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尺桡骨远干骺端(伸直型)完全骨折的治疗

合集下载

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

11 纳入标准 .
⑧ 局部 肿 胀 , 压 痛 , 有 部分 有 骨 擦 音 , 动 受 限 , 线 片 确 诊 为 活 x
桡 骨 远 端 伸 直 型 骨折 ( 括 骨骺 骨 折 、 包 干骺 端 骨 折 ) 或 伴 尺 骨 ,
远端 骨 折 , 骨 骨 折 移 位 在 5 %以 上 者 。排 除 标 准 : 开 放 骨 桡 0 ① 折 ; 病 理骨 折 ; 陈 旧骨 折 ; 不 能 按 规 定 完 成 治疗 者 。 ② ③ ④ 12 一 般 资料 . 本组 2 9例 , l 男 9例 , l 女 0例 ; 龄 5 1 年 ~ 2岁 ,
M an pultv e cto a i a er du i n nd m als i ingfx to f het e m e fd sa r t e fr i usandu nai c l e i s l plnt a in ort r at nto i tlf ac ur so ad i l hidr n n
中 国骨 伤 2 1 0 0年 8月第 2 3卷 第 8期 C iaJO hp& Tama A g 0 0 V 1 3 N . hn  ̄ o ru , u. 1 , o. , o8 2 2

5 5・ 8

经 验 交 流 ・
手法整复小夹板外 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
唐 浩琛 , 陈启仪 , 任贵 阳
( 四川 省 骨科 医院 , 四川
关键 词
成都
604 ) 1 0 1
尺 骨 ; 桡 骨 ; 骨 折 ; 正 骨 手 法 ; 小 夹 板 固定 ; 儿 童
D :03 6  ̄.s. 0 — 0 42 1.8 0 OI 1. 9 i n1 3 0 3 .000 . 8 9 s 0 0

儿童骨折的常见类型和处理方法

儿童骨折的常见类型和处理方法

儿童骨折的常见类型和处理方法骨折是指骨头的完整性破裂或断裂,通常是由于外力的直接作用或者肌肉收缩力的间接作用导致的。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骨骼尚未完全发育,所以儿童骨折相比成人骨折有其独特的特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儿童骨折的常见类型和处理方法。

一、儿童骨折的常见类型1. 手臂骨折手臂骨折在儿童中是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

常见的手臂骨折类型包括肱骨骨折、桡骨骨折和尺骨骨折。

通常,这些骨折类型可分为:完全骨折、粉碎骨折和韧带受损等。

2. 腿部骨折腿部骨折是儿童中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其中最常见的是胫骨骨折。

胫骨是腿骨的大骨之一,容易受到外力直接作用而骨折。

3. 脊椎骨折脊椎骨折相对较少见,但在儿童骨折中仍然存在一定比例。

脊椎骨折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骨折需要及时准确的处理。

4. 骨骺骨折骨骺是儿童中骨骼较薄弱的区域,所以骨骺骨折在儿童骨折中较为常见。

骨骺骨折主要发生在长骨的骨骺部分,如肘关节、膝关节等。

二、儿童骨折的处理方法1. 确认骨折在处理儿童骨折之前,首先需要确认是否存在骨折。

一般来说,骨折的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等,但对于儿童来说,有时症状可能不明显,需要通过X光检查来确诊。

2. 初步处理在确认骨折后,需要进行初步处理。

初步处理包括固定伤肢、止血和缓解疼痛等。

对于手臂骨折和腿部骨折,可以使用夹板、绷带等方式固定伤肢,尽量减少移动和复位的次数。

同时,对于出血较多的伤口,可以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压迫止血。

3. 医疗救护在初步处理后,应尽快将患儿送往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救护。

医疗机构将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如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对于易造成神经功能障碍或严重骨折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4. 康复护理骨折后的康复护理至关重要。

康复护理包括定期复查、按摩、功能锻炼等,旨在促进骨折恢复和肌肉功能的恢复。

骨折复位后,儿童应减少运动量,尤其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尺桡骨复位标准

尺桡骨复位标准

尺桡骨复位标准
尺桡骨双骨折,是门诊中较常遇到的骨折。

具体复位标准如下:
1. 骨折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可以允许轻度成角畸形。

儿童成角小于15度,成人成角小于10度,日后一般不会影响太大。

2. 如果成角与关节方向垂直,一定要完全纠正,否则会影响关节的屈伸活动与旋转活动。

3. 对旋转移位畸形,同样要完全纠正,否则也会引起前臂的旋转活动障碍。

4. 如果出现分离移位,有可能会引起软组织嵌入分离骨端,引起骨不愈合,因此要尽量纠正。

5. 儿童对于短缩畸形允许2厘米的短缩,而成人可以允许1厘米以内的短缩。

6. 对于长骨骨折,对位对线至少要1/3以上;干骶端骨折,至少要四分之三以上对位对线。

此外,尺桡骨骨折复位标准要求非常严格,需要按关节内骨折处理,即必须达到解剖复位。

因为尺桡骨主要是组成前臂的骨性支架,前臂除了参与肘关节、腕关节屈伸功能运动外,自身还有重要的旋转功能。

骨折后双轴系统遭到破坏,旋转受限,可对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尺桡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

尺桡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

尺桡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
术后尺桡骨骨折的功能锻炼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早期功能锻炼:
- 术后第1-2周,主要是进行被动锻炼,由医生或物理治疗师协助进行。

- 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伸/屈曲和旋前/旋后的被动运动,以保证手腕和指关节的关节活动度。

2. 恢复性功能锻炼:
- 术后第2-4周,逐渐从被动锻炼过渡到主动锻炼。

- 进行手指的弯曲、伸直、握力和肌肉活动,以恢复手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 针对手腕关节进行活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负重。

3. 功能恢复和强化:
- 术后第4-8周,继续进行手指、手腕和前臂的力量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 包括手指磨砂板、手腕灵活性练习、手指绕轴活动和手臂上提等锻炼方法。

4. 日常生活功能锻炼:
- 术后8周后,可以开始进行日常生活功能锻炼,包括握笔、拧开瓶盖、抓握物品等操作。

- 逐渐增加重量和难度,以适应日常活动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功能锻炼时,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和医生
的指导进行适当调整。

如果出现疼痛、肿胀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停止锻炼并咨询医生。

同时,定期复查和评估骨折愈合情况,以保证功能锻炼的效果和安全性。

青枝骨折处理方法

青枝骨折处理方法

青枝骨折处理方法青枝骨折是指儿童骨折时,骨干未完全发育,只有一侧骨皮质破裂,另一侧仍保持完整。

这种骨折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畸形和疼痛,但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影响到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因此,在处理青枝骨折时需要特别注意。

1. 确定骨折部位和类型首先要确定骨折部位和类型。

常见的青枝骨折包括桡骨远端、尺骨远端、肱骨上端等。

根据患儿的年龄和体格特点,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青枝骨折。

2. 制动固定制动固定是处理青枝骨折的关键步骤。

在制动固定前,应先将患肢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并用消毒纱布包扎好。

然后使用适当长度的夹板或木棍将患肢固定住,并用绷带或胶带进行绑扎。

3. 冰敷止痛冰敷可以缓解患儿的疼痛和肿胀。

在制动固定完成后,可以在骨折部位周围用冰袋或冷敷巾进行冰敷。

每次冰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15-20分钟。

4. 给予止痛药物如果患儿疼痛较为严重,可以给予适量的止痛药物缓解疼痛。

但要注意药量和使用时间,避免过度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5. 定期复查处理青枝骨折后,需要定期复查患儿的骨折情况。

一般情况下,每周复查一次,直到骨折完全愈合为止。

在复查时要注意检查制动固定是否松动或脱落,并及时进行调整。

6.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也是处理青枝骨折的重要环节之一。

患儿需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钙质等营养物质,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身体恢复。

以上就是处理青枝骨折的主要内容。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并注意操作规范和安全。

只有正确处理青枝骨折,才能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

小儿骨骺骨折salter分型

小儿骨骺骨折salter分型

小儿骨骺骨折Salter分型骨骺是儿童骨骼生长发育的重要部分,而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骼损伤。

Salter分型是用于描述小儿骨骺骨折的一种分类方法,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伤情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骨骺骨折Salter分型的各个方面。

一、骨骺分离骨骺分离是指骨骺与干骺端之间的正常连接断裂,导致骨骺与干骺端分离。

这种类型的骨折通常是由于剧烈的外力作用导致的,如车祸、跌落等事故。

骨骺分离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骨折类型,需要及时治疗,以避免对儿童骨骼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二、骨骺骨折骨骺骨折是指骨骺部分的骨折,通常是由于儿童在玩耍或运动中跌倒、碰撞等原因引起的。

骨骺骨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纵形骨折和横形骨折。

纵形骨折是指骨折线与骨骺线平行,横形骨折是指骨折线与骨骺线垂直。

骨骺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骨折的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一般来说,大部分骨骺骨折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三、干骺端骨折干骺端骨折是指发生在干骺端部位的骨折,通常是由于直接外力导致的。

这种类型的骨折比较少见,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骨折部位畸形愈合,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

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以恢复骨骼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四、软骨损伤软骨损伤是指骨骺周围的软骨受到损伤,通常是由于过度使用或剧烈撞击等原因引起的。

这种类型的损伤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需要及时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为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等。

五、骨折移位程度小儿骨骺骨折的移位程度是判断伤情和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根据骨折移位的程度,可以分为轻度移位、中度移位和重度移位。

轻度移位通常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愈,中度移位和重度移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骨骼的正常形态和功能,避免对儿童骨骼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桡骨和尺骨骨折急救处理方法和康复锻炼计划

桡骨和尺骨骨折急救处理方法和康复锻炼计划

桡骨和尺骨骨折急救处理方法和康复锻炼计划1.桡骨、尺骨茎突骨折的治疗2.骨折现场急救正确方法3.小儿骨折的处理方法4.骨折急救的方法和注意事项5.桡骨、尺骨茎突骨折的患者怎么治疗?6.骨折的急救方法是什么?桡骨、尺骨茎突骨折的治疗本病的治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1.有移位桡骨茎突骨折,牵引尺偏腕关节,向尺侧推挤移位的骨折块,可以得到满意的复位。

可用短臂石膏固定3~4周。

如复位后不稳定或再移位,可用克氏针或螺丝钉固定。

2.尺骨茎突骨折,可用石膏托固定于前臂中立位、腕部尺偏位4周。

因尺骨茎突多不易愈合,如疼痛加重者,可行切除术。

骨折现场急救正确方法1.无移位的骨折用石膏四头带或小夹板固定腕关节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伸直型骨折或屈曲型骨折多可手法复位成功。

伸直型骨折,非粉碎性未累及关节面者,常采用牵抖复位法;老年患者、粉碎骨折、累及关节面者,常采用提按复位法。

复位后,保持腕关节掌屈及尺偏位,石膏或外固定架固定4周。

屈曲型骨折纵向牵引后复位方向相反,复位后,腕关节背屈和旋前位固定4周。

固定后即拍X线片检查对位情况外,1周左右消肿后需拍片复查,如发生再移位应及时处理。

3.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或复位后不易维持者(如巴尔通骨折),常需手术复位,克氏针、螺丝钉或T型钢板内固定。

术后石膏固定6周。

4.合并症的处理骨折畸形连接凡导致功能障碍者,应手术纠正畸形及内固定。

下尺桡关节脱位影响前臂旋转者,可切除尺骨小头。

合并正中神经损伤,观察3个月不恢复者,应探查松解神经,并修平突出的骨端。

迟发性伸拇肌腱断裂者,应去除骨赘、修复肌腱。

骨质疏松者应给予相应治疗,以防止其他严重骨折(如股骨颈骨折)合并症的发生。

5.功能锻炼骨折固定期间要注意肩、肘及手指的活动锻炼。

尤其老年人,要防止肩关节僵硬。

小儿骨折的处理方法发生骨折时及时进行合理有效的急救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你知道骨折现场急救正确方法是什么吗?以下就是我为你整理了骨折现场急救正确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远端骨折,但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主要发生在6-10岁和60-75岁两个年龄阶段。

在6-10岁阶段,男女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60-75岁阶段,女性患者明显比男性患者增多,随着年龄增加,其发生率逐步上升。

从发生的原因看,在6-10岁阶段,主要是高能量损伤引起,也与年轻患者的骨骼发育有相关性;而在60-75岁阶段,低能跌伤远比高能创伤多,其原因与高龄及肝肾亏虚相关。

一、诊断(一)诊断标准:本病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1、病史:有明确外伤史。

桡骨远端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使之发生骨折。

常见于跌倒,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部着地致伤。

或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呈掌屈,手背部着地致伤。

2、症状和体征:①腕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常波及手背及前臂下段;②移位严重者,出现餐叉样畸形或锅铲样畸形,腕关节及前臂旋转活动障碍,手指活动因疼痛而受限;③桡骨远端压痛明显,有纵轴挤压痛,触之有骨擦音。

尺骨茎突较桡骨茎突向远侧突出。

3、辅助检查:X线正侧位片可作出诊断,表现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多有以下表现: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掌侧成角,或远端骨折块向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背侧成角,桡骨短缩,骨折背侧骨质压缩嵌插,桡骨远端骨折块旋后。

(二)骨折分型与分期中医分型(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尺桡骨远干骺端(伸直型)完全骨折的治疗齐建飞;万世奇;杨劼;王自鸿【摘要】目的总结40例儿童尺桡骨远干骺端(伸直型)完全骨折治疗经验.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40例儿童尺桡骨远干骺端(伸直型)完全骨折患者,男32例,女8例;年龄4~13岁,平均9岁;左腕11例,右腕29例.8例患儿行麻醉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2例患儿均在门诊手法整复.常规术后第1、3、7 d,2周、4周、6周、8周摄X线片,8周后每个月复查X线片至6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Gartland and Welley评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结果 40例经6~12个月随访,骨折均达骨性愈合,两侧桡骨等长,下尺桡关系正常,掌倾角尺偏角正常,克氏针固定均未出现针道感染.Gartland and Welley评分结果,优38例,良2例.结论儿童尺桡骨远干骺端(伸直型)完全骨折治疗首选手法整复,但决不能按成人Colles骨折的复位手法整复,牵引不能复位重叠移位骨块,整复失败后,就需要行麻醉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年(卷),期】2018(024)012【总页数】3页(P1117-1119)【关键词】儿童;尺桡骨;干骺端;伸直型;骨折【作者】齐建飞;万世奇;杨劼;王自鸿【作者单位】北京怀柔医院骨科,北京 101400;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北京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北京 100035;北京怀柔医院骨科,北京 10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1儿童尺桡骨远干骺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包括竹节样骨折、不完全青枝骨折、完全骨折。

尺桡骨远干骺端完全骨折,骨折端背向移位,短缩重叠,是儿童尺桡骨远干骺端骨折中最严重的一类,这类骨折闭合复位和维持复位的失败率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完全骨折伤后腕部呈现“背侧刺刀样畸形”俗称“背靠背”骨折,这类骨折处置不当会因医源性损伤,加重软组织肿胀,骨折复位不佳、损伤骨骺,导致骨折畸形愈合,下尺桡关系不匹配,影响前臂旋转及腕关节功能,因此充分认识这类骨折的受伤机制,骨折线及移位趋势,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本文自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对参与治疗的40例儿童尺桡骨远干骺端(伸直型)完全骨折分别采用手法整复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中男32例,女8例;年龄4~13岁,平均9岁;左腕11例,右腕29例。

致伤原因:骑自行车摔伤10例,打篮球伤9例,滑板车跌伤11例,练跆拳道伤4例,奔跑跌伤6例。

均为新鲜闭合骨折,无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所有病例均经X线片确认。

1.2 治疗方法除8例患儿直接收入院麻醉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外(5例为外院反复手法整复后骨折端肿胀严重,局部张力性水疱形成,3例为身体质量指数超过34 kg/m2的肥胖患儿,无法触及骨折端且患儿哭闹拒绝手法整复)其余患儿均在门诊手法整复。

1.2.1 整复方法用2%利多卡因5 mL做骨折端血肿内浸润麻醉后,患儿取坐位,前臂旋前,两助手分别握持患者腕部及肘部,术者两手拇指分别置于骨折远近端,纠正侧方移位,继而术者拇指与骨折远近端背面向下按压骨折端,加大骨折端成角,拇指感到骨折两断端骨皮质对顶后,迅速用其余手指上提向下成角骨折端,而拇指用力下按,纠正重叠移位。

助手维持复位,使患者前臂处于中立位,术者两手拇指置于尺桡骨背侧中间,其余手指置于掌侧,沿前臂纵轴方向夹挤骨间隙,同时分别将尺骨和桡骨向两侧提拉,恢复骨间膜的紧张度[1]。

透视确认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前臂中立位,腕关节掌曲30°、肘关节屈曲90°位,前臂“U”型石膏外固定。

石膏远端固定至掌指关节。

1.2.2 手术方法于全麻或臂丛麻醉下用上述整复方法复位骨折,于桡骨纵轴茎突近端2 cm处切开皮肤约1 cm钝性分开皮下组织直至骨膜(避免损伤桡神经浅支),于切口垂直进针,贴骨膜滑动至拇长伸肌外缘,向内下方跨骨折线钉入直径1.2 mm或1.5 mm克氏针1枚。

针尾于距皮肤1.5 cm处折弯,留于皮外。

透视确认骨折复位理想后,石膏外固定患肢(方法同手法整复)。

1.3 术后处理术后前臂悬吊于胸前,冷敷48 h,嘱患者主动掌指关节屈伸活动,注意患肢疼痛程度,远端血运及肿胀,感觉等情况,并及时给予处理。

单纯石膏外固定者4周后拆除石膏;克氏针固定者,石膏外固定4周,6~8周拔出克氏针。

常规术后第1、3、7 d,2周、4周、6周、8周摄X线片,8周后每个月复查X线片至6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Gartland and Welley评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

2 结果手法复位石膏固定32例,第3天复查X线片提示7例骨折再次出现移位。

其中轻度移位4例,继续维持外固定,第7天复查发现进一步移位2例,经再次手法整复成功1例,再次整复失败最终给予麻醉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1例。

严重移位再次手法整复的3例,经再次手法整复成功1例,最终于麻醉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2例。

40例经6~12个月随访,骨折均达骨性愈合,两侧桡骨等长,下尺桡关系正常,掌倾角尺偏角正常,克氏针固定均未出现针道感染。

Gartland and Welley评分结果,优38例,良2例。

典型病例一为9岁男性患儿,主因“奔跑时摔倒后致左腕肿痛畸形2 h”,于我院急诊就诊,诊断为“左尺桡骨远干骺端(伸直型)完全骨折”,经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4周,拆外固定后腕关节禁负重屈伸功能锻炼,伤后3个月骨折痊愈(见图1~2)。

图1 伤后X线片示尺桡骨远干骺端骨折背向移位,短缩重叠图2 手法整复后正侧位X线片示骨折复位典型病例二为10岁男性患儿,主因“玩滑板摔倒后致左腕肿痛畸形6 h”,由急诊以“左尺桡骨远干骺端(伸直型)完全骨折”收治入院。

患儿伤后于外院反复手法整复失败,石膏下托外固定后来我院就诊。

查体:左腕高度肿胀,可见少量张力性水疱,张力高。

X线片示:尺桡骨远干骺端骨折背向移位,短缩重叠。

急诊在全麻下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后石膏外固定,术后4周拆除内固定克氏针及外固定石膏,拆外固定腕关节禁负重屈伸功能锻炼,伤后3个月骨折痊愈(见图3~4)。

图3 外院整复后正侧位X线片示整复失败图4 克氏针内固定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固定良好3 讨论儿童尺桡骨远干骺端(伸直型)完全骨折受伤机制是患儿向前跌倒时,手臂前伸、前臂旋前、腕背伸、手掌撑地,暴力传导致桡骨远端掌侧承受张应力,背侧承受压应力,由于儿童骨骼与成人骨骼特性不同,其抗压强度小于抗张强度,当压力超过最大抗压负荷时,骨折首先于桡骨远端背侧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产生,此时背侧失去支撑,骨折向掌侧成角,进一步增加掌侧张应力,当张应力超过最大负荷时,于掌侧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发生骨折[2],因儿童骨间膜坚韧,暴力沿下尺桡关节及骨间膜传导至尺骨远端,造成骨折。

因此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骨折线多为短斜形,长边相对,且背侧骨膜相连。

当按照成人Colles骨折牵引复位方法时,由于儿童骨膜坚韧,导致牵引时形成三角原理[3],不能纠正短缩畸形。

反复牵引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医源性损伤甚至导致骨骺损伤。

良好的愈后还需要稳定合理的外固定,防止骨折端移位。

成人桡骨远端骨折移位的解剖学因素主要为:a)旋前方肌收缩使桡骨远端向尺侧靠拢,并牵拉其向掌侧移位;b)肱桡肌牵拉桡骨远折端使其向近侧短缩和尺侧成角;c)拇长展肌和伸拇肌使桡骨远端向尺侧靠拢,并牵拉其向近侧移位短缩[4]。

而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因背侧连续厚韧骨膜,使其无向掌侧移位趋势,其移位的主要解剖因素为伸肌牵拉,而伸肌总腱附着于肱骨外上髁,为防止肌腱牵拉造成骨折端移位,需腕肘关节制动外固定。

儿童尺桡骨远干骺端(伸直型)完全骨折的治疗首选手法整复,但决不能按成人Colles骨折的复位手法整复,牵引不能复位重叠移位骨块,只能进一步加重软组织损伤,造成复位困难。

整复前必须认识到以下几点:a)儿童骨膜较成人厚韧;b)损伤机制及儿童骨骼特点造成骨折线多为短斜形且长边相对,造成复位困难;c)骨折背侧骨膜相连。

复位必须依托骨折背侧相连骨膜为软组织合页,加大掌侧成角至骨折端接触后,牵引提拉复位重叠骨块,继而利用上文提及的手法微调,达到解剖复位。

虽然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小于9岁儿童的骨折成角在150°或<45°内旋转,大于9岁的儿童前臂骨折其成角<100°或30°内的旋转临床上可以接受,随着生长发育,畸形自然矫正[5]。

以下几点可作为手术治疗指证:a)患儿肥胖,身体质量指数高于34 kg/m2;b)各种原因造成的肢体肿胀严重(受伤时间长或经反复手法复位失败),皮肤张力高,弹性不足,无法触及骨折端,不能折顶复位的患儿。

无论是手法整复还是手术治疗后,均应给予前臂中立位,腕关节掌曲30°、肘关节屈曲90°位前臂“U”型石膏外固定,石膏远端固定至掌指关节,防止骨折端移位。

【相关文献】[1]袁荣霞,董霞,赵纯,等.改良折顶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J].中医正骨,2015,27(8);18.[2]陈明勇,赵学平,龚平,等.背侧入路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32例体会[J].当代医学,2015,21(15):49.[3]杨广武,曹刚,张聘,等.小儿尺桡骨骨折固定后再移位的原因和分析及对策[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3):237-238.[4]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14.[5]刘振利,杨晓敏,于从海.桡骨远端骨折的早期并发症及防治[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7(14):1113-1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