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经典猪蓝耳病)

合集下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PT演示课件PPT20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PT演示课件PPT20页
(7)关于免疫接种,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免疫防 制措施。
20
第20页,共20页。
病毒在-70℃可保存18个月,4℃保存1个月,37℃ 48h,56℃ 45min完全失去感染力。
2、干燥可很快使病毒失活。 3、对有机溶剂十分敏感,经氯仿处理后,其感染性
可下降99.99%。 4、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
10
第10页,共20页。
五、PRRSV的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PRRSV只感染猪。 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
8
第8页,共20页。
三、PRRSV的致病机理
病毒
巨噬细胞
免疫系统
严重损伤
心衰 肺衰
广泛性的血管炎 其他组织的破坏
免疫功能
脾 淋巴广结泛的坏严死重破坏畜体
9 第9页,共20页。
四、PRRSV的抵抗力
1、病毒的稳定性受pH和温度的影响比较大。
在pH﹤5或 pH﹥7的条件下,其感染力降低95%以上。
1
第1页,共20页。
一、PRRSV的形态特征
1、套式病毒目 动脉炎病毒科 动脉炎病毒属
2、基本形态及核酸 病毒粒子呈卵圆形,直径50
~65nm。 核衣壳直径30~35nm,呈
二十面体对称。 有囊膜。
单分子线状单股正链RNA病
毒。
2 第2页,共20页。
3、病毒蛋白有核衣壳蛋白(N,分子质
第14页,共20页。
2、分离病毒的细胞
原代细胞:PAM。 传代细胞:CL2621、MAl04、 Marcl45等细胞系。 但就临诊分离率而言,PAM的敏感性要高于传代细胞。
注意:
(1)一般来说日龄小的猪对病毒的敏感性更高些。 (2)首次传代有时可能无CPE,需盲传2~3代。 (3) 不同的毒株可能适应不同的细胞系。 有些毒株仅能在PAM或仅能在CL2621细胞中生长。 欧洲株在PAM上的复制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北美毒株在CL2621上更有利于分离。

猪圆环蓝耳特效药

猪圆环蓝耳特效药

猪圆环蓝耳特效药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猪圆环病毒病和蓝耳病一直是让养殖户们颇为头疼的问题。

这两种疾病不仅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降低养殖效益,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猪只的死亡。

因此,寻找有效的猪圆环蓝耳特效药成为了养殖业的迫切需求。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 2 型(PCV2)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害猪的免疫系统,导致猪只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并发或继发其他疾病。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以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

这两种疾病往往混合感染,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目前,市场上虽然有多种声称能够治疗猪圆环蓝耳病的药物,但真正有效的并不多。

一些药物可能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从根本上清除病毒;还有一些药物虽然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效果,但容易产生耐药性,长期使用效果不佳。

那么,什么样的药物才能称得上是猪圆环蓝耳特效药呢?一款真正有效的猪圆环蓝耳特效药,首先应该具有强大的抗病毒作用。

它能够直接作用于病毒,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从而减轻病毒对猪体的损害。

其次,这种药物还应该能够调节猪的免疫系统,增强猪只的自身抵抗力,帮助猪只更好地抵御病毒的侵袭。

此外,药物的安全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它不能对猪只的健康造成其他不良影响,同时也要保证猪肉的质量安全,符合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

在众多的药物中,有一些表现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比如,某些中药提取物,如黄芪多糖、金银花提取物等,具有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的作用,能够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同时对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还有一些新型的抗病毒药物,通过特定的作用机制,能够有效地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药物的治疗效果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比如,用药的时机、剂量、疗程等,如果使用不当,即使是再好的药物也可能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因此,在使用猪圆环蓝耳特效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同时要结合猪只的病情、体重等因素,合理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英文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猪蓝耳病。

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可发生,但以妊娠母猪和仔猪是为常见。

该病以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高死亡率等为主要特征,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生产。

在2006年夏季,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毒株引起的“高热综合征”在我国暴发,呈现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成为危害我国养猪业的新疫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列入一类动物疫病。

[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猪是唯一感染本病并出现症状的自然宿主,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

2.传染源感染猪和康复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感染猪常可导致长期的病毒血症/持续感染而排毒;即使在临诊症状消失后8周还可向外排毒,导致病毒在猪群中反复传播而难以根除。

3.传播途径本病主要经呼吸道、精液水平传播和生殖道垂直传播。

隐性感染猪引入猪群时,在应激状态下,会排出病毒,并通过多种途径如口、鼻、眼、粪便等感染其他易感猪只。

公猪通过精液在同猪群间水平传播PRRSV,怀孕母猪感染病毒后,经胎盘感染胎儿,造成繁殖障碍。

此外,某些禽(鸟)类带毒也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4.季节性本病的发生多呈明显的季节性,尤以寒冷季节多发。

[症状及病理变化]1.临诊症状本病潜伏期可因地域、季节的不同而长短不一。

本病的病程通常为3~4周,最长可达6~12周。

临诊症状在不同的感染猪群中有很大的差异。

(1)母猪发病初期,出现食欲不振,发热等,尤其妊娠后期较为严重。

少数母猪可见耳朵、腹部、腿部发绀。

母猪出现早产,产奶量了降,少部分早产猪四肢末端、尾、乳头、阴户和耳尖发绀。

其中以耳尖发绀最为常见。

妊娠晚期发生流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胎。

配种前感染的母猪产仔率降低、推迟发情、屡配不孕或不发情等。

(2)仔猪如在28日龄前感染,体温达40~41度,表现为严重呼吸道症状,如呼吸迫促、咳嗽、腹式呼吸及眼睑水肿,腹泻,耳尖至耳根皮肤发绀;病猪也可出现神经症状,如肌肉震颤、呆立、前肢呈八字脚,或运动失调、后躯麻痹。

猪蓝耳病简介和防治课件PPT

猪蓝耳病简介和防治课件PPT

生产性能恢复情况
观察治疗后的猪只生产性能恢复情 况,如采食量、增重速度等,以评 估预后效果。
免疫状态改善情况
检测治疗后的猪只免疫状态改善情 况,如抗体水平、细胞免疫功能等, 以评估预后效果和免疫保护水平。
03 预防措施与养殖管理优化
疫苗接种策略及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种类选择
针对猪蓝耳病的高危地区或养殖 场,应选用高效、安全的疫苗进
新型疫苗研发进展介绍
灭活疫苗
通过灭活病毒制备的疫苗,安全性高,但免疫效果相对较弱。
弱毒疫苗
利用致弱毒株制备的疫苗,免疫效果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基因工程疫苗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疫苗,具有高效、安全、可大规模生产等 优点,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挑战和机遇并存局面剖析
挑战
猪蓝耳病病毒的变异和进化使得疫苗 研发面临巨大挑战,同时疫情监测和 防控体系也需不断完善。
和充足。
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 入,如鱼、肉、蛋、奶、新鲜
蔬菜和水果等。
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 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
担。
对于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的患 者,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
以保证营养摄入。
后续监测和随访计划
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定期测量 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及 进行必要的血液检测和影像学检查。
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传染病,主要通 过空气传播,病毒可在猪体内长期存在并不断排 毒。
流行病学及危害
猪蓝耳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对养猪业造成 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繁殖和免 疫功能。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猪蓝耳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耳朵发蓝、 皮肤发红等,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肺部炎症和间 质性肺炎。

畜牧生猪养殖蓝耳病病原、传播途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蓝耳病感染疾病预防及治疗基础知识

畜牧生猪养殖蓝耳病病原、传播途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蓝耳病感染疾病预防及治疗基础知识

畜牧生猪养殖蓝耳病病原、传播途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蓝耳病感染疾病预防及治疗基础知识病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蓝耳病)病毒,是一种有囊膜的RNA病毒。

传播途径:主要经口腔、鼻腔、唾液、尿液、粪便、精液、血液等。

临床症状:1、会出现一过性的耳朵、会阴发绀、腹下出现蓝点、乳头发青、倒数第二对乳头最明显,有无继发,继发感染死亡率高。

2.眼睑肿胀、粘眼、结膜炎。

3.拉稀、黄色稀粪(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不易控制。

4.蓝耳病发生时保育和产房成活率低。

5.消瘦、喘气、皮肤变白、炸毛。

病理变化1、肺:肺脏红褐色花斑状,手感发硬,“橡皮肺”,病变组织和健康组织界限不分明;肺有淡红色瘀斑,肺间质增宽;肺尖叶会延长(俗称象鼻肺)。

2、心脏:心包积液、心肌柔软。

3、脾脏:脾多肿大,有小点出血。

4、肾脏:肾上有针尖状出血点,或白色坏死小点。

5、淋巴结肿大,外观褐色(仅表面),切开白色肿大。

蓝耳病因素影响母猪严重的繁殖障碍与蓝耳病有关。

当猪场中母猪群繁殖障碍比例远远超出预警线时(年度流产比例一般在2%,周流产比例则为0.038%),首先应考虑蓝耳病。

母猪繁殖障碍主要体现在流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胎以及返情和产后不发情等。

经典毒株在临床上一个相对的规律常被用以区分蓝耳病与其它疾病引起的母猪群的繁殖障碍,即妊娠后期流产,主要是因为母猪妊娠早期胎盘对PRRSV有一定的封阻作用,大多数的垂直传播仅发生在妊娠的后1/3期,当然这也并非绝对。

由于目前PRRSV在猪群中感染的普遍性以及免疫密度扩大,临床上因PRRSV感染所致母猪群高返情率及产后不发情现象似乎比流产、死胎更为普遍。

PRRSV感染活跃只发生在某一个生产阶段的猪,使得实际临床诊断更加困难,而且很容易造成误诊。

2、哺乳仔猪拉稀、消瘦等也与蓝耳病有关。

哺乳仔猪发生蓝耳病,主要症状可能表现拉稀,甚至呈水样腹泻,表现呼吸困难、消瘦,哺乳仔猪至保育仔猪感染PRRSV出现严重眼结膜炎。

猪蓝耳病流行原因分析

猪蓝耳病流行原因分析

病理学研究表明,PRRSV主要 侵犯肺泡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 ,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
02
流行病学分析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传染源
猪蓝耳病病毒可感染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包括母猪、育肥猪和仔猪。患病猪 的分泌物、排泄物和血液等均含有病毒,可造成环境污染。
传播途径
猪蓝耳病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道等途径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 直传播给胎儿。
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
猪蓝耳病的典型症状 包括发热、咳嗽、呼 吸困难、皮肤发红等 。
仔猪感染后可能出现 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 ,如喘气、咳嗽、呼 吸困难等。
母猪感染后可能表现 为繁殖障碍,如流产 、早产、死胎等。
猪蓝耳病的病理学特征
猪蓝耳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包括 肺水肿、淋巴结肿大、间质性 肺炎等。
病毒感染后可能引起免疫抑制 ,导致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的 风险增加。
猪蓝耳病流行原因分析
2023-11-08
contents
目录
• 疾病背景介绍 • 流行病学分析 • 病原学研究 • 流行原因分析 • 防控措施和建议
01
疾病背景介绍
什么是猪蓝耳病
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 的猪传染病。
该疾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常导致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 困难等症状。
政策协同

THANKS
疫苗接种不及时
养殖户可能未及时为猪接种蓝耳病 疫苗,导致病毒传播和流行。
生物安全措施的不足
缺乏有效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一些养殖场可能没有对进出的人员、车辆和物品进行严格的消毒 和隔离,增加了病毒进入的风险。
人员管理不严格
养殖场内的工作人员可能没有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防疫培训,存 在病毒携带的风险。

猪蓝耳病检测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猪蓝耳病检测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猪蓝耳病检测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由猪蓝耳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危害猪只的繁殖和生长发育,严重影响猪群的生产效益。

目前,猪蓝耳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流行的严重疾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猪蓝耳病的传播,对猪只进行有效的疫病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猪蓝耳病检测的标准及方法,旨在强调猪蓝耳病检测的重要性,提出检测标准的必要性,并展望未来猪蓝耳病检测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希望能为猪蓝耳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引言部分: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引导读者进入主题。

2. 正文部分:详细介绍猪蓝耳病的概念、危害、传播途径、症状以及检测的重要性和方法。

3. 结论部分:总结猪蓝耳病检测标准的必要性,展望未来猪蓝耳病检测的发展方向,总结全文内容并提出对未来工作的建议或展望。

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有助于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文章内容。

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本文的目的是探讨猪蓝耳病检测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深入了解猪蓝耳病的概念、危害、传播途径和症状,以及猪蓝耳病检测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帮助养猪行业及相关机构建立健全的检测标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猪蓝耳病的传播。

同时,本文也旨在为未来猪蓝耳病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养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猪群健康管理。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提高人们对猪蓝耳病的认识和重视,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效地保障养猪业的发展和产出质量。

2.正文2.1 猪蓝耳病的概念和危害猪蓝耳病,又称猪传染性蓝耳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病,主要危害生猪生产业。

该病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其主要特征是耳廓、颈部和腹部皮肤出现青紫色或青紫色斑块,因此得名“蓝耳病”。

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猪或污染的环境传播,也可通过空气传播。

猪蓝耳病的研究报告及防治

猪蓝耳病的研究报告及防治

猪蓝耳病的研究报告及防治猪蓝耳病的研究报告及防治措施一、引言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对全球养猪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该病主要导致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困难等症状,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就猪蓝耳病的研究进展及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二、猪蓝耳病的研究报告1.病原学研究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PRRSV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具有较高的变异性。

该病毒主要侵害猪的免疫系统,导致猪的免疫力下降,易继发其他疾病。

2.流行病学研究猪蓝耳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

病猪和带毒猪可通过呼吸道、粪尿等途径将病毒传播给健康猪。

在密集饲养的条件下,病毒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此外,应激因素如转栏、运输、气候变化等也可诱发该病。

3.临床症状与诊断猪蓝耳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困难。

母猪流产、死胎、早产等症状,仔猪则出现呼吸困难、消瘦、死亡等现象。

实验室诊断可采用ELISA、PCR等方法检测PRRSV抗原或抗体。

三、猪蓝耳病的防治措施1.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蓝耳病的重要措施。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PRRSV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

疫苗接种应遵循科学程序,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特性制定合理的免疫方案。

同时,要避免疫苗接种过量或重复使用。

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是预防猪蓝耳病的关键。

定期清理猪舍,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减少应激因素。

合理搭配饲料,增强猪的免疫力。

同时,做好定期消毒工作,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3.建立健康种群建立健康种群是预防猪蓝耳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严格控制种猪来源,避免引入带毒猪,提高种猪的健康水平。

对引进的种猪应进行严格的检疫和隔离观察,确保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4.综合防控措施综合防控措施包括全进全出制度、早期隔离断奶、感染控制等。

全进全出制度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早期隔离断奶可以阻断病毒传播途径,感染控制则可以及时发现并隔离患病猪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诊症状与日龄有关,新生仔猪出现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后躯 瘫痪、共济失调;
较大日龄的仔猪则较少死亡 。
生鲜品管部
四、临床症状-2
育肥猪:
感染后仅出现一过性食欲下降和轻微的呼吸困难 。
公猪:
感染后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精子质量严重下降 。
本病毒主要侵害巨噬细胞系统,从而损害机体的免疫防御机能, 病猪常因细菌继发感染而使病情加重 。
生鲜品管部
4、呼吸道疾病
PRRSV感染是近年来我国猪呼吸道疾病突出的根本原 因之一 是导致猪群发生呼吸道疾病的原发性感染病原体,在 呼吸道疾病中起关键作用
生鲜品管部
5、蓝耳病——已成为困扰我国养猪生产的 主要疫病之一
生鲜品管部
生鲜品管部
生鲜品管部
生鲜品管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鲜品管部
生鲜品管部
生鲜品管部
二、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怀孕猪及初生仔猪感染后症状
明显,未发现其他动物对本病有易感性 。
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 传播途径: 可通过空气迅速传播,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 播 。 流行特点: 猪场卫生条件差、气候恶劣、饲养密度大,可促进本病的流行。
易发于冬、春季节
生鲜品管部
3、猪群的持续性感染、隐性感染、带毒
从临床健康猪、发病猪血清和组织器官均可检测到病 毒(PRRSV) 感染PRRSV的猪只可持续带毒,PRRSV可在感染猪体 内存在很长时间 PRRSV带毒猪可向环境中排毒、污染猪舍造成其他猪 只的感染 PRRSV可在猪场长时间存在,很难清除
生鲜品管部
生鲜品管部
PRRSV感染可引起严重肺炎
生鲜品管部
生鲜品管部
生鲜品管部
六、处理
宰前病、死猪、宰后胴体和内脏及头部均做销毁
生鲜品管部
五、目前我国猪蓝耳病的表现形式
蓝耳病的两个病型
繁殖障碍型
呼吸道型
生鲜品管部
1、以慢性、亚临床型为主
少有急性表现 以慢性、亚健康状态为主
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
繁殖性能:母猪发情障碍、滞后产现象增多 生长缓慢
生鲜品管部
2、散发性的晚期流产
初产母猪易发生繁殖障碍,出现晚期流产 经产母猪不时出现流产
生鲜品管部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经典猪蓝耳病)
生鲜品管部
本病是病毒引起猪的一种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的传染
病。其特征为厌食、发热、怀孕后期发生流产、死
胎和木乃伊胎;幼猪发生呼吸道症状。
本病1987年最早发现于美国,开始时由于病原没有
确定,暂名为“猪神秘病”、“猪神秘繁殖综合
症”、又因患猪耳部等处发绀变兰,又名为“猪蓝
耳病”,1991年开始定为今名(PRRS) 。
生鲜品管部
一、病原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单 股RNA病毒,有囊膜。
PRRSV分为两个亚群
A亚群为欧洲原型,LV只能在猪肺泡巨噬细胞培养物上生长增殖 并产生病变 。
B亚群为美国原型,VR-2332可在多种细胞系培养,并产生病变 。 LV和VR-2332核苷酸和氨基酸分析,证实在抗原性上有差异 。
生鲜品管部
目前我国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
冬、春季节多发
阳性猪场的感染率很高——血清学阳性率很高
不同阶段的猪感染率高低不一
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呼吸道是该病的主要感染途径
生鲜品管部
三、临床症状-1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猪感染临诊症状差别很大 。 母猪: 明显的症状是食欲废绝、流产、早产、死产、胎儿木乃伊化,产 弱仔和呼吸困难 。 仔猪: 少数仔猪发热,耳部发绀,死亡率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