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加与减(二)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7单元 加与减(二)_第01讲 20以内数的认识及简单加减(学生版讲义)

11
随练 4、填一填。 学校操场旁边种了一排树。第 15 棵树和第 19 棵树之间有多少棵树?
(1)画第一个○代表第( )棵树,接着往后画及往后数,再画一个○代表第( (2)再画一个○代表第( )棵树,再画一个○代表第( )棵树。 (3)最后画一个○代表第( )棵树。 (4)一共画了( )个○,就代表( )棵树。再去掉( )个○,剩下( 树和第 19 棵树之间有( )棵树。
7
例题 4、竞选班长.
(1)芳芳得了多少票? (2)军军得了多少票? (3)你能很快地说出谁当上了班长吗?送给他(她)一个
丽丽 军军 芳芳 □□□
吧.
例题 5、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6+( )=10 10+( )=16 13+( )=18 ( )+4=15
12+( )=14 2+( )=17
例题 6、智慧树。
号是( ).
我家门牌号是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 1,个位上的数比十位多 3,我家的门牌号
是( ).
随练 随练 1、看图写数。
随练 2、想一想,画一画。
10 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知识精讲
1.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借助小棒计算 例如:计算10 + 5 的结果.
+
=
10 个小棒
5 个小棒
15 个小棒
例题 6、把 12、15、9、20、18、6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随练 随练 1、(
)的前面是 17,(
)的后面是 12。
随练 2、按要求填数。 13、20、5、7、9、6、0、15、10、4、19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6课时有几只小鸟教案北师大版

第6课时有几只小鸟教材第83~84页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在计算过程中培养数感,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掌握7,6,5加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课件、小棒、计数器、投影仪师:我们已经学会了9加几、8加几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算得又对又快呢?(用“凑十法”)对!用“凑十法”来计算。
谁能告诉大家9加几怎样凑十?(9和1凑成十)8加几怎样凑十?(8和2凑成十)那么7加几呢?(7和3凑成十)7加几还没有学,你们就知道了用7和3凑成十来计算,你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7,6,5加几的进位加法。
1.7、6加几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6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师:根据同学们编的题,应该怎样列式?怎样算?(板书:7+6=13)师:7+6=13你是怎样算的?指定一名学生到前面边口述边演示算的过程。
师:我们看到7,想到了3,于是就要先把6分成3和3,7和3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3,等于13。
7+6=133 3师:谁能看算式把想的过程再说一遍?师:为什么要把6分成3和3?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引导学生用“凑十法”的拆大数、凑小数方法计算)7+6=133 4师:你们能用小棒和计数器来解释这些计算方法吗?试着摆一摆,拨一拨。
学生分组摆小棒、拨计数器,教师巡视指导,再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到台上以投影仪演示出来,集体讲评。
2.圈一圈,算一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相应图片。
4+7=K,5+6=K。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是怎样圈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加强对“凑十”方法的理解。
另外在黑板上补设几个算式,配上小棒图,如7+5=K,6+6=K,5+8=K,指定学生(含基础薄弱的学生)上台板演圈小棒的过程,再集体讲评。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表格式

全州县实验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1课时古人计数(1)教案北师大版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本单元是在本册第三单元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在编排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认识11~20各数;在摆小棒、拨计数器和观察图形等活动中,探索和交流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算法;针对不同层次认知的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数的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1课时古人计数(1)教材第74页及相关练习题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2.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3.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重点:了解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难点:理解“数位”的含义。
课件、投影仪、小棒、计数器、橡皮筋若干师: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吗?(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主题图,板书课题:古人计数)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个人养了多少只羊,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
(数到10,课件演示“10只”,在第11只处打问号。
)再往下数就是比10大的数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比10大的数。
1.摆一摆,数一数。
师:古时候,数字还没有发明出来前,人们还不会用今天的计数方法,牧羊人并不知道他养了多少只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管理好羊群。
牧羊人是这样记录他的羊群数量的:牧羊人坐在羊圈门口,每出去1只羊,牧羊人就在地上摆1个石子……我们也学着牧羊人的样子利用小棒来摆一摆吧。
课件动态演示,一一呈现从外面回到羊圈的羊的只数。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小棒一一对应地记录羊的只数,要提醒学生古人不会数数,所以不能一个个出声数出来,每出现1只羊,只能对应摆1根小棒,让学生理解“小棒的根数”就是“羊的只数”。
师:牧羊人到底有多少只羊呢?学生数出小棒的根数,有的1根1根地数,有的可能2根2根地数,数到10根时,师提问:比10多1的数是几?有些学生会说出“是1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3 有几瓶牛奶(4)-北师大版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三课时。
本课教学是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是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
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是笑笑有两盒牛奶,一盒九瓶,一盒五瓶。
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情境图,从图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再根据相应的信息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最后再去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学前,大部分已经受过学前教育,有极少部分学生已经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因此这节“9加几”的课,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是“旧”知识,但是学生会计算得数,而不知晓计算过程或算理,这是本课时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情境图的探究活动。
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同学间交流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探索出“凑十法”,并初步领会“凑十法”的含义,体会到九加几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了仔细认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重难点教学重点: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五、教学法教法与学法:问题探究式、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练习法六、教具与媒体课件,学具,卡片,计数器。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师:首先老师想邀请大家到智力加油站为我们的大脑加加油。
一起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吧。
1、复习10以内的口算4+5= 3+2= 6+1=5+1= 3+6= 5+5=1+4= 9+0= 7+3=8+2= 2+2= 9+1=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你们脑子反应真快呀。
给每个小组加两分。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
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她现在在拆礼物。
我们看看她收到了什么礼物?(出示课件主题图)2、观察、分析主题图(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笑笑收到了什么礼物?(设计思路:上课开始,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牛奶”的学习情境,课件适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两盒牛奶的数量提出问题,从而巧妙地引出了9加几的数学问题。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加与减(二) 做个加法表》公开课教案_15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做个加法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基础上的整理与复习。
目的不仅仅是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经历独立思考并将这些算式进行有序整理的过程。
逐步发展学生发现规律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整理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经验,教科书在设计整理20以内数的加法时,设计得更为开放一些。
主情境中,淘气、笑笑和机灵狗正在整理一堆凌乱的算式卡片,体现出整理加法表的学习任务的必要性,也便于学生抓住主要的学习问题。
算式是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整理的,在主情境中,教科书通过淘气和笑笑的对话,给出了两个整理的思路:淘气的思路是以得数为分类标准对算式进行整理;笑笑的思路是以算式中的某个加数为分类标准对算式进行整理。
教学目标:1.经历整理加法表的活动,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正确率,发展数感。
2.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观察、交流与倾听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加法,经历有序整理加法表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在加法表中找规律。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组一套算式卡片、每组一张10*10格的卡纸、每生一份20以内进位加法表。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所有加法,你们感觉自己学得怎么样?那我们以“开火车”的形式来检验一下,好吗?老师拿出一张张的口算卡片,学生接力快速说出答案。
师:这些算式在一起有点乱,今天我们就一起尝试把它们系统地整理一下,整理成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
你们有信心吗?(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1.分类整理(1)小组讨论整理标准。
师:请每组组长拿出老师课前准备好的算式卡片,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组内先讨论一下按什么标准分类整理呢?学生可能会说:•找出得数是11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一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第7单元 加与减(二)北师大版(解析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加与减(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下面( )的结果与9+8的结果相等。
A. 19-2B. 12+7C. 8+102.下面哪个算式的结果大于15()。
A. 10+5B. 15-5C. 7+93.同学们去坐公交车已经付了12元,又加入了一位同学,每人坐车要交3元,问一共要付()元。
A. 12B. 13C. 15D. 194.从8到16,最中间的数是( )。
A. 11B. 12C. 135.与13相邻的数是()A. 11和12B. 12和14C. 13和156.8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A. 81B. 18C. 97.15后面的第4个数是()A. 19B. 18C. 178.9+7=()A. 11B. 16C. 40D. 509.6+9=()A. 5B. 9C. 15D. 310.选择正确的算式()A. 4+9B. 18-3C. 8+8二、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1.7+6>7-6。
()12.个位和十位相同的两位数只有“77”。
( )13.100比15多一些。
( )14.判断,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12+=19 18-3=15.6+()=11 括号里填5。
( )16.( )再画6个就和一样多。
三、填空题(共6题;共24分)17.一个加数是6,另一个加数是8,和是________。
18.用7、8、15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我会填数。
12-________=8 15-________=9 13-________=9 11-________=760+________=68 29-________=20 ________-7=6 ________-5=820.运来________筐水果后,现在有________筐,原来有多少筐?________21.18的十位上是________,个位上是________,4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________。
【期末专项培优】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与减二)专项复习卷(含答案)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加与减二)专项复习卷(含答案)北师大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分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看图,下面的算式正确的是()。
A. 9+2=11B. 7+2=9C. 9-2=7D. 7-2=52.下面的算式正确的是()。
A. 4+5=9B. 9-5=4C. 9-4=5D. 9+5=143.哪个算式得数最大?()A. 9+7B. 8+6C. 7+34.这些同学选坐一辆车去动物园,用哪一辆车比较合适?()A. B. C.5.18 6=12,横线里填()。
A. 加号B. 减号C. 乘号6.1个一,2个十组成的数字是()。
A. 12B. 21C. 117.与5+6结果不相同的算式是()A. 8+2B. 4+7C. 6+58.在4,16,7,12,8,20,9,10,14中,比12大的数有()个。
A. 3B. 4C. 59.一个数,十位上是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4,这个数是()。
A. 5B. 14C. 1510.林奶奶买了一些,吃了6个,还剩8个。
林奶奶买了()个。
A. 2B. 12C. 14二、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1.15往后数五个数分别是(14)、(13)、(12)、(11)、(10)。
()12.十三写作103。
()13.与19相邻的两个数是17和18。
()14.1是一位数,20是最大的两位数。
()15.比15多1的数是16。
()16.11这个数中的“1”都表示1个一。
()三、填空题(共5题;共29分)1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3+ =15 17- =9 +3=18-10=9 +10= -5 15+ =20-18.15的个位上是,表示个一;十位上是,表示个。
19.比16大、比19小的数是和.20.①上面一共有个数,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②把上面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21.按顺序填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还记得春姑娘来了,万物都睁开了眼睛,冰雪融化了,柳树发芽了,动物们乐了,这种景色美吗?
师:为了让天更蓝,水更绿,人们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种很多很多的树绿化我们的环境,学校也为了保护环境,使小朋友有更好的学习氛围,淘气他们在校园里开展了植树活动,这是他们一年级两个班的植树情况:[出示课件]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五、在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请一位小朋友给大家说一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板书
设计
有几棵树(8加几)
8+6=14
拓
展
作
业
见
课
堂
检
测
教后
反思
课题
有几只小鸟(7、6、5加几的进位加法)
导学
目标
1、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3、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3、14的个位上是(),表示()个(),十位上是(),表示()个()。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20是()个十。1个十和7个一是(),4个一和1个十是()。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4、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
5、12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和11相邻的数是()和()。四、巩固练习1、圈一圈 Nhomakorabea算一算。
读图,动手圈一圈,如:先把10个圈在一起,再计算出结果。
2、指导完成练一练。
第1题:通过摆一摆,结合数学模型来巩固“凑十”法。
第2题: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体会“凑十”的过程,巩固“凑十”的计算方法。
第3题:结合图进一步巩固进位加法。
第5题:通过连一连来巩固进位加法。
第6题目的: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运用进位加法来解决问题。
数一数一班种了几棵树?
师:我们再来看看二班种了几棵树?
师:从图中你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三、探索新知
1、师:我们来一起解决“两个班一共植了多少棵?”
想一想,你是如何列式呢?
生:8+6或6+8
2、师:请同学们先试着做一做,可以把我们的好朋友小棒找来帮忙,用它来帮一帮。
师:把你认为好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们听听吧!
2 + 3 = 1 + 1 = 5-3 = 5-2 =
3 + 2 = 5 + 0 = 4-2= 1+4 =
5-4 = 3-3 = 3 + 1 = 4-3 =
2、看图列式计算
(1)
?只
(2)、
10
二、填空。
1、
8
9
16
18
20
2、1个10和8个一合起来是(),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20里面有()个十。13个一是(),10个一是()。
课题
古人计数(第一课时)
导学
目标
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
2、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重点
认识11-20各数,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难点
理解数位的概念,正确读写11-20各数。
课时
(2)师:请继续观察画面,小丽又做了什么?(小丽又加了2块红积木)
(3)师:一共有多少个积木?如何列式呢?请边做边思考,同桌可以合作。
(4)交流列式:13+2
(5)全班交流13+2的计算方法
(6)优化算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当加数比较大时,哪种方法简便?
2、练习: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你的计算方法。
12+4 15+3 16+2 4+13 5+14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2、请学生自己摆一摆,算算“6+9=?”
观察书上的图,圈一圈并填出得数。
并问学生:虚线框是做什么的?
3、圈一圈,算一算。
请你也用圈一圈的方法,算一算练一练的第一题。
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拆大数或拆小数都可以。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随机报题。
(1)牧羊人到底有多少只羊?(用刚学过的数数的知识数一数。如:1根1根数;2根2根数···数到10根。
(2)师:比10多1的数是几?比10多2、比10多3的数是多少?
2、捆一捆,认一认。(引导学生把10根捆成1捆,体会1捆代表1个十,1根代表1个一。)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上面这几道加法题,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
3、搭积木——解决减法问题
(1)摆出18个积木,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2)师:拿走2块后,还剩多少块积木?如何列式呢?
(3)全班交流算法
(4)优化算法:你喜欢哪种方法?当减数比较大时,哪种方法简便?
(5)练习: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你的计算
19-3 15-4 18-6 17-1 14-3 15-5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尺子、计数器
预习
提纲
导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前面我们都认识了那些数?谁能按顺序来说一说?说一说你按什么样的顺序数的?
生:(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倒数。
总结:我们都是一个一个数的。
2、数第一组的人数。
师:和刚才你数的10以内的数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组的人数超过了10。师: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导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重点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课时
9 + 2 = 9 + 5 =
9 + 8 = 9 + 6 =
9 + 9 = 4 + 9 =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5题。
(1)第2题目的: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
(实施方法:仔细看图后,所以说图意,独立完成。)
(2)第3题:通过登山游戏,体会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一样。
3、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式
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预习
提纲
导
学
过
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请欣赏漂亮的建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搭积木过程中的一些数学知识。
二、新知探究
1、“搭积木”——解决加法问题
(1)欣赏小朋友摆的积木形状,如:“L”形。
14后面的3个数是()、()、()。
6、在14、8、0、11、7、1、3、16、17这些数中,从左数,第5个数是()。从右数第4个数是(),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从大到小排列为:
7、5比()多2。9比19少()。
5比()少2。比8多1的数()。
比20少1的数是()。
8、把下面的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预习
提纲
导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
1.星期天,笑笑家来了几位好朋友,妈妈买回2箱饮料招待他们,小客人走后,笑笑帮妈妈一起清理房间(出示挂图)。看着箱子里的饮料,笑笑想起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能猜出她在想什么问题?
(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
2.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师:上面这几道加法题,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
(6)师生归纳:先算几减几,再和“10”拉手[相加]
4、“动动手”——解决一图多意问题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先表示1个十
(2)请你再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看着实物和图,你能组成一个什么算式呢?看谁组的多?。
(2)如果树上有8只小鸟,又飞来6只,一共有多少只呢?这次谁又会算?(学生根据创设的故事情境,继续思考并回答。)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拨12~20各数.
三、比一比,谁大?谁小?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怎么比大小?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五、课堂总结:你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重点
能正确计算7加几、6加几、5加几、4加几、3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难点
培养迁移能力,会举一反三。
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预习
提纲
导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树,树上有9只小鸟,瞧!又飞来了6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呢?谁能算出来?
生:···(回答算式,并说说计算方法。)
古人计数
10、11、19、20.
10读作:十;
11读作:十一(10+1=11);
19读作:十九(10+9=19);
20读作:二十(1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