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 开题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描人物和漫画人物。与性格饱满,在性格上有发展,立体感十足的“素 描人物”相比(英国文评家 D.W.哈丁从人物塑造手法的角度,把奥斯丁小说中 的人物分为“素描”和“漫画”两种。前者是可以想象的逼真的人物形象,后 者则是常见的人的个性总结,性格上并无多少发展),《傲慢与偏见》从一开始 就交代清楚了几个漫画人物性格中的基本特征,奥斯丁用夸大和简化的手法塑 造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一类的任务设置推动了小说的发展。小说 的漫画人物有班纳特太太。她将嫁女儿作为自己最大的任务,小说中通过故 事情节的发展将班纳特太太嫁女儿的竞争心理和自私自利的性格特征表现得 淋漓尽致。此外,她愚笨无知,在一点表现在班纳特太太连先生对她的调侃、 挖苦也分辨不出,比如:“她们哪一个都不能胜过你的美貌,你去了,彬格莱 先生倒可能挑中你呢!”“我的好老爷,你太捧我啦,从前也的确有人赞赏过我 的美貌,现在我可不敢说有什么出众的地方了。”作者对这位漫画人物的描写 还体现在展现她的俗气和浅薄,在她眼中最看重的是物质利益,由此,她在 为女儿们挑选老公的行为显得十分笨拙。
且被广泛阅读的佳作。该书被社会大众广为流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小
说通过质朴生动的描写,将作品中的社会生活及人情世故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特殊的年代背景下,造就了金钱在婚姻中的地位,随之,影响了人们的婚 姻观。小说中的人物都被赋予的典型性,充分体现金钱在女性选择婚姻中的 重要地位,进而,作者也揭示了婚姻中单单有金钱是不够的,更需要爱情的 滋润,婚姻这片土壤才能开出美丽的花。 现实意义:《傲慢与偏见》以一种爱情轻喜剧的方式向读者展示着一段段因 人而异的婚姻,读起来轻松愉悦,实则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婚姻是爱情的前 提,经济能力是爱情的保障。为了财产、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但是不考虑 财产和地位的婚姻也是愚蠢的。当今世界,文化趋于多元化,正是由于文化 的多元化导致了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随之,对婚姻的看法自然也存在着差 异。时代不同,婚姻展示给我们的风貌也不同。不论世界如何变化,时代怎 样变迁,婚姻与爱情一直都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关于这个话题,众说 纷纭,有的认为经济上的门当户对是举足轻重的,也有人认为爱情是前提,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不同的人对于婚姻观有着不同的态度。简•奥斯汀 通过小说告诉人们只有爱情与经济能力共同兼顾的婚姻,才是理想的婚姻。 这为当代人们选择婚姻的态度提供了参考价值以及引导作用。 二、 研究现状分析
准则。简·奥斯汀通过柯林斯的装腔作势,表现他的平庸,通过他的缪嗦表现
他的愚蠢。“柯林斯言必称凯瑟琳夫人的高贵、和蔼和对他的关心照顾,据笔
者的粗略统计,全书牵涉柯林斯活动的 17 章中,在与 20 人次的直接对话中(包
括两封书信,这是一种特殊的对话)提到凯瑟琳夫人不下 30 次。他向伊丽莎白
求婚时的一番话是他的个性的生动写照。”(李雅新. 《傲慢与偏见》中的人
“圆形”人物。心理学家认为“性格的具体表现可能随着人的处境,在他 交往的人们的影响下改变”(《外国文学研究》,1986 年 12 月)。伊丽莎白对 于达西的傲慢有一定的偏见,在彭伯里之行中,伊丽莎白这次看到的达西彬彬 有礼,与之前舞会上那个让自己觉得十分傲慢的达西判若两人,使伊丽莎白对 达西有了新的认识。最终达西收敛了“傲慢”,伊丽莎白克服了“偏见”,获 得了幸福的结局。伊丽莎白和达西性格前后变化的反讽对照正体现了“圆形” 人物的可发展性。
物对话风格分析──语用学应用探讨一例[J].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1997,04:18-27.)
借助对话语言分析,我们可以对小说人物性格、社会文化语境等有更好把
握,对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有更高一层的感悟。
(三)对《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分析的研究
对《傲慢与偏见》中人物的分析,是许多学者热衷的话题。其中大致可 以分为三个方向:第一种,“圆形”人物;第二种,素描人物和漫画人物;第 三种,扁平人物和丰满人物。
反讽艺术是分不开的。朱小丹在论证的时候大量引用小说中的原话来进行研 究评析,例如“小说一开篇便打着‘举世公认的真理’的口号:“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于是这一开篇句为小说 的下文定下了基调。当我们看到文中的 Mrs.Bennet 急着将女儿嫁给所见到 的任何一个有钱男子时,我们就知道作者所嘲讽的是什么了。小说中所陈述的 观点和作者以及读者所持的观点形成了一种对比反差,反讽由此产生。”(朱小 舟. 言语行为理论与《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08:60-63.)反讽艺术,使得小说结构个性化,人物塑造多元化,不得 不说这是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大获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对《傲慢与偏见》中对话语言的研究
扁平人物和丰满人物。扁平人物与丰满人物的差别在于对他有浓墨重彩 的描写。扁平人物通常是一些简单的,极易被嘲弄讽刺的人物。这些人物又可
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以班纳特太太为代表完全缺乏气质的人;第二类,以柯林 斯为代表的既缺乏气质又缺乏道德的人;第三类,以韦翰为代表严重缺乏道德 又无气质的人。丰满人物,就是以伊丽莎白和达西为代表的人物。
1997,04:18-27.)第三,违背关系准则。小说第二章中,当班纳特先生通过兜
圈而以向全家人展示他访问了彬格莱先生这一重大新闻时,班纳特太太的一番
话可说是违反关系准则的绝好例子。“在这里,一家人坐在一起谈论参加邻居
的聚会见到彬格莱先生的可能性,班纳特太太训斥女儿的话与正在谈论的话题
Baidu Nhomakorabea
毫不相关,看似破坏了关系准则,但会话照常进行,合作原则在更深的层次上得
在国内研究中,朱小丹、胡舒莉、鲁晓莉、胡加圣等人都对《傲慢与偏 见》中反讽艺术做出研究,其中以朱小丹的《言语行为理论与<傲慢与偏见> 中的反讽》为例。朱小丹从宏观和微观上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语言行 为进行阐述。在微观上的反讽语言行为中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证:阐述性 反讽、指令性反讽、承诺性反讽和表达性反讽。在宏观上的反讽语言行为中 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反讽性的叙述和作品情节安排上的反讽。朱小丹 在研究作品中说道:“我们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尝试 性地分析探讨了《傲》中最基本的特色———反讽,力图证明作者及小说人物 的各种形式的反讽均可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中得到诠释。”简·奥斯汀的《傲 慢与偏见》之所以可以超越通俗小说的范畴而被认可为世界性巨著与其中的
到遵守,因为班纳特先生理解这里的隐含之义,所以他说:‘Kitty has no
discretion in her coughs. She time them ill.’可见他非常理解,这是太
太生丈夫的气,怨他不肯为了女儿们的利益首先拜访彬格莱先生,但又不好发
泄,就把女儿做出气简,继续章她的神经痛唤起丈夫的同情。”第四,破坏方式
在对《傲慢与偏见》中对话语言的研究这个方向,李雅新、宋振芹、李 美静等都做出了系统的研究。这里以李雅新的《<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 风格分析──语用学应用探讨一例》为例,其中,作者介绍了英国哲学家奥
斯汀的观点,奥斯汀认为言语行为违反适切条件主要有 3 种表现形式,分别 为:
1)无效,即说话人的言语行为不符合规约或本人不具备发话条件 2)无诚意,指说话人答应做某事,却不具备做某事的思想、感情或意图; 3)毁约,即言语发出后的行为与所言相悖,正是这些违反适切条件的言语 行为产生的言外之力,造成不同于字面意义的语用效果。 另外,作者还介绍了美国哲学家格赖斯通过研究成果,当人们进行交流 时,为使谈话顺利进行,都遵守一种心照不宜的协议,他称之为合作原则,其下 分为 4 个准则: 1)量准则:文谈中应提出适量的信息,不多也不少 2)质准则:只提供你认为是真实的、有充分依据的信息 3)关系准则:谈话内容应与话题有关 4)方式准则:传递信息的方式要清晰、简练、有序。 作者运用美国哲学家格赖斯通过研究成果结合《傲慢与偏见》,对《傲慢 与偏见》中的话语进行了细致深刻的分析。第一,违背量准则。作者认为 《傲慢与偏见》中之所以伊丽莎白对与达西之间的矛盾的关键的伊丽莎白对 达西的偏见。这种偏见固然是因为达西的傲慢引起的,但在更大程度上是因为 伊丽莎白轻信了韦翰对达西的低毁。在信中韦翰使用的手法就是说真话,只 是漏掉了关键信息。第二,破坏质准则。简•奥斯汀小说中语言的最大特色是 机智幽默,不难发现,小说中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就是讽刺、夸张、隐喻。 “根据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分析,这些修辞手法都是通过有意破坏质准则,产 生言外之力,表达与语言形式相反或相关的内容。”(李雅新. 《傲慢与偏见》 中的人物对话风格分析──语用学应用探讨一例[J].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对于《傲慢与偏见》的研究现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一) 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的研究
简·奥斯汀的小说有一个显著的特色,那便是反讽。她是在继承欧洲文 学反讽的基础上创造出更为出色的反讽艺术。在她的小说中,反讽艺术的运用 大胆创新,不仅仅局限于对话文字,更是穿梭于小说的人物塑造中。因此,探 讨奥斯丁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成了《傲慢与偏见》的热门话题
之一。 在国外研究中,D.W.哈丁的《有节制的憎恶》(1939)和莱昂奈尔·特里
林的《曼斯菲尔德庄园》(1955)是非常出色的。他们都对简·奥斯汀的反讽 艺术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哈丁的《有节制的憎恶》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了奥斯汀的语言现象,呈现了一个“以无比轻快的笔触揭示生活在她周围的那 些人身上可笑而又可爱的怪癖和缺点”的“讽刺家”奥斯汀,认为她的嘲讽 “目的是要找到一种不引人注目的维持精神的方式”和“洁身自好的方式”。 ( D.W.哈丁《有节制的憎恶》,象愚译,见《奥斯丁研究》,朱虹编,中国文联 出版公司,1985 年,第 85—104 页。)特里林则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去探究奥斯 汀的反讽所包含的现代意识,论述了“奥斯丁的反讽主要不是表现为一种语调, 而是表现为一种理解的方式”,不是哈丁所说的那种“洁身自好的”、“道德上 的超脱”,“而是以宽容的态度参加到生活之中”,从而为我们揭示“精神生 活的变迁”。( 利奥纳尔·特里林《曼斯菲尔德庄园》,第 222—223 页。)
社会上广泛讨论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社会,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很大影响。而今,80 后以及 90 后作
为社会的主体,他们的婚姻观更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傲慢与偏见》中的
婚姻观会给予当代的 80 后及 90 后很多启示。
理论意义:《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于 1813 年创作的一本深受人们喜爱
话语分析是应用语言学一门新的学科,它的研究范畴不仅仅局限于语言 的表层意义和更深一层的结构,还涉及到通过话语分析而探究其社会文化语 境和认知功能。在过去的多年中,应用语言学家对话语分析的兴趣十分浓厚, 自然,文学成了话语分析研究的主要对象。与此同时,小说也成为了话语分 析的选材,小说往往是通过对人物对话的描写来反映他们的交际目的。人物 对话在小说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读者通过人物的语言不仅仅可以理解故 事情节的发展,还可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所以,语言不但可以传递信息, 还可以帮助作者更好的表达感情。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
专业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指导教师单位
毕业论文题目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开题报告内容
一、选题意义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世界性的经典名著,作者是英国作家简•奥斯
汀。众所周知,简•奥斯汀是被誉为 “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傲
慢与偏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多个国家发行,作者在小说中将十八世纪末 选题背景及 到十九世纪初英国乡镇的社会生活以及人情世故展现在读者面前。长久以来, 选题意义 (国内外研 众多评论家们在持续探究《傲慢与偏见》中作者本人的生活对婚姻的看法, 究现状、初 步设想及拟 对小说中的婚姻观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傲慢与偏见》以其独特的魅力以及 解决的问题) 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不同态度的婚姻观,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婚姻观一直都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