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现代建筑赏析论文
中国建筑文化赏析论文

中国建筑文化赏析论文摘要:中国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本文通过对中国建筑文化的赏析,揭示其美学观念、价值观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旨在增进人们对中国建筑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中国建筑文化;美学观念;价值观念;社会影响一、引言中国建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其特点是注重平衡、和谐与精神境界的体现。
中国建筑文化蕴含丰富的美学观念与价值观念,既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尚,又反映了中国人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关注。
本文将以对中国建筑文化的赏析为主线,探讨其美学观念、价值观念以及影响力。
二、中国建筑的美学观念中国建筑具有独特的美学观念,主要包括平衡、和谐、尊重自然等。
平衡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特点,体现在布局、比例和色彩的统一上。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对称布局,强调左右对称或前后对称,以达到整体的平衡感。
此外,中国建筑都追求整体的和谐效果,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建筑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和谐互动。
中国建筑是一种尊重自然的建筑,追求与自然共存、和谐共生的道理。
建筑师根据地形、气候特点和环境条件,选用适宜的建筑材料,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布局方式,以保持与自然的和谐。
三、中国建筑的价值观念中国建筑文化体现了丰富的价值观念,主要包括礼仪观念、人伦观念和社会观念等。
礼仪观念在中国建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古代建筑常常是皇室或贵族举办仪式的场所,具有显赫而庄重的氛围。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人伦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中国古代建筑多是家族或宗族共同生活的场所,注重家族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建筑布局和规模往往与家族的规模和地位相匹配。
此外,中国建筑还反映了社会观念,尤其是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视。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注重建筑对社会环境的融入,以及建筑对社会秩序和道德的引导作用。
四、中国建筑文化的影响中国建筑文化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建筑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尚,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外建筑艺术对比论文

中外建筑艺术对比论文中外建筑艺术对比论文2010-01-09 16:18中外建筑艺术对比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和西方的古典建筑艺术的比较,发掘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对建筑文化形成的原因是社会背景与文化不同,作简要论述。
关键字:建筑艺术,社会背景,文化,美学,审美,民族,地理对比中西古典建筑艺术,我们可以发现,既有许多不同点,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它们各自形成了一种制度和法式,目的在于保证质量和取得统一和谐的艺术风格。
至于采用的方法则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甚至有些手法相互背道而驰,但都同样可以取得和谐的效果,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
西方古典建筑文化是欧洲建筑文化的源泉,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是东方建筑文化的精华。
中西古典建筑文化均有各自的法式,都在历史上起过不朽的作用,但是由于背景的不同,中西古典建筑各自按着自身的美学思想在发展,由此反映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
中西古典建筑文化都有各自的法式,由于社会背景与文化的不同,因此按着不同的美学思想和设计手法在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
从历史上看,西方古典建筑文化发源于古代的希腊,罗马帝国继承了古希腊的成就,使古典建筑进一步成熟,从而形成了西方世界的建筑范例。
1西方古典建筑艺术其实建筑风格也和所有艺术一样,总离不开人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环境、传统习俗和文化艺术,这些不同国度、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才形成各自不同的建筑风格。
在希腊、罗马、法兰西、德意志、西班牙、俄罗斯,都有各自的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
从来就不曾有过所谓统一的"欧洲风格",所以"欧洲风情"的提法是不全面不科学的,是对建筑风格的一种误导。
为了让大家对欧洲风格有一个初步认识,能够了解各种建筑风格的基本特点,下面向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1.1、古希腊建筑风格――古希腊位于欧洲西部爱琴海和地中海沿岸,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它的建筑也是西欧建筑的先驱。
浅析中外建筑风格范文

中外建筑史论文浅析中西方建筑哲学文化的差异引言:什么是建筑哲学?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的艺术鉴赏三原则,“走着迂回的路径,从越来越逼近中心的圆周把建筑艺术的源流看一遍”;并通过对比,看看大陆东西两端截然不同的民族在各自的建筑中印刻着怎样的民族图腾与时代密码。
什么是建筑?古希腊人骄傲地说,建筑是那高高的卫城上俯视着整个城邦的神庙;中世纪教皇阴森森地说,建筑是我们在其中祈祷与赎罪的哥特式大教堂;路易十四优雅地说,建筑是我那金碧辉煌,集聚绅士名媛的凡尔赛宫……建筑,之于秦皇汉武便是那些宏伟大度、气吞山河的行宫苑囿;之于唐人宋民便是那些直插云霄的佛塔与信徒广聚的佛堂;之于明清才子佳人便是那诗意盎然,天人合一的精致园林。
哲学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影响建筑产业和发展诸多因素中占重要位置。
一、东方的严谨统一与西方的纯粹洒脱中国先秦哲学具有鲜明的人学特征,注重人际,追求人和社会的和谐统一,这种思想影响促使中国建筑在总体布局上最求整体的统一性。
在历史上无论其实宏大的建筑还是小巧玲珑的院都表现整体的空间感。
秦始皇那辉煌绝伦的阿房宫也以成为世界宫廷建筑中的奇迹。
繁复与和谐兼容的东方式的雍容,雍容壮丽的气势,宏阔的规模与严整的空间布局,渲染出崇高的气氛,给人以强列的震撼,从而突出君王的权威。
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尊崇帝皇,重视王权的情结,足够的风度来彰显国威,盛世的风水也在潜移默化中熏出一种华丽的气派,身处其中的建筑师在其熏陶下更能将他们的才能发挥到极致,去满足时代的需要,迎合帝王的情感。
借助木石砖瓦这些中原“特产”,浓缩于建筑艺术之中。
这些建筑本身也有一种震撼人心的表现方式,与古希腊人讲究的纯粹朴素、自然清明的潇洒大不相同。
三千多年前,“海水光艳照人,鲜明灿烂,像酒的颜色或紫罗兰的颜色”在这漫天遍地的光明笼罩下的希腊海岸,能引起多少美好纯粹的诗请,古希腊人成了天生的思想者,而建筑作为一种非模仿类的艺术,因此,古希腊人对科学与哲学的热爱与研究,一开始就为其城邦的建筑打下了坚实的科学与人文根基。
世界建筑名作赏析课程论文

世界建筑名作赏析课程论文学院:经济学院专业: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一班姓名:***学号:*********每当看到宏伟壮丽的建筑物时,一种喜悦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对建筑产生了兴趣。
这学期,我很高兴选择了世界建筑名作赏析这门课。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领略了更多建筑的美。
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建筑的文化韵味。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建筑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也还是上网看了许多建筑,但我还是比较喜欢苏州园林。
园林建筑和美景交互呼应,有一种古典美,无法用言语表达,就是感觉很美。
下面我将以苏州园林为例,谈谈我的感受:苏州园林历史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
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
从最早东晋的辟疆园起,已有一千五百年治园经验,城内曾有大小园林二百余处,至今保存尚好的仍有六十九处。
苏州园林的真正含义远非苏州的园林,她已成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称。
苏州园林,名扬中外,不仅是因为苏州现今保存的古代园林为数众多,更是由于这里造园历史及其悠久。
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到,苏州最早见诸历史书籍的园林,出现在春秋吴国营建阖闾大城之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自此之后,造园活动几乎一直绵延不绝。
尤其是在唐宋之后,历代都有许多文人、宦官因向往这里的山水秀丽、物产丰富、经济繁荣而到此定居,从而带动了当地园林建设的发展。
时至明清,不仅“吴中富豪,竞以湖石筑峙奇峰隐洞,凿峭嵌空为绝妙”,就是“闾阎下户,亦饰小山盆岛为玩”。
在如此普遍的造园之风的影响下,不仅当地园林数量激增,同时也促使造园艺术日臻完美。
有人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来赞美苏州的园林艺术(陈从周《清雅风范——苏州园林鉴赏》),实非过誉之词。
苏州园林特点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
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中外建筑差异论文

中西方建筑分析班級:姓名:GAGGAGAGGAFFFFAFAF目錄一、摘要二、正文1、中西方建筑文化差異2、傳統文化在建筑中的表現3、當代建筑設計三、總結GAGGAGAGGAFFFFAFAF一、摘要歷史的車輪已步入21世紀,隨著我國建設步伐的加快、綜合實力的增強、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崛起、交通網絡的逐步擴大完善,各類大中小型城鎮亦在規劃建設之中。
在這一發展新時期,我們應該努力尋求一條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建筑相結合的創作道路。
尋找傳統文化的內涵,獲得創作的靈感和題材,建造出既是傳統的、民族的,又是現代的建筑物,從而實現現代建筑與傳統建筑文化的和諧統一。
【關鍵詞】:中西方差異;傳統文化;現代建筑GAGGAGAGGAFFFFAFAF二、正文1、中西方建筑差異比較中西方的建筑的差異主要有材料、結構、布局、觀念等方面的不同。
1.1建筑材料上的差異中西方的傳統建筑材料一般就是三種:土、木、石。
中國傳統建筑以木為主,西方的傳統建筑以石為主。
不同的建筑材料,使得中西方的傳統建筑有著不同的藝術風格,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縱向發展,直指上蒼的。
這樣一來,能否將高密度的石制屋頂擎入云霄,便成為建筑藝術的關鍵所在,而執行這一任務的柱子也便成了這以建筑的關鍵。
所以,那些垂直向上、頂天立地的建筑便成了全靠石頭建造的柱子支撐。
與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國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木材構造出多種多樣的飛檐,木柱,屋頂等。
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且飛檐的高低、長短往往會成為建筑設計的難點和要點,因為這些細節方面的不同往往正體現出設計者的匠心獨運[1]。
GAGGAGAGGAFFFFAFAF1.2建筑結構上的差異中國的建筑結構中國傳統建筑的結構特點有如下三點:(一)以木構架為主的結構方式(二)獨特的單體造型(三)講究對稱美,黃金分割美等藝術效果中國傳統的建筑在建筑結構上的一個特征是“框架式結構”體系,即采用木柱、木梁構成房屋的框架,屋頂與房檐的重量通過梁架傳遞到立柱上,墻壁只起隔斷的作用,而不是承擔房屋重量的結構部分。
中外建筑欣赏2000字

中外建筑欣赏2000字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场所,也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中外建筑的欣赏,不仅可以了解世界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和欣赏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座中外著名的建筑,以供欣赏。
中国传统建筑——故宫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
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曾是中国24位皇帝的居所。
故宫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建筑群由正门、三大殿和六十多个宫殿组成,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故宫的建筑格局是中式宫殿建筑的经典之作,其空间结构以正中心轴线为基础,左右对称,讲究以人为本的贯通性和统一性。
外墙采用金黄色的琉璃瓦,气势恢宏,古朴典雅,富有神秘感和历史感。
同时,故宫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它对于研究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建筑、制度都有着极高的价值。
美国现代建筑——纽约帝国大厦纽约帝国大厦是美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纽约市中心的曼哈顿区。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摩天大楼之一,由两座102层的塔楼以及中间的大厦组成,高度达到443.2米。
由于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地理位置,纽约帝国大厦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称赞,成为了全球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纽约帝国大厦采用的是现代派的建筑风格,外表光滑、流线型,建造时采用的是最先进的钢铁结构技术,建造材料也达到了全球最佳的标准。
同时,大厦内部也非常宏伟和瑰丽,内部装饰也是采用了很多稀有的大理石、黄铜和玻璃等材料,使整个大厦给人以非常美妙的感觉。
巴黎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的国民建筑,位于巴黎市中心岛上。
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163年至1345年,成为了欧洲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
巴黎圣母院的外立面充满了巴黎的风情和历史文化,使所有参观者感受到了巴黎的浪漫和悠久的历史。
巴黎圣母院的建筑风格采用的是哥特式建筑,有强烈的优美、细腻、繁复和神秘感,尤其是图案非常的精细和刻画细致。
主教座堂内部色彩斑斓,装饰非常的瑰丽,但又透出一股古朴典雅之气,包括教堂内部的肖像和彩绘玻璃,都体现了中世纪哥特式艺术的最高境界。
世界建筑欣赏论文

3)帝国大厦(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位于纽约市,共有102层。由Shreeve, Lamb, and Harmon建筑公司设计,落成于1931年。它的名字来源于纽约州的别称The Empire State(帝国之州)。帝国大厦在世界贸易中心兴建之前,一直是纽约市最高的建筑,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全球最高的建筑。在它兴建之前
综合分析:
瑞士再保险公司大厦具有生态建筑的众多特征:巧妙的平面布局使建筑主体与服务核之间主导风加速,把单一表皮变为多功能界面,减缓,消除或改变自然气候带来的波动,使大厦内部环境更稳定,极大地降低了能耗和污染。建筑研究组织(BRE)对于低能耗混合模式办公建筑的指导耗能指标为175Kwh/m²,而瑞士再保险公司被预测将打破25Kwh/m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依靠这一系列的环境友好手段,福斯特创造了一个拥有日照,自然通风,保持对外部认知的工作环境,推动了生态建筑设计和技术的发展
建筑名作赏析论文

1.矶崎新的发展历程1.1丹下健三的影响矶崎新就读于东京大学,每个学生在写毕业论文时必须找一位教授指导,于是他去了丹下工作室。
那时,他兴致勃勃地研究19世纪末芝加哥学派,因为他认为,从某种角度看,芝加哥学派是现代建筑的开端:在欧洲,现代建筑运动更像是一场意识形态的宣言,但在芝加哥,完全没有宣言,办公建筑类型随着框架结构和纯技术的发展而得以发展。
同时,他们致力于直接的实用观念。
因此,他特别专注于研究那个时期的办公建筑类型。
但是,他没能把这个课题研究范围发展到当时所在的时期,即20世纪50年代,他的研究范围限于1929年的“大衰退”前,以及那段时期办公建筑类型的有趣变化。
这些就是他随丹下所做的研究课题。
当时丹下请他加入他的研究室。
但那时,矶崎新尚未确定他是否会成为一名建筑师。
对于建筑设计,他知之甚少,只不过由于两个兴趣,其一是对所谓艺术本身,即现代艺术的兴趣,其二是对纯粹技术的兴趣,但他并不知道如何将二者统一起来。
也就是说,在进入丹下事务所时,正处于他的学生阶段。
他加入时,东京市政厅正在建设中,而广岛和平纪念会馆也即将竣工。
他参与的第一组项目是香川县政厅,以及后来的今治市政厅。
在那之后,他参加了1960年的东京湾规划项目组。
那时的东京湾规划出人意料,日本的年轻一代开始提出“未来都市规划”的设想。
菊竹清竹提出了“海上都市”设想,黑川纪章提出了“组群造型”方案。
在他加入后,他个人也尝试了几个方案,如“空中都市”或者称为“空中居住”。
在那以后,他仍然在丹下事务所研究东京湾规划,同时也做他自己的项目。
丹下说:“我和矶崎不是师生关系,我们同是设计组的成员,有时他受到我很大的影响,而我也经常从矶崎那儿获得好的主意。
”当时,丹下主要关心的是“统合”理论。
这是丹下一贯的主题思想,就是将现代建筑与日本传统建筑融合起来。
事实上,通过广岛的作品他尝试实现了“统合”理论,他获得了成功。
而且,大概是从广岛开始,到东京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竞技场,丹下主要尝试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同时,包括当代与传统的融合,那是现代日本建筑的全盛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现代建筑赏析——现代建筑体系
摘要: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中外建筑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目前的新型建筑有着
很多感悟,结合很多著名建筑进行了部分新型结构体系的介绍,总结了不同结构的特点。
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张拉结构、膜结构、玻璃结构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社交、生产方式以及经济、商业和军事等方面的需求,建筑形式随之发生变化,其造型千变万化。
当今建筑结构随着建筑功能的变化和需要,一个重大的发展趋势是大体型、大空间、大跨度。
如体育比赛场馆、会展中心、飞机场的机库与候机楼、文化艺术以及商业建筑等规模都很庞大,跨度也大。
现代空间结构是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传统结构中得到知识、启发和借鉴,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把传统的和现在的彼此融合,不断进行科学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发展结构体系。
目前世界上已经建造了成千上万采用各类空间结构建筑的大型体育馆、飞机库、会议中心和展厅等,这些建筑的恢弘气势、优美造型。
许多厂房、仓库等也采用了空间结构,实现了经济、合理的完美统一。
1 张拉整体结构体系
张拉整体结构可定义为一组不连续的受压构件与一套连续的受
拉单元组成的白支承、白应力的空间网格结构。
它通过拉索和压杆的不同布置形成各种形态,索的拉力经过一系列受压杆而改变方向,使拉索与压杆相互交织实现平衡。
这种结构的刚度依靠对拉索与压杆施加预应力来实现,且预应力值的大小对于结构的外形和结构的刚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张拉整体体系在拓扑学和形态学上是复杂的结构型
式,所以用一种有效的几何方式来描述是非常重要的。
张拉整体体系可应用于城市雕塑、大跨度平面或曲面屋盖结构。
张拉索网结构或张拉索壳结构的型式可为球壳、扁球壳、筒壳、旋转双曲面等。
张拉整体体系由于其良好的整体受力性能,可充分利用拉索及压杆的单元强度,提供极大的刚度,适用于作为超大跨度建筑的屋盖结构。
目前张拉整体体系主要是以索穹顶的结构形式应用于大型体育场的屋盖结构,在美国、韩国、日本、德国等均有建成的工程实例。
2 膜结构体系
膜结构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形式,是由多种高强薄膜材料及加强构件通过一定方式使其内部产生一定的预张应力,以形成一种作为覆盖结构的空间形状,并能承受一定外荷载作用的一种空间结构形式,膜结构是建筑与结构完美结合的一种结构体系。
薄膜既承受膜面的张力,又可防雨、挡风,同时还可以采光。
膜结构的建筑造型是结合结构构造的布局而产生的,力的平衡状态直接被表现在结构的形状上,从而使得膜结构成为一种建筑与结构自然有机结合的新型大跨度建筑。
(1)膜结构的特点
由建筑所用材料和其结构形式及其结构组成可知,膜结构具有如下明显的优越性:
1)跨度大、自重轻:在大跨度的结构中采用膜结构要比传统结构轻一个或几个数量级,且单位面积的结构自重与造价也不会随跨度的增加而明显地增加。
2)优良的光学、热学特性:膜材料自身透光性较好,可充分利用自然光,白天使用不需人工照明,完全能满足各种体育比赛等活动需要。
3)良好的不燃、阻燃性和自洁性。
4)膜结构是理想的抗震结构:自重轻,对地震反应小,为柔性结构,易于耗散地震能量。
5)造型优美、富有时代气息:膜结构呈现富于变幻、新奇诱人的视觉效果。
且色彩丰富,在灯光的配合下易形成夜景,给人以现代美的享受。
6)施工周期短:膜结构建筑的施工周期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至少可缩短一半;一般项目可在两个月内竣工,施工期内不影响其他工程的施工。
膜结构的缺点:
1)耐久性较差,近几年由于高强、防火、透光、耐久性好、性能稳定的薄膜材料的出现和应用,薄膜结构的设计寿命可达30年以上。
2)由于薄膜张力的连续性,局部的破坏就会导致整个薄膜结构垮掉。
(2)膜结构的形式及应用
膜结构按结构受力特性大致可分为充气式膜结构、张拉式膜结构、骨架式膜结构等几大类。
膜结构目前在国内外主要用于大型体育设施如棒球场、足球场、网球馆、游泳馆等;娱乐中心、展览馆、音乐厅、候机厅和大型集会场所;超级商场及酒店的中厅、过廊;飞机
库、停车场、仓库;海滨、公园等旅游场所遮阳结构;花园、庭院及城市街景等。
3 玻璃结构
近年来随着玻璃性能的不断改善,以及人们对玻璃特性认识的不断深入,玻璃已被越来越多地作为承重材料用于建筑结构。
玻璃结构的特点:
玻璃结构是一种节能结构。
玻璃结构一般明亮华丽,利用其透明性,能给人一种轻巧的感觉。
可使室内外景物融为一体,白天玻璃可以增加室内的自然采光,夜晚建筑物内的灯光透过玻璃可为城市增添梦幻般的夜景。
利用玻璃来实现建筑物更亮、更轻、更美的高科技效果,增强城市的现代化气息。
玻璃的耐腐蚀性能强,可抵抗强酸的侵蚀,因此,玻璃结构的防腐费用较低。
玻璃在力学性能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它是一种脆性材料,抗压性能好、抗拉性能差。
(1)玻璃结构的形式及应用
玻璃结构从形式上可分为:全玻璃结构和玻璃一金属组合结构。
玻璃结构可用于:全玻璃屋、幕墙、采光顶、楼梯、雨篷等,其中以在幕墙和采光顶中的应用最多。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玻璃结构新的使用途径和结构形式不断出现。
国外很多优秀的建筑均以其独特的幕墙和玻璃结构设计闻名于世,如柏林会议大厦,莱比锡展览馆等,它们引领了整个世界玻璃结构设计的潮流。
4 结语
通过本学期对中外现代建筑赏析这门课的学习,并结合相关资料
介绍了这三种空间结构,是当前世界空间结构的发展方向,我国在空间结构的前沿领域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
因此我们作为即将毕业的土木工程系的大学生,一方面应该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对新一代的空间结构进行了解。
“鸟巢”张拉结构、“水立方”膜结构、玻璃结构是我们已经看到的建筑,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只有不断地超越,才能获得成功。
毕竟鸟巢、CCTV大楼等中国地标性建筑都是请外国设计师设计,这不仅代表着差距,同时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的任务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