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结构: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B. 原子序数=质子数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正价数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E. 周期表结构(2)元素周期律(重点)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 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a. 原子与原子b. 原子与其离子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B.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3. 化学键(重点)(1)离子键:A. 相关概念: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A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2)共价键:A. 相关概念: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NH3,CH4,CO2,HClO,H2O2)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 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练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化学必修二知识点1. 化学平衡
- 动态平衡的概念
-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2. 酸碱理论
- 酸碱的概念和分类
- 酸碱中和反应
- 酸碱盐的性质
- pH值的计算
3.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 氧化还原反应的识别
-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4. 电化学
- 电池的原理和类型
- 电解池和电解质溶液
- 电极电势及其应用
5. 有机化学基础
-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烃的命名和性质
- 官能团的概念和反应
6. 高分子化合物
- 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
- 聚合物的分类和性质
-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7. 实验基础
-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 实验数据的处理
- 实验报告的撰写
以上是化学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概括,每个知识点下还包含了相关的理论、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等具体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深入学习化学非常重要。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二第一章原子结构1.1 原子的发现1.1.1原子的概念原子可以看做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在原子的核心内部,电子绕着核心运动。
1.1.2 原子的发现历程原子的发现经历了长期的漫长历程,古希腊的哲学家们首次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但是直至19世纪,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的理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原子的存在。
1.2 原子结构1.2.1 原子结构的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内,电子绕着核心运动。
1.2.2 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质子具有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具有负电荷。
1.2.3 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原子序数即为原子核中的质子数量,质量数即为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数量之和。
1.3 原子的量子结构1.3.1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具有波动的特性,也具有粒子的特性。
1.3.2 光电效应的实验事实光电效应是指金属表面受到光照射后,会释放出电子。
这一现象对于量子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1.3.3 玻尔原子模型玻尔提出了基于量子化的原子模型理论,这一理论在当时的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对后来的原子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章原子与元素的量子化结构2.1 原子的量子化结构2.1.1 波函数表示波函数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数学函数。
2.1.2 长波-粒子二象性长波-粒子二象性是指微观粒子既具有波动特性,也具有粒子特性。
2.1.3 不确定关系不确定关系是指在某些情况下,无法精确地测量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2.2 元素的量子化结构2.2.1 量子数量子数是描述原子运动状态量子化特性的参数。
2.2.2 周期表的量子化结构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原子序数和原子量量共同作为标准排列的。
2.2.3 原子核的量子化结构原子核的量子化结构是根据原子核的构成、核力以及质子和中子的运动状态来描述的。
第三章化学键3.1 化学键的形成3.1.1 化学键的定义化学键是指当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在一起时所形成的连接。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1)核素的定义: A P X(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3)原子的构成: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二、元素周期律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篇:《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 7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和实验现象总结(全)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数(Z)= 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 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2.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²个(n 为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2 个)。
二、元素周期表1. 周期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短周期:第 1、2、3 周期长周期:第 4、5、6、7 周期2. 族主族序数 = 最外层电子数主族(A 族):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副族(B 族):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第Ⅷ族:包括 8、9、10 三个纵行0 族:稀有气体元素三、元素周期律1. 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 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化学能与热能1.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物总能量,吸收热量。
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物总能量,放出热量。
二、化学能与电能1. 原电池构成条件: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
工作原理: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2. 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干电池:一次性电池。
充电电池:二次电池,如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三、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1.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物浓度的增加。
影响因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2. 化学反应的限度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当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2. 物质的量- 摩尔概念:物质的量的单位- 阿伏伽德罗常数:1摩尔物质所含微粒数3. 化学反应- 反应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反应热:化学反应的热效应4. 溶液- 溶解度: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5. 酸碱与盐- 酸碱理论:阿伦尼乌斯、布朗斯特-劳里- 盐的水解:弱酸弱碱盐的水解平衡6.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数: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氧化状态- 电池:伏打电堆、电解质溶液二、元素化学1.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性质:活泼性、电化学系列- 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盐2. 硼族元素- 性质:非金属性- 化合物:硼酸、硼酸酯3. 碳族元素- 有机化学基础:烃、醇、酚、醛、酮、羧酸 - 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4. 氮族元素- 氨和铵盐- 硝酸和亚硝酸盐5. 氧族元素- 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硫酸和硫酸盐6. 卤素- 性质:氧化性、还原性- 卤化物:氟化物、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三、化学实验技能1. 实验安全- 实验室规则- 个人防护装备2. 实验操作- 基本操作:称量、量取、混合、加热- 仪器使用:滴定管、分液漏斗、蒸馏装置3.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和原理- 实验步骤和记录4. 实验数据处理- 数据记录和整理- 误差分析和结果解释四、化学计算1. 摩尔计算- 质量与摩尔的转换- 溶液浓度的计算2. 化学反应计算-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 反应的限度和平衡常数3. pH计算- 酸碱溶液的pH值- 缓冲溶液的pH计算4. 氧化还原反应计算- 电子转移数的确定- 氧化还原平衡的计算五、化学与环境1. 环境化学- 污染物的化学性质- 环境监测和治理2. 绿色化学- 原子经济性- 可再生资源的使用3. 化学与生活-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产品- 食品安全与化学添加剂以上是高中必修二化学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元素化学、实验技能、化学计算以及化学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部分同学对化学不是很熟练,不知道该如何学习总结知识点,但是又想学好化学。
以下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
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四、化学键
化学键是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拓展阅读:考试怎么复习化学
1、研究考试大纲,分块落实
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是备考的指南针,复习化学时应该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
平常我们可以增强化学学科复习的针对性和方向性,避免出现盲目备考的情况。
要理解高考的命题依据,对化学的考纲实际操作是:考纲不要求的不复习,考纲降低要求的不拓展,考纲所要求的大力复习。
在上学期的一轮复习时,我们根据计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次联考将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及元素化合物复习完。
第二次联考将物质分类、元素周期律、电化学复习完。
第三次联考时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复习完。
等到市统测时再把有机化学复习完,争取年假前完成一轮复习。
2、明确方向、对症下药
经过对近几年化学高考题的分析,可以得出三点:一是主干知识考查的“集中化”,二是基础知识的新视角,三是能力考查的“综合化”。
要提高化学的备考质量,还要真正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备考才能更加科学有效。
所以要明确备考方向,对症开方下药,才能使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加符合高考的化学立体网络化要求,才能实现基础→能力→分数的转化。
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化学概念和理论、元素化合物及相关实验和计算。
对此在复习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概念理论的具体内容之外还整理了大量易错易混的判断题让学生练习,在元素化合物复习中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化学方程式学生们都掌握不了,我们通过每天小练、课堂题写等措施使学生都基本掌握住了。
在化学
实验复习当中把常见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实验的基本操作、除杂装置、除尾装置等分门别类总结成表格的形式印发给学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化学计算是所教学生最薄弱之项,在复习中针对高考常见的题型将守恒法、差量法、极值法、讨论法等多次给学生讲解练习,使学生的短板得以弥补。
高中化学教学难点有四处: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推断和化学计算。
对于这些难点教学我们利用勒夏特列原理、三大守恒规律、分碳法、插入法、守恒法、差量法极值法等有效方法给学生分析清楚,做到了难点的突破。
高考时化学每年都要考到客观题无外乎有:化学与生活、环境、能源题;必修二有机题;简单实验题;阿伏伽德罗常数题;元素周期律推断题;电化学题;电解质溶液电离离子浓度题;溶度积图像题等,主观题型主要是一道由实验为主线的填空题,一道由工艺流程为主线的综合题,一道由选修四化学原理为主线的综合题,一道选修三或选修五的选做题。
所以我们把平时的练习设计成考试化,平时的考试高考化,对高考中高频考点自始至终编辑在练习题、考试题中。
3、回归基础、提高能力
高考的化学复习训练要做到强化基础,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总结。
只有通过不断地总结,我们的印象才会更加深刻,应用知识点会更加灵活。
在刚进入化学一轮复习时,我们就给学生印制了《高考前回归课本知识点》,让学生对着问题阅读课本。
在每一单元复习时,我们总是搜集与之相关的近两年高考真题和各地新颖的模拟试题给学生们练习。
在化学备考时,要注意从五个方面的突破口寻找方向:一是这道题应该怎么做;二是为什么要这样做;三是怎么会想到要这样做;四是不这样做可以吗?五是这道题改变设问角度,还会变成什么样的题目?又该怎么做?完成上述的所有步骤,学习化学的效率会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