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日常清洁与消毒操作规程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

低水平
+
-
-
+
注:“+”表示正确使用时,正常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可以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效果。 “-”表示较弱的杀灭作用或没有杀灭效果。
a部分双长链季铵盐类为中效消毒剂。
环境表面常用消毒方法
消毒产品 使用浓度(有效成分) 作用时间 使用方法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含氯消毒剂 400mg/L~700mg/L
>10min 擦拭、拖地 细菌繁殖体、结核杆 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对金属
8.隔断防护 医疗机构内部改建、修缮、装修等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塑料、装
饰板等建筑材料作为围挡,以完全封闭施工区域,防止施工区域内的 尘埃、微生物等污染非施工区域内环境表面的措施。
术语和定义
9 人员卫生处理 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人员进行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方面的清
洁与消毒过程。
10 清洁工具的复用处理 对使用过或污染后的复用清洁工具进行清洗与消毒的处理过程。
5 医疗机构应对清洁与消毒质量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 门与人员,促进清洁与消毒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管理与要求
6 承担医疗机构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或部门,应符合以下要求:
a)建立完善的环境清洁质量管理体系,在环境清洁服务的合同中充分 体现环境清洁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b)基于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特点和环境污染的风险等级,建立健全质 量管理文件、程序性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开展清洁与消毒质量审核, 并将结果及时报告至院方。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 管理规范解读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 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 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 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WST 512医疗机构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环境表面 environmental surface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
2 环境表面清洁 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3。
3 清洁工具 cleaning products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3。
4 清洁单元 cleaning unit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3。
5 高频接触表面 high-touch surface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3。
6 污点清洁与消毒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WS/T 512-2016毒处理。
3.7 消毒湿巾 disinfection wet wipes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五篇范文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五篇范文第一篇: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制订日期:2016年3月修订日期:2017年5月制订:医院感染管理科审核: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遵循文件: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一、空气:诊室、病室应保持通风良好,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必要时(无人情况下,如病人出院,房间空置)进行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分钟(病室:护理人员紫外线消毒、保洁人员开窗通风,诊室:当日值班工作人员)。
二、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每日2次。
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如吸湿纸)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消毒30分钟后,最后再进行清洁。
拖把应分区分室使用,一室一拖把,用后先清洗干净,再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拖把,用后单独标记,先消毒后清洗,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病房保洁人员操作,诊室当日值班工作人员)。
三、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床栏、床边、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门诊诊桌、诊疗床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应每日清洁消毒,无明显污染时,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清洁消毒2次;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消毒30分钟后,最后再进行清洁。
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一床一布巾),用后先清洗干净,再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布巾,用后应用黄色袋单独包装,先消毒后清洗,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再进行清洗。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201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环境表面 environmental surface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2 环境表面清洁 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3.3 清洁工具 cleaning products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3.4 清洁单元 cleaning unit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3.5 高频接触表面 high-touch surface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3.6 污点清洁与消毒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WS/T 512-2016毒处理。
3.7 消毒湿巾 disinfection wet wipes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医院清洁消毒规定》

《医院清洁消毒规定》一:清洁工作顺序: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1:清洁区:凡病人不进入,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如(医生办公室,治疗室,休息室)2:半污染区:凡有可能被污染的地区。
如(走廊,检查室)3:污染区:被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
如(病房,病人卫生间)二:清洁消毒规定: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桌子,椅子,床头柜,门把手,水龙头,水池子)1)日常以清洁为主,当受到污染时严格消毒处理。
用有效氯250mg/l擦拭。
2)传染病流行期间,用有效氯1000mg/l擦拭消毒。
地面的清洁消毒要求;1)日常地面湿式清扫,保持清洁。
当受到病源微生物污染时,用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拖地或喷洒地面。
2)传染病流行期间:用有效氯1000mg/l浸泡的墩布擦地消毒。
抹布,拖把的消毒:1)擦床抹布(小毛巾),采取一床一巾湿扫法,用后统一回收清洗消毒备用。
2)用于治疗室,换药室,办公室等抹布要分色使用,不得混用(病区用白色,办公区用蓝色,卫生间用粉色)3)拖把(病区用白色,办公区用蓝色,卫生间用粉色)●一般病房,办公室,治疗室,换药室走廊每次使用后用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
●当地面有血渍,分泌物,排泄物时拖把用后用500mg/l消毒液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传染病区,拖把使用后应先消毒,用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悬挂晾干备用。
第二篇:医院清洁消毒标准手术室1、爱婴区、新生儿科清洁消毒要求爱婴区、新生儿科(病区)的室间环境清洁,室内的物体表面(柜面、地面、门把手、)应每日用含有效氯消毒剂500mg/l擦拭2次;遇体液、血液污染时随时用消毒液处理。
每天开窗通风至少两次。
新生儿温箱。
使用中温箱每日用清水擦拭内面,用消毒液擦拭温箱外表面,每天一次,毛巾专用,一巾一箱使用一消毒;患儿使用温箱一周应对温箱进行彻底清洗消毒(能拆下的部分全部下拆来清洗)注意保持温箱空气滤网的清洁,定期清洁、对温箱内进行清洁时,应洗手或手消毒;避免衣袖伸入温箱。
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一、清洁操作规程
1. 确保清洁工具干净整洁,使用前用清水冲洗。
2. 使用清洁剂擦拭表面,确保彻底清洁,特别是靠近厨房和卫生间的地方。
3. 使用清洁刷清洁难以达到的角落和缝隙。
4. 清洁结束后,用清水冲洗表面,确保清洁剂彻底清除。
二、消毒操作规程
1. 使用消毒剂喷洒在表面上,确保覆盖全部区域。
2. 等待适当的时间使消毒剂起效,按照产品说明的时间进行操作。
3. 使用干净的抹布擦拭表面,确保余留的消毒剂被清除。
4. 对于用于食品准备和儿童使用的物品,使用专用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三、清洁消毒操作注意事项
1. 工作人员必须穿着干净的工作服和手套进行清洁消毒操作。
2. 清洁消毒工作结束后,必须将工作场所彻底清理干净,确保无残留的清洁消毒剂。
3. 定期对清洁工具和消毒剂进行检查,确保质量完好。
4. 对特殊区域,如医院、食品加工厂等,应按照相关规程进行清洁消毒操作,确保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
通过严格遵守《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可以有效保障工作场所
的卫生和安全,预防疾病传播,确保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清洁整洁。
医院环境地面、墙面清洁与消毒操作规程

医院环境地面、墙面的清洁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1.地面和墙面清洁(1)进行地面和墙面清洁时,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2)地面每日进行常规的清洁工作,墙面建议每周进行一次清洁除尘工作,可以视污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日常清洁后不需要进行消毒。
(3)采用湿式打扫,必要时可采用清洁剂。
拖地时,按照“后退式”方式。
(4)患者出院(或其他原因离开)后,不论其是否为感染性疾病患者,病床以及周围家具和地面均应采用清水进行彻底的清洁,如果被患者的血液、体液、呕吐物、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时还需消毒,再采用清水擦拭清除消毒残留。
(5)洗拖把与抹布的水池应以高低水池加以区分;需要采用水桶盛水来洗涤抹布或拖把时,该水桶更换清水的指标不是视水的浑浊度,而以清洁1人房间为更换依据,必要时同一个清洁房间可以更换多次水。
(6)不同区域的抹布和拖把应做到专区专用,并用颜色加以标记;用后洗净,处理患者血液、体液、呕吐物、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区域的抹布和拖把还需消毒,再洗净,悬挂晾干,备用。
2.地面、墙面消毒(1)呕吐物、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地面、墙面消毒;1)先使用蘸有浓度为5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布,或卫生纸覆盖在呕吐物、排泄物等上(如消毒剂溶液不足,可以在覆盖物上连续滴加,以不流水为宜),作用30分钟后,用覆盖物包裹呕吐物、排泄物,一起丢入黄色塑料医疗废物专用袋,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2)以污染物为中心,从外围2m处,由外向内采用蘸有浓度为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的抹布进行擦拭(包括该范围内的各类物体表面,如病床、床柜、墙面及地面等),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清洗。
3)如患者呕吐于洗手盆中,则以洗手盆为中心,从外围1m处,由外向内采用蘸有浓度为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的抹布进行擦拭各类物体表面,如水池、水龙头、墙面及地面,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清洗。
4)在实施覆盖消毒时,应在覆盖消毒区域附近的显眼处,竖立醒目的消毒警示标牌,告知此处正在实施覆盖消毒,消毒作用时间的起止点,以及消毒责任人(最好有联系方式)等信息。
医院清洁与消毒的操作流程

医院清洁与消毒的操作流程为了确保医院环境的安全与卫生,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一个无菌的医疗环境,医院必须严格执行清洁与消毒操作流程。
本操作流程详细描述了医院清洁与消毒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清洁与消毒的对象与分类1. 清洁与消毒的对象包括:病房、走廊、卫生间、手术室、器械室、治疗室等医院内部空间和设施。
2. 清洁与消毒的对象分为两大类:可见污染物(如尘埃、污渍等)和微生物污染(如细菌、病毒等)。
二、清洁与消毒的基本原则1. 清洁优先:在消毒前,先将可见污染物清除干净。
2. 分类处理:根据不同区域和物品的污染程度,采取相应的清洁与消毒方法。
3. 全面覆盖:确保清洁与消毒液均匀覆盖所有表面和缝隙。
4. 作用时间:遵循消毒剂的使用说明,确保消毒液在物品表面作用足够的时间。
5. 安全第一:操作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和环境安全。
三、清洁与消毒的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 准备清洁与消毒工具(如清洁剂、消毒剂、刷具、布巾等)。
2. 清洁操作:- 采用湿式清洁方法,使用清洁剂和刷具清除可见污染物。
- 用清水冲洗清洁剂残留,并确保物体表面无泡沫。
3. 消毒操作:- 根据不同区域和物品的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 使用消毒剂擦拭或喷洒物品表面,确保全面覆盖。
- 遵循消毒剂的使用说明,确保消毒液在物品表面作用足够的时间。
4. 擦拭与干燥:- 使用干净的布巾擦拭消毒后的物品表面,去除消毒剂残留。
- 确保物品表面干燥。
5. 垃圾处理:- 按照医院垃圾处理规定,分类收集和处理垃圾。
6. 个人防护与安全:- 操作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消毒剂对人体造成伤害。
- 操作完成后,脱去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洗手消毒。
四、清洁与消毒的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清洁与消毒操作流程,不得擅自更改。
2. 定期对清洁与消毒工具进行维护和更换。
3. 定期对清洁与消毒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日常清洁与消毒操作规程
一、准备阶段:
1.配臵足够的清洁、消毒用品,用品清洁、干燥。
2.按照区域要求配臵稀释清洁剂、消毒剂,并注意消毒时间。
3.清洁、消毒用品整齐存放在保洁车上
二、清洁、消毒时:
1.所有部门或科室应按区域风险等级实施清洁级、卫生级、消毒级或实施中、低水平消毒。
采取湿式卫生的方法;先清洁、再消毒(有感染或污染时)。
2.如戴手套之前要先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3.清洁、消毒不同病患物体表面与区域,按颜色选择清洁工具并换用新的清洁工具,保证一床一巾,布巾采用“S”形走势、八面方法擦拭。
4.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5.地面根据区域风险等级实施环境物体清洁级、卫生级、消毒级;无明显污染:通常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1-2 次/日。
遇污染时应立即清洁与消毒。
6.使用中的清洁剂/消毒剂不出现“二次浸泡”现象。
7.治疗操作时停止清洁。
三、清洁、消毒后:
1.离开房间前先要除去手套、洗手或手卫生。
不要戴着污染手套离开房间。
2.拖把头和布巾用后洗涤、消毒液浸泡、干燥备用或集中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备用。
3.清洁车每天清洁,保持干净,有污染及时处理。
四、感染病人单位清洁消毒流程:
1.按照疾病传播途径、不同病原体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等清洁消毒方法。
2.最后或单独清洁消毒,顺序依次从里至外,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进行。
3.地面的消毒:500~2000mg/L 有效氯作用30min。
4.物体表面消毒:500mg/L 有效氯作用30min。
或根据病原体特性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及浓度。
五、实施清洁消毒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