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金字塔》二课时教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举世闻名”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说举世闻名的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引导学生从外观、结构、建造等方面简单地加以叙述)【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复述能力。
】二、学习课文: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哪里?(2)、“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的外观如何?2、看图,品味:“金黄色的沙漠”是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教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3、朗读课文第二段(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知道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作者以胡夫金字塔为例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外观上“宏伟”,结构上“精巧”)(2)、从课文的相关描写中来进一步感受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出示: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切合得很紧密。
)这两句与书上的描写相比,哪句好?好在什么地方?让学生在对比中知道书上的句子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把与我们遥远的金字塔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使我们对金字塔有了更深的了解。
4、小结说明方法作者为了说明胡夫金字塔的外观的宏伟、结构的精巧的特点,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
再读课文2、3自然段,找出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
指名朗读相关的句子5、这样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读第三段:4、5自然段A、思考:读了这部分内容,你有没有发现作者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呢?(都是有两个设问句构成的段落。
)B、指名朗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瀚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意言表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头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6、朗读最后一段:思考A、这一段内容与前文有什么关系?B、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来学习本课的说明方法。
【教学设计】《埃及金字塔》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优选教学资源共享共赢共进
一、复习导入、“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
二、讲读第一段、轻声朗读课文第1(1)“的金字塔在哪里? 举世闻名”2(金黄色的沙漠”巨大的角锥形”巍然屹立,傲对碧空”3三、讲读第二段、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么独特之处? 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作者具体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 、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金字塔为什么叫“(2)自然段写金字塔的外观是否和前面的“一致? 朗读第2、53自然段,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点? 胡夫金字塔外观上具有哪些特点?((2)平整、紧密)
、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宏伟与精巧?投影映示句子:这座金字塔高146“(2)第①列数字)米究竟有多高呢?第②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投影映示:A米多,()。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小结说明方法。
、3指名读有关句子。
、指导朗读第二段。
1、52(1)①②(2)(3)、53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
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手法,写一个片断,介绍校内的雪松,要写出雪松的特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苏教版

《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走进文本,细细咀嚼,感受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2、了解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难点:走进文本,细细咀嚼,感受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埃及的金字塔》。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回忆: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金字塔的哪些内容其中主要介绍了哪两个方面3、它的特点书上用了两个词语来概括,是哪两个师:是的,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埃及金字塔宏伟精巧以及它的建造过程。
(板书:宏伟精巧建造)二、走进课文,精读感悟:1、那么课文是如何把埃及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及建造过程介绍清楚的呢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
2、孩子们,埃及建造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让我们一起来参观了解排名“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胡夫金字塔。
(一)感受金字塔的宏伟1、(图片),瞧,这座金字塔是如此宏伟,它高146米多。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2、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师:这句话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把金字塔的宏伟这个特点介绍清楚的呢(列数字)哪些数字(146、40)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塔高)同学们,句子中列出的数字让我们对金字塔的高度有了具体的认识,这种说明方法就是列数字。
(板书:列数字)师:为了把金字塔的高表现出来,作者不光列举了具体的数字,还——金字塔与摩天大厦进行比较,(板书:作比较)那146米到底有多高呢,我们的教学楼有几层40层相当于10个我们的教学楼叠在一起,高吗通过比较,把抽象的数字变得很直观,让我们对金字塔的高有了真切的感受。
(再读,感受妙处)出示句子比较:“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案

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埃及金字塔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文化意义。
1.2掌握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所用材料及建筑技术。
1.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金字塔的概况。
2.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古埃及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2培养学生热爱历史、关注文化遗产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埃及金字塔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建造过程及文化意义。
2.教学难点:金字塔的建造技术及所用材料。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埃及金字塔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古埃及的文明。
2.图片展示2.1教师展示金字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金字塔的外形特点。
3.小组讨论3.1教师提出问题:“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使用了哪些材料和技术?”3.2学生分小组讨论,整理答案。
4.案例分析4.1教师展示一组金字塔的建造现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建造过程中的难点。
5.实践活动5.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金字塔模型。
5.2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互相交流、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
7.作业布置7.2学生可以选择制作一个金字塔的手工作品,展示其建筑特点。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埃及金字塔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建造过程及文化意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合作,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3.课堂小结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回顾所学内容,加深了对金字塔的认识。
4.作业布置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作业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埃及金字塔的了解程度。
2.学生在小组讨论、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合作意识、表达能力。
埃及金字塔教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永乐公办小学马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金字塔宏大、精巧的特点,学习作者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体会、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体会金字塔宏大、精巧的特点,学习作者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懂得珍惜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教学方法:“四环”教学法。
先学后教,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引领达标。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提高热情。
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本篇课文的朗读情况。
师:把课文读过一遍的同学请举手,老师要伸出一个手指头赞扬你(大拇指)---你真棒!师:把课文读过两遍的同学请举手,老师要用两个手指头来夸奖你(食指和中指)---耶,你胜利了!师:把课文读过三遍的同学请举手,老师要用三根手指头表扬你(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OK,你做的太好了!师:把课文读过三遍以上的同学请举手,请大家伸出十个手指头,为这些同学鼓掌!游戏小结:同学们学习语文就要反复的读,刚才这些同学都做得很好,如果坚持做下去,我相信他们会收获到更多的掌声。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
当你面对着外国游客时,我们这些小导游会向他们介绍哪些地方呢?(出示课件一:万里长城、秦兵马俑、北京故宫)。
自由说,如果此时,我们来到埃及,你猜,那里的小朋友会向我们介绍什么?你想不想了解?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埃及首都开罗,向金色的沙漠出发,去看一看那神秘的金字塔——板书:埃及的金字塔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出示课件二)金字塔图片,看到了吗?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巨大的角锥形建筑)2、此时,站在金字塔脚下,你最想了解什么呢?(金字塔的位置、做什么用?怎样建成的?--------)3、带着你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金字塔的位置、作用、名字的由来、数量、特点、建造方法等。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苏教版

《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走进文本,细细咀嚼,感受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宏伟、精巧 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2、了解金字塔的建造过程, 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难点:走进文本,细细咀嚼,感受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宏伟、 点写具体生动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回忆: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金字塔的哪些内容?其中主要介绍了 哪两个方面?3、它的特点书上用了两个词语来概括,是哪两个?师:是的,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埃及金字塔宏伟精巧以及它的建造过程。
伟精巧建造) 二、走进课文,精读感悟:1、那么课文是如何把埃及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及建造过程介绍清楚的呢?这节课,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
2、孩子们,埃及建造的金字塔共有 70多座,让我们一起来参观了解排名 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胡夫金字塔。
(一)感受金字塔的宏伟1、(图片),瞧,这座金字塔是如此宏伟,它高 146米多。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2、出示: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师:这句话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把金字塔的宏伟这个特点介绍清楚的呢? (列数字)哪些数字? ( 146、40)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塔高)同学们,句子中列出的数字让我们对金字 塔的高度有了具体的认识,这种说明方法就是列数字。
(板书:列数字)精巧的特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 《埃及的金字塔》。
(板书:宏师:为了把金字塔的高表现出来, 作者不光列举了具体的数字, 还一一金字塔与摩天大厦进行比较,(板书:作比较)那146米到底有多高呢,我们的教学楼有几层?40层相当于10个我们的教学楼叠在一起,高吗?通过比较,把抽象的数字变得很直观,让我们对金 字塔的高有了真切的感受。
(再读,感受妙处)出示句子比较: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模板

《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模板《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者/刘国军【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
【设计理念】《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依据教材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一般写作方法及特点,并在古埃及文化背景的引领下,感受金字塔外形特点及埃及人民的智慧,体会金字塔所蕴含的精神品质及其象征意义,学生就能“言”“意”兼得,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了解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以及建造过程,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2.学习课文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并进行运用训练,体会这些方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金字塔的外形特点及构造,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2.作者是怎样把金字塔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预设】一、复习词语,引入文本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去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心灵震撼。
先来看一组词语(出示: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
这些词语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
谁能把这些词语的意思和蕴含的感情用朗读表现出来呢?师:历尽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埃及的金字塔为什么会永远巍然屹立于茫茫的沙漠之上?它凭什么傲对碧空、俯视天下?它又靠什么举世闻名?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近古老而又神秘的金字塔。
【设计意图:文字塑造的形象就在人的精神世界里,要想深入文字、感悟形象,必须抓住能表现形象特点的关键词,才能从整体上鸟瞰文本,进而深入细致地品味细节,化文字为画面。
学生诵读教师出示的三个词语,对金字塔有了整体的把握后,才会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和行动。
】二、品析文本第3自然段,感悟“宏伟、精巧”师:课文中有一句话是过渡句,把上下文巧妙地连接在了一起。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把它找出来。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语点出了金字塔的特点。
哪两个词语?(板书:宏伟、精巧)师:我们首先来看一看作者是怎样介绍金字塔宏伟的。
《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运用课本中的文字和网络里的资源来理解金字塔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体会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一般的说明方法带来的好处。
(三)教学难点怎样把网络学习资源和课本文字材料有效地结合起来,有选择地让网络资源服务于课本,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
(四)课前准备:网上收集资料制作白板课件。
第二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踏上了探索埃及金字塔的神秘之旅,走近埃及,远远地瞻仰了金字塔。
谁能用这样的语言形容一下你印象中的金字塔?[点击下一页]2、[用教师笔在金字塔左右两边画横线]示例:金字塔;变换一个形式你能说吗?示例:金字塔假如这样呢?示例:金字塔3、同学们满口都是赞美之词,我觉得大家有些言过其实,[点击下一页,出示图片]埃及的金字不就一角锥形的高大石头堆吗?[点击第二幅图,出现图片:泰州电视塔]你们看还不如我们泰州的电视塔呢?高耸入云,灿烂辉煌。
[点击电视塔图片,出现电视塔夜景图]我们泰州电视塔才应该举世闻名,大家同意我的意见吗?请大家再一次走近金字塔,了解埃及的金字塔:它有什么意义呢?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为什么会举世闻名?[点击下一页] 播放课文录音及画面。
二新授1、播放课文录音及画面。
[点击下一页]请大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埃及金字塔的为什么能举世闻名2、结合学生回答[点击页面左侧,上、中、下,依次出现:历史悠久、宏伟精巧、建造之谜]3、请大家自读课文并相互交流。
你从文中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儿看出来的?尤其是从哪几个词上体会出来的?指导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及的金字塔》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
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
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3、指导学生书写。
三、再读课文、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1、师: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扑朔迷离的金字塔建筑,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引导质疑问题
2、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你能不能仔细读读每个自然段,针对个自然段的内容试着提一两个问题吗?
第一自然段:金字塔座落在哪?什么样子?
第二自然段:金字塔为何而建?为什么叫金字塔?
第三自然段:a、金字塔有多少座?最大的是哪座?
b、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c、金字塔的结构怎么样?
第四自然段:造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搬运的?
第五自然段:造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垒起来的?
第六自然段:金字塔有什么意义?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金字塔全景图,问:能运用图中的词语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金字塔吗?
(出示词语:角锥形建筑物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进行描述。
)
2、看到这样巍然屹立的金字塔,你们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呢?
(如:有什么特点?怎么建成的?为什么而建?等。
)相机板书有关问题。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去探索金字塔的奥秘。
二、合作学习,研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过渡: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又使我们加深了对金字塔的了解,那课文的第三节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汇报: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摩天大厦。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
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结合资料,个人汇报:
(高146米,相当于40层大厦: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数字,板书:数字;朗读指导:我们的综合楼只有四层,你想一想,当你站在比综合楼高出十倍的40层大厦下看这座大厦的楼顶的时候,你怎样看?你会怎么想?同样,站在胡夫金字塔下呢?把它的高读出来,把你的惊叹表达出来。
)绕一周走一公里:体会到到金字塔底面积很大,用数学来说明;指导朗读,你知道绕我们学校走一圈多少米吗?算一算,绕金字塔走一圈相当于绕学校走几圈?)
(231万块,平均每块2.5吨,石头之多,石头之重,三分之一米宽的石路,可以绕地球一圈,要六十万个车皮,如果把这些车皮连起来,也快要绕地球一圈了,把你的 * ,惊讶不已表达出来。
)砌合得很紧密,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是怎样结合的?(将石块打磨得十分平整,然后叠放在一起,中间没用任何水泥类粘结物。
这样堆砌起来的金字塔牢固吗?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你知道吗?为了保证金字塔永远不倒,古埃及人没用一颗钉子,没用一根木料。
因为钉子时间长了会生锈,木料时间长了会腐朽。
整座金字塔都是用这些巨石构建的。
)
经常10万人,30年:我们镇约有四万人,你想想十万人是多少?据记载,当年,每3个月便换一批人,每批十万,估计一下整整30年,要多少人?联系上文说说为什么要用这么多人呢?)小结:这一小节中罗列了许多数据,也把金字塔与其他事物作了比较,更有形象生动的描写,让我们牢牢地记住了金字塔的特点。
3、引读第3节。
思考:分析这些数据,通过这样的比较,再加上具体形象的描述,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交流。
(宏伟、精巧;智慧、勤劳;奴隶、剥削)
4、练习:把句子补充完整。
万里长城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胡夫金字塔的建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我们学校的多功能报告厅很大,。
三、过渡:这么多这么重的石块,这么宏伟这么精巧的金字塔,3000年前的古埃及人民是如何建造的呢?
学生汇报:
生1: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民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
看他们——(介绍书上的方法,边读边用画图来表示;)
生2:当时没有起重机,没有汽车,没有石厂、机器……埃及人民 * ,用无数的肩膀和无数的手把一块块巨石搬运过来,并砌成金字塔。
多么了不起啊!
生3:请看,这是我画的建造金字塔的场面,是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画的。
(出示图画)
学生汇报:
生1:“这些金字塔矗立在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
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让我明白了它历史悠久,体现了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生2:这又与课文的开头呼应,理解了它所以“傲对碧空”!
生3:我想对埃及人民说:你们是伟大的,令人崇敬的!
四、课后练笔:
我国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收集了一些有关长城的资料,请同学们学习本课写法,写一篇介绍长城的文章。
板书设计:
14、埃及的金字塔
宏伟
埃及的金字塔智慧的结晶
精巧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