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现代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及控制因素(王)

合集下载

碳酸盐岩储层主控因数

碳酸盐岩储层主控因数

碳酸盐岩储层主控因数碳酸盐岩储层主要指的是由于沉积物溶解及封闭形成的固态储层,以及现今地质作用环境下一类特定储层:碳酸盐岩储层。

拥有广泛的储层分布,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是石油勘探开发和采收利用的重要基础性储层。

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受八个因素的控制:1.物理因素:构造地质环境,裂隙、洞穴、孔隙、碎裂和岩石细致组合等,构成了储集性的固体结构,是储层发育的重要基础。

2.来源因素:储层物质的来源,如源砾、源岩、水体源、粉尘等,决定了储层的成因、物质组成及其特征。

3.沉积环境形态因素:如水体状况、潮汐周期变化和槽坑、沉积地貌,以及沉积速度、温度、压力等,会影响储层的生长、发育、分布及变化情况。

4.沉积时期因素:由于沉积背景及固体结构发生变化,储层质量会有所改变;还会受到宏观环境、细观层析变化的影响,从而导致储层质量或其他物性参数有所变化。

5.地质作用因素:地质作用是指火山活动、火山碎屑、冰川作用、海岸积层、激烈活动等,其会影响储层的岩性、空间及物理性质。

6.地球物理因素:地球物理学研究表明,储层温度、压力及含水量等受到地球物理因素的影响,对储层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7.化学因素:由于碳酸盐岩储层的组成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矿物组成受到化学联系影响而改变,因此化学因素也会影响储层质量。

8.时间因素:沉积历史、构造演化的时间因素,也会影响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程度、质量及物性参数。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碳酸盐岩储层是受八个因素控制的,即物理因素、来源因素、沉积环境形态因素、沉积时期因素、地质作用因素、地球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时间因素,上述因素的有效结合会决定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程度、质量及物性参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要想掌握储层的状况,开展有效的勘探开发,必须对储层因素进行全面的研究,进而掌握储层的发育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首先,利用钻探、测井、地球物理技术等,结合地层地质特征,进行储层分布状况的调查,然后开展油藏物性测试,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储层成因、物理性质及其演化规律,从而确定储层的资源量及产能,以期更好的实现石油的勘探开发目的。

碳酸盐沉积环境及相模式 2

碳酸盐沉积环境及相模式 2

灰色厚层癞痢状灰岩(锡矿山组)
灰色白云质泥质条带灰岩(佘田桥组)
隆回六都寨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主要以灰色泥晶灰岩、泥灰岩,呈中厚层状,局部含有“癞痢”凝 块状灰岩,上部约有60m为灰色、暗灰色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顶部约有15m厚的黄褐 色钙质泥质粉砂岩。岩性特征反映该时期的水体深度较浅,为局限台地相沉积。
南丹罗富黑色薄层硅质岩(榴江组)
望谟桑郎硅质岩-灰岩型
南丹罗富灰黑色薄层泥岩(罗富组)
贵州桑郎泥盆系剖面
泥盆系上统
上统响水洞组,
主要以深灰色及灰 黑色薄层钙质泥岩 夹薄层夹黑色硅质 层台盆相环境局部 为硅质灰岩组成的 台棚相环境交替出 现;代化组则以台 棚相的深灰色及灰 黑色钙质泥岩夹杂 部分的中薄层深灰 色生屑灰岩及泥晶 灰岩沉积为主;者 王组主要以深灰色 及灰黑色中薄层泥 晶灰岩、灰黑色中 薄层燧石层及灰黑 色薄层钙质泥岩为 主,反映了深水台 盆相沉积。
在本次野外地层踏勘中,典型的台地边缘礁环境的剖面有紫云石头寨二叠系 生物礁。
紫云洞礁前生物角砾灰岩
紫云石头寨二叠纪生物礁 GPS: 25o44.965N,106o05.755E
6、台地边缘斜坡相
位于台地前缘斜坡处,主要由各种碎屑组成,沉积物极不稳定,其大小和形 状变化极大,主要的岩石类型有各种石灰岩,如泥晶石灰岩、砂屑石灰岩、沉积 角砾岩等,这取决于水的能量,岩石颜色从暗色到浅色,有大型的滑塌构造,切 断层理的外来岩块、斜坡泥丘以及碎屑注入岩脉等。
灰黑色薄层炭质泥岩夹 炭质硅质泥岩(代化组)
灰黑色薄层硅质岩(者王组)
深灰色钙质泥岩夹中薄层细晶灰岩 及粉砂岩(代化组)
深灰色钙质泥岩夹中薄层细晶灰岩 及粉砂岩素描(代化组)
紫云火花泥盆系、石炭系剖面

碳酸盐沉积环境

碳酸盐沉积环境

碳酸盐沉积环境碳酸盐沉积环境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现代碳酸盐岩的分布特征分布地带:碳酸盐沉积主要分布于低纬度(南北纬30o左右)的清澈、温暖、滨浅海地带条件:浅水、暖水、清水、阳光充分、没有大量细碎屑沉积物的注入。

生物:钙藻大量繁殖,珊瑚礁发育。

沉积物:主要是两类沉积物(1)颗粒碳酸盐(贝壳砂、鲕粒砂、葡萄状团块、球粒);(2)造礁生物粘结岩。

少量灰泥在南北纬40o之间的深海盆地底部,有大量浮游生物碳酸盐沉积。

浅海碳酸盐的发育与藻类有密切关系在水深15m中所产生的CaCO3比深陆缘海每单位面积的CaCO3多几倍。

主要与浅水绿藻及蓝绿藻特别丰富有关。

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从海水中吸收大量CO2,从而促使海水中的CaCO3过饱和而沉淀出文石质灰泥,而且钙藻的外壳也是文石质灰泥(成为颗粒的主要供给者)。

藻类繁盛提供了大量碳酸盐沉积物。

浅海碳酸盐的发育与生物有密切关系藻类的生活需要温暖、浅水、清洁透光环境。

海水浑浊妨碍光合作用,阻止钙藻生长,堵塞底栖生物的摄食器官,影响其繁衍(妨碍了大量碳酸盐颗粒的产生)。

海水太深,阳光和氧气不足,对藻类和底栖无脊椎动物生长都不利。

海水太深,水压大,溶解CO2多,CaCO3不饱和,因此深水不会有大量碳酸盐的产生。

深水碳酸盐沉积物主要靠海水表层浮游生物(颗石藻、有孔虫、翼足类等)和浅水陆棚区漂运来的灰泥或粉屑。

浅海碳酸盐颗粒的复杂成因内(源)碎屑:盆地内准同生改造的碳酸盐颗粒。

内(盆内):直接来源与准同生改造;成分:碳酸盐。

在海岸高能带,由于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使碳酸盐沉积物发生簸选,将细粒碳酸盐带走,而留下各种砂砾级碳酸盐颗粒,形成各种砂砾屑滩、介壳滩、沿岸砂坝、砂咀、滨外砂堤、砂洲、潮汐三角洲、潮汐砂坝等(西沙群岛)。

细粒碳酸盐(灰泥、粉屑)沉积在:(1)较深水盆地区:陆棚边缘、障壁砂坝前缘的较深水区(滩前、滩间)。

(2)较低能的浅水区:障壁后的泻湖及潮坪区。

碳酸盐与生物和生物礁碳酸盐沉积物主要是生物成因的。

碳酸盐岩沉积作用及沉积环境 PPT

碳酸盐岩沉积作用及沉积环境 PPT
35
36
第三节 碳酸盐主要沉积环境
碳酸盐岩是典型的内源沉积岩; 碳酸盐沉积物的沉积速率较快,常大于地壳沉降 速率,其自身沉积作用也常改变环境条件; 因此,环境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分布组合相当复 杂多样; 在清水前提下,水深、水动力条件、盐度及循环 条件是控制碳酸盐岩沉积的主要因素,也是划分环境的 主要依据。 水深的量度标尺:平均高潮线、平均低潮线、(平 均)晴天浪基面、透光带(深度)、(平均)风暴浪基面、 氧化界面、CCD界面。
37
38
一、碳酸盐潮坪——广泛分布的碳酸盐环境
以潮汐起主导作用的陆源物贫泛的浅水海岸区域 称为潮坪环境。
以碳酸盐沉积物为主。碳酸盐岩潮坪相既可沿碳 酸盐台地的滨岸发育,也可环绕着由暴露的滩、丘和礁 形成的岛屿发育。
根据湿度与盐度,碳酸盐潮坪又分为超咸(干旱)潮 坪与正常(潮湿)潮坪两类。以前者常见。
15
16
第二节 碳酸盐沉积物的形成及控制因素
一、碳酸盐沉积物的形成 (一)初始碳酸盐沉积物均是化学(生物化学)成因的 当海水对CaCO3饱和及过饱和时则有CaCO3沉淀, 即:
Ca2+ + 2HCO-3 = CaCO3 ↓+ H2O + CO2↑ 现已证明,促使上述反应向右进行的因素有: 1、藻类光合作用吸收CO2,引起碳酸钙沉淀:
碳酸盐灰泥及粉屑一般堆积在低能带,即:陆棚 边缘或障壁砂坝前缘的较深水盆地、泻湖及潮坪区。深 水盆地中也有少量硅质和粘土沉积。泻湖及潮坪区,水 循环受到限制,如果天气炎热干燥,则可以出现絮凝球 粒灰泥、白云岩、甚至出现膏盐沉积。
礁灰岩因造礁生物具有搞浪性且为获取更多更好 的食物,常形成在迎风浪的高水能环境,并常 聚集成 为礁体,厚度大于同期沉积物。

碳酸盐岩沉积相

碳酸盐岩沉积相

第二十四章碳酸盐岩沉积相§24-1 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一、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主要形成于温暖气候条件的浅海环境。

以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机械多种机制综合形成的一类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

颗粒和灰泥(相当于杂基)的比例及其组合而成的多种岩石类型,是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

深水碳酸盐岩多起因于风暴条件,形成于大陆坡及深水盆地中。

具有叠覆递变的角砾化碳酸盐岩、具有鲍玛层序的典型浊积岩和深水超微化石及遗迹化石的组合层序是鉴别深水碳酸盐岩的重要相标志。

碳酸盐岩的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制于沉积环境,也与成岩环境和成岩作用密切相关。

碳酸盐岩具有易溶性和易变性。

二、碳酸盐岩沉积过程和沉积作用●潮坪碳酸盐岩——缺乏陆源输入物、海浪被阻止、潮汐为主的碳酸盐岩盆地环境,——古今分布最广的一类碳酸盐岩沉积。

潮汐沉积作用带主要发生在:1)潮下带环境——高能、低能沉积带。

2)潮间沉积带——具间歇能所形成的岩石类型和相标志。

3)潮上沉积带——具暴露蒸发和交代作用标志。

潮坪环境中以物理—生物作用为特征所形成的藻叠层及其形态分带是划分潮坪环境(相)的主要相标志。

●海滩碳酸盐岩——主要处于缺乏障璧的开阔浅海(无广阔藻席);其次主要受制于波浪能量大小,在不同古地形和水动力条件作用下,形成鲕粒滩(岩)、内碎屑滩(岩)和生屑滩(岩)等,其中有发育的冲洗层理和交错层理,以及生物扰动构造。

视岩性、结构和构造特征的变化,它们可分别组合成不同类型的相层序。

●生物礁碳酸盐岩——具格架的珊瑚礁碳酸盐岩,特定形成条件:1)造礁生物在迎浪带原地生长营造起来的。

2)具水下凸起的地貌,沉积厚度比相邻地区大。

3)具生物格架或只有造礁生物原地生长的痕迹。

4)于海面~水深200m以下,可延伸到400~500m,取决于造礁生物所需的温度、阳光而定。

正确识别生物礁沉积体不同带的岩石学特征是划分亚相和微相的主要标志。

不同相带的礁碳酸盐岩具有不同的生储条件。

碳酸盐岩沉积学

碳酸盐岩沉积学

核形石泥粒灰岩
核形石灰岩
核形石泥粒灰岩
层孔虫
床板珊瑚
砂屑灰岩
含腹足砂屑灰岩
球状层孔虫白云岩 枝状层孔虫白云岩
“雾心状”白云岩
桂阳则板岭,棋子桥组,细晶白云岩(左)、白云岩 化灰岩(右),白云石负晶形晶间孔
海平面变化与混和水白云石化作用模式
混和水白云石化的水文模式
马田土桥,石炭系石磴子组,生屑 泥粒灰岩,缝合线两侧白云石化, 白云石晶体细小、干净、自形
钙质动物化石形态分类示意图(据余素玉,1978)
自形:具有生物的总体形态特征; 半自形:保存有生物的特殊形态; 沙砾级它形:壳体破碎强烈,但可鉴定出大门类; 粉沙级它形:壳体破碎强烈,难以识别生物门类。
自形
半自形
沙砾级它形
粉沙级它形
化石自形程度示意图
(据余素玉,1982)
风暴挤压褶皱掀起、破碎就地推 积,片状岩屑呈放射状排列。
泥粒灰岩
粒状灰岩
粘结岩 (沉积过 程中原始 组分、生 物颗粒被 粘结在一 起
结晶碳酸盐岩
3、现今分类
现今流行的碳酸盐岩分类都是建立在福克分类的基础之上, 基本上采用了颗粒-基质-胶结物三组分。它的量比关系,能反映 沉积物沉积时的水动力条件及沉积环境:如岩石的颗粒+淀晶多、 基质少、颗粒的分选好,则沉积时的水动力强,相当于砂岩中的杂 基少,则砂岩形成时的水动力强;相反,若灰岩中颗粒少、杂基多, 水动力则弱。
风暴挤压褶皱破碎磨蚀就近推积, 片状砾屑呈到“小字形”砥柱构造
风暴流呈漩涡状,掀起并破碎的片状碎屑多呈不规则状直立,并且 底界面平坦而顶界面呈云朵状外貌。
风暴砾屑内碎屑灰岩的产状
(据孟祥化,1988 素描于北京西山中寒武统)

碳酸盐岩的成因与演化

碳酸盐岩的成因与演化

碳酸盐岩的成因与演化碳酸盐岩是一种由碳酸钙主要组成的沉积岩,它在地质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碳酸盐岩的成因与演化涉及到多种地质过程和环境条件。

本文将从碳酸盐岩的形成机制、主要类型和演化过程进行论述,旨在全面解析碳酸盐岩的成因与演化。

一、碳酸盐岩的形成机制碳酸盐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它的形成机制与生物作用、化学沉淀和物理作用密切相关。

1. 生物作用:生物活动是碳酸盐岩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海洋中存在着丰富的生物,如藻类、珊瑚和贝类等,它们通过吸收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使得海水中的碳酸钙浓度增加,进而促进了碳酸盐岩的形成。

2. 化学沉淀:在一些特殊的环境条件下,溶解在水中的碳酸钙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固体的沉淀物质,最终形成碳酸盐岩。

例如,在湖泊或洞穴中,通过水中物质的饱和度降低,碳酸钙沉淀形成石笋、石钟乳等。

3. 物理作用:碳酸盐岩的物理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侵蚀和沉积等。

例如,当河流或湖泊流经含有大量碳酸钙的地层时,会将这些物质搬运到新的地方,沉积形成碳酸盐岩。

二、碳酸盐岩的主要类型碳酸盐岩包括石灰岩、白云石、大理石等多种类型,它们的形成机制和物理特征有所不同。

1. 石灰岩:石灰岩是最常见的碳酸盐岩之一,它由大量碳酸钙沉积而成,通常呈灰白色或黄白色。

石灰岩可以根据成岩环境的不同分为珊瑚石灰岩、生物碎屑石灰岩和化学沉积石灰岩等。

2. 白云石:白云石是一种由纯度较高的碳酸钙组成的碳酸盐岩,呈白色或浅灰色。

白云石常见于热液沉积、岩洞和喀斯特地貌等特殊环境中。

3. 大理石:大理石是由石灰岩等碳酸盐岩经过高温和高压作用转化而成的岩石。

它通常呈现出丰富的颜色和纹理,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

三、碳酸盐岩的演化过程碳酸盐岩在演化过程中受到多种地质作用的影响,包括压实、溶蚀、抬升和再沉积等。

1. 压实作用:碳酸盐岩在沉积过程中会受到压实作用,即沉积物中的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紧密并形成岩石。

压实作用会增加碳酸盐岩的密度和强度。

层序地层学海相碳酸盐岩层序资料

层序地层学海相碳酸盐岩层序资料

一、碳酸盐岩沉积背景 1、碳酸盐岩沉积背景
◎盆地边缘的区域性碳酸盐台地和缓坡;
◎盆地边缘的区域性前积台地和滩;
◎浅海台地或孤立台地
◎盆地边缘的区域性碳酸盐台地和缓坡; ◎盆地边缘的区域性前积台地和滩; ◎浅海台地或孤立台地
1)盆地边缘的区域性碳酸盐台地和缓坡
百米; ◎斜坡上相带宽缓、不规则,没有明显的地 形 坡折; ◎在地震剖面上,缓坡沉积表现为低角度的S 型或叠瓦状前积结构 。
丘状反射
丘状反射
丘状反射
一、碳酸盐岩沉积背景
2.碳酸盐沉积相带 碳酸盐岩沉积模式的发展(福克,欧文,1965) 不同沉积相带具有不同的沉积背景。
在陆棚狭窄、陆棚边缘陡峭的地方, 相带分布窄而规则; 在台地和边缘区、陆棚区宽阔的地方, 相带分布较宽而复杂。
三个相区-能量的观点
Z
Y
X
三个相区九个相带(1975)
青鱼刺层理(潮间带下部—潮下带,涨潮流速 与退潮流速基本相当时出现)
2)浅海陆架相
2)浅海陆架相
◎由潮下骨屑泥灰岩、粒屑灰岩和砂屑灰岩 等岩性构成的、向上变浅的准层序组成。
◎若存在正常海水,则该相带动植物群发育, 包括珊瑚、软体动物、腕足动物、海绵类、 有孔虫及藻类等,生物扰动普遍。
◎海水盐度正常到中等盐度,水体循环程度 从低到中等偏高,这主要取决于台地边滩对 潮汐和潮流的限制程度。
◎由泥或粉砂级颗粒沉积物组成 ◎发育风暴成因纹层,藻纹层、
内碎屑层 ◎潮上环境位于平均高潮线以上, 从而具有泥裂、鸟眼构造
平均高潮线 平均低潮线
潮上带沉积(泥裂)
潮上带大量水平层理和液化流动 包卷层理和顶部的泥炭沉积
潮上带和潮间带波状叠层石
1)潮坪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
一、构造运动
(2)决定了沉积基本格局
上升区构成剥蚀或浅水区,下降区主要构成沉 积区或深水盆地区。 如许多造山带形成剥蚀区,相邻的前陆盆地接 受巨厚的沉积。
盆地(沉积区)
38
二、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主要引起温度和降雨量的变化。
气候是控制风化剥蚀作用的主要因素:寒冷干旱 的气候有利于物理风化作用的进行,温暖潮湿的气 候有利于化学风化作用的进行。
28
第三节
现代深海碳酸盐沉积
29
第三节
现代深海碳酸盐沉积
在深水斜坡及远洋水深碳酸盐沉积 物中,还常见有钙质重力流沉积。陆隆 区,有可能出现等深流沉积。
深水碳酸盐沉积体系:与碎屑岩的 结构和分布相似。
30
方解石的补偿深度—CCD
(CCD——Calcite Compensation Depth)
随水深增加,由于水温降低和压力增加,使碳酸 钙溶解的饱和度增大,方解石和文石的溶解速度也 增加。在某一深度上碳酸盐沉积物的溶解速度和供
44
四、沉积物的供给能力
沉积物的供给能力控制沉积物的分布、影响 着沉积环境和水体深度,从而影响沉积层序。 当沉积物的供给速度小于海平面上升和盆地沉 降速度时,即沉积物补给不足,水体上升,形 成海侵层序;反之,堆积进积层序。
陆源碎屑物供给丰富,盆地内主要堆积碎屑 岩;反之,沉积生物岩和化学岩等。 距离物源越近,堆积的沉积物颗粒越粗;反 之越细。
在前滨带,以发育成行排列的富含介壳的碳酸 盐海滩岩为特征。海滩岩为潮间带的碳酸盐沉积物 在早期胶结成岩作用下形成的岩石,主要由各种钙 质生物碎屑组成,其厚度(1—4)m。海滩岩有时呈 现层次。
4
一、无障壁滨岸碳酸盐沉积
海南省崖县鹿回头珊瑚碓及其碎屑堆积物组成 的平台剖面,自岸向海依次为:
(1)潮上坡积带; (2)潮间带上部的滨岸海滩岩带; (3)礁坪带:平坦宽阔,主要由珊瑚体及一些其他生物碎屑 组成; (4)潮间-潮下礁体生长带:极浅水高能带发育珊瑚礁及其 一些其他生物,向海地形变陡,沿斜坡前有大的潮沟。 (5)较深水潮下带:有破碎珊瑚堆积下来。
5
二、有障壁滨岸碳酸盐沉积
波斯湾的南部海岸是一个发育现代碳酸盐沉积的 广阔区域。 气候极端干旱,在阿布扎比的开阔陆棚的表面水 温为23-24℃。泻湖为22-26 ℃。蒸发作用强,故盐 度很高,在阿布扎比的泻湖以达4.5%,而在泻湖内可 达5.4-6.7%。 海湾的阿布扎比一侧是一个广阔的向北微倾斜的 碳酸盐的碳酸盐大陆架,延岸地区及附近的水下大陆 架。是各种碳酸盐和蒸发的沉积环境。这些环境包括 潮上盐沼(萨布哈)、潮间带、潮下泻湖、滨外滩及 珊瑚礁(迎风一侧),以及开阔大陆架,在大量软体 动物骨骼正在沉积。
25
水深的量度标尺:平均高潮线、平均低潮线、 (平均)晴天浪基面、 (平均)风暴浪基面、透光带 (深度)、氧化界面(OCD)、碳酸盐沉积补偿深度 (CCD)和氧化硅补偿深度(QCD)。
平均高潮线 平均低潮线 浪基面 风暴浪基面
26
碳酸盐沉积物一般在温暖(暖水)条件下堆积, 在冷水条件下也有少量沉积。
4)PH值一般为8~8.7或更高,而形成白云石的PH值多 在9以上。
32
第二十八章
第一节
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
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作用
一、地质历史中的沉积作用
地壳年龄45亿年左右→沉积作用(沉积岩)在30 亿左右→生物的出现在16亿年左右
1.大气圈、水圈的演化及沉积 (1)早期(20亿年前)大气圈基本不含游离氧, 其气体由地球内部释放的气体构成。沉积产物中具有 呈碎屑状态存在的沥青铀矿和黄铁矿,未出现红层。 前寒武纪末期(6亿年左右),大气中的氧含量与现状 相当,出现较高级的无脊椎动物(三叶虫)。
气候对生物、生物化学和化学沉积作用影响明显; 干旱炎热的气候有利于化学沉积作用的进行;热带、 亚热带气候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发育和沉积,形成礁 灰岩;煤在湿热气候下的沼泽环境中容易形成;红 土和铝土矿是湿热气候下的最终风化产物。
39
气候变化具有周期性:季节的变化;冰期的 变化,冰期—间冰期,在最近40万年中,已经 发现有8个冰期。
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作用
(4)随时代的变 新,沉积物沉积速 度加快。
35
第一节
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作用
(4)随时代的变新,沉积物沉积速度加快。
36
第二节
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
控制沉积作用的因素主要有物源的供给、气候、构 造运动、海平面升降、生物、水体性质和火山活动等。
一、构造运动
是最重要的外部控制因素。 1.剥蚀区和沉积区的形成 稳定区(地台、地块、陆快、地盾、克拉通等)构 造较稳定,以升降为主,且幅度不大。沉积缓慢、厚度 不大,海退、海进旋回常见,以浅水沉积为主。 活动区(地槽)构造升降幅度大,褶皱强烈。沉积 速度快、厚度大,常有深水沉积。
极地冰川气候带,冰冻 风化作用明显,物理风 化中等,化学风化弱
41
第二节
三、海平面变化
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
构造作用和气候条件共同控制着海平面的升降变化。
42
第二节
三、海平面变化
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
43
三、海平面变化
此外,海平 面下降引起海 洋缩小、陆地 面积增大、剥 蚀增强、底形 坡度变陡;上 升引起陆表海 广泛分布,河 水变深、流速 降低。
24
碳酸盐沉积物的沉积速率较快,常大于地壳沉 降速率,其自身沉积作用也常改变环境条件。因此, 环境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分布组合相当复杂多样; 在清水前提下,水深、水动力条件、盐度及循 环条件是控制碳酸盐岩沉积的主要因素,也是划分 环境的主要依据。
水深的量度标尺:平均高潮线、平均低潮线、 (平均)晴天浪基面、 (平均)风暴浪基面、透光带 (深度)、氧化界面(OCD)、碳酸盐沉积补偿深度 (CCD)和氧化硅补偿深度(QCD)。
应速度达到平衡。在此深度之下,碳酸盐沉积物被
溶解而不能沉积下来,粘土质和硅质便相对得到富 集。现代海洋的CCD在4500m之下。 Ca2+ + 2HCO3ˉ = CaCO3 ↓ + H2O + CO2↑
31
第五节
现代白云石的沉积环境
准同生白云石,就是直接沉淀的白云石或者是交代尚 未脱离沉积环境的文石或方解石泥而形成的白云石。 现代海洋准同生白云石形成的条件: 1)多数为潮间带,部分在潮下带。 2)多分布在温度较高的地区,可达28-35℃. 3) 盐度可达4.5-5%, 甚至达27.0%,如波斯湾。
19
四、生物礁沉积
20
我国南海的 珊瑚礁岛
21
22
现代海洋生物礁的分布
23
各类碳酸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积物的分布受水动力条件控制
在波浪、潮汐作用的滨岸高能带和滨外高能带(台地边缘) 等环境中,形成粗颗粒的各种砂砾屑滩、鲕粒滩、介壳滩、沿 岸砂坝、砂嘴、潮汐三角洲和潮汐砂坝等。由于水动力条件强, 细粒物质不能沉积。 碳酸盐灰泥及粉屑一般堆积在低能带,即:陆棚边缘或障 壁砂坝前缘的较深水盆地、泻湖及潮坪区。较深水斜坡、深水 盆地中除有细粒碳酸盐沉积外,也有少量硅质和粘土沉积。泻 湖及潮坪区,水循环受到限制,如果天气炎热干燥,则可以出 现絮凝球粒灰泥、白云岩、甚至出现膏盐沉积。 礁灰岩因造礁生物具有搞浪性且为获取更多更好的食物, 常形成在迎风浪的高水能环境(台地边缘),并常聚集成为礁 体,厚度大于同期沉积物。
概述
2
第一节
概述
现代浅水碳酸盐主要发育在南纬和北纬30°之间。如 加勒比海的巴哈马地区、波斯湾、洪都拉斯、孟加拉湾 以及我国的南海等海域。
3
第二节
现代滨岸碳酸盐
一、无障壁滨岸碳酸盐沉积
我国海南岛沿岸发育大量现代碳酸盐沉积。水 温25.6-30℃;含盐度在海南岛区域表层为3.2%, 较开阔海域为3.3%。动动力条件以波浪、潮汐作用 为主,还有较明显的海流。
27
第三节
现代深海碳酸盐沉积
现代深海海底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地区,都覆 盖着含有30%以上的软泥。最常见的是深海碳酸 盐沉积物是浮游有孔虫软泥、颗粒软泥和翼足类 软泥。赤道附近养分较多,微体、超微体钙质浮 游生物发育。 碳酸盐补偿浓度,在此浓度界面之上,海洋 中碳酸盐的沉积速度大于溶解速度;而在这一界 面之下,碳酸盐的沉积速度小于溶解速度。碳酸 盐沉积补偿浓度主要取决于水体中CO2的溶解量。 世界各地的CCD浓度是变化的。
在地球的不同地区,气候(包括平均温度、 降雨量和突发性事件等)有着明显的差异,即 地球具有气候的分带性。从而导致沉积物分布 具有分带性。
40
极地冰川气候 带,冰冻风化 作用明显,物 理风化中等, 化学风化弱
潮湿热带气候带, 化学风化明显, 发育富泥的细粒 沉积物
热带潮湿-干旱气候带 包括多种气候类型,物 理风化较弱,但河流作 用显著,化学风化强。
第二十七章 现代碳酸盐 的分布与沉积环境
1
第一节
现代碳酸盐沉积物主 要以发育于海洋环境,少 量见于非海洋环境(湖盆 环境)。从浅海至深海均 有碳酸盐沉积物发育。 浅水海洋环境是指水 深小于20 m(50m)的各 种海洋环境,包括潮坪、 礁、泻湖、潮汐三角洲、 潮沟、滩、坝、堤、岛各 种有障壁的环境。深度大 于50m,并在浪基面以下就 应属于浅海陆棚环境,超 过200m是深海环境。
33
第二十八章
第一节
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
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作用
(2)前寒武纪(6亿年前)氯含量低,因而基本无蒸 发岩类的出现。 (3)随时代的变新,
碳酸盐中的Ca/Mg的重 量比逐渐升高。在古生代 中期以前小于10,在白垩 纪最高,达56。 Ca/Mg含 量的增加主要与有孔虫含 量的增加有关。
34
第一节
45
6
二、波斯湾南岸现代碳酸盐沉积
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