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建筑创作中继承发扬

合集下载

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教学方法探索

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教学方法探索

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教学方法探索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日益受到重视。

在建筑领域,地域文化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元素,对于提高建筑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地域文化融入的教学方法尚不成熟,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将地域文化元素与建筑设计相结合。

探索一种有效的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教学方法的探讨,为建筑设计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的理论分析,明确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总结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所提出的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为建筑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1.1 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历史、风俗、习惯和信仰等特征的文化现象。

它是一个地区的精神支柱,是人们生活、工作和思考的基石。

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地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灵魂,它决定了建筑的风格、形式和功能。

了解地域文化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创作,使作品更具地域特色和人文关怀。

地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它为建筑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通过研究地域文化,学生可以拓宽视野,丰富设计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地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价值所在,它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承。

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应重视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将其融入到教学方法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地域文化,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1.2 建筑设计教学中地域文化的融入现状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地域文化的融入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目前我国的建筑设计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还不够成熟。

在建筑设计创作中地域建筑文化传承的实现

在建筑设计创作中地域建筑文化传承的实现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Creat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Inheritance
作者: 胡希越[1];胡卫青[2]
作者机构: [1]浙江工业大学;[2]龙泉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
出版物刊名: 建筑与文化
页码: 156-157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6期
主题词: 建筑设计;地域建筑;地域文化;传承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促使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更是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冲击。

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已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对加强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保护已成为了社会共识。

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完美地融合和继承建筑文化精华成为了当前建筑设计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地域文化建筑的传承出发,结合当前建筑设计的创作要求进行探讨和分析。

传承与交融——浅析中国建筑师对建筑地域性的探索与研究

传承与交融——浅析中国建筑师对建筑地域性的探索与研究

索性 高 潮 , 历 了 中西 建 筑 的 文 化碰 撞 , 经 历 了近 、 经 也 现代 建 筑 的 历 史 承 接 。 大部 分 近 代 建 筑 至今 仍 保 留 着 , 为今 天 城 市 建 筑 的 重 要 构 成 , 成 并 对 当代 中 国的城 市 生 活 和 建 筑 活 动 产 生 了 巨大 影 响 。 作 为 当代 的 中 国建 筑 师 , 当 以继 承 、 扬 中华 传 统 建 筑 文 化 为 己任 , 造 出统和地方特色 建筑 的大讨论 , 并进行 了一些建 筑方 面的
研究和实践。 中 国近 现 代 建 筑 的发 展 历 程


张嘉德 , 张开济等 。 () 3 创作方法与典型实例。2 0世 纪 5 0年代 , 由张嘉德设 计的重 庆 西南人 民大礼 堂 , 以唯一 的古典 式方案在众 多现代 主义 建筑 方案 中因 其雄伟 、 派而被选 中。大礼堂 采用了明清两代的建筑 特色 , 主要特 气 其
1 第一 阶 段 — — 中 国 固 有 形 式 的 模 仿 时 期 (0世 纪 2 、 2 O年 代 末 至
4 O年 代 )
点 是采用中轴线 对称 的传统办 法 , 以柱廊式 的双 翼, 以塔楼 收尾 , 配 并 立 面比例匀称 。这类建筑华 丽、 庄严 , 虽不 完全 实用 , 它给人 一种 精 但
族 风 格 和地 域 特 色 的 现代 建 筑 。
【 关键词 】 中国近现代建筑 ; 地域性建筑 ; 创作方 法; 索 探 建筑反映 了一个 民族 的科技水平和 审美态度 。中 国古代建筑在 技 潮的成因一方面是由于当时 主导的 苏联创作 思想 的要求 , 另一 方面是 在 9 2年 前后 , 术 上曾达 到过 很高水平 , 在建筑样 式上独 具特色。千 百余 年 以来 , 成 由于梁思成等中国建筑 师对 民族形 式的理 解。于是 , 15 形 了相对独 特的风 格和独 到的体 系。虽然从 清末开始 受到域外建筑文 化 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史上出现了 民族主义与西方文化共融的局面。 的影响 , 却总 是在不 同的建筑发 展时期 以各种形 式再 现。在 中国现 代 () 2 建筑 师思想 及代表人 物。中 国第 二代建筑 师是 指 2 0世 纪 3 0 建 筑 史 上 , 出 现 过 三 次 大 规 模 全 国 性 的 建 筑 探 索 高 潮 :O世 纪 2 曾 2 O年 年代初至 4 O年代末受过正规建筑教育的建筑 师 , 他们多数 毕业于 国内 代末至 4 0年代 , 建筑 学派 中的 “ 中国 固有形 式” 当作 扬内抑 外 的象 大学 , 被 在留学欧美的第一代 建筑师 创办的 中国早期 的建筑 科 系中接 受 征 ;O世 纪 5 2 O年代 , 中国受前苏 联影 响 , 在社 会主义 内容 “ 民族形 式 ” 了严格 的古典主义教育 , 并成为新 中国建筑事业 的中坚力 量。 中国第 民 的口号下 , 用传统风格的复古建筑来表达民族凝聚 力与自信 心 , 并借此 二代建筑师深 受学院派教育体 系的影响 以及苏联 即 社 会主义 内容 , 的影响 , 使得他们的创作思想具有自身特色 。其 中代表人物 有 来抵抗西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0世纪 8 2 0年 代 , 跟随 改革开放 的浪 族形式 ” 潮, 为应对建筑低标准 、 教条 化所造成 的单一 现象 , 全 国范围 内展开 在

基于地域建筑文化传承的建筑设计创作研究_胡海洪(1)

基于地域建筑文化传承的建筑设计创作研究_胡海洪(1)

140引言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了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了。

同样,经济全球化也促进了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筑业的发展空前繁荣,为建筑设计创作领域带来了巨大生机。

现代建筑创作设计思想观念的发展,提高了城乡居民的建筑美学品位,这是社会进步、经济富强的标志,同时也给我国地域建筑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传统建筑体系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曾经影响了许多国家的建筑文化发展。

然而,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记忆中的传统街道、建筑在很多城市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国际式”建筑,城市建筑面貌变得“千城一面”,城市建筑文化失去了传统的地域特色。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建筑师必须要加强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研究,将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创作中,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建筑,弘扬地域建筑文化。

1. 地域建筑文化及传承研究1.1地域建筑文化建筑是人们为了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利用维护材料与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围合而成的空间场所,它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因素等多重要素的综合作用下,逐步孕育和形成的,主要包括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1]。

地域建筑文化就是这些地域文化在建筑上的反映和体现,具有是空性等特征;地域不同,其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不同的,这使得地域建筑文化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呈现独特的地域特色。

1.2现代建筑设计创作中的怪象全球化使我国经济、社会获得了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材料和新的建造技术,巨大的经济财富及技术,推动我国城乡建设高速发展;过去的三十年,是我国城市化飞速发展时期,城市中旧的建筑和街道被不断推倒,新的高楼大厦不断涌现,各地方城市建设开始争相斗艳,标志性的摩天大楼此起彼伏;一时间,城乡大地一片如火如荼的建设景象,各种“球、蛋、巢、裤衩”等建筑充斥城乡。

探讨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结合

探讨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结合

探讨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结合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标志,能直观反映城市的风格和特色,但是建筑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建筑轮廓上,更体现在建筑群代表的地域文化,在城市中建筑风格是城市精神内涵,是地域文化的传播。

近些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为了保障地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将城市的精神内涵传达到众人,就需要树立良好城市形象,而建筑物是体现城市风格的关键,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将其与地域文化融合在一起,才能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发展。

标签:地域文化;建筑设计;结合措施1、前言通过地域文化可以对该区域的文化特征进行充分体现,会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修养的提升,逐渐多的人开始关注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融合,该举措可以更好的体现当地建筑特色和城市风格,创造出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精神物质文化的建筑产品。

2、地域文化概念地域文化是人们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深化探索所形成的物质成就和精神技艺的结晶。

而地域文化最主要的特质便是表现地域性的自然环境,而这涉及当地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宗教、文化、艺术、风俗等各个层面。

对于不同地域受到所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行为不和发展程度不同,地域文化的风格也有很大不同,建筑创作过程折射出地域人文因素的方方面面,包括城市的形态肌理,地域性的传统人文风情、传统特色建筑以及地方特色的建筑材料的运用等。

3、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结合原则3.1凸显地域文化把地域文化和建筑设计结合在一起,地域文化既在建筑外型和设计方法上有体现,还要重视设计师情感的表达,建筑设计师利用某一地域文化的时候,要对人们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考虑,并在建筑构造中加以尝试和应用。

除此之外,还要综合分析地区的经济、地理、民族因素,在开展设计工作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增加设计深度和广度,在地域文化元素中找寻设计灵感,将其作为建筑设计的特色和亮点。

建筑设计师除了设计渲染建筑形式之外,还要突出设计内涵,立足整体工程项目特点,通读地方志及相关历史、文化素材,选择自身需要的设计元素,通过多次思考和探讨,从而激发自身的设计灵感。

地域文化特色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以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为例

地域文化特色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以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为例

1地域文化的概念地域文化是特定地域的人们在当地的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长期生活,适应环境所形成的精神能力和物质成就。

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独特的生活环境在地域文化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各地的地理环境、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直接影响了当地各方面的发展方向,从而形成了人们在生活习俗、宗教、艺术、文化风格等方面的不同[2]。

由于建筑是一种艺术品,能表达出各地生活习俗的差异。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当地的建筑特点更直观地体会到各地域之间的文化区别,包括城市空间发展形态、地域传统建筑风格和当地的建筑材料等,这些差异形成了各地独特的城市风貌。

2现代建筑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缺失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风貌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历史建筑在高耸的现代建筑群中渐渐丧失了地域气息,更多的是以单体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眼前,令我们无法充分感受当地的文化气息[3]。

盲目地大拆大建使得建筑中的地域元素逐渐减少,导致城市失去个性、千城一面。

从地域性角度来看,可以总结为外来文化影响了本土地域文化,从而导致当地的建筑文化失去了地域性。

正因如此,建筑师们开始以地域性和现代建筑设计有机融合为新的设计理念探索如何摆脱外来文化的干扰,获得其精髓。

当今的建筑设计界中,如何创作出具有地域文化特性的建筑作品成为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

3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原则3.1注重地域文化的体现地域文化与建筑相融合,不仅要体现地域文化在建筑外观上设计的联系,还要注重设计师的情感表达。

不能刻意运用各种符号和强加各种元素,避免建筑物的整体外观摘要 近年来,全国各地建筑数量和建筑设计团队数量的增加,给我国各城市的风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城市建筑缺乏个性、脱离地域性等现象逐渐显现。

从地域性角度来看,由于外来文化影响了本土地域文化,从而导致当地的建筑文化失去了地域特色。

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剖析了现代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丧失的问题,并总结提出了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哈密地区地域性建筑设计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建筑创作与地域文化的传承

建筑创作与地域文化的传承

{ 一 i } 建 i
m & i
目 、 * 7 建

mⅡ
^ ,特 ^、 ^ 、
# 进 T

.蝉
十 i
最 * 住 、 月
 ̄ 4u L, q
*} 建 特 征 R 特
^hmo时 I erig fe mofed n 0u 口 g nh fn h f h o d b.nd
号 表现、 象征表现 、手法表现都 属于这一 粪。 @
次 1浅 层 次 文 化 表 现 , 通 常 看 得 见 ,摸 得 着 ,
五 千多年 悠久的历史和 光辉灿烂 的文化 ,又是一 个 多民族 的目家.建 筑文化遗产 非常丰富 .在世 界 上独树 新 建筑。 在建筑 作 中如何 才能达到 有 自 国 家和昆 4 族 的特色 呢 其中 , 鉴传统建 筑文化不 失*一 ’ 借 条 重要的和 要的途径 。 帜。每天 ,在我国建 筑创作道 路 , 就 应该创作 出有 自 目家的、 民族特色的 现代化
or hi c u al l r I on 1 c l t cu l e s e of hem o f mpo t nf e r u si ra
1 建 筑 文 化 传 承 的 目韵
建筑文 化 承的 目的是耍 现代建筑创 作服 传 务 .耍在创作作 品中 弘扬我目忧 秀的建筑 文化特 色 ,使赦 目刨作的现代 化新建筑 作品具有 中目的 民 族特色。
ond eces or woY i C i e… n s y n hn e
onaI
ch f t f t san Q Qc e i Ec s d r o n o oc e s cs nd egi a J ch t d l r i u er

传统民居文化在现代城市建设中传承

传统民居文化在现代城市建设中传承

传统民居文化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传承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6-183-02摘要中国传统民居得以存在下去的出路是将其变成有机体,它能像世间万物一样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进化、改变,并在城市和乡村寻找到可以存在的空间。

我们应研究和借鉴传统民居,并把传统民居中的环境处理视作与当代建筑融会的结合点,创建新型地域性建筑。

关键词传统民居地域文化地域性建筑一、丰富多元的民居文化中国传统民居结合不同气候、不同民族风俗习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塑造了极为丰富多彩的艺术造型及审美情趣。

西北高原: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中原平地:狭巷夹天,庭院深深;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粉墙黛瓦……。

无论是北方民居的深沉厚重,还是南方民居的洒脱秀丽,都富于诗的韵律和画的意境。

中国传统民居的历史源远流长,从选址、布局、结构和材料等方面,无不体现着因地制宜、因山就势、相地构屋和因材施工的营建思想,样式极为丰富。

民居不仅是一个物质环境,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院落式、天井式、楼居式、碉房、毡包等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蕴含着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生活智慧和价值观念,以及浓郁的地域文化风情。

京城里严整的四合院,最能解释古代社会长幼有序、上下有分、内外有别的礼教;苏州幽静雅致的园林,飘散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意韵;徽州的高院和马头墙,体现着当地商贾、仕人内聚的生活意识;依山傍水、随势赋形的吊脚楼,“下养畜、中居人、上贮粮”,为土家山民提供了实用的生活空间……乡民对居室的要求从遮风蔽雨提升到审美层面上,于是有了精美的匾额、透雕的门窗、萦绕的长廊,有了相向荷塘的书房,有了疏影横斜的庭院。

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艺术,是如此丰富精湛又意趣盎然。

二、发展中的变奏这几年,住宅建筑的“跟风”一直很盛。

时下流行“欧陆风”,就把欧洲各个时期的流派堆积成“建筑快餐大拚盘”,既无时代特色,又无地方特色,更欠缺令人震撼的传统文化内涵。

这样一来,使得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民居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几乎是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和地域文化正与住宅建筑脱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在建筑创作中的继承与发扬[摘要] 本文围绕着地域文化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我国地域文化的历史与现状,然后阐述了地域文化对建筑创作的重要性,最后重点介绍了如何在建筑创作中运用地域文化。

[关键词] 地域文化建筑创作继承发扬引言随着近几年中国建筑界逐步走向世界,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绩,人们开始对中国能否出现世界级的明星建筑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然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牢牢抓住中国的根,中国建筑师在世界范围内才能大有作为。

中国建筑创作不应该是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应该找到自己独特的甚至更优秀的东西,来引领世界。

中国建筑师已从日本建筑师,印度建筑师,拉美建筑师,甚至是欧美建筑师那里得到了启示,将地域文化加入到建筑创作中来,让其影响建筑创作,但如何影响,影响的原则,实践中如何操作,都是应该好好总结的地方。

因此,地域文化对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影响以及如何继承和发扬是建筑界一直在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一、中国地域文化的历史与现状1. 中国地域文化的历史中国是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多民族伟大国家,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各地域各民族文化不断地相互交融共同形成的,又因各地域各民族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间习俗、宗教信仰、经济发展的不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形式。

文化是有地域性的,中国城市生长于特定的地域中,或者说处于不同的地域文化的哺育之中。

愈来愈多的考古发掘成果证明,历史久远的中华文化实际上是多种聚落的镶嵌。

就全中华而言,亦可称亚文化的镶嵌(mosaic of subculture),如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三星堆文化、巴渝文化等,地域文化发掘连绵不断。

地域文化是人们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世代耕耘经营、创造、演变的结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哺育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又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组合出色彩斑斓的中国文化空间的万花筒式图景。

2.中国地域文化的现状当前,中国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的“市场”欣欣向荣,非常热闹。

我们可以看到各地大小设计竞赛不断,并且似乎非国际招标不足以显示其“规格”,因此国际上一些建筑事务所也纷纷来中国“抢滩”进行一场“混战”(说它是混战,因为项目往往未经过深入的可行性研究而匆匆忙忙发标、组织评审)。

繁荣的建筑市场中的设计竞赛,表面上看,是技术与经济的竞争,实际上也是一种地域文化的竞争。

一般说来,技术与经济竞争的目标和要求较为明显,“指标”具体,而建筑文化的竞争、设计艺术匠心的酝酿则较难捉摸,但非常重要。

目前,一般商品市场的竞争战略观念已经从产品竞争转变到智能竞争,要求掌握“核心专长”,即要拥有别人所没有的优势智能。

有人说21世纪竞争将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对建筑来说,颇为确切。

中国建筑师理应熟悉本土文化,能够赢得这方面的竞争,但事实上未必如此,兹举首都博物馆的例子说明。

应该说首都博物馆设计不是一般的建筑设计,它本身是文化建筑,又建在中国的首都、全国的文化中心、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主要大街上,建筑构思理应追求更多一些文化内涵和地方文化特色,但事实很令人失望,从参赛的一些方案包括中标的方案中,我们并不能得到这种印象。

这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在国家大剧院设计竞赛中,由于操办者的偏颇以及中国某些同行们的哄抬,那位建筑师扬言“对待传统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逼到危险的境地”,今天试看到处“欧陆风”建筑的兴起,到处不顾条件地争请“洋”建筑师来本地创名牌,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种种现象都反映了我们对中国建筑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与自信。

二、地域文化在建筑创作中的重要性1. 中国地域文化的概念它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本文所关注的地域文化,是指当地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积淀以后所形成的活生生的存在于当地的对建筑创作有积极影响的优秀文化。

2. 在建筑中引进地域文化的重要意义之所以要在建筑创作中考虑地域文化,是由于文化滞差所造成的。

文化滞差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惯性。

威廉奥格本论述了在同一社会的不同领域里,变化速度的不平衡是产生社会紧张的原因,因此,人们求得某种平衡,不仅各个社会领域的变化速率要平衡,而且在环境变化速度和人们有限的适应速度之间也要保持平衡。

在当今动荡不安的社会里,经济生活中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各种花样不断翻新的产品,企业或个人在各自领域中竞争产生的紧迫感,这些都在客观上要求美学创新,与其整体社会的经济结构相平衡。

今日西方社会各种复杂的多变的社会现象和艺术思潮无一不与这种客观上的要求有关。

文脉的思想与原则,之所以在这个时期得到复苏并且概念化,也深深受这种客观的必然性所支配的。

那么同样的当外来文化进入我们的生活中,当地居民的心理适应能力滞后于外来先进文化,由于心理惯性,不能与之保持平衡,产生了不适应感,于是心里归属感缺失,精神上产生不适。

因此在建筑中引进地域文化是为了使当地居民的心理适应速度与建筑的更新速度相平衡,使他们在具有原地域建筑空间特征的建筑里得到心灵的归属感,不至于产生心理的不安。

这样看来,地域文化在建筑的精神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当然这不能等同丁抱残守缺,一定要把优秀的地域文化发扬出米,而陋俗则还不如一刀切,长痛不如短痛。

三、地域文化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1. 地域文化的产生从广义上讲地域性分为地域环境和地域文化两部分。

地域环境指特定的风景旅游区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如图3.1),包括:地理区位、地形地貌、植被生态、地质水文、气候条件等因素。

地域环境的特殊性及其客观性,使建筑带有显著的地域标志,它使建筑因展现不同的环境内涵而富有个性与特色。

图3.1地域环境组成要素而地域文化就是在这独特的地域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例如风景旅游区的地域文化是风景旅游区的原住民在当地地域环境经过漫长的岁月造就的,这种文化除体现在风俗习惯、人文素质、信仰崇拜、文化艺术等内容以外,最直接地是体现在该地域的建筑上,形成其建筑风格的地区特色。

(如图3.2)图3.2 地域文化组成要素总之这两者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地域环境导致地域文化的积淀产生,地域文化反过来又影响地域环境中的人工环境的改变,两者相互促进共同造就了地域独特的文化氛围。

2.地域性性在建筑设计中的反映(1)环境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地域环境中气候条件、自然景观与自然资源。

气候条件主要是指自然气候因素,如日照、风向、降雨量等;自然景观主要是指自然形态因素,如地形、地貌、绿化、水域等;自然资源主要是指地方材料。

就我国居民普遍采用的四合院建筑而言,由北而南,天井的尺度发生明显变化,在东北和华北地区,气候寒冷,太阳高度角小,要求建筑间距较大,故而院落空空间开阔(如图3.3所示);而南方地区湿热多雨,对建筑遮阳避雨和通风的要求较高,建筑间距拉近,院落渐变成了利于通风的天井,甚至在江南、华南的部分地区,出现了所谓的“蟹眼天并”,这就是地方建筑对气候回应的极好例证(如图3.4)图3.3 北方四合院民居院落开阔图3.4 南方四合院院落小巧(2)文化因素随着历史向前推移,人类文明的不断积累,历史文化的内涵日渐丰富,包含了历史传统、宗教、民族、民俗等诸多因素,这种精神方面需求是持久的、动态的、发展的,对建筑具有历时性影响。

历史传统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出于诸多方面原因造成了建筑形象的差异,周商的质朴厚重,汉唐的简约大气,明清的精细严谨……对我们今天的创作而言,这些历史的积淀成为了建筑创作的丰富源泉。

宗教对建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地区建筑形式差异颇大,各具特色,这与建造者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精神欲望是不可分割的(如图3.5)。

图3.5 风格迥异的宗教建筑(3)技术因素建筑的技术因素是由经济条件决定的,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经济状况,也决定了不同的营建技术及不同的装饰工艺。

由此,地域性建筑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建筑特色,技术的运用只有结合当地的经济条件、文化条件和自然条件,才能充分发挥技术的本质,给予建筑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技术一旦与传统文化割裂,盲目地构筑建筑,会使地域性建筑失去文化特异性和连续性。

只有将技术的发展纳入到合乎社会及人的需求,符合文化特征的体系中去,达到与地域经济条件、文化条件及自然条件的整合,才能创造出理想的生活家园。

技术若与经济条件脱离,势必会使构筑的建筑成为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

下图反映的是大庆景园小区海滨综合楼,它成功的将现代技术与地域特色结合起来。

图:大庆景园小区海滨综合楼在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环境和当地材料等硬件性物质文化对建设设计的影响与要求。

为此,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尊重当地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充分考虑与环境相融合,使建筑成为环境的一分子,找寻天人合一的惬意。

同时,还要灵活地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使得所设计出来的建筑风格一方面能本着节俭节约的原则,就地取材,另一方面也能够充分体现出地方特色来,使得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得以充分释放与发扬。

在建筑设计时将当地的人文、风俗、生活习惯、地域特色等软文化要求,与建筑设计进行有机融合。

在建筑设计中就要体现出文化背景设计构思感受体验这一过程,使人们在建筑中亦能享受到当地生活风情的文化习俗。

四、结束语在全球化与地域化的问题被提出后的今天,中国建筑界渐渐认识了自己的一些失误。

当代中国建筑创作水平的确有了很大提高,然而也还存在着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像三种倾向:一是摹仿西方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另一种倾向是摹仿我国传统的古建筑;还有一种倾向就是将两者相加或混合。

这些还是需要进一步克服的。

中国建筑要想崛起并使其引领世界建筑潮流,就必须在建筑创作中融入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并在城市更新改造中使其更好的融于城市文脉但并不至于失去时代性,使城市特色更加鲜明。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