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档案馆建筑规划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25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25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1 总则1.0.1 为适应档案馆建设的需要,使档案馆建筑设计符合功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国家综合性档案馆(以下简称档案馆)的建筑设计。

1.0.3 档案馆分特级、甲级、乙级三个等级。

不同等级档案馆设计的耐火等级要求及适用范围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档案馆等级与耐火等级要求及适用范围表1.0.31.0.4 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的档案馆库区建筑可按七度设防。

1.0.5 档案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档案馆Archives收集、保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的基地和信息中心。

2.0.2 综合性档案馆Comprehensive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

收集、保管、提供利用多种门类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2.0.3 专门档案馆Special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

收集、整理、保管、提供利用某一专业领域或某种特殊载体形态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2.0.4 国家级档案馆National Archives收藏党和国家中央机构的和具有全国意义档案的并经国家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建立的档案馆。

2.O.5 库区Repository档案库房及为其服务的交通通道占用的区域的总称。

2.0.6 馆区Archive Area档案馆各类业务用房及附属公共设施所占的整个区域。

2.0.7 档案库Storehouse for Archives档案馆中专为存放档案所建的房舍。

2.0.8 查阅档案用房Search Room办理档案查阅手续,存放查阅档案的检索工具和阅览档案等所用的房舍。

2.0.9 利用者Searcher查阅利用档案的人员。

2.0.10 缓冲间Buffer Room在进入库区或库房的入口处,为减少外界气候条件对库内的直接影响而建的沟通库内外并能密闭的过渡房间。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适应档案馆建设的需要,使档案馆建筑设计符合功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国家综合性档案馆(以下简称档案馆)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档案馆等级与耐火等级要求及适用范围表1.0.3第1.0.4条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的档案馆库区建筑可按七度设防。

第1.0.5条档案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2章术语第2.0.1条档案馆Archives收集、保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的基地和信息中心。

第2.0.2条综合性档案馆Comprhensive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

收集、保管、提供利用多种门类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第2.0.3条专门档案馆Special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

收集、整理、保管、提供利用某一专业领域或某种特殊载体形态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第2.0.4条国家级档案馆National Archives收藏党和国家中央机构的和具有全国意义档案的并经国家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建立的档案馆。

第2.0.5条库区Repository档案库房及为其服务的交通通道占用的区域的总称。

第2.0.6条馆区Archive Area档案馆各类业务用房及附属公共设施所占的整个区域。

第2.0.7条档案库Storehouse for Archives档案馆中专为存放档案所建的房舍。

第2.0.8条查阅档案用房Search Romm办理档案查阅手续,存放查阅档案的检索工具和阅览档案等所用的房舍。

第2.0.9条利用者Searcher查阅利用档案的人员。

第2.0.10条缓冲间Buffer Room在进入库区或库房的入口处,为减少外界气候条件对库内的直接影响而建的沟通库内外并能密闭的过渡房间。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1 总则1.0.1 为适应档案馆建设的需要,使档案馆建筑设计符合功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国家综合性档案馆(以下简称档案馆)的建筑设计。

1.0.3 档案馆分特级、甲级、乙级三个等级。

不同等级档案馆设计的耐火等级要求及适用范围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档案馆等级与耐火等级要求及适用范围表1.0.3档案馆等级与耐火等级要求及适用范围表1.0.3 等级特级甲级乙级耐火等级一级一级二级适用范围中央国家级档案馆省、自治区、直辖市、单列市档案馆地(市)级及县(市)档案馆1.0.4 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的档案馆库区建筑可按七度设防。

1.0.5 档案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档案馆Archives收集、保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的基地和信息中心。

2.0.2 综合性档案馆Comprehensive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

收集、保管、提供利用多种门类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2.0.3 专门档案馆Special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

收集、整理、保管、提供利用某一专业领域或某种特殊载体形态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2.0.4 国家级档案馆National Archives 收藏党和国家中央机构的和具有全国意义档案的并经国家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建立的档案馆。

2.O.5 库区Repository档案库房及为其服务的交通通道占用的区域的总称。

2.0.6 馆区Archive Area档案馆各类业务用房及附属公共设施所占的整个区域。

2.0.7 档案库Storehouse for Archives档案馆中专为存放档案所建的房舍。

2.0.8 查阅档案用房Search Room办理档案查阅手续,存放查阅档案的检索工具和阅览档案等所用的房舍。

档案馆搬迁方案(最新)

档案馆搬迁方案(最新)

档案馆搬迁方案档案馆搬迁方案搬迁前规划准备一、规划新馆馆舍布局档案馆建设是档案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努力把各级国家档案馆建设成为“五位一体”的公共档案馆,是实现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点目标。

所以,档案馆新馆建设对每个地方来说都是新的里程碑,是实现管理水平、服务水平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

而新馆功能区域的划分、各种功能用房的分布、馆藏档案资源的布局、柜架桌椅等不同设备的需求数量及摆放位置等,是每个档案馆新馆规划设计时应考虑的基本要件,更是在建成使用前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1 根据功能要求合理规划档案馆新馆布局鉴于档案馆特殊性,按照其使用功能一般分为库区、对外服务区、业务技术区、办公区和附属用房区等。

档案馆新馆布局应根据功能要求和工作流程进行合理规划,做到既能满足功能分区,又便于前后工作衔接,保障利用者得到灵活、迅速、周到的服务。

各类用房要凸显实体保管、阅览接待、开放利用、展览教育、技术处理、办公会议、干部培训、学术交流、公众休闲、对外服务等功能,并在平面布局中做到功能分区明显。

如库区要求相对独立,对外服务区应单独设置出入口,锅炉房、变配电室等可能危及档案安全的附属用房,在整个布局中应与库区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对外服务区、业务技术区、办公区应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馆内道路规划应与城市道路或公路连接,符合消防和疏散要求并便于档案运送、装卸;保证足够绿化用地、集散场地、道路、停车场等;使室外公共区域其既可在平时作为公众休闲的场所,又可在灾害发生时成为人员疏散和临时应急避难的场所使用。

2 科学、合理划分、布局档案馆新馆馆藏要根据档案馆收藏档案资源的特点(如载体、内容、性质等不同),结合新馆建筑结构,科学、合理地划分馆藏存放区域。

档案馆馆藏布局是档案馆百年大计,一旦确定一般不容易改变,需要有一定前瞻性。

应根据新建档案馆的建筑结构、建筑空间分布及各空间档案资源的承载量、馆藏档案特点和各类档案馆藏量、拟藏量、各类档案资源的阅流量及利用者流量来科学规划,对馆藏区域进行合理布局(如设置纸质档案库、特殊载体档案库、实物档案库、资料库;珍贵档案实体,还要安排特殊库房作为特藏库),将新馆馆藏组成一个高效、有序的有机整体,并科学安排馆藏出入库和提供利用的流动路线。

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51号)

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51号)

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51号)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103—200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施行日期:2008年7月1日前言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促进国家档案馆建设,提高国家档案馆建设决策科学化与管理规范化水平,依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4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办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5]19号)要求,编制《档案馆建设标准》。

《档案馆建设标准》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方针政策,以坚持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充分发挥档案事业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为宗旨,从我国国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水平,做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经济实用,满足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工作需要。

《档案馆建设标准》明确了国家档案馆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确定了房屋建筑面积指标,提出了选址与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本建设标准对政府投资的档案馆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对企业投资的可参考适用。

本建设标准系初次编制,在施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需要修改和补充的意见及时反馈。

有关意见及资料请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2l号,邮编100032),以便今后修改时考虑。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第三章房屋建筑面积指标第四章选址与规划布局第五章建筑设计附录一省级档案馆各类用房指标分类表附录二市级档案馆各类用房指标分类表附录三县级档案馆各类用房指标分类表附录四档案馆建设标准用词用语说明档案馆建设标准条文说明国家档案局关于认真贯彻实施《档案馆建设标准》的通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国的档案馆建设,提高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和建设管理水平,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制定本标准。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行业标准JGJ 25-2000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建设部、国家档案局2000年3月10日发布,2000年6月1日实施)1 总则为适应档案馆建设的需要,使档案馆建筑设计符合功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国家综合性档案馆(以下简称档案馆)的建筑设计。

档案馆分特级、甲级、乙级三个等级。

不同等级档案馆设计的耐火等级要求及适用范围应符合表的规定。

档案馆等级与耐火等级要求及适用范围表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的档案馆库区建筑可按七度设防。

档案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档案馆Archives收集、保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的基地和信息中心。

综合性档案馆Comprehensive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

收集、保管、提供利用多种门类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专门档案馆Special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

收集、整理、保管、提供利用某一专业领域或某种特殊载体形态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国家级档案馆National Archives收藏党和国家中央机构的和具有全国意义档案的并经国家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建立的档案馆。

库区Repository档案库房及为其服务的交通通道占用的区域的总称。

馆区Archive Area档案馆各类业务用房及附属公共设施所占的整个区域。

档案库Storehouse for Archives档案馆中专为存放档案所建的房舍。

查阅档案用房Search Room办理档案查阅手续,存放查阅档案的检索工具和阅览档案等所用的房舍。

利用者Searcher查阅利用档案的人员。

缓冲间Buffer Room在进入库区或库房的入口处,为减少外界气候条件对库内的直接影响而建的沟通库内外并能密闭的过渡房间。

封闭外廊Closed Corridor在档案库外建的用墙和窗与外界隔开的走廊(一面或多面以及绕一圈的环廊),以减少外界气候对档案库的直接影响。

档案馆建设方案

档案馆建设方案

档案馆建设方案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档案馆的建设方案,以确保档案馆能够有效地收集、管理和保护档案。

这份方案将包括档案馆的目标、建设步骤、所需资源和实施计划等内容。

二、目标档案馆的建设目标如下: 1. 提供一个高效的档案收集和管理系统,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访问性。

2. 保护档案的安全性,防止损坏、遗失或被盗。

3. 提供便捷的档案检索和浏览功能,方便用户使用和研究档案内容。

4. 为学术界、专业研究人员和一般公众提供档案服务和咨询。

三、建设步骤档案馆的建设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需求在建设档案馆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档案馆的需求。

包括: - 档案的种类和规模 - 档案的保存期限 - 用户群体和需求 - 技术设备和软件要求等2. 设计档案馆结构根据需求确定档案馆的结构和布局,包括: - 档案馆的建筑设计 - 档案存储区域的规划 - 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 - 安全系统和防火设备的规划3. 资源准备确保档案馆建设所需的资源得到充分准备,包括: - 资金和预算 -人力资源:包括档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保安人员 - 技术设备:包括电脑、扫描仪、服务器等 - 档案收集和整理所需的文具、标签等设备4. 实施建设根据设计方案和资源准备,开始建设档案馆,包括: - 建筑施工和装修 - 技术设备安装和配置 - 信息系统的建设 - 档案整理和分类5. 测试和调整建设完成后进行测试和调整,确保档案馆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用户需求。

四、所需资源档案馆建设所需的资源包括: 1. 资金:建设档案馆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包括建筑费用、设备购置费用和人力资源费用等。

2. 人力资源:档案馆需要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保安人员来管理和保护档案。

3. 技术设备:包括电脑、扫描仪、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用于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和存储,以及用户的访问服务。

4. 档案存储设备:包括高质量的文件柜、保险柜、档案盒等,确保档案的安全和保存。

5. 档案管理系统和软件:用于档案的分类、检索和整理等管理工作。

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51号)

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51号)

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51号)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规范档案馆的建设,提高档案馆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制定本标准。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档案馆的建设工程。

1.3 编制依据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编制。

二、建设规模和选址2.1 建设规模档案馆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档案馆藏量、服务范围、发展规划等因素合理确定。

2.2 选址要求三、建筑设计3.1 功能分区档案馆建筑设计应合理划分功能分区,包括档案库区、阅览区、办公区、技术区等。

3.2 档案库区设计3.3 阅览区设计阅览区应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配备必要的阅读设施和设备。

四、设备设施4.1 档案保护设备档案馆应配备必要的档案保护设备,如温湿度控制设备、防虫设备、防火设备等。

4.2 办公设备档案馆应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

4.3 技术设备档案馆应配备必要的技术设备,如档案管理系统、数字化设备等。

五、安全管理5.1 安全制度档案馆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档案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等。

5.2 安全设施档案馆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监控设备、报警系统、消防设备等。

5.3 安全培训档案馆应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环保与节能6.1 环保措施档案馆应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2 节能措施档案馆应采取必要的节能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七、验收与维护7.1 验收档案馆建设完成后,应按照相关验收标准进行验收。

7.2 维护档案馆应定期进行维护,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八、附则8.1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8.2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解释。

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51号)三、档案管理与服务3.1 档案管理档案馆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档案管理应包括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档案馆建筑规划设计方案
根据国家档案局制订的《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学习借鉴某某市档案馆和集团档案馆建设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我们对新档案馆建筑规划设计提出如下建议方案:
一、新馆建设规模和功能布局
按每平方米密集架存放480卷档案资料推算,使用面积预留10年发展余地,新馆建设规模需1500平方米以上。

其中:
行政档案面积500平方米;
科技档案面积300平方米;
底图档案面积200平方米;
实物档案面积150平方米;
电子声像档案面积50平方米;
办公室面积80平方米;
晒图(两台晒图机)及复印室面积50平方米;
仓库、计算机房、会议室、通道及库房缓冲区等合计面
积200平方米。

根据《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和上级档案部门要求,档案馆宜独立建造,自成体系,远离易燃易爆场所和污染腐蚀源,上空无高压电线。

在设计理念上突出档案馆的文化性、开放性和多功能性。

在功能布局上要凸现档案保管、信息传播、教育、交流等功能,新馆内应包括档案资料库房区、档案资料利用区和技术用房及辅助配套用房区。

(一)、档案资料库房区: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

应集中布置,自成一区,馆内其他用房的通道不得穿越库区,库房可分大、小两种。

面积超过60平方米的库房需设两个以上出口;小库房用于保存珍贵档案或保存对环境要求较高的档案,如光盘等资料。

(二)、档案资料利用区:建筑面积约180平方米,应充分考虑到开放性和工作便捷的原则,设办公室、电子阅档室、仓库、晒图及复印室、会议室等(因社区服务中心已设有村史厂情展览室,可不再设立档案陈列室)。

(三)、技术用房及辅助配套用房区:建筑面积约150平方米,设计算机房、变电配电间、洗手间等。

二、新馆内部建筑设备设施建设
(一)、温湿度控制系统价格较贵(约20万元)。

从经
济角度考虑,可用温湿度表、空调和去湿机,由人工进行温湿度调控。

(二)、消防系统,安装自动报警和防火等设施。

(三)、安保系统,档案馆入口处安装防盗门,楼层安装红外线防盗、监控等系统。

(四)、数字档案系统,根据档案发展的基本趋势,需超前规划数字档案系统,实现档案管理的智能化和操作方法的现代化。

在软件管理方面,从目前的单机管理软件升级为网络版管理软件;在硬件设备方面,购买服务器与扫描仪,扩大电脑内存,将所有文档实现数字化管理。

布线时须考虑结构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数字化加工系统等。

三、新馆建设特殊要求
(一)、屋顶:四楼为顶层,须考虑隔热与防水问题,一般应选择坡屋顶。

隔热方式有实体材料隔热和空气层隔热两种,请设计者加以考虑。

(二)、外墙:外墙应加厚或使用隔热、防水等材料,有助于隔热防水。

(三)、门窗:档案资料库房区门窗应尽量小而少,采用双层或中空玻璃,窗上需安装遮阳板或密实窗帘可有效减少阳光对档案的损坏。

第页共页
(四)、负荷:库房采用密集架时,库房楼层负荷每平方米应大于吨,其他用房负荷每平方米也应大于吨,从长远考虑,如整幢楼全部为档案馆,二楼的整个楼层(或部分)负荷每平方米也应大于吨。

(五)、照明:尽可能使用白炽灯,若使用日光灯应加上档板,以减少光线对纸张的损坏。

(六)、库房高度:密集架的高度为米,库房净高度不得低于3米。

(七)、库房与库房门口之间要有不小于6平方米的缓冲区。

(八)、电子档案库房还应参照《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中的要求进行设计,其他如综合布线、排水、供电等按《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标准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