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东方)
自考外国文学史全书精读笔记(东方文学)

【外国文学史学习笔记】第十一~十五章:东方文学波斯文学第一位比较重要的诗人是鲁达基,他被称为波斯文学史上的“诗歌之父”。
波斯叙事诗大师甘泽维《五卷诗》中的《蕾莉与马杰农》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阿拉伯文学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散文巨著是《古兰经》。
李箕永是朝鲜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为《故乡》。
"“旅美派”纪伯伦代表作《先知》,“埃及现代派”塔哈•侯赛因代表作《日子》。
普列姆昌德被誉为印度“小说之王”。
迦梨陀娑代表作:《鸠摩罗出世》《罗怙世系》(叙事诗)、《沙恭达罗》《优哩婆湿》(戏剧)、《云使》(抒情诗)。
(就罗刹有孕,都他妈典范)《万叶集》中的著名诗人有柿本人麻吕、大伴旅人、大伴家持、山上忆良。
《源氏物语》中的人物有:光源氏、空蝉、紫上、葵上、薰君。
现代朝鲜文学新倾向派代表作家有:崔曙海、李相和、赵明熙。
普列姆昌德的短篇小说集《新国的痛楚》包括:《世界上的无价之宝》、《谢克•默克穆尔》、《世俗的恋情和爱国热情》、《对悲哀的奖赏》、《这是我的祖国》。
“战后派”作家有:野间宏、三岛由纪夫、安部公房。
)“第三新人派”作家有:小岛信夫、安冈章太郎。
川端康成获诺贝尔奖的作品是:《雪国》、《古都》、《千只鹤》。
古代东方文学的特征(2003-10):①鲜明的民间文学色彩;②强烈的宗教色彩;③题材丰富,多种源(yuán)头。
《旧约》的文学特色(2007-10、2010-01):①题材广泛;②体裁多样;③想象丰富,情感真挚;④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沙恭达罗的艺术形象(2008-01):①作者心中理想女性的化身;②纯真;③聪慧、勇敢;④是个受侮辱迫害又有不满的善良的妇女典型。
《沙恭达罗》的艺术成就:①婉而多讽,含而不露;②结构上的独特性;③善于用不同的境界和手法来衬托刻画人物;④语言优美生动。
《蔷薇园》艺术特色:①题材广泛;②韵散结合,诗文并茂,寓哲理于形象思维中的表达技巧。
外国文学史分为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两大部分

外国文学史分为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两大部分西方文学第一章古代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古希腊文学古代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
其文学分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公元前12——8世纪这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主要的文学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希腊神话是希腊最早的文学形式,又是欧洲文学的源头。
它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散见于古希腊各种文献中。
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认识世界最原始的思想表达形式。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古希腊人便借助想象来解释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和杜会现象,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神力在支配一切,他们把自然现象拟人化、个性化,这样便产生了神话。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内容,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
与中国神话相比,希腊神话发展得比较完善,它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正常反映,在今天,希腊神话仍显示出永久的魅力,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重要作品和最早的人民口头创作。
(具体内容见专节)赫西奥德是荷马史诗之后,于公元前8世纪末7 世纪初出现的叙事诗人,写作教诲诗《工作与时日》,是流传下来最早的长诗。
另一成就是写作长诗《神谱》,收集古代神话传说。
现今流传下的古希腊神话,宇宙起源,神的谱系,多出自这首长诗。
2、第二阶段:公元前8——6 世纪奴隶制社会形成的时期,文学成就包括抒情诗、散文、寓言。
抒情诗是氏族社会解体后出现的诗歌形式,没有氏族庇护的人们,摆脱了氏族重视集体情感的意识和传统的束缚,个人的遭遇引起了种种复杂的情感,抒发个人自由和个人独立自主情绪的抒情诗日益发展起来。
抒情诗源于民歌,多以双管、排箫和竖琴伴唱,主要体裁有哀歌、讽刺诗和琴歌,反映上层贵族的情趣。
著名的独唱诗人是萨福(公元前610—?)和阿拉克瑞翁(公元前550—4 65),合唱抒情诗人是品达(公元前522—442)。
女诗人萨福以写作爱情抒情诗为主,她的诗歌感情真挚热烈,语言朴素自然。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一批新锐的诗人、小说家,大胆摈弃古典主义理想原则和文学规范,突破传统文学的表现范围,驰骋丰富的想象,酣畅地倾诉情感,尖锐地抨击时弊,采用了新题材、新方法,表现出新感受和新理想,一个全新风格的文学思潮诞生了,这就是浪漫主义文学。
湖畔派:英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流派,包括华兹华斯Wordsworth、柯勒律治Coleridge、骚塞Southey,他们因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感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虚伪关系而远离城市,隐居在英国西北湖区,寄情山水,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农村生活,潜心创作歌颂大自然的诗歌,以抵制丑恶的资本主义现实。
东方故事诗:拜伦写了一组富有浪漫色彩的叙事长诗,包括《异教徒》、《阿比多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和《巴里西纳》。
其故事背景都在东方,因此被统称为~。
拜伦式的英雄:东方故事诗中,拜伦塑造了一系列孤傲不驯、蔑视文明社会、与社会尖锐对立的个人主义反抗者的形象,这些人物明显带有作者拜伦本人的印记,因此被人称为“拜伦式的英雄”。
诗体小说:拜伦首创。
它由诗篇的情节和诗人插话这两个部分有机结合,与《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一样,《唐璜》以唐璜的行踪作为贯穿,以诗人的抒情、议论扩大和丰富作品的社会内容,诗人经常离开唐璜的故事情节,直接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几乎占了一半篇幅。
这一形式在19世纪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具有小说特点的一种叙事诗。
与一般叙事诗比较,它不仅篇幅长,更主要的是它像小说那样,要比较细致地描绘人物性格,有完整的情节结构。
但它是用诗的语言描写的,能抒发更强烈的感情,而描写又往往不如小说细致具体。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指的是19世纪30年代继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之后出现的一个主要的文学思潮,属于资产阶级文学范畴。
由于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包法利主义:人具有的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
外国文学史——东方文学部分

外国文学史——东方文学部分外国文学史复习重点一.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一)简介: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史诗,是两河流域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的总汇,反映了远古时期人和自然的矛盾,表现了人类对生命和死亡奥秘的探求和企图战胜死亡的愿望。
(二)认识价值:a.人和自然的关系。
史诗第一次反映了人的潜在力量的自觉和肯定,反映了人的主体性的初步觉醒,人与神力的矛盾相抗衡b.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两种文明的冲突是奴隶主军事集权和民主思想的冲突c.对人生奥秘的探索。
吉尔伽美什的探索打破了永生的幻想,标志着人类对生命的正确认识已经开始确立d.宇宙运行规律与人的生命的关系(三)艺术价值:a.史诗的篇幅不算很长,但却形象的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进程,为人们提供了一幅古代生活的漫长历史图画,表达了巨大的艺术概括力量b.这部史诗的重要特点是具有哲理性c.这部史诗具有种种民间创作的特色,如现实和幻想,神话传说和人间生活的有机结合,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因素的结合,反复,联想和比喻的运用等二.希伯来文学——圣经(旧约)(一)简介:“圣经全书”的英译名圣经,是中东地区古希伯来民族的文学作品集,共分为三部分,欧洲宗教改革以后分四部分共39卷,是犹太教的经典。
它的内容分为神话传统、世俗诗歌、小说。
它反映了希伯来人从父系氏族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生活场景。
四分法:a.律法书(法律书),5卷(又称摩西五经)《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b.历史书,10卷,记述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建立,兴盛,分裂,衰亡的历史c.先知书,14卷,先知先觉家们发表的现实生活看法d.诗文集(作品集)10卷《圣经》主要神话的宗义万物创始:是对天地万物产生和人类起源的独特理解伊甸园;人类对永生之景的憧憬和追求该隐杀弟;农民与游牧民之间的斗争洪水方舟:两河流域居民对洪水的畏惧心理巴别塔:人类对不同语言的认识(二)“旧约“的影响:1.它是欧美文学的源头之一,传往世界各地,对欧美文学影响极深,是西方人文主义大厦的支柱2.它是后代文学题材的重要来源,如《神曲》、《失乐园》。
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史》

第一章东方文学第一节概述东方文明古国的代表作品(1)巴比伦文学.巴比伦神话在继承苏美尔神话的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神话世界.其中包括了宇宙生成、人类创造、长生不老、天命观等神话体题。
《伊什妲尔下冥府》源于苏美尔神话《伊南娜下冥府》.《吉尔伽美什》是唯一的具有代表性的英雄史诗,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的完整的英雄史诗,在世界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2)埃及文学。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之一,古埃及文学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主要包括神话传说、诗歌、《亡灵书》和故事。
在上古埃及文学中,神话传说最久远,在最早出现的诸多创世神话中,描写太阳神拉开天辟地的神话最著名。
古埃及文学中另种重要的文学体被是诗歌,保存下来的主要有劳动歌谣、爱情诗、宗教诗和赞美诗等.如《庄稼人的歌谣》、《打谷人的歌谣》、《撒谷人的歌谣》的其中劳动歌据产生的最早。
古埃及最著名的宗教哲理诗是《失望者和自己灵魂的谈话》。
《亡灵书》(又译为《死者之书》)是古埃及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古埃及文学的汇编。
故事是古埃及文学创作的又一种主要体裁.现存柏林博物馆的《魔术师的故事》是古埃及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篇故事。
它由“克拉福拉所讲的故事",“保甫拉所讲的故事”、“豪尔代夫所讲的故事“组成。
中王国时期,埃及古代文学高度繁来,史称古典文学时期。
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此时也有所增多,出现了《乡民与雇工》、《遭难的水手》、《撒奈哈特历险记》等故事名篇。
到了新王国时期,故事作品不仅数情不多,情节更加离奇曲折,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也更加广泛。
这时期的主要故事有《厄运被注定的王子》与《昂普.瓦塔两兄弟》.(3)印度文学。
古印度文学最早出现的诗体文献是“吠陀”,它是知识、学问的意思。
“吠陀”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经书,是以人生与宗教为主题的较短的抒情诗。
最初是印度人民世代口头流传的集体创作,后由掌握文化的婆罗门祭司编订成-些集子。
主要包括《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裟摩吠陀》、《夜柔吠陀》等.印度史诗是用印度古代梵语写成的一种长卷的文学样式,是以书面形式记载保存下来的原始史诗即口头史诗。
外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拜伦式英雄:《东方叙事诗》是拜伦在1813-1816年创作的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一组传奇诗,包括《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巴里·西娜》等。
在这些诗篇中,诗人集中塑造了一系列“拜伦式英雄”的形象。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高傲、孤独、倔强,个性独特,蔑视文明,反抗现存社会制度,敢于同罪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这些形象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接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渴望有所作为,他们的出现是社会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
但是这一类形象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因此在社会上无所适从,结局都是悲剧性的。
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成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都属于这类典型。
冰山原则:海明威在他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
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
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也是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硬汉形象: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桑提亚哥的名言“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即是这种“硬汉”形象的精神境界。
《变形记》:二、简答题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外国文学史笔记

外国文学史知识点小结第一节、古代东方文学、希腊罗马文学概述1、东方、东方学、东方主义、东方文学①东 方: 我们今天所使用的“东方”这个名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亚、非两大洲的合称.(聂版文学史(一)p2)②东方学: 研究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历史、经济、语言、文学、艺术及其他物质、精神文化的综合性学科。
(美国印度裔学者 萨义德《东方学》)③东方主义:原指西方对近、远东社会文化、语言及人文的研究,包括西方作家、设计师及艺术家对对东方的模仿及描绘,也指对东方文学的同情和欣赏。
20世纪,带有贬义。
④东方文学:亚洲和非洲文学的统称。
世界四大文化体系①东亚文化圈: 中国文化日本文化 ②南亚文化圈: 印度文化 ④欧美文化圈(西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日耳曼民族文化希伯来基督教文化2、古代东西方文学古代埃及文学:世界最古老文学之一,诗歌、故事 《亡灵书》古代巴比伦文学:世界最古老文学发源地之一,先后有苏美尔文学和阿卡德文学。
《吉尔伽美什》是人类创作的第一部史诗。
古代希伯来文学:文学总集--《旧约》,世界上最早最丰富的文学总集.古代印度文学: 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诗歌总集:《吠陀》 写本最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诗剧:《沙恭达罗》 游侠小说:《十公子传》3、古代希腊文学概述文化渊源:①克里特、迈锡尼文化为代表的本土文化;②本土以外的埃及、亚细亚文化(一)、文学的四个阶段荷马时代:(公元前12~前9世纪)希腊由氏族公社;代表文学形式:神话和史诗;代表作品:《荷马史诗》大移民时代:(前8~前6世纪)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兴盛与繁荣时期,个人意识得到发展。
代表文学形式:挽歌 独唱①抒情诗: 笛歌 战歌 琴歌情歌 合唱代表作家及作品:萨福(第十位缪斯女神/第十位文艺女神): 琴歌:《致阿芙罗 蒂特》、《在我看来那人有如天神》(聂,p80)品达(抒情诗人之魁): 颂歌:《描写竞技》(聂,p80)阿那克瑞翁:饮酒歌;形成“阿那克瑞翁体”(名解:阿那克瑞翁是古希腊著名的独唱抒情诗人,他的诗主要歌颂美好的青春和欢乐的爱情,赞美贵族社会的游宴生活,风格优雅、单纯、轻松,被称为“阿那克瑞翁体”。
《外国文学史》精品课程教案

《外国文学史》精品课程教案序论《外国文学史》课,强化了文学现象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动态过程。
从横向联系上讲,《外国文学史》课程把文学现象放在特定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大背景下来观察,以期更好地理解他的特点和意义,更深入地解读它。
从纵向动态过程上讲,《外国文学史》课程关注历史的、发展的线索,追踪源流和影响,强调文学现象的宏观系统性,从而更恰当地了解重要作家和作品的历史地位、特色和贡献。
《外国文学史》课程的意义首先是让我们了解数千年来外域丰富多彩的文学成就,是我们对于人类文学创造和探索历程的了解变得完整全面。
对于我们的文科学员而言,《外国文学史》课程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那就是再全球化的时代里,在全面开放的历史时期,在中文专业的课程中——无论是对在校的还是自学的学员来说——它是惟一的一门直接“面向世界”的、“涉外”的课程。
由于课程设置的特点,学员从小学中学以来,始终缺乏对于外部世界的文化状况的比较系统和切近的了解。
《外国文学史》于是担任特殊了“窗口”的使命。
文学的了解是一种具体形象的、很感性的了解。
外国文学的窗口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员知识结构的偏缺,使他们获得广阔的、全球化视野,这对于我们成长为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方针要求我们有广阔的、比较的视野。
这一点是我们过去的文科教育所欠缺的。
在考试和课程的重压下,疲于应付的学习方法可能形成方法单一、眼光闭塞、思想僵化的不良后果。
《外国文学史》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它的课程内容决定它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员观察和了解外部世界,在客观、切实、深入了解外国文学所展示的文化面貌、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广阔的视野,这正是适应现代化需要的当代文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此外,《外国文学史》作为一门“窗口”课程,代表这一个方面,饶有兴味地引领我们遨游外国文化境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现代化潮流中的当代生活。
《外国文学史》分为西方(欧美)外国文学与东方外国文学两大部分,其中西方部分是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史(东方)
一、古代文学
1、古埃及文学
宗教哲理诗:《失望者与自己灵魂的对话》
宗教性诗文集:《亡灵书》
故事:《厄运被注定的王子》
2、古巴比伦文学
史诗——《吉尔伽美什》古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
3、古印度文学
诗歌总集:《吠陀》
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戏剧:迦梨陀娑——印度的莎士比亚,宫廷作家和剧作家,代表作《沙恭达罗》
4、希伯来文学
《旧约》《圣经》
二、中古文学(亚非封建社会文学)
1、阿拉伯文学
《一千零一夜》《古兰经》
2、日本文学
《万叶集》——日本最古老的和歌总集
“俳句”——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
代表家:松尾芭蕉
紫式部《源氏物语》——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
3、波斯文学
萨迪——《蔷薇园》
三近代文学(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1、日本文学
夏目漱石——长篇小说《我是猫》
2、印度文学
泰戈尔——印度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家,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代表作《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
四、现当代文学(一战后)
1、日本文学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
川端康成——1968年获得诺贝尔奖,代表作《雪国》《伊豆的舞女》《千只鹤》大江健三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代表作《个人的体验》《万延年的足球队》
三岛由纪夫——日本的“海明威”,代表作《金阁寺》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2、印度文学
普列姆昌德——印度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戈丹》
3、阿拉伯文学
叙美派:以纪伯伦为代表,散文诗集《先知》
埃及现代派:塔哈•侯赛因——自传体小说《日子》
4、埃及文学
马哈福兹——埃及小说界“金字塔”,代表作:三部曲《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
中国现代文学(一般指1917——1949)
文学史上一般把这段时期的文学分为三个阶段,史称“三个十年”:
1、1917五四运动前夕——1927大革命失败
2、1927大革命失败——1937抗日战争爆发
3、1937抗战爆发——1949新中国成立,第一次文代会召开
第一个十年
一、新文化运动:胡适、陈独秀发起,《新青年》成为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
二、几个主要社团: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强调现实主义,为人生和为社会问题为题材;
2、创造社:1921年7月在东京成立,发起人:郭沫若、郁达夫、田汉;
倾向浪漫主义,口号:为艺术而艺术;
3、新月社:1929年在北京成立,发起人: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胡适;受西方唯美主义思潮较深,提倡:新格律诗;
4、语丝社:1924年底在北京创刊《语丝》,发起人:林语堂、鲁迅、周作人、刘半农;主要发表议论时事的杂感小品;
三、主要的作家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1918年5月,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14篇,熟悉的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阿Q 正传》《社戏》)
《彷徨》(11篇,熟悉的有《祝福》《伤逝》)
新编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自传性散文集,熟悉的有《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中国新诗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公认的文化领袖。
诗集:《女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识的新诗集,名篇《凤
凰涅槃》)
《星空》(诗、散文)
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聂莹》
《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
小说:《倪焕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潘先生在难中》
儿童文学:《稻草人》(我国第一部童话集,名篇有《古代英雄的石像》)
胡适——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白话文。
五四白话诗的第一位尝试者,1920年出版了《尝试集》,这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一部个人诗集,也是第一部白话诗集。
徐志摩——新月诗社发起人;
诗集:《志摩的诗》(熟悉的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
《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闻一多——提出了“三美”诗歌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诗集:《红烛》《死水》
周作人——1918年12月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论文《人的文学》朱自清——散文大家,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绿》《春》
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品中的三大主题:母爱、童心、自然
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五四以前的戏剧
文明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和诞生。
主要剧团有:春柳社、春阳社;
春柳社1906年在日本演出了小仲马的《茶花女》,1907年6月演出《黑奴吁天录》,这是国人首次创作并演出的话剧,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开端。
@第一个十年的戏剧家及作品
中国话剧三大奠基人:洪深、欧阳予倩、田汉
洪深——中国电影戏剧理论家、剧作家、导演。
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电影剧本:《申屠氏》《歌女红牡丹》
欧阳予倩——中国著名戏剧艺术家;湖南省浏阳县人。
1907年加入青柳社,演出话剧《黑奴吁天录》;
代表作:《潘金莲》《天涯歌女》《忠王李秀成》
田汉——原名寿昌。
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
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
代表作:《获虎之夜》(独幕话剧,是田汉早期最优秀的独幕话剧之一)
《名优之死》《回春之曲》《丽人行》
《关汉卿》(1958年,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而作的11幕话剧)
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唯一专门写喜剧的剧作家。
代表作:《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
第二个十年(两种文学思潮构成了30年代文学的基本面貌:新兴的无产阶级文学(左联)、五四以来的人文主义文学)
一、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
发起人:郭沫若、郁达夫、茅盾、冯雪峰。
左联五烈士:殷夫、柔石、冯铿、胡也频、李伟森
二、主要代表作家及作品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
《子夜》——巅峰之作
《霜叶红似二月花》
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
《林家铺子》
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
老舍——原名舒庆春。
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
剧本:《龙须沟》《茶馆》
巴金——原名李尧棠。
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抗战三部曲:《火》三部曲
《寒夜》
散文:《随想录》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
代表作《边城》《长河》
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
代表作:《沙菲女士的日记》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
戴望舒——代表作《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
林语堂——代表作《京华烟云》
曹禺——原名万家宝。
是30年代中国话剧史上出现的一位大师级剧作家。
代表作:《雷雨》(周朴园、鲁侍萍)
《日出》(陈白露)
《原野》《北京人》
夏衍——报告文学《包身工》、话剧《上海的屋檐下》
第三个十年(这个时期因为国情分为:解放区文学、国统区文学、沦陷区文学)解放区文学代表作家作品: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
孙犁——《荷花淀》
周立波——《暴风骤雨》(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三等奖)
艾青——《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手推车》
臧克家——《泥土之歌》《老马》
国统区文学代表作家作品:
张天翼——《华威先生》
钱钟书——《围城》
路翎——《财主的儿女们》
沦陷区文学代表作家作品:
张爱玲——《倾城之恋》《金锁记》
梅娘——原名孙嘉瑞,成名于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中国沦陷区的文坛才女,当年曾拥有“南玲(张爱玲)北梅(梅娘)”之誉。
代表作:《鱼》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代表作:《啼笑因缘》《金粉世家》《八十一梦》
梁实秋——散文集《雅舍小品》
徐迟——报告文学《地质之光》《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常青树》
@七月诗派
提倡现实主义,有绿原、曾卓、牛汉等人
@新感觉派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的现代主义流派,受日本“新感觉派”影响,刻意追求主观感受,挖掘潜意识,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现代都市人的精神迷惘。
代表作家有: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