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文化中的理性精神

希腊文化中的理性精神
希腊文化中的理性精神

希腊文化中的理性精神

摘要:希腊在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独特的制度等共同作用下,产生了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世界的理性精神。希腊的理性精神充分地表现在了他的文化、哲学、历史等方方面面,通过希腊的理想主义,我们开始重新认识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重新定义人在世界的价值,希腊理性精神,为人类的发展开启了新纪元。

关键词:理性历史地理环境制度文化哲学历史

酝酿理性精神的条件

打破旧世界,方能建立新世界。从古老的中国我们就可以总结出,在封建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的生产力不会有质的飞跃,只有打破旧秩序,建立顺应历史发展的新秩序,才能让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在希腊城邦之前,希腊半岛由迈锡尼文明统治,迈锡尼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社会仍以王权为中心,等级森严,类似于中国封建时期的君主制,中央集权,一切都由统治阶级说了算,下层人民没有话语权。希腊半岛的等级制度,伴随着外民族的入侵开始动摇,公元前12世纪-前11世纪,多利亚人入侵希腊半岛,摧毁了迈锡尼文明的根基,但是多利亚人的不开化和落后,并没有给希腊带来先进的文明,反而使希腊半岛陷入“黑暗时代”。但是,多利亚人推翻了迈锡尼文明,推到了压在希腊人民身上的大山,为希腊半岛建立新秩序创造了条件。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希腊人民进行了广泛的海外殖民运动,在欧洲大部分地区建立殖民城市,这不仅仅扩大了希腊人的生存范围,更对希腊族群的扩大产生了深远影响,各种思想的碰撞,扩大了希腊人对世界的认识,也使他们获得了更大的独立思想的空间。

古希腊地处地中海沿岸,多山环海,地势崎岖不平,没有大河平原,只有小块平原。海岸线曲折漫长,多优良港湾。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希腊半岛的农业不能自给自足,但是对于航海和经商来说,希腊半岛简直就是航海者和商人的天堂,由于希腊人经常外出航海经商,频繁接触外界世界,所以他们的思想与内陆居民有着显著的区别,他们较终年束缚在土地上的人们思想更加活跃。并且希腊半岛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终年气候温和,景色美不胜收,这使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心情舒畅,久而久之,也陶冶了高雅的情操。他们更崇尚理性,更加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获得幸福,而不是把幸福寄托于那无所谓的祈祷。他们认识到自己才是本身的上帝。

一种先进思想的传播,需要依靠一个相应的制度作为依托。古希腊独具特色的城邦制度,

具有民主性质的城邦孕育和滋养了希腊的理性精神,在政治上,古希腊创立了一种新型的政治社会组织形态-城邦。古代交通不发达,信息传递速度慢,很难进行大型的集会,所以民主政治也就成了奢望,但希腊独特的环境却解决了这一问题,小国寡民使民主政治成为可能,古希腊是由大约200个大大小小的城邦组成的,城邦是公民的共同体,公民是城邦的主人,在城邦里,公民可以参与政治,享有话语权,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公民集体讨论决定,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为世界民主政治之先河,希腊的理性精神也深深植根于民主政治之中。

理性主义的产生及发展

哲学是人们追问世界的先驱者。古希腊先哲们运用理性思维,不断追寻着世界本源的问题,欧洲一直被宗教思想所统治,但是,希腊哲人们对于世界本源的探求,把古希腊哲学从宗教思想中解放了出来,也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思想中解放出来,泰勒斯的自然主义哲学宣布了古代神话宇宙观的结束。所以黑格尔说:“从泰勒斯起,我们才真正开始了我们的哲学史。”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源”。这一结论从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来看,显然是不对的,但是人们的思想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在那个时代,那样的历史条件下,泰勒斯能提出这样一个命题,这是人类认知方式的飞跃。泰勒斯在本质上割断了神与人的联系,突破了流传几千年的神创论,他看到了自然,看到了世界的物质性,尽管这只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但是其所代表的对旧世界的质疑,对新世界的探索,在人类历史上,必将成为里程碑的事件。再后来的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世界的本原是火”,再到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虽然没有突破朴素唯物主义的圈圈,但是他们把对自然的认识和研究,提高到了理性认识的高度。

理性精神也体现在文学艺术之中,在荷马笔下,虽然人类相对于神来说,依然是渺小的存在,但是人不再为神的高高在上而颤栗,而是对人生充满希望,具有充分的独立意识,积极地表现自我,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甚至敢于与神对视,不再将神作为最高的信仰。古希腊神话更具有“神人同形共性”的特点:神就像人一样,同样会生老病死,同样有喜怒哀乐,在人群之中,甚至与人无甚差别。主宰人的也不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自己,人有自己的思想,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命运。在艺术方面,古典时期的艺术家也将理性运用于人类经验,不再用宗教世界观看待艺术,而用理性地对周围世界的观察作为艺术灵感的来源,从早期的宗教主题艺术创作,过渡到以人为中心的艺术主题上来,将人置于自然环境之中,赞美人的形体成为艺术的潮流,极力赞美人,艺术从宗教转移到人的身上来,成就了艺术的写实主义。

希腊理性主义的高峰,无疑是苏格拉底时代,从苏格拉底开始,哲学的研究对象从自然本

源转向对人类自身的探讨,哲学上的这一变化标志着“希腊理性”时代的真正到来。在苏格拉底之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希腊的理性主义在苏格拉底身上得到了最高体现。与苏格拉底相比,他的学生柏拉图更加致力于理性社会的构建,他的思想尽体现在其著作《理想国》之中,他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把社会想象成完全由理性所引导,人们遵循理性的路线前进。至亚里士多德,哲学已发展成一种逻辑学,作为一名自然科学家和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倡知识的获取应该建立在时间和实验的基础之上,在自然中通过理性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无论是获取知识还是在人际交往中,无时不刻地冷静分析,依照现实,寻找依据。他提出的“万事切忌极端”正是希腊理性精神的典型代表。结语

希腊理性主义精神是希腊文化的精髓,理性主义对于人类近代文明的开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后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实验科学等都受到了希腊理性精神的深刻影响,希腊理性主义犹如一团近代文明之火,从希腊半岛点亮,继而以烈火燎原之势燃烧了整个世界。

参考文献:《希腊方式-通向西方文明的源流》伊迪斯汉密尔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卡尔雅斯贝斯华夏出版社1988

《希腊人和希腊文明》雅各布·布克哈特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07 27

《外国文学史》课后简答题(自己吐血整理)

1.作为欧洲最早出现的文学,古代希腊文学开创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传统?体现了早期西方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古希腊文化中蕴含着原始的“人”的观点,它经由古罗马文化对后来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西方文学人文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古希腊民族对人的重视,与该民族的自然观宇宙观有密切联系。古希腊人有强烈的个体意识,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在自己对立物——自然与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和在智慧引导下的自由,肯定人的原始欲望的合理性,是古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蕴藏着根深蒂固的人本主义意识。古希腊文学中最为突出的是人本精神。无论神话史诗还是喜剧,都满腔热情地讴歌生活,赞美人生,讴歌人类的勇敢聪明和智慧,占在宇宙的高度审视人和大自然的搏斗,礼赞人性的悲壮和崇高,体现出他们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勇于追求的乐观精神。这一精神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思想的主要来源 希腊人以为人在世界上是孤独的无助地站立着的,且因为他时时地战胜阻碍,庄严的承受命运最严刻的判定,于是人道的崇拜便成了希腊生活与希腊宗教的主要特点。 他们成就了简朴的直截的美:直白的真实的美。 2.希腊神话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具有这些特点? 1)原始、野蛮、未开化。希腊民族在原始公社和氏族社会就已经有了一套丰富而完整的神话。由于希腊神话起源很早,所以在希腊神话故事中往往会带一种原始、野蛮、未开化的气息。 2)人本主义与命运观念并存。希腊神话是原始初民的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和原始欲望的象征表述。在神话中,神的意志和欲望就是人的意志和欲望,神和英雄们的所作所为、恣肆放纵的行为模式,隐喻了希腊人对自身原始欲望充分实现的潜在冲动,体现了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念。希腊神话里真正具有宗教意义的神是命运,而那些热热闹闹的、欢愉活泼的、喧闹不已的诸神却没有一点宗教的意味。在希腊神话里表现了一个不出场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叫命运。它决定一切,包括神的命运也同样是由它决定的。因此,在希腊神话里面就包含了一个非常深刻的思想——命运。 3)人神同形同性论,处在核心地位是“人神同形同性论”,不仅使希腊神话较早的摆脱了兽型妖灵阶段,而且是深化体现了较强的民主意识和以人为本、注重现实的精神。希腊神话中的神不是有王或城邦统治者所垄断的,也不是高高在上,只供人们敬畏的神癨,而是属于整个希腊世界所有公民并生活与民众之中的神,神性与人性是相通的。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神和人都有男女的形态,但有时人完美的体现,神的形象体现着人的智慧和美之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但也和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 4)构建了一个多神系统。希腊人民以丰富、新奇的想象创造出了以宙斯为首的俄林波斯山众神,一般认为有十二主神。5)赞扬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希腊人民通过创造神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展现自己民族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6)深刻的哲理意味。西绪弗斯滚石头,对一种看不见的终极目标的追求。 希腊神话故事是古希腊人民在努力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希腊神话故事是古希腊人民生活与人生的折射,它反映了古希腊人民对自然和英雄人物的崇拜与理想化,以及他们为了生存与自然所进行的顽强斗争。 Key word:人神同形同性论人本主义与命运观点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多神系统原始野蛮未开化哲理

希腊文化中的理性精神

希腊文化中的理性精神 摘要:希腊在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独特的制度等共同作用下,产生了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世界的理性精神。希腊的理性精神充分地表现在了他的文化、哲学、历史等方方面面,通过希腊的理想主义,我们开始重新认识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重新定义人在世界的价值,希腊理性精神,为人类的发展开启了新纪元。 关键词:理性历史地理环境制度文化哲学历史 酝酿理性精神的条件 打破旧世界,方能建立新世界。从古老的中国我们就可以总结出,在封建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的生产力不会有质的飞跃,只有打破旧秩序,建立顺应历史发展的新秩序,才能让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在希腊城邦之前,希腊半岛由迈锡尼文明统治,迈锡尼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社会仍以王权为中心,等级森严,类似于中国封建时期的君主制,中央集权,一切都由统治阶级说了算,下层人民没有话语权。希腊半岛的等级制度,伴随着外民族的入侵开始动摇,公元前12世纪-前11世纪,多利亚人入侵希腊半岛,摧毁了迈锡尼文明的根基,但是多利亚人的不开化和落后,并没有给希腊带来先进的文明,反而使希腊半岛陷入“黑暗时代”。但是,多利亚人推翻了迈锡尼文明,推到了压在希腊人民身上的大山,为希腊半岛建立新秩序创造了条件。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希腊人民进行了广泛的海外殖民运动,在欧洲大部分地区建立殖民城市,这不仅仅扩大了希腊人的生存范围,更对希腊族群的扩大产生了深远影响,各种思想的碰撞,扩大了希腊人对世界的认识,也使他们获得了更大的独立思想的空间。 古希腊地处地中海沿岸,多山环海,地势崎岖不平,没有大河平原,只有小块平原。海岸线曲折漫长,多优良港湾。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希腊半岛的农业不能自给自足,但是对于航海和经商来说,希腊半岛简直就是航海者和商人的天堂,由于希腊人经常外出航海经商,频繁接触外界世界,所以他们的思想与内陆居民有着显著的区别,他们较终年束缚在土地上的人们思想更加活跃。并且希腊半岛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终年气候温和,景色美不胜收,这使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心情舒畅,久而久之,也陶冶了高雅的情操。他们更崇尚理性,更加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获得幸福,而不是把幸福寄托于那无所谓的祈祷。他们认识到自己才是本身的上帝。 一种先进思想的传播,需要依靠一个相应的制度作为依托。古希腊独具特色的城邦制度,

希腊文化精神

对美的事物的热爱是希腊神话的灵魂。著名的金苹果之争,帕里斯在财富、智慧和美这三者中最终选择了美,这是典型的希腊式的选择。将美凌驾于财富与智慧之上,显露出了希腊人强烈的爱美意识。他们在日常生活,如竞技、造型艺术、戏剧等方面将这种唯美意识发展到了极致。希腊人比较重感觉,对肉体的崇拜更甚于对精神的关怀。以宙斯为首的奥林匹斯诸神并不是一些枯燥泛味的道德偶像,而是一大群相貌俊美,体魄健壮的有血有肉的神灵。诸神在精神或道德方面并没有超人之处,只是在肉体上比人更强壮、更健美,而且能够长生不死。这些极具感性色彩的神成为希腊人的生活理想。对人的自然形体之美的崇拜使希腊出现了特有的运动形式裸体竞技。希腊人为了取悦宙斯每四年在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的奥林匹克附近举行一次竞技会,参赛的每个运动员均须裸体出场。人们丝毫不以裸体为耻,相反倒是以拥有一副矫健的体魄而感到无上的荣耀。这就使得奥林匹克竞技会成为力与美的展示,得胜归来的运动员被当成英雄加以崇拜。裸体竞技使雕塑家得以观察人体在各种自然形式和姿态中的情况,于是体育和宗教的结合产生了造型艺术的美。通常雕塑家关注的是人物外在形象是否健美,试图通过对美的形体的描绘表现出人物的内在意韵之美。如米隆的“掷铁饼者”和波里克波利特的“持矛者”。即或是取自宗教题材的神像雕刻,雕刻家仍然追求外在形体之美。在希腊人观念中,美的心灵是寄托于美的肉体之中,健美的身躯应当包容着智慧、善良、美德。这种万物一体的观念是希腊精神中较为典型的特性。 对美的不懈追求使希腊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更甚于对彼岸世界的向往。古希腊人相信人死后另有一个世界,人的死亡只是由生界到该世界的变迁,而非人体的消失。他们相信人死后魂灵同肉体共同幽居于地下墓中。希腊人能以平常之心对待死亡,进而使他们有勇气直面生命中的悲剧。古希腊民族具有浓烈的悲剧意识,对生命独特的理解使他们选择悲剧的艺术形式来观照生命本能世界。从《荷马史诗》中的命运难测到俄狄浦斯对命运的反抗,希腊人的命运观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这一变化是希腊人对人的价值的再次肯定。人的生命是一个和谐的整体,然而在其深处,人的理性和自然感性生命永远处于对立冲突之中,由此造成命运难测。而索福克勒斯则通过俄狄浦斯对命运的反抗试图表明,人类不甘心于此,宁愿以生命为代价抗争命运,揭开人生和社会之谜。俄狄浦斯精神实质上就是希腊人勇于接受挑战,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这是希腊民族精神之魂。希腊人创造了这种精神,而正是这种精神成为不断地推动希腊人乃至西方人创造新的世界和新的人的精神源泉。 在世界各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宗教与文化息息相关,共同发展。文化是本质的,宗教是文化的一种形式。宗教与文化的交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民族基本的精神特征。深入研究古希腊宗教,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古希腊人在长期的宗教熏陶中所形成的自由、唯美、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已成为古希腊民族文化现象中最基本的精神特征。正是这种蕴含在古希腊文化中的基本精神特征,成为推动古希腊民族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强大的精神动力,进而也推动和影响着西方文化的发展。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异与同

简论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异与同 ——从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看xx传统文化 黄仁芬华夏文化历史悠久,灿烂辉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瑰宝,很有发掘弘扬的必要。华夏文化时空跨度大,有记载的就有儒、法、道、兵、墨、易等众多学派,号称诸子百家。其中,尤以儒家和法家对我国历史发展影响最大。由于其著述丰盈,博大精深,难以概全,本文仅从人治的角度,就两者用人政策方面的异同,展开比较研究,以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之目的。 一、儒家思想的人治特征 儒家学说自开始起就是讲求个人的修养,首先从个人出发以个人感受的角度来寻求个人内在和谐与平和。如《论语》“学而篇”第一句就是讲“说”、“乐”、“不愠”,达到这样的境界才是有德有养的君子。按照同样的模式,整个论语就是以孔子自己的行为表现和道德修养活动来教诲他人。而个人修养的最终目的除了使得个人感觉到愉悦之外,还在于达到社会本身的和谐,如《论语》“学而篇”第一十二句说: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因此,孔子非常讲求“礼”。 个人修养和良好品德还要服从于礼,以礼服人,以礼度人。只有讲求“礼”,符合“礼”的要求的人才属于“君子”,脱离了低俗品味和野兽生活的达到文明状态的人。而“礼”原意指的是对神上和祖上的祭祀,祭祀就要强求次序和秩序。每个人按照自己的身份地位在祭祀活动中具有确定的次序,从而在祭祀中可以这样的次序来向神上和祖上表示自己的敬意。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次序进行祭祀活动,就可以做到井然有序,而有序就表示祭祀活动顺利、成功地举行和完成,达到了祭祀表示敬意的目的。而且,祭祀活动也是表明参与祭祀者之间亲密关系的方式,不仅提醒祭祀者之间具有亲密关系,而且通过祭祀活动来加强之间的亲密关系。周公制礼就是根据祭祀活动所具有的这种功能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将祭祀中人人之间关系的指导准则运用到其他的方面,如婚姻、军事、生产、活动等。根据“礼制”设计者的愿望,按照“礼”进行社会生活就能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而这就成为社会层次上的“礼治”。春秋社会末期,礼乐出现变动,社会也出现了混乱局面,这个时期的人们,特别是了解

希腊神话的特征及其文化价值

希腊神话的特征及其文化价值 希腊神话的根本特征神人同形、同性。所谓“同形” ,就是神和我们一样,有着人的形态和肉体,即神的拟人化,这也是人类原始神话特征最主要的表现。希腊的男神之所以为男神,是因为他比男人更具有男性的特点;女神之所以为女神,也是因为她比女人更具有女性的特点。正是因其美,所以人们才将其奉为神灵。“同性”就是说神和人一样,有着人的喜怒哀乐。神之所以为神,之所以美,之所以受到希腊人的景仰,也是因为他有着人的七情六欲,也会像人一样,有肉体的需要,有欲望,而且他也会犯错误。在希腊神话中,众神拟人化,或自然力量人格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希腊诸神具有强烈的世俗特征。 希腊神话几乎全部是来自自然现象的众神,不管人们喜爱与否,实际上代表了人类世俗性格的一面。奥利匹斯山诸神组成像人一样的大家庭,宙斯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虽然他们住在奥利匹斯圣山上,却与俗人自由交往。他们还像人一样,具有人的形象、人的长处、人的弱点。在复杂的神灵社会中,众神们无不有七情六欲,有爱美之心、嫉妒之心、复仇之心,世俗化倾向十分明显。他们不但结婚、生育、宴会、打仗,甚至也常常干出一些荒唐的事情。 第二,希腊诸神表现出强烈的本人色彩。 在希腊神话中,神性成为人性的的精妙表现。虽然神创造万物,一切却是为了人能在自然界存在与生活。神与人之间还有割舍不断的姻缘关系,他们可以娶漂亮的人间女子为妻子,生育子女,繁殖出无比优秀的英雄人物。 第三,希腊神话富裕深刻的哲理性。 希腊人既是追求自由幸福的乐观主义者,又是为自我满足而奋斗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确信人生只有为自我目的而活才具有实际意义,那种把追求死亡当成解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切实际的,毫无意义的,也是极其愚蠢的。至于死后如何,那是很远的事,他们并不关心。他们强调诸神愿意帮助人,但有他们所信仰的众神并不像上帝那样万能。 第四,希腊神话与东方神话具有鲜明的不同。 1、希腊神话与宗教之间保持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希腊人是泛神论者,信奉多神教。他们在神话中描述的神灵往往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拥有男人和女人具体形象的神,并且还是可以与之平等交往的神,因而根本不具备东方神灵的神秘性,与人类也没有现实差距感,诸神丑化、取笑的现象随处可见。 2希腊神话带有原始自然的崇拜和图腾崇拜的痕迹。 由于神话是人类通过幻想征服自然的产物,它必然地带有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痕迹,如苍天、大地、太阳、月亮、河流、山川、森林、风雪雷电等自然现象,都被赋予神性和神的力量。对动物的崇拜,如半马神是人头马身,半牛神是牛头人身,管森林的潘神是人脸、羊角、山羊胡子,还有米诺牛、狮身人面像等,都是图腾崇拜的反映。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希腊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希腊神话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它通过神系的升值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从原始的神混沌到宙斯,绝大多数神都象征着某中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的分化和演进一直延续下来,直到以宙斯为首的奥林匹斯诸神族中,神才脱离自然而获得了社会性。这种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来说明宇宙起源和自然演化过程的神话思维图景,构成了哲学和科学产生之前人们唯一的世界观。第二,它蕴含着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希腊神王的更迭是通过一直能够自我否定的暴力方式实现的,这种维持神系更新和发展的自我否定机制使希腊神话表现出一种新陈代谢的社会化思想。而在背后决定着诸神的新衰泰否的就是那个不出场的“命运”。这种通过“命运”的“看不见之手”来实现神系的更迭和自然进化的思想,构成了希腊神话中最深刻的思想,同时也成为整个西方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自我否

古希腊文明的理性精神

雷家宏 文明诞生标志:文字产生、青铜器、国家机构的出现 文明交流与融合 (一)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1)四大发明推动欧洲文明 2)英国工业革命发明蒸汽机推动全世界工业化 3)文明成果共享,不应重新发明和创造 (二)文明交流融合形式上多种多样 1)商贸往来,商业殖民 2)战争扩张:亚历山大/罗马帝国 3)游牧民族大迁徙:匈奴 (三)文明不能封闭但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又有阻碍冲突与挫折 1)客观上:自然条件限制,交通不便 2)主观上:文明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心理和态度 (四)全球化与文明交融 1)全球化不可逆转:人类文明从分散到整体 2)全球化不等于单一化,不等于整齐划一,全球化趋势的民族性、国民性应该更加受到重 视,全球化与多元化并存 3)中华文明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应在借鉴全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持续稳步推进 4)中国关注世界与世界关注中国超越以往各届,两者相互依存 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异同 相似点:这两支文明几乎一样的古老,它们都孕育于大河流域,从城邦国家过渡到统一的强大的帝国,都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它们都有各自的文字系统,在数学上和天文学上有自己重要的成果。不同点:在地理上,两河流域没有尼罗河那么富饶,也不是像尼罗河谷那样是块相对封闭的地区,因而易遭侵略;在政治上,它是由城邦发展成为统一国家,而古埃及是由“诺姆”发展成为统一国家;它没有像埃及文明那样有较长时间相对稳定的发展,它的政治史曾有几次比较突然的中断;思想和宗教观念上, 埃及文化着重伦理,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则着重法律;经济活动上, 两河流域的商业贸易更为活跃。在居民构成和社会传统上,两河流域相对多元化,而古埃及相对单一。 古印度文明成就 佛教: 创造了大部分早期的古典梵语文献,如《梵经》、《吠陀经》、《奥义书》和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 0到9是个数字 种姓制度 哈拉巴文明 伊斯兰文化特点 (1)包容性。 它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经过加工改造赋予伊斯兰特色。伊斯兰教义不同程度地渗透在各个学科领域,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既互相吸收、互相影响,又各自独立发展。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古希腊文化的构成: 荷马时代文化:

城邦国家建立时代文化: 梭伦改革背景:在雅典与麦加拉争夺萨拉米岛的战争中屡屡败北,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达到公开暴动。 改革人:雅典第一执政官梭伦 克里斯提尼改革背景:在平民的敦促下,进行了雅典国家制度民主化改革。 改革人:公元前508年雅典首席执政官克里斯提尼

古典时代文化: 知识点: 战争一:希波战争希腊——波斯 胜利者:希腊 影响:为希腊城邦的经济繁荣以及进入希腊古典时代奠定了基础。 战争二:伯罗奔尼撒战争 雅典“提洛同盟”——斯巴达“伯罗奔尼撒同盟” 胜利者:斯巴达 影响:是希腊城邦历史由胜到衰的转折点。

政治人物一:伯里克利雅典人 政治特点: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影响:伯里克利时代是雅典古典文化高度繁荣时代,是希腊内部极盛时期。 政治人物二:吕库古斯巴达人 政治特点:寡头政治,最高权利被赋予一个五人机构的监察员。 规定了严格的公民军事训练制度。 影响:造就了斯巴达人成为勇敢坚毅的战士。 宗教庆典一:泛希腊运动会 奥林匹克运动会:传说是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为祭祀主神宙斯及其妻子赫拉而创立的。 始于:公元前776年 举行时间:每四年举行一次。 参加者:未受过刑罚的纯希腊血统的自由男子 冠军奖品:被授予橄榄枝编成的花冠和整个城邦的尊敬和个人荣誉。阿波罗运动会:为敬奉太阳神阿波罗的运动会 举行地点:德尔菲 宗教庆典二:泛雅典娜节 雅典娜:雅典的保护神

举行时间:每年七月 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智者学派 米利都学派:希腊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哲学家(朴素唯物主义) 米利都三杰:泰勒斯、阿克那西曼德、阿克那西美尼 泰勒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哲学家。观点:“水是最好的” 阿克那西曼德:观点:万物起源于永恒的元质 阿克那西美尼:观点:世界的本质是气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学和神学奇妙结合的一个宗教哲学学派。 创始人:毕达哥拉斯 观点:事物的本源是——数。 规定:不准吃豆子,不要碰白公鸡。 智者学派:怀疑主义 以教授演说和辩论术伟业的思想家,被称“诡辩家”。 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 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西方思想史上的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观点:作为对智者学派的反驳,一种认为真理和绝对标准确实存在

儒家、道家、法家的治国理念

1、孔子:政治上主张“德治”与“仁政”,着重伦理道德教育。“仁学”就是孔子思想的精髓,也就是其政治思想、道德思想、教育思想以及文献整理思想的理论基础与前提。1、“仁学”的内容: 1)、孝悌——仁学之血缘基础2)、“仁者爱人”3)、恭、宽、信、敏、惠4)、克己复礼为仁 2、“克己复礼”——孔子的救世“良方” 1)、礼制文化2)、礼与仁3、以“仁”为核心的儒家理想人格4、“仁学”现代价值之思考:1)、积极的入世之主体精神。2)、自觉的道德自律意识。3)、以人为本的仁爱精神。4)、恭敬与尊重的礼仪文明导向。2、孟子的“仁政”思想: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主张与“民贵”“君轻”的思想,发挥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与性善论的伦理观,2、孟子的仁政学说:A、省刑罚,这与法治有关;B、薄税敛,这就是属于财政问题;C、深耕易耨,这就是属于经济建设;D、教化,以孝悌忠信为大要。6、“仁政”学说的当代价值A、孟子的仁政学说,对我国的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以德治国”B、孟子的民本思想, 一切以民心向背为标准的主张,对当代“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观念的贯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强调以人为本,即将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肯定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为万物之灵,在人与物之间、人与所谓鬼神之间,以人为中心。统治-人。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自我价值完善方法。“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义胜利为治世,利胜义为乱世。”见利思义、舍生以取义。“修身养性” 3、荀子把人治与法治统一起来,把自律与她律统一起来,把教育感化

与强制约束统一起来。提出的隆礼重法、王霸并用的治国模式,把儒家的人文精神渗透进法治理论当中,强调执法者应当抱着“爱民”的态度,又把法的精神引入儒家思想里,实现了儒法两家传统治国理念的优势互补。历史证明,荀子的这一构想,为未来的统一大帝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治国方案,为汉代以降历代王朝所实际奉行。 1. 老子它以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崇尚自然,倡导无为,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无为而无不为的社会、政治、人生论1、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观老子所提出的“道”,开辟了一个超越了现实世界的本体世。界。这个本体世界的开辟,为以后中国哲学家、中国知识分子安顿自己的心灵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从而开启了超越的人文精神。超越的人文精神与入世的人文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老子的无为而治,也对以后中国政治思想与现实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历史上,无为政治与有为政治总就是相辅相成的。西汉初年,就通过无为政治取得了“文景之治”的成效。 范文澜对老子思想的总的评价。她说:“老子就是有极大智慧的古代哲学家。她观察了自然方面天地以至万物变化的情状;她观察了社会方面历史的、政治的、人事的成与败,存与亡,祸与福,古与今相互间的关系与因果,她发现并了解事物的矛盾性比任何一个古代哲学家更广泛更深刻。……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传入中国以前,古代哲学家中,老子确就是杰出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哲学家。”(《中国通史简编》第五章)

希腊精神与希伯来精神

希腊精神与希伯来精神 英国学者阿诺德写道:“我们作为一个民族,是依靠自己所拥有的最佳准则才显现出我们值得赞美的活力和毅力的,……亦即我们强有力和值得赞誉特征是活力而非智力。……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把这两种力量视作敌对力量,亦即在这两种力量之间来划分这个世界帝国。假如我们要用两个卓越而又辉煌辉煌地体现这些力量的民族来命名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分别称之为希伯来精神(Hebraism)的力量和希腊精神(Hellenism)的力量。我们的世界正是在希伯来精神和希腊精神这两种影响之间运动。某个时刻世界感到了其中一极更有力的吸引,另一时刻则感受到另一极的吸引力。世界应在两极间完美和谐地实现平衡,尽管这从未实现过”。 在阿诺德看来,“活力”与“智力”的对立,构成了西方文明的基本精神格局,它们实际上就是希伯来和希腊精神地化身。两种文明的基本精神尽管有相通之处,但在一些重要的方面是彼此对立互补的。首先,希腊精神的最终目的乃是“人的完满”,而希伯来精神的最终目的则是“人被拯救”;其次,希腊精神的最高观念是“按照事物本来面目看待事物”,而希伯来人则认为,“训诫和服从”高于一切;最后,希腊人的支配性观念乃是“人的意识的自发性”,而希伯来人却强调“良知的严格性”。 阿诺德关于双希精神的概括把握了西方文化的基本命脉和逻辑,对于我们理解西方文化的特征和历史演变很有启发性。希伯来精神与希腊精神同为西方文化的渊源。欧洲历史上有两大思潮影响着欧洲历史上有两大思潮影响着欧美文学的发展。这两大思潮是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希腊精神重视现世本位、人本位、肉的倾向、自然生活、自律、自立、理智等。希伯来精神重视本位、神本位、灵的倾向、理想生活、他律、服从、空想等。 希腊精神用理性思考事物的本来面目,激励人们探求真理,它代表了科学与理性;而希伯来精神则在思考生命的终极价值,关心“人如何被拯救”,它代表了道德与信仰。 1.希伯来文化的理想的人是信仰的人。就希腊文化来说,至少在它的两个最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哲学表达中,理想的人是理性的人。 2.信仰的人是完整的具体的人。希伯来文化并不放眼普遍的人、抽象的人;它所看到的总是具体、特定、个体的人。另一方面,希腊人是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思想家,他们发现了一般的、抽象的和没有时间性的本质、形式和理念。 3.对于希腊人,由此产生了作为只有哲学家才能踏上的通往智慧之路的超然性的理想。……希伯来文化强调的是献身性,是人充满热情地投入他终有一死的存在(既包括肉体也包括精神),以及他的子孙、家庭、部落和上帝。 4.对于犹太人来说,永生除了体现不可知和可怕的上帝以外,是一个相当可疑的概念。而对希腊人来说,永生则是人能够通过其智力可以随时达到的东西。 5.希腊人发明了逻辑。希腊人关于人是理性动物的定义,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就是人是逻辑的动物;按更本原的含义则是人是有语言的动物。……在希伯来人看来,智力的状态是最典型地反映在约伯的朋友们愚蠢而又狂妄的唠叨之中,他们的议论从未触及到问题的核心。生活的终极问题发生于语言所不能达到的深处,也就是信仰的最深处。 6.希腊人把美和善作为等同的东西或者至少是永远一致的东西来追求。事实上希腊人用一个单名“美的即善的东西”来表达美和善。阿诺德简洁地提及的希伯来人的罪孽感,是甚至人类存在的痛苦而又难以驾驭的一面,从而不能允许轻易地把善与美等同起来。 希伯来传统中形成了追求绝对一神的精神,即具有“至高一神”的观念。其神灵观念最早乃从古希伯来人的“雨神”崇拜演变而来,在沙漠地带对于游牧民族而言,“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雨神”曾被尊为古希伯来人的民族神。他们将自己视为“神”的“选民”,认为会得到特殊的“神宠”,这一至高“上帝”的观念,作为古希伯来信仰精神的重要遗产不仅被犹太民族所持守,而且也被基督宗教所继承。

浅谈希腊文化-西方文明史

希腊,在文化特征上和时间上,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对于一名学设计的学生来说,希腊的文明和艺术文化却又是常常被提到的,因此这次考试我选定的方向是希腊的文明和艺术文化。 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而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三大源头之一,西方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形式的胚芽差不多都能在古希腊找到。那么,希腊文化的精神是什么呢? 首先,理性追求是希腊文化的重要精神。 希腊人是奔放的,拥有所谓的“酒神情绪”。但比起其他民族,理性色彩还是比较突出的。希腊人“培养思想,使自己不受制于热情、迷信及恐惧,而且从沉思和领悟中追寻人类生活里所可获得的最平凡的幸福。”希腊人对神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拜不如说追求向往。人甚至敢开神的玩笑。这种理性主义使得苏格拉底可以为真理喝下毒酒。“贤哲的人,而非勇士或圣徒,乃希腊人生命的顶点和极致。”德谟克利特曾说:“我宁愿(在几何学上)发现一项证明,而不要波斯的王座。”在希腊的科学、哲学等著作中,我们到处可以呼吸到一种宁静的沉思的空气。希腊人将这运用到哲学,思考世界的本原,探讨悖论的逻辑;运用到科学,研究杠杆、滑轮、浮力,发现数的奥秘。希腊理性精神的深入就是彻底地反思和怀疑,上天入地地追寻事物的最终极真理。苏格拉底承认自己无知而又彻底地求真知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西方。古希腊人在似乎杂乱无章的世界中发现了规律,并提出各种关于规律的假定———“是”,然后让这个假定的所有细节在所有的层次上经受自己和别人的置疑,以考验这个假设是否是“真是”。这种彻底求真的精神终于孕育出了西方科学。 古希腊的另一重要精神是自由。 希腊人最先于其他的民族争取到了自由民的身份。争取自由到真正地拥有自由,这当中有苦难、有抗争、但是更有自豪。即使在城邦瓦解后,古希腊人仍旧坚守自由,而对这时的他们来说,家园就是他们自己,而他们拥有的,就是上天赋予他们的不可能被任何人夺走的自由。对他们来说,城邦可能会被外敌侵占、掠夺、践踏甚至于毁灭,家族可能会瓦解,但这个在他们心中的家园,只要人们自己不遗弃它,就没有任何人能够夺走;只要人们能够不辍耕耘它,就有丰收的希望;只要人们能够把这最后的家园看得比肉体还重要,就能为之牺牲生命。古希腊人所享有和珍视的自由在古代世界是绝无仅有的,也是人类的奇迹。 正是这种稀有的自由,使古希腊人有了独立性,依靠自己,直面严酷的自然和人生。古希腊人的心灵生活充满了英雄式的精神挣扎和求索,这导致了古希腊在文学、科学和艺术上的卓越成就。直到今天,自由仍然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摇篮和前提。 自由观念的深入人心,也使尊重个体、发展个体成为神圣不可动摇的信念。民主于是确立。现代文明愈发展,我们愈能感受到自由恩赐之大。 爱琴海文明虽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迟,但其影响却更为巨大。换言之,上述文明以淘汰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古希腊文化精神却未被湮没。其灿烂程度影响力,长久的生命力似乎也只有中华文明方可比拟。 纵观古希腊文明,我们不难总结出希腊艺术文明的特点: 一、理想主义。古希腊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就是和谐是美。古希腊人很早就提出 黄金比例的观点,并运用于绘画雕刻。毕达哥拉斯学派哲学观一最根本的思想,就是宇宙和世界按照“数”的关系和原则构成的,因此是最和谐的、最具有数的规律性。文学作品中,男性大多具有非凡的力量、英俊的相貌、发达的肌肉。女性则有惊世的容貌,诱人的胴体。神其实与人一样拥有情感、缺点,只是他们拥有人不具有的神力,换言之,神-只是理想化了的人。 二、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决不偶然。古希腊文化起了重要 作用。希腊人重视个人价值,追求自由,享乐。希腊神话中经常出现半神般的英雄,像

先秦儒家与法家的政治思想比较

先秦儒家与法家的政治思想比较 摘要:我们今天讲构建和谐社会,而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无有以及人之幼”的和谐蓝图与和谐之愿;又说要建立法制社会,推进法制化进程,而在公元前两百多年,韩非就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理论,主张以法治国,“认为以法治国,举措而已。”儒家和法家作为先秦时的两大重要思想流派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由此可见一般。儒家尚礼,法家重法且尤种刑,但两者异中又不乏共同之处,探讨儒法两家的异同并从中总结出了两者各自的优劣从而扬起所长避其所短、兼采二者之优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不无裨益。 关键词:历史背景联系区别“德”“法”结合标本兼治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变;凡育所学,皆成性格。政治思想作为政治和思想的结合物,既有政治的广度又具备了思想的深度,既给人史的明智,又给人诗的灵秀既让人有数学的周密,又让人有科学的深刻,还使人不乏伦理学的庄重与逻辑修之学的善辩。;历史证明儒法两家就是涵盖了政治是思想这一特质的思想流派。 一、儒、法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道家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姑且不论道从何来,一、二、三优势什么,可以推知的是:万事万物皆有因果。追溯先秦时代的历史,儒法政治思想之“果”产生的因由。 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各诸侯国在华夏大地上纷纷兴起,诸侯国各霸一方,王权被削弱,各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民展开了残酷的斗争,烽烟四起,连年战乱,生灵遭殃,百姓涂炭,中华大地陷入了分离与征战的局面。乱世造英雄,也造就了一大批的思想家,面对混乱的社会现实,知识分子纷纷招徕门徒,宣扬自己的思想,希望借此来实现自己治国安邦的政治抱负,孔子自谓“述而不作”,墨子用“夏政”,道家“无为而治”,法家立言,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诸家思想应运而生。 儒家产生于奴隶制开始崩溃、封建制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三位思想家为改革时弊、实现天下太平,分别提出了诸家的政治主张和思想观点,孔子尚仁、礼,孟子主张“仁政”,荀子认为当礼法并用。法家也产生于礼崩乐坏、诸侯国割据称雄的先秦时期,前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一李悝、商鞅、慎到、申不害,后期代表人物是韩非。前期法家中,商鞅重视“法”,申不害重视“术”,慎到重视“势”。后期法家的代表是法家的集成大者,在继承前期法家的政治思想的前提下创立了法、术、势皆用的政治思想。 二、儒、法政治思想的联系 两家除在产生的历史背景有相似之处外,在思想观点上也有某些共同之处。无论是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荀子的“礼法并用”还是法家的“法”“术”“势”,其服务的对象都是统治者,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扩大自己的通知权益、加强对百姓的统治力度的一种策略。儒家随在法体上属于人治——博施济众、立人达人,但作为儒家代表人物的荀子在主张治人的同时又提出了治法:一曰用人之法,二曰劝禁之法,三曰正名之法。荀子的礼治思想,究其实质实际上是礼法并用,如《荀子·王制》说:“礼仪者,治之始也”,《君道》则曰:“法者,治之端也”,意思是说礼仪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是治理国家的关键。《荀子·劝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特征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特征 一、古希腊文化及其文化特征 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爱琴海文明虽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迟,但其影响却更为巨大。换言之,上述文明以淘汰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古希腊文化精神却未被湮没,足可见其文化内涵的深刻性。希腊是城联邦,各城即是独立的奴隶制国家,没有统一的政体。所谓的希腊文明是个包罗万象的文明,主要是包括雅典文明、特洛伊文明、斯巴达文明等等。比较注重文学、哲学、数学、天文学等科学,总得来说都是比较先进。 古希腊文化的特征主要有四方面:1、理想主义。古希腊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就是和谐是美。古希腊人很早就提出黄金比例的观点,并运用于绘画雕刻。毕达哥拉斯学派哲学观一最根本的思想,就是宇宙和世界按照“数”的关系和原则构成的,因此是最和谐的`最具有数的规律性。文学作品中,男性大多具有非凡的力量`英俊的相貌`发达的肌肉。女性则有惊世的容貌,诱人的胴体。神其实与人一样拥有情感`缺点,只是他们拥有人不具有的神力,换言之,神只是理想化了的人。2、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决不偶然。古希腊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希腊人重视个人价值,追求自由,享乐。希腊神话中经常出现半神般的英雄,像赫拉克勒斯`忒修斯`珀修斯等,不需要再举例。神同人一样,追求女色,争强好胜。3、理性主义。希腊人是奔放的,拥有所谓的“酒神情绪”。但比起其他民族,理性色彩还是比较突出的。古希伯人信奉上帝`埃及人崇敬太阳神,印度人膜拜的就更多了。希腊人对神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拜不如说追求向往。人甚至敢开神的玩笑。这种理性主义使得苏格拉底可以为真理喝下毒酒。希腊人将这运用到哲学,思考世界的本原,探讨悖论的逻辑;运用到科学,研究杠杆`滑轮`浮力,发现数的奥秘。4、悲剧性。自身的追求与命运的矛盾,就形成悲剧。严格说,每个民族都有悲剧性,但希腊最浓,似乎只有日本与其向近。荷马史诗就是悲剧的代表。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是两种典型的悲剧人物。前者是自身追求与命运矛盾,后者是自身思想与国家使命矛盾。这里不祥加介绍。5、雄伟性。这点是上面一点的延续。悲剧不是侧重写悲,而是写悲壮雄伟。希腊的史诗戏剧大多体现英雄主义色彩,抒情性较强。语言高亢,句式短促。希腊建筑帕特农神庙高大壮观,雕塑《掷石饼者》形象健美,都体现这一点。 二、古罗马文化及其文化特征 古代罗马兴起于意大利半岛,与希腊毗邻。公元前5世纪希腊古典文化高度繁荣之时,罗马还是一个刚刚步入文明的城邦。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罗马文化也影响越来越大。罗马文化是西方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希腊文化有着千扮万缕的历史联系。无论在建筑、宗教、科学、折学,还是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希腊文化的影响和印记,是对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但它在这些方面的成就却又比希腊更胜一筹。 罗马人早期是一个农业民族,在很长的时间内,他们一直保持着一种浑厚质朴、勤恳务实的民风。共和早期的罗马人生活节价、不事奢华,人们衣着朴素、饮食简单。在罗马民族精神的影响下,质朴务实成为罗马文化最重要的特征。如:罗马艺术更倾向于实用,在形式上追求宏伟壮观,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罗马艺术的突出成就表现在建筑和雕刻上。罗马建筑在整体规划、建筑技术结构的复杂、用途的广泛类型的多样化等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希腊,形成了罗马风格的建筑。大圆柱型和拱券结构是罗马式建筑的显著特点,同时逐渐形成了罗

古希腊文化对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

古希腊文化对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 摘要: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历史长河中的重要篇章,并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希腊文明是孕育近代欧洲文明的基础,其文明进程中的思想成果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古希腊文明在宗教、哲学、文学艺术及科学等方面成就辉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基础。 关键词:古希腊文化;西方文化;影响 古希腊是西方文化的象征,是让人类智慧的摇篮。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渊源,她以独特的风采和卓越的成就享誉世界,以至有“言必称希腊”之说。 古希腊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这种生存环境早就了古希腊人自由奔放、富于想象力、充满原始欲望、崇尚智慧和力量的民族性格,也培育了古希腊人追求现世生命价值、注重个人地位和个人尊严的文化价值观念。因此,古希腊文学和艺术具有丰富多彩、雄大活泼的特征,具有人类社会童年时代天真烂漫的特征西方文化涵盖了很多方面,包括它的文学、艺术、哲学等等。所以,我由此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古希腊文化对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文化方面 古希腊科学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三个阶段,无论是古风时期的希腊文字与艺术,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还是希腊化时期高度发展的自然科学,无一不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这可从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具体形式上找到其渊源所在。

(一)文字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腓尼基人对古代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所创造的文字字母。“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希腊人原本没有字母,是腓尼基人把字母传给了他们。”[5]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加上了元音,便形成希腊字母,为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必要的工具。 (二)艺术 每一种古老文明都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古风时代的希腊,改变了早期建筑材料——木头和泥石,而学习埃及人采用大理石作为其建筑的主要材料。公元前7世纪中期,希腊人就开始采用大理石雕刻巨大的人像,他们制作这种直立人像的灵感直接来自古埃及,同时还从古埃及人那里学到了雕刻技术。对比一下古埃及与古希腊雕刻作品,便知用石头雕出同真人一般大小的雕像并非易事,任何无系统的策划都将导致失败。因此,古希腊人不仅采用了古埃及的雕刻艺术,还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埃及的比例系统。 (三)宗教 在宗教方面,古希腊是开放的多神教宗教体系,在古希腊人所崇拜的神中,只有少数属印欧语系。“在东西方宗教的联系中,对阿多尼斯神的崇拜又从西亚传

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比较.docx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比较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纷纷 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儒家与法家属于当时的“显学”,两家所持政治思想迥异,却都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法家思想为秦王朝所用,统一了六国,而儒家思想再后来的两千多年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国 的正统思想。 关键词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礼、德、法、中央集权 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分别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因为两家从根本上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利益,因而提出了不同的政治主张。儒家与法家的政治思想从其哲学基础,人性观念,平等思想,政治统治思想以及民本和战争思想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点。 一、阶级立场和哲学基础 儒家思想代表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不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的;法家思想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锐意改革,主张征战,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的。儒家从自己阶级立场出发,崇尚周朝“礼”,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仁”,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法家思想的哲学基础源自于道家的“道”的观点,认为人应该遵道行事,即法家所主张的“法”。 二、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 儒家认为,礼是维持社会秩序的最理想的工具,是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做到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自能达

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而臻于治平。儒家提倡的礼崇尚节制,杜绝争乱,使贵贱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是一种伦常的理想,渴望建立起儒家理想的西周初年的政治统治。 法家认为,法是维持社会秩序的最理想的工具,主张“以法治国”,“一断于法”。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在执法上,主张赏罚分明,轻罪重罚。重视法律作用忽视仁义、教化。法家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认为君主应当拥有绝对的政治权利,主张君主利用法、术、势来家与群臣,统治民众。 总之,儒家以礼为维持社会秩序之行为规范,法家以法律为维持社会秩序之行为规范,儒家以道德为维持礼之力量,法家以法律制裁为推行法律之力量。 三、人性论与政治统治方法 儒家认为人性本善,故而以人为本,提出一些民本思想,主张德治与人治。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儒家的“人治” 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 “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 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

对希腊神话中人文精神的看法

对古希腊神话中人文精神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神话、古希腊神话、人文精神、命运、中西文化差异 摘要:古希腊民主政治盛行,到了伯利克里达到黄金时代。所以在古希腊这个民主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也受其影响。在生产力及不发达的时代,人的一切行为受自然限制,但是伟大的先民,依旧与天抗衡,在恶劣的环境中寻找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 中国神话中的神多属兽形、半人半兽形或几种动物的合体,纯属人形的较少.古希腊神话中也有人兽同体的遗迹,他们是诸神的祖先。但古希腊神话的主要人物希腊十二主神都是与人同形、与人同性的,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都有很强的世俗性。 (一)、人本精神的表现之一——神折射人 我们从古希腊神话的作品中关于神的肖像描写的内容和古希腊关于神的雕塑、绘画中可以分辨出希腊众神是人形化了的。古希腊人崇拜神,但并不赋予神过高的崇高性,也不把神奉为道德衡量的标准,而是把神作为人的折射。希腊诸神除了长生不死于神通广大之外,于人类没有多少区别。纵览古希腊神话界多是赋予超能力但更富有人情味的的诸神。古希腊诸神住在奥林匹斯山上,他们组织了一套家庭及社会生活的网络,他们像人一样思考行动,像人一样去恋爱、结婚、争风吃醋、养儿育女。希腊神的情绪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希腊创造神话,就是在关注自己。“神在古希腊人心中既不像罗马人心中那样表现为赤裸裸的法权关系和现实国家,也不像在基督教心中那样威严可怖和高不可及,也不像中国神话那种干瘪僵硬的道德偶像,而是呈现出一个亲切可爱更完善的人的形象,呈现一种美得理想”。希腊神话正是人的体验和社会的故事。这正是一种人本精神的完全体现。 (一)强烈的个体意识。希腊神话崇尚个人荣誉,肯定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具有强烈的个体意识。阿咯琉斯尽管知道自己的两种命运:或默默无闻而长寿,或在战场上光荣地牺牲,但他选择了同特洛伊人作战的战场。荣誉对他来说重过生命,而当阿伽门农抢走了他心爱的女奴后他拒绝出战,任凭他的同胞被特洛伊人追得四处逃窜,成批死于特洛伊人刀箭之下,即使阿伽门农登门谢罪,他也无动于衷。其实阿咯琉斯的愤怒来自他对个人尊严的捍卫,没有人可以玷污他的尊严,哪怕是希腊联军的统帅阿伽门农,如果阿伽门农要以抢夺他的战利品来践踏这份尊严,那么他就有理由愤怒,忍看自己的军队被赫克托耳所杀,溃不成军。这足以见得希腊人的个人尊严是高于国家利益的,或者说希腊人的个人尊严与个体价值是高于国家利益的。直到后来阿咯琉斯的挚友被杀,才又激起了他的怒火,决意为挚友复仇。在这里阿咯琉斯顾及的是一己之私利,正体现了个人主义为本质特征的希腊文化精神,突出的是个体至上的价值理念。希腊人基于天人相分的观念,在人与自然分离后就产生了强烈的个体意识,作为主体的人就处于自然和社会的位置上,主张人对自然与社会的征服和改造,主体与客体呈分立的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