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一、职责1.医院应制定环境消毒管理制度、环境消毒技术与程序,对不同的环境物品表面、污染物性质采取不同的消毒因子。
2.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指导全院医务人员正确选择与使用消毒因子,组织编写各类消毒因子的作业指导书或操作指南,并负责全院环境消毒的业务培训工作。
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参与医院招标,购置消毒剂、消毒器械等工作,从专业的角度审核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二、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消毒1.先使用蘸有浓度为5 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布或卫生纸覆盖在呕吐物、排泄物等上(如消毒剂溶液不足,可以在覆盖物上连续滴加,以不流水为宜),作用30min后用覆盖物包裹呕吐物、排泄物,一起丢人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2.以污染物为中心,从外围2 m处,由外向内采用蘸有浓度为1 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的抹布进行擦拭(包括该范围内的各类物品表面,如病床、床柜、墙面及地面等),作用30 rain后再用清水清洗。
3.如患者呕吐于洗手盆中,则以洗手盆为中心,从外围1 m处,由外向内采用蘸有浓度为1 000 na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的抹布擦拭各类物品表面,如水池、水龙头、墙面及地面,作用30 min后再用清水清洗。
4.在实施覆盖消毒时,应在覆盖消毒区域附近的显眼处,竖立醒目的消毒警示牌,告知此处正在实施覆盖消毒,注明消毒作用时间的起止点以及消毒责任人(最好有联系方式)等信息。
5.不得对环境物品表面污染的呕吐物、排泄物等直接采用普通的拖把、抹布进行清洁处理。
三、血液污染的环境消毒被血液污染的环境,其消毒的方法与步骤,同上述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消毒。
消毒剂可选择含氯消毒剂,但更建议使用亲脂类病毒敏感的乙醇溶液。
在覆盖用的布或卫生纸上加75%乙醇,其用量以不流水为宜。
经血液传播的病毒大多为对乙醇敏感的亲脂类病毒。
四、空气的消毒1.不推荐采用化学消毒剂对空气实施喷洒消毒,尤其是高水平的消毒剂,因为这类消毒剂对环境中的金属类物品有腐蚀作用,同时,被在该环境中的人员吸入后具有毒性作用。
环境表面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XX县人医院环境表面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基本原则1、先清洁后消毒。
2、湿式卫生3、清洁顺序应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
4、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原则。
5、进行清洁消毒时,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6、清洁工具分区使用,用颜色标记。
7、对使用后污染的抹布或拖布清洁时,漂洗用水应一用一换或使用流动水漂洗。
用于浸泡污染的抹布或拖布的消毒剂不得反复使用。
8、清洁工具的数量应清足科室规模的需要。
9、“清洁单元”是指以某患者病床为中心,将其周围的环境表面与相关的所有医疗设备视为ー个清洁单元,在实施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时,不得在两个清洁单元之间连续使用同一块抹布或卫生湿巾。
清洁级:适用于低度风险区域1、方式:湿式卫生。
2、频率:1~2次/天。
无明显污染,推荐使用一次性卫生湿巾。
评价标准:区域内环境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
卫生级:适用于中度风险区域1、方式:湿式卫生+清洁剂辅助。
2、频率:2次/天。
侵人性操作、吸痰等高度危险性诊疗活动后,需立即对环境表面进行清洁消毒。
评价标准:区域内环镜表面菌落总数<10CFU/cm2,或自然菌减少1个对数值以上。
消毒级:适用于高度风险区域1、方式:①湿式卫生+清洁剂轴助;②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实施中、低水平消毒。
2、频率:≥2次/天。
侵入性操作、吸痰等高度危险性诊疗活动后,需立即对环境表面进行清洁消毒。
评价标准: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总数符合GB 15982要求。
污点清洁与消毒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再对污染区域实施清洁和消毒。
1、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适当的消毒剂。
2、做好个人防护。
被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进行。
强化清洁与消毒1、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比常规频率增加1倍甚至更多。
2、更换消毒剂,针对性选择高水平消毒剂。
3、选用其他技术来辅助强化消毒,如过氧化氢气雾发生器。
4、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消毒剂。
5、落实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具体参照WS/T311执行。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在医疗机构中,普通病房和门诊环境的清洁消毒操作至关重要,它们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和医疗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普通病房和门诊环境清洁消毒的操作规程,旨在提高医疗机构的卫生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一、普通病房清洁消毒操作规程:1.1 定期清洁:定期对普通病房进行清洁,包括床铺、地板、墙壁等。
清洁过程中应使用专业清洁剂,确保有效去除污垢和病原微生物。
1.2 物品摆放整齐:普通病房内的物品应摆放整齐,避免堆积杂物。
床铺的摆放应规范,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卫生安全。
1.3 定期消毒:除了定期清洁,普通病房还需要定期进行消毒。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特点,确保消毒效果。
二、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2.1 医疗废物分类处理:门诊环境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处理,包括感染性废物、有害废物、一般废物等。
分类处理有利于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2 定期清洁:门诊环境包括候诊区、诊室、洗手间等,都需要定期进行清洁。
清洁过程中应注意使用合适的清洁剂,确保彻底清除污垢和病原微生物。
2.3 空气消毒:门诊环境中的空气也是潜在的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途径。
因此,门诊区域应定期进行空气消毒,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三、清洁消毒操作的注意事项:3.1 个人防护:进行清洁消毒操作时,工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以保护自身安全。
3.2 操作规范:清洁消毒操作应按照规范进行,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和使用正确的清洁剂和消毒剂。
3.3 设备维护:清洁消毒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消毒效果。
四、清洁消毒操作的监测和评估:4.1 监测指标:对清洁消毒操作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采用微生物指标、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等多种方法。
4.2 定期检查: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清洁消毒操作进行检查,确保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4.3 效果评估:对清洁消毒操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等。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标题: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在医疗机构中,普通病房和门诊环境的清洁消毒操作至关重要。
它们直接关系到病患和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普通病房和门诊环境清洁消毒的操作规程。
一、普通病房清洁消毒操作规程:1.1 定期清洁:- 定期进行地面、墙面、天花板、床铺、家具等的清洁工作,确保无尘、无污渍。
-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清洁操作。
- 清洁工作应按照从上到下、从干净到脏的顺序进行,以避免交叉污染。
1.2 消毒操作:- 在清洁完毕后,进行消毒操作,以杀灭病原体和细菌。
- 选择适当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浓度进行稀释,并确保消毒剂的有效接触时间。
- 消毒操作应涵盖病房内所有的高风险区域,如洗手间、门把手、开关等。
1.3 空气消毒:- 定期进行病房内的空气消毒,以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
- 使用紫外线消毒灯等设备,按照指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空气消毒操作。
- 注意消毒设备的安全使用,并确保病房内没有人员。
二、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2.1 定期清洁:- 定期对门诊区域进行清洁,包括地面、墙面、家具、器械等。
-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清洁操作。
- 特殊注意门诊区域的高频接触物品,如门把手、诊室桌面等,要进行频繁的清洁工作。
2.2 消毒操作:- 在清洁完毕后,进行消毒操作,以确保门诊区域的卫生安全。
- 根据门诊区域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并按照规定的浓度进行稀释。
- 特殊注意消毒剂的有效接触时间,确保消毒效果。
2.3 医疗器械消毒:- 对门诊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消毒,以杀灭病原体和细菌。
-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消毒操作。
- 注意器械的清洁和消毒方法,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员工培训与监督:3.1 培训计划:- 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包括清洁操作规程、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等。
- 培训内容应涵盖普通病房和门诊环境的清洁消毒操作,以及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
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一、清洁操作规程
1. 确保清洁工具干净整洁,使用前用清水冲洗。
2. 使用清洁剂擦拭表面,确保彻底清洁,特别是靠近厨房和卫生间的地方。
3. 使用清洁刷清洁难以达到的角落和缝隙。
4. 清洁结束后,用清水冲洗表面,确保清洁剂彻底清除。
二、消毒操作规程
1. 使用消毒剂喷洒在表面上,确保覆盖全部区域。
2. 等待适当的时间使消毒剂起效,按照产品说明的时间进行操作。
3. 使用干净的抹布擦拭表面,确保余留的消毒剂被清除。
4. 对于用于食品准备和儿童使用的物品,使用专用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三、清洁消毒操作注意事项
1. 工作人员必须穿着干净的工作服和手套进行清洁消毒操作。
2. 清洁消毒工作结束后,必须将工作场所彻底清理干净,确保无残留的清洁消毒剂。
3. 定期对清洁工具和消毒剂进行检查,确保质量完好。
4. 对特殊区域,如医院、食品加工厂等,应按照相关规程进行清洁消毒操作,确保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
通过严格遵守《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可以有效保障工作场所
的卫生和安全,预防疾病传播,确保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清洁整洁。
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清洗、消毒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清洗和消毒是保持环境卫生和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正确的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能有效杀灭病菌、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保障人们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和具体步骤。
一、清洗操作规程1.1 选择适当的清洁剂:根据清洗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清洁剂,如洗涤剂、消毒剂等。
1.2 清洗工具准备:准备清洗工具,如刷子、抹布等,确保清洗效果。
1.3 正确清洗步骤:按照清洗对象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清洗方式,包括浸泡、擦洗、冲洗等。
二、消毒操作规程2.1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需要消毒的物品或者场所,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酒精、漂白水等。
2.2 消毒前准备: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清洗干净,确保消毒剂的充分接触。
2.3 正确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剂的要求和使用说明,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如喷洒、擦拭、熏蒸等。
三、清洗、消毒频率3.1 定期清洗:根据使用频率和环境条件,制定清洗计划,定期清洗物品和场所。
3.2 定期消毒:根据疫情情况和卫生要求,制定消毒计划,定期消毒物品和场所。
3.3 特殊情况处理:对于特殊场所或者物品,如医疗设备、食品加工设备等,需按照专业要求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四、个人防护4.1 戴好防护用具:在进行清洗、消毒操作时,应佩戴好防护用具,如手套、口罩等。
4.2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在清洗、消毒过程中,避免直接接触有害物质,保护自己的健康。
4.3 定期体检: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五、检查、记录5.1 定期检查:对清洗、消毒操作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5.2 记录维护:建立清洗、消毒操作记录,记录每次操作的时间、物品、消毒剂使用量等信息。
5.3 效果评估:定期评估清洗、消毒操作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操作规程。
结语:正确的清洗、消毒操作规程是保障人们健康的重要措施,希翼本文介绍的操作规程能为大家提供参考,提高清洗、消毒操作的效果和质量。
病区环境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病区环境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一、空气1、开窗通风,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
每日上午、下午开窗通风1~2次,每次不低于30分钟;2、不宜开窗通风(如室外尘埃密度较高或极度寒冷时),必要时(如收治了肺结核患者)可使用动态空气消毒器(有自动显示累计时间的不需要单独登记),幷正确估算仪器的数量,并必要时行效果评价。
3、不建议紫外线照射或消毒剂喷洒方法消毒空气。
二、墙面、门窗和地面(一)墙面和门窗1、应保持无尘和清洁。
2、通常使用清水擦洗即可,但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3、各室抹布应分开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二)地面1、所有地面包括走道、污物间、洗手间、储藏室、器材室,每天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拭,每个拖布清洁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
2、不同区域(污染与半污染区、清洁区)使用的清洁工具,分开放置,每天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一次,清洗后悬挂。
3、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再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三、医疗与生活物品(一)使用中的医疗器械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听诊器、血压计、心电图机,每天清水擦拭一次;频繁接触的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每天季铵盐湿巾擦拭一次。
(二)护理站桌面、患者的床、床栏、床旁桌、床头柜、治疗车、药品柜、门把手等,每天清水擦拭。
且一人一巾,用后抹布可采用热力消毒90摄氏度1分钟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30分钟。
(三)病人出院、转科(院)、死亡等离开后,对床单元应使用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终末消毒。
(四)键盘(贴保护膜)、电话按键、鼠标等保持清洁,必要时使用双链季铵盐湿巾擦拭消毒。
1、物体表面没有明确污染时,只需用干净的清洁用具,清水擦拭即可;有明显污垢时,如血迹、痰迹、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先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覆盖作用30分钟,然后对整个区域进行有序的擦拭消毒。
厂房、设施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厂房、设施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厂房保持标准清洁卫生状态制定完整的清洁方法。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大、小容量注射剂车间厂房设施的清洗、消毒。
3.责任:生产技术部、设备工程部、质保部、车间主任、操作员工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4.内容:4.1每天生产结束后,对每道工序进行清场,对厂房设施进行清洁:4.1.1厂房内地面、墙、顶棚、门窗、地漏等清洁方法、清洁工具及清洁剂、消毒剂见下表:4.1.2.清洁区域及清洁频率4.1.3 所用消毒剂每月轮换一次。
4.1.4每个区域清洁结束,及时填写清洁记录,经QA检查员检查合格后,挂上清洁合格证。
4.2 车间内一般生产区厂房的清:洁4.2.1清洁周期4.2.1.1小清洁(每班一次)4.2.1.2中清洁(每周一次)4.2.1.3大清洁(每月一次)4.2.2清洁剂:饮用水、食用洗洁精。
4.2.3清洁工具PVC塑料管及连接件、抹布及拖把、专用毛刷、登高具或专用长竿。
4.2.4清洁标准4.2.4.1现场无任何废弃物。
4.2.4.2废物贮器完好,外表清洁。
4.2.4.3工作台面:整洁,无肉眼可见污渍和尘埃;用净手触摸,无油污感,在工作光线下观察,手上不得染有油污和尘埃。
4.2.4.4地面:无杂物;无肉眼可见的污渍;无积水。
4.2.4.5墙面:无肉眼可见的尘埃、污渍和霉菌斑;墙角无蛛丝。
用净手触摸,无油污感,在工作光线下观察,手上不得染有油污和尘埃不,得有肉眼可见的异物脱落。
4.2.4.6天棚:无肉眼可见的尘埃、污渍、霉菌斑和蛛丝。
用干净的抹布擦拭不,得有肉眼可见的异物脱落。
4.2.4.7门窗:无肉眼可见的尘埃、污渍和霉菌斑;墙角无蛛丝。
用净手触摸,无油污感,在工作光线下观察,手上不得染有油污和尘埃不,得有肉眼可见的异物脱落。
4.2.4.8地漏、送风口、回风口、传递窗、照明器具等的清洁标准按照各自的清洁程序中载明的执行4.2.5清洁方法4.2.5.1小清洁a.每班操作完毕,先按照本岗位“清黝”进行遗留物的清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一、职责
1.医院应制定环境消毒管理制度、环境消毒技术与程序,对不同的环境物品表面、污染物性质采取不同的消毒因子。
2.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指导全院医务人员正确选择与使用消毒因子,组织编写各类消毒因子的作业指导书或操作指南,并负责全院环境消毒的业务培训工作。
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参与医院招标,购置消毒剂、消毒器械等工作,从专业的角度审核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二、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消毒
1.先使用蘸有浓度为5 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布或卫生纸覆盖在呕吐物、排泄物等上(如消毒剂溶液不足,可以在覆盖物上连续滴加,以不流水为宜),作用30min后用覆盖物包裹呕吐物、排泄物,一起丢人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2.以污染物为中心,从外围2 m处,由外向内采用蘸有浓度为1 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的抹布进行擦拭(包括该范围内的各类物品表面,如病床、床柜、墙面及地面等),作用30 rain后再用清水清洗。
3.如患者呕吐于洗手盆中,则以洗手盆为中心,从外围1 m处,由外向内采用蘸有浓度为1 000 na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的抹布擦拭各类物品表面,如水池、水龙头、墙面及地面,作用30 min后再用清水清洗。
4.在实施覆盖消毒时,应在覆盖消毒区域附近的显眼处,竖立醒目的消毒警示牌,告知此处正在实施覆盖消毒,注明消毒作用时间的起止点以及消毒责任人(最好有联系方式)等信息。
5.不得对环境物品表面污染的呕吐物、排泄物等直接采用普通的拖把、抹布进行清洁处理。
三、血液污染的环境消毒
被血液污染的环境,其消毒的方法与步骤,同上述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消毒。
消毒剂可选择含氯消毒剂,但更建议使用亲脂类病毒敏感的乙醇溶液。
在覆盖用的布或卫生纸上加75%乙醇,其用量以不流水为宜。
经血液传播的病毒大多为对乙醇敏感的亲脂类病毒。
四、空气的消毒
1.不推荐采用化学消毒剂对空气实施喷洒消毒,尤其是高水平的消毒剂,因为这类消毒剂对环境中的金属类物品有腐蚀作用,同时,被在该环境中的人员吸入后具有毒性作用。
2.推荐采用物理的方法对污染的空气进行消毒处理。
(1)开窗通风换气,每次通风时间在30 min以上。
(2)增加进入该区域或病房的进气量,以加大换气次数,通常推荐的换气次数(ACH)在6~12次/h。
当ACH为6次/h时,有效清除空气中2个对数值(99%)的污染颗粒的时间为46 min;而ACH达到12次/h时,实现2个对数值(99%)的污染颗粒减少只需23 min。
(3)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强度不得低于70µ W/cm。
,照射时间30 min,必须在空态下实施。
(4)臭氧消毒,采用20 mg/m³浓度的臭氧,作用30 min,对自然菌的杀灭率达到90%以上。
臭氧消毒,必须是在封闭空间,且室内无人条件下进行,消毒后至少30 min后才能进人。
(5)空气净化消毒器(机),按产品说明书进行安装、使用;使用时环境应清洁,关闭门窗。
本消毒设备可在动态下使用。
五、注意事项
1.凡确诊或高度怀疑患者有经空气传播疾病时,应立即送负压病房或具备空气隔离功能的病房接受治疗。
2.通常不推荐采用化学消毒剂,特别是高水平消毒剂用于空气的常规消毒。
对于空气传播疾病患者的病房(区)进行终末消毒时,应先关闭门窗后,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实施喷雾消毒,作用30 min后,开窗通风换气,并采用清水擦抹环境物品表面
的残留消毒剂。
在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的同时,也应对该室的回风口所有管道(应选择对金属腐蚀性较小的消毒剂,在风机运行状态下进行喷雾,喷雾完成后,应立即停机)与滤网(膜)(可选择含氯消毒剂浸泡)进行消毒。
3.采用紫外线灯、臭氧消毒须在空态下实施,但当消毒工作完成后,人员进人或门窗开启后,室内空气的消毒状态便被破坏,10~20 min后将回到原状态。
因此,空气的常规消毒不推荐这类消毒。
4.在对病房内环境表面实施含氯消毒溶液擦抹消毒时,同时将门窗关闭30 min,通过含氯消毒剂的自然挥发作用,也可达到对空气消毒的效果;当消毒完成后,开启门窗通风换气。
5.在实施环境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尤其应注意眼部、呼吸道的防护;在使用含氯消毒剂时应了解其具有强力的漂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