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题道由白云尽【唐】刘昚虚

合集下载

赏析唐诗《阙题》

赏析唐诗《阙题》

赏析唐诗《阙题》
《阙题》是唐代诗人刘昚虚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以景抒情,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首句“道由白云尽”,以白云作为道路的尽头,暗示诗人的行走是在追寻某种东西,也暗示诗人的心灵向往着更高远的境界。

次句“青溪”描绘了一条清澈的溪流,诗人沿着这条小溪前行,让人感到宁静和安宁。

第三句“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已经消逝,但诗人仍然愿意继续前行,表明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永恒的。

第四句“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同时,诗人通过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展现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即在追求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要珍惜当下的时光。

刘眘虚《阙题》阅读答案及解析

刘眘虚《阙题》阅读答案及解析

刘眘虚《阙题》阅读答案及解析刘眘虚《阙题》阅读答案及解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0分)阙题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1)请分析“春与青溪长”一句的妙处。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前四句的景物描写在角度上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后四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试作分析说明。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整理9.[答案](1)这一句写山路悠长,溪水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一样源源不绝。

作者将“春”与“青溪”作比,采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2分)将抽象的春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让人从文字中感受到草盛花繁、春意盎然的美丽。

(1分)(2)首联是全景式的概括性描写,用粗略的笔墨写山路和溪流,(1分)颔联又分别与“山路”“溪流”相照应,用工笔来写青溪,仿佛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我们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

(2分)(3)“门”前着一“闲”字,“柳”前着一“深”字,“映”前着一“幽”字,“辉”前着一“清”字,描绘了门朝山路,柳掩书斋,阳光映照,树影参差,清辉洒在衣襟上的画面,(2分)营造了一种幽雅清寂的意境,表现了作者甘于淡泊的胸怀和自得其乐的畅适。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表达的意思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表达的意思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表达的意思“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表达的意思: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出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刘眘虚创作的《阙题》。

阙题即缺题。

殷璠《河岳英灵集》辑录此诗时便没有题目,后人因以“阙题”名之。

全诗内容为: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翻译: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赏析: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眘虚的代表作。

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

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

“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

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

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

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

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随”字。

它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花在春光中静静绽放的景象。

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

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

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

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总括上面四句:开头是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是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读者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水香。

闻字草书_道由白云尽书法

闻字草书_道由白云尽书法

闻字草书_道由白云尽书法道由白云尽出自唐代诗人刘昚虚的《阙题》当中,下面本文库带给大家的是道由白云尽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道由白云尽书法欣赏道由白云尽书法图片1道由白云尽书法图片2道由白云尽书法图片3道由白云尽书法图片4道由白云尽书法图片5阙题原文: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阙题鉴赏这首诗原来应是有个题目的,后来不知怎样失落了。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在辑录这首诗的时候就没有题目,后人只好给它安上"阙题"二字。

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眘虚的代表作。

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

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

"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

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

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

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

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随"字。

它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花在春光中静静绽放的景象。

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

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

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

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总括上面四句:开头是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是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我们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水香。

刘昚虚《时有落花至》佛门禅诗分析与鉴赏

刘昚虚《时有落花至》佛门禅诗分析与鉴赏

刘昚虚《时有落花至》佛门禅诗分析与鉴赏
时有落花至
刘昚虚[1]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全唐诗》卷二五六
【白话新唱】
小路蜿蜒直至白云生起处隐没
春意无远弗届宛如碧绿溪水绵长
溪水上不时飞来落花
虽然随着流水远去
幽香仍在
【分析与鉴赏】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呈现一幅视觉、听觉、嗅觉和合而成的自然美景。

落花飞舞的姿态曼妙,流水一路唱着清越歌声,落花流水之后则留下挥之不去的花香——禅意在哪里呢?
落花虽然随水流去,幽香仍在,犹如,佛性虽然隐藏得精妙无比,简直是无隙可寻,可是看到森罗万象,就知道佛性藏在幕后。

太玄了吗?无妨!单单是落花、流水、香,就已经是佛性的无言之语、无声之歌。

[1]刘昚虚:江东人,唐代天宝年间官夏县令。

[阙题刘眘虚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阙题刘昚虚

[阙题刘眘虚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阙题刘昚虚

[阙题刘眘虚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阙题刘昚虚《阙题》由刘眘(shèn)虚创作,被选入《》。

从诗的语意看来,似乎是写友人在暮春山中隐居读书的生活。

诗以“暮春”为主题,白云春光,落花流水,柳色清浑,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静多趣。

全诗无奇词丽句,只把所见所闻如实道来,娓娓动听,使人快乐无限。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阙题》作者: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解】①阙题:即缺题。

因诗题丢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②道由句: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道:道路。

由:因为。

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③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④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⑤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韵译】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赏析】殷璠评论刘眘虚的时候说:“清幽兴远,思苦语奇。

忽有所得,便惊众听。

”(《河岳英灵集》)的确如此。

首先,诗人为我们描绘的是一个清幽的去处,而其所表现的情致则是甚为清远。

这是一个超凡绝尘的所在,它在白云的尽头,有美好的春色伴着的清清的溪水流过。

时常落入溪流之中的落花随同流水散发出幽幽的花香。

就在这山的深处,有一个面对山路的书屋,白天人就在这样的绿树掩映、清辉播撒的地方读书。

环境极其清幽美好。

从诗的语意看来,。

再就是它的“思苦语奇”。

前四句似在不经意地描写路途的景象,而读后细思则不难发现,正是这看似不经意的描写,使这里给我们以桃花源般的感觉,烘托出了“读书堂”的清幽美好和高雅,突出了它的超凡绝尘。

后面的四句诗看似白描,却也写出了主人的志趣的高雅,生活的闲适,给人以“禅意”的感觉,读至此,我们终于明白,原来诗人要表现的是对主人暮春山中隐居读书生活的赞赏之情啊!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唐诗赏析-刘昚虚《阙题》原文及赏析

唐诗赏析-刘昚虚《阙题》原文及赏析

刘昚虚《阙题》原文及赏析'此诗描绘的是通向一座深山别墅沿途的幽美环境,它不是写诗人自己山居的闲适,而是写友人山中隐居的幽趣。

全诗清新自然,婉转流畅,按空间顺序写来,由远及近,从外向里而行,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刘昚虚《阙题》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唐代:刘昚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蜿蜒的山路延伸到白云尽处,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读书堂掩藏在茂密的柳树林中。

每当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阙题:即缺题。

“阙”通“缺”。

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道由白云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道:道路。

由:因为。

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每:每当。

阙题即缺题。

殷璠《河岳英灵集》辑录此诗时便没有题目,后人因以“阙题”名之。

此诗描绘的是通向一座深山别墅沿途的幽美环境,它不是写诗人自己山居的闲适,而是写友人山中隐居的幽趣。

全诗清新自然,婉转流畅,按空间顺序写来,由远及近,从外向里而行,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此诗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

“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

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

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

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

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刘昚虚《阙题》原文译文赏析

刘昚虚《阙题》原文译文赏析

刘昚虚《阙题》原文|译文|赏析《阙题》此诗描绘的是通向一座深山别墅沿途的幽美环境,它不是写诗人自己山居的闲适,而是写友人山中隐居的幽趣。

全诗清新自然,婉转流畅,按空间顺序写来,由远及近,从外向里而行,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阙题》原文唐代:刘昚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译文及注释译文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注释阙题:即缺题。

“阙”通“缺”。

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道由白云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道:道路。

由:因为。

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每:每当。

赏析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眘虚的代表作。

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

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

“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

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

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

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

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随”字。

它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花在春光中静静绽放的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四句着重写溪流,时时可见缤纷的落英随 流水而至,馥郁的花香被溪水从上游山涧深处 带将出来,又自然促生对山涧深处寻胜探幽的 迫切心情。这色香兼具的溪流,显然已载负着 春意、山景甚至友人的高趣、诗人的心境等多 重意蕴,从而成为自然景物与主体心境的联结 与中介。诗人急于探胜,于是加快步伐,终于 看见一座精致的“读书堂”掩映在一片浓密的 柳荫之中,幽闭的柴扉对着曲折的山路,虽然 晴空万里,艳阳高照,但因树深林密,透射出 的却是清幽的光辉,给人以脱俗幽雅的感受, 无疑是最佳的读书场所。诗人本为访友,诗却 全写途中景事,而刚至门外诗却戛然而止,给 人留有无穷余味。
阙题 刘昚(shèn)虚
道由①白云尽,。 闲门⑤向山路⑥ ,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⑦ ,清辉⑧照衣裳。
①由:起自于。 ② 春:指春天的景象。 ③ 落 花至:指山花飘落。 ④流水香:花香随流水散 播。 ⑤闲门:闲静的屋门。 ⑥向山路:迎向山 岭的道路。 ⑦幽映每白日:“白日每幽映”的 倒装。每,经常。 ⑧清辉:指月光。
• 幽远的山径被白云遮断,弯弯的青溪摇漾 着春光。溪上不时有山花飘落,远随着流 水散布清香。虚掩的门扉正对着上山路, 杨柳的浓荫里深藏着读书堂。这里的白日 也分外幽静,清辉一片映照衣裳。
• 从诗的语意看来,写春日入山缘溪寻幽探胜之怡 情雅兴。诗以“暮春”为主题,白云春光,落花 流水,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静多趣,清 新淡远。全诗无奇词丽句,只把所见所闻如实道 来,明白如话,娓娓动听,回味隽永。 这首诗诗题在流传过程中阙失了,所以叫 “阙题”。诗写访问友人山居情形,描绘了山中 秀美风光。 诗人访友,步行上山,自然从山路写起。沿 着崎岖的山间小路向山上攀登,往前望去,只见 一片白云缭绕,山路似乎已到尽头。山路被白云 隔断,不说山高,其高自见。山路虽似乎不见, 但路边青青的溪流却潺湲不绝,且夹溪花木扶疏, 仿佛春天就融化在这悠长的溪流之中。这样,由 云遮路尽的画面隔断,在溪流的延伸中重新得到 铺展,入云深处的山路随之不断伸展,诗人眼前 不断呈现新的景象,也就不言而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