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与应用

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与应用

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与应用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与应用备受关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传感器已经成为了许多领域的重要工具,例如医疗保健、环境污染监测、食品饮料检测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技术原理、发展历程以及现代应用。

一、化学传感器的技术原理化学传感器是一种能够通过化学反应来检测和测量化合物浓度的设备。

它们主要由传感器芯片、传感元件和信号输出等组成。

化学传感器的技术原理是基于化学物质的光学、电化学或热学性质,对化学物质进行测试和检测。

化学传感器主要通过固体电解质、导电聚合物或金属氧化物等敏感材料来识别分子。

这些敏感材料能够吸附特定分子,导致电子流的变化,进而产生电压信号。

因此,化学传感器的敏感材料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生物传感器的技术原理生物传感器是将生物材料与电子、光学等技术结合,以检测生物分子或其他获得性目标的设备。

生物传感器采用离子传感器、抗体、DNA分子、细胞等生物元件来探测分子。

生物传感器主要分为免疫传感器和生物传导传感器两种。

生物传感器通过将生物元素与传感器合成,从而进行指定样品的分析和检测。

例如,一些蛋白质分析是在免疫传感器上进行的。

当生物分子与传感器反应时,传感器会发生变化并输出电信号。

这个过程也叫作转换,而输出信号则可以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

三、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自20世纪50年代,一些人们开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试验,才逐渐明确了目前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技术原理。

同时,在20世纪60年代,体外病毒检测和生命诊断标记也被发明。

进入21世纪后,传感器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生物传感器采用了现代快速DNA测序技术的发展,例如单分子DNA方法和Nanopore测序。

现代化学传感器通常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已成为环境污染监测、医药保健、饮食安全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电化学DNA传感器研究进展

电化学DNA传感器研究进展

0 前

生 物样 品如血液 、 清 、 血 器官 、 液 中特 定 D 体 NA 序列 的测定 在生 物 医 学 领域 有着 非 常 重 要 的 意 义 。 其测定 结果 可 以用来 对遗 传性 和传 染性 疾病进 行 鉴 别 和 检测 例如 , 胞囊 纤 维 症 、 肉营养 失 调 、 状 肌 镰 细胞血症 、 友 病 等 都 是 由 于 正 常 DN 碱 基 序 列 血 A 的特定变 化 所 引起 的 1。并 且 , 随着 人 类 基 因计 划 的完成 , 能基 因研究 的深 入 , 功 进行 基 因诊 断 已经逐 渐 成为 分子 生物 学和 生物 技术研 究 的重要 领域 电化学 DN 传 感 器 正 是 在 这 一 思 想 指 导 下 . A
Re e r h e o v m e to l c r c e i a s a c v l e n fe e t o h m c lDNA i s n o bo e s r
M A i .B IYa L A n ,LI Z o g m l g LI F n  ̄ U 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 — n 2 U a g
Abta s  ̄: Elcr ce c l r e t h mia o DNA ksn en ido isn,rwihn w ie , a a ec i inf a c b  ̄ mrb ig akn fboe s t e d a h s frra hn sg ic ne e o g i a da pia l au h td fcii l dcn n e ei p qe ta dh sg a u l ,xmea)i o tn n p l bev lei tesu yo l c c n n a me iiea dg nt c n a rd al L c) t mF ra t c y  ̄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综述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综述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综述一、本文概述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集成了生物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器的设备,其在生物、医学、环境、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旨在综述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基本原理、分类、应用领域以及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重点关注近年来在生物传感器领域的创新技术和研究成果,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我们将简要介绍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工作机制和主要构成部分。

接着,我们将根据生物识别元件的不同,对生物传感器进行分类,并详细讨论各类生物传感器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分析近年来在生物传感器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包括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开发和应用。

我们还将探讨生物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如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和寿命等问题,并就此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我们将展望生物传感器未来的发展趋势,预测其在未来可能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关于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的全面视角,为其未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生物分子识别元件与物理或化学换能器相结合,对生物物质进行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检测的新型分析装置。

其基本原理是将生物分子识别过程(如酶促反应、抗原抗体反应、核酸杂交等)与信号转换器(如电化学电极、光学器件、压电晶体等)相结合,通过生物识别元件与待测物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将生物化学反应产生的信息转化为可检测的电信号、光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号,从而实现对待测物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生物传感器的核心技术包括生物识别元件的制备与固定化技术、信号转换与处理技术,以及传感器的微型化与集成化技术。

生物识别元件的制备是实现生物传感器特异性与灵敏度的关键,常见的生物识别元件包括酶、抗体、核酸适配体、细胞和组织等。

信号转换与处理技术是生物传感器将生物识别信号转化为可测量电信号的核心,常见的信号转换方式有电化学转换、光学转换、热学转换等。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研究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研究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研究在现代科学领域中,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技术,不仅在医疗保健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也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生产等领域。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历经多次革新和进步,如今已形成了包括电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质谱传感器、生物发光传感器等多种类型的传感器。

本文旨在概述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以及目前已有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应用研究。

一、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分类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生物分析技术,主要是利用生物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将生物分析过程转化为可测量的电、光、声等信号,从而实现对生物分子的快速、精确检测。

生物传感器按照其信号转换机制可以分为电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质谱传感器、生物发光传感器等多种类型。

其中,电化学传感器是利用电化学反应过程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对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转化的电流、电势变化等参数进行检测和记录。

这种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监测、食品检测、医学诊断等领域。

光学传感器是利用光学传感器反射特性基于光学原理进行测量,其中包括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传感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等等。

质谱传感器基于质谱分析原理,用来检测生物分子的质量和结构。

而生物发光传感器基于生物体内活性荧光物质特性,利用荧光发射强弱进行检测和记录。

二、生物传感器的主要研究进展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生物传感器也在不断地发展中。

生物传感器的主要研究进展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灵敏度提高近年来,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得到了不断提高。

传统的“热点”识别法、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等技术的出现为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此外,研究人员也通过改变传感器表面形貌、优化传感器的工作液、加强传感层对于目标分子的覆盖度等方法提高灵敏度。

2、多样化应用生物传感器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传统的医疗监测、环境监测等领域,已经可以应用到食品安全、生物制药、无机化学等领域。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传感器构建、信号放大和检测仪器的开发。

传感器构建主要包括生物识别分子的修饰和载体材料的选择。

生物识别分子可以是抗体、酶、DNA等,通过与目标物质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实现对目标物质的检测。

载体材料选择需要考虑电化学活性、生物兼容性、稳定性等因素,常见的载体材料有玻碳电极、金属薄膜等。

信号放大主要通过引入纳米材料、纳米结构或功能材料,增强电化学传感器的灵敏度。

检测仪器的开发旨在提高传感器的检测性能和实用性,主要包括微流控技术、传感器阵列和便携式检测仪器等。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医学诊断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血糖仪是最常见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之一,用于测试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还可以用于监测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心肌酶等,辅助临床诊断,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

在食品安全方面,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食品检测方法通常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复杂的分析程序,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则具有快速、灵敏和简单的优点。

通过检测食品样品中的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和毒素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能够有效地保证食品安全,减少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此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还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

例如,可以利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水体中的有毒金属离子、有机物污染物等,为环境污染监控提供有效手段。

另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还可以用于检测空气中的污染物,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为空气质量监测提供帮助。

总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检测技术。

随着传感器构建、信号放大和检测仪器的不断改进和创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将在医学诊断、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生物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生物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生物检测技术的新进展生物检测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分子作为检测样品,通过检测生物分子的变化,来获得目标生物信息的技术手段。

生物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监测、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敏感度。

本文将就生物检测技术的新进展,分别从基因检测技术、免疫检测技术和纳米检测技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检测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等技术手段,检测个体DNA序列中的基因变异,来判断个体携带的特定基因型。

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单细胞基因检测传统的基因检测技术需要大量细胞组织为样本,而单细胞基因检测技术,则可以在单细胞水平上,检测基因的突变情况。

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在肿瘤早期发现细胞突变的迹象,还可以实现个体基因组图谱的建立,以及遗传疾病的早期预测。

2.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CRISPR是细菌的一种天然免疫机制,近年来,科学家们将其转化为人工基因编辑工具,可以精准、快速地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

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包括基因疗法、肿瘤免疫疗法、农业基因改良等。

3. 微流控芯片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是将样本通过微型流道、微流道混合器、微泵等微型机械结构进行检测操作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实现基因变异的检测、拷贝数变异分析、核酸序列比较和检测等。

目前,常见的微流控芯片平台有Illumina、Fluidigm、Bio-Rad等。

二、免疫检测技术免疫检测技术是利用特异性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检测目标物质的检测技术。

免疫检测技术应用极为广泛,包括免疫学、医疗、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方面。

近年来,免疫检测技术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是指将免疫学原理与电化学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检测手段。

该技术可以非常灵敏、快速地检测目标生物物质,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其中,以“石墨烯/半导体金属量子点”材料为基础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不仅具有极高的检测灵敏度,而且具有很好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分析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分析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分析近年来,生物传感器领域的研究得到了积极的发展。

生物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易操作、快速响应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对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进行分析。

1.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生物传感器是指利用生物体内的生物反应和识别机制转换成电学信号或光学信号,实现对化学分子、微生物、细胞等生物体成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的一种小型化、电子化分析仪器。

其研究涉及到多学科,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电子学等领域。

1.1 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西班牙科学家Bergveld首次将离子选择性电极于生物检测中引入,提出了离子选择电极生物传感器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以医用传感器和支持生物分析的酶传感器为代表的生物电传感器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

20世纪90年代,光学生物传感器展现了威力,光纤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被开发出来。

21世纪以来,纳米技术与生物传感器的结合,使生物传感器具有了更加灵敏、高速、小型化、多功能的特点。

1.2 生物传感器的技术难点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仍存在一些技术难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灵敏度和选择性:生物传感器可探测的物质范围广泛,但灵敏度和选择性一直是制约其应用的难点。

(2)失效机制:生物分子与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酶失活、抗体把持变性等,这些失效机制对于生物传感器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具有很大的影响。

(3)设备复杂度:生物传感器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例如血糖计应用的是电化学、光学和生物学的技术手段,但设备复杂度将导致其应用的成本较高。

2.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分析生物传感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主要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2.1 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是采用微型传感技术,能够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进行实时的监测。

例如,可以通过检测生物样本中特异性抗原和抗体计量的方法来诊断和鉴定种类和病理状态。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总结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总结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学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领域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开始对核酸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但是作为核酸研究的一个重要项目——核酸检测的手段却始终落后于其理论研究,而且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核酸检测的操作繁琐,检测速度较慢。

尤其是分子杂交检测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环境科学等有关领域,但其实验过程一直是手工操作,费时费力。

而传统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对时间要求苛刻,安全性差,难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基于这种缺陷下,DNA生物传感器发展成为一种用于检测分子杂交的新型传感器。

通过使用DNA 生物传感器,使得分子杂交检测在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在各种DNA 生物传感器中目前发展较快的则是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下面对这种新型传感器进行介绍。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利用单链DNA(ssDNA)作为敏感元件,通过共价键合或化学吸附固定在固体电极表面,通过电极使ssDNA与目标DNA(靶基因)呈碱基序列互补,在适当的温度、离子强度、pH、缓冲溶液等杂交条件下,探针ssDNA与溶液中的靶基因发生特异性选择杂交,形成双链杂交DNA(dsDNA),从而导致电极表面结构的变化,再通过加上的电化学标识元素,将所引起电信号(如电压、电流或电导)的变化体现出来的检测特定基因的装置。

其具体工作原理见下图。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类根据电化学标识元素的不同,可以将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分为三类:(1)具有电化学活性的杂交指示剂。

该类标识元素可以与电机表面生成的dsDNA形成复合物,并生成其氧化—还原峰电位和峰电流,通过这种方法对DNA进行检测。

(2)在寡聚核苷酸上标记电化学活性的官能团。

通过其与电极表面的靶基因选择性的进行杂交反应,生成用于测定的电信号,以此测定DNA。

(3)在DNA分子上标记酶作为识别元素。

当标记了酶的ssDNA与电极表面的互补ssDNA发生杂交反应后,由于酶具有很强的催化功能,通过测定反映生成物的变化量间接测定DN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作者:张爱春, 周存, ZHANG Ai-chun, ZHOU Cun作者单位:张爱春,ZHANG Ai-chun(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160), 周存,ZHOU Cun(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160;天津纺织纤维界面处理工程中心,天津,300160)刊名:天津工业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年,卷(期):2010,29(3)被引用次数:2次参考文献(38条)1.LI Feng;CHEN Wei;ZHANG Shusheng Development of DNA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based on covalent immobilization of probe DNA by direct coupling of sol-gel and self-assembly technologies[外文期刊] 2008(04)2.黄强;刘红英;方宾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研究的应用前景[期刊论文]-化学进展 2009(05)3.LI Feng;CHEN Wei;ZHANG Shusheng A simple strategy of probe DNA immobilization by diazotization-coupling on selfassembled 4-aminothiophenol for DNA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外文期刊] 2009(07)4.赵元弟;庞代文;王宗礼电化学脱氧核糖核酸传感器 1996(03)5.杨海朋;陈仕国;李春辉纳米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期刊论文]-化学进展 2009(01)6.项纯谈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在生物电化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9)7.PIVIDORI M I;MERKOCI A;ALEGRET S Electrochemical genosensor design:immobilisation of oligonucleotides onto transducer surfaces and detection methods[外文期刊] 2000(516)8.任勇DNA探针在固体电极上的固定以及对转基因植物产品的检测[学位论文] 20069.LUCARELLI F;MARRAZZAG;TURNERA PF Carbon and sold electrodes as electrochemical transducers for DNA hybfidisation sensors[外文期刊] 2004(06)10.XU C;CAIH;HEP Characterization of single-stranded DNA on chitosan-modified electrod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sepuence-specific DNA detection[外文期刊] 2001(05)11.DELL A D;Tombelli S;Minunni M Detection of clinically relevant point mutations by a novel piezoelectric biosensor[外文期刊] 2006(10)12.ZHU N N;ZHANGA P;WANGQ J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DNA hybridization using methylene blue and electro-deposited zireonia thin films on gold electrodes[外文期刊] 2004(02)13.ZHANG D;CHEN Y;CHEN H Y Silica-nanoparticle-based interface for the enhanced immobilization and sequence-specific detection of DNA 2004(7/8)14.张怀;张云怀;李静DNA共价修饰单壁碳纳米管电极的制备及与VB6相互作用的研究[期刊论文]-分析测试学报2008(08)15.WROBLE N;DEININGER W;HEGEMANN P Covalent immobilization of oligonucleotides on electrodes[外文期刊] 2003(02)16.KERMAN K;DILSAT O;PINAR K Voltammetric detection of DNA hybridization using methylene blue and selfassembled alkanethiol monolayer on gold eletrodes[外文期刊] 2002(01)17.周家宏;杨辉;邢巍一个制备脱氧核苷酸修饰电极的简便方法[期刊论文]-应用化学 2001(07)18.郝青丽;王安子;程荣恩金电极上巯基修饰单链DNA对[Fe(CN)6]3-/4-的电催化作用[期刊论文]-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19.DU Ping;LI Hong Xia;MEI Zhenhua Electrochemical DNA bio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DNA hybridization with the amplification of Au nanojarticles and cds nanoparticles[外文期刊] 2009(01) 20.赵红秋;林琳;唐季安利用纳米金颗粒增强DNA探针在传感器上的固定程度和识别能力[期刊论文]-科学通报2001(04)21.HERNE T M;TARLOV M J Charaeterisation of DNA probes immobilized on gold surfaces[外文期刊]1997(38)22.EBERSOLE R;MIIJ;ER J;MORAN J Spantaneously formed functionally active avidin monolayers on metal surfaces:a strategy for immobilizing biological reagents and design of piezoelectric biosensors 1990(08)23.CAI H;SHANG C;HSING I M Sequence-specific eletrochemical recognition of multiple species using nanopareicle labels[外文期刊] 2004(01)24.蔡军;艾仕云;殷焕顺基于PAMAM/聚2,6-吡啶二甲酸膜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对禽病毒检测的研究[期刊论文]-化学学报 2009(19)25.KERMAN K;KOBAYASHI M;TAMIYAL E Recent trends in electrochemical DNA biosensor technology[外文期刊] 2004(02)26.WANG J;RIVAS G;OZSOZ M Microfabricat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t radiation-induced DNA damage[外文期刊] 1997(07)27.张钱丽;黄明国;屠一锋活化微碳圆盘电极用于鸟嘌呤测定的研究[期刊论文]-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28.许世超;张纪梅;姚翠翠以亚甲基蓝为杂交指示剂的DNA电化学传感器[期刊论文]-精细化工 2008(12)29.逢介淳;张纪梅;代昭以配合物为指示剂的新型DNA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期刊论文]-辽宁化工 2009(01)30.徐春;蔡宏;何品刚二茂铁标记DNA电化学探针的研制及性质研究[期刊论文]-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1(09)31.ZHU N N;ZHANG A P;WANG Q J Lead sulfide nanoparticle as oligonucleotides labels for electrochemical stripping detection of DNA hybridization[外文期刊] 2004(07)32.郑燕琼;杨昌柱;张敬东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选择性测定色氨酸[期刊论文]-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33.LIU Cheng hui;LI Zheng ping;DU Bao an Silver nanoparticle-based ultrasensitive Chem iluminescent detection of DNA hybridization and single-ucleotide polymorphisms[外文期刊] 2006(11)34.CAI H;ZHU N N;JIANGY Cu@Ag alloy nanoparticle as olignucleotides labels for electrochemical stripping detection of DNA hybridization[外文期刊] 2003(11)35.杨婕聚合物膜制备DNA电化学传感器及纳米材料在其中的应用[学位论文] 200736.LIU S F;LI Y F;LI J R Enhancement of DNA immobilization and hybridization on gold electrode modified by nanogold aggregates[外文期刊] 2005(05)37.蔡宏新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纳米材料在其中的应用 200338.程圭芳;黄翠华;赵洁新型磁性纳米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期刊论文]-分析化学 2009(02)本文读者也读过(4条)1.毛斌.韩根亮.马莉萍.刘斌.高晓平.李工农.刘国汉.Mao Bin.Han Gen-liang.Ma Li-ping.Liu Bin.Gao Xiao-ping.Li Gong-nong.Liu Guo-han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与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化学传感器2009,29(1)2.王权纳米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09(32)3.杨丽菊.彭图治特定序列脱氧核糖核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进展[期刊论文]-分析化学2001,29(3)4.苗云霞.MIAO Yun-xia纳米材料在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引证文献(2条)1.李飞.朱永春.田红.高鹰硝酸铋修饰碳纤维电极循环伏安法测定水样中的半胱氨酸[期刊论文]-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1)2.夏洪齐.顾婷婷杂交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2012(1)引用本文格式:张爱春.周存.ZHANG Ai-chun.ZHOU Cun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