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论语中的成语(一)

合集下载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出自论语中的成语一:1、言必有中:中:正对上。

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2、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3、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4、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

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5、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出处:《论语。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出处:《论语·尧曰》天下归心: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8、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出处:《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

形容生活阔绰。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0、内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11、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2、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

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4、见危致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

●一:《学而》篇【学而时习之】学习到的东西,时常去复习、实践。

【出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不亦乐乎】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限或过甚的程度,并带有诙谐意味。

【出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犯上作乱】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处】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翻译】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

【出处】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出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行有余力】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

【出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出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翻译】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知过必改】犯了错误而能改正。

【出处】过,则勿惮改。

【翻译】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慎终追远】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出处】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翻译】曾子说:“谨慎的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祖先,自然会导致老板姓归去忠厚老实了。

”【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

【出处】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翻译】过去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大事小事都做得恰当【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出处】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翻译】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下面请欣赏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相关内容。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大全1) 无適无莫《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后汉书·刘梁传》:“是以君子之于事也,无適无莫,必考之以义焉。

”2)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 和颜悦色《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

”邢昺疏:“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

”4) 后生可畏《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5) 胜残去杀《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

”6) 时不我待《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7) 怨天尤人《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8) 中庸之道《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9) 半部论语参见“半部论语治天下”。

1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1) 恶居下流《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12) 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3) 枉道事人《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

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14) 循序渐进《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论语中的成语有哪些

论语中的成语有哪些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里面许多言论如今依旧发人深省,不少成语也是从中演化而来。

一起看看那些出自论语中的成语,了解论语中的成语有哪些。

论语中的成语有哪些出自论语中的成语1、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下,就是低下和差的意思,但是这个低下和差不是对别人的低下,而是把要请教的人提高,把自己放低。

你向别人请教问题,那他就是你的老师。

英文解释为:not feel ashamed to ask and learn from one's subordinates; be modest enough to consult one's inferiors; be open-minded in study; condescend to ask for advice。

2、不得其死出自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春秋时期,孔子生病,他的学生们前去看望他。

孔子仔细地看着他们,他认为闵子骞性格外和内刚,冉有和子贡和顺不足、刚直有余,他们均能自保,唯独子路刚直不阿,日后不能善终,就深情地叮嘱他以后遇事要冷静,千万不能鲁莽。

释义: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3、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亦乐乎,意为不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吗?也指不一定非乐不可,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并带有诙谐意味。

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

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宪问》亦有此语。

其旨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

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

涉及到儒家所谓的名分问题。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1、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

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拱,环线在周围保卫着,拱古作共。

北,北辰,北极星。

2、节用爱人: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3、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

陈力,献出才力。

就列,归入行列。

4、既来之,则安之: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来”、“安”都是使动用法。

“之”指代上文的“远人”。

现在指: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

“之”虚化,起补充音节作用。

5、分崩离析: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

孔子哀叹国家的没落。

分崩,破裂。

离析,散开。

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6、大动干戈:发动战争。

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

现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7、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

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

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

8、鸣鼓而攻之: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

攻,声讨。

9、克己复礼:抑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都合于礼。

10、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

表示绝不容忍。

11、名正言顺:原指是名分不正,道理就讲不通。

后指做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也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12、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反义词“名正言顺”13、手足无措:措:安放。

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

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14、犯上作乱: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15、愚不可及:原指装傻,别人无法赶上他。

后指极其愚笨。

指处于不利局面善于装糊涂的人。

16、待价而沽:等待高价出售。

比喻某些人等有了好条件或待遇才肯出来做事。

也比喻怀才待用或待时而出。

17、道不同,不相为谋: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

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18、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

表示意志坚决。

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出自论语孟子的成语

出自论语孟子的成语
(41) 、诲人不倦;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2)、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43)、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2) 引领而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3) 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 (《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4) 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23)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颜渊篇》)释: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着急没有好兄弟呢?
(24) 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颜渊篇》)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25)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颜渊篇》)释:怎样才是达呢?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颜色,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
(16) 择善而从:“多闻,择善而从。” (《述而篇》)释: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
(17)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篇》)释: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导读:本文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篇一1.刚毅木讷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

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处:《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

”2.割鸡焉用牛刀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3.各不相谋解释:谋:商量,计义。

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4.恭而有礼解释:恭:恭敬;礼:礼节。

恭敬又有礼节。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释:器:工具。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处:《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6.攻乎异端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

出处:《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7.过犹不及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8.怪力乱神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出处:《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9.后生可畏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

年轻人是可敬畏的。

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0.患得患失解释:患:忧患,担心。

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

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处:《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篇二1.诲人不倦解释:诲:教导。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1. 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 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 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不亦乐乎【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一)《学而篇第一》【犯上作乱】——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原句:《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原句:《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原句:《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原句:《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入孝出悌】——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原句:《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原句:《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贤贤易色】——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原句:《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原句:《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原句:《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

原句:《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原句:《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

好了还求更好。

原句:《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

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原句:《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为政篇第二》【众星拱北】——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

天上众星拱卫北辰。

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原句:《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原句:《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

用一句话来概括。

原句:《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

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

以此作为40 岁的代称。

【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指50 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指60 岁的代称。

【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原句:《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犬马之养】——供养父母的谦辞。

原句:《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原句:《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原句:《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君子不器】——君子不应该成为像器皿一般只具有单一用途的人。

原句:《论语·为政》:“君子不器。

”【周而不比】——周:亲和、调合;比:勾结。

关系密切,但不勾结。

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原句:《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

原句:《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异端邪说】——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

原句:《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原句:《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多闻阙疑】——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

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

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原句:《论语·为政》:“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言寡尤,行寡悔】——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原句:《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举直措枉】——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

选用贤者,罢黜奸邪。

原句:《论语·为政》:“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原句:《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原句:《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古诗词课外拓展古诗词分类大全之江河湖海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6.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6.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7.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乐府《长歌行》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古诗词之历史人物1.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罗隐《西施》2.玉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3.嫦娥: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4.昭君: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5.牛郎织女: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浪淘沙》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丕《燕歌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