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题实写

合集下载

“虚题实写”与“实题虚写”

“虚题实写”与“实题虚写”

虚题实写与实题虚写虚题实写与实题虚写近年来的高考作文有些文题很虚玄,很诗意,考生常常感觉与现实相距甚远,像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是一个很虚很玄的话题,不少考生一看到考题就晕了,以为这是要考生写科幻小说,考生以为越玄乎越好,于是有不少考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上天入地,任意驰骋,结果,想象是大胆的,只是读者一头雾水,不知要表现的是什么。

其实,像这种看似很虚很玄的话题,无论你如何想象,都不得离开现实生活,你要善于化虚为实,形式可以是荒诞的,但主旨却是现实的。

请看下面这篇《伤心儿女》:母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双目紧闭,嘴唇乌紫。

她中风的脑子迷迷糊糊的。

已经三天了,前两天,母亲的床前是没有人的,而今天,她的三个子女破天荒地都到齐了。

老大一脸横肉,倚着床,盯着母亲,眼里是一种攫取的光。

小弟小妹各有心事,有仿佛在等待什么。

病房的门被推开,一个声音叫道:3号床,准备记忆移植。

顿时,三个人几乎同时一跃而起……他们三个将要被移入母亲的记忆。

原因很简单,眼看着母亲快不行了,他们私下开始讨论分遗产的事,但由于母亲突然中风,什么话也没留下,加上三个人以前从未照顾过母亲,对母亲的财产谁也不知底……于是……记忆移植完毕。

一个声音叫道。

三个人睁开眼,立即在大脑里开始搜寻:……一间阴暗的小屋,潮湿,肮脏……沾满油渍的锅台,落灰的橱顶……这不是母亲的家吗?老大心想,这样陌生,却又熟悉。

当自己被冤入狱时,是母亲四处奔波,解救了他;又是在这间屋里,他休养了一年。

然后,自己找了媚子当老婆,媚子逼着他抢占了母亲的堂屋,把母亲赶进了这间破屋,从此,自己就再没有踏进这门槛。

小妹开始了回忆:……腹部的痉挛,巨痛袭来,一个血糊糊的孩子,可这孩子的双眼被血糊了个严实,睁不开。

有人低下头,在孩子的双眼上一口一口地吮,吮了九九八十一天,血淤散尽后是一双明亮的眼睛……这不是我吗?妈说过我小时侯闭着眼睁不开,原来是这样,小妹的心一阵抽搐。

正是这双眼睛,给了母亲多少白眼。

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

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

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江苏省宜兴市丰义中学余晓亚一道作文题有“实题”与“虚题之分:“虚题”是指宽泛抽象的感念,如<习惯>、《尝试》、《守望》。

“实题”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如《门》、《面向大海》《回家》。

所谓“实”,指提供的题目,材料是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和情理。

实写重在刻画事物的形象,或正面描写,或直接记叙,它总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实际面貌进行具体的描写。

“虚”指抽象。

虚写,重在调动读者的想象,或侧面烘托,或间接垫衬,多为抽象的表现,它能跳出现实的束缚,通过创设情境,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在写作学中,虚与实是相反的两个概念:虚是主观的,实是客观的;虚是抽象的,实是具体的;虚是隐藏的、含蓄的,实是直白的,明朗的。

实题虚写“实题”若一味求“实”,直接而又具体地写,就会流于呆板和平面化,既不能“精鹜八极,神驰千仞”地驰骋联想和想象,又不能写出有深度的思想和见解,使文章意蕴表面化。

“实题”要“虚”写。

“实题虚写”,即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分析诠释,拓展升华,将具体的事物转化为虚指的现实意义,让读者感悟或领悟你对题目的独到见解和思想。

例如作文题“回家”,如果单写从外面回到身体憩息的“家”,体会“温暖”、感受“亲情”、享受“安逸”、得到“自由”,就是“实题实写”,会出现选材千人一面,乏味雷同的情况;如果赋予“家”另一种含义,把“回家”虚化,写回到心灵的纯真净土、生活的自然之境、生命归依之处,这就是“实题虚写”。

如何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做到“实题虚写”呢?一、大胆联想想象面对“实”的文题,学生要跳出现实的束缚,使思维和情感的触觉伸向大千世界,古今中外。

通过创设情境,大胆展开联想,化实为虚,用虚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

如由真实的脚印联想到人生的足迹,由脚下的道路联想到成长的历程,由房屋的窗户联想到对外的开放,由山涧的桥梁联想到感情的沟通,由竹之有节联想到人的节操,由叶落归根的景象联想到思乡的情怀,由登高望远联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这种由眼前的实在事物、景象或具体的事情写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的手法,就叫实题虚写。

作文快速立意十六字方针

作文快速立意十六字方针

作文快速立意十六字方针作者:刘铭霞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08年第10期综观所有的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细心的人会发现,我们只要能巧妙运用“虚题实写、实题虚写;化大为小,以小见大”这十六字方针,我们就能很快地构思立意。

一、虚题实写、实题虚写“虚”与“实”是一对相反相对、相辅相生的概念,“虚”是抽象的,“实”是具体的。

在这种辩证关系中,虚因实而更见其抽象,能启发读者用想象的驰骋而获得更高的艺术美的感受;同时,实因虚更见其具体,能使直接的描写更显得气氛浓烈、背景开阔、包孕丰富。

(一)“虚题”“实”写。

对于“虚题”,写作时要首先考虑话题或命题中包含什么思想、什么感情、什么理念,再从这些思想、感情、理念入手,发掘或选择具体材料,以具体详尽的叙述或描写表达作者对话题或命题的独到见解或感悟。

如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它们如果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通过一个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负或不负)责任(宽容、友善……)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这时,题目“责任(宽容……)”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

如果你熟读古今中外书籍,拥有大量事例史实,擅长写议论文,你当然可以把它写成议论文,此时,题目就是你的议论的话题所在,就是议论文三要素中的论点的中心词,你只需要罗列古今中外几个有关“责任”(宽容……)的事例,证明一下“责任大于山”,“勇于承担责任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我们要对自己、家庭、国家负起应有的责任”……论点。

再如:“较量”这个话题看起来也很虚,但我们可以具体到谁跟谁的较量,譬如当年国共之间的较量,赛场上的较量,动物界的较量,生与死的较量。

总之,这类虚题要写得很实在。

掌握了虚实错位的方法,碰到这类题目就能立即做出决断,明确立意,而不会再冥思苦想,耽误时间,影响写作速度。

(二)“实题”“虚”写。

虚实巧转妙境生

虚实巧转妙境生

虚实巧转妙境生永兴王礼平就一道作文题或话题而言,大致可以分实题和虚题两大类。

“实题”是指根据客观实在的事物所命的题目,如2010年湖南长沙市的“给他人一朵花”,广东湛江市的“别丢了你的钥匙”,浙江金华市的“灯”,上海市的“黑板上的记忆”;“虚题”则是指宽泛抽象、比喻象征类的题目,如2010年辽宁大连市的“寸草心”,浙江温州市的“做一个行者”,湖北黄石市的“那一缕春风”,福建福州市的“路上”等,要想在这两类题目的立意上抢得先机,就需要懂得在虚实之间进行巧妙的转换。

一、虚题实写“虚题实写”就是化抽象为具体,把抽象的题目写得实在可感,把虚化的东西写得具体真实,把隐寓的道理说得清楚明白,富有新意。

清代文论家刘熙载曾有精辟的论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2010年山东威海市中考作文题是“美在路上”,这是一个比较虚化的题目,如果按照字面意思,只好写路上有哪些“美”,倘若如此,就会显得文意呆滞。

如果善于“化虚为实”,把“美”和“路”落实在具体生活中,思路就会豁然开朗,“美”是漂亮的风景,是动人的场面,是温馨的回忆等。

而“在路上”则可以是在马路上,在各种交通工具上以及成长的道路上等等。

有位考生这样构思:写公交车上,一位老爷爷为“我”让座的故事,把路上感人的一幕演绎成一首美的赞歌。

文章虚题实写,形象、具体、可感,颇有新意。

总之,“化虚为实”能让你的思维更具灵活性、开放性、发散性和创新性。

二、实题虚升“实题虚升”,即对那些以实际事物为素材的题目进行虚化理解,也就是说面对某个实际事物,我们要通过创设情景,借助联想和想象等手段,化实为虚,化具体为抽象,揭示题目的具体内涵,挖掘题目的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用虚拟的形象来表示思想感情。

如2010年湖南长沙市中考作文题是“给他人一朵花”,如果据实作文,可写内容必然十分有限,文章也会流于呆板,过于平面化,意蕴表面化。

此时不妨“实题虚升”,以“花”为抒情对象,通过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来阐发“花”的寓意;或以“花”为虚拟素材,编写童话,寓言等,通过富于情趣的故事来抒发自己对“花”的感悟,马上就能让你的作文从立意匮乏的尴尬中脱身。

虚实结合篇-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作文写作技巧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虚实结合篇-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作文写作技巧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策略解密
3.虚实结合,文意通畅。 虚实结合,是艺术创作最为常见的表现手法。写作时运用 虚写,一般而言,必须要立足生活实际。写作的内容来自于生 活,又高于生活。为此,在构思行文时,必须对所在掌握的材 料,要深入思考,寻找其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寻找其相关的历 史背景、社会世态,然后去推理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在相应的 年代或社会所拥有的真实感。在人们对过去的人物、故事和观 点中挖掘新的意义。真实的人物、事件及客观存在的为实,作 者的主观评价、用作对比衬托的内容为虚,两者相互结合,文 章才生动、感人。
要义解说
虚实相生,这也是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名家的作品有持久生命力的原 因之一。就拿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说,文中既有对如 “雪中捕鸟”等真实活动的叙写,也有对“美女蛇”传说故事的串入, 又有对自己将被送到三味书屋读书的原因的猜测。前者为文章增添了神 秘色彩,后者加重我对百草园生活的留恋。这种虚实结合的行文方法, 同学们可以仔细咂摸一下,相信你会从中获得一些写作方面的新体会。
真 名范写 题 师文作 解 点展导 析 评示引
真题解析
◆2023年陕西中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征稿启事,完成写作任务。(50分) 2023年的春天,梅香拂柔波,烟火满人间。又看到久违的笑颜,又听到 兴奋的呐喊,又感受到青春的跃动……为记录这些美好,校文学社面向 全体毕业班同学征稿啦! 明确写作任务是记录运动场上的美好征稿主题:运动场上的风采并要求考 生以征文的形式完成写作。征稿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不少于 600 字。 征稿时间:2023年6月17 日
写作导引
二、我手写我心 精彩在身边 中考作文要求是在材料背景和话题“运动场上的风采”基础上,发 挥自主命题,考生的自拟题目必须要新颖有趣,诗情画意,作文题目必 将成为阅卷老师的关注重点。可选取学习生活中最精彩的瞬间,最感人 的场面,运动场上最美的“风景”等。学生只需要还原学习生活中真实 场景,在情景中提取素材,我手写我心,人人都有话说,生生有话写。

作文天地拟题篇:实题虚写,虚题实写2—1

作文天地拟题篇:实题虚写,虚题实写2—1

作文天地拟题篇:实题虚写,虚题实写2—1何谓真?与之恒在者为真。

何谓实?与之互成者为实。

即自由世界中的人所看到的世界为真为实。

与真相对应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为虚。

实与虚本身就是作文的两种成文,如太极阴阳,和合共生,之前写到作文要修辞与叙述综合交织,而这里修辞为虚,叙述为真。

今天只分析拟题,拟题的规则为实题虚写,虚题实写,实实虚虚,方显高深莫测。

一:实题虚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我的心爱之物》,很多学生写的标题为《笔》、《书包》、《杯子》……这样的标题有问题?没有问题,但看了之后像喝了一杯白开水,让人不能回味。

那这样的标题如何写?状物作文,状物有情,状物作文的描写对象是动物是植物是静物,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状物作文一定要加入情感,在这不作细说,后期再聊!今日谈谈拟题,《笔》、《书包》、《杯子》三个题目如何写最好?《笔》改为《写不出的回忆》,扣住写与笔有关,加上摸不着看不见的回忆,就可以写出与笔有关的故事:同学跟我关系好,送我一支笔,转学了!我看着笔回忆…你看,这个套路,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但是不看作文的内容,只看标题,就是比《笔》要显得高端了!《书包》改为《书包里的母爱》,扣住书包,写上“母亲新学期为我准备书包,书包我不喜欢,母亲冒雨去换新书包。

”这个题材也是狗血,但是关键不在内容,而是题目(再次强调,敲黑板)。

《杯子》改为《手里的温暖》,内容的话你们就自己构思啦!又是一个简单的故事。

实为笔、书包、杯子,虚为回忆、母爱、温暖。

例文:507班胡高晟写过的《贝壳的记忆》,以贝壳为线索,写自己与同桌的感情。

贝壳为实,记忆为虚。

实题虚写,不错!二、虚题实写经常讲作文要大题小做,什么叫做大题,大题就是空洞的大主题(比如环保、爱国、爱母亲…),常见于学校各类征文以及议论文写作中。

那这样的题目我们要写出彩,绝对不能写成《我爱我的国》、《大家一起来环保》《母亲,我爱您》这样的题目,太大,大了就显得假了不真实了。

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

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

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洪生作文训练法之七虚与实,是中国古代哲学里两个非常常见的概念。

在写作学中,虚与实是相反相对的两个概念:虚是主观的,实是客观的;虚是抽象的,实是具体的;虚是隐藏的、含蓄的,实是直白的、明朗的。

就一道作文题或话题而言,又有“虚题”与“实题”之分:“虚题”是宽泛抽象的概念,如《习惯》《尝试》《守望精神家园》等。

“实题”是客观实在的事物,如《门》《面向大海》《回家》等。

Ⅰ实题虚写“实题”若一味求“实”,直接而又具体地写,就会流于呆板,过于平面化,既不能“精骛八极,神驰千仞”地驰骋联想和想象,又不能写出深度地思想和见解,使文章意蕴表面化。

“实题”要“虚”写。

“实题虚写”,即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分析诠释,拓展升华,将具体的事物转化为虚指的现实意义,让读者感悟或领悟你对题目的独到见解和思想。

例如作文题目“回家”,如果单写从外面回到身体憩息的“家”,体会“温暖”、感受“亲情”、享受“安逸”、得到“自由”,就是“实题实写”,会出现选材千人一面、乏味雷同的情况;如果赋予“家”另一种含义,把“回家”虚化,写回到心灵的纯真净土、生活的自然之境、生命的归依之处,这就是“实题虚写”。

方法:一、立足本意,把握特点,理解其基本含义。

要从事物的特点和作用入手,快速定位,找出它的比喻义——象征的精神品质或哲理意蕴。

如果以《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就应该理解“窗”的特点和作用是把封闭的空间打开,使其展示、了解、沟通。

据此可立意为:放眼世界,展示自我。

如果以《桥》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就应该理解“桥”是原本相隔的事物之间沟通连接的纽带。

据此可立意为:增进了解,加强合作;如果以《路口》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就应该理解“路口”是选择,转弯,一般都是迷茫、彷徨、徘徊时出现。

据此可立意为:人生关键时刻,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立足现实,联想拓展,赋予其现实意义。

例:以《色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色彩”是实在的、可视的,贵在能跳出有形色彩的方框,通过联想、虚拟去写无形的“色彩”,如环保主题:“绿——生命的色彩”。

常见的立意角度

常见的立意角度

常见的立意角度一、从实立意与从虚立意。

虚实相生法化实为虚法和化虚为实法所谓虚实相生,就是虚题实写,实题虚写,即由实写虚,由虚写实。

1、化实为虚法化实为虚即“实”题要“虚”写。

对一些以现实生活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为话题的文题,有时候要跳出现实的束缚,通过创设情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借虚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

但是要注意对实物的描绘不要面面俱到,主要描绘那些可比喻、象征的部分,虚作与实物应有相似或相关之处,不能生搬硬套,过渡要贴切、自然。

2、化虚为实法化虚为实法即“虚”题要“实”写。

对于“虚”题,写作时首先要考虑话题或命题中包含什么思想、什么感情、什么理念,再从中发掘或选择具体材料,以具体详尽的叙述或描写表达对命题的独到见解或感悟。

正所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这样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物象,能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

看看名家是如何写“愁”的——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寇准《夜度娘》: 愁情不断如春水。

秦观《江城子》: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浣溪沙》: 自在飞花轻若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千秋岁》:飞红万点愁如海。

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二、顺向立意与逆向立意。

从与通常的情感倾向或与传统的观点、看法一致的角度来确立文章的中心,就是顺向立意。

反之,则是逆向立意。

蜡烛正面:蜡炬成灰泪始干,无私奉献。

蜡烛火焰向上:人无论身处何境地都应该积极向上。

反面:因倾斜而流了很多蜡油: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

橡皮擦正面:擦去曾经的错误,只为重新抒写生命的轨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不禁想:它死了吗?还能活吗?老师看出了我们的 疑惑,她告诉我们说:“这可不是什么枯枝败叶,这是一 个顽强的生命。”哦,看出来了,它的根部已经发出了新 的嫩芽,小小的嫩芽里有一股顽强的生命力,在没人浇水 没人施肥的情况下,它依然能冲破土壤,顽强不屈地生长 着。 古诗讲“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今年 的秋天它一定能绽放出更加美丽、更加光彩照人的菊花。
生命
文章结构: 开头:开篇设疑
虚:生命
中间:具体事例
顽强 实:菊花
结尾:以古诗结尾,深化主题
题目自拟
文章结构: 开头:开篇设疑

中间:具体事例

品质
结尾:以古诗结尾,深化主题来自(实 )1. 读一读,说一说作者从菊花身上发现了什么? 2.本文哪些部分是实写?哪些部分是虚写? 3.实写的句子在文章起到什么作用?
生命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学校植物园看菊花。 看着这几盆花,我心里想:“这些哪里是花啊,明明是 一株株光秃秃的小树枝。”老师告诉我们,这些正是去年春 天同学们栽下的菊花。大家面面相觑。呀,怎么可能呢?你 瞧,它们的枝干枯黄,原来光彩照人的花朵不见了踪影,只 剩下几个干瘪的花心还挂在枝干上,叶子全部凋零,没有了 一点生机,远远看去就像几位暮年的老爷爷。 记得去年的秋天,这些花盆里长出一株株美丽的球状菊 花枝干绿色粗壮;叶子像婴儿的小手掌,嫩绿光亮;花朵盛 开的时候,美丽的绒球绿中透黄,就像数位活泼的仙子,充 满了生机和活力。而它们现在竟然变成了这般模样。
——黄媛媛
我们在遇到以虚物为题目的作文 时,不仅要学会观察其特点,还要善 于发现其所具备的精神品质,以及由 此联想到具有这些品质的人(由此及 彼),在结尾处画龙点晴。这种方法 就叫“虚题实写法”。
(虚 )
驱散黑暗、带来 光明
(实 )
(虚 )
温暖心灵、思乡、 爱家…… (实 )
(虚 )
指引方向、思乡、 失落、茫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