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坚持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跨越式发展

坚持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跨越式发展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社会综合建设的重要方面,而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坚持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并分析其实施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一、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1. 引发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地方特色的文化是吸引外地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元素,如传统节日、民俗风情、地方美食等,这些特色文化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
通过挖掘和发展地方特色的文化,可以打造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进而带动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旅游业的兴起,不仅可以提供就业机会,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为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2. 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
地方特色的文化往往与当地的传统产业紧密相关,可以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例如,在传统的工艺品产业中,各地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元素为依托,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如陶瓷、丝绸、木雕等,这些特色工艺品因其独特性受到了市场的瞩目,成为了特色产业的代表。
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可以为特色产业提供创新和差异化的动力,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
3. 增强地方身份认同感和凝聚力。
地方特色的文化是每个地方的独特标志,通过弘扬和传承地方特色的文化,可以增强当地居民的身份认同感和凝聚力。
当居民对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和认同,就会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活动,推动地方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同时,地方特色的文化也是共同的文化记忆,可以促进社会身份认同感,加强社会凝聚力,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二、坚持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的必要性1. 传承文化传统,保护文化遗产。
地方特色的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历史和传统的延续,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只有通过坚持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才能传承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使其得以传承和发展。
否则,这些独一无二的文化元素可能会逐渐消失或者被遗忘,丧失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力。
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实施方案

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实施方案地方特色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独特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发展的重要资源。
因此,挖掘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实施相关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首先,要加强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调研和挖掘。
通过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民俗、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资料,发掘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特色符号。
可以通过走访当地老人、文化传承人,收集他们的口述历史和传统技艺,以及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全面深入地了解地方特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其次,要开展地方特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活动。
可以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如电视、报纸、网络等,进行宣传报道,向社会大众介绍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同时,可以举办地方特色文化展览、演出、节庆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让地方特色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第三,要加强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可以建立地方特色文化的档案馆、博物馆,将相关资料和文物进行收藏和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文化。
同时,要加强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传统技艺、民俗习俗等方面的传承工作,培养一批有传承意识和能力的传统文化传承人,确保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不断。
最后,要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到地方经济发展中。
可以通过开发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如手工艺品、特色美食、民俗旅游等,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可以将地方特色文化作为地方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市场推广和销售,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综上所述,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加强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宣传、保护和融入,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动力。
希望各地能够重视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工作,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让地方特色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各地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各地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俗文化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它代表着一定地区、一定民族的聚居与生活方式,是这些地区、民族自然环境、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各地的民俗文化具有不同的特色与魅力,如何传承与发展成为了我们需要探讨的话题。
一、民俗文化的传承1、家庭传承民俗文化的传承最初是从家庭开始的。
在中国,许多家庭都有传统的文化传承方式,如新年扫楼、贴春联、包饺子等都是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传承方式。
家庭传承不仅能够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同时也能让家庭成员在传承中获得更多的文化体验。
2、民间组织传承民间组织在传承民俗文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中国的庙会、戏曲、民乐、舞蹈等都是民间组织通过传承和推广而得以传承下来的。
在这些组织中,从专业人士到业余爱好者都有参与,他们通过教授技巧、传授经验,以及示范演出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参与和喜欢上这些文化形态。
3、地方政府传承地方政府在民俗文化的传承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地方政府为了维护、传承当地的民俗文化,会在重要节日或特别的文化活动中,组织相关的文化表演,如大型的民俗游戏、演唱会、花灯展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还能让当地居民更加了解和传承民俗文化。
二、民俗文化的发展1、深度学习在当今社会,网络的普及使得学习民俗文化变得越来越方便。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许多渠道了解、学习和了解不同地方的民俗文化,如电影、电视、书籍、互联网等等。
例如,通过字幕组、博客、论坛等方式,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既能增长知识,也能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2、创新开发另外,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还可以从创新开发方面入手。
一些创意公司正在研发有趣的民俗文化衍生产品,如连衣裙、墙纸、家居饰品等等,这些文化创意产品既能体现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也适合长时间佩戴或使用。
3、文化旅游除此以外,文化旅游也成为了重要的民俗文化发展方向。
通过旅游,人们可以亲身感受、体验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增加旅游地的吸引力,同时也为当地旅游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地方文化课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地方文化课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地方文化课教案一、引言(100字)地方特色文化是一个地区独有的文化传统,它代表了这个地方的历史、风俗和生活方式。
本教案将重点探讨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促进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背景介绍(400字)1. 地方文化的概念和意义地方文化是指某一特定地区的独特文化现象,包括语言、习俗、风物、建筑、音乐、舞蹈等方面。
它不仅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更是弘扬民族文化和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力量。
2. 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地方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可以激发地方人们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繁荣。
三、地方特色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方法(600字)1. 保护与修复通过选择性保护和修复重要的地方文化遗产,如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等,可以保持文化传统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同时,也可以通过修复和整治一些文化遗产,使其能够更好地展示地方特色。
2. 教育与培训在学校和社区开展地方文化教育和培训活动,通过学习和了解地方特色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地方文化意识,提高他们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传统节日与庆典地方特色文化常常与传统节日和庆典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举办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体验和感受地方文化。
同时,也可以通过传统节日和庆典的宣传和推广,弘扬地方特色文化。
4. 文化产品与创意设计通过创作和设计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如手工艺品、音乐作品、服饰等,可以将地方特色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
此外,也可以通过创意设计与当代文化元素相结合,使地方特色文化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四、地方特色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案例(600字)1. 四川川剧传承与弘扬川剧是四川地方特色文化的代表,凭借其独特的音乐、表演和戏曲艺术形式,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
在川剧传承与弘扬中,四川采取了多种措施,如设立川剧学校、培养川剧人才、举办川剧展演等,使得川剧得以传承和发展,并在国内外得到广泛推广。
弘扬家乡文化,推动家乡发展——建设家乡演讲稿

弘扬家乡文化,推动家乡发展——建设家乡演讲稿: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弘扬家乡文化,推动家乡发展。
家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是我们心中永远挂念的地方。
它孕育着我们的文化和历史,也承载着我们的情感和记忆。
而正是这种深深的感情纽带,让我们不仅仅是家乡的子民,更是家乡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动者。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弘扬家乡文化,推动家乡的发展。
我们应该从了解和传承家乡文化开始。
对于家乡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了解,是我们弘扬家乡文化的基础。
而对于传承家乡文化,我们不仅仅要发挥自己的作用,还应该呼吁更多的人参与,让文化的火种聚集在一起,点燃明亮的火光。
家乡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不仅仅是我们的过去,更是我们的未来。
我们应该通过与老一辈人的交流,深入了解和传承家乡的传统文化,不断弘扬和创新。
我们也应该多开展一些有益于传承家乡文化的活动,激发青年人对于家乡文化的兴趣,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家乡的发展和繁荣。
作为家乡的子民,我们应该有责任和义务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
我们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也可以创新和发展我们的家乡特色产业,让我们的家乡在经济上和文化上都得到迅速发展。
在推动家乡发展方面,我们也应该充分发挥现代化科技的作用。
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为家乡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契机。
通过大数据、智能化革新等做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迎接全球化经济和文化的挑战。
我们应该秉持着“爱家乡,爱祖国”的信念,在日常行为中落实实践。
“笃守本分,勤俭节约”,自觉地践行节约精神,保护好家乡的环境资源;“诚实守信,为人诚实”,维护好家乡的社会和谐;“爱护文化,传承文化”,以行动践行弘扬家乡传统文化。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坚信,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也理当肩负家乡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任。
让我们共同努力,通过爱家爱乡的行动,为弘扬家乡文化,推动家乡发展而不断努力!。
总结概括部分地区在保护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方面的成功做法

总结概括部分地区在保护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方面的成功做法在保护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方面,一些地区采取了以下成功做法:1. 重视文化遗产保护:许多地区通过设立保护机构、修缮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重要的文化遗产。
例如,意大利的威尼斯通过严格的城市规划和修复工程,成功保护了其历史建筑和独特的运河景观。
2. 文化教育和传承:一些地区注重加强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教育和传承。
他们开设文化课程、举办传统节日和活动,鼓励年轻人参与,以传承地方文化。
中国的台湾地区通过推动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等表演艺术的教育,成功保护和传承了台湾的传统文化。
3. 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一些地区通过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到设计、手工艺品、旅游等领域中,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的结合。
例如,法国的阿尔萨斯地区通过挖掘当地传统手工艺品的潜力,成功将其打造成一个独特而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4. 保护语言和民俗文化:一些地区采取措施保护本地的语言和民俗文化。
他们设立语言学校、设立语言学习项目,并在公共场所和媒体上推广使用本地语言。
挪威的萨米人地区通过推广和保护萨米人的语言和文化,成功保护和发展了这一独特的地方文化。
5. 民众参与和社区合作:一些地区鼓励民众参与文化保护和发展,并促进社区合作。
他们组织社区活动、成立志愿者组织,通过集体的力量实现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
波兰的克拉科夫通过建立多个文化组织和活动,使当地居民能够积极参与到文化保护和发展中。
这些地区的成功做法表明,注重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教育传承、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保护语言和民俗文化,以及鼓励民众参与和社区合作,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
地方特色教育发掘和传承地方文化的方法

地方特色教育发掘和传承地方文化的方法地方特色教育是指在地方特色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一种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教育形式。
它旨在通过发掘和传承地方文化,培养学生对本地区历史、传统、习俗以及特色产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本文将探讨地方特色教育的意义以及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地方特色教育的意义地方特色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地方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地区,其特色和魅力是学生们自豪的源泉。
通过地方特色教育,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文化态度。
此外,地方特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学习和研究地方特色,学生们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方式。
最后,地方特色教育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通过向学生介绍地方特色产业,并鼓励他们从事相关研究和创新实践,地方特色教育可以唤起学生对本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关注,促进地方产业的振兴和传承。
二、发掘地方特色教育的方法1. 举办地方特色文化活动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如地方戏曲表演、民俗展览、传统手工艺制作等,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地方文化。
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增加他们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 引入地方特色课程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引入地方特色课程,如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们可以全面系统地学习和了解地方文化,拓宽视野,培养对本地区的归属感和关注度。
3. 鼓励学生参与地方特色研究和实践学校可以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地方特色研究和实践活动。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访地方特色企业,开展地方特色产品设计比赛,或者组织学生开展地方历史研究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地方特色,增强对本地区的认同感。
4. 建立地方特色教育基地学校可以与地方文化机构、博物馆等合作,建立地方特色教育基地。
通过建立基地,学生们可以在实践中感受和学习地方文化,了解其深厚的底蕴和魅力。
文化旅游如何带动地方特色文化传播

文化旅游如何带动地方特色文化传播在当今社会,文化旅游已成为一种热门的旅游方式,它不仅能够为游客带来独特的体验,还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化旅游为地方特色文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展示平台。
当游客踏入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们所接触到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都是地方特色文化的具体呈现。
以丽江古城为例,这座保存完好的古城吸引了无数游客。
游客在这里可以漫步于古老的石板路,欣赏纳西族传统的建筑风格,感受纳西族的独特文化。
古城中的四方街、木府等景点,成为了纳西族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通过游客的亲身体验和口碑传播,纳西族的文化得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被知晓和认可。
文化旅游能够促进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当一个地方的特色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时,当地政府和居民会更加重视对这些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文化体验,他们会积极修复历史建筑、传承传统技艺、保护民俗活动等。
比如,一些古老的手工艺,如木雕、陶瓷制作等,在文化旅游的推动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传承。
年轻一代看到了这些传统文化的价值,愿意投身其中,学习和传承这些技艺,从而使地方特色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文化旅游有助于激发地方居民的文化自豪感。
当游客对本地的特色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赞赏时,当地居民会更加意识到自己文化的独特之处和价值。
这种文化自豪感会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传承和弘扬本地文化。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当地居民穿上传统服饰,展示传统歌舞,向游客介绍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历史传说。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自己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认同,也更加积极地将其传承下去。
文化旅游还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为特色文化的传播提供物质基础。
游客的到来会刺激当地的消费,促进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
当地居民通过参与旅游服务获得经济收入,从而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文化保护和传承中。
例如,在一些乡村旅游地区,村民通过开办农家乐、销售特色农产品等方式增加了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推动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钱学斌
来源:《神州·上旬刊》2020年第03期
摘要:以曲靖--陆良为中心、《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为代表的爨文化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
随着城市建设加剧,地方建筑形式逐步消失,城市个性逐渐模糊,民众凝聚力和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知认可度也正在下降。
处于如此时代背景下,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交流促成、文化产业培育及地方文化平台搭建等,对于更好地促进地方民族融合、民族和谐、民族团结显得迫在眉睫。
关键词:爨文化;文化资源;文化交流;文化产业;文化平台
一、爨文化传承、发展现状
1、国内传承典型
多年来,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一直被国内不少书法爱好者研习,"爨宝子碑万里行"发起人、中华爨文化研究会会长秦齐为现代爨碑书法研究的典型代表。
2、地方发展现状
自2008年以来,陆良县多项国家级碑刻奖项,在全国刻字艺术作品展中形成了深受广泛赞誉的“陆良现象”。
2012年推出琳琅满目的陶瓷制品,附上极具神韵的爨体书法,可谓极美之物,是爨文化推广的较好载体,也是文化转化为财富的具体体现。
二、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1、爨文化是地域性传承文化,也是融合发展的文化
爨文化是曲靖的地域文化,在历史演变中直接继承古滇文化并不断传承至今。
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与滇文化、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夜郎文化和楚文化相互影响相互碰撞融合,使爨文化既有汉文化的某些精华,又带着鲜明的地域文化内涵。
2、爨文化是多元化复合的历史性文化
爨文化的文化形态融合了政治制度、经济关系、社会生活、生产结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以及民族民俗等诸多因素。
爨文化曾一度传承取代古滇文化,与土著文化相互融合。
从二碑的形制、书法及碑文看,爨文化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又不乏不拘泥于章法的民族特色和蛮夷之气。
爨人崇拜汉人祖先、崇拜圣贤,鲜明的佛教、道教色彩与土著民族“巫鬼”、“鬼主”和动物、山水图腾崇拜交织并行,构成了爨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
3、爨文化是学习性继承、高度创新的民族文化
碑刻文化《益州太守碑》、《爨龙颜碑》、《爨宝子碑》、《爨龙骧刻石》、《爨深碑》等是爨文化继承中原文化的实物见证。
爨文化晚期,以爨氏为代表的南中汉族全部融入当地少数民族,并由大理、保山等地的“西爨白蛮”民族继续传承。
以二碑为例,形制、铭文继承了魏晋风范和汉晋正传,书法艺术则又在隶楷之间独成一体,充满了独创精神。
爨文化上承古滇文化,下启大理南诏文化,熔炼多种文化因素为一炉,继承发展中高度创新,描绘出云南地方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4、爨文化是具有现实启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文化
爨文化对历史、民族、地缘优秀文化积淀和彰显,对新时代文化建设具有榜样、启示价值,也为新形式下曲靖、云南乃至全国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研究发展提供了珍贵的文化资源。
政策、文化、人力、科技等因数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其中,文化具有引领社会主流意识、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功能性价值。
爨文化传承、融合、多元、创新、启示和实践等积极性特质,对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引导实践、现实学习价值。
将爨文化内涵融入地方文化建设中,可以较好地提升历史意味、民族特色和地缘特点,也可以增强文化厚重感、地方民族凝聚力和实现文化产业增值。
同时,致力于爨文化的细致发掘和深入研究,对地方社科研究、学术品牌打造具有方向性价值,如《爨文化简史》、《爨文化论》等著作的形成,对推广爨体书法、进行考古研究、发掘爨区史料,能够提供更为清晰的脉络。
三、如何推动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地方特色文化平台搭建
为更为有效地推动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其在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突显文化引导价值,首先应该搭建文化平台,让地方特色文化能够在现实载体中落地。
文化平台的搭建主
要有办公场地建设、互联网平台建设、文化交流活动组织、文化品牌打造宣传、文化产业开发、政策支持引导等。
地方特色文化平台的搭建具有现实意义:
①能更好地将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落到实处,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有利于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文化品牌的打造和宣传、文化交流活动的组织和促进。
②能更好地与其它文化元素交汇融合,为地方文化的融合创新提供养分,有利于提高人们文化素质和满足地方人民日益突出的绿色精神文明需求,构建融洽和谐的精神生活家园。
2、开发地方文化旅游产业
要大力推动地方文化与工农业、旅游业等有机结合,提升文化产业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促使其发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的保护性开发,对实现地方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稳定和文化交流互動意义非凡。
3、推动地方特色文化的个性化发展
①将弘扬中华文化作为背景,在实践中大力实现地方文化的个性化发展。
以爨文化为例的地方特色文化,因其地域性特点、生产生活方式,文化背景不同及包容民族众多,在渗透继承中华文化主要精神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因此,我们既要崇拜并努力发展中华文化,也要坚持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和积极培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态,使其彰显自身独有的特色和魅力。
②精心布置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的载体,不断创新文化发展形式。
通过地方特色文化平台搭建、文化旅游工程建设、文化交流活动举办、地方文化作品展览等办法,做好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宣传和普及工作。
也要全面推进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扶持发展民间文化活动和地方文化工作,树立打造“爨文化”等文化典型,落实文化发展的群众基础。
③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和政策支持作用。
建设地方特色文化需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同时尊重群众主体地位,积极扶持群众的创造热情。
同时,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环境熏陶等,支持群众性文化组织发展,保障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以地方特色文化带动经济发展》(人民论坛 ;郭永红 ;2018.09);
[2]《爨文化对当今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视域下的爨文化及其价值》(云南日报 ;和亚宁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