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 1、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PRRSV引 起的以怀孕母猪流产、早产和死胎等繁殖障碍及仔猪呼吸 道症状等为主要症候群的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 • 2、发生历史:
1987 1991 1992 1996 2006
• 3、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繁殖母猪和仔猪,肥育猪发病温和( 近来有报道其症状加重)。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 主要经呼吸道感染,其传播迅速。 怀孕中后期母猪和胎儿对本病毒高度易感。
病毒形态与结构
• PRRSV为有囊膜、单股、线状,正链RNA病毒,长约 15kb,直径大约为50~65nm,外绕一个脂质双层膜。在 电镜下病毒粒子呈现为球形,表面相对平滑,内有一个呈 二十面体对称的具有电子致密性的核衣壳,其核心直径为 25~35nm,表面有明显的突起。细胞外病毒粒子负染时 ,偶尔可在样品表面观察到短的颗粒状突起。
PRRSV发病机理
• 病毒进入机体后,首先侵入巨噬细胞,各种组织的巨噬细 胞对PRRSV均易感。肺泡巨噬细胞是病毒的靶细胞,尤其 是肺泡的巨噬细胞,造成严重的间质性肺炎。 • 病毒侵入细胞后,在细胞内增殖,使巨噬细胞破裂,溶解 崩溃造成巨噬细胞数量减少,肺泡壁增厚,淋巴组织呈衰 竭状态,同时降低了肺泡、巨噬细胞对其他细菌和病毒的 免疫力。 • 本病属于免疫抑制性疾病,很容易继发其他病原菌感染, 是死亡率大幅上升的根本原因。
• 在使用疫苗的问题上,许多人认为,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相比,弱毒苗更为 有效,灭活疫苗多用来制作自场疫苗。一般认为,使用弱毒疫苗在预防和控 制PRRS中是有价值的。
在使用疫苗的问题上,许多人认为,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相比,弱毒苗更为有效,灭活疫苗多用来 制作自场疫苗。一般认为,使用弱毒疫苗在预防和控制PRRS中是有价值的。
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

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概述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syndrome, 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又称“猪蓝耳病”,本病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各种年龄猪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为特征。
本病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于养猪业发达国家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在世界各国引发了空前的“流产风暴”,给世界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已成为规模化猪场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疫病之一。
本病于1987年在美国首先发生,随后加拿大也报道了本病, 90年代初欧洲开始流行,在我国,本病首先于1995年底在华北地区规模化猪场发生,其后短短几年时问在我国大部分养猪地区流行。
本病曾称为“神秘猪病”、“新猪病”、“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征”、“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猪瘟疫”等。
1991年,欧洲学者提出将本病命名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1992年在美国的明尼苏达州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研讨会正式采用该命名,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正式定名。
OIE将该病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病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ddae)、动脉炎病毒属(Arterivirus)。
呈球形,有囊膜,直径在40~60nm之间,表面有约5nm大小的突起。
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直径为25~30nm。
无血凝活性,不凝集哺乳动物或禽类红细胞。
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
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即在亚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
病毒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13~1.19g/mL,在蔗糖梯度中的浮密度为1.18~1.23g/mL。
病毒的稳定性受pH和温度的影响比较大。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英文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猪蓝耳病。
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可发生,但以妊娠母猪和仔猪是为常见。
该病以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高死亡率等为主要特征,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生产。
在2006年夏季,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毒株引起的“高热综合征”在我国暴发,呈现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成为危害我国养猪业的新疫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列入一类动物疫病。
[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猪是唯一感染本病并出现症状的自然宿主,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
2.传染源感染猪和康复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感染猪常可导致长期的病毒血症/持续感染而排毒;即使在临诊症状消失后8周还可向外排毒,导致病毒在猪群中反复传播而难以根除。
3.传播途径本病主要经呼吸道、精液水平传播和生殖道垂直传播。
隐性感染猪引入猪群时,在应激状态下,会排出病毒,并通过多种途径如口、鼻、眼、粪便等感染其他易感猪只。
公猪通过精液在同猪群间水平传播PRRSV,怀孕母猪感染病毒后,经胎盘感染胎儿,造成繁殖障碍。
此外,某些禽(鸟)类带毒也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4.季节性本病的发生多呈明显的季节性,尤以寒冷季节多发。
[症状及病理变化]1.临诊症状本病潜伏期可因地域、季节的不同而长短不一。
本病的病程通常为3~4周,最长可达6~12周。
临诊症状在不同的感染猪群中有很大的差异。
(1)母猪发病初期,出现食欲不振,发热等,尤其妊娠后期较为严重。
少数母猪可见耳朵、腹部、腿部发绀。
母猪出现早产,产奶量了降,少部分早产猪四肢末端、尾、乳头、阴户和耳尖发绀。
其中以耳尖发绀最为常见。
妊娠晚期发生流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胎。
配种前感染的母猪产仔率降低、推迟发情、屡配不孕或不发情等。
(2)仔猪如在28日龄前感染,体温达40~41度,表现为严重呼吸道症状,如呼吸迫促、咳嗽、腹式呼吸及眼睑水肿,腹泻,耳尖至耳根皮肤发绀;病猪也可出现神经症状,如肌肉震颤、呆立、前肢呈八字脚,或运动失调、后躯麻痹。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1、套式病毒目 动脉炎病毒科 动脉炎病毒属
2、基本形态及核酸 病毒粒子呈卵圆形,直
径50~65nm。 核衣壳直径30~35nm,
呈二十面体对称。 有囊膜。 单分子线状单股正链RNA
病毒。
3、病毒蛋白有核衣壳蛋白(N, 分子质量120000u)和两种主要囊 膜蛋白(M和GP5)。
(3) 不同的毒株可能适应不同的细胞系。 有些毒株仅能在PAM或仅能在CL2621细胞中生长。 欧洲株在PAM上的复制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北美毒株在CL2621上更有利于分离。
3、病毒鉴定的技术 (1)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2)单层过氧化物酶试验 (3)RT-PCR技术 (4)电镜技术 (二)血清学诊断
或禽类红细胞。
二、PRRSV的增殖与变异 1、病毒的增殖
病毒增殖的细胞:
猪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统内增殖
猪肺泡 巨噬细胞
外周 单核细胞
肺间质 巨噬细胞
在宿主细胞浆的空泡膜及 滑面内质网小池膜上“出 芽”,成熟的病毒粒子多 蓄积在空泡腔内。
最为敏感
病毒增殖数量与其适应宿主细胞程度有密切关系。
病毒增殖的过程:
鼻黏膜或 上呼吸道系统 (巨噬细胞)
初级复制部位
血液循环
其他器官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病毒增殖的特点:
增殖的特点
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
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
抗体依赖性 增强作用
即在亚中和抗体 水平存在的情况 下,在细胞上的 复制能力反而得 到增强。
2、病毒的变异
PRRSV分为两个型: (1)以Lelystad virus(LV株)为代表的欧洲型(简称A亚群)。 (2)以ATCC VR-2332毒株为代表的美洲型(简称B亚群)。 两者在抗原上有显著差异, 只有很少的交叉反应。 A亚群:广泛的基因组变异。 B亚群:呈较为保守性。 不同毒株之间在毒力和致病力上有明显的差异。 我国的PRRSV均属美洲型,迄今还没有发现欧洲型株,同
谈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

苗2023-11-07•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概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种类•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接种程序•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研发动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研究展望录0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概述定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传染病,以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症状为特征。
症状PRRS感染后,猪会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症状,母猪还会出现流产、死胎等繁殖障碍。
定义与症状传播途径PRRS主要通过空气、接触传播,病毒可在猪群中快速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物品、人员等途径传播。
危害PRRS对猪群的危害很大,可导致猪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下降,甚至死亡,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传播途径与危害PRRS疫苗是控制该病的有效手段,通过疫苗接种可以减少病毒在猪群中的传播,降低疾病对猪的危害。
重要性目前,PRRS疫苗已被广泛应用,疫苗种类包括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接种方式包括肌肉注射和滴鼻接种等。
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的猪,也有不同的接种方案。
应用疫苗的重要性和应用0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种类活疫苗可以刺激猪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但通常需要多次接种以增强免疫力。
疫苗的活性保持免疫持续时间安全性活疫苗的免疫持续时间相对较长,通常在12个月以上。
活疫苗的安全性较高,对猪的刺激较小。
03活疫苗0201灭活疫苗的安全性较高,不会在猪群中传播疾病。
安全性灭活疫苗可以刺激猪的免疫系统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但需要多次接种。
免疫效果灭活疫苗的免疫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通常在6个月左右。
免疫持续时间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免疫效果基因工程疫苗可以刺激猪的免疫系统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且免疫持续时间较长。
生产成本基因工程疫苗的生产成本较高,需要使用先进的生物技术进行生产。
安全性基因工程疫苗的安全性较高,不会在猪群中传播疾病。
疫苗的优缺点与选择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的安全性较高,灭活疫苗的安全性相对较低。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及其防制

2 流行病 学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只感染猪 ,不感染人 和其他动物 。主要通过呼吸道 、 空气和带毒猪的转移 感染 , 健康猪与病猪排泄物 、 分泌物污染的饲料等 的
1病原学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 毒属动脉炎病毒科 , 动 脉 炎 病毒 属 , 单链 正 股 R A病毒 。在 世 界 动物 卫 生 N 组织和我 国病毒分类属 于 B 动物传染病 。该病毒 类 粒 子 呈 球 形 ,直 径 为 4 —5纳 米 ,核 衣 壳 直 径 为 86 2~0 5 3 纳米 , 外绕脂质双层膜。 N蛋 白是核衣壳蛋 白,
杀 灭环 境 中的病 毒 。
有猪场发病。 自2 0 年 以来 , 06 在本地 区部分养猪场
陆续检 出并发病 ,为本地区的养猪业造成了一定的 损害。因此 , 很好地了解该病的防制情况对于促进本 地区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笔者给合 多年的猪病防制经验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本地 区的综合防制做以叙述 , 仅供参考。
兽 医 临 床
猪 繁 殖 与 呼 吸 综 合 征 及 其 防 制
王丽娟 刘淑珍 刘迎春 荀菊红 荀彩玲 左 龙 胡永 文 王文 刚
( 宁夏 灵 武 市畜牧局 700 54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蓝耳病 ,是近年来传 人我国的猪病毒性传染病。妊娠母猪表现产死胎 、 流 产、 木乃伊胎 、 弱仔等繁殖障碍 , 仔猪易发病 , 临床上 以发热 、 呼吸道症状 、 免疫抑制 、 高感染率和高死亡 率为特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18 97年最早在美 国 发现 ,9 1 由荷兰 中央兽 医研究 所分离 出病原 , 19 年 19 我 国首次 在 国 内养 猪场 中分 离 到病 原 。在 短 9 5年 短几年时间内 , 已迅速扩散全球。养猪业在我 国 该病 畜 牧业 中 占有 举 足轻 重 的地 位 ,此 病 的发 生给 国 内 乃至全球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该病于 19 98 年在宁夏地区某养猪场检出血清阳性猪 以来 ,陆续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江西农业大学动科院 邬向东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
本病是病毒引起猪的一种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的 传染病。其特征为厌食、发热、怀孕后期发生流产、 死胎和木乃伊胎;幼仔发生呼吸道症状。 本病1987年最早发现于美国,开始时由于病原 没有确定,暂名为“猪神秘病”、“猪神秘繁殖综 合症”、又因患猪耳部等处发绀变兰,又名为“猪 蓝耳病”,1991年开始定为今名(PRRS) 。
仔猪精神不振
仔猪呼吸困难,精神不振
仔猪发热,卧地不起,皮肤发绀
仔猪站立不稳,机体末端发绀
仔耳末端明显发绀(故称蓝耳病)
病猪间质性肺炎变化
病猪间质性肺炎变化
病猪间质性肺炎变化
间质性肺炎变化
与猪支原体肺炎(SEP)、胸膜肺炎(APP)混合感染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猪感染临诊症状差别很大 。 母猪: 明显的症状是食欲废绝、流产、早产、死产、 胎儿木乃伊化,产弱仔和呼吸困难 。 仔猪: 少数仔猪发热,耳部发绀,死亡率较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临诊症状与日龄有关,新生仔猪出现呼吸困难、 肌肉震颤、后躯瘫痪、共济失调;
较大日龄的仔猪则较少死亡 。
3、临床症状-2
育肥猪:
2、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怀孕猪及初生仔猪 感染后症状明显,未发现其他动物对本病有易感性 。 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 传播途径: 可通过空气迅速传播,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 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 流行特点: 猪场卫生条件差、气候恶劣、饲养密度大,可 促进本病的流行。
3、临床症状-1
鼻粘膜上皮细胞变性,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 肺泡壁增厚,隔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什么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什么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PRRSV引起猪的一,种繁殖障碍和旺呼吸道炎淡症的传袭染病。
其临床症状特猪繁殖障碍,怀孕期发生大批流产,死胎和木伊胎;仔猪与育成猪发生严重呼吸道症状疾族患及死亡率为特征的一种新的猪传染病。
义称猪蓝耳病( Blue-ear d;isease)。
病毒主要侵害猪的的巨噬细胞,极圾易感染并损伤免疫器官致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使患病猪极易继发各种疾病。
本病于F1987年首先发现于美国,1990年出现于德国并散布至其他国家,1991年荷兰分离出致病病毒称为Lelystadvirus。
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于养猪业发达国家的一种新发现的病毒性传染病,在世界各国引发了空前的流产风暴,给世界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估计暴发PRRS每头母猪损失要超过236美元。
因为PRRSV可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又可引起呼吸道炎症,所以称为综合征。
虽然本病1995年侵入我国已经过十几年的历程,经济损失巨大,但整体上对本病的病原学、免疫学、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预防医学等方面在理论与实践上了解的不I够充分。
因此矗现对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争论持续时间过久,影响了疫情战略决策。
作者阅读了有关文献资料后认为本病其特点是抗原异变性强;初次侵入阴性猪群呈暴发,经济损失大;传播速度快呈大沃流行。
阴性猪群暴发后呈持仑续性感染,阳猪群呈不稳定性生产。
在猪PRRS病例中已分离到各种传染原:猪链球菌、肾脏钩端螺旋体、衣原体、牛腹泻病毒、伪狂犬病毒、细小病毒、猪肠道病毒毒、脑JLL\肌炎病毒、猪瘟病毒和猪流感病毒株、霉菌毒素和维生素E缺乏也是病的起初发病原因。
继鈹发感染在PRRS暴发中是一个必然的显著特点。
毒感熟染后舌,降低机体对已经存在的其他病原体的抵抗力,所以才可能发生呼吸综合症、胸膜肺炎、萎缩性鼻炎、关节炎、断奶前或后腹泻、肠炎、腺瘤病、眼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皮炎、螨病等疾病。
感染猪场在没有继发感染的情况下,猪群一般不会出现临床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病毒鉴定的技术 (1)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2)单层过氧化物酶试验 (3)RT-PCR技术 (4)电镜技术 (二)血清学诊断 采用血清学抗体检测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实验室诊 断方法。 目前有4种不同的方法用于检测血清中的 PRRSV抗 体,包括:
方法
优点
缺点
结果主观判定 结果主观判定 高背景 抗原变异会影响结果 敏感性低 耗时 抗原变异会影响结果
GP5为糖蛋白,分子质量约25 000u。
GP5与M通过二硫键形成二聚体, 对病毒的感染力及中和作用至关 重要。 此外,还有4种次要囊膜蛋白 (GP2、GP3、GP4及E)及两种 大分子非结构蛋白(NSP)。
4、基因组大小为13000~15000nt。 5′端帽,约75%为RNA聚合酶基团。 3′端聚A尾,有编码病毒结构蛋白的基因。 有感染性。 5、表面有约5nm大小的突起,无血凝活性,不凝集哺乳动物 或禽类红细胞。
血液循环
其他器官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初级复制部位
病毒增殖的特点:
增殖的特点
即在亚中和抗体 水平存在的情况 下,在细胞上的 复制能力反而得 到增强。
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 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
抗体依赖性 增强作用
2、病毒的变异
PRRSV分为两个型: (1)以Lelystad virus(LV株)为代表的欧洲型(简称A亚群)。 (2)以ATCC VR-2332毒株为代表的美洲型(简称B亚群)。 两者在抗原上有显著差异, 只有很少的交叉反应。 A亚群:广泛的基因组变异。 B亚群:呈较为保守性。 不同毒株之间在毒力和致病力上有明显的差异。 我国的PRRSV均属美洲型,迄今还没有发现欧洲型株,同 时我国的分离毒株也存在变异现象,现已发现有缺失变异毒 株的存在。
一、PRRSV的形态特征
1、套式病毒目 动脉炎病毒科 动脉炎病毒属 2、基本形态及核酸 病毒粒子呈卵圆形,直 径50~65nm。 核衣壳直径30~35nm, 呈二十面体对称。 有囊膜。 单分子线状单股正链RNA 病毒。
3、病毒蛋白有核衣壳蛋白(N, 分子质量120000u)和两种主要囊 膜蛋白(M和GP5)。 M是非糖基化的嵌膜蛋白,分子质 量160000u 。
4、流行病学特点 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
持续性感染是PRRSV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 。 * PRRSV可在感染猪体内存在很长时间。 *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 传播给其它易感猪。
六、PRRSV的实验室诊断
该病毒确切诊断需依赖实验室诊断技术,包括病毒 分离鉴定、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一)病毒分离鉴定 病毒分离鉴定是诊断PRRSV最确切的方法 1、病料 首选材料:肺、扁桃体、脾、淋巴结和血清。 适宜的检验材料:死产和流产胎儿的脾肺血清和胸水。 检出率最高:弱胎猪和有呼吸道症状的急性感染猪。
2、分离病毒的细胞
原代细胞:PAM。 传代细胞:CL2621、MAl04、 Marcl45等细胞系。 但就临诊分离率而言,PAM的敏感性要高于传代细胞。 注意: (1)一般来说日龄小的猪对病毒的敏感性更高些。 (2)首次传代有时可能无CPE,需盲传2~3代。 (3) 不同的毒株可能适应不同的细胞系。 有些毒株仅能在PAM或仅能在CL2621细胞中生长。 欧洲株在PAM上的复制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北美毒RRSV的防治
(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建立稳定的种猪群,不轻 易引种。 (2)规模化猪场应彻底实现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 房和保育两个阶段的全进全出。 (3)建立健全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定期对猪 舍和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环 境的清洁卫生。 (4)适当使用药物控制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 (5)定期对猪群中PRRSV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以了 解该病在猪场的活动状况。
二、PRRSV的增殖与变异 1、病毒的增殖
病毒增殖的细胞:
猪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统内增殖
在宿主细胞浆的空泡膜及 滑面内质网小池膜上“出 芽”,成熟的病毒粒子多 蓄积在空泡腔内。
猪肺泡 巨噬细胞
外周 单核细胞
肺间质 巨噬细胞
最为敏感 病毒增殖数量与其适应宿主细胞程度有密切关系。
病毒增殖的过程:
鼻黏膜或 上呼吸道系统 (巨噬细胞)
间接免疫荧光抗 体试验 (IFA)
特异性高 早期诊断 抗原变异会影响结果
免疫过氧化物酶 特异性高 敏感性高 单层试验(IPMA) 早期诊断 血清中和试验
( SN )
可检测期长
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 ( ELISA )
自动化操作 高品质 高背景 控制
(三)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1、RT-PCR 2、巢式PCR 3、原位PCR 4、RT-PCR-RFLP 5、核酸探针技术 直接检测病料组织中的病毒。
三、PRRSV的致病机理
心衰
病毒 巨噬细胞
免疫系统 严重损伤
肺衰
免疫功能 脾广泛坏死 淋巴结的严重破坏 广泛性的血管炎 其他组织的破坏
畜体
四、PRRSV的抵抗力
1、病毒的稳定性受pH和温度的影响比较大。 在pH﹤5或 pH﹥7的条件下,其感染力降低95%以 上。 病毒在-70℃可保存18个月,4℃保存1个月, 37℃ 48h,56℃ 45min完全失去感染力。 2、干燥可很快使病毒失活。 3、对有机溶剂十分敏感,经氯仿处理后,其感染性 可下降99.99%。 4、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能引起猪 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又称“猪蓝耳病”。 症状: 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胎)。 各种年龄猪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 。
(6)对发病猪场要严密封锁,对发病猪场周围的 猪场也要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避免疫源扩 散。 (7)关于免疫接种,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免疫防 制措施。
五、PRRSV的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PRRSV只感染猪。 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 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 2、传染源 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
4、传播途径 PRRSV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也可通过 胎盘垂直传播。
易感猪可经以下几种途径而感染病毒: 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 与带毒猪直接接触。 与污染有PRRSV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 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