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学案设计初稿(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五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主要介绍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以及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掌握聚落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同地区的民居风格,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学生在地理思维和方法上还需进一步培养。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认识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2.难点:聚落形成的地理环境分析,民居特色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聚落的形成原因和民居特色。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4.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实地考察地点,安排考察时间。

3.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引导学生关注民居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展示相关地图和数据,让学生了解聚落形成的地理环境。

3.操练(15分钟)分析具体地区的聚落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 居民与聚落教案导学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 居民与聚落教案导学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居民与聚落教案导学案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居民与聚落教案导学案教学设计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及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资料,讲出世界人口原产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原产(2)学会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绘制人口快速增长柱状折线图。

(3)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展开地理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析人口多产生的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2)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介绍,使学生践行恰当的种族公平思想。

教学重点:(1)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

(2)人口快速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二者协同。

(3)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原产地区。

教学难点:(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3)人口问题及对策。

(4)三大人种的地区分布。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推理小说、比较、探讨法、谈话法、小品演出等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工作:课前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搜集有关人口问题的资料。

教具准备工作:投影仪、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地球就是人类的家园。

人们把地球称作“地球村”,而把自己则称作“地球村的居民”。

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快速增长,以致人们感叹“人口爆炸了”。

可知人口问题已沦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

所以世界人口的数量、快速增长、原产和人种等科学知识,践行恰当的人口观,就是我们每位中学生都所需介绍的地里科学知识。

现在我们就去自学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一、讲授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总数又是怎样变化的呢?活动1:使学生融合课本65页活动1,并根据平时的介绍展开讨论。

(七年级地理教案)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和聚落复习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和聚落复习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城市
乡村
生产活动
人口分布
建筑特点
交通特点例79: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a.工厂和____(省、市、区、县)b.城堡和村落c.城市和乡村d.宗教和寺庙★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寒冷、湿热、干旱地区的民居特色;城市利用交通条件。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地形、资源、土壤、水文、交通因素外,还有气候、植被、地质等因素。①聚落的区位(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南方的许多聚落位于河湖两岸,山区的聚落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②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温带的平原地区聚落密集,热带丛林、荒漠地区、高山地区聚落稀疏(与人口分布相同);③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村落成团块状,而南方村落多沿河呈条带状;④聚落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例如屋顶坡度与降水的关系,墙壁的厚度和窗子的大小与气温的关系,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的关系(像竹楼、窑洞、冰屋等)。p81活动例80: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完备的排水系统的民居主要分布在()a.寒冷地区b.干旱地区c.湿热地区d.高原地区例81:乡村的民居,大多分布在()a.远离水源的地方b.交通不便的地方c.沼泽地区d.依山傍水或沿公路的地方例82:城市人口过度膨胀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有()a.水土流失严重b.沙漠面积广大c.水旱灾害频繁d.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世界遗产可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自然与文化遗产三大类传统聚落(世界文化遗产)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p83活动1.我国的主要世界遗产:万里长城、泰山、北京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黄山、九寨沟、黄龙、武陵源、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武当山古建筑、布达拉宫、庐山、峨眉山——东山大佛、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天坛等我国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有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的丽江古城,安徽的西递和宏村村落等。其它国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如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巴西的巴西利亚等例83:下列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范围的是()a.古代的城堡和南宇b.皇家的宫殿和陵墓c.历史

(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学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学案

七年级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学案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学案设计初稿本章重点:41.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特点。

2.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规律3.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

4.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区别。

5.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章难点:1.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其成因。

2.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

3.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4.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5.正确认识聚落的发展与保护关系。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一、学习目标1.运用人口分布图、人口统计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和增长特点。

2.联系实际,说明人口问题及其对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知道世界三大人种的外观特征,用图说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主题一:世界人口的增长与人口问题知识准备: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xx年2月26日世界人口达65亿,预计xx年将达70亿。

但全球各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平均,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非洲为2.8%,南美洲2.2%,欧洲0.3%,北美洲0.7%,大洋州1.2%。

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与环境、资源不协调就会产生人口问题。

知识形成与应用:(一)阅读课本p64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到____年,世界人口总数已达_____。

预计未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_____,说明世界总的出生率_____死亡率,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

3.你认为当今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填表并分析:国家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英国1.201.08巴西2.031.3德国0.971.04尼日利亚1.232.78表中巴西、尼日利亚属于__________(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_____(高、低);英国、德国属于__________(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_____(高、低)。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 居民与聚落章末复习导学案(1)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 居民与聚落章末复习导学案(1) 新人教版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和第五章发展与合作复习目标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3、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4、知道汉语、英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5、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6、知道人类居住地的基本类型。

7、运用数据和实例,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8、说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重难点:1、掌握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根据人口分布图,比较、分析人口疏密的状况及原因。

2、运用资料,分析聚落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复习过程一、自主复习(要求:独立阅读课文第四章和第五章图文资料,标画并整理知识点。

)1、世界人口总数。

2、人口增长率的计算。

3、七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4、世界各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速度。

5、人口密度的概念及计算。

6、世界人口的稠密和稀疏区分别在哪里?为什么?7、世界主要人种有哪些?8、联合国主要工作语言有哪些?9、人口增长过快和过慢分别有什么问题?解决措施。

10、世界主要宗教和分布地区。

11、聚落的主要形态及聚落形成的因素。

12、国家的类型(1)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面积最小的国家。

(2)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3)从政治制度上看国家分哪两类。

(4)从经济发展水平上分哪两类。

(5)我国在对外交是一贯主张的五项原则。

(6)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有哪些?13、国界的概念及分类。

14、什么是领土?15、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1)划分的依据。

(2)分布。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巨大的经济差异(画在课本上)。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异。

(5)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

(6)发展中国家采取什么措施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呢?(7) “南南合作”、“南北对话”16、国际合作(1)国际合作的意义(原因、根源)。

第四、五章 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单元解读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第四、五章 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单元解读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教学目标
➢ 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不同地域发展水平的差异; ➢ 运用地图,指出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并归纳其分布特点。 ➢ 运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列举主要国际经济组织。
教学重点
➢ 运用资料,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 达国家之间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表现。
本条目要求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对城镇与乡 村的景观特征加以描述。一般可以从城镇与乡村的外貌特征与内部 空间结构特征两方面来描述。外貌特征是指它们的整体形态特征, 例如平原地区的城镇和乡村多呈现团块状形态,河谷地区的城镇和 乡村多呈狭长形形态特征。内部空间结构特征是指它们内部各要素 的布局特征,如城镇交通道路网线的布局,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布 局,城镇绿地的规模等。
教学目标
➢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重难点
➢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和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特点。
●通过阅读图像、 观看视频或实地考 察等,描述城镇与 乡村的景观特征及 其变化。
1.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
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能够 从多角度分析人口分布和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城乡景观差异的原因与文化多 样性,提升综合思维能力;能够说出城乡景观的典型特征,并对某一地域的语 言、人种、宗教、习俗等文化现象进行描述,建立区域认知意识;能够设计并 实施人口相关的社会调查活动,搜集不同区域的人口统计信息,调查某一地区 的景观特征和文化现象,培养地理实践力。
主题
课标要求
教材内容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人口与人种

发展与合作学案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教案

发展与合作学案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教案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学案设计初稿区初一中心组李世梅一、学习目标:1.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对外贸易等方面发展水平的差异。

2.通过阅读世界国家分布图,知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

3.运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环保、资源开发利用等实例,知道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4.知道世界主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欧洲联盟、东南亚联盟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5.通过实例,知道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主题一:国家和地区知识准备:目前世界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独立国家169个,其余为尚未独立的地区。

各大洲的国家分布是不均衡的,非洲的国家最多,达51个,其次是亚洲 (39个),以下依次为欧洲(33个)、拉丁美洲(33个)、大洋洲(11个)和北美洲 (2个)。

面积在1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9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共有16个国家。

知识形成:阅读世界政区图,完成下列各题:1.地跨两洲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地跨南北半球的国家有_____个;目前的社会主义国家有_____、_____、_____。

2.一个国家的领土包括国界范围内的_____、_____、_____。

学习主题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知识准备: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的国家可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国际上,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知识形成:读下图回答:1.发达国家的数量 _____ (大于、等于、小于)发展中国家。

2.下列哪个地区是发达国家最多的区域?( )A亚洲东部 B.欧洲西部 C.大洋洲 D北美洲3.没有发达国家的洲是( )A亚洲和非洲 B亚洲和南美洲 C.非洲和南美洲 D只有非洲4.以南北半球来看,发达国家多在_____,如 _____洲和_____洲;发展中国家多在_____,如 _____洲和_____洲。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和聚落复习教案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和聚落复习教案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和聚落复习教案第四章居民与聚落l教学目标l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l 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和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l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第一节人口和人种l重点内容 1.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重在运用地图资料说出(1)着眼的是全世界(2)用不同年代的人口数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变化(3)用人口增长速度指标比较人口增长的快慢(4)根据数据绘制简单的人口统计图(5)在人口分布图上说出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6)阅读按人口密度绘制的等值线图——人口分布图2.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举例说明3.世界三大人种——说出特点,在地图上指出主要分布地区l逻辑联系居民--人--人口数量--人口问题--人口分布--人种分布l学习方法:数据资料分析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l重点内容1.世界的语言——运用地图说出主要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l2.世界三大宗教——说出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逻辑联系居民--文化--语言--宗教l学习方法:读图分析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l重点内容 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重在运用图片比较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聚落的区位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聚落的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4)聚落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l逻辑联系聚落的多样性--形成多样性的原因--发展与保护--自然环境--历史文化l学习方法:读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1.读图P664-5世界人口的分布,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人口稠密地区: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带,如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人口稀疏地区: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雨林地区(亚马孙平原),高纬度地区(亚洲、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高原山区(青藏地区)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不要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的,其中与经济条件的关系最密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学案设计初稿区初一中心组李世梅本章重点:1.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特点。

2.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规律3.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

4.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区别。

5.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章难点:1.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其成因。

2.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

3.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4.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5.正确认识聚落的发展与保护关系。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一、学习目标1.运用人口分布图、人口统计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和增长特点。

2.联系实际,说明人口问题及其对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知道世界三大人种的外观特征,用图说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主题一:世界人口的增长与人口问题知识准备: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2006年2月26日世界人口达65亿,预计2012年将达70亿。

但全球各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平均,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非洲为2.8%,南美洲2.2%,欧洲0.3%,北美洲0.7%,大洋州1.2%。

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与环境、资源不协调就会产生人口问题。

知识形成与应用:(一)阅读课本P64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到1999年,世界人口总数已达_____。

预计未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_____,说明世界总的出生率_____死亡率,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

3.你认为当今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填表并分析:表中巴西、尼日利亚属于__________(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_____(高、低);英国、德国属于__________(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_____(高、低)。

这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球各地是_________(均衡、不均衡)。

(三)思考:1.人口的增长速度要与_____、_____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否则就会产生人口问题。

2.目前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中,你认为哪一方面的问题是首要问题?请说明你理由:学习主题二:世界人口的分布知识准备:由于各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

世界人口空间分布分为人口稠密地区、人口稀少地区和基本未被开发的无人定居区。

据统计,地球上人口最稠密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7%,那里居住着世界70%人口,而且世界90%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10%的土地上。

知识形成与应用:读课本P66图4.5世界人口的分布,并假设你是一位部落的首领,带领你的部落寻找合适的居住地区:(1)你的部落共有10万人,你希望选择一个人口密度(即每平方千米人口数)在100人左右的地方,因此你必须选择一个占地约为_________平方千米的地方。

你会首选在哪个洲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选择的时候你是如何考虑下面的地理因素:(2)从纬度位置看,你会首选在_________(高纬位置、中纬位置、低纬位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地形上看,你会首选在_________(高原、平原、山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海陆位置上看,你会首选在_________(沿海、内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主题三:不同的人种知识准备:根据人种特征分,世界主要有三大人种: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

知识形成:选择题1.她的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就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请问你知道她是属于什么人种吗?( ) A黑种人B.黄种人C.白种人n红种人2.既通用英语又是白色人种的国家是( )A埃及B.日本C.俄罗斯D.南非3.美洲的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南亚的印度人分别属于什么人种?A 白色人种、黄色人种B黄色人种、黑色人种C黑色人种、白色人种D黄色人种、白色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一、学习目标:1根据世界语言分布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分布国家。

2通过阅读世界宗教分布图,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和最重要的宗教圣地。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主题一:世界的语言知识形成:阅读P74“阅读材料”了解世界语言,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______,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______。

学习主题二:世界三大宗教知识准备:在古代,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法解释时,就说是“神的意志”,并创造了许多宗教,一直流传到现在。

世界上有近一半的人信仰宗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上的三大宗教。

到目前为止,基督教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北部大部分、南非、澳大利亚等地,是世界上信奉者最多的宗教。

基督教中罗马天主教信奉者又最多。

知识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三大宗教是指()A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B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C基督教、佛教、犹太教D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2. 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宗教是( )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3. 世界上信奉者最多的宗教是______,它发源于______,集中分布在______。

4. 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文化和分布地区,阿拉伯人信仰______教,教徒被称为______,他们在清真寺进行宗教活动;泰国人信仰______教,他们在______进行宗教活动。

(二)综合题将A、B、C三种宗教建筑所代表的宗教与其主要分布地区、代表性的国家以及创始人用线连接起来。

A 基督教西亚泰国穆罕默德B 佛教欧洲沙特阿拉伯释迦牟尼C 伊斯兰教东亚英国耶酥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学习目标:1. 知道聚落的主要类型,从不同聚落(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图片,判断聚落的类型并能描述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异。

2.知道聚落形成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人口、商业贸易等),根据聚落分布图说出其分布特点(如沿河、沿铁路线、沿山谷分布等)。

3.联系所居住聚落的一些文物古迹、宗教场所或其他历史文化遗产,分析聚落(城市或乡村)发展变化对文化遗产影响的利与弊,培养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公民意识,了解和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主题一:乡村与城市知识准备: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地球上的人类,不管生活在哪里,都是生活在不同的聚落之中。

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

知识应用: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乡村与城市在景观上有何差异,并判断课本P78图4.16中,A为______,B为______。

生活在图A 中人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_;生活在图B中人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_。

学习主题二:聚落与环境知识准备: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各地的自然环境、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深深影响到聚落的景观。

知识形成:(一)阅读课本P81“活动”图4.23、4.24、4.25,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完成下表:(二)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较______(发达、不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稀少);在____________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学习主题三:聚落的保护与发展知识准备: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聚落的发展也使世界文化遗产遭封了严重毁坏。

如果这些文化遗产再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因此,世界各国要共同努力,大力保护世界丈化遗知识应用:思考:生活在广州的你听说过骑楼和西关大屋吗?它们是广州老城的见证。

然而,随着广州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日益显著,加上部分骑楼和西关大屋年久失修,不仅内部设施和居住环境跟不上需求,而且其破旧的外表也与周围现代化都市格格不入……作为广州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骑楼和西关大屋的去留问题,请你列出理由。

第四章单元小结:世界的宗教:三大宗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学案设计初稿区初一中心组李世梅一、学习目标:1.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对外贸易等方面发展水平的差异。

2.通过阅读世界国家分布图,知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

3.运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环保、资源开发利用等实例,知道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4.知道世界主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欧洲联盟、东南亚联盟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5.通过实例,知道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主题一:国家和地区知识准备:目前世界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独立国家169个,其余为尚未独立的地区。

各大洲的国家分布是不均衡的,非洲的国家最多,达51个,其次是亚洲(39个),以下依次为欧洲(33个)、拉丁美洲(33个)、大洋洲(11个)和北美洲(2个)。

面积在1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9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共有16个国家。

知识形成:阅读世界政区图,完成下列各题:1.地跨两洲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地跨南北半球的国家有_____个;目前的社会主义国家有_____、_____、_____。

2.一个国家的领土包括国界范围内的_____、_____、_____。

学习主题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知识准备: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的国家可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国际上,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知识形成:读下图回答:1.发达国家的数量_____ (大于、等于、小于)发展中国家。

2.下列哪个地区是发达国家最多的区域?( )A亚洲东部B.欧洲西部C.大洋洲D北美洲3.没有发达国家的洲是( )A亚洲和非洲B亚洲和南美洲C.非洲和南美洲D只有非洲4.以南北半球来看,发达国家多在_____,如_____洲和_____洲;发展中国家多在_____,如_____洲和_____洲。

同时,在北半球的南部也分布着大量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位于_____洲的南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