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与色彩
人类视觉系统与色彩感知的关系

人类视觉系统与色彩感知的关系人类视觉系统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色彩感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视觉系统通过眼睛接收外界的光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我们可以感知和理解的图像。
色彩感知是指人类对于物体表面反射光谱中不同波长的光的感知能力。
人眼中有三种类型的视锥细胞,分别对应着不同的颜色感知:红色、绿色和蓝色。
这三种类型的视锥细胞分别对应着吸收不同波长的光,从而使我们能够感知到色彩。
眼睛中的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凹区域,这个区域也是我们最为敏感的视觉区域。
在这个区域内,红、绿、蓝三种色彩感受器分布较为均匀,使得我们对于色彩的感知更为精确和敏感。
人类视觉系统在色彩感知中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我们对于外界环境的感知,还体现在我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和判断中。
色彩在人类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设计中的运用、产品包装、标识系统等等,都会利用色彩来产生不同的效果和传达信息。
此外,人类视觉系统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例如,照明条件会对色彩的感知产生影响。
不同的光源会产生不同的光谱分布,从而改变我们对物体颜色的感知。
此外,人类视觉系统对于亮度和对比度的感知也会对色彩感知产生影响。
亮度和对比度的变化会改变人们对物体颜色的感知和区分能力。
人类的色彩感知也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有些人可能对某些颜色更敏感,而对另一些颜色则不那么敏感。
这种个体差异可能与个体眼睛中视锥细胞的分布和活性有关。
在理解人类视觉系统与色彩感知的关系时,还需要考虑到色彩的心理感知。
色彩在心理上有着不同的联想和情感,比如红色常常与热情和危险相关联,蓝色则常常与冷静和稳定相关联。
这种色彩心理感知可能是受到文化、社会经验和个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对人类视觉系统与色彩感知关系的了解来产生特定的色彩效果。
在设计领域,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来达到特定的设计目的,从而影响人们的情感和心理。
在广告领域,我们可以利用不同色彩对人们的认知和决策产生影响,从而提高广告的效果。
多媒体的色彩与视觉设计技巧

多媒体的色彩与视觉设计技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色彩和视觉设计成为了多媒体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在创作多媒体内容时,合理运用色彩和视觉设计技巧可以有效地传达信息,提升观众的视觉体验。
本文将探讨多媒体的色彩与视觉设计技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色彩的运用与搭配方法色彩是多媒体作品中最直观、最能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元素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正确地选择和搭配色彩可以产生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色彩运用与搭配方法:1. 色彩主题的选择在多媒体设计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色彩主题对于整体效果的呈现至关重要。
不同的色彩主题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信息。
比如,明亮的色彩主题多用于宣传活动,暖色调的色彩主题常用于温馨氛围的创作,冷色调的色彩主题常用于表达冷静和理性等。
2. 色彩的情感表达色彩与情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颜色会引起观众不同的情绪和感受。
例如,红色代表激情和力量,蓝色代表冷静和安静,黄色则传达温暖和活力。
设计师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运用适合的色彩来引导观众的情绪。
3. 色彩对比的运用色彩对比可以帮助突出重点,增强视觉冲击力。
常见的色彩对比方法包括互补色对比、对比色对比、明暗对比等。
合理运用这些对比方法可以使作品更加鲜明、吸引人。
二、视觉设计技巧的运用除了色彩运用外,视觉设计技巧也是多媒体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视觉设计技巧可以有效地引导观众的目光、提升作品的可读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视觉设计技巧:1. 布局与层次合理的布局与层次结构能够使作品的内容更加清晰易读。
良好的布局设计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流动,突出重点信息。
同时,在设计层次时,适当运用对比、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可以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2. 图像与文字的搭配在多媒体作品中,图像与文字的搭配是常见的设计形式。
图像可以直观地表达信息,文字则能进一步解释和强化图像所传达的信息。
设计师需要注意图像与文字之间的呼应和平衡,确保二者相互搭配、相互补充,并注重排版的清晰和易读性。
第二讲:色彩视觉与色彩对比-1

优点:
能充分说明混色现象,及混合色是3种感色细胞 按比例兴奋的结果;
在颜色测量和数值计算时,与试验理论符合; 现代的彩色印刷、摄影、照相分色、彩色电视都 是建立在该基础上的。
但是:
不能解释色盲、负后像等现象
四色学说。赫林1878年观察到色彩现象总是成对 发生关系,因而认定视网膜中有三对视素:白—黑视 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这三对视素的代谢作 用包括建设(同化)和破坏(异化)两种对立的过程。
明度推移
色相推移
色相推移
2、视觉信息向大脑皮层视区的传导通路中所形成
的四色机制
BGR
感受器:视网膜
第一阶段
视网膜深层向大脑传输
第二阶段
大脑中枢
第三阶段 Y-B L R-G
4. 色彩的错觉与幻觉
(1) 视觉后像 当外部视觉刺激停止之后,感觉并不立刻
消失,就会产生视觉残像,也叫视觉残像。
a、正后像 日光灯、电影等。(神经在
尚未完成工作时引起)
(5) 类似色相对比:最弱的色相对比效果。常用于突出某 一色相的色调,注重色相的微妙变化。
(6) 冷暖体系与对比:我们对一部分色彩产生暖和的感觉, 一部分产生寒冷的感觉。从色环上看,有寒冷印象的有蓝 绿至蓝紫的色,其中蓝色是最冷的颜色;有暖和印象的是 红紫到黄的色,其中红橙是最暖的色。从视觉上,冷暖对 比产生美妙、生动、活泼的色彩感觉。冷色和暖色能产生 空间效果,暖色有前进感和扩张感,冷色有后退感和收缩 感,在设计表现中,冷暖色都有丰富的精神内涵。
第二讲:色彩生理与色彩对比(1)
一、色彩生理
所有的色彩视觉(包括色相、明度、纯度)都是建 立在人的视觉器官的生理基础上的,所以研究色彩还必 须了解人的视觉器官的特征及其功能。
海洋生物的视觉与色彩感知能力

海洋生物的视觉与色彩感知能力海洋是一个广阔而神秘的世界,拥有独特的环境和生物。
在这个深沉而宽广的水下世界中,海洋生物以各种方式适应并感知其周围的环境。
其中,视觉和色彩感知能力是海洋生物独特而重要的特征之一。
一、视觉系统的特殊适应海洋生物的视觉系统经历了长期的进化和适应,以适应海洋环境的低光和特殊水质条件。
许多海洋生物的视觉系统比陆地生物更为复杂和灵敏。
例如,一些深海鱼类拥有巨大的眼睛,能够扩大接收光线的面积,以充分利用低光条件下的光线资源。
此外,海洋生物的视网膜中富含视紫质,这是一种对蓝光敏感的光感受器物质。
这种敏感性使得海洋生物能够察觉到在水下被高能量散射的蓝色光线,以提高对食物、环境和潜在危险的感知。
视紫质的存在使得海洋生物能够在水下迅速而准确地判断目标物体的位置和形状。
二、海洋生物的色彩感知能力除了视觉系统的适应性,海洋生物还具有惊人的色彩感知能力。
许多海洋生物能够感知和产生多种多样的色彩。
这种色彩的感知和产生对于海洋生物的求偶、伪装和警戒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海洋生物如珊瑚、鱼类和浮游生物,能够通过产生特定颜色的细胞或利用色素来迅速改变身体颜色,以适应周围环境。
这种自产自销色素的能力使得它们在繁殖和隐藏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在海洋生物的视觉和色彩感知中,以色彩的反射和吸收最为重要。
由于水分子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一些颜色在水中能更远地传播和反射,从而引起海洋生物的注意。
例如,红色和紫色在水中能够更远地传播,因此许多海洋生物在身体或表皮上拥有这些颜色,以吸引同类或迷惑潜在的捕食者。
三、彩色生活的意义和保护海洋生物通过视觉和色彩感知能力,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水下世界。
这不仅使得海洋生物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还使得海洋生态系统更加多样和稳定。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环境的恶化,海洋生物的视觉和色彩感知能力面临许多威胁。
水下垃圾、海洋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都对海洋环境造成了沉重的破坏,进而对海洋生物的视觉与色彩感知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色彩生理理论:色彩与视觉

色彩生理理论:色彩与视觉一、了解眼睛眼睛的生理构造:眼睛是一种视觉装置,它不但能对物体感应,也能对某些波长作迅速的响应,眼球内主要含有锥状及杆状二类感光细胞。
其中锥状细胞是感觉动作并对明暗之间的差别特别敏感,当亮度减弱时,杆状细胞便会发挥功能,但看不见色彩。
而在较亮的情况下,视网膜中的三种锥状细胞始对长、中,短三种光域产生不同的视觉反应,便能让我们看见光谱中的红、绿、蓝三个主要色域来形成色彩。
眼睛看见物体上的色彩取决于有多少份量的红、绿或蓝光射入眼睛,若无任何光线射入眼睛时则感觉为黑色,当红、绿和蓝光以等量射入眼睛时则感觉为白色。
眼睛所感觉的色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无彩色,其包含白、灰、黑。
第二类为彩色,其包含纯色和其它一般色彩。
二、色彩与视觉:当眼睛受到380-780nm范围内可见光谱的刺激以后,除了有亮度的反应外,同时产生色彩的感觉。
眼睛对可见光谱的光十分敏感,波长不同所产生的色觉有别,因此,能辨别五彩缤纷的世界万物。
物体色彩的显示方式多种多样。
一类物体的色彩是由其本身辐射的光波形成的,我们把这类物体称为发光体,如太阳、火焰、电灯等等,发光体的颜色决定于所发色光的光谱成分。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物体并不发光,它们的颜色是通过对照射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来显示的,我们把这类物体称为非发光体,非发光体的色彩由反射或透射的光谱成分决定。
由于非发光体对照射光线完全反射或完全透射是不可能的,因此无论其反光率和透光率有多大,都会吸收一部分光。
如目前生产的氧化镁和硫酸钡等白色颜料,其反光率只能达到95%左右,最黑的天鹅绒,也并非完全吸收投射光,仍然有0.2%-2%的反光率,因此,没有绝对的白,也没有绝对的黑。
还有一类物体的颜色是通过折射、衍射和干涉现象形成的,比如:白光透过三棱镜,因折射可以分解成各种色彩;鸟类的羽毛、蝴蝶的翅膀是因白光产生衍射而呈现光彩;水面的汽油和肥皂泡的五彩缤纷的颜色是由光的干涉现象形成的。
色彩设计与视觉传达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色彩设计与视觉传达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色彩设计与视觉传达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和重要的作用。
首先,色彩是视觉传达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在广告、宣传、包装等视觉传达形式中,色彩的设计和运用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视觉感知和情感反应。
色彩能够传达出品牌的形象、产品的特点、以及设计师的情感和意愿等信息,从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和提高他们的兴趣。
其次,色彩设计与视觉传达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色彩设计需要依据视觉传达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设计,而视觉传达要素也需要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增强其吸引力和表现力。
例如,在广告设计中,色彩可以突出广告的主题和重点,增强广告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在包装设计中,色彩可以突出产品的特点和品牌形象,增强产品的识别度和品牌的价值。
最后,色彩设计与视觉传达要素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色彩的设计不仅会影响到视觉传达的效果,还会受到视觉传达要素的影响。
例如,色彩的运用要符合广告的主题和宣传目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受众群体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等因素。
因此,设计师需要在色彩设计和视觉传达要素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以实现最佳的宣传效果和艺术表现力。
总之,色彩设计与视觉传达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和重要的作用。
设计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色彩的重要性,并灵活运用色彩设计来提高视觉传达的效果和表现力。
色彩与视觉的原理

色彩与视觉的原理一、色彩与视觉的原理1.光与色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
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
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
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
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
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
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
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
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
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
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
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
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
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性。
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
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
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
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叔本华:论视觉与色彩

叔本华:论视觉与⾊彩Est enim verum index sui et falsi.(真理是它⾃⾝的标准,⼜是辨别谬误的标准)——斯宾诺莎第⼆版序⾔我发现⾃⼰处于⼀种不同寻常的境地,不得不为第⼆版改进我四⼗年前写的⼀本书。
正如⼈类在其核⼼和真正必要的⽅⾯始终保持不变⼀样,⽽那些肤浅的(即外表、礼仪、笔迹、风格、品味、思想、观点、见解、知识等)这些年却经历了很⼤的变化,所以打个⽐⽅,我青年时期的这份简短的作品和现在这版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因为今天的主题和内容都和过去⼀样真实;然⽽,我已经尽可能地改进了它的外观、排列和形式;但是要记住的是,改进的⼿⽐当初写它的⼿⽼了四⼗岁,所以我在关于充分根据律的论⽂第⼆版中已经抱怨的同样的问题是⽆法避免的;具体来说,是读者意识到两种不同声⾳的问题,即⽼年⼈和年轻⼈的声⾳是如此分明,以⾄于⽆论谁有⼀只敏感的⽿朵,都不会怀疑它在任何时候都在说话。
然⽽,这⼀点是不能改变的,实际上也不是我的错,⽽是必须归咎于这样⼀个事实:⼀些受尊敬的德国公众需要40年时间才能发现,谁会因为关注它⽽受益。
我在1815年写了这篇论⽂,歌德把⼿稿保存得⽐我预期的要长,因为他带着它去了他当时的莱茵河之旅,因此最后的准备和印刷⼯作被推迟了,所以作品最早出现在1816年的复活节。
——⾃那时以来,⽆论是⽣理学家还是物理学家都认为这⼀点不值得考虑,但是,在没有受到⼲扰的情况下,他们⽤同样的⽂本中说教。
因此,⼗五年后,它吸引了⼀个剽窃者(就像⼀个“snapper-up of unconsidered trifles”,引⾃莎⼠⽐亚的戏剧“冬天的故事”),把它变为他⾃⼰的东西,这也就不⾜为奇了。
我在《⾃然界中的意志》上更具体地讨论了这件事,第⼀版p19,第⼆版p14。
与此同时,我有四⼗年的时间⽤各种⽅法和各种不同的条件来检验我的⾊彩理论:尽管如此,我对它作为完美真理的信念也丝毫动摇,歌德⾊彩理论的正确性对我来说仍然和41年前他亲⾃给我展⽰他的实验时⼀样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哪个不是视觉观看色彩的三要素?窗体顶端A、物体B、视觉C、亮度D、光我的答案:C2【单选题】我们在室外看到苹果是红的,在室内这个苹果偏黄,最可能是哪个部分出问题了?A、物体B、视觉C、亮度D、光我的答案:D4【判断题】如果一个苹果很红,用"深红"描述,别人就能准确了解这个苹果的颜色了。
我的答案:×5【判断题】如果想知道一个物体的真实颜色,用一个白色的灯去照射观看就可以了。
我的答案:×可见光波长范围用下列哪个描述最为准确?A、300-680nmB、400-650nmC、380-780nmD、450-780nm我的答案:C2 【判断题】瞳孔能够变化大小,从而控制外界光量进入的多少。
我的答案:√3 【判断题】感光细胞中的视锥细胞只能对色彩感应。
我的答案:×4 【判断题】感光细胞中的视杆细胞既能对光感应,也能对色彩感应。
我的答案:×5 【判断题】中间视觉下能感受到一定的色彩,但不如明视觉下清晰。
我的答案:√1 【单选题】在一个照明场景中,想要突出某个物体,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式?A、降低周围环境光亮度B、同时提升周围环境光和物体亮度C、同时降低周围环境光和物体亮度我的答案:A2 【判断题】明适应的时间相对比较短,一般30秒到几分钟就能适应。
我的答案:√3 【判断题】白天汽车进入隧道时,隧道洞口很暗,看起来像黑洞,因此在入口处要比隧道内部多装灯。
我的答案:√4 【判断题】不管是正对比还是负对比,运用恰当,都能将物体从背景中突出出来。
我的答案:√5 【判断题】视觉阈限与作用时间有关,但作用时间超过数秒时,就不会影响视觉阈限。
我的答案:√单选题】色盲人群中哪一部分人群比例比较大?A、全色盲B、红绿色盲C、蓝黄色盲D、蓝绿色盲我的答案:B2 【判断题】对于色盲人群,女性比例要超过男性比例。
我的答案:×3 【判断题】杨格一赫尔姆霍茨的三色说是假定在视网膜中存在三种基本色觉,即红、绿和蓝,与此相对应有三种视锥细胞,含有三种不同的感光化学物质。
我的答案:√4 【判断题】赫林的四色学说认为接受颜色是成对、互补或对抗活动,假设视网膜中有三对视素:红一绿视素、黄一蓝视素,白一黑视素。
我的答案:√5 【判断题】阶段学说认为辨色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感色阶段;第二阶段:编码阶段;第三阶段:辨色阶段。
我的答案:√1【单选题】一个对所有光线全反射物体在白炽灯下呈现什么颜色?A、白色B、偏蓝色C、黑色D、偏黄色我的答案:D2 【单选题】我们对下列哪一种物品不太可能具有固有色感觉。
A、苹果B、香蕉C、风信子D、巧克力我的答案:C3 【判断题】白炽灯和高压钠灯看起来都偏黄色,因此它们的光源色比较接近。
我的答案:√4 【判断题】物体色是指光源在白光下呈现的颜色。
我的答案:×5 【判断题】如果一个黄色物体在背景红色墙前面,阳光照射下,黄色物体会渲染上一定的红色。
我的答案:√1【单选题】请选出以下最科学描述减色法三原色的一组。
A、红、绿、蓝B、红、黄、蓝C、品红、黄、青D、青、黄、红我的答案:C2 【多选题】中性混合有以下哪几种方式?A、层叠混合B、色盘旋转混合C、覆盖混合D、空间混合我的答案:BD3 【判断题】加色法三原色是红黄蓝。
我的答案:×4 【判断题】网点印刷,利用了色彩空间混合的原理,借助大小疏密不一的极小的原色点,混合出极丰富而真实感极强的色彩。
我的答案:√5 【判断题】减色法混色后得到颜色可以很容易判断。
我的答案:×第七讲已完成1 【单选题】一个黄色的桔子在下列哪种光下面可能感觉更好些?A、冷色光B、暖色光C、黑色光D、白色光我的答案:B2 【单选题】RGB色彩模式中如果R、G、B都为255,则指的是哪个颜色?A、黑色B、灰色C、红色D、白色我的答案:D3 【单选题】减色法CMYK色彩模式中,K代表的是什么颜色?A、黑色B、蓝色C、青色D、黄色我的答案:A4 【多选题】一般我们指色彩的三个属性是哪三个?A、色相B、明度C、亮度D、饱和度我的答案:ABD5 【多选题】同一个色彩属性在不同色彩里描述略微不同,以下哪几个描述的是和饱和度接近的?A、纯度B、彩度C、保真度D、自然度我的答案:A6 【判断题】一般来说,用冷色光来照蓝色物体会感觉更好一些。
我的答案:√1【单选题】奥斯特瓦尔德色彩系统优点是?窗体顶端A、系统秩序严密,配色方便B、和人的心理感受相对应C、A和B都对D、A和B都错我的答案:A窗体底端2【单选题】日本PCCS的色相环由多少个色相组成。
窗体顶端A、6B、12C、24D、48我的答案:C3【判断题】理想状态的色立体的中心是一条自上而下变化的灰度色彩中心轴,靠北极(上方)的一端是白色,靠南极(下方)的一端是黑色。
我的答案:√4【判断题】奥斯特瓦尔德色彩系统是以物理科学为依据,而不重视心理逻辑和视觉特征。
我的答案:√5【判断题】日本PCCS色彩系是以孟赛尔色彩系统为基础的色彩组织系统。
我的答案:√1【单选题】以下哪一个不是孟塞尔色彩系统的特点?窗体顶端A、进行颜色的分类与标定B、符合色彩的逻辑心理与视觉特征C、是对称的球体模型系统D、以上都不对我的答案:C窗体底端2【单选题】孟塞尔色相环以哪5种颜色为基础色相?窗体顶端A、红、黄、绿、蓝、紫B、红、橙、黄、绿、蓝C、红、橙、黄、绿、紫D、红、橙、黄、青、蓝我的答案:A窗体底端3【单选题】孟赛尔色彩体系中,色彩标定10Y8/12的颜色中10Y为(),8是(),12是()。
窗体顶端A、明度、色相、彩度B、明度、色相、饱和度C、色相、明度、彩度D、色相、饱和度、明度我的答案:C窗体底端4【判断题】判断题:孟赛尔色彩体系由色相Hue、明度Value和彩度Chroma三个属性组成的。
我的答案:√5【判断题】孟赛尔色棋色相测试色棋可测试色觉缺陷人员的色弱区域。
我的答案:√1【判断题】任何一种颜色的光,都可以用适当比例的红光、绿光、蓝光进行混合得到。
我的答案:×2【判断题】CIE 1931 RGB色彩空间使用红、绿和蓝三基色系统匹配某些可见光谱颜色时,需要使用基色的负值。
我的答案:√3【判断题】CIE 1931 XYZ色彩空间是用坐标值来表示色度的,且没有负值。
我的答案:√4【判断题】CIE提出的均匀色度更符合人对色彩的心理感受。
我的答案:√5【判断题】CIE色度体系是可用于加色混合精确计算的色彩体系。
我的答案:√1【单选题】炎炎夏日,房间设置哪种光源,感觉会更好些呢?窗体顶端A、白炽灯B、暖色荧光灯C、高色温荧光灯D、低色温LED我的答案:C窗体底端2【单选题】以下哪个不是蓝色给人的心理感觉?窗体顶端A、博大B、沉稳C、激烈D、理智我的答案:C窗体底端3【多选题】以下哪些是红色给人的心理感觉?窗体顶端A、喜庆B、血腥C、冷静D、热烈我的答案:ABD窗体底端4【判断题】色彩的心理感受会带来生理上的影响。
我的答案:√5【判断题】波长较长的光感觉比较温暖。
我的答案:√1【单选题】如果我们看一个人穿着黑白横条纹衣服,感觉上黑白条纹宽度一样。
那么实际最有可能是()窗体顶端A、黑条纹比较宽B、白条纹比较宽C、黑白条纹一样宽D、无法比较我的答案:A窗体底端2【单选题】一般人们想到甜食、糖果、点心一类,最可能会想到下面什么颜色?窗体顶端A、绿色B、黄色C、蓝色D、粉红色我的答案:D窗体底端3【单选题】同样的两个物体,一个是米黄色,一个是深灰色,一般来说,我们感觉哪个更柔软一些呢?窗体顶端A、深灰色B、米黄色C、一样柔软D、都不感觉柔软我的答案:B窗体底端4【判断题】一般情况下,人的感觉和物理差别并不相符。
我的答案:√5【判断题】一般来说,比较温暖、明快的颜色具有前进感。
我的答案:√十三讲已完成1【单选题】以下哪个在构图中相对不太容易形成前进感。
窗体顶端A、暖色B、亮色C、蓝色D、大面积色我的答案:C窗体底端2【单选题】两个完全一样甜度比较高的食物,一种是粉红色,一种是青色,哪一种感觉上可能会更甜呢?窗体顶端A、感觉上粉红色更甜B、感觉上一样甜C、感觉上青色更甜D、感觉都不甜我的答案:A窗体底端3【判断题】不依赖形的变化,色彩本身也能够形成空间感。
我的答案:√4【判断题】人对事物某种感觉有时会引起另一种感觉。
我的答案:√5【判断题】色彩某种程度上会带来心理上的影响,进而也一定程度会对生理上带来影响。
我的答案:√1【判断题】有些图形虽然不是完全闭合的,但由于我们对完整性的期望,并不一定会影响我们对于图形的整体辨识。
我的答案:√2【判断题】人们观察一个事物时,会倾向于从细节去进行观察、理解,而不是整体。
我的答案:×3【判断题】对于‘红灯停绿灯行’已经是常识了,因此我们设计一些禁止类的标识用红色比较好,更符合我们的期望。
我的答案:√4【判断题】感觉能力是和归属、期望以及情感有关的。
我的答案:√5【判断题】如果合理利用我们对图形完整性或者闭合的期望,有可能让我们形成图形上的视觉焦点。
我的答案:√十五讲已完成1【单选题】从相距10米处看到一个苹果,再逐渐走到5米处附近,没有觉得苹果有什么变化。
这主要是下面哪一点决定的。
窗体顶端A、形状恒常性B、大小恒常性C、颜色恒常性D、亮度恒常性我的答案:B窗体底端2【单选题】一个苹果白天看起来是红的,晚上在荧光灯下感觉颜色差别不大。
这主要是下面哪一点决定的。
窗体顶端A、形状恒常性B、大小恒常性C、颜色恒常性D、亮度恒常性我的答案:C窗体底端3【多选题】图面上有两个正方形,如何使得一个比另一个感觉更大一些。
窗体顶端A、画成透视图效果,离得远的显得大B、背景涂成灰色,一个正方形涂上黄色,另一个涂上蓝色C、一个方形周围放上一圈更小的正方形,另一个方形周围放上一圈更大的正方形D、并列放置我的答案:ABC窗体底端4【判断题】由于我们具有颜色恒常性,因此一朵不知名的小花,我们在阳光下感觉其颜色和在室内某人工光下感觉差别不大。
我的答案:×5【判断题】合理的应用视觉知觉特性,可以提升一些设计作品效果。
我的答案:√十六讲已完成1【单选题】凝注红色,当将其移开后,眼前还会感到有红色浮现,这种现象是()。
窗体顶端A、正残象效应B、负残象效应C、包括A和BD、不包括A和B我的答案:A窗体底端2【单选题】根据负残象效应,长时间(2分钟左右)观看一个蓝屏幕,然后观看白屏幕,转换的瞬间,看到是什么色彩。
窗体顶端A、红B、白C、黄D、蓝我的答案:C窗体底端3【单选题】日光灯的灯光实际上是高频闪动的,为什么我们观察不到这种现象。
窗体顶端A、因为正残象效应的视觉残留特性,使我们观察不到B、因为负残象效应使得视觉疲劳,使我们观察不到C、因为太亮D、因为意识以为灯是不闪的我的答案:A窗体底端4【判断题】因为正残像的作用,才使得我们观看的是一个动态、连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