施有助于保护云南的动植物物种多样性。

2. 自然保护区建设:建设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动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云南设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例如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等,为动植物提供了相对安全的栖息地。

3. 科学研究和监测: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掌握物种多样性的现状和动态变化是制定保护措施的基础。

云南杨林地区的森林植被调查及分析

云南杨林地区的森林植被调查及分析

云南杨林地区的森林植被调查及分析
云南杨林地区位于中国云南省中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为了了解该地区的森林植被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方法
1.样地选择:在杨林地区内选择了5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样地进行调查。

2.样地面积:每个样地面积为30平方米。

3.采样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对样地上的植物进行采集。

4.数据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树状图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二、调查结果
1.植被类型:根据调查结果,杨林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为针叶林和阔叶林。

其中,针叶林占比较高,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2000米的地区;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区。

2.主要树种:在针叶林中,松树是主要树种,其次是云杉和冷杉;在阔叶林中,栎树、枫树和橡树是主要树种。

此外,还有一些草本植物和灌木丛生。

3.物种多样性:根据调查结果,杨林地区的物种多样性较高,共有约160多种植物被记录下来。

其中,有一些珍稀植物如云南松、红豆杉等。

三、分析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杨林地区的植被类型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其中针叶林占比较高。

2.在针叶林中,松树是主要树种,其次是云杉和冷杉;在阔叶林中,栎树、枫树和橡树是主要树种。

3.杨林地区的物种多样性较高,共有约160多种植物被记录下来,其中有一些珍稀植物如云南松、红豆杉等。

云南省植物群落多样性概况

云南省植物群落多样性概况

云南省植物群落多样性概况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植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地区。

下面将简要介绍云南省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概况。

1. 植物物种多样性
云南省因其地理位置和多样的气候条件而拥有丰富的植物物种。

据统计,云南省境内的植物物种超过2万种,占到全国总数的六分
之一左右。

其中包括了大量的特有植物种类,以及一些稀有和濒临
灭绝的植物。

2. 植物群落类型
云南省的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涵盖了森林、草甸、湿地、高山
草甸等多种生态系统。

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在不同地理区域形成了独
特的植被景观,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

3. 自然保护区
云南省设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旨在保护和维护本地区丰富的植物群落多样性。

这些自然保护区涵盖了各种植物群落类型,为植物的繁衍和保护提供了有利条件。

4. 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
云南省的植物群落多样性不仅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保护可以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经济来源。

云南省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概况如上所述。

通过保护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群落,我们能够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植被多样性区域地理研究——从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分析云南特有植物繁多的原因摘要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9′~29°15′和东经97°31′~106°12′之间。

全省总面积为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八位。

云南素以“植物王国”著称于世。

据不完全统计,云南有高等植物426科,2592属,17 000多种,其科、属、种数量分别占全国的88.4%、68.7%和48.8%。

全省植被大体可分为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亚高山针叶林区三种类型。

地域面积广大、地貌特殊以及气候复杂多样等因素共同作用造就云南特有植物繁多的现状。

关键词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

一、云南自然地理概况(一)云南特殊的地形地貌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全省土地面积84%是山地。

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

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

最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米。

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94%多的面积是山地,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泊之类。

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过了98%。

总体而言是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

西北部的地势特别高耸,江河切割深邃,呈高山峡谷地貌,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巨大山脉和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巨大水系相间排列,呈南北走向,为滇西北横断山高山峡谷区,著名的世界遗产地—三江并流区,就在这里。

从高山峡谷区向东南方向,山脉的高度逐渐降低,江河山系间距也逐渐呈帚状散开,直到呈低山丘陵宽谷地形。

全省最高点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境内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峰,海拔高达6740m。

最低点是滇东南红河哈尼族自治州河口县境内的南溪河口,海拔76.4m。

(二)云南复杂多样的气候云南地处北回归线两侧,属于热带、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一年四季的太阳光热能较多。

云南气候大致与地形相对应。

西北部的高山深谷区为山地立体气候区,从海拔几百米上升至几千米的陡坡上真可谓是“十里不同天”,著名的滇金丝猴就出没于此。

而北回归线以南的西双版纳、普洱南部等地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即全年高温如夏,雨季主要集中在夏秋。

东北部的曲靖北部和昭通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热冬冷,雨热同季。

全省其他大部分地域属于低纬高原气候,“四季如春”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影响云南的季风来自孟加拉湾,叫做孟湾季风。

这是一股带着大量水汽的气流,全国大部分季风气候区的降水也来自于这股季风。

旱季盛行干燥的大陆季风,雨季为湿润的海洋季风所控制,形成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气候特点。

但因境内地形复杂,山峦起伏较大,海拔高差悬殊,由河谷到山顶因高度上升产生的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表明云南省“立体气候”十分明显。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4.7~23.7℃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19~22℃,最冷月平均气温6~8℃,年温差一般为10~15℃,日温差可达12~20℃。

自北向南,全省各地区的活动积温为644.7~8687℃。

各地霜期长短不一致,南部海拔1000m以下地带,全年无霜;北部的昭通市和迪庆州的高海拔地区无霜期210~220天。

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平均1100mm;80%~90%的雨量集中在每年5~10月,但各地的降雨量差异明显。

(三)云南特殊复杂的河流特征云南河流,云南江河纵横,水系十分复杂。

云南全省大小河流共600多条,其中较大的有180条,多为入海河流的上游。

它们集水面积遍于云南全省,分别属于六大水系:金沙江-长江,南盘江-珠江,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独龙江、大盈江、瑞丽江-伊洛瓦底江;分别注入三海和三湾:东海、南海、安达曼海,北部湾、莫塔马湾、孟加拉湾;归到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六大水系中,除云南南盘江-珠江,元江-红河的源头在云南境内,其余均为过境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

六大水系中,南盘江-珠江,金沙江-长江为国内河流,云南独龙江、大盈江、云南瑞丽江-伊洛瓦底江和云南怒江、云南澜沧江、元江是国际河流,分别流经老、缅、泰、柬、越等国入海。

如此复杂的水系组合是其他省区所没有的。

云南江河的另一特点是其流向由北向南,与国内多数江河由西向东的流向不同。

由于地形缘故,云南的河流落差都很大,蕴藏有巨大的水能资源。

云南省参与的“西电东送”工程大部分的电能都来自环保的水能发电。

云南省降雨充沛,河流众多,年径流量达到200k,三倍于黄河。

云南水资源虽然量很大,但在时间上分布严重不均,5~10月的雨季水资源充足,旱季则显得比较匮乏,尤其是雨季开始前的2~4月是云南水最少的时候,春旱或者初夏干旱是云南最频发的自然灾害之一。

(四)云南地质状况云南是一个很大的地质博物馆。

禄丰县的早期侏罗纪地层中曾出土大量蜥脚类恐龙化石,留存较为完整,现已在县城建成恐龙博物馆供游人参观。

另外,澄江县的帽天山更是地质界中的“明星”,因为这里出土了数量多、种类丰富、留存完好的寒武纪多细胞生物的化石,有力地证明了“寒武纪生物大爆炸”的存在。

昆明市东川区也是全国闻名的“泥石流博物馆”,早期这里因为大规模不科学地开采铜矿,再加上气候、地形等原因影响,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泥石流频发地段,泥石流现象比较典型。

二、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云南资源现状云南省号称“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有色金属王国”。

全国162种自然矿产中云南就有148种,其中铜矿、锡矿等有色金属矿产产量居全国前列。

主要特色物种:滇金丝猴、绿孔雀、浣熊(小熊猫)、蟒、亚洲象、抗浪鱼、望天树、跳舞草、丽江云杉、巴西橡胶树、油棕、三七等。

动植物王国:云南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植物品种。

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已经发现了274科,2,076属,1.7万种。

云南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形成了寒温热带动物交汇的奇特现象。

有脊椎动物1737种,脊椎动物中兽类有300种,鸟类有793种,爬行类143种,两栖类102种,淡水鱼类366种;昆虫1万多种。

鱼类中有5科40属250种为云南特有。

鸟兽类中有46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54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矿产:云南被称为“有色金属王国”。

云南已发现各类矿产150多种,探明储量的矿产92种,其中25种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三名,54种矿产储量居前十位,居全国首位的矿种有锌、石墨、锡、镉、铟、铊和青石棉。

云南矿产资源共有9大类:黑色金属矿产、能源矿产、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化工非金属矿产、稀有及稀土矿产、特种非金属矿产、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建材非金属矿产及彩石矿产等。

云南矿产具有种类多、品种全、分布相对集中、富矿优质矿储量所占比重较大、共生伴生组份多等特点。

水力:云南省降雨充沛,河流众多,年径流量达到200立方千米,三倍于黄河。

该省人均水资源超过10,00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

由于地形缘故,云南的河流落差都很大,蕴藏有巨大的水能资源。

云南省参与的“西电东送”工程大部分的电能都来自环保的水能发电。

云南省降雨充沛,河流众多,年径流量达到200k,三倍于黄河。

云南水资源虽然量很大,但在时间上分布严重不均,5~10月的雨季水资源充足,旱季则显得比较匮乏,尤其是雨季开始前的2~4月是云南水最少的时候,春旱或者初夏干旱是云南最频发的自然灾害之一。

(二)地理因素造就气候的特性1、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这一现象与云南的纬度和海拔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

从纬度看,其位置只相当于从雷州半岛到闽、赣、湘、黔一带的地理纬度,但由于地势北高南低,南北之间高差悬殊达6663.6m,大大加剧了全省范围内因纬度因素而造成的温差。

这种高纬度与高海拔相结合、低纬度和低海拔相一致,即水平方向上的纬度增加与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状况。

使得各地的年平均温度,除金沙江河谷和元江河谷外,大致由北向南递增,平均温度在5~24℃左右,南北气温相差达19℃左右。

2、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由于地处低纬高原,空气干燥而比较稀溥,各地所得太阳光热的多少除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增减外,也受云雨的影响。

夏季,最热天平均温度在19~22℃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在6~8℃以上。

年温差一般为10~15℃,但阴雨天气温较低。

一天的温度变化是早凉,午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

云南3、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100mm,南部部分地区可达1600mm以上。

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极不均匀的。

冬季位于“昆明准静止锋”的西侧,受单一暖气团控制,降水稀少。

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潮湿闷热,降水充沛。

降水量最多是6~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

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节为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20%,甚至更少。

不仅如此,在小范围内,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降水的分布也不均匀。

(三)云南资源优势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

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七个气候类型。

其主要表现为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明显;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

云南具有中国从海南岛到黑龙江的各种气候类型。

最南端的西双版纳,属热带北部边缘气候类型,气候温暖湿润。

地处滇中的昆明,则是中国著名的春城。

最北端的迪庆州,属北温带山地季风气候,气温垂直差异明显。

维的气候类型性,使云南一省而兼有寒、温、热三带,又“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虽然云南总面积仅占中国的百分之四,但各类物种种数均接近或超过全国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珍稀物种资源的比重达百分之六十七,居中国第一位。

不同的气候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同时造就了云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云南现有六十个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近五百个旅游景区景点,自然景观涵盖了江、河、湖、瀑、泉、山、林、洞、雪多种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